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范例6篇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辅导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随着现代科技领域的全面发展,新的信息通过种种渠道正在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从心里产生了一系列的想法和疑问,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学生们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和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的人来说是一件较为措手不及的突出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丰义理论和改革开放浪潮推动的今天,教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有限的课本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四有人才”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要从课后辅导中人手,本文主要谈谈对课外阅读和课后习题的辅导。

一、课外阅读的辅导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必须要抱着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开动脑筋,在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上想办法,采取有效策略加以引领,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驱。

首先,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可以借教材激趣,在布置预习时,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借课外书激趣,教师可通过讲述某本书中最精彩的片段,在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时,因势利导,让他们去读这本书;还可以借活动激趣,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不同的年级可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和形式,不同的学生可选择富有个性的活动方式。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可采用讲故事、朗读精彩片段的形式;音乐智能杰出的学生可把阅读材料改编成课本剧,绘声绘色地表演等。

其次,教师要适时推荐阅读书目,使自主阅读有的放矢。可以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浅显易懂、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等。另外,可建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个学生有书可读;还可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也被各类信息包围着。所以,课外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书本。除了书本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再次,教师要适时进行方法指导,使自主阅读事半功倍。可以采取摘抄画句法:向学生提出摘录和画旬的要求,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摘,或妙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分门别类地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摘毕,要写清什么时候、摘于什么刊物、作者是谁;可以采取批注“挑剔”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课文的书页空白处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对错误、消极的敢于“挑剔”;可以采取反复阅读法: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文章或重点章节段落,要反复阅读,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养“真读书”的本领;还可以采取读写结合法:这里所说的读写结合,主要指两种形式:①写提要,对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等进行归纳缩写。②写心得,写出自己的感想、收获和评价。

二、课后习题的辅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面均编排有练习题。这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每一位教师对此都必须正确对待。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练习题形同虚设;或是老师一手包办。把各项问题的答案逐一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都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那么,如何处理课后的练习题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指导——形成方法

一堂课仅有四十分钟,师生要做的事很多.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老师在课堂中重点是要讲清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服务。著名的语言专家吕淑湘说过:学语文三分在课堂,七分在课外。课文后的练习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检查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指导?可以从抓住课后朗读着手。例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默读课文”等等,这很好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读书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便今后更好地读书。习题中的词句训练.思考题的落实.都要有所选择地指导,这就能让学生学会统领全文看问题,结合生活促内化.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2、巩固——练就技能

学生在课内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要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同形成技能技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朗读可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参与评价;可自制录音.录后再听.自己评价;还可好朋友互读.然后互评等等。这样既完成了读书任务.又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写字,每一所学校都有专用的硬笔、毛笔书写的纸.学生可自己选择内容,自己选择款式来写,内容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俗语;款式可以是方方正正的格子,可以是古朴典雅的扇形.还可以是小巧玲珑的书签,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很强的内驱力,写字的目标就会很好地达成。

词句的练习不能局限在课内.更不能抄个答案了事.要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学生可用自己有感性认识来理解词.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还可以综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有些词句暂时不能理解,可先积累.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面的托宽.自然会理解。老师要指导学生积累词句,这个“积累”不仅仅是文本中,主要是课外学生自主选择的读本中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语文水平自然能有所提高。

3、评比——展示个性

这是课后作业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老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读书用小组推荐进行朗读比赛;写字利用黑板报开辟“小小书法家”;讲故事,复述课文。利用课前5分钟讲一个片断……

三、结语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文本,研究课后练习,注重课后阅读的辅导,做到课内抓指导,课外求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地位;实现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积累,方法掌握,能力形成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在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适应高年级特点,从整体入手,挖掘,运用背景资料,品出句子深刻的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教师要在学生现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把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课内阅读教学

(一)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为阅读主体的教学,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才能在学生阅读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而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依赖的是教师有策略的指导。在小学单元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

(二)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阅读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对于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阅读训练重点进行整合训练,让学生在每一堂阅读课中都要有所收获。如在《草虫的村落》的教学中,当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完成自主阅读卡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卡进行整合。当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课上授课的时间。而对于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能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教学重点,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调整课堂预设,进行阅读教学整合,实施课堂阅读训练。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训练的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但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阅读文本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即便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的教学文本,多媒体动画中鲜艳的图片、可视化视频也会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提高了阅读训练的兴趣。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毁灭之前的美景,让学生体会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而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展示毁灭的视频,学生就能感受到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教师视频的演示中很自然就提升了阅读训练的兴趣。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训练重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不断调整教师的预设,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阅读训练重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朗读训练目标,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体会民族团结友爱的情感,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渲染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为了阅读训练重点进行阅读训练,而不是为了多媒体的使用而使用多媒体。

三、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向学生推荐阅读文本。小学高年级阅读训练重点有着高年级的特定性,教师要根据高年级阅读训练重点进行综合性阅读训练。在高年级语文大纲中明确指出,高年级要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并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质变到量变的转化。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来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师不但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抓好课外阅读,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合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范文3

一、 “课内外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结构

为了达到教材文本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目标,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应该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前结合,课中结合,课后结合。

1. 课前结合——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做好铺垫。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与教材文本相关的时代背景、人物故事等资料,或者读一些与教材文本主题相关的课外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促进课外阅读。例如,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课前老师组织学生搜集一些与教材文本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资料,布置学生阅读体裁不同的三篇文章——《废墟上铸就的丰碑》《永不放弃向生命致意》《通讯:安徽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5400万元》。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新闻报道,多媒体展示赈灾救助的一些感人图片,这些材料营造了氛围,形成了“关爱”的气场,将文本阅读定位在生活宽厚的大背景上,也利于更便捷、更准确地切入到文本主题。课文导入与课前阅读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语感的培养。

2. 课中结合——课中引进课外阅读内容,丰富教材内涵。课中引导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内涵时,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适当渗透课外内容,以利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学习《草原》一课,除了要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味,还可以出示相关写景的优美词句和描写草原风光的语段或短文,让学生感情朗读。这样,学生不仅积累好词好句,还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感受草原景色。

(2) 在教学难点处补充阅读材料,深化感悟。教学中为了突破阅读难点,可以用类似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领悟。例如,学习《掌声》一课,在学生了解了主人公小英演讲成功,变得充满自信、乐观,是同学们掌声鼓励、关爱的结果时,教师出示《战胜自己是一种快乐》一文,让学生阅读,并启发学生去思考:文中的“我”为什么能战胜自己,不再怕水而学会了游泳?学生读后明白,文中的“我”和课本中的小英一样,是从同学和老师的微笑、鼓励的目光中得到勇气的。至此,学生会领悟到课文中的“掌声”内涵是丰富的:它不仅指鼓掌的声音,还可能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动作、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等等,它包含人间的一切关爱。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学生很容易感悟到课文的内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 在巩固课内知识时引入课外阅读,使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如学习《黄山奇松》一文后,让学生用散文、诗歌、图片、导游词等多种形式来赞美黄山松。这样,既能展示学生多方面的才智,更能激发他们搜集资料、阅读课外读物的热情和兴趣。另外,教师在设计习题、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有目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蕴含表达技能的文章,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中感知、掌握一定的语文技能。

3. 课后结合——课外拓展阅读,实现迁移。这里“课后结合”,指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在对教材文本理解后,结合课前的拓展,可以是学生自找材料的交流展示,也可以是教师搜集材料展示;二是课后围绕本文学习,指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这与课前指导相区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向课外延伸的准备,为学生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运用不同的方法,多种渠道,围绕文本的主题内容,进行综合性课外阅读,比如,上《掌声》一课,老师就可以在课后结合文本内容,布置学生阅读《天使的翅膀》和《三种快乐》,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掌声不同内涵。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人间大爱”这个主题,寻找自己喜欢的文本去阅读。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的课外拓展阅读,实现阅读迁移的目标。这样从整体把握再到整体拓展,巧妙地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拓宽理解,深化感受,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语文教学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 “课内外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

“课内外结合”的课堂阅读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着力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学会感悟,学会欣赏,从而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最终达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和迁移。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寻点切入——多点结合——以点辐射”。

1. 点与点对接。教材文本与同步阅读要做到有效整合,就必须找准两者有价值的“点”,这也是文本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具体说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主题(思想、感情)上的对接。在教学时,可以把反映同一个主题的文本与课外读物结合起来,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感悟。比如教学《掌声》一课时,首先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来确定文本与课外读物的对接点:战胜自我,鼓励别人战胜自我。在执教时,老师就可以此作为主题对接目标和线索,在课外读本中找到相应的篇目《战胜自己也是一种快乐》等。这样,从主题的角度去拓展、挖掘,让学生更加深刻领悟掌声的内涵。

(2) 内容(题材、话题)上的对接。要做到教材文本与课外读本协调统一,内容的对接是很重要的形式。教师可以自选一些与文本内容相近的文章,来辅助阅读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信息。比如教学写人的课文,就可以补充一些写人的文章;教学记事的课文课文就可以补充一些记事的文章;教学写景状物的文章,就可以补充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

(3) 写法(体裁、写法)上的对接。在教学一些写法上有特色的文章时,就可以抓住写法这个“点”,选择一些写法上与文本相似的课外读本来辅助教学。比如,教学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就可以抓住书信体裁这个“点”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可选择鲁迅的作品《给颜黎明的信》,以及冰心的有关书信体裁的文章,进一步感知书信的特点。教学《月光曲》时,可以根据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事物+联想”的表现方法去搜集课外读物来结合。

(4) 训练点的对接。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教学的训练目标切实做到文本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比如朗读训练、思维训练等都可以结合课外读本来进行,关键是老师要确定好训练的目标,选好篇目,有针对性地进行。

2. 点面结合。教材只是“例子”,“课文”只是“点”。学生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文教科书的学习层面上,必须把语文教学回归于学生的语文生活。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教材“文本”这个点,引导向学生语文生活的面来加以拓展。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立足于教材文本确定具体的“点”,来带动学生整个课外阅读生活的面。比如,在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教师就可以及时地指导学生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点”与“面”有效地结合,学生乐于阅读,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营养。

(2) 以文本主题或单元主题为基点,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紧紧围绕教材,把每个学期分为若干个阶段,一个阶段围绕一个单元主题确定专题,每个专题开设一节主题阅读指导课,形成一个阅读的系列。如名家作品系列,成长、励志作品系列,环保内容作品系列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真正做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 搭建平台,激发学生走进语文生活,主要以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来让学生自主阅读,广泛交流。比如每月的“读书交流会”,每周的故事会;比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享受语文生活的快乐。

3. 多点辐射。教材文本可选择有价值的“点”很多,这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发现它、把握它。教师可以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确定联系点,综合选择拓展阅读材料,并且把这些“点”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相结合,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比如,教学《草原》一课,可以选择作者这个“点”来拓展,引导学生阅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也可以选择民族团结、情深意浓这个价值点来辐射,引导学生去阅读与这个主题相关的课外读本;还可以利用“动静结合”写法的训练点来辐射,引导学生去阅读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善于把握文本中所有价值的点,多点辐射、多点结合来拓展,形成一个立体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厚实的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 “课内外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

教材文本教学中与课外阅读的有机、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语文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材文本教学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阅读教学课上处于主体地位,应为“主”;而结合进课堂教学的课外读物是文本教学的有益补充,主要是辅助课堂教学,应为“辅”。要立足于教材文本的扎实教学,有目的地、恰当地引进课外阅读材料辅助教学,千万不能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喧宾夺主。

2. 处理好“本”与“源”关系。阅读教学既离不开教材文本,也离不开课外阅读材料。就阅读教学来说,教材文本是基本的阅读材料,为“本”。要牢牢抓住语文教科书这个“本”, 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阅读技能的训练,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充实他们的阅读量,在文本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这个环节上做到“以本开源”。

3. 处理好学生阅读的“量”与“度”的关系。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储备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但这种补充要恰当,要把握好“度”,不可盲目、漫无边际、一味追求阅读量,造成低效、加重负担、降低阅读兴趣等不良后果。要紧紧围绕文本教学的目标,合理地统筹安排课外阅读,利用好课外阅读资源。既要考虑到课外阅读的“量”,也要考虑到学生课外阅读的“度”。文本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它的实效性,要正确处理好课外阅读的“量”与“度”的关系。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阅读 小学 有效性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抓好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要会用、善用、活用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将信息技术巧妙地整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融入到语言文字中,在优美的字、词、句、段、篇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快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经验。

1 多样化应用信息技术,打造灵活的朗读教学

教师在整堂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广泛运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打造灵活的朗读教学课堂。

1.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课本教材只能提供静态的彩色画面,无法让学生多感官地感受文章主旨的立体画面。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创建生动、丰富的立体画面,使阅读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给学生多感官以极大的触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例如,《荷花》一课,笔者通过信息技术精心设计,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公园里姿态各异的美丽荷花的画面,配上优美的班得瑞音乐,给学生一种心灵的享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和教学效率。

1.2 为阅读教学创设“以读为主”的教学情境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体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情感传递中理解性地去读,读出满含韵味的字词,读出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论怎样的阅读方式,教师都可通过信息技术为阅读创建图文并茂的阅读情境,为阅读铺垫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为阅读提供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让不同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由地根据课文进行对话交流,引导学生读出对字、词、句、段的理解,领悟中心思想、感悟课文情境。例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这句话的朗读中,通过创设朗读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不同情感表达,辅助学生朗读到位,这就是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1.3 重点辅助阅读教学“以读精讲”的内容

语文教师要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重点辅助阅读教学中“以读精讲”的内容,采取“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作答”的引读方式来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对话过程,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发展力。例如,在《鸟的天堂》一课时,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课件呈现“无鸟”和“有鸟”的教学情境,通过视觉矛盾促使学生踊跃阅读、积极思考,重点辅助课文主题内容,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2 运用信息技术提供阅读帮助,加大课外阅读量

网络信息技术能快速为学生提供阅读帮助,如百度搜索可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多层次的有效解答,成为学生快速掌握阅读内容、提升阅读能力的高效工具。例如,在语文阅读时对于不懂的词语,利用计算机网络,只需在百度里搜索关键词,仅用十几秒钟甚至几秒钟即可获得有效信息。如此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既帮助学生解决了难题,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比较大,而网络的优越性就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它能够集多种信息资源于一体,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查找到所需要的课外阅读资料。学校提供的对外开放的电子阅读室也方便学生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同时,学生可通过博客、QQ群等方式分享大量阅读信息,形成阅读教学资源的创建共同体,共同打造翔实的阅读材料,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上传和下载相关的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的阅读宝库,极大地扩大了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挖掘多媒体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体现人文情境的阅读课堂教学情境,就可以有效地落实好学生的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得阅读教学如鱼得水般飞到纸上。

(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小学校,吉林 四平 136000)

参考文献:

[1]郭海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5).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范文5

【摘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抓好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低年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不但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阅读能力。

http://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逐渐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从课内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扩大课外阅读面,让学生能够在大量的阅读中形成阅读能力。

一、教师要抓好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1.教师要抓好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喜欢读书、爱护图书;学习基本的读书技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能应用初步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读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情境和优美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注意积累与背诵。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最基础的东西抓起,让学生从指读、默读、郎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每一节阅读课上,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要简明集中,不要“种了人家的自留地,荒了自己的责任田”。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随课文识字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认读生字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导读。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决定着学生中高年级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忽视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让低年级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阅读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要根据低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特点,通过领一领、比一比、演一演、换一换、说一说、记一记等多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做到“快乐阅读”。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月亮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还要能通过文本的阅读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指读,如何朗读,如何根据文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只有不断在阅读中强化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低年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不但提升阅读能力

1.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进行课内阅读。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悟阅读。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尽管很多文本的文字非常优美,但是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课件辅助低年级阅读教学。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视频以及图画让课文文本更好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如在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秋姑娘的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雁、青蛙、松鼠的形象,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视频,学生在多媒体的引领下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内阅读。

2. 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好地把握。如在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看菊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菊花不畏严寒的特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就更容易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了。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菊花,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词语表达的情态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菊花不仅仅外表好看,而且不怕寒冷。这样,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掌握了教学重点,也能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师可以选择针对性地训练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在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的时候,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学生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阅读教学题目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择必要的合作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语文阅读课中都能够有所收获,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http://

参考文献

[1]周远霞.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3 期

[2]孙小秋.关于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 年10期

[3]孙俊涛,丁君.引领孩子进入“阅读天堂”———从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开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年04 期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范文6

课外阅读充满学生生活的整个空间。“家庭――学校――社会”三维空间里应指导学生处处去留心观察,品味乐趣,鉴赏美感。

空间一:家庭

孩子在家中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尊重知识,喜爱读书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成长的楷模。众多名人、作家出身于“书香门第”。“身教重于言教”,受上辈人爱读书的熏陶的孩子在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必将为走向辉煌人生奠定基础。家庭教育因先入为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往往大于学校教育。在家庭这个避风的港湾里,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畅游于书海之中,在听、说、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底蕴。

从胎教听音乐,婴幼儿唱摇篮曲,少儿时家庭成员轮番上阵,讲少儿故事,让其背诵古诗;在网络、电视发达的今天,少儿节目也让学龄前的儿童在看听中快乐成长,开启了学语文的第一步。

值得借鉴的是美国流行的家长为孩子每日读书20分钟,并持之以恒,孩子长大一定会爱读书。家长在为孩子成长造就阅读环境必付诸行动,添设书房,购置书架,让家庭藏书达一定量!

有些孩子在成长中困惑了:我家怎么没几本课外书呢?确实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常与孩子的家长畅谈:少吃一包好烟,少喝一瓶好酒,少打一回纸牌,少送一点人情,为孩子购书订报吧!又劝戒一些学生:少吃零食,多买几本好看实用的书哟!在为孩子选购礼物时,也应记住“馈人书籍,终生受益”的道理。

婴幼儿开始,他就在大人们的听说中成长,被动地重复地听母语,有了呀呀学语的输出,一代传一代的大灰狼故事存入大脑,自己不明白的东西一遍又一遍问求大人;转动眼珠识画家妙笔,在小人书中寻欢、作乐,张大嘴巴背出古诗……孩子从小沐浴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文字、文学、文化、文明之窗下,与名人、自然、历史交谈,享乐于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进步中。

空间二:学校

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成长的前期课外阅读的辅导性。中小学阅读教学是建设人文关怀的精神乐园的基础工程,影响学生一生的眼界、思想、学识、综合素养等。学校教育正是承担了架设课内、外阅读两条主线的桥梁工程。

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大有改变。创办校级图书室、阅览室已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急办的大事,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网(因特网)与天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促电子阅览室的诞生,又为教师实施课内外阅读教育拓展开了材料来源。

班级图书角、校园阅报栏、黑板报前课余时间人头攒动,从那里又将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其效果不言而喻。

课内阅读,老师是引导者、辅导者,不是灌输者、讲演者。而在大语文教学观下辅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让学生体验人类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学生阅读的快乐感,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听、说、读、写、背、唱、演、画……)对爱阅读的熏陶更离不开喜爱读书、不断学习进取的老师的言传身教。老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设计优势互补、灵活选用各级各类不同版本不同时期的教材,解决阅读的质的问题,改进师生共叹应试教育阅读测评效力低下之顽症。老师在关注学生阅读心理变化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前后绵延几千年人类史)让阅读去滋润作文,丰富写作素材,并延伸到课外。

由于课内时间有限,课外为学生追求知识留下了无限空间,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课堂语文学习起补充和延伸作用,对课堂教学也起烘托、渲染作用。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担任的引路者、伴随者,在新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在阅读营地里风雨同行。师生为搞活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实师生课余生活,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类辅导性的课外阅读活动,共同解决阅读量的堆砌。为缓解课外阅读的盲目性,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认识: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必须考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年龄、性别、性格、喜好而异,通过内心活动与熏陶,激发课外阅读兴趣。2、学会自己管用的阅读方法:既有精读,又有略读,还有浏览,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画画精读书。3、设计好课外阅读活动细则,灵活选用,由儿童趣味性浓的童话集,寓言集,儿歌集到浅显的科技、散文类再上升到人文、传记、小说类。

空间三:社会

社会教育关注学生成长中后期课外阅读的倡导性,应用性。

体现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的节日――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读书日的确定,让人们从阅读这一获取知识、增长本领、提升品位、推动社会走向文明之举措中受惠良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条规定:“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阅读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精神乐园,生活中有书读,其乐融融,各级各类出版社应为快乐阅读出好书,图书馆、少儿活动社会实践基地、城乡各级文化活动室都应敞开大门,为学生课外阅读铺就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