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对策

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对策

[摘要]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薄弱、知识积累相对单薄、社会生活阅历有限,如果他们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不做指导,那么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章从课外阅读的意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困境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课外阅读;导读课;小学语文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专门编排了“快乐读书吧”,将整本书阅读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广泛阅读,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爱阅读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识字量多,这为学生喜欢上学、爱上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不爱阅读的学生比较贪玩,专注力不够,静不下心学习,在语言表达方面会比较弱。

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困境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不愿读书,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甚至觉得是份苦差事,不如看电视、玩游戏有趣,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同时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以下困境:有的教师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未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的教师只是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较少花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内容单一,即使阅读,也只是漫画之类的书籍;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少及时的反馈,导致学生的阅读敷衍了事。

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策略

(一)导读课

导读课,是阅读指导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导读课重在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猜读法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中的《孤独的小螃蟹》为例。

1.看书名学猜读。低年级的学生善于想象,乐于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童话的时候就要灵活地运用猜读法,让学生把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表达出来,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来猜测。童话故事的题目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就像一扇窗户,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故事的思路,理解故事的内容,把握文本表达的思想。我们可以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着猜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就出来了。如在上《孤独的小螃蟹》导读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根据封面上的图片猜猜书名,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小螃蟹去旅行》《小螃蟹的日记》等。教师及时肯定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再抓住书名中的关键词“孤独”二字,让学生进行思考、猜测,学生会想:小螃蟹为什么会孤独呢?难道它没有朋友吗?它的爸爸妈妈呢?这样的猜读,让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

2.观插图学猜读。图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空间。童话故事中的插图夸张、灵动,充满了童趣,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中的信息打开思路,猜想故事的情节发展。如在《孤独的小螃蟹》导读课中,教师可以运用看插图猜小标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猜测兴趣。作者把这个故事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配上精美的插图,每个部分都取了一个小标题。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七幅插图,让学生猜标题,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图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猜想,也可以依据图中的故事情节来猜想,这个猜想过程就是学生对小标题和插图的解读过程,也是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千奇百怪的故事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对同一幅图进行猜想的时候会形成不同的童话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故事的阅读兴趣。3.依情节学猜读。童话故事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故事的情节是曲折的,让学生既意想不到又印象深刻。在《孤独的小螃蟹》导读课中,笔者选取了其中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情节——“咔嚓咔嚓剪头发”,联系故事的前后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有迹可循的猜测。猜中了,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没猜中,也乐在其中,又激发了他们继续猜一猜的斗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想象力、逻辑力、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还激发了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甚至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这为后面三年级习作《编写童话故事》奠定基础。在本节导读课中,笔者提供给学生的是非常戏剧化的结尾:第二天,很多狮子找上门来,小螃蟹躲到洞里不敢出来,以为是来找他算账的,没想到,原来是来找他理发的,因为他昨天帮一只狮子理发,没想到那只狮子是狮子大王,其他狮子都觉得狮子大王的发型太帅气了。这个情节很是巧妙,笔者引导学生猜想这前因后果是怎么样的?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猜情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插图、联系文本、联系生活来进行猜读。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引导学生通过书名、插图和情节来猜读,能够让学生对童话故事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其浓厚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为后面的讨论课、展示分享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讨论课

讨论课,是阅读指导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有趣,感悟故事的主题。讨论课上,学生可以朗读优美段落,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还可以就某个问题交流讨论。如在《孤独的小螃蟹》讨论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小青蟹不见了”部分,感受小螃蟹和小青蟹之间美好的友情。学生为小螃蟹与小青蟹真诚的友情而感动,被小螃蟹的助人为乐打动,为小青蟹回来了而欣喜不已。浓浓的读书氛围,轻松的课堂环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展示分享课

展示分享课,是阅读指导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是学生续编的一个小故事,可以是给故事画的插图,可以是学生根据故事绘制的手抄报,可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的好词佳句,可以是精心制作的阅读记录卡,也可以是课本剧表演等。如在《孤独的小螃蟹》展示分享课上,学生就展示了很多自己为这个故事配的插图,虽然有些稚嫩,但学生乐在其中。还有几个学生生动形象地表演了“咔嚓咔嚓剪头发”的情节,给课堂带来了很多欢乐。展示分享课,是学生更高阅读水平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展示分享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相应的举措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49-52.

[2]朱洁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划与实施[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10):120-128.

作者:汪秀文 单位: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