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服务专业范例6篇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范文1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是现代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纵观健康管理学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史,主要有以下特点:

1.1学科发展性健康管理学的学科内涵、理论基础、方法路径、标准规范、法规制度、人才建设等体系建设尚不够健全,有待不断发展创新、丰富完善。

1.2技术集成性该学科优势在于多学科融合与集成创新,其技术发展必须在吸收、借鉴相关学科内容方法的基础上,集成创新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从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技术。

1.3需求多元性健康管理对象是不同职业、团队、阶层、年龄、健康状况的社会人群,其健康管理标准、要求、重点都不尽相同。为了满足多元化要求必须突出个体化、个性化服务。

1.4服务持续性根据“健康体检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的整体健康管理观,健康管理是循环往返、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服务必须持之以恒,延续于服务对象的整个生命过程。

1.5信息主导性“零级预防”是指导健康管理的重要理念,需要将健康体检结果与遗传因素、生作者单位:310007浙江杭州,杭州疗养院,

2.健康管理专科

中心活动方式、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心理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健康风险与健康问题,提出干预方案,并多重分析对比。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必须加强配套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海量健康数据云储存、云计算。2健康管理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实践在深入分析上述健康管理学科特点基础上,我们将护理服务有机地嵌入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串接并整体重构。

2.1服务架构系统化

依据“功能独立、过程牵引、协同高效”的原则,依照健康管理6大功能区,配置市场维护部、客户服务部、体检运营部、评估干预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控制部等护理服务组织架构,增设前台业务指导接待员、健康管理师、客户经理、专职导检员、信息维护员、质控员等岗位,重组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组织体系。

2.2服务布局人性化

利用视觉色彩系统和绿色盆栽,设置军人专享区、女宾区、内镜区、血管检测区等人性化功能区域,分别建立健康管理宣传栏和特色项目介绍的宣教橱窗,统一制作各类检查注意事项和爱心贴士等温馨提示。在各区设置定点工作人员,开展健康关怀服务,如无障碍(绿色)通道、健康讲堂与咨询、茶艺表演、高龄专职引导,健康指导手册发放及轮椅、女性专用品、便民箱、糖果等应急物品配备。

2.3服务流程规范化

在3C模式[顾客(custom—el")、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的影响下,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模式成为健康管理关注的焦点,因而流程式管理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间贯通衔接的方式,做到点面结合,逐项完善院级、部门级、部门内的三级流程重建,设计各类服务的新的实用表单,以“面一点一面”的循环方式在健康体检的前、中、后各环节,规范运作健康体检预约、导诊、科间协作、为兵服务、结果评估与干预、个体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客服呼叫等后续服务流程。实行护士长一线主管负责制,通过看、听、沟通、意见征询等多种渠道准确把握各项流程与其他专业管理的融合,解决跨科之间的矛盾,第一时间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服务流程可追溯性,达到服务流程最优化和服务效能最佳化。

2.4服务标准制度化

根据服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客户需求,区分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不同需求、不同病种的特点,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界定健康体检前、中、后各环节的服务内容,制定单项与综合、静态与动态、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工作标准与规范、岗位说明和考评机制。完善投诉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设立投诉部门和意见征询,建立各类服务补救预案和服务问题登记本,从人、物、设备、环境、方法等层面全面塑造具有稳定性、及时性、系统性、细节性的服务管理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2.5服务技能专业化

健康管理学的多元性决定了护理专业发展的多元化。围绕健康管理的工作特点,努力增强从事健康管理的护理人员在评估与干预、沟通、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异议处理、教学和知识综合7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实施多样化学习培训途径,如国家健康管理师资质认证培训、继续教育、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类培训班、参观见学等。专题进行服务礼仪、对客技巧、呼叫服务、服务流程情景模拟等内容的特别培训和跟班作业指导。在护理单元内开展角色扮演、服务性学习、小组合作3种形式的健康管理专业知识普及、业务项目实践、健康知识讲座、健康问题小组探讨等内容的护理教学工作。将健康管理学理论知识融入护理学专业建设,为护士创造学习新知识、实践新技术、参与管理和交流探讨的机会,促进健康管理学指导下服务技能专业化发展。

2.6服务支撑信息化

在实验室信息系统(U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心电系统与健康体检系统对接的基础上,我院相继建造了呼叫中心和智能排队等信息平台。数据的实时联接使护理人员能在不同位点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有效调整体检运行,实现标本留样、排队取号等项目的自助服务,达到体系运作的最佳效率与质量。同时利用开展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掌上信息应用(APP)等健康管理媒体技术和联网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24小时在线的自我健康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网上健康体检预约、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评估、在线报告查询、专家互动咨询、紧急医疗救助、远程健康监测等功能。

3深化健康管理护理服务模式的思考

3.1加强健康管理理论

学习与研究开展健康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将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理论研究成果融入健康管理的理论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并有所创新。

3.2强化健康管理专业

护理人才培育健康管理学的护理工作是由多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单元组成的。服务内容多,角色转变大,能力素质要求高,工作时间场所不固定,工作形式多样化,是现代护理学的创新过程。目前由于精简整编,护理人员队伍梯次不明显,要全方位满足客户的健康服务要求,打造护理服务品牌,亟需增加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培养力度。

3.3更新健康管理护理工作思维

由于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服务理念的认识还相对滞后,个体化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经验不足,要实现由传统护理向策划、预防、体检、跟踪和调控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健康管理学护理转变,必须调整护理管理者工作思维,促进护理创新的质的突破。

3.4规划健康管理学科护理建设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范文2

2005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人保健康)在昆明正式开业。作为云南首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云南人保健康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始终坚持“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配合国家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建立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的新模式;始终坚持专业化经营方向,开发专业化的产品,推出专业化的服务;始终坚持广泛服务社会民众,致力于促进全民健康,着力于完善民生保障,为云南省民众的健康保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记者专访了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总经理李晓峰。

勇担重任积极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作为一家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于如何完善民众医疗体系建设,李晓峰说:“要坚持‘多方配合、各方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障体系。”

据了解,自2006年初承保红河州城镇职工大病补充保险以来,云南人保健康已相继在昆明、曲靖等11个区域开展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2008年、2009年分别在楚雄和红河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2010年在盐津县和水富县启动城乡低保人群医疗救助保险,并率先在宜良县、个旧市和楚雄州启动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同时,云南人保健康还与昆明市三区一市七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开展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服务人数近10万人。特别是在2010年分公司在续保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和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为昆明市100多万城镇居民提供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服务。

李晓峰总结道,目前云南人保健康参与云南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成为了云南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严控风险做特色“健康管理”

在大力建设健康医疗保障体系同时,云南人保健康还时时注重风险管控。李晓峰指出,“作为一家保险公司,要将风险管控作为公司经营的关键,将风险管控能力视为公司的生命线。”

在经营过程中,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四项管控措施:一是与合作的医保中心达成协议,实施合署办公制;二是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行医疗费用先审核后支付制度,配合医保中心层层把关控制风险;三是授权巡查住院制;四是信息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共享制。此外,云南人保健康还组建了一支由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组成的审核队伍,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审核规范了数百条医院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堵住了近400万元不合理费用的漏洞。实践证明,上述措施有效管控了风险,提升了服务时效,增强了云南人保健康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云南人保健康不仅把风险防控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还非常重视特色的“健康管理”――从生活方式入手,对个人或全体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以达到管理健康的目的。针对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健康管理特色,总经理李晓峰主要介绍了四点,他说,首先是由健康及医学领域最专业、最权威、最知名的高级顾问专家等组成的强大健康管理队伍;其次是有专业的健康管理行销系统和人保健康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是国家版权局独家认证的健康评估管理系统;再次是权威的就医服务网络;最后是丰富的健康管理工具。据统计,自云南人保健康成立以来,已经累计有约5万人次享受到其健康管理服务。

创新理赔服务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理赔关乎客户切身利益。针对社保补充业务政策性强、对赔付的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李晓峰表示,“理赔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积极探索健康保险的理赔服务新模式。”

据李晓峰介绍,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健康保险理赔服务新模式有便民理赔服务举措。公司所提出的“明明白白投保、轻轻松松理赔”便民服务,包括24小时接报案或理赔及就诊咨询服务;理赔申请提供免填单服务;开通理赔绿色通道,需要紧急处理的理赔申请可优先处理、优先结案;实行理赔10日回复制度;实行重大案件预付制度,可为客户预先支付保险金;提供理赔短信通知服务,及时通知客户案件的理赔、案件处理进程和结果等,让客户充分感受到“轻松理赔” 带来的便捷和愉悦。

另外还有即时结报的“一站式”理赔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支付平台和直接结算机制,优化理赔流程、简化理赔手续、提高理赔时效,提高理赔服务质量。云南人保健康分公司派驻合署办的专业审核人员,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开创了6个工作日支付保险金的纪录,大大提高了理赔时效。

李晓峰还介绍说,除了创新理赔服务模式之外,云南人保健康还充分利用专业化经营优势,打造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比如:提供异地就医和健康管理服务,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利用专业化经营优势,为客户提供健康评估、健康体检、健康讲座、绿色通道等外延式服务,受到客户普遍欢迎;针对转外就医问题,在医保中心授权下,运用各方面资源,提供转外就医专家、医院预约转诊衔接服务,解决了参保人的异地就医困难,为州市大病专诊治疗提供良好服务通道;借助人保健康总公司自主研发的“健康管理”和“社保通”系统,为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服务计划,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费用报销服务,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垫付和报销负担,为特定病种的住院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等。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范文3

服务理念与宗旨

健康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财富。作为中关村地区最早成立的专业化健康管理中心,遵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身体、心理、体质全面健康的标准,为健康人群提供专业化健康体检,进行全方位健康管理与维护,有效改善、促进健康,提高人群健康素质。

目标客户群

主要为中关村等地区的知识分子人群服务,为精英阶层的健康保驾护航,保护他们的健康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

主打、特色服务项目与内容

为满足不同需要,开设贵宾体检专区、女宾体检专区,实行男女体检完全分开,充分保护私密,体现人性化。

除适合不同年龄、职业特点的常规专业、全面健康体检外,还开设女性组合、高血脂、血糖化验、入职、脑血管病组合、心血管病组合、青少年全面健康评估、体质测评等专项健康检查项目。

硬件设施

中心位于中关村核心地带,闹中取静,有2000平米的独立、专属空间,完全平面布局,让体检成为尊贵的享受,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各项设备精良,中心生化、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在北京市 2005年度试验室质检评比中荣获第2名。

医师资质与服务标准

绝大部分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资质的医生担当主检,追求放心、舒心、真心、安心、贴心的“五心”级服务标准,目前已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被有关机构评为中国健康体检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之一。在千福只告诉朋友们有关健康的一切,在这里我们会拒绝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内容!健康是福,健康在千福,在千福就只有健康!

客户选择的理由

专业、人性、尊贵、享受!

北京诚志健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理念与宗旨

心诚志专、人本为怀的理念。

推广科学的生活理念,提供专业的健康生活服务。

目标客户群

所有关注员工健康的企业和关注自身健康的个人

主打、特色服务项目与内容

心功能、体成分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胃肠道功能检查、骨密度、经颅多普勒、眼底成像检查等。

硬件设施

本中心位于清华科技园区创新大厦B座一层阳光厅及A座地下一层,占地面积约1000平米,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各种医疗设备齐全、先进。

医师资质与服务标准

主检医师,均具有专业医生执业资格及多年的健康体检经验;30%以上为主任医师。

科学设计的健检项目;严格把关的健检质量;逐级审核的健检制度;“一对一”的健康指导;安静优雅的健检环境;方便快捷的健检流程;贴心周到的医疗服务等等。

客户选择的理由

高档、舒适的环境,拒绝交叉感染;

体贴、周到的服务,享受专业体检。

北京东方瀚达健康中心

服务理念与宗旨

以最少的健康投资,为您赢得更多的财富和幸福。

目标客户群

致力于为个人及家庭提供日常健康服务。

主打、特色服务项目与内容

专业的健康管理:

建立个人个性化健康档案、健康评估及疾病预测、建立全方位管理方案、制定全面个人健康管理方案。

私人医生

有专业的医生为个人及家庭提供医学保健,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及生活饮食习惯调查分析,为您制订全方位的健康计划及跟踪服务。

中医按摩

中医保健按摩可疏筋活血、辅助治疗颈椎疼痛、腰腿疼痛、肩周炎等办公室综合征。

心理咨询

权威的心理学专家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心理咨询,及时帮您缓解各种心理压力,安全度过心理上的脆弱期,和您共享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

就医绿色通道

有专业的护士为您提供导医导诊全程服务,包括预约、挂号、就医、化验、划价、交费、取药等各种就医全程手续,同时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营养配餐

1.三餐营养调配

2.婴、幼儿营养指导

3.儿童营养指导

4.家庭营养顾问

5.特殊病人营养调配

6.老人饮食药膳

7.孕妇营养指导

医师资质与服务标准

中心健康顾问均为北京各大医院的专业医师,经过多年的健康管理服务实践,提供更务实的100%个性化服务,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最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帮助您找回健康,是我们的任务;让您满意是我们的责任;为您带来惊喜是我们的目标。

为更好地为您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让健身运动更安全有效,目前北京市已开设五个分支机构,分别位于西三环、建国门、大望路、大北窑、望京店。

中心预约专线:62075384

客户选择的理由

“没有了空洞的大道理,将细节落实在日常健康生活的指导中,让健康建议更容易变成我的健康行动,点点滴滴,这种不断健康起来的感觉,让我无法拒绝东方瀚达这样的健康顾问。”用户自我感言。

北京康亚医院

服务理念与宗旨

国内首家以评估亚健康,把健康作为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来进行管理的专业医院,为个人与群体进行全程健康管理。通过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调试帮助亚健康人群解决实际健康问题和提升大众健康管理水平为基本目的。

目标客户群

关注自身健康,以预防为主,追求心身和谐,健康意识超前的人士。

主打、特色服务项目与内容

健康体检、亚健康评估、亚健康调理、心理咨询、体能检测、女子保健系列、男性保健等服务。

360°健康检测

康亚医院的360°检测系统能全面、方便快捷地检测出当前身体的真实状态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且无辐射、无伤害、绿色环保。

完善的个性化服务

特色测评“e检通”、私密独立的检查空间、纯私人一对一沟通、个性化的体检方案、终生电子档案、“养生馆”特色调理、人大健康管理讲座、会员绿色转诊通道

硬件设施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康亚医院,整体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温馨优雅的格调、舒适的候诊区,秘密洁净的诊室等等,这里的一切都为回归健康而设计。尽可能选用绿色、无创、先进的仪器设备检测评估健康,如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超高倍显微测试分析仪等。

医师资质与服务标准

医生都是积数十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具有高度责任心,并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心理知识、社会经验的医学界精英,为来这里的每一位客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客户选择的理由

人的健康是一切发展动力之源。人才的健康事关家庭、单位、社会的和谐发展,给予健康是人文关怀的最高体现,选择康亚,就等于获得了健康动力!

北京九华医院投资管理公司

服务理念与宗旨:

九华健康体检总部创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专业化健康体检机构,隶属于九华山庄保健俱乐部集团有限公司。本着“宾客至上,质量第一,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绿色体检,提供人性化服务,把投资健康的理念引入社会。

九华健康体检的宗旨是:把您的健康托付给九华,把您的才华奉献给社会。

主打、特色服务项目与内容

体检项目: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精心打造十余套健康体检“套餐”,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自选体检项目,体检项目多达300多项。全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让这一切都更轻松。

完善优质的服务体系:

1、 检前服务:检查前健康教育指导,检查前健康咨询,根据个人职业特点设计体检方案

2、 检中服务:体检可以免费享用沐浴、更衣、营养早餐,全程专业导医服务,个性化的男女分检流程,星级酒店的体检环境,主检医师进行即时健康体检及咨询。

3、 检后服务:个人终生电子化健康档案,全面、科学、系统的体检与健康评估报告;流行病、传染病疫苗接种,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纠正,中医调养服务;根据体检结果及工作生活特点设计健康管理方案,专业健康咨询及健康科普读物、定期健康提示;与各地著名的大型医院建立快速就医的绿色通道。

硬件设施

九华健康体检总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体检设施最完善,体检场所面积最大,累计接待人次最多的健检机构。全套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先进医疗设备,有目前最先进的全自动生化仪、全身彩色超声诊断仪、超导核磁共振机、双层螺旋CT机、500mAX线胃肠机、乳腺钼靶诊断仪、新型HR红外热像全身检查仪、听力测试室等。

为充分满足用户需要,目前已开设的机构有九华健康体检北京总部(九华山庄)、华商分部(CBD华商大厦)、天津分部(天津今晚大厦)。

医师资质与服务标准

北京市十几家医院的三百多位副教授级以上专家作为体检医生。九华率先把酒店管理服务与健康体检相结合,全程实现星级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范文4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企业制度安排,生产要素,产业价值链,组织职能

一、健康保险企业的生产要素

健康保险企业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服务机构,其生产要素不同于其他行业,生产要素中的资本、劳动力和生产工具的内涵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资本

资本是所有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在金融企业,资本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按照《保险法》和《公司法》规定,保险企业的资本是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二)劳动力

劳动力是企业生产要素中核心的部分,最具主观能动性的部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备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主要有精算、核保、理赔、财务、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为了企业的生产目的而投人才智和体力,分布在不同岗位和层级。二是负责销售服务人员,主要有人、经纪人、公估人和其他中介服务人员(审计、法律、财务、税务等),他们主要负责企业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三)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在健康保险企业中,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两者结合起来,为健康保险业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平台和作业保障。硬件部分,指的是计算机信息支持平台方面的要素,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数据库、编码程序、保单(保险产品的信息载体)。软件部分,指的是与硬件部分配套的专业技术和作业流程,包括产品设计、精算统计、核保核赔、风险控制、医务管理、健康管理、投资操作等。

现代企业的目的是进行生产经营创造价值,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也就是进行资源配置。同样,健康保险企业的资源配置就是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组合的标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制度均衡理论告诉我们,制度均衡安排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素资源配置最优,达到交易成本最小、净效益最大的资源配置。”也就是达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当企业达到这种状态时,制度的选择主体对此时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表现出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也就是达到了制度均衡状态。那么,就健康保险企业内部而言,主要是通过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价值链的延伸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净效益最大,从而达到制度均衡。

健康保险是专业技术密集的要素配置,我们把前文提到的健康保险企业的资本、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三大要素归纳为五大类:资本、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经纪销售服务人员、计算机信息支持平台(包括数据库)、专业技术作业流程。

健康保险公司是金融企业,资本是最重要的要素,这与其他金融行业的特点是一致的。健康保险公司同时又是专业性很强的服务性行业,特别是产品精算、风险控制和医疗服务方面,是个专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

根据德国著名保险专家d.法尼在《保险企业管理学》的分析,保险产品作为经过要素投入和要素组合过程产生的经济物品,是提供给被保险人使用的保险保障。保险产品是无形的,它在法律上是通过保险合同,实际上是通过信息载体被记录并储存。正因为如此,生产要素的选择、使用和组合也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无形的生产要素,如员工的劳动和信息,专业人员的技术和知识,在整个要素的投人中所占比例很高。*

鉴于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健康保险公司的生产要素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风险控制流程和计算机信息支持平台,这三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形成的企业价值链的意义也非同一般。

二、健康保险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一)健康保险的价值链分析

与人身保险的利润来源相比,健康保险的利源是“三差”中的“两差”(费差和利差),其特殊性表现在两方面:

1.疾病发生率(morbidity)

健康保险产品的风险是根据“疾病发生率”确定的,而不是根据人身保险的“死亡发生率”(morbidity)确定的。当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即实际疾病发生人数比预定疾病发生人数少时就会产生盈余,这是健康保险公司最核心的利润来源,也是区别于其他行业利润来源特质。在本文中,我们把由此带来的盈亏称为风险控制盈亏(下同,略)。人身保险的死亡率,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而健康保险的疾病发生率缺乏足够的经验数据,同时疾病发生率往往受到现代医疗技术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很大影响。

2.管理服务收益

通过延伸管理服务、延伸价值链带来的收益。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管理式医疗(managed care)和健康管理经验,对医疗服务的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测,改革医疗服务的补偿方式,建立与医疗提供方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机制,建立广泛的医疗提供方网络,采用病种管理、病例管理和诊疗信息管理等措施有效地控制风险。通过以上新型的管理服务和实践,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增加价值。

(二)健康保险的价值链延伸

健康保险的创新之处在于借鉴国际成功的健康管理经验,通过对医疗提供方的管理,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一方面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丰富了客户服务的内容,为客户提供了附加价值,这样,既延伸了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延伸了健康保险的价值链,为健康保险提供了新的价值来源。

1.采用新型的风险控制模式

健康保险业务的风险控制是个国际性的难题,运用传统人身保险的核保核赔技术流程已经不足以控制风险。健康保险与寿险存在巨大的差异,健康保险在承保前的客户信息调查、产品定价、理赔服务(包括金额、频度)、风险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医疗提供方的管理(约束诱导需求、控制医疗过度消费)、客户的道德风险控制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流程。近几十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健康保健组织,采用延伸传统风险控制和服务流程的方式,在医务管理和健康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例如在医疗服务控制过程方面,采用医疗服务使用检测和审查、第二外科医生手术意见;在医疗服务费的补偿方式上,采用按服务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诊断相关分类付费等;与医疗提供方建立无赔款优惠和利润分享机制;特别是管理式医疗,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和费用,通过建立选择性的医疗网络、主管医师的“看门人”制度、病例管理、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医疗代码制度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考评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创造健康保险的“三赢”局面

中国的健康保险行业也要借鉴国际上比较先进有效的健康保险的管理经验,更多地为客户提供持续的新型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创造新的价值链。只有实施执行这些必要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才有可能抑制医疗提供方的诱导需求,避免过度医疗和医疗不足,达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客户收益的最大化、保险公司的效益最大化的“三赢”局面。

三、健康保险企业组织制度安排

(一)组织职能与现存的制度形式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草案),保险公司从事健康保险活动应当具备以下职能和条件:单独核算健康保险业务;建立健康保险精算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康保险核保制度和理赔制度;建立健康保险数据管理制度;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精算人员、核保人员和核赔人员;具备职能完整、相对独立的健康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以上职能的合理分配,保证消费者的最大利益,保证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达到组织制度安排的最优配置。

根据以上职能配置,现存的商业健康保险企业的组织制度形式形成了以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为主体,寿(产)险公司健康保险专业部门为辅,寿(产)险公司其他职能部门附属的健康险业务为补充的多种形式:

独立法人专业公司:这是中国健康保险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主流。专业公司具有完整的健康保险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可以独立进行资金运用、人员招募和财务核算,调动各种资源统筹支持健康保险主营业务。

事业部或利润中心:指在寿(产)险公司中独立的机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专业经营健康保险业务,是健康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职能部门:指在寿(产)险公司中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专门经营健康保险业务,是目前开展和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主要组织制度形式和发展力量。

附属的业务形式:指依附在寿(产)险公司的其他职能部门中,辅助销售健康保险业务,该业务形式主要为最近几年新成立的合资保险公司和股份保险公司(寿险),以及财产保险公司中的意外健康保险业务,是健康保险业务的重要补充。(见表1)

(二)要素资源配置、价值链延伸与组织制度安排

健康保险企业的制度安排是由企业内部要素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决定的,是企业内部要素配置的外在表现,要素的配置过程就是组织制度安排的形成过程。健康保险企业的四种主要组织形式是五大要素资源不同配置的结果,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度和资源配置的复杂程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同时,健康保险企业组织制度安排和要素配置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也决定了价值的获取程度。同样,二者也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我们知道,要素永远是稀缺的,假定在要素约束和确定的前提下,企业的组织形式追求要素配置最优、价值最大,从而达到企业制度均衡。根据这个原则和现实的企业制度安排,我们可以把健康保险企业组织形式分为具体的制度均衡和制度非均衡形式。(见表2、表3)

说明:

1.资本:包括注册资本金投人和资金的投资使用;

2.销售服务:指销售和服务等第三方人员;

3.专业管理: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4.信息系统:指计算机支持平台和数据库、保单等信息系统;

5.风险控制:指进行风险控制的专业技术、作业流程和控制手段。包括传统的核保核赔技术和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的手段;

6.管理服务:国际通行有效的新型的风险控制手段,包括医务管理和健康管理。

7.文中符号√和#分别表示具备和不具备此项职能。√/#两个符号同时出现,表示各有50%的可能。

(三)组织制度的分析

1.制度均衡条件下的组织制度形式

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具备完整的业务职能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导向。健康保险是核心业务,围绕这个核心业务,组织具备所有生产要素,可以统筹调配各种资源,进行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用,通常可以达到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在控制风险方面,除了采用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之外,还探索性地采用新型的风险控制手段,包括管理式医疗和健康管理,达到价值最大化,实现公司的利润目标。这种组织制度安排,使组织的资源配置、目标设定和价值创造达到了统一,获取最大化的价值盈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费差、利差价值(参见上文,略);

其次是风险控制盈亏价值,通过传统的核保核赔以及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手段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盈余;

第三是管理服务盈余。专业公司除了采取传统的风险控制方式之外,还创造性地引用了国际通行有效的医务管理和健康管理的新型风险控制方式,这就大大地延伸了组织的价值链,获取了组织提供的金融服务所带来的附加价值贡献,这是其他组织制度安排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四是组织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减少了组织内部信息沟通成本,提高了组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资源配置的协同效应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五是开展业务的规模效应所带来的规模收益。

综上所述,这种组织制度安排是价值最大化的盈利模式和企业制度安排。

2.制度非均衡条件下的组织制度形式

制度非均衡条件下的组织制度安排有三种形式,即附属业务形式、专业职能部门和事业部或利润中心形式。

首先是附属的业务组织形式,只具备单纯的业务销售职能,是最简单的要素组合与制度安排。通常是健康保险产品以附加险的形式附着在其他主险之下,主险可以是人寿保险、财产保险或其他意外险。销售范围通常是局限在个人业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配合与补充,没有单独的核保、核赔人员和作业流程,也没有独立的计算机信息支持平台。在要素组合中只涉及到单纯的销售职能,其他要素是与其他产品系列和组织共用。企业组织只局限于部分销售职能,组织参与价值链的程度最低,价值创造只取决于部分费差的获得。

其次是专业职能部门形式,具备业务销售与风险控制部分环节(核保、核赔)职能,以市场开拓和销售管理为主,兼顾部分两核工作和其他职能(如产品前期调研、部分医务管理职能)。销售的产品可以是附加险或是独立的主险,附加险通常是配合主险的销售,以一年期业务为主,起到带动主险增长的“敲门砖”作用,销售渠道与其他销售渠道共用,业务范围可以是个人、团体和中介业务,也可能是集中在其中的部分范围。在风险控制方面,主要是通过核保、核赔环节进行,有单独的专业人员和作业流程,也会涉及到市场的调研和定点医院管理等部分职能,计算机信息系统通常与公司的主营业务系统共用。所以,在要素配置方面涉及到销售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作业流程,以及部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就价值链的参与程度,兼顾型组织制度安排,参与了价值中的费差创造、部分的风险控制盈亏价值创造(其中的核保核赔、产品开发的参与)。

第三是事业部或利润中心的组织制度形式。职能相对完备兼具财务目标导向型:具备相对独立完整的健康保险业务的销售、风险控制和产品精算的全过程,具备部分或全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平台;同时,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财务要求为目标。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组织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可以在其职能范围内,运用各种资源支持健康保险业务的顺利开展。由于财务指标考评,组织尽可能最优化地配置资源,降低业务的交易成本,发挥要素的最大效用,特别是在风险控制全过程中,把风险的预测、防范、转移、化解等环节贯穿起来,达到降低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这种组织制度安排,由于最大程度地参与了健康保险业务的全过程,同时由于财务目标的约束,一方面使企业更多地关注风险控制的各个方面,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尽可能最大化地参与到组织的价值链中,获取最大的价值创造,包括费差、风险控制盈亏和部分利差(资金使用权的转让费用)。

四、组织制度安排的现实选择

(一)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制度安排

首先是健康险企业组织形式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中国保险业控股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立专业子公司(包括健康保险公司)的内在需求;同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潜在的盈利空间,诱致了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建立(金控集团下的子公司和独立的股份制专业公司)。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成为中国健康保险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各个领域专业子公司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组织制度的变革,也是企业组织和市场进一步专业分工细密的客观要求,对于组织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了新的获利的机会,新的获利机会诱致了专业健康险公司的诞生。“制度变革与其说是取决于制度需求,不如说是取决于制度供给,与其说取决于制度接受者的非均衡是显示的新的盈利机会,不如说依赖于变革成本决定制度决定者的非均衡所给予的获利可能。”这是专业公司诞生的制度基础。

其次是企业发展的专业化战略和相机抉择策略的选择。具体表现就是健康保险的最主要组织形式:事业部或利润中心、职能部门制以及辅助业务形式的经营模式,这些模式的选择既是现实的也是合理的。一方面,以往的中国企业追求大而全的经验教训,使中国保险业坚信专业化发展的企业战略。中国保险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主体,特别是股份制企业和合资企业,提出了在集中精力发展自身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发挥健康保险的辅助作用,以健康保险带动主营业务的发展,这也是健康保险“敲门砖”理论产生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密切关注健康保险市场的变化,特别是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情况,采取“进退自如”的相机抉择策略,“进”可以模仿专业公司的制度安排,减少制度转换的机会成本损失;“退”可以固守辅助补充主营业务的根本,作好“配角”。这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二)企业内部要素资源约束的原则决定了组织制度安排

首先是资本稀缺。在健康保险的要素资源中资本是首当其冲的第一稀缺资源,这是制约健康保险组织制度安排的第一因素。

其次是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健康保险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与保险的其他领域相比,健康保险行业的专业技术要求更高,涉及到的知识也最多。目前,具有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极为匮乏,这大大加大了招募人才的成本。

第三,健康保险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投资也是巨大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总之,健康保险的要素资源的极度稀缺,加大了其组织制度选择的交易成本,制度决定者根据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交易成本的大小,选择了组织制度安排的多种形式。

五、结论

就企业的组织制度安排与生产要素配置、价值创造和组织职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健康保险企业组织制度的均衡条件

当制度的供给与制度的需求达到平衡时,组织的净效益最大、交易成本最小,此时的企业组织制度处于均衡状态;健康保险企业组织制度安排形式的均衡条件是,在要素配置最优、交易成本最小的前提下达到价值最大化。

(二)健康保险企业组织制度的合理与现实选择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范文5

1.1定义及优点

健康俱乐部是在医院改革实践中首创的、面向社区公众、促进市民健康的一个公益窗口,有着一系列基本特征[2]。

1.1.1普及性

俱乐部吸纳所有关注健康的昆山市民,只要愿意办理简单的入会手续,均可成为俱乐部的当然会员。

1.1.2公益性

会员入会,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即可在环境宽松的俱乐部内享受医院提供的无偿服务。“健康气象站”随时免费为会员测血压、量体温、称体重;“健康书屋”提供数百本健康科普宣传材料,免费为会员提供阅读、查寻;“健康电教室”定期免费组织会员观看健康教育电视节目。

1.1.3保障性

俱乐部是一个提供健康服务的公益窗口,开辟了专用的场所,增添了专用的设备,配备了精良的人员,投入了日常的运作费用,深受会员拥戴。健康俱乐部的各项免费服务项目为增强会员的健康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运营十多年中,体现该健康促进方式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了内部经营体制的不足。

1.2健康俱乐部的不足

1.2.1专业知识不足

要满足不同的需求,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比如心理辅导,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和专门的心理辅导场所。

1.2.2推广性不强

健康俱乐部本身自我宣传力度不够,特别在当地中青年人中的知晓率不高,没有走出传统的宣传模式。

1.2.3经费不足

健康俱乐部提供的一系列免费服务项目,如增添更多专用设施、开辟新的活动场所、聘请更多的资深专家需要大量经费。更好地发展健康俱乐部,经营有创收性的健康服务,是健康俱乐部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1.3健康俱乐部的经营现状

1.3.1数量

目前会员数目达到8000名,每年新增会员近千人,开放300个工作日,接受咨询万余次,前来测血压、量体温、称体重、阅读健康书籍者日均超过50人次,讲习班、电教室每月8次左右,发放各种健康小册子近万本,医院绿卡达三百余张,与300多家企业签订医疗、保健服务书面协议,并与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多种模式的医疗保健特约关系,新增服务项目数量逐年递增。

1.3.2质量

软件方面,健康俱乐部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团队和领导体制,健康俱乐部聘请高年资内科医师为咨询医师,专家定期讲课并解答听课者提出的相关问题,专业护士为前来的会员测量血压、称体重等。硬件方面,健康俱乐部拥有咨询大厅、健康电教室、健康气象站、健康书屋等。

1.3.3医院扶持

首先医院提供一定专项经费,其次提供资源。由此可见,健康俱乐部的财政和人事权都由医院控制,不可避免受所依托医院经营管理策略的影响。

2现今医院管理模式下健康俱乐部的经营之道

2.1管理方式

健康俱乐部的管理策略和医院管理策略有相似性,健康俱乐部以“会员为中心”为服务理念而管理日常事务,且所建立的服务项目适应市场需求。

2.2互补关系

健康俱乐部在医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改善医患关系,拓宽医疗服务市场,为医院市场营销奠定基石,建立公共关系[3]。

总之,正确认识健康促进与医院管理体系的关系,将创建健康促进医院作为医院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我国任重而道远[4]。从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入手,使健康俱乐部健康经营下去。

3发展之道

3.1高效、优质、低耗经营

健康俱乐部内部组织结构要改革,使管理实现高效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提高,服务质量要优化,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3.2适当尝试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是债务人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租赁或借助商业信用等方式,利用债权人的资金来从事生产经营,以获取最大利润的经营管理方式[5]。

3.3筹集社会资金经营

可以建立市民“健康基金”项目,通过社会募捐、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

3.4合理的商业化经营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飞利浦•科特勒曾提出:“营销观念是一种对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向导”。健康俱乐部可以开设代配药、输液、治疗方案导向等上门特需服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总之,对健康俱乐部经营模式的改进均以提高俱乐部社会效益为基础。医疗服务产品需求主要包括基本医疗、特色医疗、特需服务3个层次,是以患者为中心,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医疗服务体系[6]。笔者认为,健康俱乐部可以推出的收费项目如下。

3.4.1健康俱乐部提供体检后续服务

提供体检后续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体检收集管理信息,包括服务对象的血压、血糖、血脂、身高、体重等基本状况[7],让体检者决定是否选择健康管理服务。选择之后,健康俱乐部提供健康评估、个人健康管理咨询、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等服务。

3.4.2高危会员的一对一服务

健康俱乐部的会员基本已经建立了健康档案,工作人员根据这些资料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通过寄信或电话方式向会员介绍健康俱乐部的健康管理服务,选择之后对客户进行生活干预、心理支持、改变不良行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非药物的个性化指导服务等,主要采用的方式为上门、电话、网络、短信等。

3.4.3出院患者的一对一服务

健康教育服务是患者出院后接受各种治疗护理的延续,它将护理的范围由医院扩展到社会,摆脱了“患者一出院,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行为意识,将护理对象由疾病期扩展到康复期。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8]。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范文6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着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