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评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健康管理评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健康管理评估

健康管理评估范文1

传统的部队健康信息都是以纸质的方式进行存档,随着年份的增加,极易导致信息遗漏、缺失等现象的发生,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的纸质健康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部队健康信息的管理。因此,本文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建立信息化的健康管理评估系统对部队健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对完善部队健康信息管理评估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军人;健康信息;纸质文档;无纸化办公;评估系统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方便部队的军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完善对部队健康信息的管理评估系统,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既方便军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方便军医及时的掌握军人的健康信息,从而为提高疾病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供参考的有效信息。

1部队健康信息管理的概念

部队健康信息管理具体是指在部队中,军医按照现代化的健康理念和医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先进的医学经验,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对部队军人的健康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部队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1]。

2部队健康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部队健康信息管理模式单一

部队中的军人从他们进入部队的那一刻开始,自己的健康信息就完全由部队军医进行管理,可是由于之前的健康信息基本上都是以体检表的形式存在,在军人体检完之后,体检表就都由军医进行管理,军人本身很少能对自己的健康信息进行了解,而且由于纸质版的体检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损坏之后就无法进行恢复,对军医及时掌握军人的健康状况不利。

2.2部队健康信息管理内容不完善

部队军人的健康信息基本上都是在进行年度体检时才建立的,而且由于部队军人工作强度大,加之军人自己也不重视体检问题,造成很多部队军人的健康信息内容不完善,甚至出现缺失的现象,致使军医无法对军人的健康信息进行管理,从而了解军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但不利于健康档案的管理,也不利于军医通过了解军人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2.3部队健康信息的实际利用率低

由于部队的健康信息管理存在不及时更新、内容不完整、内容缺失等问题[2],导致军医所建立的健康信息在实际的部队健康管理中成为摆设,基本上不能对完善部队的健康信息管理体制和预防部队疾病的发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3解决部队健康信息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

3.1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生活,没有电子化的管理机制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的。因此,为了改变部队管理中健康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评估系统。电子化的健康信息评估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避免传统纸质管理中存在的内容缺失、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而且能够方便部队军人随时查询自己的健康信息,即只要给每一个军人进行编号,让他们记住自己的编号,便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健康信息,从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能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健康素质;另一方面,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军医在日常的工作中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保证军医对部队中每一个军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完整的掌握,从而提高军医的办事效率,有效预防部队中疾病的发生。

3.2提高部队健康信息的利用率

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体系后,军医必须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使部队军人的健康信息能充分的发挥其存在的价值[4]。这一方面需要部队军医改变以往将部队的健康信息当成摆设的观念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对部队的健康信息进行一个动态的管理,保证军人健康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能及时的解决军人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提高军人的身体健康素质。

3.3提高部队军人和军医对健康信息管理的认识

我国部队中健康信息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除了以上论述的客观原因外,在主观上部队中的军人和军医对健康信息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是其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完善部队信息管理评估系统,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必须改变部队中军人和军医对健康信息管理的错误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健康信息管理对保证军人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性,使部队军人和军医在日常的工作中注重对健康信息管理内容的完善,从而为提高军人的健康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

4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在部队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不仅是适应现代社会化无纸化办公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方便军人及时的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为保证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身体保证。也只有建立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才能避免传统健康信息管理的弊端。将纸质版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化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健康信息管理评估系统的存在价值,是提高部队军人身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作者:朱毅年 罗云 单位:公安海警学院电子技术系

参考文献

[1]张岩,李军,王军,张杰,李永革.部队健康管理信息支撑平台构建与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09:849~851.

健康管理评估范文2

来自矿产业运营活动的环境风险及其对环境和地方社区的潜在影响可能对矿产企业产生诸多影响,例如:影响社区人群的健康、公众不满导致声誉受损、矿区关闭和复原导致成本消耗、矿区关闭后持续的遗留风险。为此,澳大利亚政府组织编写了《工业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指导手册》。该手册概括了针对工业化学品的最优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包括评估化学品所使用的信息、方法和工具。

同时,该指导手册为评估人员提供了风险评估所需的必要信息,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概念和实施的步骤;评估数据的要求;对数据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可靠性的评估方法;环境暴露的评估方法;环境效应的评估方法;具持久性的、生物累积性和有毒化学品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确定环境风险的特征和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等。

二、社区健康风险管理

社区健康风险通常与采矿或矿产加工过程中的大气、水或土地排放有关。在澳大利亚普遍存在社区健康问题的地方,矿业公司可能选择卫生资助计划或为偏远地区建设社区基础设施来改善社区人群和矿业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福利,为社区和矿业公司都带来了益处。为系统评估环境危害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澳大利亚政府组织编写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指南》,该指南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各种环境健康危险,并明确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尤其是在确定一般人群、小团体或个人所面临的风险时融入了毒理学、流行病学、暴露评估方法和剂量反应评估方法。

三、风险沟通管理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普遍认为自身有责任与员工和公众就风险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有效的风险沟通是建立社区信任、增加社区对采矿和矿产加工风险的了解,以及使利益相关者能更好地了解可能受到采矿和矿产加工活动影响的重要方式。

风险沟通过程必须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倾听和讨论同等重要,基于这种互动才能充分发挥风险沟通的作用。对于已识别的重大风险,为了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选择必要的风险沟通方式尤为重要。这些沟通方式包括简单的员工会议、为了与大量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交流而制定的风险沟通计划等。风险管理标准AS/NZS4360:2004要求在风险管理过程的每个阶段和整个过程中,与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适当的沟通和协商,这些重要的沟通要素与整体的风险评估是密不可分的,对风险管理的全面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结束语

健康管理评估范文3

关键词:肉鸭;健康养殖;保健管理

肉鸭健康养殖内涵是以优质、高效、安全为目的,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建立数量、质量、生态和效益和谐发展的现代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涉及环境健康、肉鸭机体健康、产业链健康、产品健康和人类健康5个方面的健康要求[1]。发展肉鸭健康养殖,必须从氛围塑造、技术集成、设施改进、组织协调、保健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为肉鸭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1健康养殖的核心体现与内在表现

1.1环境健康、生态友好

对一个养殖主体来说,环境因素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突出。环境健康包括适合肉鸭养殖发展的社会氛围环境、便于防疫的周边环境、美丽洁净的场区环境、清新适宜的舍内环境与健康平衡的肠道微环境等内容,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生态关系的系统整体称为生态环境。生态养殖是一种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生态养殖包括:环境生态维护、养殖生态维护、生理生态维护。

1.2机体健康、生理稳态

机体健康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鸭只机体健全、活动正常、充满精神;二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生理稳态;三是肉鸭生长符合生长发育规律。三者相辅相成,是肉鸭正常生长与生命活动的内外在体现,内在决定外在,因此生理稳态可促使肉鸭更好地适应变化较大的外界环境。

1.3高品质与高效益

肉鸭高质量与高效益发展重点表现在养殖过程参数和目标参数的标准化、养殖环境优化、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精准对接与优化配置等方面,其具有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精细性、高效益等特点。发展路径体现在环境友好(美丽)的鸭场建设、养殖过程的标准化与精细化、原料鸭的质量可控、品种结构的优化配置、模式筛选适宜匹配、设施代表主流方向、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等方面。

1.4产业链协同、全过程安全

健康养殖一定要建立好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和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管理,真正做到无抗养殖;与此同时强化产业链的建设,肉鸭健康养殖与产业链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就没有肉鸭的健康养殖,做好产业链的产业布局,持续保证市场稳定,保证产品均衡上市,稳产有序。

2制约肉鸭健康养殖发展的因素

2.1健康养殖理念欠缺

许多养鸭户科学养殖意识差,不懂得如何管理鸭群、如何饲喂才能达到最高效益,不重视鸭只福利等。

2.2养殖设施设备陈旧老化

多数养鸭场户还处在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阶段,棚舍设施不仅简易,而且老旧,对鸭只生长的小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健康养殖的开展。

2.3集约化养殖密度过高

肉鸭高密度的养殖,使得养殖生态失调[2]。例如为了促进肉鸭快速生长繁殖,超量或滥用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大量抗生素、激素等,以致超过肉鸭的消化吸收能力,使得肉鸭光胚中残留量过高,影响鸭产品安全。

2.4养殖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多年的养殖积淀,粪污处理设施和处理能力不足,养殖环境中的水源和土壤有所污染。肉鸭养殖产生的恶臭气体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也有所影响。

2.5饲料配制不合理

不按照肉鸭的生理需要给料,不仅造成饲料利用率低,严重浪费饲料,而且影响鸭只生理稳态。

2.6疫病防控与保健体系不完善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和保健体系,疫病较多。

3肉鸭健康养殖的策略和路径

3.1改善养殖条件,实施生态养殖

因地制宜合理建场;改善棚舍设施,强化基础条件保障能力;细化环境维护与修复措施;尊重鸭只生物学习性,科学养殖;开发绿色生态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无抗或减抗养殖等,建立生态养殖的基本要求。

3.2健全肉鸭健康养殖的保障制度

在分析以往养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完善肉鸭苗种引进标准要求与渠道网络;建立饲料购进与应用效果评价制度;针对当地疫情与周边疫情变化动态,制定好免疫程序与生物安全防控制度[3];满足肉鸭生物习性,逐步实行肉鸭福利化养殖;重视养殖过程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全过程实行清洁化生产;加强饲养人员的管理,精准饲养,应用保健管理技术,把各项制度落地落实落细。

4围绕健康养殖需实施的保健要求

4.1肉鸭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

肉鸭健康管理方案涉及肉鸭健康标准(精神状态、体壮、生理与生长指标、抗应激能力)、健康评价(肉鸭健康评价表、每天对肉鸭进行评估)、检测管理(抗体检测、生理生态监测、病原检测、免疫抑制病、蛋传疾病等)、亚健康解决方案(保健方案、各种应激预案、净化方案、营养方案)等内容。

1)明确肉鸭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外观评价(精神状态,眼睛、鼻、喙、羽毛、腿、翅、肛门是否正常,粪便形态与色质)、活动表现(动作姿态、呼吸、采食、饮水表现)、性能指标(体重、料量、周增重、死亡率、产蛋率、受精率、种蛋合格率、孵化率)、生理指标(心率、血项指标、内毒素)等,明确健康要求。

2)建立健康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包含日常惯性评估、定期全面评估和记录追溯评估3个方面,其中日常惯性评估在于坚持每日对肉鸭群体进行观察评估,在每天的不同时间节点对肉鸭进行适时观察,早上观察采食饮水状态及产蛋波动;白天观察肉鸭外观状态、活动和精神状态以及交配情况;晚间观察呼吸是否正常等。定期全面评估在于坚持对各个批次的肉鸭每周全面评估1次。全面评估包含机体状态评估、运动状态和性能指标评估3个方面,机体状态评估:如羽毛的光泽,眼睛是否清亮有神,粪便情况等。运动状态评估:运动是否灵活,是否有瘫痪,吃料饮水状态,交配状态等。性能指标评估:均匀度、生长速度、死淘率、抗体水平、种鸭产蛋率、受精率等指标的变化。记录追溯评估在于现场饲养管理者要制度性地全面记录肉鸭的生产情况,根据健康评估情况,填写健康评估表,供技术人员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健康评估表要妥善保管存档,便于及时分析成败得失和发现问题。

4.2监测管理与安全行为

1)强化健康理念和执行力:了解肉鸭疾病发生的原因比了解病毒、细菌本身更重要,因此要建立起肉鸭健康管理的理念,密切关注影响肉鸭健康的因素:了解温差(温度变化、高温和寒冷季节影响)、湿度(高湿)、空气质量、水质、饲料、垫料、天气变化(大风、大雾)与虫害兽害(蚊虫、老鼠、苍蝇)等各方面的细节情况,把握变化的形态和规律,建立消除影响因素的方案:在温差控制上舍内温差幅度小于2℃;保障舍内湿度在合理范围;保证鸭舍内空气质量,保证饲料清新、全价,防止霉变,做好场区驱虫、灭蝇灭鼠等工作,做到位的生物安全才是有效的生物安全。

2)强化肉鸭健康检测:实验室检测是养殖场管理的第三只眼睛,强化肉鸭健康检测十分必要,肉鸭健康检测包括常规抗体、免疫抑制情况、净化监测、生存环境及气载微生物含量检测等内容,减少风险危机。

3)强化清洁管理安全基础:清洁是健康养殖的基本要求,是生物安全防控的前提。清洁是全面的没有死角的卫生行为,包含场区、鸭舍内部、仓库、餐厅、宿舍、个人的卫生清洁以及病死肉鸭的无害化处理、肉鸭粪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强化清洁管理是最基本保健行为。

4)落细落实安全行为:一是坚持隔离原则。不消毒的任何物品不能进入养殖场,更不能直接接触肉鸭。二是强化消毒管理,关注消毒效果,做好消毒剂杀毒效果评估。

4.3保健方案的应用

1)环境拟态、适时适宜:养殖环境的营造与调控要根据鸭只生长阶段需求与季节性气候变化情况做出及时的应对,雏鸭阶段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差,温湿度的稳控与调节是关键[4];要关注季节性变化规律对鸭只的影响,把握好温调节奏,帮助鸭群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2)模式匹配、福利舒适:在模式的构建上,一是利于环境维护与调控;二是利于鸭只生产性能的发挥;三是便于饲养人员的管理与操作;四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养殖环节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必要的鸭只福利,密度适宜,习性满足。在管理细节上,封闭静怡,避免应激,要研制集成现代肉鸭产业健康养殖模式[5]。

3)多层级净化、立体保障:要建立环境、疫病、饲料与压制机体消化道多层级的净化措施。在环境净化上采取封、消、检、管相结合的手段,防止外源病原体的侵入;在疫病净化上,以生产中严重危害鸭健康的鸭病毒性肝炎、副黏病毒、流感、鸭呼肠孤病毒、鸭瘟、大肠杆菌和传染性浆膜炎等疫病为重点,实用技术净化与区域联防联动净化,建立安全区;在饲料净化上,减少饲料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只的不良影响,合理采用脱霉和抑霉技术措施,制定使用规范检测使用效果;在消化道净化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十分关键,主动梳理肠道环境,要筛选并利用微生态制剂加以调节,利用酸化剂,维持肠道的酸性环境,并做好必要的益生元等营养补充;开发利用小肽物质、植物提取物、酶制剂、矿物质等绿色饲料添加剂,预防肠道炎症;积极改善养殖管理环境、减少通风、水质、饲料、垫料带来的不良应激。

4)免疫周密、方案合理:要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趋势,以及当地过往疫病发生状态,不同季节、不同周龄、不同品种肉鸭疫病流行情况和发生规律,母源抗体的水平,疫苗间免疫干扰与应激干扰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6],合理选择疫苗,对免疫效果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做好免疫后反应观察和抗体检测,并根据抗体保护力选择免疫频率适时补免。

5)优化检测、诊断及时:制度性地开展日常抗体检测活动,并根据抗体水平进行补免或强化免疫;结合周边疫病发生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异性的病原微生物检测,防患于未然;常态化开展环境微生物监测,及时消毒灭源。对场内常见疾病,心中有数,诊断及时,并做好药敏筛选工作[7],检测与诊断紧密结合。

健康管理评估范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男女23:20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2.35±6.74)岁,观察组男女24:19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3.05±5.72)岁。以上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无意识障碍。排除标准:同时存在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恶性肿瘤者;无法正常沟通者;精神疾病者;不可逆性并发症者;急性心肌梗死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采取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对症治疗,收治患者入院后,引导患者完成常规检查,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出院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采取CGA方式,内容如下:(1)成立CGA护理小组。CGA护理小组成员开展相关培训,全面了解CGA护理方法,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含基本资料、疾病评估结果、检查资料、综合评估手册、复诊记录、随访情况等。(2)护理措施。结合综合评估健康档案内容,分析相应问题,结合个体不同情况有针对性拟定护理措施。对于存在疼痛、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定期评估具体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告知患者按时复诊,定期随访,分析用药依从性不足的影响因素,让患者知晓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对于疾病的影响,适量运动,促进身体康复。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此次研究主要从患者掌握疾病健康知识、遵医嘱情况、生活方式等情况进行分析,满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高。(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脂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检测三酰甘油(TG);氧化镁-过氧化物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软件包SPSS20.0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n)代表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依从性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血脂水平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老龄人口日趋上升,老年患者健康管理需求问题日益凸显。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时间较长,且同时存在各种基础疾病,伴有一些并发症,其病情相对复杂,各种疾病间相互影响,加上并未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足,对预后康复造成影响[2]。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加大患者意外拔管、不遵守医嘱等行为,易出现各种不良事件。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的健康管理方式,及时成立CGA护理小组,并不断学习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收治患者入院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及时开展健康教育,缓解患者陌生感,打消心中疑虑,强化患者保健康意识,引导患者及早适应角色,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3]。结合评估结果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加强沟通与交流,缓解心理压力;睡前给患者播放轻音乐,让其早睡早起,对于不良生活习惯、作息习惯及时纠正,睡前减少饮水量,对于睡眠质量较差者可适量使用镇静药物;告知患者1个月后复诊,并定期随访,并将有关复诊资料记录至健康档案,从思想上引起患者重视程度,了解患者用药情况[4]。综上所述,给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健康管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自我护理效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

参考文献

[1]丁瑞英.老年综合评估联合无陪护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7):235-237.

[2]庞建萍.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22-123.

[3]葛春阳,殷实,方中良,等.老年综合评估在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03):337-341.

健康管理评估范文5

关键词: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健康管理;数据;驱动;马尔科夫链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是保障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一环,一旦发生故障停止供电,列车会中断运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运营。因此,实时监测轨道交通供电设备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定量评估设备健康状态、预测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并据此制定设备维修维护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和系统网络存在非线性、强耦合、时变性、复杂性高等特点,对其状态的评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经过工程实践,可以处理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海量数据,有效评估从设备级到系统级的健康状态,在故障发生前提供预警信息并可制定较优的维护策略[1]。PHM可以提高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水平,降低维护保障费用。本文将设备寿命定义为随机退化过程首达失效阀值的时间[2]。设备状态评估主要指设备健康状态的评估,评估的指标主要是设备的剩余寿命、故障发生概率等。PHM预测设备状态的方法分为基于机理模型的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机理模型和数据驱动融合的方法[3]。由于轨道交通供电设备是比较复杂的具有多变量、紧耦合、非线性的综合体,难以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如机理模型的方法)来描述。经过研究和试验,在设备级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来解决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健康状态评估问题;在系统级以数据驱动为主,兼用机理模型来辅助分析。其中,数据驱动的方法主要是统计数据驱动方法,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建立随机模型来表达设备退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现象。

1基于数据驱动的设备状态评估

PHM的核心是根据实时监测到的设备状态数据,通过分析给出设备的故障率(可靠性),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并依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决策,确定设备维护维修策略[4]。基于数据驱动的设备PHM工作流程见图1。基于数据驱动设备状态评估的关键问题是通过设备在线监测(传感器、接口等)、信息系统等其他方式获取设备状态数据。获得的数据越完整越精确,所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故障发生概率就越准确。设备状态评估所采用的数据分为直接监测数据和间接监测数据两类。其中,直接监测数据是指可以直接反映设备状态(性能、参数等)的监测数据;间接监测数据是指可以间接或部分反映设备性能、状态的数据。直接监测数据和间接监测数据都可以采用马尔科夫链方法来建模分析。

2模型及算法

本文采用Markov链方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相较于其他的建模理论,Markov链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定量计算比较复杂系统的不确定过程,适合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这类具有多种设备退化模式的复杂系统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分析中假设设备可以修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可以层层分解为简单的一组串连设备或一组并联设备。系统的健康状态求解问题可以转化为串连系统和并联系统的健康状态求解问题。利用分析所得的数据构造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定义设备的剩余寿命为当前时刻一直到设备失效时刻的有效时间段,当某一状态达到所规定的失效阀值时,则表示设备失效。

3轨道交通供电设备状态评估应用

在上海轨道交通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的建设中采用了以上的模型和算法,轨道交通1号线实施了供电设备状态的预测与健康管理。上海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系统(PIOMS)包括供电设备状态实时感知预警体系、设备全生命管理体系、生产业务全流程管控体系和专家分析体系。其中,供电设备状态评估过程包括数据采集及处理、异常分析、预测计算和制定维护策略等。数据采集部分除了包括直接监测数据(如能耗、电流、杂散电流、主变局放、接地、红外、温湿度、智能感知等)外,还集成了在线监测系统、一体化操作管理系统(CIOS)、SCADAX系统等。间接监测数据包括设备台账、资产管理系统(EAM)、故障报修平台、专家知识库等。所采集的数据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存储在数据中心的数据池,作为设备状态评估的计算基础。异常分析时首先对所收到的异常报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次对所采集的数据经行计算,对其中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所有异常分析结果直接传输到维修决策模块中,信息得到确认后将更新设备状态预测的计算模型参数。接触网悬挂状态监测见图2。设备状态预测是系统的核心,通过模型计算,预测供电设备的故障概率、剩余寿命等。在实际应用中以计算结果为基础,增加专家评分机制,不断训练学习,提高系统预测准确率,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预测偏差进行分析和纠正。根据计算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维护计划。维护执行过程数据和维修结果及时准确传输到智能运维系统的数据池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决定了设备状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上海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系统采用模型算法和专家系统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供电系统设备健康状态进行评估。1号线直流开关设备状态评估规则见表1。变电所在线智能监测见图3。经过系统模型计算结果与专家评估数据相比较,若设备状态级别一致,则继续执行维修策略;若不一致,以专家评估所给出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维修工作,执行过程中验证模型计算结果和专家评估结果,并进行人工标注,通过不断训练,提高设备评估准确率。

4结语

健康管理评估范文6

【关键词】新时代;健康;管理;高校;大学生;“云”

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健康问题引发的负面性事件在大学生中层出不穷,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健康的需求,大学生健康管理在提升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状况和参与积极性的研究与应用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大学生健康管理知识普及状况的调查以及历年来大学生体质数据分析,应在体现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同时,通过预防、监测、干预等手段起到预防疾病、控制危险因素的目的,减轻了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的医疗卫生负担,为培养健康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1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背景

1.1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研究的特点

依靠这一措施,充分收集大学生的全面有效健康信息,并及时对大学生群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更新,实时分析与评估后,充分发挥利用高校医疗保健资源,对健康危险因素及时实施干预并提供健康咨询、指导服务,尽量将大学生健康消费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达到提升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目的。“我国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服务模式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各高校在健康管理的学科建设当中,除了要注重人才培养这一方面之外,也应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研究基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健康管理人才成长,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1-2]。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因其较高的文化基础,普遍具有较强的知识接收和更新能力,有利于健康教育知识更加快捷有效的交互传播;又因高校集体学习、集体生活为主的特点,便于对学生健康状态全面检测数据的收集和更新,及时有效的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和降低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中的健康隐患和风险。“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让大学终身受益”,这是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出发,积极探究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健康水平以适应新时代要求[3]。

1.2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普遍健康危险因素

1.2.1当代大学生健康自主管理意识薄弱。大学生群体在进入高校生活之前,普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营养均衡和健康维持的重任一般不用自己操心,这一思想惯性进入高校独立生活后很难发生转变,自主获取健康保健知识意识缺乏。大学生因为还“年轻“而对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等意识的疏忽。由于暴饮暴食,高脂?油以及不规律的饮食和长时间静坐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亚健康甚至慢性病年轻化的状况已不再是个别案例,让很多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带上“老病号”的标签。1.2.2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也客观上的助长了大学的群体的惰性,客观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很多大学生成为了“低头族”和“键盘手”,课余时间也习惯在“宅寝室”度过,连吃饭购物也是“外卖跑腿网购”,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网瘾熬夜、缺乏体育锻炼等问题笔笔皆是,这样的“龟息”式生活直接导致身体素质直线下降。1.2.3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减压能力和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缺乏。“面对比家庭生活更为纷繁复杂的大学生活时,学生身心健康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特困家庭学生的身心健康明显低于非特困家庭学生;学生身心健康的专业背景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低于文科学生;学生身心健康的城乡背景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低于城市学生”[5]。面对升学、就业、人际沟通等压力大学生往往都是无法及时疏解,难以从挫折走出压抑困顿情绪的局面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甚至个别出现“小事酿成大祸”的极端行为。1.2.4一些高校对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不全面,甚至缺乏专业的健康基础课程以及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学生的健康咨询需求,即使身体薄弱的学生想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科学管理,也难以找到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6]。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的不足,缺乏对学生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培养,“自我健康管理是个体运用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为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而做出的决策和行为包括体育炼、生活行为、饮食行为等促进健康的措施。大学生正处于各项行为意识不断完善的阶段,该阶段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水平”[7]。导致学生医疗费用的花费只增不减的情况下,体能测试结果却呈下滑趋势,甚至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晕倒、呕吐等不适状况。

2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问题研究的现状

2.1当前国内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二,一是通过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群体性进行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普及教育,健康与教育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共生特征。“一方面,健康与教育一样,健康管理能够改善目前和未来的人力资源质量。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改善其体力、精力和能力,使其集中精力地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健康还可能间接地促进生产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8-9]。二是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医院等机构个体性提供预防保健体检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现有的健康管理途径使我国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普遍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及工业生产因素的影响,危及大学生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多。“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几乎成了大学生课堂与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长时间上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导致运动时间不足(‘过逸’)给大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除生活习惯问题外,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健康管理需求不再满足于对日常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而是更加关注社会适应和群体性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干预,从健康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健康管理观念对健康进行干预,可以极大的减少卫生医疗费用的支出,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几率,提升群体健康状态。而目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的需求,亟待构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发展需求的高效率健康管理模式。

2.2课题组开展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探究的思路

针对当前对于大学生健康管理现状,本着“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归为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方面。其中,社会是指政府或相关管理机构,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保障制度”。“高校健康管理体系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是将与大学生健康有关的诸多部门——体育部、校医院和心理健康中心等整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资源共享,分工明确、协同工作的合理、有序、高效的健康管理体系,学校起着具体承担健康管理的重要职能”[10]。对单个大学生来说,实施群体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其身体状况,更好的做到从个体到群体的三级预防。首先,让学生的健康信息“全面化”,对学生的健康管理“多维化”,在当今“大数据、大健康”的时代主题下,对于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我们可以用高效和快捷的健康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其次,可以考虑构建一个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三级健康监督管理网络。在学校,老师充当学生的另一个家长,让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更及时的长期督促和管理,在管理学生健康的同时也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减少家校矛盾。还可以利用讲座、课堂等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知识的氛围,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最后,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根据不同的健康状况制定个体运动方案,并根据运动情况进行分阶段管理,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奖励机制。

3构建高校健康管理“云”模式(以下简称健康“云”)

健康“云”的创建理念是利用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向管理者反馈在校学生大健康数据分析提供健康干预方案的平台,个体一般信息可通过智能化的健康监测设备自动采集并加以记录。随后,“采集的数据经数据收发终端上传至数据管理分析平台,进行健康信息的初步风险评估,对不同风险用户进行分级管理”[11],“平台的搭建遵循5个原则:(1)全面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标准化原则。(4)扩展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故分为用户版和管理版两个版本,用户版为高校在校学生个人使用设计,使用学生医保账户即可在健康“云”平台注册个人账户,获得健康“云”的相关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是在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包含了体检、评估、治疗康复、教育、保险等内容”[12],管理版为高校学生健康管理组织机构设计,健康管理组织机构可由校医院、高校健康体检中心、高校心理健康管理咨询中心等了解和熟悉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多部门联合运营管理,并设置专职执行健康管理工作团队,负责健康“云”的具体操作管理工作。

3.1建立收集与更新学生有效健康信息的云端档案(以下简称“云”档案)

3.1.1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

(1)学生个人在“云”档案注册个人账户时须录入个人健康状况基础性信息,生物遗传因素,如:性别、民族、家族遗传史、病史;行为习惯因素,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运动习惯、消费习惯;环境因素,如:入学前生长地有无地方病流行、生长地医疗卫生条件;卫生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等影响基本健康的信息,如发生在高校医疗服务范围外的就医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云”档案上传更新。(2)“云”档案与高校健康体检中心联网,定期收集在校学生健康体检信息,包括一般性医学常规检查生物指标、医学影像等手段进行的特殊疾病筛查、心肺功能性指标、体能测量结果、中医亚健康诊断、生长发育达标情况[13]。(3)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设计心理调查问卷,通过“云”档案管理版发放给在校学生的个人账户中,学生完成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将数据分析处理后的心理健康评价收录在学生个人“云“档案中。(4)校医院使用“云”档案管理版定期更新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医记录,包括门诊接诊、住院会诊、转诊的病情记录和治疗方案等综合信息。

3.1.2家—校环境健康信息档案

(1)辅导员或班主任定期使用管理版向“云”档案填写学生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情况并反馈到学生个人账户中作为学生健康管理的依据。(2)由家庭成员定期向“云”档案反应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情况,家庭重大或突发事件情况,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总体生活和行为习惯,饮食习惯,日常保健习惯等综合家庭信息并反馈到学生个人账户中。

3.1.3频密接触人群观察健康信息档案

由学生通过“云”档案账户向与自己密切联系的人群定期发出健康调查邮件,邀请上述人群根据他们平时对该学生生活状况、健康状况、道德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和评判,完成相关问题并回复到“云”档案学生个人账户进行反馈。

3.2建立及时健康状况云端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云”评估)

健康管理主体机构根据“云”档案中的个人账户和管理账户提供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行为习惯等各项健康信息进行前瞻性综合评价,对每位使用健康“云”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包括身心健康评估、环境健康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及等级评估等多方面的定性定量健康管理评估,评估结果将同时收录到个人健康“云”档案和管理版“云”档案,作为健康管理的依据和参考[14]。

3.3建立健康管理方案及干预体系(以下简称“云”干预)

健康管理评估范文7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但长期以来,受到自然和人类非理性活动(例如:海洋灾害、过度捕捞、海洋资源开采、污染物大量排放、滨海城市人口剧增等)的影响,使得近海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需求难以保障,近海本身的循环与自净也得不到保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栖息地变更,生物群落结构异常,赤潮,海岸、堤坝的侵蚀、倒塌等[1-4]危害,从而引发了全球范围近海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服务功能的减弱。有关近海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受到各国政府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海洋学、环境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虽河流、湖泊等淡水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研究已开展的较多,相关的理论体系已较为完善[5-7],但关于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尚无比较完善且成熟的理论体系出现,尤其是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尺度方面。目前为数不多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区或区域[8-14]这一单一空间尺度上,时间尺度的选取由于资料收集、监测条件等限制也较为单一,但就近海评估本身而言,一个完整的近海生态系统评估体系应覆盖多个时空尺度,而且影响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胁迫因子、决策者的总体目标、管理方式等都与时空尺度有关,对近海的评价、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方式都是在不同尺度集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首先要明确的核心问题就是尺度问题[15]。但在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还未见相关时空尺度的研究报导,故本文在借鉴河流[16]、湿地[17]等时空尺度分级的基础上,界定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时空研究尺度,以期为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空间尺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等级系统理论在生态学的多个领域广为应用,为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为解释尺度效应及发展新途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基础[17]。根据等级系统理论,并在借鉴河流、湿地等空间尺度分级的基础上,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尺度划分为微观尺度(点位、断面)、中观尺度(分区、区域)、宏观尺度(全近海海域、全球)3个等级。   1.1微观尺度:点位、断面   点位、断面具有功能统一的特点以及均质的特征,代表着近海生态系统的微生境,能较细致、具体的表征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便于进行不同点位、断面间的对比分析。由于点位、断面的空间尺度较小,以点位、断面为单元收集数据,可为近海管理提供更详实的资料,是诊断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同时也为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深入研究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提供基本保障。目前水质理化参数、生物指标以及沉积物环境指标等评价指标是这类尺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关注的焦点。人类对水质污染的研究始于对水质理化参数的监测和评估,也是长期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影响的传统手段之一,水体中营养盐和污染物质的含量、pH值、水温、透明度、SS等参数均可被用来表征某一点位、断面的水质污染状况。而生物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诸如近海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等多途径、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也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探究近海退化的原因,现已逐渐成为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海獭[18]、海牛[19]、海豚[20]、海鸟[21]、海龟[22]等常用来作为评价近海健康的警示物种。另外,在近海健康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丰富度、优势度、生物量等指标也经常用来反映目标海域的健康状况。由于近海水质长期受到污染,使得沉积物中蓄积了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同时底泥的受污染程度也是影响底栖生物的重要因子。在水域环境中探讨的沉积物指标主要包括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含量以及底泥污染指数等。因此,以点或断面等微观尺度评价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具有较好的对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利于近海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修复措施的具体实施。   1.2中观尺度:分区、区域   在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时,往往可把一个区域海域分成几个区进行研究,每个分区中又可包含数个点位或断面。区域是某个地区或特定地域的一种泛称,面积可大可小。在评估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时,可选自然地理单位或社会政治经济单元(即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作为区域中观尺度。在分区、区域尺度上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有效监测和评估大面积海域所处的健康状况,识别分区、区域尺度上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约束因素。与微观尺度上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估不同,中观尺度评价不仅要考虑单个点位或断面上的评估指标,还需关注人类活动对大面积海域的胁迫(如分区、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规模和人口分布状态等),并结合水文和水质等资料判别近海的生态特征,从更大尺度上识别自然和人类活动对近海及其周边环境和其余邻近生态系统的影响。分区、区域中尺度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点位或断面的详细数据为基础,再结合近海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因子具体的表征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并可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1.3宏观尺度:全近海海域、全球   全近海海域是以水为媒介融合起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体。全近海海域面积上的气候、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态直接决定着近海结构和各项功能的健康。海洋是全球水循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对全球水循环系统的干扰能力也越来越大,温室效应、酸雨等全球范围的影响作用都会影响到近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因此,随着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监测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成熟,开展大尺度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分析全近海甚至全球海域健康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为从源头上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是该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全近海海域、全球尺度上近海健康研究能从宏观尺度上把握近海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为大尺度的海域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但其评价指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也将更为多样和复杂,且资料的收集也需借助3S等技术以及跨区域、多国家、多学科的协同与合作。总之,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研究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所选取的评估因子也会有所区别(表1),具体针对实际的研究问题可选用一种或多种尺度。#p#分页标题#e#   2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时间尺度   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时间尺度,随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也将不同。短时间的干扰主要体现在对点位、断面等小尺度微生境单元的影响,而区域、全近海海域等大尺度空间仅对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扰产生响应。因此,近海生态系统管理与修复对象的空间尺度越大,相应的开展评估活动时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与河流、湖泊相比,近海生态系统范围更广,组成部分也更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活动干扰响应也更具稳定性,故在结合近海生态系统本身特性的基础上,对应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空间尺度,将时间尺度分为短(小时、天、季节)、中(一年或几年)、长(十年到百年)、极长(数百年及以上)4个尺度。   2.1短时间尺度:小时、天、季节   短时间尺度是指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在这一较短的时间段内,近海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外部环境作用相对保持稳定,如“一年中的某一季”、“一季中的某几天”、“一天中的某几时”等。在短时间尺度上研究近海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可以反映近海在某个时刻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要求所选择的指标易于量测,具有敏感性、诊断性和针对性。其优点就在于它能快速评价近海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特征,及时提供必需的管理信息,但缺陷是忽略了需要在更大时间尺度上研究的近海的自然变量及动力学过程,难以反映近海生态系统健康长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其修复效果也大为局限。此外,短时间尺度特征下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的确定也较为困难,常常需要借助国家标准,特别是水质标准和相近区域同类型受人为影响较小或无人为干扰状态下的近海中相应指标值作为参照状态等。Hua等[23]选取春、夏、秋、冬四季作为时间段,评价了江苏省近海海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就是对开展短时间尺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有益探索。   2.2中时间尺度:一年或几年   中时间尺度主要是指一年或几年的时间段,其结果可用于评价人类对近海开发的规划、实施以及后评估过程中近海生态系统状况的变化,比较管理行为实施前后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分析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长期发展趋势,更易于近海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这一尺度上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助于更好的提出近海生态系统管理和修复措施或识别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干扰影响因子,其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2.3长时间尺度:十年到百年   长时间尺度主要是指十多年、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段,在这一时间尺度上往往更关注的是宏观层面上的近海土地利用、景观过程与格局、水文周期、完整的水生食物链等因子,只有对其进行系统持续的监测与评估才能辨明作用于近海生态系统的长期人为或自然的干扰。这一时间段特征下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指标选取的标准常以历史时期的数值为参照,同时考虑理想水平下要素的取值范围,通常以要素的变化率或各种指数来表示。长时间尺度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不仅可在掌握历史时期大量数据及其相关演变趋势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近海系统特性及其生态变化规律和其内在变化机制,也可识别不同干扰程度下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关键影响因子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修复对策。Xu等[8]选取10年为一时间段,比较了20世纪70-90年代的香港吐露港附近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就是对开展长时间尺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有益尝试。   2.4极长时间尺度:数百年及以上   极长时间尺度是指数百年、上千年甚至几万年的时间段。地质地貌、土壤、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因素是这一尺度的近海健康评估考虑的重点,而这些因子都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演进过程。此外,极长时间尺度本身也意味着该研究领域内的那些概念或因子通常不一定以现有的观测和实验为基础,而更倾向于通过对久远事件的解释来研究,如地学专家会关注几万年前发生的地壳运动、全球性气候变化等所引起的海洋演变。大时间尺度的缺点或不足在于许多要素的历史资料没有记载或不完全,收集或模拟也相当困难,会给评价结果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在综合考虑近海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空间尺度的大小、修复效果的有效性等基础上,有时需要将不同的时间尺度结合起来评估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不同时间尺度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关注内容见表2.   3结语   尺度是景观生态学或群落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6]。同样,根据所研究的对象、目的与内容,明确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时空尺度也极为关键。在借鉴河流、湿地等时空尺度分级的基础上,可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尺度概括为微观尺度(点位、断面)、中观尺度(分区、区域)和宏观尺度(全近海海域、全球)3个等级;结合近海系统的本身特性,对应近海健康评价的空间尺度,可将时间尺度划分为短(小时、天、季节)、中(一年或几年)、长(十年到百年)和极长(数百年及以上)4个尺度。

健康管理评估范文8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下肢麻木、放射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2],我国LDH的发病率高达7.62%,约有80%的成年人有腰背痛的经历,其中约20%的腰背痛由LDH引起,成为第3位经济负担的疾病,予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将疾病预防控制重心前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旨,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医生和患者的一次理念上的改变[3,4]。中医“治未病”思想,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次指导实际临床工作,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病率、多诱因、易反复发作等特点,积极创新与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是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值得深入探讨。

1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的结合

现代健康管理提倡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组合去认识健康,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同时进行,以开放、联系、动态的新思维看待复杂生命。而中医传承千年,立足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将自然、人体和疾病三者有机的综合评估、辨证论治,尤其强调“治未病”的预防观,这正是现代健康管理所提倡的。“治未病”思想作为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最高要求,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灵枢•逆顺》亦云:“上工,刺其未病者„„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指出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更是将“治未病”作为中医师的最高标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中医的整个诊疗过程,其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1)未病先防:这一阶段强调在强健自身的基础上,积极规避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即合乎自然之道,顺应自然规律,增强体魄,适时调理精神情志,避免六淫邪气的侵袭,是可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2)既病防变:中医认为,疾病的发展都有其顺逆传变的规律,这一阶段需在正确诊治疾病的基础上,以内外表里、五行制化、六经传变等规律预测疾病的发展,并及时阻断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即肝(木)脾(土)相乘、相侮的传变关系,提出肝脏之疾患,可传于脾胃的预防理念。(3)瘥后防复:中医认为疾病虽除,但正气已伤和(或)余邪未尽,此时尤重调护人体正气,预防疾病复发。如《伤寒论•辩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法》记载:“大病差后,劳复者”,提示病后人体气血亏虚,应避免劳作,防止复发。“四级预防”观点作为现代医学的健康管理指导原则,即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康复治疗、病源预防,以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为桥梁,通过健康信息采集、个体化管理方案、健康评估、健康检测、健康干预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管理,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5]。毫无疑问,健康管理的中心思想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相一致的,是中医“治未病”在现代医学的具体体现与实施。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将二者优势结合,将包含有中医特色的健康信息,如中医四诊、体质评估、精神情志,与运气学相关的时间、气候、地理环境等参数与现代医学的健康评估有机结合,发挥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观等核心理论,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支持下,将数据采集与分析、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制定、应用情况及效果评估等信息进行跟踪与反馈,实现闭环式管理,实现长期、循环的动态监测,使健康管理工作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优化,增强管理疾病的针对性,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及疾病的复发,加速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2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2.1未病先防,构建健康档案,人群分级管理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肌肉到筋骨,其动静态力学平衡的逐步缺失,使椎间隙逐渐变窄,进而造成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最终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发生[6]。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认识,“筋出槽”和“骨错缝”是病机关键,在病理上,经筋在外,骨在内,经筋必然代腰骨受邪,而先成病[7]。由此可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示在预防阶段,尤其需要注重病因的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危险因素繁多,包括伴随年龄增长的椎间盘退变、职业因素加剧腰椎退化如办公室人群和体力劳动者等、急性或慢性的腰部损伤累积、肥胖、妊娠等状态下腰椎承受的较大压力、家族和人种的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食、睡软床等。中医认为,体质与疾病密切相关,并决定发病的倾向性,是孕育诸多疾病的“共同土壤”,研究发现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质[8]。由此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具有性别、年龄、职业、环境及体质等特异性,所以健康档案的建立是首要任务,将健康档案完善,整合个人信息,通过其性别、年龄、职业、体质等信息的分析,评估发病的风险,在加强回访及管理的同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性的进一步强化理化检测(DR、CT、MRI等),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总体要做好第一步的预防管理,也为下一步制定更合理、更科学的诊疗方案做参考。在健康人群中,建立健康档案,具有广泛的筛查意义,做到“未病先防”,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治的目的。在现化检测的基础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依托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证素、舌脉象检测等中医信息化检测,根据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及黄帝内经“五行十态”体质解析人群不同体质[9],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依体质及个人机体状态进行分级管理,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及健康干预。如办公室人群,久坐伤腰,再加上空调等寒湿侵袭,其体质多为阳虚、气虚、血瘀,健康宣教方面首要明确其体质,指导其饮食生活习惯,以中药内服或中医外治改善体质偏颇状态。再者分析其工作性质,对受累肌群、椎体进行讲解,指导正确的坐姿及体态,并针对性地提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方案。

2.2既病防变,科学评估与诊断,开展个体化管理

科学评估是进行精准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疼痛量表、腰部功能量表等均可作为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腰痛的病因多因外感寒湿、闪挫损伤、肾精亏虚所致,临床常见为寒湿型腰痛、湿热型腰痛、瘀血型腰痛和肝肾亏虚型腰痛四型[10],对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诊的“已病”人群,依据体质辨证中医证型,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体质检测,观察病变区域已损伤组织及神经支配部位的温度图形变化,结合体征、影像学精确定位定性,进行个人体质为基础的个体化干预。如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查体可予“风湿”“类风湿”“血沉”“尿酸”“DR”“CT”“MRI”等相关检测,穿着注意防寒保暖,饮食避免寒凉性味食物如鸭肉、西瓜、雪梨等,宜食用温热类食物,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居住环境宜干燥温暖,避免阴暗潮湿,宜居住东方及南方阳光照射充足的房间,运动上宜适当运动,如传统功法八段锦等,以促进血液循环[11]。治疗则宜在推拿针灸等基础治疗上加予温热类的疗法,如腰背部隔姜灸、腰背部中药烫疗等。湿热型腰痛穿着注意清爽舒适,饮食避免大辛大热及肥甘厚腻食物如辣椒、白酒、肥肉等,宜食用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薏米、鲫鱼等;居住环境宜清润通风,避免燥热,宜居住西北及北面阳光照射适宜的房间;运动上宜适当运动,保证微微汗出,以助排湿,可行传统功法八段锦等,基础治疗上可加予背部拔罐、刮痧以除湿。瘀血型腰痛要关注血液循环,更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以促进血液循环,饮食避免寒凉性味食物如山竹、西瓜、雪梨等,宜食用温热类活血化瘀类食物,如桃仁红花粥;居住环境宜干燥温暖,避免阴暗潮湿,宜居住东方及南方阳光照射充足的房间;运动上宜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如慢跑、太极拳等,治疗上可加予局部刺络放血疗法。以科学的评估指导诊疗,针对性地指导用药及干预,对保守治疗疗效不佳且符合手术标准的严重患者,及时予手术干预,以最快最经济的方式治愈疾病,防止进一步加重恶化,早日恢复患者的健康。

2.3瘥后防复,科学管理与个人参与

瘥后的防复,需要医生与患者的相互配合,患者的主动参与,对疾病的预后及防复,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普遍存在腰背肌无力,腰椎稳定性不足等现象,易导致症状反复。腰背肌群的功能锻炼,促使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使局部软组织粘连松解,腰背肌力增强,脊柱内外压力平衡,脊柱的稳定性及灵活性、持久性增加,可达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目的[12]。鉴于此,该病的防复治疗,强调患者主动参与,针对性选择飞燕式锻炼、平板支撑、三点、五点支撑锻炼、麦肯基疗法、直腿抬高锻炼等强化腰背肌[13]。在此基础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积极推广中医传统导引功法的练习,促进机体强健。中医传统导引功法有锻筋练骨、通气活血、调节精神、濡养脏腑的功效,研究表明[14],通过导引功法可使腰背部肌肉得到充分锻炼,腰背部肌肉在舒展、伸缩的过程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消除疲劳,进一步增加肌肉力量而稳定脊柱,改善脊柱活动功能。传统功法中,易筋经是一种以脊柱运动为主的功法,八段锦也强调“以腰为轴”,如“双手攀足固肾腰”一式,可以很好地锻炼腰背部的肌群,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量力而为进行此式的锻炼,可以大大改善症状和预防复发。习练太极拳时脊柱始终处于屈伸、旋转等运动中,有“腰为第一主宰”的说法[15],对腰部具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中医传统导引功法的练习,显著降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复发,在瘥后防复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2.4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长期、循环的健康管理

当今是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互联网+”深入人心,以信息技术支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管理,可以依托予自主研发的“众康云”信息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对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众康云”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及具体情况,进行人群体质分类管理,定期发送饮食、运动、起居、音乐等指导信息,并可由医师针对具体情况发送运动计划,由患者执行后反馈或电话回访等形式,实现线上的健康监督。如将预防人群中体质类似的患者建立微信群,采用图文并用的方式进行微信文章推送,或语音与视频对话,达到诊疗咨询及健康宣教的目的,给患者实时解决亟需问题,如饮食、运动、治疗、用药等方面的咨询及指导。线上平台的运用,加强了医患互动,实现了远程诊疗,体现了个体化指导,进行了实时救助,及时缓解及解决患者病痛,减少了就医次数,减轻了患者负担。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