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健康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范文1

1.1门诊科普课程设计的基本范围

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大课堂课程设计。门诊患者就医通常有陪伴。70%的患者在诊区候诊2小时左右。我院就诊患者中外地患者占60%以上,且农村患者的健康知识缺乏较城市患者严重,二次就诊的患者健康需求较少,因此,门诊科普课程设计应把握基本方向,提高就诊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①结合就诊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授课内容,内容多为季节性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科普知识、自我保健、疾病预防、专题讲座和健康指导。如乳腺的自我保健、高血压的健康指导、流感的防控、骨质增生与酸性体质、小儿发热的处理以及家庭急救常识等。教育内容侧重普遍性,简明扼要、通俗易懂。②授课的时间:根据门诊患者和家属流动性大的现状,选择在午间患者等候时间进行集中教育,教育形式包括医务人员讲解、急救演示、伤口处理、PICC自我维护操作,并邀请患者及家属进行现场演练。每次时间在30分钟左右。③在世界艾滋病日、糖尿病日、无烟日等与医疗相关的日期配合医院整体安排进行相关主题科普宣传。

1.2门诊健康大课堂管理方法

医院首先由护理部、门诊部及科护士长组成活动的领导小组,具体由各门诊护士长负责,明确小组及各成员的职责。要求根据医院门诊分布特点每周开展一次健康科普大课堂活动,根据门诊科普教育课程的基本方向制定年授课计划和月计划,于月末将下个月的计划张贴在门诊各宣传栏内并在医院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同时护理部建立健康大课堂活动登记、统计制度,并制定和发放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

1.3授课护士培训

以往门诊的健康教育方式是以护士被动地接待咨询为主,表现的形式是分散的个别指导,患者问则答,每名护士每天要回答患者上百个问题,且多数问题是重复的,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就让患者去问其他护士或找医生,门诊部每月接到患者投诉1~2例。针对上述情况护理部要求每名护士参加大讲堂授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分散指导为有针对性地集中指导,并对授课护士进行健康授课的基本功训练,包括理论和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包括:疾病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理论、授课技巧、患者就诊流程等;技能培训包括伤口处理、管路固定、急救技能等。课前进行试讲并集体备课,收集制作的PPT课件和要发放的健康大课堂相关宣传资料并存档。此外门诊护士除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护士培训和考核外,护理部为门诊护士举办一期基础生命支持课程(BasicLifeSupport,BLS),18名护士参加。

1.4保障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可持续性

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和患者需求不断改进活动质量。活动结束后由活动小组成员发放测试问卷评价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按分工职责参加每次的健康大课堂工作,并于课后对护士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总结和交流各门诊健康大课堂工作开展情况。

2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效果

2.1护士熟练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升了科普授课能力

医院门诊护士72人,平均年龄38岁。门诊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1%,比全院平均水平低13%;主管护师及以上占89%,比全院平均水平高55%。门诊护士工作经验丰富,但多数护士身体状况欠佳,且缺乏进取心。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后门诊护士工作职责和管理内容有了改变。咨询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众多患者共性咨询的问题得到归纳,科普的知识宣传或宣教得到较为广泛的落实,同时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能熟练掌握护理技能,多次成功抢救候诊患者,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护士在授课的同时得到锻炼,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门诊护士中营造出比知识、比技能、比服务、比奉献的氛围。2014年门诊护士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

2.2增强了患者和家属的疾病防治意识及患者满意率,门诊就诊秩序得到了改善

患者及家属的候诊时间得到合理的利用,有效改善了门诊候诊秩序,同时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防治意识。2008-2012年和2014年共发放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2199份,每年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2009年和2010年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与2008年相比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2012年和2014年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与2008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患者对门诊护士的投诉仅1例。说明随着门诊健康大课堂的不断深入开展,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3体会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坚持在门诊开展健康科普大课堂难度大,对护理管理要求高。医院门诊诊区涉及多个科室,护士平均年龄38岁,高年资护士比例大,大专学历偏多;但门诊护士大多数是从事病房工作多年,工作经验较丰富,由于上夜班困难或身体状况欠佳等诸多因素被调入门诊。门诊的护士工作内容简单,分诊、维持秩序是主体工作,久而久之失去了进取心。因此,门诊健康科普活动是机遇更是挑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决方法极其重要。整合资源,科室病房与门诊是个整体,本科生护士发挥知识创新优势,年资高的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护士发挥他们善于沟通的长处,制作课件,集体备课。让护士体会到健康科普要通俗易懂、让患者感兴趣、授课时间短、需要学习者参与,它不仅包括了知识和技能,还要授课者结合患者的感受讲解或穿插小故事情节。因此,采取集体备课,诱导式授课方法,将主要的健康行为尽可能流程化,将知识点变为容易上口的短句,采用反示教方式,如心肺复苏的操作课,护士指导家属或患者进行模拟人的操作,又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形象化,使用挂图和食物模型橱窗展进行授课,门诊科普健康大讲堂生动,让门诊候诊患者愉快且有收获地度过等候就医的时间,是护理管理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1)近年来医院不断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门诊护士更加珍惜目前的工作岗位,自愿利用午休时间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活动,积极配合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充分调动这部分护士工作积极性,创造一系列方便条件,积极发挥护士在疾病健康指导方面的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在门诊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拓展。在医院门诊开展健康大课堂活动推动门诊的优质护理服务,2014年患者对门诊大课堂的授课内容、方式等的满意率为96.4%。这项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门诊候诊秩序的管理,患者或家属个别咨询量减少。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增加,发挥了护士在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中的促进和先导作用,也是密切医患关系、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保健知识和技能,使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对防止疾病发生或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健康管理范文2

关键词:健康管理;高职院校;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摆到重要地位[1]。《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学校应构建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式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肩负着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整体健康素养的使命,其重要性及普及意义不言而喻。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心理健康可能是一个人健康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与他人的互动,以及一个人如何处理身体和社会环境[3]。然而据调查,高职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因各种心理问题导致的人际冲突、休学、退学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抓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高职生健康成长需要,成为相关教育者亟待思索的问题。

二、健康管理思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健康管理”一词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认知。健康管理是以“治未病”为指导,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行为及过程[4]。健康管理提倡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第一、二、三级预防分别为病因预防、临床前预防和临床预防。据调查:健康从预防管理、治疗到急救,所需费用比是 1∶8∶100[5]。可见以“治未病”为指导思想的健康管理所蕴含的智慧及其为人们健康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分聚焦心理问题,基本上以问题为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解决各类心理问题[6]。这种教育职责相对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有效预防的效果。健康管理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将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端口前移至提高学生心理免疫力、消除各种潜在的心理问题这一关注点上,着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提升其心理健康素养、健全其人格,使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生有效防御各类心理疾病侵袭的第一道屏障。

三、高职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缺乏自信

据相关统计显示,大多数高职生来自农村地区,其中不乏家庭贫困生,经济上的困窘、眼界上的不开阔、各类资源的缺乏会导致高职生自我认同感偏低,且部分高职生受高考失利影响而悲观消极。因此,大多数高职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感,他们在各类课堂活动、文体活动中会表现得畏首畏尾,总认为自己不能把事情做好,容易错失展现自己的机会,进而在缺乏自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二)学业就业焦虑

从学业来看,高职生面对内容繁多的专业课、基础课、实践课以及各种考试考证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从就业来看,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技术实践型人才,所开设的专业多为应用性强的专业,就业方向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大[7]。大多数高职生在中小学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自制力较为薄弱,面对上述压力,容易陷入焦虑困境。

(三)沉迷网络游戏

脱离了父母掌控但心性尚不成熟的高职生是一个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群体。对于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学业失败、人际冲突、情感受挫等的高职生而言,游戏可以成为一种短暂的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在游戏里可以建立不一样的人设和关系,提供了个体存在的意义和自我实现感[8]。然而,不加节制地沉迷网络游戏容易导致高职生丧失对自我行为的控制,久而久之会失去参与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兴趣,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四、健康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以健康管理“治未病”思想为导向,在对高职生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探索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学校层面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布局,教师层面着重设计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与活动,而学生层面则重在发挥高职生自主能力。

(一)学校层面

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总课时量较少(通常为 32 ~ 36 个课时),仅仅依靠心理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成效。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第三条“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9]。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打破学科桎梏,心育与德育相结合,以“课程思政”的形式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层面应面向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再部署、再动员,组织教师们通过解读相关文件、参加相关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倡导全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职责,打造“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式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同时,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课程思政赛教课、优秀课例评选等活动,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评优标准向“心育与德育并重”倾斜,建设院级、系级、专业群级的多层次课程思政示范体系,为不同专业的教师搭建互相学习、经验共享的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扎根在优渥的土壤中,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发挥良好的“治未病”功效。

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

高职生是国家的一种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源,高职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因此,社会对高职教师角色寄予很高的期望值。高职教师不仅承担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还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各种活动、比赛及实习就业等,更要担当学生的成长引路人、心理辅导者等等,这些压力和挑战十分考验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学校层面应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提供相关支持。例如,面向全体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关爱活动和心理测试,及时给予处于心理危机的教师以心理援助,营造浓浓的人文关怀氛围,并且多开展教师团体辅导活动和多元化的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学校要完善奖励激励机制,让教师们在辛苦付出的同时收获足够的认可,从而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另外,学校应广开渠道让教师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心理保健知识和技能,以心理学之力助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以教师之力助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才能更好地履行心理健康教育职责,为学生树立标杆,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二)教师层面

1.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升课程吸引力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发挥创新精神,尝试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创新课堂教学,提升课程吸引力,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积极进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许多经典著作中均表达了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思想和态度,这些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开发与运用,能够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和方法[10]。例如,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茶文化中舒缓、安宁的特质以及茶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弘扬文化、陶冶人格,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滋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课堂教学还可以添加一些震撼人心的“佐料”。例如,在学习“生命教育”这一章节时,播放科普短片《人类生命形成的过程》,配上跌宕起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生命形成之初的惊心动魄,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出生之前都打了一场大胜仗,每个人都曾经是大英雄,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大有所为,引导他们学会悦纳自己。

2.精心组织第二课堂活动

心理教师或辅导员可利用心理实践课时间或班会时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训练营”活动。主题包括天生我才、做时间的主人、快乐伴我行、沟通无极限等等,注重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潜能和力量,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交往。在这些活动中,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既可以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认识,又有助于锻炼胆量。学校可以每年组织一次“校园心理剧”比赛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剧情,拍摄成微视频,经过系部、学院两级评审后,选出优秀作品并向全院宣传与展播,扩大活动的教育面。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将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进行消化吸收与整合,其思考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收获成就感满足感,提升自信心。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结合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例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下社区给老人们开展心灵关爱送温暖活动,学生在社会服务实践中可以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不仅有利于提升自信心、锻炼社交能力,还可以强化专业认同感,减轻对实习就业的焦虑。

(三)学生层面

1.高职生量身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育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学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当下的机遇、挑战及障碍为范围,合理拟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的职业道路以及走上这条职业道路所设定的规划[1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作为一项大作业布置给每一位大一高职生,启发学生站在未来看现在:将来希望自己从事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期望中的自己需要在高职三年做出哪些努力和准备?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度自我探索和思考的过程,需要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等,并制定各级目标及实施计划。高职生通过量身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

2.高职生自主开展行动力训练,争做行动达人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实施计划的过程还要有行动力的加持。作家简叔曾说:“行动力和坚持是解除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指点学生开展一些行动力训练。如每天坚持做一件简单易行且有意义的事情,这件事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可以是运动 10 分钟或阅读书籍半小时等,有利于自己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建议学生就行动力训练开展的情况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形成有效的自我督促和自我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 行动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学会自律,掌控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主动走出虚拟的网游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有效减轻各种焦虑。

五、结语

健康管理范文3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对照组的78%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管理;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健康档案系统对患者的健康信息和疾病状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了2014年1月~12月、2015年1月~12月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前后的高血压患者各50例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高血压,均为社区常住居民,排除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70.15±7.62)岁;病程3~8(5.72±2.25)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9(69.87±7.85)岁;病程3~9(6.03±2.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以及按医嘱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并定期进行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例患者均需配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电子健康档案中需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有效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还应包括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如服药方法、血压监测方法、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运动锻炼方法、饮食控制方法、血压变化曲线图,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使电子健康档案更具有人性化特点;每月需对患者进行一次上门随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档案查询的方法,如平时出现疑问,可随时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进行互动,实现实时互动和共享;待患者血压保持稳定水平后,可每2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健康行为量表共包括心理健康、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压力管理、营养等6个项目,共有52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4分,总分为52~20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2];生活质量采用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0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3]。

1.4血压控制效果判定[4]

良好: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超过20mmHg或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内;尚可: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在10mmHg~20mmHg之间;差: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不足10mmHg,或者未出现降低。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主体部门,主要负责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监控,以保障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容易出现停药、漏服情况,对血压控制较为不利,其健康行为是保障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条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而如何更加有效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是当前高血压社区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故有必要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积极有效的社区管理方法。以往的高血压社区管理中,往往采取简单的文本记录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的信息进行纸质档案的记录,甚至部分患者未建档,导致在社区管理过程中,无法实时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管理体系中存在着滞后性,且管理效率较为低下[7]。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平台,为每一例患者进行个人信息的建档,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上门随访,可实时更新患者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了解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对患者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不仅为患者的疾病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同时,还能有效督促患者积极服用药物,减少漏服、停服现象的发生[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后的观察组其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未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充分证实了电子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在高血压患者的建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社区居民不予以配合、资金缺乏等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潘广辉 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参考文献:

[1]凌利峰,董建成,耿兴云,等.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1,06(4):18-20.

[2]张惠芳.社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人管理中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5,5(30):388-388.

[3]周小洁.健康档案在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01-102.

[4]周爱惠.依托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131-132.

[6]方志群.健康档案建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846-846.

健康管理范文4

关键词:健康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个人健康的意识普遍增强,在不断追求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对个人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同时,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健康档案为职工健康提供可靠的疾病风险评估、检后健康预防作用。笔者所在的山西省儿童医院职工健康体检工作由单位人事部门管理。笔者从事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多年,现结合本单位为例,经过认真梳理,对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提出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

1.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从2008年以来,医院职工的体检工作一直由人事部门负责,医院每年10月份以后到年底要组织安排职工体检一次,从原来的在正式职工群体(在职及离、退休正式职工)逐渐扩大到医院的所有职工,充分体现了院领导对职工健康的重视和关爱。另外,医院在省医保中心备案的正高级保健干部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组织实施,人事部门统一把职工健康体检报告从体检中心取回来并在单位进行备案。由于过去医院对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不太重视,没有系统地安排专人管理,把工作管理重点放在了职工健康体检的组织安排实施环节上,而对后期的检查项目内容、检查报告、检验结果、健康建议等等信息未及时和职工进行沟通汇总,致使每次职工健康档案的登记信息存在遗漏。2.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护工作者既是百姓健康的守护者,同样也是健康的被守护者。作为省级医院三甲医疗机构,现有在职职工2500余人,担负着三晋妇女儿童的健康服务工作,特别是2016年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相比成人医院的工作量两倍以上,许多医护人员劳累过度、每天休息睡眠不足,身体超负荷运转处于亚健康状态,年轻的女职工过早内分泌失调,大龄女职工的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医院每年职工体检总有个别职工检查出一些重大疾病诱因,根据医院考勤系统统计,现在每月职工因病请假人数者达3%左右,这不仅影响到职工本人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到单位的整体经济效能,不得不引起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的重视。

二、存在问题

1.医院职工对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缺乏高度认知意识。个人健康档案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医护人员把主要精力用在一线医疗工作,忽视了个人健康问题,总认为自己学医懂医,大病远离于自己的错误想法。另外,职工在健康档案信息反馈方面与档案管理者之间缺乏交流平台。医院对此项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健康档案管理者对职工健康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没有搭建好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信息平台,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缺乏有效的主动服务意识。2.医院档案管理者对职工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宣传的力度不够。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应该在向服务对象加大宣传力度、说明健康档案涉及的内容、用途并征得职工同意之后建立,因为只有得到服务对象的配合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对健康管理才有实际意义。3.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简单化、不规范、档案利用率低。作为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对单位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意义、作用、原则、内容等基本框架不太熟知,对职工健康档案未进行及时登统计、分类、整理、归档,职工利用健康档案途径少,档案成为一种死档,其使用管理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过去医院对职工健康体检档案只是简单地统计、造个花名册,简单地把检查材料、化验单、检查报告登记、汇总一下作为成为职工体检的基本情况,具体健康情况没有进行详细记载,这样每年体检的内容不全面,历年的检查结果没有可比性,一种病多次出现,每年体检都有,有的病情加重了也没引起职工重视,年年体检,年年有病不及时治疗,反而拖得病情因加重。未真正实现对每位职工健康档案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整理,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种等情况不能进行科学归类,未对出现常见病、慢性病进行跟踪分类,对存在疑问须第二次进行必要项目的检查再化验的结果未及时补录,尤其是医生对职工检查结果评价一栏的建议录入不全面,存在原始的手工录入过于简单化,未对职工健康档案进行系统的现代化规范化管理,未让档案真正活起来。4.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未充分发挥职工健康档案效能。管理者未能发掘职工健康档案的功能,现在职工健康档案体检的途径很多,作为医疗机构,一般是由三甲医院承担体检,有专门的职工体检中心,我院结合自身的情况,把一些能自己体检的项目进行内部消化,其他项目放在承担体检任务的体检中心进行,这主要是医院为节约体检成本来考虑的。目前,职工健康检查还存在的问题是检查的项目不够完善。医院一些重要的检查项目没列入职工体检项目之中,原因主要是医院投入的经费不足,职工人数多,医院开支大,平时对一些常规项目内容进行了检查,不是全身检查,从而导致了职工的健康档案信息不全面,对特殊疾病预防方面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建议年龄段在55岁到60岁阶段的在职职工,在临床一线工作了25年以上的CT和核磁共振等纳入职工体检的项目,虽然费用较高,但对职工的健康更应当放在首位。要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对职工健康档案检查的项目,逐一进行完善,对职工体检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做到一口清。

三、提出对策及建议

1.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落实专人专档专盒。对职工健康档案进行登记,造册,编号,实现一人一档装入档案盒。纳入检查项目,检查结果等等,一一列出各个项目进行量化,对过去逐年的检查信息进行了归类整理,便于职工对过去历年检查结果进行抽查对比。2.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保护隐私措施。职工健康档案涉及到个人的许多隐私,档案管理者应严格保守职工体检档案的秘密,放入固定的场所专人保管。3.完善医院职工健康档案信息资源,建立职工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医院的OA办公系统“宏景”系统开发职工健康档案数据录入系统,建立职工健康电子档案,便于职工就医查询,方便职工备查使用。医院本身,是对患者负责的医疗机构,利用医院的资源便利条件,加快完善医院职工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非常必要,可以利用院内的信息化建设,整合职工健康档案,利用现代医院信息分建设的条件促使职工健康档案信息化,职工可以利用医院的个人健康档案平台,利用个人身份验证信息在前台网上查询自己的健康情况,使自己真正地触摸到自己的健康线,把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管理者在后台就职工过去的病史、病情档案等进行完善、整合。职工就医时借阅带上档案,这样有助于医生对职工疾病的有效预测。4.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本着职工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个性化、关爱式服务的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促进职工体检档案管理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由于医院每年人员进行一些变动,如每年招录新员工,职工退休,职工调动等,都涉及到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特殊人群健康档案如骨密度检测结果、动脉硬化检测结果、肺功能检测、糖尿病复查结果和慢性病随访记录要达到不漏一人,要对职工的健康进行科学、系统、持续追踪。档案管理者要系统地掌握职工健康需求,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的动态化管理。管理服务者系统地掌握服务职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或健康问题,筛选高危人群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疾病诊断、及早预防治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总之,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要时刻把职工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完善职工体检信息存入数据,建立长效的职工健康档案机制,可随时查询并进行历年结果对比。为职工健康中提供满意的服务效果,为职工健康提供电话回访、短信提醒、检后咨询、健康指导等服务,邀请健康专家来院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亚健康职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职工更加以饱满的热情,更加健康的体魄投入到一线工作之中。每年的职工体检工作,既是职工的一项福利,又是单位职工的一项健康检查制度,这为职工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体现单位对职工的一份关爱,同时也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之中,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关乎于医院对职工健康成长的一项长远制度,要充分发挥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使之为职工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范文5

关键词:肉鸭;健康养殖;保健管理

肉鸭健康养殖内涵是以优质、高效、安全为目的,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建立数量、质量、生态和效益和谐发展的现代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涉及环境健康、肉鸭机体健康、产业链健康、产品健康和人类健康5个方面的健康要求[1]。发展肉鸭健康养殖,必须从氛围塑造、技术集成、设施改进、组织协调、保健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为肉鸭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1健康养殖的核心体现与内在表现

1.1环境健康、生态友好

对一个养殖主体来说,环境因素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突出。环境健康包括适合肉鸭养殖发展的社会氛围环境、便于防疫的周边环境、美丽洁净的场区环境、清新适宜的舍内环境与健康平衡的肠道微环境等内容,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生态关系的系统整体称为生态环境。生态养殖是一种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生态养殖包括:环境生态维护、养殖生态维护、生理生态维护。

1.2机体健康、生理稳态

机体健康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鸭只机体健全、活动正常、充满精神;二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生理稳态;三是肉鸭生长符合生长发育规律。三者相辅相成,是肉鸭正常生长与生命活动的内外在体现,内在决定外在,因此生理稳态可促使肉鸭更好地适应变化较大的外界环境。

1.3高品质与高效益

肉鸭高质量与高效益发展重点表现在养殖过程参数和目标参数的标准化、养殖环境优化、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精准对接与优化配置等方面,其具有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精细性、高效益等特点。发展路径体现在环境友好(美丽)的鸭场建设、养殖过程的标准化与精细化、原料鸭的质量可控、品种结构的优化配置、模式筛选适宜匹配、设施代表主流方向、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等方面。

1.4产业链协同、全过程安全

健康养殖一定要建立好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和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管理,真正做到无抗养殖;与此同时强化产业链的建设,肉鸭健康养殖与产业链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就没有肉鸭的健康养殖,做好产业链的产业布局,持续保证市场稳定,保证产品均衡上市,稳产有序。

2制约肉鸭健康养殖发展的因素

2.1健康养殖理念欠缺

许多养鸭户科学养殖意识差,不懂得如何管理鸭群、如何饲喂才能达到最高效益,不重视鸭只福利等。

2.2养殖设施设备陈旧老化

多数养鸭场户还处在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阶段,棚舍设施不仅简易,而且老旧,对鸭只生长的小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健康养殖的开展。

2.3集约化养殖密度过高

肉鸭高密度的养殖,使得养殖生态失调[2]。例如为了促进肉鸭快速生长繁殖,超量或滥用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大量抗生素、激素等,以致超过肉鸭的消化吸收能力,使得肉鸭光胚中残留量过高,影响鸭产品安全。

2.4养殖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多年的养殖积淀,粪污处理设施和处理能力不足,养殖环境中的水源和土壤有所污染。肉鸭养殖产生的恶臭气体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也有所影响。

2.5饲料配制不合理

不按照肉鸭的生理需要给料,不仅造成饲料利用率低,严重浪费饲料,而且影响鸭只生理稳态。

2.6疫病防控与保健体系不完善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和保健体系,疫病较多。

3肉鸭健康养殖的策略和路径

3.1改善养殖条件,实施生态养殖

因地制宜合理建场;改善棚舍设施,强化基础条件保障能力;细化环境维护与修复措施;尊重鸭只生物学习性,科学养殖;开发绿色生态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无抗或减抗养殖等,建立生态养殖的基本要求。

3.2健全肉鸭健康养殖的保障制度

在分析以往养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完善肉鸭苗种引进标准要求与渠道网络;建立饲料购进与应用效果评价制度;针对当地疫情与周边疫情变化动态,制定好免疫程序与生物安全防控制度[3];满足肉鸭生物习性,逐步实行肉鸭福利化养殖;重视养殖过程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全过程实行清洁化生产;加强饲养人员的管理,精准饲养,应用保健管理技术,把各项制度落地落实落细。

4围绕健康养殖需实施的保健要求

4.1肉鸭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

肉鸭健康管理方案涉及肉鸭健康标准(精神状态、体壮、生理与生长指标、抗应激能力)、健康评价(肉鸭健康评价表、每天对肉鸭进行评估)、检测管理(抗体检测、生理生态监测、病原检测、免疫抑制病、蛋传疾病等)、亚健康解决方案(保健方案、各种应激预案、净化方案、营养方案)等内容。

1)明确肉鸭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外观评价(精神状态,眼睛、鼻、喙、羽毛、腿、翅、肛门是否正常,粪便形态与色质)、活动表现(动作姿态、呼吸、采食、饮水表现)、性能指标(体重、料量、周增重、死亡率、产蛋率、受精率、种蛋合格率、孵化率)、生理指标(心率、血项指标、内毒素)等,明确健康要求。

2)建立健康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包含日常惯性评估、定期全面评估和记录追溯评估3个方面,其中日常惯性评估在于坚持每日对肉鸭群体进行观察评估,在每天的不同时间节点对肉鸭进行适时观察,早上观察采食饮水状态及产蛋波动;白天观察肉鸭外观状态、活动和精神状态以及交配情况;晚间观察呼吸是否正常等。定期全面评估在于坚持对各个批次的肉鸭每周全面评估1次。全面评估包含机体状态评估、运动状态和性能指标评估3个方面,机体状态评估:如羽毛的光泽,眼睛是否清亮有神,粪便情况等。运动状态评估:运动是否灵活,是否有瘫痪,吃料饮水状态,交配状态等。性能指标评估:均匀度、生长速度、死淘率、抗体水平、种鸭产蛋率、受精率等指标的变化。记录追溯评估在于现场饲养管理者要制度性地全面记录肉鸭的生产情况,根据健康评估情况,填写健康评估表,供技术人员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健康评估表要妥善保管存档,便于及时分析成败得失和发现问题。

4.2监测管理与安全行为

1)强化健康理念和执行力:了解肉鸭疾病发生的原因比了解病毒、细菌本身更重要,因此要建立起肉鸭健康管理的理念,密切关注影响肉鸭健康的因素:了解温差(温度变化、高温和寒冷季节影响)、湿度(高湿)、空气质量、水质、饲料、垫料、天气变化(大风、大雾)与虫害兽害(蚊虫、老鼠、苍蝇)等各方面的细节情况,把握变化的形态和规律,建立消除影响因素的方案:在温差控制上舍内温差幅度小于2℃;保障舍内湿度在合理范围;保证鸭舍内空气质量,保证饲料清新、全价,防止霉变,做好场区驱虫、灭蝇灭鼠等工作,做到位的生物安全才是有效的生物安全。

2)强化肉鸭健康检测:实验室检测是养殖场管理的第三只眼睛,强化肉鸭健康检测十分必要,肉鸭健康检测包括常规抗体、免疫抑制情况、净化监测、生存环境及气载微生物含量检测等内容,减少风险危机。

3)强化清洁管理安全基础:清洁是健康养殖的基本要求,是生物安全防控的前提。清洁是全面的没有死角的卫生行为,包含场区、鸭舍内部、仓库、餐厅、宿舍、个人的卫生清洁以及病死肉鸭的无害化处理、肉鸭粪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强化清洁管理是最基本保健行为。

4)落细落实安全行为:一是坚持隔离原则。不消毒的任何物品不能进入养殖场,更不能直接接触肉鸭。二是强化消毒管理,关注消毒效果,做好消毒剂杀毒效果评估。

4.3保健方案的应用

1)环境拟态、适时适宜:养殖环境的营造与调控要根据鸭只生长阶段需求与季节性气候变化情况做出及时的应对,雏鸭阶段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差,温湿度的稳控与调节是关键[4];要关注季节性变化规律对鸭只的影响,把握好温调节奏,帮助鸭群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2)模式匹配、福利舒适:在模式的构建上,一是利于环境维护与调控;二是利于鸭只生产性能的发挥;三是便于饲养人员的管理与操作;四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养殖环节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必要的鸭只福利,密度适宜,习性满足。在管理细节上,封闭静怡,避免应激,要研制集成现代肉鸭产业健康养殖模式[5]。

3)多层级净化、立体保障:要建立环境、疫病、饲料与压制机体消化道多层级的净化措施。在环境净化上采取封、消、检、管相结合的手段,防止外源病原体的侵入;在疫病净化上,以生产中严重危害鸭健康的鸭病毒性肝炎、副黏病毒、流感、鸭呼肠孤病毒、鸭瘟、大肠杆菌和传染性浆膜炎等疫病为重点,实用技术净化与区域联防联动净化,建立安全区;在饲料净化上,减少饲料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鸭只的不良影响,合理采用脱霉和抑霉技术措施,制定使用规范检测使用效果;在消化道净化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十分关键,主动梳理肠道环境,要筛选并利用微生态制剂加以调节,利用酸化剂,维持肠道的酸性环境,并做好必要的益生元等营养补充;开发利用小肽物质、植物提取物、酶制剂、矿物质等绿色饲料添加剂,预防肠道炎症;积极改善养殖管理环境、减少通风、水质、饲料、垫料带来的不良应激。

4)免疫周密、方案合理:要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趋势,以及当地过往疫病发生状态,不同季节、不同周龄、不同品种肉鸭疫病流行情况和发生规律,母源抗体的水平,疫苗间免疫干扰与应激干扰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6],合理选择疫苗,对免疫效果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做好免疫后反应观察和抗体检测,并根据抗体保护力选择免疫频率适时补免。

5)优化检测、诊断及时:制度性地开展日常抗体检测活动,并根据抗体水平进行补免或强化免疫;结合周边疫病发生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异性的病原微生物检测,防患于未然;常态化开展环境微生物监测,及时消毒灭源。对场内常见疾病,心中有数,诊断及时,并做好药敏筛选工作[7],检测与诊断紧密结合。

健康管理范文6

关键词:健康管理;高职院校;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摆到重要地位[1]。《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学校应构建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式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肩负着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整体健康素养的使命,其重要性及普及意义不言而喻。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心理健康可能是一个人健康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与他人的互动,以及一个人如何处理身体和社会环境[3]。然而据调查,高职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因各种心理问题导致的人际冲突、休学、退学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抓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高职生健康成长需要,成为相关教育者亟待思索的问题。

二、健康管理思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健康管理”一词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认知。健康管理是以“治未病”为指导,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行为及过程[4]。健康管理提倡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第一、二、三级预防分别为病因预防、临床前预防和临床预防。据调查:健康从预防管理、治疗到急救,所需费用比是 1∶8∶100[5]。可见以“治未病”为指导思想的健康管理所蕴含的智慧及其为人们健康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分聚焦心理问题,基本上以问题为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解决各类心理问题[6]。这种教育职责相对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有效预防的效果。健康管理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将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端口前移至提高学生心理免疫力、消除各种潜在的心理问题这一关注点上,着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提升其心理健康素养、健全其人格,使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生有效防御各类心理疾病侵袭的第一道屏障。

三、高职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缺乏自信

据相关统计显示,大多数高职生来自农村地区,其中不乏家庭贫困生,经济上的困窘、眼界上的不开阔、各类资源的缺乏会导致高职生自我认同感偏低,且部分高职生受高考失利影响而悲观消极。因此,大多数高职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感,他们在各类课堂活动、文体活动中会表现得畏首畏尾,总认为自己不能把事情做好,容易错失展现自己的机会,进而在缺乏自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二)学业就业焦虑

从学业来看,高职生面对内容繁多的专业课、基础课、实践课以及各种考试考证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从就业来看,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技术实践型人才,所开设的专业多为应用性强的专业,就业方向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大[7]。大多数高职生在中小学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自制力较为薄弱,面对上述压力,容易陷入焦虑困境。

(三)沉迷网络游戏

脱离了父母掌控但心性尚不成熟的高职生是一个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群体。对于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学业失败、人际冲突、情感受挫等的高职生而言,游戏可以成为一种短暂的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在游戏里可以建立不一样的人设和关系,提供了个体存在的意义和自我实现感[8]。然而,不加节制地沉迷网络游戏容易导致高职生丧失对自我行为的控制,久而久之会失去参与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兴趣,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四、健康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以健康管理“治未病”思想为导向,在对高职生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探索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学校层面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布局,教师层面着重设计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与活动,而学生层面则重在发挥高职生自主能力。

(一)学校层面

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总课时量较少(通常为 32 ~ 36 个课时),仅仅依靠心理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成效。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第三条“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9]。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打破学科桎梏,心育与德育相结合,以“课程思政”的形式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层面应面向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再部署、再动员,组织教师们通过解读相关文件、参加相关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倡导全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职责,打造“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式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同时,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课程思政赛教课、优秀课例评选等活动,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评优标准向“心育与德育并重”倾斜,建设院级、系级、专业群级的多层次课程思政示范体系,为不同专业的教师搭建互相学习、经验共享的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扎根在优渥的土壤中,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发挥良好的“治未病”功效。

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

高职生是国家的一种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源,高职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因此,社会对高职教师角色寄予很高的期望值。高职教师不仅承担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还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各种活动、比赛及实习就业等,更要担当学生的成长引路人、心理辅导者等等,这些压力和挑战十分考验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学校层面应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提供相关支持。例如,面向全体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关爱活动和心理测试,及时给予处于心理危机的教师以心理援助,营造浓浓的人文关怀氛围,并且多开展教师团体辅导活动和多元化的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学校要完善奖励激励机制,让教师们在辛苦付出的同时收获足够的认可,从而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另外,学校应广开渠道让教师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心理保健知识和技能,以心理学之力助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以教师之力助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才能更好地履行心理健康教育职责,为学生树立标杆,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二)教师层面

1.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升课程吸引力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发挥创新精神,尝试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创新课堂教学,提升课程吸引力,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积极进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许多经典著作中均表达了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思想和态度,这些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开发与运用,能够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和方法[10]。例如,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茶文化中舒缓、安宁的特质以及茶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弘扬文化、陶冶人格,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滋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课堂教学还可以添加一些震撼人心的“佐料”。例如,在学习“生命教育”这一章节时,播放科普短片《人类生命形成的过程》,配上跌宕起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生命形成之初的惊心动魄,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出生之前都打了一场大胜仗,每个人都曾经是大英雄,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大有所为,引导他们学会悦纳自己。

2.精心组织第二课堂活动

心理教师或辅导员可利用心理实践课时间或班会时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训练营”活动。主题包括天生我才、做时间的主人、快乐伴我行、沟通无极限等等,注重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潜能和力量,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交往。在这些活动中,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既可以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认识,又有助于锻炼胆量。学校可以每年组织一次“校园心理剧”比赛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剧情,拍摄成微视频,经过系部、学院两级评审后,选出优秀作品并向全院宣传与展播,扩大活动的教育面。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将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进行消化吸收与整合,其思考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收获成就感满足感,提升自信心。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结合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例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下社区给老人们开展心灵关爱送温暖活动,学生在社会服务实践中可以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不仅有利于提升自信心、锻炼社交能力,还可以强化专业认同感,减轻对实习就业的焦虑。

(三)学生层面

1.高职生量身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育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学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当下的机遇、挑战及障碍为范围,合理拟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的职业道路以及走上这条职业道路所设定的规划[1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作为一项大作业布置给每一位大一高职生,启发学生站在未来看现在:将来希望自己从事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期望中的自己需要在高职三年做出哪些努力和准备?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度自我探索和思考的过程,需要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等,并制定各级目标及实施计划。高职生通过量身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

2.高职生自主开展行动力训练,争做行动达人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实施计划的过程还要有行动力的加持。作家简叔曾说:“行动力和坚持是解除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指点学生开展一些行动力训练。如每天坚持做一件简单易行且有意义的事情,这件事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可以是运动 10 分钟或阅读书籍半小时等,有利于自己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建议学生就行动力训练开展的情况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形成有效的自我督促和自我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 行动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学会自律,掌控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主动走出虚拟的网游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有效减轻各种焦虑。

五、结语

健康管理范文7

一、“健康管理”概述

“健康管理”是针对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模式,“健康管理”更加关注人的积极性,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达到健康效果,在“健康管理”背景下临床教学设备管理与维护能够有效保障教师与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同时,全方面提升“健康管理”在我国的落实和普及。“健康管理”在临床教学设备管理与维护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设备资源的利用实效,更好的为临床教学提供了助力和支持。

二、在临床教学设备管理与维护中渗透“健康管理”的相关策略

结合《临床教学规范》一书中的相关内容,临床教学中重视临床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教学设备的作用和价值,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基于“健康管理”背景下的临床教学设备管理与维护,其效果会更加显著,也更加能够凸显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

1.强化设备“健康管理”重视度

全面普及“健康管理”理念,需要领导和实验人员的配合和支持。虽然临床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是理论学习为主,实践练习为辅,再加上一些领导对教学设备仪器的养护并不重视,使得教学人员对待教学设备更是不重视,仪器设备正常养护都不合格。《临床教学规范》书中提出,相关领导应该重视教学设备,起到领导带头作用,这样教学实验人员才能重视并且做好教学设备的养护,严格按照使用和维修制度执行操作;相关领导应该定期检查教学设备的情况,检查教学实验人员工作质量;相关领导应该选择责任心强、认真的人来管理教学设备、学校更要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培养更多的人才。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出发,学校可以对使用教学设备的学生开展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高效使用设备,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寿命。

2.加强培训,建设队伍

《临床教学规范》一书认为,学校想要实现“健康管理”,那么首先应该重视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责任心强的教学人员队伍。学校内管理教学设备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的管理知识,这是国家提出来的一个明确要求,高等院校都需要遵守。对于医学院校,教学技术人才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学校应该对相关管理岗位和工作岗位建立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和教学人员的行为。对于学校的所有教学设备,相关的管理和工作人员都要经过对应的培训学习,并且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管理和维护教学设备,只有教学人员明白教学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才能高效完成养护工作。教学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技术水平,所以,学校应该培养一批高质素、高技术、责任心比较强的教学人员队伍,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激励,帮助教学人员解决一些难题,使其能够专心工作。

3.建立完整的制度管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临床教学规范》书中提出,学校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培养教学工作人员的良好操作习惯,是实现“健康管理”的重要前提。制度是规范行为的有效依据,学校应该针对教学设备构建管理制度,招募一些具有先进经验的教学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分工。当前,很多医学院校都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教学设备出现闲置的情况,所以学校在购入新型设备之前,应该对其使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全面了解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原理,考察原来的设备,是否具有相关的功能,从多个方面来考虑设备购入的可行性。购入设备之后,要制定专门的设备管理方案和相应的维护激励制度,以此激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现设备出现问题,可以及时修理。同时设备管理部门领导,要严格控制教学工作人员的使用方式,确保其安装设备操作方式来进行操作,帮助教学工作人员养成操作好习惯。比如: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在使用完成后,一定要进行清洗,避免其被污染,减少使用时间。尤其是教学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了含盐的流动相,使用完毕后,更要做好清理步骤。第一步先灌入一些脱过气的纯水,保证其进入的速度在1mL/min,一直冲洗,时间控制在30~60min之间;第二步是使用浓度50%以上的甲醇冲洗,甲醇冲洗的流速和水的一样,冲洗的时间控制在20~30min之间。使用仪器设备时,应该采取阶梯式递增或递减的方式来改变流速,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泵,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4.仪器设备的管理原则

《临床教学规范》书中表明,在“健康管理”的背景下,学校在形成仪器设备的管理原则下,还应该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原则的执行。学校内的所有专业仪器设备,都要统一管理,实现各个设备的综和流平衡管理,做到供应和使用、维修相互配合,整体环节流畅,实现定量和定性的管理。严格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包保到人的管理原则,适当调配,发挥设备作用。

5.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专业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主要由两部分人群构成,分别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两者相互配合,来实现仪器设备的稳定管理。《临床教学规范》一书中提到,学校选择管理人员时,应该选择一些热爱工作、责任心强、勤政廉政的人员,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主动学习,提高管理和业务技能,学校可以根据实验中心的需求,来设定管理人员的人数,确保日常工作都能有序进行。专业技术人员首先要具备高水平的技术,和其他部门的技术人员要有同样的待遇,所有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在上岗之前都需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仪器设备的“健康管理”。

6.仪器设备使用与日常管理

《临床教学规范》中写道,学校实验中心应该做到“健康管理”仪器设备,严格遵循执行“三定两严”的制度。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管理,设置明确的操作手册。对于一些多个部门共用的设备,应该针对其建立明确的操作手册,确保使用人员能够按照操作手册操作,同时在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时,还要有专人在旁监督,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质量。所有的使用人员在正式使用仪器设备之前,需要对仪器设备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且要考试合格之后,才可以使用仪器设备,并且要定期对使用仪器设备的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其对仪器设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操作人员可以高效使用仪器设备。对于仪器设备相关的一些零件和消耗品,要做好保管。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应该有使用登记本,使用人员在完成使用后,在本子上登记,管理人员做好保管,以此作为仪器设备使用率的考核依据。“健康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是对仪器设备的一种保护。《临床教学规范》提出,学校应该结合本校对仪器设备的应用方面和程度,制定出仪器设备的考核机制,定期和不定期的仪器设备进行评估,一旦发现仪器设备有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根据仪器设备所处的生命周期,来选择对应的养护方法,最大程度的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7.做好仪器设备报废

《临床教学规范》中明确要求,学校应该设立专项仪器设备报废指南和操作规范。学校针对一些需要报废以及淘汰的设备,应该统一填写审批表,由专业人员检查完毕之后,取得管理部门同意,根据设备的管理权限,逐级审批,然后将报废仪器设备的所有资料都归入档案。在报废时,应该严格按照报废的各项标准来操作,尤其是一些可以家用的仪器设备,要更加全面的检查。所有报废的仪器设备,都需要办理注销手续,然后将这些手续存入到报废数据库当中,以备后期使用。不论是报废的设备还是淘汰的设备,都交给设备管理部门来处理。针对淘汰设备,其处理办法是,如果还可以继续使用,但是不对其进行考核,可以将其调拨或者捐赠给其他能够利用的单位。对于报废设备,一般情况下,对其进行处理时,一种可以利用其中有用的零件;另一个是作为培训的操作工具。不论是淘汰的还是报废的仪器设备,在处理之后,如果有收入,可以将这些收入作为设备的维修和更换资金。仪器设备统计表能够让各级领导了解设备的情况,便于日后相关计划的制定,所以各级管理和使用部门已对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仪器设备,确保各项记录准确。

8.仪器设备保障维修

《临床教学规范》中指出,学校想要做到教学设备的“健康管理”,那么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由专业的人才来完成教学设备的相关工作,国资处的存在,就是实现对学校内各项教学、科研设备的管理,包括安装、维修和日常养护等工作。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教学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标准和流程制定相关的设备维修与管理策略,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维修管理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建立专门的设备维修设备,这样能够为设备维修与管理通过更好的保障。经费标准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用语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这部分维修经费可以更好的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保障教师与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安全;针对实验技术人员、教师所管辖的教学仪器设备维修、升级使用;用于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标定,能够更好的保障设备的升级与功能提升。从上至下的经费保障体制能够有效践行《临床教学规范》中的要求和规定,从而更好的保障教师与学生的健康安全。

三、结束语

健康管理范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男女23:20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2.35±6.74)岁,观察组男女24:19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3.05±5.72)岁。以上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无意识障碍。排除标准:同时存在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恶性肿瘤者;无法正常沟通者;精神疾病者;不可逆性并发症者;急性心肌梗死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采取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对症治疗,收治患者入院后,引导患者完成常规检查,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出院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采取CGA方式,内容如下:(1)成立CGA护理小组。CGA护理小组成员开展相关培训,全面了解CGA护理方法,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含基本资料、疾病评估结果、检查资料、综合评估手册、复诊记录、随访情况等。(2)护理措施。结合综合评估健康档案内容,分析相应问题,结合个体不同情况有针对性拟定护理措施。对于存在疼痛、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定期评估具体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告知患者按时复诊,定期随访,分析用药依从性不足的影响因素,让患者知晓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对于疾病的影响,适量运动,促进身体康复。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此次研究主要从患者掌握疾病健康知识、遵医嘱情况、生活方式等情况进行分析,满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高。(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脂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检测三酰甘油(TG);氧化镁-过氧化物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软件包SPSS20.0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n)代表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依从性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血脂水平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老龄人口日趋上升,老年患者健康管理需求问题日益凸显。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时间较长,且同时存在各种基础疾病,伴有一些并发症,其病情相对复杂,各种疾病间相互影响,加上并未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足,对预后康复造成影响[2]。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加大患者意外拔管、不遵守医嘱等行为,易出现各种不良事件。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的健康管理方式,及时成立CGA护理小组,并不断学习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收治患者入院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及时开展健康教育,缓解患者陌生感,打消心中疑虑,强化患者保健康意识,引导患者及早适应角色,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3]。结合评估结果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加强沟通与交流,缓解心理压力;睡前给患者播放轻音乐,让其早睡早起,对于不良生活习惯、作息习惯及时纠正,睡前减少饮水量,对于睡眠质量较差者可适量使用镇静药物;告知患者1个月后复诊,并定期随访,并将有关复诊资料记录至健康档案,从思想上引起患者重视程度,了解患者用药情况[4]。综上所述,给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健康管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自我护理效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

参考文献

[1]丁瑞英.老年综合评估联合无陪护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7):235-237.

[2]庞建萍.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22-123.

[3]葛春阳,殷实,方中良,等.老年综合评估在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03):33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