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例6篇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文1

就总体而言,全书的内容还是围绕着音的四大基本属性――“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以及调式、旋律共六个部分展开。但作为市面较少出现的一本非传统意义上乐理教材的乐理书(也是一本在严格意义上算作是乐理专著的出版物),该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择休止、速度、节奏、节拍、音色、音程、强弱等乐理中常见的一些基本要素,分为14个专题谈古论今、横跨东西。亦如书名《乐理与文化》所示,该著述更多地着重从文化的视野探讨了乐理中的诸多要素,关注着乐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在写作上体现了内容的创新性、注重理论的实践性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学科综合性三大特色。

一、创新性

首先,《乐理与文化》一书最值得关注的亮点是相较其他的乐理书籍,以开阔的视野、较新的视角关注、涉及到诸多一般乐理教材中较少关注的领域与知识点,而颇具创新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内容观点。如在第三章《节奏漫谈》中就单辟了一节探讨“三拍子”的运用范围及其特点,对三拍子在中国(汉族)音乐中较少应用,而在朝鲜音乐中大量运用的现象给予关注,并指出不同音乐类型中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并非都是以“强弱弱”为规律,并对其进行了文化阐释。

在节奏型章节中,鉴于在大多数乐理书籍中或是仅提及类似圆舞曲、玛祖卡等多在欧洲音乐专业创作“共性写作”时期使用的节奏型。本节则立足于多元视野,跳出欧洲中心。不仅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中“螺蛳结顶”、“鱼合八”等节奏型、少数民族音乐中如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藏族的踢踏舞节奏型,还介绍了世界民族音乐中探戈、桑巴等拉丁音乐中丰富的节奏型,乃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对拉丁节奏型的运用。这样的思路无疑为当前的乐理教学打开了一扇纵横、立体的全景之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十三章《调式思维》中还特别提到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音乐现象:即在同一首作品中西方的大小调体系与中国民族调式两种体系之间(而非体系内部)的调式互转,该现象被作者称之为“跨文化的调式转换”。并通过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E宫―e小调―G宫―e小调―E宫)、《卖布谣》(bE宫―c小调―bB大调―bE宫)、陆华柏《故乡》(D宫―b小调)以及谷建芬《歌声与微笑》(d羽―d小调)等作品实例的分析来说明。

其他,对一般乐理书中较少提及的紧拉慢唱、增盈节拍、隐伏节拍、等差节奏等知识的引入介绍,都是以外乐理教材中较少提及的知识点。

而且,即使是一般乐理书中也有涉及的知识点,在《乐理与文化》一书中,也对其做了更为纵深的挖掘与探讨。如对于混合拍子,该书就没有止于介绍其定义的层面,而是继续深究其结构内部规律,提出“由于构成元素的单拍子的组合序列的不同,就会出现多种可能的强弱规律。”如五拍子可以是3+2,也可以是2+3;七拍子可以是2+2+3,也可以是3+2+2,或者是2+3+2的组合形式。而且,对于一些拍数为偶数的拍子,还必须首先要具体观其内部结构组合的种类才能确定究竟是复拍子还是混合复拍子。如8/8拍,当它为四个2/8拍组合时为复拍子,而如果是3+3+2的组合方式时则为混合复拍子。同理,8/9拍也有着多种可能。特别是在大量采用混合复拍子的西亚、中亚、北非等地区的音乐中,即使在8拍子、9拍子中也多采用后者的混合复拍子的组合。

随后,书中还对此做一总结,“关于是否为混合复拍子的自身判定及其内部组合方式、强弱规律等,并不是一个简单固定模式的加法组合。而首先应该结合具体乐曲所属的乐系、乐种、民族、地区等条件,并进而分析音乐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与具体的表现主题,才可以得出全面、正确的判断。”①

二、实践性

在当前,包括乐理、和声在内的不少理论课的教学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诚如该书作者在导读(自序)中所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不少学生,在修毕该课后一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一筹莫展、云山雾罩。……也并不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音乐实践。”②在此理念下,作者在著述的写作中始终坚持着“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理论的实践性,这一原则在几乎每一章节的写作中都得以体现而贯穿全书。

(一)密切联系音乐作品

该书对“实践性”的强调首先表现为密切联系音乐作品,该思路可以较好地避免理论学习中的“纸上谈兵”和所谓“没有音乐的音乐理论教学”的不良倾向。如在“节奏”章节中,为了说明布谷鸟(杜鹃)叫声的节奏特点及其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书中就列举了在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第九首的《林中杜鹃》、里奥・莫扎特的《C大调玩具交响曲》、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约纳森的《杜鹃圆舞曲》、《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以及中国乐曲《百鸟朝凤》、《空山鸟语》、《荫中鸟》等作品中对布谷鸟叫声节奏的模拟。

“交错拍子”一节中,所举实例就有运用交错节拍描写盛大节日中三个乐队同时演奏景象的莫扎特歌剧《唐・璜》片段,描绘苗族“芦笙会”上三个芦笙队音效的朱践耳的《黔岭素描・赛芦笙》,还有现代音乐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以及中国音乐殊的交错拍子――“紧拉慢唱”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叙事曲《新婚别》中典型的应用。

而在音色章节中,为了说明中国人音色审美观中的“近人声”,书中恰如其分地选用了林乐培在其读关汉卿元杂剧《窦娥冤》有感而作的《秋诀》一曲,用海笛、二胡等乐器模拟人声呼唤“升堂”、“把犯人带上”、“冤枉啊”等道白,艺术效果极佳,形象地阐释了中国音乐音腔化这一规律特征。

其他,在第九章《音程应用论》中,为了说明各类旋律音程在一定的前后语境、节奏、音色等条件下具有丰富的音乐的表现力等,也都无不是通过大量具体而鲜活的音乐作品实例的分析去加以阐释。通过大量具有典型意义曲例的分析,在丰富的音响感知下,必然会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引导学生从基本乐理开始就注重对音乐本体形态的重视。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难能可贵的是,该书对“实践性″的强调还表现为“理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即将乐理要素的教学与日常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如在第三章《节奏漫谈》中就首先从节奏在自然界、人体运动乃至语言中的应用入手,谈到了自然界如四季的转换、昼夜的更替、海潮涨落、草木枯荣、呼吸吐纳等都是富有规律的节奏现象。在动物世界中,杜鹃、知了的鸣叫以及公鸡打鸣、母鸡叫声、马蹄奔跑声等音响也都具有各自鲜明个性的节奏特征,而且这些节奏也都被艺术化地运用在类似《动物狂欢节》、《百鸟朝凤》、《赛马》等中外名曲中。此外,还谈到我们日常语言构词搭配中不同语义所体现出的节奏形态及其对音乐节奏的影响。

在谈到音程协和问题时,书中也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音程在生活也都是无处不在。比如仔细倾听大钟楼敲钟报时的“铛――、铛――”声敲出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协和的和声纯四度;小汽车喇叭发出的“嘀”“嘀”声则是一个丰满的大三度的组合;而教练员或裁判员在比赛场上吹的哨子以及火车汽笛鸣叫时所发出的则都是一个极不协和的二度的“碰撞”,给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别人的注意……

正是由日常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入,以生动有趣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解读基本乐理诸多要素的文化内涵,既使得乐理教学过程变得因自然而引人入胜,而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同时,又较好地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为实践服务,而做到活学活用,巧学巧用,行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综合性

《乐理与文化》一书中突出而不同于其他乐理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其在写作上较好地运用了多学科综合的方法来展开对乐理的文化拓展研究。

如在第十一章《五音大成》之“五声简约说”中,作者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首先批判狭隘民族主义的音乐价值观,对在一定范围内曾出现的轻五声的思潮与言论进行批判。并从文化相对论价值观出发强调五声音阶的独立意义就在于它对于旋律、曲调的构成有着无以争辩的完整性。

在该节中,作者还运用音乐史学的方法,通过对《战国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楚辞》(引商刻羽,杂以流)等古代文献的梳理来说明中国七声音阶的渊源。同样,在“调式色彩”章节中还运用史学的方法,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战国《黄帝内经》“五脏相音”说、元人芝庵《唱论》中“宫调情感说”等历代的与调式色彩(宫调)相关文献的梳理入手来说明历史上对调式色彩现象的关注。而在《音程协和论》中之“协和演化论”中,则是从欧洲音乐史中复音音乐发展轨迹来考察音程协和观念的演化过程。通过史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乐理的同时,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使其不仅可以“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

此外,出于对乐理诸要素之美学意蕴及其特征的阐释,在著述中美学的方法也被运用有加。如在第一章《休止休矣》中,作者首先从美学的角度切入,说明无论是绘画中的留白还是音乐中的休止,都是人们不求圆、满而追求留白、停顿和一定距离感的强烈的艺术审美心理倾向和心理习惯的表现。

书中还引入了物理声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科学本质。如在“音色”章节,作者首先从声学的角度介绍了音色(基音、泛音复合振动)的物理构成。在“音高”章节则介绍了乐音体系中的音域范围与人耳可感受到的振动波的范围的关系,以及声学上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相关知识。“强弱”章节,介绍了人耳在音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物理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等知识。

正是这般,《乐理与文化》一书跳出了一般技术理论教材的格式与定势,在写作方法上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多学科的综合与相互渗透。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试图“跳出乐理谈乐理”,打破原先教学中相对单调、狭隘、封闭的局面,从而加强音乐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以加强对音乐文化多视角、全方位的解读与诠释。

结 语

值得一提的是,该著述的部分章节在出版前也已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交响》、《音乐探索》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而且,作为《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特约稿,从该刊2011年第7期始至今,在“知识窗”栏目中以《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的形式,已连载了该书中主要篇章共二十篇的章节内容。在音乐教育界与学术界引起一定的反响与好评。

诚然,金无足赤。如由于著作行文中的散文笔调,并在部分章节近乎漫谈的写作方式,难免给人以体例不够统一、协调,结构不够严谨之感。但另一方面,也许学术著作的“美文化”则又是造就该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重要条件之一,亦并不妨碍其成为一本乐理学科的重要参考读物的学术价值。

①施咏《乐理与文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文2

【关键词】借鉴;外国;音乐教学法

how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country music teaching methodxu xiao-jing

【abstract】the author pass to introduce a few kinds foreign country music teaching method, the aim draw lessons from in kid's music teaching in the ability, take its essence, go to it bad lake.

【key words】 draw lessons from;foreign country;music teaching method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许多国外音乐教学法通过多种渠道点点滴滴的被介绍到我国,为了更好地借鉴外国音乐教学方法,特别是运用到幼儿教学方面,我们应对当今世界几家颇有影响的音乐教法进行了解,再进行借鉴:

        1. 介绍外国音乐法

        1.1奥尔夫教学法。卡尔奥尔夫(1895~1892),西德人,当代大作曲家,儿童教育家。他编著了许多儿童音乐教材,其中以《学校音乐教材》五卷的出版称著于世。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及基本特点简介如下:

        (1)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也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节奏综合训练,不管是使孩子们边朗读(或唱),边拍手、拍腿、跺脚等过程,还是进行单层次或多层次的节奏的训练,都为儿童容易接受且培养对节奏的敏感性。

        (2)使用音色鲜明,节奏突出,易于掌握,便于即兴演奏的乐器。根据儿童教学的特点,形成一整套“奥尔夫乐器”。图1(注:还有一种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暂不介绍)

        (3)以儿童熟悉并喜爱是民歌,儿童歌谣和午曲为素材编写有多声  部结构及简单和声的教材,其特点是采用调式体系和固定音型。

        (4)鼓励学生即兴创作。

        (5)注重寓教于乐。

        1.2柯达伊教学法。   

        柯达伊.卓尔丹(1882~1967)是匈牙利的文化巨人。他的一生致力于推行民族音乐及教育运动。由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世界大战,匈牙利一片废墟,由于采用了柯达伊教学法,使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水平和国民音乐素质,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柯达伊教学基本特点:

        1.2.1遵循“儿童自然发展法”的顺序进行教学。既是要根据儿童在其成长的多时期中的能力来编排课程内容与顺序。

        1.2.2柯达伊教学法的工具。

        (1)采用首调唱名发以利于确定调性概念。

        (2)运用柯尔文手势加强音程感。

        (3)用简化法速记音乐。

        (4)节奏读法。

        1.2.3推崇合唱教学,认为可以训练多声部听觉,有团结,教育的作用。

        1.2.4重视音乐教师的选择。柯达伊的教育体系在于,遵循“儿童自然发展法”的顺序进行教学,普及和提高整个民族的音乐水平。

        1.3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1865~1950),瑞士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最有名的是“体态律动学”。所谓“体态律动学”强调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身体的动作本身就是音乐的化身,身体的动作产生自音手。反过来音乐也体现在身体动作之中,这样的身体动作是一种充满生命律动的体态,所以叫“体态律动学”。

        特点:

        (1)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以及对音乐分句的感觉和理解。

        (2)训练注意力集中和听觉记忆。

        (3)培养创造欲望。

        (4)“默契”的训练。

        1.4铃木教学法铃木镇一(1898~)日本人,小提琴演奏家,教学家。现任日本才能教育研究会会长。铃木从三十年代开始从事小幼儿早期教育事业,他以非常成功地教授很小的孩子学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长笛称著于世,他的学生遍布全世界。

        教学特点:

        (1)创造学习音乐的环境,让孩子们自动接触音乐,培养乐感。

        (2)坚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早期教育。

        (3)通过音乐教育开发智力。

        (4)重视教师水平。

        2. 借鉴外国音乐教学法前面介绍了几种外国音乐法,但对这几种音乐教学法,有些人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观点:一是对外国的音乐教学法有“门户之见”。二是盲目模仿。三是只注重运用某一种音乐教学法。而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过于强调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经常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没有音乐实践活动。总之,中国的传统音乐教学法要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就必须改革创新,要提高全民素质,必须从幼儿抓起。

        2.1借鉴外国音乐教学法重视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运用“自然发展法”,结合幼儿“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从节奏入手,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等形式去学习音乐。

        2.2给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音乐环境,用极其自然巧妙方式将小朋友引进音乐的学习之中,激发起小朋友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3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即兴创作,编曲,表演……等等。

        2.4不能滑到另一极端,如片面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

        总之,借鉴外国音乐教学法,要从实际出发,以辩证的观点,而且要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汉涅斯著.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歌唱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文3

一、音乐艺术审美教育及其重要意义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时间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流传的普遍性使之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对完善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启迪灵感、激发创造力方面音乐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音乐艺术审美教育是一种美感教育,主要是培养受教育人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情操,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同时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它是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通过音乐向受教育人传达伦理、道德、人文、历史、政治等内涵,培养受教育人的人文素质。因此,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获得一种审美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成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宗旨。

二、音乐艺术审美在非音乐专业艺术类学生教育培养当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与其他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音乐所表达的抽象情感需要一些具象化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表达和演绎,而一些具象化的艺术形式在借助音乐的抽象情感之后往往能够达到更加深刻的表现效果。

音乐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他艺术专业的学习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许多艺术门类都离不开音乐的元素。舞蹈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加强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来提升对舞蹈作品的情感解读;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加强对音乐的鉴赏训练来提升对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应用和情感把握。这种全面普及基础知识,重点培养某一部分音乐知识的方式,不仅能互相促进,提升专业能力,同样能启迪灵感和创新思维。

三、非音乐专业艺术类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模式(以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编导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例)

(一)传媒学院专业特征

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是四川音乐学院下设教学院系,设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编辑制作方向、专题节目编辑制作方向、电视剧制作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英语?汉语播音主持方向、汉语播音主持方向、出镜记者主持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三个本科专业和艺术传播学(艺术学理论专业)一个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均为非音乐类专业,但这些专业都与音乐有着密切关联。传媒学院根据不同学生专业分别开设了《音乐艺术审美》、《影视音乐录音》等音乐课程。本文以编导专业的《音乐艺术审美》课程教学实践为例进行非音乐专业艺术类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传媒学院编导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传播媒体等机构及相关领域中,从事节目、栏目编导工作和教学、研究、媒介经营策划、开发管理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层次人才。

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传媒学院编导专业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培养既不能像普通院校的普及型教育,又不能完全照搬音乐类学生的专业型教育。笔者认为正确的方式应在音乐艺术审美能力普及型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自身的特点,加入音乐类专业教学的元素,在二者中寻找一个完美的结合点。

(二)课程目标

从编导专业学生日后可能会从事的工作来看,编导专业主要与实用音乐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对于这一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要求他们去创作音乐,而应该偏向于培养其音乐的赏析和运用能力。通过音乐艺术审美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时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能够正确理解不同旋律的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能够将这些音乐合理地运用到他们的作品创作中去。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这门课程来讲笔者设置了整个学期的课程目标,每个章节的课堂目标,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如下表:

(三)授课教材

针对非音乐专业艺术类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因此,《音乐艺术审美》课程的授课内容也是根据音乐专业学生所学习的音乐理论做了一些调整,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反馈,不断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籍包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简史》(包德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修海林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视音乐音响》(高廷智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管建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修海林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美学通论》(修海林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尹爱青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电影中的音乐》(狄其安著)。

(四)课程设计

《音乐艺术审美》课程授课时间为1学年,共72课时,4学分。课程分为音乐的本质与基本要素、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影视音乐四个部分。

1.音乐的本质与基本要素。共8个课时,分为音乐的本质和起源、音乐的功能以及音乐的基本要素三个章节。

(1)音乐的本质和起源。2个课时,教学内容为讲授音乐这门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音乐的几种起源学说,重点讲解音乐的几种起源学说,设置课堂讨论“音乐到底是什么”;(2)音乐的功能。2个课时,教学内容为音乐的几种功能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主要介绍音乐的实用功能,课堂延伸思考“音乐的实用功能在编导类工作中的使用”;(3)音乐的基本要素。4个课时,教学内容为音乐的几个基本要素及其定义,重点介绍旋律的走向以及节奏节拍的划分。设置课堂讨论“什么是节奏,什么是节拍”,并划分老师所给曲目的节奏。

2.中国音乐。共34个课时,分为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分类、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古琴音乐、词调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学堂乐歌、中国流行音乐的肇始等九个章节。

(1)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分类。2个课时,教学内容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定义及几种分类方式,重点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几种分类;(2)宫廷音乐。4个课时,教学内容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宫廷音乐及音乐机构和音乐家,重点介绍宫廷音乐机构和音乐人才培养的形式,课堂延伸《蜀宫夜宴》与《霓裳中序第一》赏析;(3)文人音乐。6个课时,教学内容为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重点介绍这两种最具代表的文人音乐的形式以及特征,设置课程讨论“词调音乐的创作与今天歌曲创作的异同”,课堂延伸学唱琴歌作品《胡笳十八拍》和姜夔的《鬲溪梅令》,听辨古琴名曲;(4)戏曲音乐。6个课时,教学内容为戏曲音乐的早期萌芽、形成和发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戏曲音乐形式及其音乐的旋律节奏特点,课堂延伸思考中国戏曲与现代“文明戏”的关系;(5)说唱音乐。4个课时,教学内容为说唱音乐以及最早的说唱音乐、南北方说唱的区别、京韵大鼓及苏州评弹,重点介绍什么叫说唱音乐,它与今天的说唱有何不同,“京韵大鼓”和“苏州评弹”的音乐形态以及艺术特征等,设置课程讨论说唱在今天的发展;(6)民间歌舞音乐。2个课时,教学内容为汉族的歌舞音乐,少数民族歌舞音乐,重点介绍不同民族歌舞音乐的节奏及旋律特征等,课堂延伸听辨各民族的歌舞音乐;(7)民间器乐。4个课时,教学内容为中国的民间乐器、各种乐器的形制以及代表曲目,重点介绍器乐和乐器的区别、不同乐器声音特征的区分等,设置课程讨论哪些乐器最能代表“中国”,课堂延伸听辨名曲;(8)学堂乐歌。2个课时,教学内容为学堂乐歌的定义、代表人物及其曲目,重点介绍学堂乐歌的艺术特征及创作特色等,课堂延伸学唱学堂乐歌;(9)中国流行音乐的肇始。4个课时,教学内容为流行音乐的定义、中国流行音乐的萌芽、代表人物及曲目,重点介绍中国的流行音乐,最早以怎样的形式出现。设置课程讨论“早期流行音乐对于民间歌曲的借鉴”、“中国早期流行音乐与电影的关系”,课堂延伸演唱《毛毛雨》《桃花江》《何日君再来》《夜上海》等。

3.西方音乐。共22个课时,分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民族乐派等四个章节。

(1)巴洛克时期的音乐。4个课时,教学内容为巴洛克的定义、巴洛克风格时期、巴洛克音乐的特征、巴赫以及亨德尔,重点介绍巴洛克的音乐风格以及两位大师的音乐创作等,设置课程讨论“你心中的巴洛克”,课堂延伸欣赏“清唱剧”;(2)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6个课时,教学内容为海顿、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重点介绍“古典音乐”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莫扎特及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等,设置课程讨论“海顿爸爸”为什么被称为“交响乐之父”,课堂延伸欣赏歌剧《魔笛》、?多芬的交响曲;(3)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8个课时,教学内容为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特征、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钢琴诗人”肖邦、李斯特,重点介绍“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歌曲创作、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李斯特的音乐创作等,课堂延伸欣赏《美丽的磨坊女》、《菩提树》选段,不同版本的《革命练习曲》,李斯特的“交响诗”;(4)民族乐派。4个课时,教学内容为民族乐派、强力集团,重点介绍强力集团的音乐创作及特征等,课堂延伸欣赏《野蜂飞舞》。

4.影视音乐。共8个课时,分为影视音乐及其功能、影视音乐创作分类以及影视音乐作品分析实践课三章。

(1)影视音乐及其功能。2个课时,教学内容为影视音乐的概念及其功能,重点介绍了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实际功能,设置课堂讨论“音乐与影视画面的关系”;(2)影视音乐的创作分类。2个课时,教学内容为影视音乐常见的形式,重点介绍分析“画内音”“画外音”;(3)影视音乐作品分析实践课。4个课时,以当时正在上映的电影《美人鱼》中的音乐为例,主要讲解电影《美人鱼》中音乐出现对于故事情节表现的作用等,设置课程讨论声音对于画面表现的作用以及片中歌曲《无敌》在这部电影中的作用。

(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传媒学院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专业知识,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其水平也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形式、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把课堂气氛带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力争其既能学且能学好。

1.丰富教学形式。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上的,而编导专业的学生没有具备这些理论基础,因此照搬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对编导专业的学生,授课教师应调整其教学方式,除了讲授简单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外,应该增加学生在课程中的代入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笔者将学生分成5组,每组6人,设置1名联络员。每节课拿出一个主题词,交给1个组,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制作一个15分钟左右的课件,在每堂课开始前由1名学生进行讲解,作为当次课的开场。通过1年的观察,发现此种方式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有很大帮助,他们在充分备课学习过程中,拓展了音乐知识,增强了团队意识,提升了个人自信心。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文4

今天我以湘教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中《祖国印象》一课为内容为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祖国印象》是湘教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中的学唱歌曲,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祖国印象》是一首反映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歌曲朴实无华,音乐充满活力。轻盈、舒展的旋律和富有动力的节奏,抒发了少年儿童赞美祖国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本课介绍了6/8拍子的节拍特点,是一节以音乐知识6/8拍的学习及歌曲《祖国印象》演唱为中心内容的音乐课。新课程要打破学科中心,不是不要学科,而是不仅仅需要学科,还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相关文化的融合。新课程要淡化知识技能,也不是不要知识技能,而是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还要讲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使学生自主地将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2、教学目标: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的设定教学目的是(1)能够有感情地演唱《祖国印象》。(2)听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3)通过听、唱、拍等多种方法,充分感受6/8拍。

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重点是学会演唱歌曲《祖国印象》这首歌,用深情的歌声唱出少年儿童对祖国的满腔热爱。难点是通过听、唱、读、拍等多种方法,充分感受6/8拍。

二、说教法

具体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图谱教学法、比较法、听唱法、讨论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必须运用某些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去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我在音乐活动中尝试了运用“图谱感知”教学法。

1、用形象的节奏图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妙用分解图谱,化解音乐节奏的难度

3、借助图谱学习,掌握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即:

XXXXXX和旋律动态,充分体验歌曲的情感

三、说学法

牐牫K担菏谥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即从感受2/4和4/4拍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其区分方法,再逐步过渡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延伸到6/8拍的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分类存档:播放乐曲片断,生在音乐停止后将听到的音乐按节拍分类存入文档,根据正确与否评出优胜组。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分组自主总结出区分2/4与4/4拍的办法,即:(1)听强弱规律,(2)根据歌曲表达的情感进行区分。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和学生一起复习(并出示图谱):

A、2/4和4/4拍子的歌曲的听辨

(1)1=C2/4《劳动最光荣》

(2)1=F4/4《同一首歌》

师:我们现阶段了解的2/4和4/4拍,强弱不同,一个是强弱,一个是强弱次强弱。相对而言2/4拍更欢快,4/4拍更抒情柔和。

(设计意图:1、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出辨别的方法要点,再通过总结的要点区分2/4,4/4拍。3、小组合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B、3/4拍和3/8拍歌曲的听辨

(1)1=C3/4《小白船》舞曲形式

(2)1=D3/8《唱支最美的歌》轻快柔和

请学生说出感受,比较不同之处

师:我们现阶段了解的3/4和3/8拍,相同点3/4和3/8拍强弱规律都是强弱弱,不同的是3/4是以4分音符为一拍,3/8是以8分音符为一拍。相对而言3/8拍比3/4拍更轻快。

(设计意图:层层引导逐步让学生了解不同拍号的强弱规律及对歌曲表现的作用,为后面的6/8拍子的学习作铺垫。)

2、视听欣赏,6/8的学习:欣赏《我和我的祖国》,配合中华大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出示形象的节奏图谱,借助图谱,使学生了解6/8的强弱规律,体验情感。让学生用简单的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XXXXXX同时让学生尝试指挥来体会祖国就像大海一样,6/8拍子的宽广感觉和乐曲中描述的祖国大气宽阔的感觉很像,气息连贯、流畅,声音柔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化解音乐节奏的难度。学生从图谱进一步体验6/8拍的韵律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氛围,视听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共鸣。学生自己动手指挥,亲自体验,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

3、导入新课,合作学唱:

(1)点出歌曲题——《祖国印象》

(2)教师范唱歌曲

通过教师饱含深情的范唱和学生的聆听与视唱,对歌曲的情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便他们在演唱时很自然的进入角色,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环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3)点出歌曲的节拍——6/8拍

(4)用声势动作来为歌曲伴奏,达到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旋律的目的。

XXXXXXX和XXXXXXXX

(5)出示全曲图谱,用“啦”唱

(6)学唱歌词

(7)完整演唱

4、艺术处理,情感演绎:

第一乐段: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段:本段是全曲的高潮。第一乐句“祖国啊——”这一句演唱的力度要加强,情绪要激动;第二乐句要唱得深情,唱出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大胆尝试能够表达这首歌曲情感的最恰当的速度与音色。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美,探讨用歌声表达情感的方法。)

5、拓展话题,放飞奥运:8月奥运会将在中国举办,在别人眼中我们的祖国是什么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热爱之情。最后深情地将歌曲再演唱一次。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文5

摘 要: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55-0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

一、营造英语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比如,南方人学普通话,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受到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我对五年级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Huang Xue Yong.You may call me Mr.Huang.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课堂用语也是用英语说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Let 's 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根据学生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说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与性很强,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二、利用多媒体实行情景教学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手段;音乐;方法

在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信息技术手段作为音乐教学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被逐渐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挖掘学生音乐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切实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究竟该如何在音乐课堂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呢?

一、用现代教育技术介绍乐曲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乐曲主题

音乐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某一乐曲和歌曲时,它们的背景因素是必不可少的,这是音乐创作的原因和源泉。在介绍创作背景时,可选用多媒体电脑快捷的手法,恰当加入一些生动的画面配合讲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到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例如,在进行欣赏课《美丽草原》的教学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先是作者简介,再是作品背景介绍,然后音乐视听、分析,最后演练试唱。一节课之后学生感觉很单调乏味。尤其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学生更是难以接受。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开始时笔者用网络展示内蒙古知识,给学生一种自然美的感受,那碧蓝的天、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那极具特色的建筑和充满民族风情的服饰,把学生拉进教材,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渴望,他们迫不及待地等待教师在音乐上的给予。教师顺势播放《美丽草原》视频歌曲,让学生感悟歌曲的魅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乐曲体裁和音色,帮助学生解惑答疑

音乐的魅力是无法描述的,任何文字和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被广泛地应用,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时,对声音的要求很高,如声音形象的塑造、声场的设定,音效的运用等。例如,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水云深际时”,光凭想象学生不能马上理解作品中琵琶的颤音和泛音以及其他乐器在音区、音色上所起的作用。可是,让学生边听边看,画面上波浪翻涌,连绵起伏,富于生气的画面,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到作品中琵琶运用颤音、泛音的技法以及其他乐器在音区、音色上所起的作用,更好地起到了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

三、运用网络共享多媒体资源

网络技术早已被大家认可,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线音乐、移动音乐等数字音乐逐渐成为音乐世界的主角。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和各类教育教学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等。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网上通过链接直接进入全国各地的网站,得到所需的素材,教师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所需的多媒体素材,可以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在制作课件、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避开了技术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专注于专业课程的钻研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另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比如要欣赏曲目很多,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进行详尽的讲解与欣赏。为了不成为是走马观花式的欣赏,在教学设计时,用一节课重点赏析了《保卫黄河》,而剩下的其它乐曲分配给学生,每组指定一部乐曲,让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去收集整理资料,并在下节课由各组推选出来的组长去进行讲解。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资源共享的最大优点是学习的可延续性。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下课后,也就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生在课后只能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来延续学习,这种延续的学习过程很难保证质量;而现在学生可用u盘全面如实地记录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课后的练习可完全建立在教师授课的基础上,保证了学生不致于在课后练习出现错误,使得学生的学习效力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保证。

四、用MIDI帮助学生培养乐感

传统音乐教学基本是由教师讲或示范,学生则模拟练习。可是因某一段音乐处理的需要,一个固定时值的音符需略作延长或缩短,教师往往用划拍的方式反复演示或强调,收到的效果却不大,或是在课堂上作到了而课下又忘记了,大多数学生很难一次把握住这些抽象的东西。而通过制作MIDI样本,学生可参照教师指导,并在钢琴卷帘窗中对旋律音符进行拖拽或是修改音符的解析度,然后通过审听的方式来找出音符处理的最佳位置。比如,在器乐或欣赏教学中,常提到“音头”、“连音”等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自我比照,在MIDI中很简单,去控制窗口中修改、调整音符的力度、音头等参数即可,学生也可进行数码录音,通过对音频修改来达到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量减小音乐抽象思维的难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音乐课堂吸引力,这促使教育手段必须不断改进。我们应该站在传统音乐教学所铺垫的基石上,提倡使用高科技的音乐教学手段。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被广泛地应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要利用它为音乐欣赏教学服务,而不能让音乐欣赏教学服从于多媒体这种教学工具。现代教学技术辅助音乐教学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它对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有着极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飚.提介使用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培养现代音乐教育人才[Z].中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