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理疗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健康理疗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健康理疗技术

健康理疗技术范文1

一、小学生人格的特征

小学生的人格特征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虽然年龄小,思想不成熟,但是他们的人格是具有可塑性和易变性的。

1.可塑性

儿童的可塑性是指社会,学校,家庭和生活环境能够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生接触到的人,家人,老师的言行举止,道德素养是很有影响的。

2.易变性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现状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了很多方的关注和爱,所以,他们潜移默化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在上学后与同学发生冲突,这时,学生家长处理学生的错误时方式是很重要的,如果使用暴力会给孩子造成心里和生理上的双重的创伤。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毕竟是不太高的,所以他们的人格是会因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的程度而改变的。小学生的人格和心里健康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然而,有研究表示,学生的心里障碍和心里异常甚至心理缺陷是目前不容忽视的严重的问题。所谓的人格缺陷是指正常人身上均有所体现,他们的某些特征对于正常而言是一种亚健康和边缘状态,也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

二、音乐学科教学对小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以及二者关系

音乐学科教学是指以培养理解和运用本组,本国和外国音乐知识,乐曲等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育学相统一的活动。音乐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听,长,甚至条,谈等的能力为目标并通过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思维的训练。健康的人格正是需要在智慧,道德,审美人格中完美统一,真善美是健全人格的真正含义。音乐学习对人的素质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学习器乐和声乐给人启迪,在人的身心健康上起着积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标准明确表示:一个健康人不但要生理健康,而且更要心理健康。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以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和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东西方的大思想家们不约而同的注意到具有健全的人格需要有创造性,需要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特性。在健全健康人格的过程中,需要有知识的学习也需要有对于美的熏陶和教导。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美得以充分的体现,音乐的美感,音乐的塑造都会使得学生对于没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健康人格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中特别强调: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稍加培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开拓者陈鹤琴也一再强调:“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建造了。因此,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教学活动是以师生双方为主体的活动,所以,教师需要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系统的进行教学。在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中,需要从知识,能力和心里多方面着手。社会普遍认同的健康人格为参考,只有学生发挥自我人格的优点,克服缺点,在实践中运用健康的人格标准来进行调节自我的行为准则,才能够真正地建立健康的人格。最后,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认同音乐艺术家的健康任何和卓著功绩。老师应充分利用乐曲中的信息对同学进行深刻的教育,让同学心中由一个模范,从而可以从意识上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总之,音乐作为小学的一门工具学科,需要教师自觉地在学科只是传授,能力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四、结束语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兴国最大的障碍不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资源问题,而是国民素质问题,而健全的人格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的形成是有连续性的,后期的发展离不开早期的影响。儿童早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一些认识和行为如果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就难以弥补。儿童早期所具有的某些品质可能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健全的早期教育对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芳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文艺小学

第二篇:小学音乐欢乐教学运用法则

一、欢乐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发展的状况

小学音乐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而放松自己的心情,从而能够接受教师说讲述的知识。但是在现代教育中,欢乐教学的理疗模式却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教师所使用的欢乐教学的效果不够突出,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致无法得以有效的提升,甚至于部分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受到限制,无法让小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而感受到愉悦并从内心深处而接受其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此外,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自己的学生的情感表达,如: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了课本中的音乐知识而播放一些欢乐、悲伤等情感乐曲给学生而不能深刻的感受其中的节奏和语调,导致小学生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乐感而迷茫。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不能吝啬于知识的传递和制度的限制,并且教师还需要巧妙躲避限制而妙用欢乐教学的理疗模式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乐感。

二、小学教育阶段欢乐理疗教学模式的运用法则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而这一特性却是教导学生最好的资源,所以教师需要合理的运用好奇这一资源,而不是如同传统教学一样草草了事,使得小学生缺乏对音乐兴致。因此,为保证小学生能够通过音乐的学习而感受到学习中的愉悦,教师需要学会科学、合理的运用欢乐理疗的教学模式。

1、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在学习中与同学互教互助

音乐是人们避不可避的一类言语,所以为使得小学生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鼓励小学生与身边的同学互教互助,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成绩。例如:以湘教版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为例,某校教师为使得自己的学生能够同时提升对音乐认识境界,教师总是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互教互助升华自己的内心,如:这位教师为了自己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交流互助,这位教师专门建造了一个名为“音乐小天地”的音乐交流会,而这位教师每次上完书中的理论知识后,教师总是会留予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小学生在这片小天地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在上完《鲁冰花》后,教师留予10分钟之间给学生自己在“音乐小天地”中学习,让小学生通过自己在“音乐小天地”中的互教互助提升自身的能力。

2、利用一些较简单的动作强化小学生的学习

在小学教育阶段,多数小学生比较爱动来动去,根本就不可能在椅子上坐太久。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来教导学生,使得小学音乐变得通俗易懂,从而让小学生通过“动”来高效率的学习其中的知识。例如:以湘教版小学音乐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学会科学、合理的运用欢乐理疗的教学模式。而某校教师从教学的角度解决了小学生动来动去的这一劣性——这位教师利用一些简单的动作代替原有的小学音乐知识,比如说:教师在教导小学生学唱《摇篮曲》这一课时之时,教师首先学生学会唱其中的曲谱;其次教师才会利用打拍子的形式让自己的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并让小学生习惯这个节奏。最后,教师还会让小学生在打拍子的同时学习唱《摇篮曲》中的内容,如: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从而使得小学音乐更加简单易懂,并使得小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其中所涉及的知识以及让小学生感受愉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小学生的教育阶段中,教师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手段中创新,使得欢乐与小学音乐相融为一体。而为保证小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学习其音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就需要教师把游戏或者其余一些较为简单的动作引入教学课堂,而不是如同传统教学一样草草了事;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学会科学、合理的运用欢乐理疗的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乐感,从而改变如同死海般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使得小学音乐更加简单易懂,并使得小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其中所涉及的知识以及让小学生感受愉悦。

作者:刘怡妤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低段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研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设立合作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互动很重要。作为老师来说,课堂上应该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音乐课,教师应该关注音乐上有才艺的学生,让这类学生能在组内起到引领作用。所以,合理的搭配小组成员,能够帮助本组成员在相互合作过程中提高有效性。根据音乐课合作的要求,给予学生相互建组的权利,能够给学生有种新鲜感,帮助他们对合作有热情、有兴趣。另外,小组成员一定要分工明确,小组的组长在合作中的作用也尤为重要。在低年级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还可以进行角色的互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体验和锻炼。当出现合作中不合理现象发生时,作为教师应该更为关注小组的每位同学的感受,帮助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所以说合作的互动很重要,需要每个人之间的团结合作。比如在教学二年级音乐《火车开了》时,笔者让学生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合作,要求是背唱歌曲,由组长带头,带领本组成员一起合作。孩子们热情非常高,每个组还都有合作的互动,即大家一起分角色表演。展示的时候还能让每个成员进行讲解自己表演的角色,这种互动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自信。

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形式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形式应经常进行变化,让学生更加乐于合作。小学音乐课共设置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风格歌曲学唱。当学习完一个单元后,笔者总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特别喜欢的歌曲进行再创造,比如改变拍子或者创编歌词等。还会把小组合作的要求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可以相互讨论,还会提供一些歌表演的动作以及不同歌曲的视频。让他们通过提前的练习,到课堂上来进行组内交流、讨论。以此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包括回去与家长的交流,在他人的帮助下合作会更有意义,也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创编的能力。在音乐课《大树妈妈》中,为了让学生更为了解这首歌表达内容,甚至如何教育学生从小学会感恩父母。笔者提前布置作业:回去和妈妈一起唱、一起表演。孩子们都很积极,基本学会这首歌后就开始自己表演了,就是为了回去和妈妈一起表演唱。到了课堂上,笔者还会让他们先交流自己的做法,自己如何和妈妈一起表演唱的。孩子们个个积极举手发言,说明了自己回去后是如何跟爸妈一起的。接下来的合作就相当的顺利,每个组都表现的不错,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更愿意合作表演了。所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使课堂更为活跃,还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应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合作中学生学习的有力促进者,是学生活动的向导。作为老师,还是学生小组合作的合作者,更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观察学习合作的情况,给学生启发,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必须途径,只有课堂的合作有意义,才能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才会让每个学生爱学习、爱合作,我们的音乐课也能让学生真正感兴趣。在欣赏曲《口哨与小狗》中,如何合作成为孩子们的小难题。不过,老师会在合作中帮助他们。例如:会在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找到音乐中每一个角色的定位,尤其是让学生如何跟随音乐做动作,如何表演的更像。孩子们也非常高兴能通过合作表演这首欣赏曲,提高课堂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以此体现。

四、总结

小学低段音乐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将作为重头戏,通过以上的一些方式教师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合作,相信合作会更有价值,合作会更为有效。

作者:周洁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国英小学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游戏教学应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音乐感知的一种培养,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美学意识的形成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整个阶段,教师应该注重情感音乐的应用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其对音乐艺术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实践中,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模仿者。此外,教学的实践性相对缺乏,使得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所使用的乐器都是由教师一人来操作,学生只是去听和感受,未能有机会接触到乐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从而影响了其学习的兴趣。加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氛围相对僵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等都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师应积极探讨教学方式等的改革与创新。结合游戏教学的特点,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1)将游戏教学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遵循灵活应用的基本原则。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游戏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并予以灵活应用。此外,要充分认识游戏教学的辅助作用。游戏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遵循灵活应用的基本原则,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将游戏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氛围得以改善,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对游戏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推动游戏教学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完美结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对于游戏的应用以及游戏每个环节的设计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师要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任务等,对游戏环节予以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将两者有机融合,更好地挖掘音乐教学的内在美,使游戏和教学活动实现统一,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3)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游戏教学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时,要结合教学的内容,以多样化和趣味性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游戏进行精心选择,使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自我展示和学习的平台,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比如,在乐理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歌曲旋律进行截取,制作成节奏卡片,结合班级学生的数量来确定每种节奏卡片的数量。游戏应用中,让学生按照游唱课的队形站好,选择一个类型的节奏卡片给队伍最后的同学,让其在前面同学的后背上轻轻敲出卡片上的节奏,依次传递,由最前面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它感受的节奏。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对最快的一组给出10分。这种游戏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乐理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

(4)综合应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学资源也变得更为丰富,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来丰富游戏教学的内容,并将其合理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通过网络资源来丰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使其外在形式和内容更为多样化。此外,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能够使游戏更具趣味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审美能力等综合提升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总结

健康理疗技术范文2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是由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护理教育在医院中,尤其是患者和医生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人们对于护理的认识也逐渐加强,不断的开始重视养生理疗,或在一些相关的手术后也及时进行护理的治疗。

1护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护理教育其实是护理人员向患者或者健康人群普及一些在护理方面相关知识[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身体健康,这就迫使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看法,比如放弃盲目的购买一些没用的补品,加强身体锻炼。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几乎都设立了健康教育的专业,也有许多人选择从事这个行业,健康教育指的就是身体,心里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健康教育从许多方面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健康教育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在未来,健康教育也是人们重视的一项工作,我国护理健康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2护理现阶段的发展

护理专业也算是我国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业。目前,部分高校在专业的设置方面也多增了不少,比如:临床护理、康复理疗等。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是越来越重视,自然而然对于护理学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护理管理相当于病患和医生之间的一个中介,护理人员在医患之间起到重要的作用,联系着医生和病患之间的关系[3]。现阶段,我国临床护理专业的医护人员大部分都有着较高的素质,工作期间一般不会与病人起冲突,作为一名光荣的医护人员,要时刻记得自己的使命,在对待患者的时候要有耐心,不要与他们起冲突。当然,护理人员本身是需要注意的一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讲,需要医院乃至每个医室制定相关的制度,不管是患者较多或者较少的时候,都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以及对应的工作量,患者较多的时间段,注意配备多点护理人员,保证可以高质量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在需求较少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对应的护理人员得到休息,使得其下一时间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护理现阶段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使得护理这方面呈现提高的发展趋势。

3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理在普通人们的理解层次就是手术后的恢复治理,护理人员需要先进行护理教育,对护理相关方面进行了解。如果没有提前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起不到护理的作用,反而会使得病情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护理学中,护理教育也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应该怎样做,配合医生时又要注意些什么,手术之前应如何控制病人的情绪,手术之后的康复具体又需要哪些措施,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护理师需要具备和掌握的基本技能。护理健康教育也是护理人员需要传达给病患的,因为即使是再敬业的护理人员,也无法24小时陪伴在病患的身边。护理健康教育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手段的干预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学科知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深刻理解健康概念的内涵。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应具备熟练的评估技巧、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及扎实的专业知识[4]。只有这样才能使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的每个环节,最终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护理教育在患者的康复整个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当然,作为一个有素质的护理人员,需要在关键时候起到自己应该的作用,患者心情不好或者无理取闹时,做好自己工作,及时安抚情绪,也是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的。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重视,近日来,护理教育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医学方面,临床护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文章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就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做出一些简单的分析,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文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房桂敏.浅谈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9):16.

[2]王金华,赵雪秀.浅谈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其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11,8(7):345-346.

[3]彭刚艺.试论护士健康教育职能的强化[J].护士进修杂志,1999(1):2.

健康理疗技术范文3

1康复学科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和指导性意见,为康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指明了方向。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大康复治疗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信息系统学、制造科学等多学科人才聚合创新机制”“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设立康复辅助器具方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措施,对康复辅具、康复工程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017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规定,国家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鼓励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科学研究和应用。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建成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康复大学,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康复人才;加强康复学科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发挥中医药在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推动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康复医疗人才教育培养”、“逐步推进康复与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2021年8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康复人才教育培养,强化康复工作人员岗位培训,推进残疾人康复相关职业建设,加强残疾人康复科技创新,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提升老年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水平;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提升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质量。上述政策法规,为包括康复学科建设在内的康复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

2康复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现代康复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国内开设康复治疗学(代码101005;2012年以前,代码为100307W)的本科院校共154所。2012年以来,一些与康复治疗相关的专业也应运而生,在医学技术类下开设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代码101008T)的本科院校10所,在体育类下开设运动康复(代码040206T)的本科专业院校62所,在教育类下开设教育康复学(代码040110TK)的院校7所,在生物医学工程类下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代码082602T)的院校6所,在中医学类下开设中医康复学(代码100510TK)的本科院校4所,开设针灸推拿学(代码100502K)的本科院校55所。这些康复相关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顺应了康复服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已有83所院校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18所院校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研究生。2011年,“医学技术”(含呼吸治疗学、听力学、康复治疗学等)成为医学类一级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康复医学创新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康复评价与干预、康复基础研究、临床新技术研发、主动健康和疾病预警、康复设备研发等方面形成了多层次的研究体系[7]。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设立了多种科技攻关课题和重点研发项目,如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组织器官再生修复、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智能机器人等重点或重大项目,均包含康复医学相关研究领域;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设立康复医学专业代码(H20),针对康复机制、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相关基础科学问题进行资助,科研立项逐年增多,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三是康复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各级奖励项目和激励政策日益完善,专利授权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家科技部从2018年开始设立“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康复领域科研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了康复医学研究的发展。

3积极推动高质量高水平康复大学建设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高度重视康复学科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先后将康复大学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开启了成建制、系统化发展康复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康复大学建设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发展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完善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康复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夯实康复资源供给侧基础的关键之举,对于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需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康复大学从筹建之初,就将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作为办学建校的重中之重,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推动康复学科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康复学科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具体来说,就是积极构建以康复科学为核心,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实现医学康复、工程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等多领域全覆盖,促进医学模式由“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由“疾病中心”向“健康中心”转变。

4抢占康复领域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健康理疗技术范文4

关键词:安宁疗护;护理管理模式;综述

安宁疗护是针对临终期的病人所做的一种支持性疗法,目的是放弃没有任何意义的治疗、急救。减少病人在临终期的痛苦,使病人在最低痛苦的情况之下能够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生命中的最后一程[1-2]。在社会中常称其为“临终关怀”、医疗界叫“缓和医疗”、护理界称其为安宁疗护[3]。安宁疗护的护理理念主要是通过医生、安宁疗护的护士、志愿者、护工、理疗师、营养师及心理师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服务临终期的病人,为病人以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的帮助,在减少病人身体上疼痛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病人内心上的感受、未完成的夙愿,给予病人相应的“灵性照顾”,让每位安宁疗护的病人在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享有尊严的离去[4]。在我国,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发展完善,形成多种模式的护理管理模式,使得临终的病人享有最后的生命尊严。

1国内外安宁疗护的现状及进展

1.1国外安宁疗护现状及进展。安宁疗护护理行动在40年前始于英国,并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化兼医疗科技及心理照顾的圣科利斯朵夫安宁院,现代姑息医学的模式就此确立起来[5]。目前,英国的临终关怀机构较为完善包括多种形式的安宁疗护服务。由于始于较早,英国人们的认知接受程度相对较高,但并没有设立“死亡教育”课程[6]。1976年,在美国涅狄格州成立了美国第一家安宁疗护院,并拥有相应完善的医疗保障,此后,临终关怀的理念迅速传播,以各种形式逐步扩大影响,现已扩展到世界各地[7]。在美国,十分重视其“死亡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了美国教育体系。20世纪70年代后,安宁疗护随即传入日本,日本是亚洲第一家开展缓和医疗的国家。目前,在日本舒缓疗护医疗单位和医院舒缓疗护团队是主要的两种专业服务团队。在加拿大、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建立了安宁疗护医院以及临终关怀基金会。安宁疗护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科目[8]。

1.2国内安宁疗护现状及发展。我国自唐代以来,在地方以及民间的客栈等也兼有“收容所”“济贫院”的作用,为途中的旅客提供中途休息和供养。其中也不乏包括一些身患重病的人,为他们提供照顾、服务、安葬等。但未见成立专门机构的记载[9]。1982年,在我国香港建立了第一个舒缓治疗小组,在1986年,成立了第一个善终服务促进会,并开展实施了有关安宁疗护知识的传播,使广大群众吸收接受,现香港地区44家公立医院已经有一半设立了缓和医疗病床。1996年,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实施《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安宁疗护涉及面广其在我国台湾的覆盖率也是逐年增加,逐渐将安宁疗护事业推进[10]。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66家安宁院在我国台湾设立[11]。我国大陆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较为迟缓,天津医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并开始收治病人[12],逐渐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1992年,在北京成立了松堂医院并开始从事临终关怀相关的护理服务。相继临终关怀医院、机构在全国各地建立并实施开展起来。

2我国实行安宁疗护的意义

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患有一种及其以上慢性疾病的老人比例竟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超过了4000万人[13]。同时,据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表明,中国在2015年至2035年将进入急速老龄化的阶段,老龄人口将从2.1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占比将提升到29%。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安宁疗护的方式解决老人临终阶段的生活照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13]。

3我国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

在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北京、上海、吉林、河南、四川5个地方实行了安宁疗护试点[14],经过2年多的发展探索,相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在局部构建了市、县、区多层次多维度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多种护理管理模式,其基本的安宁疗护体系已经开始初步形成了。

3.1临终病房模式。我国的医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大力开展支持安宁疗护的建设,并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宁疗护病房管理模式[15]。①组织架构:各家综合性医院根据医院的实际性情况建立了安宁疗护工作小组,并进行了细致的人员分配,明确分工,以及职责所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在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安排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推进工作的安排与实施,并形成相互制约的质量控制体系,护士、科室、其他部门环环相扣互相牵制,相互监督,及时归纳总结、进行团队小组成员沟通;②多学科团队建设:主要由医生、安宁宁疗护士、麻醉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伤口造口师、志愿者组成,各司其职根据安宁疗护病人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共同为病人制定出最佳的方案;③开展专科培训,提高实践技能:针对安宁疗护护士现阶段的层次以及有待提高学习的方面展开相应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从医院的各个层面上制定规范完整的培训方案,整体提高医护人员技能水平,为安宁疗护病房管理提供保障;④病房环境管理:各个医院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与环境设施结合《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将安宁疗护的病房设计进行合适的规划与规范,将其与人文关怀理念相结合,使病房设计充满温馨、舒适、家的感觉;⑤安宁疗护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准入原则、服务时间、服务原则、症状管理、心理社会支持、舒适护理以及灵性照顾[16],都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准则,使病房管理模式上逐渐完善[17]。

3.2宁养院安宁疗护模式。本段宁养院安宁疗护护理管理模式服务经验总结基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的实践经验[18]。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①团队核心成员的组建,根据国际关于安宁疗护团成员配备的标准以及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规范的人员安排。②团队成员的培训,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落叶归根是每位病人心之所向,大部分终末期的病人都会选择在家里有亲人的陪伴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因此,宁养院安宁疗护的团队培训尤为重要[19],首先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其次展开定期的学习计划,学习上采用多种的授课教学方式增进宁养院安宁疗护所有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将人文护理关怀服务和优质护理服务结合起来。③服务内容主要分为3个方面,病人层面上主要包括疼痛护理服务、舒适护理服务、心理护理服务、灵性照顾以及社会支持等相应的护理服务;家属层面上包括心理支持、哀伤支持、团体活动;社区层面上包括社区宣教、生命教育。④宁养院安宁疗护三大服务方式包括定期进行居家探访服务、电话咨询服务、门诊服务。采取多维度的护理服务对宁养院安宁疗护服务质量进行多方位的支持与监测,形成环环相扣的护理管理模式,并提供安宁疗护病人以及家属心理状态信息,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3.3社区安宁疗护模式。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重,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社区安宁疗护在我国也逐渐发展起来,被大众认知接受。我国社区安宁疗护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社区安宁疗护从硬件设施、团队建设、制度流程、服务内容、宣传教育、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形成了符合我国情况的制度体系[20],并在各项制度下加以细化使得团队建设责任分工明确,制度流程、服务内容上更加明确,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和完善社区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意在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居家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与住院安宁疗护护理管理模式相结合的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4各种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4.1资金不足。我国正在大力支持多地推广安宁疗护建设,但面临大批需要关怀的安宁疗护病人来说,这一发展仍然显得缓慢,无论是上述哪种安宁疗护机构护理模式都显得明显不足,对此资金不足是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4.2相关人员急需培训。安宁疗护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护工和志愿者的缺乏,目前,在上述的各项模式中虽有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与培训体系,但缺少针对护工人员以及志愿者的培训,导致人员的流失。一方面,护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工作,要求在照顾临终病人时需要具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体力素质,这项工作可能会给他们造成第二次或者第三次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护工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由于护工不属于医院,报酬尚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志愿者的流失则成为另一大难题,志愿者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不想、不敢、不愿意去面对,这是安宁疗护志愿者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工作比较忙碌,距离过远,也是志愿者难以坚持的原因。

4.3缺乏完整学科建设。由于我国安宁疗护整体护理管理模式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独立安宁疗护专科,所以在人才建设方面还需要大力推进,应规范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完善用药准则、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同时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财政、法规以及法律上的支持。社会对于“生死教育”的解读,以及怎么样才能有尊严的死去,在全民的教育中还刚刚起步。

5解决措施

5.1制定安宁疗护财政制度。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与之适应的政策,应推进病房、宁养院以及社区安宁疗护的相关费用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长期照护保险以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的范畴;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的相应制度。

5.2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我国应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针对安宁疗护中需要特殊培训的群体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培训体系,落实到每位参与安宁疗护的护工和志愿者中,提高护工以及志愿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其责任感与爱伤观念,并整体提高安宁疗护护理水平。

5.3规范安宁疗护管理体系。①形成符合我国安宁疗护病人的准入标准,规范准入原则。②制定安宁疗护病人的用药规范,逐渐完善和强化用药准则。③形成医生-安宁疗护护士-其他科室多维度、多层次的相互质量监控,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督促的护理管理模式,以上各种体制、体系的建立都应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并在国家政策的推进中实现。

6展望

健康理疗技术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96例患者入组,均为我科2010-10—2015-03收治的拟行化疗的肿瘤住院患者。其中,男6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6)岁,平均化疗疗程(4±2)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化疗疗程经统计均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收集96例拟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入组,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实施康复疗养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两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具体护理方法:①常规护理干预。按照护理级别进行基础护理。②康复疗养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充分发挥疗养院所处地域的特殊优势,利用自然疗养因子,如景观治疗、沙浴、海浴、森林氧吧,来调节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注重和患者沟通,建立相互信任,降低患者对化疗的抵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希望及战胜疾病的信心。静脉穿刺:化疗前评估静脉穿刺部位及穿刺血管情况,避免在同一部位静脉反复穿刺,应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提高静脉穿刺水平。输注过程:输注期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对药物的反应调整滴速,在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在穿刺静脉距穿刺点10cm处放一小型暖水袋,水温宜在60~65℃,并用毛巾包裹避免烫伤,密切观察药物是否外渗,如有外渗及时关闭输液器,告知医师,执行相关医嘱,如封闭、硫酸镁外敷等。输液完毕嘱患者日常应用温水洗手,避免冷水刺激,如出现穿刺部位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肿胀、疼痛等静脉炎早期表现,应采用鲜土豆片外敷、硫酸镁湿热敷、三黄软膏外涂、超短波康复理疗等护理措施,并注意保暖。根据康复疗养的饮食要求,合理膳食,食用高维生素低脂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手指操、步伐操、太极拳,以活动肢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劳逸结合。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3例静脉炎,发生率6.25%,而对照组患者发生8例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入组观察两组患者时,KP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而观察结束时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对焦虑、恐惧、沮丧心理的护理

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经济条件较差患者给家庭造成较重负担,存在焦虑、沉闷的心理,护理工作中要消除其不良情绪,给予关心、体贴,同时给予康复疗养护理,如:辅助洗漱、擦浴、按摩,给予治疗饮食,播放轻音乐,谈心等等,消除悲观心理,使患者感到温暖、安全、信任,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及康复。

3.2创造优雅、温馨、舒适的康复疗养环境

疗养科房间设施齐全,布置温馨,宽敞舒适,干净整洁,尤利于身心健康。

3.3发挥康复疗养的特点

健康理疗技术范文6

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0年7月在我院乙肝治疗的4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年龄分布为35~55岁。调查的40例患者均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全身均无系统性疾病和药物过敏史。患者需要进行采血、化验等辅助检查。现将4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人数20人,男11人、女9人,对照组人数20人,男10人、女10人。分组完全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来进行分组,不考虑年龄、性别及疾病。显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纳入和评价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35~55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没有免疫缺陷等疾病、智力正常、自然状况一切正常;排除标准:存在感觉功能缺陷;先天性的疾病;高血压等。

3.方法:

实验组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对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测,即常规的ELISA检测。两组的用药方法用量相同。对照组:传统检测法;实验组: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法,根据对感染性疾病病毒的敏感度进行评价。

4.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检测感染患者病毒的灵敏度作为评估标准。5.统计学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成组设计的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当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数据显示P值小于0.05,表示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明生物芯片技术对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检测效果优于传统检测法。

三、讨论

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除了理解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外,临床上通过检测病毒/细菌其相应的免疫标志物在人体中的存在,对病因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但传统检测的方法,如ELISA费用较高。由于生物芯片技术的引进,大大增强了对疾病的治疗与检测的效率。由乙肝病毒(HBV)、丙肝病(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生物芯片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出不同的HCV抗体。与ELISA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易操作、低成本,非常适用于体外HCV抗体的检测。Duan等用纳金免疫扩增和银染为基础构建的蛋白芯片可以同时快速地检测HBV和HCV的相应抗体HBsAb、HBeAb、HBcAb和HCVAb,而且不存在交叉反应,结果与ELISA检测的结果无显著差异。而且芯片技术引入光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突破了常规ELISA技术所采用的底物显色方法。Ivanov等首次应用IAsys+双通道光学生物传感芯片,记录固定在生物传感芯片上的抗HBs单抗与血清样本中的HBsAg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鉴别。与酶免疫技术对比,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生物芯片的应用给临床检验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进行的一项伟大影响力深奥的研究计划,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之后的基因组计划、蛋白组计划、疾病基因组计划的都是为了这一目标而产生的。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生物芯片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要优于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检测手段,并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四、结语

健康理疗技术范文7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养老;运动服务;健康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剧,老龄人口日益增多,并呈现出速度快、基数大、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等特征,使得老年人照料、医疗、福利负担愈加沉重。居家养老符合国情和人情,是社会和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我国逐渐形成“9073”“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居家养老、6%-7%社区养老、3%-4%机构养老。基于我国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三边”就近享受运动健康服务,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概述

1.1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概念

现在学术界还没有针对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明确定义。本文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体育服务等相关概念和内容,将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定义为“政府和社会依托社区,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体育运动为手段,满足老年人运动健康服务需求的一种服务形式”。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仅指上门入户服务,广义的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包括入户和户外服务[1]。其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运动健康服务,二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社区老年运动健康促进中心等社区体育、养老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提供运动健康服务。

1.2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内容

凡是老年人在运动健康方面的需求都应成为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运动健康指导、运动处方制定、体质监测、运动康复训练、养生保健指导、知识讲座、休闲娱乐、运动环境适老化改造、运动器材选购指导等,能够提供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机构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运动健康促进中心、社区市民健身(健康)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健身(健康)管理公司、康复保健机构、养老企业、志愿者服务机构等。

1.3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属性

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属于混合型服务产品,既具有公共服务产品属性又包含私人服务产品属性。一方面,公共服务可以分为纯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纯公共服务由政府供给,准公共服务由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社区等主体供给或者联合供给。另一方面,政府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包揽所有老年人的运动健康服务,不可能满足每位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专业需求,那么这部分服务就属于“私有”,主要由市场主体来承担,老年人或其家庭成员直接在市场上购买所需服务。

2我国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发展背景

2.1老年人身心需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7岁,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超过1.8亿老年人罹患一种及以上的慢性病,比例高达75%,超过4900万老年人失能失智,相当多慢病、失能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是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的有效策略,研究表明[2-4],运动健康服务有助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从生理方面重在阻止及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保持身体功能,减缓认知功能的退化;从心理方面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积极心态,改善孤独感、提升幸福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从社会方面能够维持和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交往能力。

2.2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截止到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前20年快速老龄化,随后是30年的加速老龄化,其后的5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将呈现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高水平、超级稳定状态,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5.2亿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39%[5]。快速老龄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小觑,预计2015年至2050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施等方面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将由7.33%增长到26.24%,增长18.91个百分点[6]。老龄化导致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加大,预计到2050年将达13万亿人民币[7]。

2.3养老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人口老龄化背后蕴藏着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空间,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8]。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2万亿,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经济的支柱点[9]。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4年至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增长到33%[10],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老年运动健康服务行业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把“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体育健身”列为鼓励发展行业,2020年2月,国家统计局颁布《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其中包含老年体育健身服务、老年养生保健服务、老年体育产品制造销售租赁等多种类别,为老年运动健康服务市场打开了创新发展的天地。

3我国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主要模式

3.1社区平台模式

一是社区老年运动健康促进中心模式。以上海社区“乐活空间”为代表,由政府提供场地、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投入管理,政府与市场深度合作。中心配备专业适老化健身器材,由运动健康管理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指导人员,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体质测试、器械练习、团操课程、运动处方、慢病运动干预、知识讲座、文娱社交等个性化、精准化健康服务。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二种:社区居委会管理运营(公办公营)、专业化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公建民营或民办公助),目前中心由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人员、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健康管家等服务人员,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康复保健、娱乐休闲、知识讲座等方式为居家老年人开展运动健康服务。

3.2企业运营模式

以老年运动康复企业、养老服务企业为代表,老年人或其家庭直接向企业购买老年运动健康服务。如熠腾健康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直营(在社区自租场地开设运动康复训练课程)和入驻(与部分养老机构、社区中心合作实现课程进驻),针对中轻度失能老人,由运动指导师、康复理疗师等专业人员提供运动康复服务。又如青松康复护理集团、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针对失能失智、病后术后康复期、慢病及高龄等老年群体,由专业康复人员提供上门的运动康复服务。

3.3智慧服务模式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开展信息化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一是以“虚拟养老院”为代表,由政府统筹指导,企业进行运营,通过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的服务体系,实现对各类服务机构资源整合,由服务企业或机构派出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进行运动健康服务。二是以社区“智慧健康小屋”、“智慧康养小屋”为代表,如上海市卫健委、市体育局联合推进的“智慧健康小屋”,委托公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或第三方社会机构运营,由具有健康服务技能的医务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提供针对老年人的体质测试、健康指导与宣教(包括开具运动处方,提供体育锻炼方法和指导视频,提供健身技能培训)等运动健康服务。再如江苏常州“智慧康养小屋”,以租赁方式或购买服务方式交给社区或机构运营,引用康复三级预防理论和智联网概念,将云系统、康复设备与用户智能互联,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运动康复、认知康复训练、康复理疗等运动健康服务。

4我国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发展思路

供需匹配是构建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体系的关键,亟须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促进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4.1构建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多元主体供给体系

完善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社区紧密协作的多元化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供给主体,同时精确区分各主体之间的服务权限和职责范围。第一,政府起保障和引导支持作用,一方面,保障所有居家老年人都能享有最基本的运动健康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制定、财政支持和服务监管等方面进行引导支持和规范限制,为老年居家运动健康服务的发展“保驾护航”。第二,社会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以及志愿者团队等,作为重要支撑来源,要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体现出志愿性和社会互惠的价值。第三,企业等市场主体要发挥资源配置高效的优势,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有针对性、可选择的服务产品。第四,社区是老龄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起着组织者、协调者和联络者作用,除提供基本公共必要支持,还要进一步集结和优化多主体的资源,为社会多元主体提供服务平台。

4.2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有效服务需求

健康理疗技术范文8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体医结合;体育教学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的极大的提升,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慢性病呈年轻化趋势。陇南师专2018年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为68%,2019年合格率为64%,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与亚洲经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学生超重率、近视率增加,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也出现大面积的下滑。为此国家也相继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国民进行体育提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无论国家、社区、学校缺少相应专业的指导,尤其是学校严重缺少专业的教师指导。这样就极易造成由于盲目锻炼进而出现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我国需要一批专的体育指导者去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故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重任就先得尤为重要。

1“体医结合”内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体医结合”这一概念,综合各个权威期刊、书籍等综合因素考量“体医结合”简而言之就是运用相关的体育与医学知识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体育锻炼中的问题,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系统的身体练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普通高职高专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中只注重体育理论知识及体育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全民健身的需求,因此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未能或者很少设置有关“体医结合”的课程。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体医结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及时合理、科学、系统的增设相关的课程设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体医结合”教学尽早实施,以提高为人们健康生活和学生自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2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教学现状

陇南师专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教学依旧参照普通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进行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项课进行专业设置和教学。专业课有《田径》、《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运动保健》、《运动生理》、《运动解剖》、《体育游戏》、《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方法论》等;专业选修课为《少儿篮球》、《少儿排球》、《少儿足球》、《少儿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功夫扇》等。与“体医结合”相关课程目前除了专业选修课《保健推拿与按摩》外其他课程基本没有。经过访谈发现,学生基本没有能力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所学的“体医结合”的相关知识较少,尤其有关医学的课程开设较少,仅限于课堂、书本和教师上课时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具体操作的机会很少。体育教学结合现代医学、中国传统医学进行授课的很少。课题成果KETICHENGGUO现有教学只能传授学生专门的体育技能,未能涉猎有关医学知识,未能正确地、科学地指导人们进行体育活动,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健康指导人才。

3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体医结合”的必要性

3.1“体医结合”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不仅需要满足丰衣足食,更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这样体育锻炼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知识和技能,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系统的锻炼,因此体育教育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更要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通过体育、医学手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国家健康事业的发展对医疗体育人才的需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锻炼人群对健身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据自生的身体条件制定合理科学的健身强度、时间、次数都没有科学的、系统的依据,只是依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这样进行体育锻炼往往是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往往是在体育锻炼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这样就直接影响锻炼的效果以及影响人们的锻炼热情。目前为止我国的专业指导锻炼力量远远不能达到人们锻炼的需求,指导锻炼的往往都是专业的学生,退役的运动员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有专业的锻炼方法,对锻炼原理、理论学习严重不足,大多数缺乏专门的医疗体育知识或某项知识薄弱,很难做到系统、全面地从理论到实践的实时转换。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抓住自己的专业优势,完善专业建设方案,设置合理的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业务水平,更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

3.3我校开展“体医结合”教学的优势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拥有专业的保健康复实验,即可用于教学实验有可用于专业理疗服务场所,教学师资队伍有能力胜任满足教学要求,各类图书达8000多册,这样的软硬设施足以支撑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教学、实验、实践的成功实施。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进行“体医结合”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原有课程设置就是最大的优势,保健推拿与按摩等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高专体育类课程必要组成,为“体医结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医学和体育虽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是他们都是国民健康提升不可或缺的条件。在课程设置中保有原来的主干课课程,在主干课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医学基础的课程,如《运动康复医学》、《中医学基础》等。这样既可以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又可以体育社会指导,更为重要的是为高职高专学生提高了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

4我校开展“体育结合”教学的思路考虑

4.1明确“体医结合”教学的目标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的4个维度: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的运动理论、技能,更要扎实地掌握基础医疗知识,不能够“厚此薄彼”。其终极目的是培养“体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有运动能力,更要有指导人们从事体育锻炼、自我监控、自我诊断、自我进行运动处方的能力。

4.2拓展“体医结合”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高职高专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发挥自己的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技术水平优势,“体医结合”教学就有了理论基础,教师在上课时要及时、准确地引入医学相关的知识,并紧密结合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3构建“体医结合”教学模式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构建“体医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使体育教学与医学教学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之真正成为为国民健康服务提供科学的、可靠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构建“体医结合”的意义在于依托体育锻炼方法、手段使人们健康地、放心地进行体育锻炼、自我监督、自我理疗;在“体医结合”教学中教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更为合理的锻炼原则、方法,从而提高和激发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水平。

4.4改革调整“体医结合”教学评价体方法目前大部分高校、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评价考核标准是仿效、参考竞技体育量化来进行最终的评价,却忽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其他能力,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真实能力,因此为了激励和提高体育学习和医学学习同步进行,同步提高,进行充分的融合学习,达到自己可以自我指导、监控、医疗的锻炼,更能为他人指导健康的锻炼的目的,高职高专院校要及时准确地制定、修正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打破单一评价考核模式,及时调整评价的内容,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始终把“体医结合”的理念贯彻于整个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