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合理化建议范例6篇

煤矿企业合理化建议

煤矿企业合理化建议范文1

一、山西省目前煤炭资源整合的现状

2009年4月以来,山西省扎实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总体进展和效果都比预期要快要好。2009年7月全省11个市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通过审查。8月全部完成兼并重组的协议签订工作。主体企业与被整合煤矿企业进入资产评估、洽谈、协议签订阶段。截至目前,11个市煤矿重组整合方案已全部审定完毕,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达到97.9%。全省形成了以股份制企业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全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已达到97.9%,主体接管到位率71%。从已批复和正在批复方案的情况看,全省矿井个数南2 598处减少到1053处,压减比例60%,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关闭,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中,90万吨/年及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占

二、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源整合的观念和认识不足,旧观念抑制企业发展

尚未整合的矿井矿主对国家资源整合的政策认识不足,尚存消极观望的侥幸心理。事实上,那些已被整合关闭掉的矿井的矿主,凭借手中掌握着的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过剩财富,正迫切地寻找新的资本投资方式。地方政府,特别是职能部门,习惯了过去与矿主打交道时履行职能的模式或规矩,遵循着早已根深蒂固的管理思维,一时难以适应大集团控股或托管后的经营模式,在大集团的日常运作中,存在代沟现象,不利于企业正常发展。

(二)资源整合制度未完善,程序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整合难度大、建设步骤缓慢等原因,导致审批手续复杂、时间过长。对煤炭生产企业设置证件多,办理证件就多,加之证件适用周期短,审批程序复杂,常常是一个证刚办下来另一个证又需要开始办理,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

审计与评估工作因为整合时间太紧,往往缺乏对整合企业客观公正的评行为,受害的恐怕就是整合主体了。目前,各地均没有建立对煤炭资源的贮量、价格等法定的专门评估机构,导致纠纷不断,阻碍整合的顺利推进。

(三)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随着煤炭主业基地跨地区、跨省、跨境的转移,地方外部关系错综复杂,在利益分配上,大到税收、小到福利,甚至村与村之间都有矛盾。原煤矿遗留问题较多,整合后,各类矛盾相继出现,令负重的新企业应接不暇。对整合主体来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全新的关系网,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适应社会、融入关系网。多数地方政府完全依靠协商的办法解决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已经成为煤炭企业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处理不好区域经济的关系,就难以优化经济运行环境,就不可能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四)资源整合发展不平衡,整合成本过高

各地资源储藏量、矿井产能不等,整合形势不平衡。有的地方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但对当地就业和稳定带来压力;部分整合煤矿企业整合工作的主动性差,缺乏大局观;个别地方不尊重客观事实,实施强制性整合,破坏了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同时,相关利益主体及一些矿主借煤炭资源整合趁机渔利,被整合的煤矿长期的安全地质问题,也推高了整合主体的成本投入。

(五)多级管理弱化了宏观调控,不利于全省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

山西省目前以行政区域管辖为单位划分管理职能,并要求县级政府部门也制定有偿使用方案,这一管理机制虽便于依托地方行政组织开展具体工作,但却形成了事实上的多级管理,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甚至出现强行“拉郎配”现象,使资源整合与提升改造的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三、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的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形势,山西煤炭企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先进的经济发展思路改造企业,跟踪世界先进煤炭企业,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探索走出一条山西煤炭企业新型化的路子,推进山西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政策引导,扶持大型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政策,逐步建立煤矿退出机制,使煤矿相关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害;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权限、工作流程、不同权限行使的顺序和时限。加强对权力行使不规范情况的监管,对违反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审慎出台配套政策,新政策的出台,要与煤炭企业改革、发展和减轻企业负担同步进行,注重听取行业意见和企业诉求,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同时,制定符合实际的扶持政策,明确并细化整合主体的标准和责任。鼓励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合作,制定优惠政策,从各个方面扶持大型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二)合理规划,统筹资源整合与发展环境

政府统一组织编制煤矿整合重组规划,打破行政区划,对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调查,摸清底数,具体分析,科学分类,统筹规划。煤炭基地建设布局要与城镇发展规划、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相结合。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企业与属地社会关系的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好与区域经济融合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研究企业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政策、资源、环境的融合,防止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三)高效审批,建立相关评估机构

国家应采取政府行为,对建设的相关程序如矿井建设、运力匹配、采矿权出让、用地指标、资源价款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简化资源整合矿井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的审批制度。国家应制定资源核查、资源论证、资源评估、资源审计等责任制度,真实有效地出具煤矿现有的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报告,对有形固定资产和采矿权价款等进行公正的评估,依法办理法律手续,为整合企业把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着眼长远,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通过合作开发,联合经营,在国外构建销售网络,占领市场,直接销售,或集资放贷,多种经营,提供服务。同时,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能够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提升煤矿产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山西省可以依托各大煤炭基地建设,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资源资本化和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形成同煤、山西焦煤等5-6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数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煤矿企业合理化建议范文2

(一)从经济上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优化产品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煤矿企业应转变传统单一的煤炭生产结构,不断丰富矿区的产品、产业结构,朝着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发展、煤炭深加工等多种方向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自身优势,通过多样化方式(比如下游产业企业联营、多元持股、吸收外资支持等)大力发展“煤-建材”、“煤-焦”、“煤-化工”、“煤-电”等一些附加值较高、耗能较大的产业,实现煤矿企业经营发展的多元化,也可以慢慢延伸产业链。这种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实际上也是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这是将煤矿行业转变成非煤矿行业,将产业经营转变成资产经营,确保矿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

2.建立一套系统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增强企业营销管理能力煤炭企业应明确当前自身拥有的优势或者未来可能拥有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发展市场,争取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获取最大的盈利,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煤矿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灵活的营销组织,同时应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营销人员队伍,不仅掌握多种营销技巧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同时也精通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核算。其次,煤矿企业应制定一套有效、科学的营销政策,选择一种快捷、畅通、安全的营销渠道。另外应该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全面收集关于产品市场以及营销的信息,加强对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动态,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尽可能避免决策风险,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煤矿开采技术较为落后,这样不仅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煤矿资源开采效率也不高,在当前高科技不断发展、创新的社会背景形势下,如果煤矿企业不积极创新、改造煤矿开采技术势必会被市场淘汰。为了确保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矿企业应不断创新、改进煤矿开采技术,提高煤矿开采工程的科技含量,进而促进煤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从资源角度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煤矿开采工程中主要采用放顶煤综采开采方式,但是由于放顶煤综采的特点,导致工作面采出率相对低下,为此,煤矿企业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放顶煤综采工艺,将综放工作面的几何尺寸适当进行调整,使初、末采以及端头的损失率尽可能降低。同时还应该进一步优化生产装备的条件以及生产工艺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工作面端头顶煤的损失。其次,煤矿企业应想方设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经过相关的加工处理后使其成为有用产品,形成煤矿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四)从环境角度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煤矿企业的绿化开采生产,煤矿企业应大力引进先进的净煤技术以及清洁技术,在煤矿开采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洁净化处理,尽可能减少煤矿废物的排放。其次,应努力扩宽环境保护的筹资渠道,为环境保护及治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应尽可能向国家争取在生态整治、废弃物资源化以及环保产业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管理以及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建立一种良性运行机制。

二、结语

煤矿企业合理化建议范文3

会议通报表彰了龙岩市煤炭管理局等被评为“2008―2010年度全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先进单位”的13个单位和部门。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省乡镇煤矿从无序非法开采转变为有序合理开发,从“小、散、乱、差”局面转变为有序、集中、规范办矿,生产矿井从429家减少到295家,乡镇煤矿面貌焕然一新;从煤矿事故多发转变为有效防范,2005年至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从1550万吨增加到2442万吨,上升57,55%:事故起数从78起减少到4起,下降94.87%:死亡人数从95人减少到4人,下降95.79%:百万吨死亡率从6.01下降到0.163,下降97.2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和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

会议指出,2010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十大特点”:一是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国务院《通知》、省政府《意见》精神,提高监管监察能力;二是服务发展大局,积极谋划新举措;三是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狠抓煤矿安全生产目标控制;四是落实煤矿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五是强化安全监管监察,认真组织开展“打非治违”和“131”专项行动;六是严格安全准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七是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推进基础强矿:八是推动“科技兴安”,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九是依法依规查处事故,积极推进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十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水平。

陈炎生局长在会上强调,“十一五”时期尤其是2010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基础仍然薄弱,非法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全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必须认清面临的严峻挑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切实将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通知》、省政府《意见》精神,继续坚持和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格局,做好2011年度事故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

二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关单位要积极探索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的新方式、新方法,加大集中监察、解剖式监察和联合执法力度。通过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促进持证矿井持续保持安全生产条件,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建设行为,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三是严格准入制度,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坚持严格准入和有序退出,巩固煤矿整顿关闭阶段性成果,并加大对已关闭矿井的巡查力度,坚决防止已关闭的无证非法煤矿“死灰复燃”。

四是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煤矿安全基础,不断推进以“三达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为内容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督促煤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开采方法等技术革新,稳步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扎实推进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强化煤矿安全教育培训。

五是以水害防治和“一通三防”为重点,强化煤矿重点灾害防治。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手段对所有工作面进行探放水作业等做法,力争彻底杜绝严重的水害威胁,进一步完善矿井通风、防灭火等系统,加快推动井下支护改革,推广运用前探梁技术,有效防范顶板事故。充分发挥煤矿安全专家组的作用,深入煤矿企业开展无偿技术咨询和诊断工作,为煤矿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六是坚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继续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和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提高全省煤矿安全防护和避险水平,继续抓好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推进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建成满足需要的地方矿山三级救护队的组建工作。

七是严格煤矿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进一步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严格事故调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完善煤矿事故通报机制,及时向社会通报一些典型事故案例的处理和判决结果,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八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九条纪律”和“十个不准”,树立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良好形象;加强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业务能力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始终坚持“执法严格、狠抓关键、处罚适当、落实到位”,确保执法的公平、公正。

煤矿企业合理化建议范文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办矿形式多样化,特别是一些非煤企业涉足煤炭开采,给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的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52号),根据近期煤矿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国家煤矿安监局决定对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专题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基本情况。

1.中央管理非煤企业在进入煤炭开采业之前的主要经营范围。

2.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

3.中央企业总部与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的隶属关系、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

4.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生产矿井的生产经营情况;在建和规划矿井情况;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措施、从业人员素质及培训等情况。

5.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其它基本情况。

请填报附表1.1、1.2和附表2。

(二)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安全管理状况。

1.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的安全生产现状。

2.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内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3.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内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及构成情况。请填报附表3。

4.中央企业直属、独资和控股煤矿"十五"以来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煤矿事故明细。

(三)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措施建议。

1.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接受相关部门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监管监察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2.中央企业总部对所投资控股煤矿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及所存在的问题。

3.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自身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在哪里?是否存在"盲区"?

5.对做好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意见。尤其在体制、机制、监管等方面有什么建议?如何更好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

二、专题调研方式

在书面调查的基础上,适时选择部分中央企业投资控股的有代表性煤矿进行实地调研,从而为下一步出台加强相关工作的意见做好准备。

三、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煤矿企业合理化建议范文5

煤炭行业的“管理”首先从“人”管起

当代贵州:“管理”一词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在煤炭行业,“管理”一词意味着什么?

王建光:我个人认为“管理”一词,就煤炭行业来说,它所涵盖的意义很深,煤炭行业的管理首先要管好人。管不好人,什么事情也管不好,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江南煤都的行业管理部门,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按照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要求,在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国家、省、市相关煤炭安全生产、资源整合工作及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地方煤炭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针对六盘水市的特殊情况,按照工作重心,以人为本,定员定岗,责任分工,条块结合,有成效地开展了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建设质量标准化矿井为重点;以加强煤矿“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深化瓦斯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加强煤矿技术服务指导,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地方煤炭系统今年围绕这“三个重点”,着力“五个推进”和 “六个狠抓”,全面抓好落实,煤炭生产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代贵州: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煤炭行业也经历了诸多挫折。在困难面前,煤炭系统依然获得很多的荣誉。您认为这和您所提倡的“向管理要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吗?

王建光:说到2008年,我的感触很多,这些荣誉是我们在困难面前,自己努力管好自己创造出来的。2008年雪凝期间,我们煤炭系统全力以赴投入“抗凝冻、保生产、保供应”工作中,春节后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指导煤矿灾后恢复重建。最终,煤矿节后恢复生产情况好于往年。据不完全统计,凝冻期间,煤炭系统平均每天派出专业技术人员350余人(次)、车辆80余台(次)对煤矿进行督查和服务。2008年1月13日至2月底,地方煤矿产煤136.66万吨,供应燃气煤15.22万吨,供市内电煤46.28万吨,供民用煤42.87万吨。为确保凝冻期间电煤、燃气煤供应和农村生活用煤做出了较大贡献,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市、县区地方煤炭系统在“抗凝冻、保民生”中获得省市多项表彰。其中,市煤炭局、盘县煤炭局获得贵州省“抗凝冻、保民生”集体一等功表彰;管理部门、煤矿共有4名同志获得贵州省“抗凝冻、保民生”个人一等功;水城县煤炭局获得六盘水市“抗凝冻、保民生”先进集体;管理部门、煤矿等有15名同志获得六盘水市“抗凝冻、保民生”工作先进个人。

今天我们回顾所取得这些荣誉时,不禁让我想起我们所提倡的向管理要效益是多么的重要。

抓好行业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基本保障

当代贵州: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同时也是事故多发行业,从行业职能部门监管角度,您认为企业的效益和安全事故的百分比能划上等号吗?

王建光:任何行业,任何企业,效益和风险永远不能划上等号,但机会和效益永远都会给有准备的人。要做好准备,也离不开管理一词。拿六盘水市来说,我们去年初就紧紧围绕向管理要效益这个目标做了行业归口管理。一是整合煤矿134对。截至2008年底,已申请开工备案111对,实际开工建设111对:六枝10对,盘县47对(18个复采单元的开采方案和安全专篇已审批14个,开工建设13个),水城38对,钟山区16对。二是煤矿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共培训、复训3335人,完成计划数的111.2%;培训管理人员(法人代表、生产、安全副矿长、技术主管)709人,完成计划的118.2%;从业人员培训25334人,完成计划的115.16%。三是按国家、省、市的要求积极开展“百日安全督查行动”。制定实施方案,组成煤炭联合专项督查组,分赴四个县区进行“百日安全督查行动”,对部分煤矿进行了抽查,对存在隐患均已安排煤矿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煤矿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了现场处理,并要求县区煤炭局派专人负责督促跟踪整改,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百日安全督查行动”期间,各县级煤炭局对辖区内地方煤矿进行全面拉网检查,共查出隐患9101条,对查出的隐患做了现场整改,限期整改和挂牌督办,并落实责任人监督整改。

“百日安全督查行动”期间,地方煤炭系统积极配合国家第五督查组的工作,对国家第五督查组督查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督促煤矿进行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消除了隐患。由于我们的管理措施得力,生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2.05(按所有事故死亡人数计算百万吨死亡率为3.12),去年同期为2.62(按所有事故死亡人数计算百万吨死亡率为3.77),同比下降0.57(0.65)。

当代贵州:六盘水是国营煤矿最多同时也是民营煤矿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对于企业安全生产而言,你认为抓好行业管理能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吗?

王建光:过去,我们在抓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同时也下了大力,但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能源建设项目的不断加快,如何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也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拿六盘水来说,在整合资源这个问题上,市委、市政府是下决心的。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一是为加快新建、技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度,由市政府成立推进新建、技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煤炭局、市国土局、市安监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供电局、市公安局、贵州煤监水城、盘江分局等部门组成,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煤矿新建、整合、技改过程中出现、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是煤炭系统召开了全市技改煤矿、在建煤矿业主座谈会。根据各煤矿业主的介绍,明确了各煤矿完成各项资料的报审开工时限,对在建、技改煤矿的工期开工时限作了具体要求。

煤矿企业合理化建议范文6

一、1—6月份工作回顾

(一)煤矿安全生产情况。1-6月,全县30个煤矿共生产原煤77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原煤产量增加30万吨,增长63.8%,实现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81.2%。发生煤矿安全事故2起,死亡4人,事故起数和去年同期持平;按州、县考核指标,全县1-6月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分别占州、县下达年度控制指标(6人)的66.6%,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二)严格标准和程序,扎实开展煤矿节后开工复工和安全工作。一是及时安排部署,严把节后开工复工验收关。年初下发文件,结合本县实际,对全县煤矿节后开工复工和安全工作作出部署,明确开工复工验收程序和相关要求,坚持原则不放松、标准不降低,现场检查合格一个,批准恢复生产一个。对达不到复产条件的煤矿一律不予验收通过,责令煤矿落实责任,强化监管,限期整改;对停而不整或借整改为名进行生产的煤矿,坚决从严从重处罚,并责令停产整顿。二是强化督查检查。抽调专业骨干对全县开展煤矿节后开工复工和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检查,有力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截止目前,全县30个煤矿,经复工验收专班现场验收,有21家煤矿取得了年度复工批文,其中生产矿井12家,技改矿井9家,全县煤矿开工率为70%,

2家因煤矿事故停产整顿,有3家煤矿正在办理整合技改手续,有4家煤矿因《采矿许可证》过期正在办理延续登记手续。

(三)强化安全发展意识,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强化检查监督。一是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建立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我们认真贯彻州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县煤炭工作会议精神,及早研究部署,分解落实任务,于2月15日召开全县煤炭工作会议、2月17日下发《建始县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行业管理)工作计划》,对2011年煤炭工业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在此基础上,将全年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分管领导和相关股室,逐级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组织季度检查和日常抽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并督促企业一月搞好一次自查。检查前做到有方案、有目的;检查中做到有指令、有要求;检查后做到有总结、有通报。半年来,安全生产检查共下达整改指令21份,排查隐患182条;其中顶板隐患30条,通风隐患51条,运输隐患23条,机电隐患27条,安全监控系统隐患26条,特种作业人员配备不足10条,综合防尘隐患5条,其它隐患10条。对查出的煤矿隐患和问题切实加强了整改。

(四)克难攻坚,继续组织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我们把瓦斯治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部门关于开展小煤矿瓦斯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制定了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方案。二是深入开展高瓦斯、煤与瓦斯诊断治理,督促高、突矿井开展瓦斯治理专项设计,制定治理方案。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三是邀请瓦斯治理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全县煤炭瓦斯治理工作把脉。

(五)深刻吸取银智煤矿“5·3”事故教训,采取措施推进煤矿安全生产。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银智煤矿“53顶板事故发生后。认真贯彻上级领导的重要指示、5月7日全县银智煤矿通报会议和县政府办公〔2011〕40号传真电文精神,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一是局抽调专业骨干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全县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有力促进了大检查活动各项安排部署落实到位。5月18日我局召开了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按照县人民政府“所有生产矿井全部停产整顿”要求,结合我局《关于开展汛期“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煤[2011]34号)和《建始县煤炭局关于开展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煤[2011]36号)精神,组建了工作专班对全县生产矿井进行了停产整改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本次专项行动,12家生产矿井除事故煤矿外无一漏检,而且检查面之广、检查项目之全、检查环节之细空前少有。经统计,本次专项行动县煤炭局集中全局专业技术力量,前后历时一个半个月,共计到矿10家,下井10矿次,复查出各类安全隐患59条,督促煤矿整改消号59条,使全县10家生产矿井按照县政府统一要求完成专项治理,取得复工资格。二是认真贯彻省、州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年”部署,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县掀起整治风暴,全面深化煤矿安全整治,严查安全隐患、严处违法行为,对存在安全问题的矿井坚决停产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坚决停产整顿。三是开展清理打击煤矿违法违规建设和生产行为、清理整治煤矿通风安全隐患、清理打击煤矿“三超”三违”行为等“三项清理”有关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是切实加强了汛期煤矿安全工作,严防发生水害事故。

(六)狠抓煤矿扩能技改。全县现有30家煤矿,12家为60kt/a生产矿井、18家技改矿井,其中,3家矿井启动“6改9”,1家因采矿许可证未办结还未进入技改。截止目前,全县煤矿技改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占县下达年度目标计划2亿元的51.5%.全县18家技改煤矿企业共有9家煤矿按程序经过年度复工检查验收,获准技改复工。其中有5家煤矿初步竣工,进入试运行程序。在煤矿扩能改造中,我们对方案严把评审关,做到投资少和可持续发展。严格要求企业按设计施工,确保建设工期。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巷道建设推广锚喷技术,改革采煤方法,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推进煤矿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全面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针对企业特种作业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依托县煤炭协会,我局于4月5日至25日组织了煤矿特殊工种的培训,培训了安全员、瓦检员、绞车工、支护工等9类,人数达424人,确保了我县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配备基本能满足煤矿企业井下作业的需要,提高了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八)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强化解决具体问题。针对煤矿技术改造没有现成模式,就组织企业负责人外出考察交流,开阔视野,在县内组织现场会、座谈会相互学习;针对有关手续难办的问题,局领导多次带队到州赴省与主管部门衔接沟通;针对企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局机关工程技术人员就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针对资料、图件制作不规范的问题,煤炭协会就组建专门的技术服务部开展技术服务,如:组织专家组对银智煤矿《调整主井方案》、先进煤矿《调整风井方案》、安琳煤矿《二采区采掘布置设计说明书》等单项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

(九)以行政执法为着力点,强化依法行政。按照州经信委(2011)27号文件精神,完成了煤炭经营资格证的年检工作。我县现有合法持证企业8家,其中,2011年新办证的企业有2家,参加2010年年检的企业6家,经我局初审,这6家企业基本符合条件。开展了对煤矿依法办矿,守法经营活动的专项执法检查,对存在“三非”“三违”现象和政令不通行为的少数煤矿,分别给予了限期整改、停厂整顿和行政处罚。

(十)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强化机关效率建设。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树立开拓进取、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完善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全面落实“十个全覆盖”,将党风廉政建设与行业管理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和督办,强化干部职工教育,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四是加强、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五是加快了整村推进联系点的工作,开展了“双联双争”活动;六是高质量完成了“三万”活动;七是按照《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2011年工作要点》,结合我局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县煤炭赋存条件差,生产规模小,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我县大部分煤矿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装备设施不足,且有部分高沼和煤突矿井,煤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浪费大,部分煤矿仍处于找探矿阶段,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煤矿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一是煤矿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执行不严;二是煤矿企业未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未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四是未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无视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五是煤矿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足,未严格按标准配齐配全装备,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基础管理薄弱,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现场管理不到位,班组建设上有一定的差距。从检查的情况来看,部分煤矿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形同虚设,工作走过场、走形式,未起到带班下井的作用,少数安全员麻痹大意,对工作不负责任,部分职工技术素质不高,自主保安意识差,跟班安全员和管理人员有履职不严的现象,甚至还有缺岗的现象。部分煤矿企业的责任状、机构设置文件、领导班子分工文件和考核奖惩制度等基本上只是应付形式的一纸空文,工人的三级教育仍然只限于厂级教育,企业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和工作要点依然不清楚,规范化管理所要求的用工档案、设备档案和技术档案依然不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依然十分欠缺。部分煤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较差,管理人员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够,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实用性较差,现场管理不严,矿井质量标准化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四)煤矿企业存在技术人才奇缺的问题。煤矿生产涉及地质、采矿、通风、机电、安全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现在煤矿几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煤矿改造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后,更加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人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现实工作要求不对等,安全管理基础常识欠缺。煤矿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的管理技术知之不多,对煤矿常见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应有的警惕性,看问题不准确、处理问题不精细、指导管理不注重细节。

(五)监管装备落后,影响工作开展。日常监管中所需设备极为缺乏,现有装备落后,交通工具缺乏,县煤炭局现有车辆1辆,而且以使用7年,车况老化,无法满足对全县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给煤矿的监管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下步工作中,县煤炭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一系列会议和文件精神,深刻吸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强化以下措施,扎实抓好下半年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在下步工作中,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认真剖析近年来特别是今年“5.3”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总结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化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动态性的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第二,进一步明确责任,把绩效考核工作抓实抓细。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严格考核安全生产落实情况,煤矿企业要担负起煤矿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第三、进一步强化培训。一是强化监管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切实解决不会监管的问题;二是强化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三是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四、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检查督办,搞好技术服务。深入煤矿企业,制订一矿一策,强化煤炭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加强班组建设。对隐患做到“项目、措施、人员、责任、监督”五落实,彻底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