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范例

煤矿安全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1

摘要:分析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手段,确保为广大矿井作业人员提供健康安全的生产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煤矿企业为了保证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必须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矿井中的瓦斯和灰尘浓度,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避免出现各种由于通风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企业通风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矿井实际开采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不断优化完善通风系统,加强对通风管理的监控作业,从而有效防止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1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系统与设备问题

煤矿企业要想保障煤矿通风管理工作的安全高效性,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通风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如当通风系统功能不完善、安装位置不合理会造成风流不稳定,从而导致煤矿出现外部漏风和有效风量不足的现象[1]。然而,当前存在部分煤矿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通风设备与系统上的投资力度偏低,各项机械设备处于老化与落后状态,无法满足现代煤矿开采的要求。此外,煤矿通风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情况,导致监测系统和各项测量仪表仪器无法有效满足正常生产作业,频繁出现运行故障,这些都不利于煤矿企业安全通风管理工作的进行。

1.2煤矿矿井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偏低

由于中国煤矿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岗位职工是农民,整体专业能力和素质偏低,无法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开采过程经常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这样会更容易导致各种煤矿开采事故的发生,威胁更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无疑也加大了通风管理工作难度,需要通风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展开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工作人员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树立先进的生产观念,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办事,杜绝开采安全事故。

1.3煤矿企业高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煤矿企业一味扩大发展规模,忽视煤矿通风工作的安全科学管理的现象。通风管理部门只关心煤矿的生产进度,对煤矿通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指导和监督。通风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流于形式,对通风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煤矿企业在员工培训教育上资金有限,严重缺乏对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教育工作,管理人员专业业务能力水平偏低,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对赶工违规现象不管不顾。

2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与手段

2.1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企业加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矿井通风体系,根据不同矿井的实际开采情况和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通风安全事故防范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充分保障煤矿开采过程安全高效[2]。因此,煤矿企业内部各部门必须加强交流与沟通,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做好通风系统的设计搭建工作,对系统存在的缺陷问题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同时,煤矿企业要明确通风安全管理目标,加强煤矿矿井各项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通过科学建立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为通风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从而作出正确的通风管理决策。

2.2全面提升矿井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煤矿企业要组建健全的通风安全管理团队,必须保证全体部门员工的专业性,组织员工参与岗前培训,不断丰富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提高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水平和条件,合理开展通风安全管理教育活动,通过不定期邀请社会该专业教授或学者进行讲课,促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通风安全管理意识[3]。此外,企业高层领导也要提高对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对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工作,组织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促使煤矿全体职工都能够认识到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督促自我要规范操作,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展开各环节工作。

2.3加强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煤矿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设备,建立健全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帮助通风管理人员获取大量可靠有效的信息数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计算机语言编写,有效完成对通风各项信息的转换目标,在先进计算机设备的辅助下,相关工作人员快速处理分析大量数据,从而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矿井通风管理工作提供各项科学指导意见。此外,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采矿区域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其直接关系到通风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情况的掌握程度。基于该系统作业环境下,通风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准确判断出矿井的污染程度和空气成分,从而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保障矿井煤矿安全、稳定、持续开采作业。

3结语

煤矿矿井安全运行作业的前提是通风管理工作到位,煤矿企业必须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建立起完善的通风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矿井通风的实时监控,严格规范煤矿人员的日常操作,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通风安全意识,督促员工严格执行内部通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提升中国煤矿行业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占青,郑宝,史卫明,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2013,33(6):37-39.

[2]顾八信.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2(2):10-12.

[3]杨继春.浅谈如何做好煤矿的通风安全管理工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3):95-96.

作者:薛飞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监局

第二篇:煤矿采矿运输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

摘要:矿井井下运输作为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运行的安全、可靠对于提升煤安全管理水平意义重大。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在分析井下运输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优化措施,希望能为保障井下运输的安全开展和矿井生产的持续进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井下运输;问题分析;防治优化

0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不仅直接关系着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还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因此,探索积极有效的煤矿采矿安全管理措施,实现井下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在煤矿井下采矿作业中,井下运输环节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一旦发生问题,在威胁人员安全的同时也将导致整个井下作业中止,所以有必要针对采矿安全管理中的井下运输环节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矿山生产的安全提供真正保障。

1矿井概述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为资源整合矿井,年生产能力90×104t,井田总面积16.23km2,主采煤层为9#煤和15#煤,其中9#煤为现阶段主采煤层,煤厚均值1.6m。矿井自2013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采用斜井开拓,井下布设胶带运输巷、辅助运输巷和回风大巷3条大巷,选用长壁走向后退式开采方法。井下运输主要为胶带运输机运输,运输能力为210t/h。由于矿井为整合矿井,井下生产系统虽然属于新建的现代化数字控制系统,但过去老矿区开采的遗留问题,使得井下运输环境相对恶劣,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2井下运输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a)井下运输环境相对恶劣。现阶段,盖州煤矿井下生产作业巷道存在压力大、底鼓与折帮现象突出的情况,导致巷道返修次数多、频率高、间隔短,使得运输轨道存在起伏不平,在拿道时常出现挤碰现象。加之机道安全间距不足,运输环境相对恶劣,胶带运输中时常发生胶带跑偏、断裂、撕裂等事故;b)安装拆除作业量较大。由于矿井为整合矿井,各生产作业面地质环境相对较差,存在多断层、大倾角、强压力、顶板破碎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极易在生产过程中对运输设备造成破坏。此外,回采面搬家倒面次数较多,使得拆除作业量大、作业时间短,进一步加大了井下运输环节安全管理的难度;c)作业量分配不合理。部分作业人员对井下运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机运系统为辅助单位,主要为采掘一线作业提供服务,伴随采掘人员的日益紧张,采掘单位将部分本单位工作转嫁至机运单位,导致其工作量增加,安全系数降低;d)人员紧张且年龄构成不合理。作为整合矿井,井下运输环节偏多,系统复杂的同时也使得用于维护机运系统运行的人员数量增多,相关单位相应的经济效益必然有所下降,使得减人提效成为多数辅助单位的必然选择之一,但减员的非合理化,导致部分技术骨干流失严重,使得人员紧张局面越发紧张。同时机运单位作为非采掘一线单位,构成人员年龄相对偏高,单位主要人员年龄均值45岁左右,30岁以下年轻人员占比不足10%,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1];e)技术人员素质偏低。伴随着老技术工人的陆续退休,新进年轻技术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操作熟练工呈现青黄不接现象,同时煤矿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使得年轻、高学历工人招收困难,多数人员学历为高中以下,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理解能力不足;f)投入欠缺,技术设备更新慢。一般而言井下运输设备的服务年限应在8a左右,但现阶段井下多数运输机电设备使用已超过10a,属于超限设备,事故发生概率较大,但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力度低,设备更新换代慢,无法适应全新的机械化生产需求;g)规程制定缺少针对性。作业规程制度是指导作业开展的有效依托,但现阶段井下运输规程制定上多简单参照通用性的相关文件进行编制,部分技术人员未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矿井具体情况,生搬硬套现象突出,许多规程与运输作业现场实际相差甚远,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功能,使得井下运输作业的安全性降低[2-3]。

3井下运输系统安全管理防治优化

a)增强培训,提升素质。(a)进一步增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针对矿井自身近年来所发生的各类机运事故进行汇总分析,选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汇编成册,下发至各作业单位,开展全矿学习活动,提升全体职工对机运安全重要性和相关事故危害性的认识,使其自觉关注机运安全;(b)增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将近些年上级部门及矿井内部下发的各类有关机运作业的规章、制度等相关文件进行整理集中和分析修订,并最后汇编后进行重新下发,以便让相关人员更好地学习掌握,确保井下所有机运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有规可守,并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学习效果检验;(c)增强技能培训。定期针对井下机运工作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升作业人员操作设备的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整个井下机运工作的安全、高质进行提供技术保障[4-5];b)优化设施,消弭缺陷。(a)针对井下运输各环节中工艺、工具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与缺陷,开展持续性排查工作,并进行相应优化改良,确保相关隐患消弭;(b)积极从外界引进更加高效、更加安全的机运新技术、新设备,并将其加以推广使用,提升陈旧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实现矿井机运系统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对主运系统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做到安全隐患的提前发现与及时处置;(c)突出生产安全薄弱环节,针对整个矿井井下运输系统开展全面的逐一解剖排查,针对现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难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优化;(d)针对已过使用期限或国家明令禁止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设备,矿方应当及时更换,避免安全隐患;c)动态检查,完善监管。针对井下运输系统组织井下持续隐患排查工作,推行“三定四检”制度(定时间、定设备、定人员,巡检、班检、日检、周检),通过有效的动态检查,提升机运设备监管质量与力度,确保设备运行的持续、安全。此外,检查中各个部门应针对性编制相应的设备检修表,对设备检查时间、维修标准、可能存在问题进行详实记录,确保检修工作的“菜单式”进行,做到有条理性和针对性,提升维护保养的效率和质量;d)完善机制,鼓励学习。在全矿开展分配制度改革和以师带人的人才培养制度。针对机运工作相关人员采取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助相结合的多层级薪酬制度,并为机运工作人员绑定服务对象,以服务对象的事故情况充当其薪酬多少的衡量标准,提升作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创建师徒结对、技术比武、发明奖励等多样化的辅助奖励制度,营造鼓励学习、积极创新的氛围[6-7]。

4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作为矿井日常工作的核心要点之一,对于矿井生产的持续开展和作业人员生命健康安全至关重要。而井下运输作为其关键构成环节,加强对机运系统的综合管理,提升相关作业人员技术素养,构建完善检修保养制度,更换落后报废设备,对于推动整个机运作业的有序、高效、高质开展意义重大,也是保障矿井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名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因分析[J].煤矿安全,2011(5):187-189.

[2]王占青,郑宝,史卫明.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2011(6):37-39.

[3]陈兆波,曾建潮,董追,等.基于HFACS的煤矿安全事故人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7):116-121.

[4]王朝飞,蔡立勇,夏妮,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煤矿安全事故[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6):46-48.

[5]薛云峰.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防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36):197-198.

[6]许正权,徐金标,宋学锋.煤矿安全事故预防长效机制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1):72-74.

[7]李利成.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25.

作者:李旭岗 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

第三篇: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及完善措施

摘要: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的决定因素,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探讨了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归纳总结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

关键词: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经验

0引言

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根本的是煤矿工作人员未从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把事前防范的安全理念深入融汇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没有搞好安全与煤矿生产之间的天平。下面就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进行讨论。

1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1.1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的方针,煤矿的生产安全、劳动保障及煤矿职工的生命与健康,都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聚焦点。从小的方面来说,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前景,大的方面来说,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作为煤矿企业必须牢固贯彻这个方针。

1.2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治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机构,建立事前预控防范机制,将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加强事中管控工作,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平台,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与措施,力图使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最后,加强事故治理工作,分析事故原因,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学习,做到事后防范。通过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治理的运行模式,逐步实现安全生产零隐患的目标管理。

1.3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强化现场管理

每个事故的发生不仅有其偶然因素,而且还有必然性因素。通过大量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主要由人、机、环、管四方面因素造成。a)人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违反安全技术规程、违反岗位操作标准,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巡检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巡检,未经培训上岗作业,进入有毒有害气体场所不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忽视安全警告,违反劳动纪律、酒后入井等;b)机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设备未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设备未按照行业标准定期进行性能测试,绝缘用具未按时进行检验,安全阀不起作用,安全防护用品不符合相关规定,工具有缺陷瑕疵;c)环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作业场所内有毒有害气体超出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限值,易燃易爆气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设备安装地点的环境恶劣、不符合规程要求;d)管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够全面,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不执行安全准入制度,落后、耗能高的设备未及时淘汰,下井人员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清楚,未对特殊岗位作业人员培训,或未持证上岗,安全监管人员监管意识淡薄[1]。

1.4加强机电方面的管理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无论是采煤、掘进,还是运输、通风,都离不开机电设备。煤矿机电设备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因此,机电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有举步轻重的位置,只有提高机电管理水平,才能保证煤矿发展的长治久安。具体提升机电管理的水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建立健全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对机电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整理和完善,以制度规范人的管理思想,用制度规范岗位人员的操作行为,使设备和人达到最佳运行状态,进而提升机电管理的整体水平;b)提高机电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题,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了提升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就要不断地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挖掘新人,才能让煤矿安全生产后继有人,为煤矿的明天注入新鲜活力;c)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煤矿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机电管理已涉足煤矿生产各个领域,仅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已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必须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对机电设备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实时观察,根据反馈的情况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置或部署,进而实现无人值守,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型矿井。

1.5加强煤矿顶板方面的管理

从最近几年中国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来看,顶板事故频发,给煤矿安全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针对煤矿采煤、掘进工作面管理,应主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来控制顶板,消除顶板隐患:a)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b)及时支护顶板。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支柱架设牢固,有防倒措施;c)经常检查支柱支撑强度。单体液压柱的初撑力,柱径100mm的不得小于11.4MPa,柱径80mm的不得小于11MPa;d)设置专人观察顶板压力变化,发现隐患及时处理;e)工作面安装结束后,要有职能科室按照煤矿质量标准化要求组织相关科室进行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2]。

2对策措施

2.1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危机意识建立风险预控意识

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煤矿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煤矿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特别是要牢固树立风险预控的事先管控意识,从安全生产的源头抓起,做好危险源辨识,使员工在工作前建立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将煤矿安全管理理念提升一个台阶。

2.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一次次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反映出企业管理人员知识的匮乏,进而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中不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科学的安排部署,因而安全事故频发;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三违”现象屡见不鲜。为有效杜绝以上情况的出现,煤矿培训机构应经常组织全矿人员进行培训。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培训:a)指派有资深经验的老师傅对员工进行培训;b)通过培训机构为员工搭建平台,使员工能形成自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各自的岗位知识,并提高安全意识;c)外聘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2.3规范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为了实现更好的安全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和行业规范,严格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建立好后,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现规章制度的欠缺后应及时进行完善。这样通过实践的检验,各项规章制度能更好地规范安全生产,进而指导安全生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3]。

2.4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管控工作

强化事前预防的管理理念,通过引入风险预控的先进理念,加强岗位人员岗前危险源辨识,清楚认知管控危险源的应急措施,将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事中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规范好采、掘、机、运、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职能科室按时组织相关科室对质量进行验收,以质量标准化为契机规范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事中管控工作,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长周期运行。

3结语

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无论身处何职,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当事者,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全管理这项工程才能长远地走下去。煤矿工人要时刻遵章守纪,管理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为可能一个疏忽就会造成一场事故。作为煤矿的工作人员,必须不忘初心,时刻秉承安全为天的理念,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为煤矿安全生产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侯进山.浅析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及完善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5(7):28-29.

[2]贾凯.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08.

[3]张煊.煤矿机电的设备管理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6(7):15-16.

作者:闫中云 单位:山西兰花集团东峰煤矿有限公司

第四篇:煤矿采煤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对当前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强调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应用对于煤矿生产的重要意义,对全面提高煤矿安全、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有效途径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煤矿生产的巨大利润也刺激着煤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开采广度和力度不断深入,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每年的煤矿安全事故用血的事实告诉人们,煤矿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容忽视也不容懈怠,必须从煤矿的生产实际出发,在安全管理水平上不断寻求科学方法和策略加以管控,保证煤矿采煤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1当前煤矿采煤安全管理的问题

a)从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投入来看,很多煤矿业主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把煤矿管理重心放在利益最大化上,对安全管理则比较忽略,安全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使得安全管理的漏洞越积累越多,一旦发生问题就是大问题,产生的经济损失不可估计;b)缺乏长效的责任机制,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后,还会出现无人负责的现象,这在很多煤矿企业中大量存在[1];c)由于煤矿的员工一般都是从周边地区招来,很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不足,对煤矿的运营来说是一个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巨大的利润吸引,众多工人进入煤矿井下从事高危开采工作,但是却不进行安全培训,不采取安全措施加以防护,一些人看重高额回报,却忘记一旦安全事故发生,生命财产高于一切的戒律。当遇到安全风险,往往连基本的自救都不会。而且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由于注重经济利益,省略安全演练等必要的安全预防工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无法避免;d)由于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缺失,使得煤炭开采中的人员中少有受到安全培训教育的,在煤矿井下施工,必要的安全操作步骤是必备的,但是也有人根本不懂也不会遵照执行,不具备起码的安全意识,因此安全事故发生在所难免。有的煤矿企业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收效不大为理由,推脱安全管理和培训工作的实施,给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了障碍。综上,由于煤矿企业管理意识不足,从事煤炭生产人员的自身安全措施和意识缺乏,使得中国每年煤矿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整体上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主要表现在:煤矿的自然条件较差、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安全事故;煤矿数量众多,生产能力高低不齐;煤矿机械化程度不高,安全技术不足;煤矿生产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2煤矿安全管理效率低的原因

a)由于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匮乏,不能从高层实施有效的监管,使得煤矿生产长期缺乏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制度保障。按照中国现行的机构设置,煤矿安全监管应由国家煤矿安监局负责,下设煤矿安全监察局,然后进行垂直的煤矿安全监察和管理。这种监察体系从构架上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实施上没有落实的动力和后劲,因此在真正的煤矿的安全监察工作中,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从中国目前的监察机构的配置来看,国家、地方煤矿数千个,从业人员数百万人,如果都要煤矿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实行监管,可以说实施的力度必须相当严格和规范,才能涵盖如此庞大的群体,这种情况使应有的监察和监督力度不足;b)当前的监察力度还不能对危险进行动态管理。由于中国煤矿安全监察水平尚不完善,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于危险源的探测和发现并不能做到及时和实时,有的安全隐患转瞬即逝,检测系统还没有发现可能就隐蔽起来,因此,对于事故提前预测基本是无法实现的;c)由于某些原因,使得煤矿事故存在被瞒报的情况。出于利益的考虑,本应上报的煤矿发生数量和伤亡人数被隐瞒或刻意减少,有的出于政绩的考虑,不仅不对煤矿安全措施加以整改,还提供庇护,使得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大大提高,而且收效甚微[2];d)在煤矿的安全管理技术上,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高效先进的煤矿管理,这是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和人性化管理基础上的。在中国,市场竞争十分残酷,企业结构复杂,高新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使用要求,因此,中国煤矿要形成国外发达国家那样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机构设置、权力和责任分配、生产成本核算等,特别是安全管理的部署和实施,从当前企业发展运营来看,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有的小煤矿管理水平还停留在20世纪的水平;e)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切企业文化的核心,但是从中国煤矿安全管理运营上看,对人的重视程度显然不足,尤其是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和管理培训缺失,而且中国煤矿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强度比其他国家的工人强度都大,而风险意识却跟不上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因此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也远大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煤矿。

3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策略

a)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利用网路将实时采集数据加以整理后,传送到上级监管部门,然后通过远程终端软件进行监控和分析,如果发现煤矿中的危险隐患,可以立即采取报警措施加以预警,这种方法将安全检测信息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技术的优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而且网络设备的运行也能够链接到煤矿设备中,形成综合的信息化网络,对安全隐患进行无缝覆盖,从而将煤矿安全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和人员身上,加大安全防护工作的力度,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b)建立现代化监察机制,通过煤矿生产过程和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机制,加强防范和处理工作,煤矿事故隐瞒不报的情况在现代网络技术的监控下将会无处遁形。通过技术管理手段的升级,煤矿安全事故被纳入到大数据的监控范围内,从考勤系统到井下人员的行为监控,再到工作时间的管理,煤矿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监控工作实现了科技化,不仅对井下,也对井上实时监控。目前,安全监控使用较为广泛的智能监控系统包括:RFID射频识别系统,具有对隐患自动识别的射频信号,能够做到在恶劣环境下的识别,不需要人工干预;井上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在虹膜技术上的人员安全检测管理系统,能够从生物技术的层面对人员身份进行识别;c)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改造。人机工学原理涉及人、机、环境系统,通过对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系统工程的管理和运用,以达到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目的。(a)对煤炭从业人员的准入实行管理。从人员资质、基本技能、技术水平、安全意识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查,保证从业人员的水平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b)通过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方式。例如对于综采设备进行提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人员的作业可靠性,加强设备管理,减少信息传递的误差,要求设备的相关设置必须简单容易操作,安全防护装置等要齐备[3];(c)建立煤矿生产的安全信息传递卡,这是建立在JIT思想上的一种重要的煤矿生产安全信息的管理方法,通过安全生产卡,各种工序都被集中一个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上加以监控;(d)通过PDCA管理方法,将健康和安全引入管理体系中,建立煤矿行业专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享有同工业管理相同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权限,通过标准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e)对煤矿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实施专项管理,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概率,降低操作者的体力和脑力消耗,保持工作氛围轻松,使煤矿从业人员身心愉悦,使得人的技能达到最好水平,有利于提高生产销率,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4结语

在当今经济建设不断推进、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发展态势下,煤矿企业管理技术必须不断应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寻找新对策,通过创新打破传统,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以保证煤矿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高来军.提高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8):197.

[2]和立祖,周永明.浅析提高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5(7):176.

[3]张志建.提高采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9):82.

作者:郭革鸽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吕梁监察分局

第五篇: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通过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从统计资料和事故致因理论2个方面说明了安全管理漏洞是导致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安全管理对煤矿企业的意义,分析了中煤集团的“1133”安全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可有效地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式,降低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安全管理;事故致因;风险控制;隐患控制

0引言

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基础能源,煤炭的生产面临着多种灾害的威胁,这些灾害不仅影响矿井的生产,而且还对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当前中国的煤炭经济形势虽较前几年低谷时期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据以往统计资料显示,煤炭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成本相应缩减,容易事故多发。所以,现阶段更应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

1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

多年以来,我国的煤矿生产都面对着复杂的地质条件,水、火、瓦斯、煤尘及顶板五大灾害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1]。根据统计资料可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具体体现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储备不足及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等。而这些问题通常可以归结到安全管理的因素上。由事故致因理论可知,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煤矿而言,人的不安全行为指管理层的盲目指挥、员工的违章作业或误操作。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井下设备设施处于不可控或易对人员造成伤害的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是指矿井的自然地理状况、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处于对人员健康有威胁的状态。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又常常是由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缺陷或失误造成的。通过上述对现场统计资料和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析可知,煤矿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煤矿安全管理的漏洞。

2煤矿安全管理

2.1煤矿安全管理的概念

煤矿安全管理是介于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将人、物、环境三者进行有机的联系,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改变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实现人、物、环境间的和谐相处,排除影响煤矿生产效益的人为和物的阻碍事件,实现安全生产。

2.2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

傅贵教授在对大量的事故致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行为安全“2-4”模型[2],如图1所示。傅贵教授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的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好的管理产生员工安全的习惯性行为,安全的习惯性行为产生安全的操作动作和安全的物态,最后产生收益。煤矿企业实施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1)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3)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在技术、经济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更加突出安全管理的作用。(5)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3]。

3中煤集团安全管理模式

中煤集团是中国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现有生产及在建矿井74座,总产能超过3亿t,煤炭资源储量近600亿t,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江苏、安徽、黑龙江和新疆等省、自治区。面对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中煤集团能够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坚定“零死亡”的信念,遵循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律,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各级“一把手”亲自抓,举全集团之力,围绕“环境、素质、责任”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探索出了“1133”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可以集中概括为:提高一个认识,树立一个理念,突出“风险、隐患、红线”三大控制,狠抓“环境、素质、责任”三项建设。

3.1提高领导干部认识,加大安全工作的推动力

企业能否落实某件事,一方面在于领导层对这件事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在于能否将这件事转换为理念和措施。在中煤集团几次事故之后,领导层深刻反思,冷静分析,科学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举措,每年开展“警示三月行”活动,庄严作出安全宣言,郑重作出安全承诺。领导层在认识提高的同时,亲力亲为,带头研究安全问题,带头检查安全问题,带头解决安全问题,确保安全上人、财、物及时到位,使“安全第一”在集团上下的各种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了真正体现。这是几年来中煤集团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前提和原动力。

3.2树立一个先进安全理念,引领安全发展方向

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安全生产实践,是打破保守封闭思想、实现管理跨越的重要武器[4]。煤矿虽然是高危行业,但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是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严格管理,事故就可以避免。在“安全为天、生命至尊”核心理念的引领下,中煤集团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效果,激发全体员工的智慧,提炼出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安全理念,以理念指导行动,从源头上控制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

3.3突出三大控制,严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1)风险控制。风险是事故的源头,控制风险就是从源头上控制事故。每年年初,根据矿井年度生产计划安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分系统对矿井安全风险进行辨识,编制煤矿安全风险报告,并对高、中、低风险进行分析确认和量化,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每月召开安全办公会对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具体安排,把安全风险作为日常安全管控和监督检查的重点,并以安全周刊形式,每周跟踪调度重大风险管控情况,确保安全风险处于可控、在控状态。(2)隐患控制。隐患不除,事故难绝。中煤集团的隐患控制工作主要通过编制手册、建立系统及闭环管理进行。编制手册是指组织编制规范统一的煤矿隐患排查手册,做到持表排查、系统排查、全覆盖排查,各单位将隐患排查内容进一步进行细化,将隐患排查的任务分解落实到车间、区队、班组。建立系统是指建立隐患自查自报系统,按照隐患整改的责任主体,将隐患分成A、B、C、D4级,限时整改,超时升级,以信息化手段推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闭环管理是指矿井每月、区队每旬、班组每班排查1次安全隐患,对查出的隐患分类定级、建档管理、落实整改、验收销号,集团公司每季度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1次,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跟踪治理。(3)红线控制。安全红线是安全生产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必须树立敬畏红线的意识。中煤集团将安全生产禁令、“双七条”细化分解为安全管理红线61条,划定了2250条岗位安全红线,形成了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红线网络。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把安全红线作为各级隐患排查和反“三违”的重点,凡违反管理红线的一律停产停工整顿,违反岗位红线的一律解除劳动合同。

3.4狠抓三项建设,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

中煤集团围绕“环境、素质、责任”建设,努力构筑“系统可靠、装备精良、人员精干、管理高效”的硬件环境,构建“制度健全、奖惩有度、素质过硬、团队有力”的软件能力,形成以环境为基础、以素质为保障,以责任为纽带的软硬件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互为提升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1)环境建设。中煤集团围绕构建安全、高效、简捷、流畅的生产系统,优化生产布局,简化生产系统,减少生产环节,合理集中生产,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对设计理念不断创新,对工程管理不断优化,体现“简捷流畅、美观大方”的工程美学。推动矿井向“一井一面”安全高效矿井模式发展,提升安全高效矿井水平。对生产矿井和整合技改矿井重点进行系统装备升级改造,对新建矿井坚持“四化”方向和“五高”标准建设,超大工作面推广应用无轨胶轮运输、双巷掘进的全负压通风、先进采掘装备、可靠的巷道支护等技术,实现“快掘、快采、快搬、快闭”。(2)素质建设。素质建设主要是指人才建设。中煤集团高度重视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近年来,集团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全面合作,定向培养煤炭主体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依托中煤职业技术学院和平朔公司教育培训中心2个煤炭培训基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煤矿技术工人队伍。所属企业不断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煤矿一线,加快核心队伍建设。在干部使用过程中注重轮岗交流,连续几年组织集团公司总部员工与基层企业员工双向挂职锻炼,有效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公司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育。(3)责任建设。责任比素质更重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构建“党委重视安全、行政主抓安全、技术部门保障安全、生产部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安全”的管理格局,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流程。实行“技术、生产、安监”闭环管理、良性互动,技术抓源头控制、生产抓现场执行、安监抓过程监督。与所属企业全面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分解指标,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奖惩等各个层面,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每一个岗位员工,杜绝责任盲区。

4取得成果及后期安全工作思路

在中煤集团大力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下,2016年集团总部共组织开展安全检查140余次,各二级企业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共2400多次。全集团排查隐患累计18万余条,整改率99.7%;对存在问题较突出的403个工作面进行了停产停工整改,累计罚款952.8万元,达到了“全覆盖、零容忍、严检查,重实效”的效果,杜绝了各类瓦斯事故的发生。全年完成原煤产量1.82亿t,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百万吨死亡率连年下降,树立了行业典范。今后,中煤集团将认真落实、总理等中央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持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管理,强化培训,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做出更大贡献。

5结语

(1)煤矿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缺陷,事故预防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2)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的落实,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3)通过对中煤集团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可知提高领导干部对安全的认识,树立先进的安全理念,落实“风险、隐患及红线”控制,狠抓“环境、素质及责任”建设,能够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郑增荣.地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5.

[2]傅贵.安全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王三虎.安全培训教育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269.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2

1.对煤矿从业者的各种行为控制不够,引致事故频发

据统计,目前因生产人员不安全操作所引发的煤矿事故占事故总量的七成以上,往往由于管理不善或者违规操作所致。具体而言,不少作业职工未能接受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仅凭实践经验执行工序任务,整体素质较差,这势必增添安全风险,使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持续增加。

2.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层面较缺失

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尚未设立规范化的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人员通常是分管领导或该级别的部门负责人,管理工作在主体上发生偏差和错位。另外,广大矿井职员并未被统一纳入到安全管理的行列中,进而导致少数矿井生产职工消极应付,养成旁观、被动的错误习惯。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尚未规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过往推行的奖惩制度仅适用于“罚不走”的职工,已不合乎现今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现如今,职工的频发离职在一定意义上使安全生产的后备人才缺失,直接出现技术力量薄弱、后备人才队伍匮乏的局面,长此以往,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大打折扣。

3.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和监督力度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依然沿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煤炭法》,其无论在管理重点还是管理办法上均与现今安全管理工作相脱节。为此,一些地区的政府加紧制定了一批新的安全管理法律规范,然而,在法律规范落实的过程中,却未能执行到位。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大,尚未迈进正规化的方向。虽然安全管理中的检查频次较多,有年检、季度检、月检、自检等多种形式,但在每种方式的时长及方法均是固定的,煤炭生产企业已十分熟知安检规律,个别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轻视安全检查,安全督查的效果欠佳。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探讨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煤炭生产企业要着力改进管理员工的作风和态度,自觉配合安全监管的进度。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克服安全培训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创新培训形式,可组织职工在工作之余收看安全教育警示片,提高职工安全防护意识;举办“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请每位职工现身说法,根据生产任务的分工,结合实际谈下个人要注意和采取的各种安全生产措施,促进经验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开展“一对一”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低、专业水平有限、防范意识淡薄所引发的各种隐患,有侧重性地加强职工安全心理教育,从点滴生产举动中杜绝事故发生;举办“企业安全文化展”,通过展览使一线职工深入了解安全操作规程;举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职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干劲。除此以外,企业高管要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全力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坚持以职员为本的理念,为职工送去温暖关怀。

2.扩大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

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离不开技术跟进,为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力度,通过设立安全专项资金,使安全技术获得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并对资金的运用状况加以严密审查,切实将每一笔资金运用到技术研发中。另外,还要积极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尝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研究矿井灾害性事故的成因,寻求事故预防的突破口,着力为安全管理注入强大的技术动力。

3.强化基层班队建设,革新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上要取得创新和突破,由监管型朝着自主型方向前进,探索安全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积极搞好安全巡检,对矿井作业点开展明确地职责分配,落实个人责任制,事先做好每个生产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责任人牵头控制和预防。强化班队建设,提升促使各项安全法规落实到位,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增强执法团队的综合素养,形成领导班子戮力同心、照章办事、有规必循的工作态度,调动执法团队的力量服务于安全管理。

三、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3

【摘要】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多样化、综合化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优化综合管理的路径中,要结合煤矿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建设,在推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突出煤矿安全管理的优化方式,能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本文主要围绕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探讨煤矿安全管理的优质路径,更好的实现煤矿安全管理对于提升煤矿安全效益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方式;优质路径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突出在计算机软件管理、技术创新、制度运行等多方面的运用,并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全面、优质、高效的管理手段,能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多样化措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1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1.1安全意识与整体战略眼光缺失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存在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缺失长远战略眼光的影响下,过多的追求经济效益,尤其是在短期效益与利益的追求上,不顾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的整体作用发挥,也不能深刻的感受到安全文化与制度运行的重要性,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生产规模扩大、安全意识减少、超能力生产等现象,往往忽视安全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煤矿企业在安全决策方面,没有将企业安全文化引入到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安全文化与宣传管理不重视,因此,没有构成一项重要的安全责任制度坚持下去,还有的企业管理这对于安全技术、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安全知识培训等方面的内容没有深入运用,因此,在整个安全意识的氛围营造中,既没有战略眼光的形成,也没有安全综合意识的推动作用。

1.2管理制度与责权利运用上的缺失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存在有管理混乱等现象,因此,在没有构建责权利明确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推行安全化的管理模式,在安全制度中没有实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因此,在安全事故处理机制上没有构建相应的责权利管理要求。尤其是有些煤矿企业,没有将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规程标准、管理制度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就不能将每一条管理标准落到实处,每一项管理措施也就缺少相应的责任追究效果,并且在监督体系与预警系统上都不能相应的落到实处。

2优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

2.1合理确定矿井产能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路径中,安全因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结合多环节、动态化的系统工程管理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的优化,在结合煤矿安全生产资源占有情况、煤层赋存情况等来确定煤矿的综合产能。对于矿井的生产功能要在综合话运行的过程中,结合煤矿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开采处理,这样能提升煤矿生产的整体功能,全面实现煤矿产能的分析评估,这样能为整个施工建设、技术跟进等方面形成整体的管理,对于突出管理将有很大的帮助。其中,在安全生产产能的确定中,要增加相应的投资,结合整个采煤情况的能力分析,在赋存条件以及生产经验以及厚煤层的综采能力等方面,采用相应的放顶煤工艺模式,在增加煤层整个产量控制的基础上,提升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在整个采掘队伍优化与安全知识的培训过程中,对于相关的技术知识要形成全面化的控制与优化管理。

2.2优化安全生产各个系统建设

在煤矿各个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需要,保证各个系统有一定的富余,在确保每一个安全系统可靠性加大的背景下,突出在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匹配,在生产相对特殊的情况下,系统能力的综合满足,要结合“六大系统”的安全保障综合需要,构建安全防患处理机制,在安全保障体系综合管理中,强调井下人员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结合灾后事故应急处理以及应急救援等方式,构建系统化综合处理的模式。对于每一个系统都要形成全面的优化管理,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控制方式,这样才能在通风管理、巷道布置、供电模式等方面的运用中形成系统化的控制,对于提升整个系统的多元化结构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围绕煤矿安全生产要素形成质量构建体系建设,能起到良好的推动效应。

2.3突出制度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制度建设要规矩,是构建煤矿企业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制度化建设的方式,来约束员工,在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的基础上,对于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要形成规范化的管理,突出一个“严”字,将严格管理、严格执行落到实处,强调严制度、严标准、严纪律等内容,对于有违规操作现象的,要采用曝光、经济处罚等方式,增强安全意识以及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在抓好班组管理机制、安全责任机制、操作规程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对相关的内容形成严厉的考核与处罚,增强各级人员在安全制度方面的运用能力。并加大日常安全生产的检查管理,对于各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置,在确保安全生产硬件设备等投入的基础上,形成规范化的处理,确保每一个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狠抓整改,督促煤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2.4构建员工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

在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路径中,要突出抓好员工队伍建设,在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融入安全管理制度作为矿井安全管理的有效方式,在抓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综合培训的方式,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技能,突出在操作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在加强岗位操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对员工安全管理水平、认识水平、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构建人才管理体系、培训体系等方面,形成优化的管理方式。并在安全文化的营造过程中,形成特色鲜明的现场安全管理文化模式,将企业安全文化渗透到煤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现代化管理的综合模式。同时,在构建员工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能力等方面的监督考核,要突出在员工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着手,尤其是强调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安全意识、机械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运用,对于员工在安全防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员工服务能力。

2.5提升自动化操作运用的水平

在煤矿自动化操作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可行性分析模式,其中,在制定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形成分类规划以及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的设计,在大中型煤矿综合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几机电设备、采掘运输等设备形成常态化的管理,在技术升级的基础上,形成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同时,在积极构建煤矿综合工艺管理的过程中,提高整个安全保障的水平,增强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在推广新技术的基础上,对于落后技术的运用,形成自主研发的模式,加大机械化操作的程度,对于不能形成机械化操作的情况,要确保综合安全,否则不能进行开采。自动化操作与机械设备的综合运用是分不开的,在形成科学技术综合话运用的基础上,对于数控技术、机床操作等内容,突出对于整个科学技术成果的创新运用,这样才能更加科学的促进整个煤矿自动化操作水平的全面更新。

3结语

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安全制度、安全文化、安全技术等综合性的管理方式,在构建企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建设,通过构建安全、优质的管理方式,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效益。

作者:郜鹏 单位:山西高平科兴龙顶山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彦涛.关于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102-103.

[2]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1):56-57.

[3]余婷婷.刍议煤矿安全管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3-15.

[4]袁秋新.基于第二序改变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2):12.

第二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

从现代的机械发展情况来看,如何应用现代化机械设备保证生产安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机电设备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应当从现实的发展基础,进行合理的发展规范进行调整分析。

【关键词】

矿山机电;安全管理;改良对策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人员之间的安全需求上进行综合分析。下面对当下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问题进行对策上的应用管理[1]。

一、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现代化采煤的过程中,对于基础采煤工艺的发展定义,需要从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以及煤矿企业的辅助工作上进行分析,而其中涉及最广的当属装载运输以及煤矿采煤运输的主流方向[2]。我国的煤矿事故开采率常年居高不下。且大多数为恶性事故,导致了我国大量资源的浪费流失,在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从现有的措施来看,机械化采煤设施安全性,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并从其中所存在的诸多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后,方可进行对策分析[3]。

二、现代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现代的煤矿企业中,安全生产事故主要集中在煤尘瓦斯爆炸方面,其总数占到了八成以上。且这类事故发生后,人员死亡率及其高,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而机械设备的违章作业,极大的加重了此类事故的发生率[4]。

(一)设备落后使用极不合理

在我国大多数的煤矿企业中,其机电生产存在着较大的社会差异性,在进行现有的安全管理中,由于私企以及部分国企的临时整改,虽然满足了生产的产能需求,但是实际生产中,仍存在极大的不合理之处。其中部分设备质量严重不合格,导致在实际生产中,极易发生故障,从而带来安全隐患[5]。

(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较差

在进行现代的机电设施生产分析中,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需要从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进行全面分析,探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机电需求基础上的系统分析,其设备的安全性就存在着极大的不足。从安全防护的措施来看,也存在着极大的不足。通过《煤矿安全规程》中对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规范来看,其中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基本的使用要求等,其保护措施,仍旧未做到有效的安全防护。

(三)机电设备执行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在一线生产的工人在工作的配合上,未能有效的进行相互的配合,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而对于部门在企业设置中所涉及到了诸多问题,则可以归结到井下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在整体素质上,未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同时这一问题,也更明显的造成了现在社会出现了诸多的实际影响。而机电的安全操作如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那么在实际的生产中,也就造成了诸多的社会影响[6]。

(四)机电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较为混乱

从现有的企业标准来看,相关的机电管理部门对企业所设立的相应部门问题等,都造成了对机电设备控制力度上的影响。其中对于不同企业在设施的专业以及部门的影响力因素问题等,可从当下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几点管理的部门以及相关职务在配合机电的充分发挥作用上,需要结合机电在设施职权以及能力配合作用上的有效发挥,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旧存在较大的不足,从而导致了诸多的实际问题出现。

(五)对机电设备管理缺乏系统化

从当下的机电设备管理情况来看,其中对于高技术含量的设备进行了相关编制,但是在是的生产素质水平问题方面,仍旧存在较大的差异问题,需要从基本的企业发展需求进行整合。但是,在实际的使用管理中,由于机电设备缺乏系统化的管理,从而就导致了诸多的生产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并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对于机电设备的安全监督工作,也缺乏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也就造成了诸多的问题产生,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于对机电管理工作上的主要应用问题,其影响较为深远,造成了较多的安全监管问题出现[7]。

三、改善现代煤矿机电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从我国当下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对策来看,其中所推行的基础产业,可作为探究问题的基础进行分析。对于机电设备的发展情况,安全设施的执行难度,应当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应对处理。

(一)及时更换设备装置

对于煤矿生产中的一些陈旧机电设备,应当及时进行更新替换,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杜绝一切具有安全隐患的机电设备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使用。在进行机电的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也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生产标准来进行生产产业上的规范化使用,并通过设备标准以及应用基础上的使用规范,促进对超标运行上的安装使用。

(二)提高矿山机电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

对于机电设施水平的安全使用规范,应当从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标准上来进行综合性的执行调整,其中对于不同领域内的机械制动作用,可结合机电设备在体系人员的技能提升作用上,增强对机电系统人员在技能上的严格实施。针对机电设备的特殊性进行综合技能熟练度上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技术人员在应用技术上的自我能力提升,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储备。

(三)规划制定相应的安全设备以及管理制度

对于基础设施的安全使用规范,可从现有的安全制度以及管理的机制上来进行部门应用分析。其中优秀的部门管理制度,是保证安全施工正常执行的根本所在,只有更好的明确规划责任体质,才能够有效的确保其奖惩制度的大力推行。从现代的生产结构来看,合理的管理制度,对生产推动作用,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相应的技术人员在生产安全过程中对任务执行性的自我执行性,也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一大措施。

(四)加强机电设备的监督管理力度

对于监督管理力度上的应用措施,可从相应的事故发生率以及影响的企业生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这个过程中,企业自身的监督管理力度,也将成为影响主要信息的主要因素,其作用,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合理分析。

(五)确保有效的预防措施体系

在进行现代化的管理过程中,为降低事故的发生风险,就需要从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性的措施体系建设。其中对于不同领域内的设施建设问题,需要从当下的安全管理水平来进行优先建设,并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即便如何满足当下的机械使用规范,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仍有可能发生机械安全事故。为降低这一事故的发生率,就需要建设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来实现对整体预防措施上的安全使用规范[8]。

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不断推进,在进行煤矿机电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同时也需要根据相应的设备需求进行管理水平上的有效调整,这个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生产结构需求,可根据煤矿生产的人员安全基础来进行责任制定,从根本上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同时,更进一步的促进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保障。

作者:王礼 单位:同煤集团临汾宏大隆博煤业

【参考文献】

[1]田涛,陈吉?.矿山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3):3212-3215.

[2]田涛,陈吉?.矿山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

[3]蔡士松.小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67.

[4]姜振水.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116-116.

[5]王书平.浅析煤矿机电安全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9):818-818.

[6]龚立志.浅谈煤矿机电运输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3,(6):168.

[7]何芳.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策略探讨[J].科学时代,2015,(12):33-33.

[8]潘新生,张伟.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4,(16):476-476,477.

第三篇: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

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在煤矿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确保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安全生产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文章通过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概述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造成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的几点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管理措施,以期能够保证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1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煤炭工业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综合型系统产业转换。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机电运输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其占据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地位。在煤矿管理中虽加强了对设备的管理维护,投入了足够的重视,但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每年因机电运输造成的事故频率占到了煤矿事故的百分之三四十,对生产效益和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都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引进先进技术,以确保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进行,为煤矿生产效益提供保障。

2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可以概括为客观因素和人为主观因素两方面。

2.1客观因素主要受湿度、空气环境及空间制约的影响

首先,由于煤矿井下作业湿度比较大,机电运输的绝缘设备容易受潮,进而造成腐蚀,发生短路问题,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井下空间比较狭小,存在大量的尘埃,在井下生产过程中空气中易燃气体密度较大,如遇到通风不畅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易燃气体达到一定密度时造成爆炸事故,影响机电运输的安全运行,同时,空气中大量的固体尘埃会加大机电运输的摩擦,影响煤矿机电安全运输。最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较差,煤矿生产巷道比较狭窄,弯道较多,使得机电运输设备自身的运转和移动受到限制,同时也增加了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难度,如果多台设备同时运行时,彼此之间也会受到影响,为机电运输的安全性埋下隐患。

2.2人为因素的影响,通常由于生产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及违规操作造成的

首先,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操作比较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但实际工作中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并不具备高的操作技能,缺乏业务知识的学习,其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致使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针对一些工作中出现的小的故障问题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成为机电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和管理造成大的威胁。其次,在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中,受技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情况不符,存在脱节现象;同时,在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中,有效的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甚是缺少,大多数企业由于担心投入较大的成本,便放弃了对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整个企业管理上的疏漏,使煤矿机电安全生产成为空话。最后,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状态是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日常维护检修工作极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受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一些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假若得不到及时检修,则无法保证机电运输工作的正常运转,甚至会由原本的小问题转换成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严重威胁员工的生命安全。

3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3.1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的建设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实现统一管理,才能有效避免随意生产带来的混乱与安全隐患。落实矿井质量标准化,将其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来抓,逐步提高对生产过程的重视程度,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同时,企业领导也要全面注重对标准化的实施,以决策者的身份推动矿井质量的提高。

3.2建立井下通风系统,设置除尘装置

井下作业最大的隐患就是易燃气体的大量存在,当遇到通风不畅时,再小的摩擦都会引起爆炸,其产生的危害程度也比较大。而如果煤矿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通风系统,便可定时监测井下瓦斯气体的密度,一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防范。井下固体尘埃含量较大,一是通过摩擦容易加大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二是摩擦是引起瓦斯气体爆炸的重要因素,从安全角度考虑,必须设置除尘装置,为机电运输提供良好工作环境。

3.3完善电路设置,加强井下用电系统的管理

保障井下电路的畅通使用是机电运输安全的前提,因此,加强对井下机电运输电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煤矿企业应做好对机电运输系统的电路情况的检查与维护,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还要定期更换电力系统,优化井下机电运输电力系统的电路设置,保障安全运行。

3.4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生产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是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对提高作业人员业务水平可做好三点:一是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的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严格规定持证上岗;二是实行现场管理现场教学,使煤矿机电运输技术人员通过跟班作业的形式,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进行结合;三是举办新设备使用培训班,培养作业人员对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做到与时俱进,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故障问题能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3.5加强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检修工作

机电运输设备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做好机电运输设备的检修工作能够防止设备运行出现故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对设备的维护方面,建立健全安全投入机制,同时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维护、检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尽量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作业减少作业中断造成的损失;二是通过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可以根据设备工作时的运行状况来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判定是否存在问题,其机电设备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煤矿升降机防坠的检验,主要是通过脱钩和不脱钩两种方式,一般是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

(2)对升降机的混合式提升系统的检验,通常是两三年进行一次。

(3)对主排水、主通风、供电系统的保护、防雷接地装置等方面的的检验,一般从每年的雨季开始,且每月都要进行系统的排查;三是对原有机电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应对可再利用的机电设备积极进行更新改造,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积极引进先进的机电运输设备,既有利于减少原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又能提高煤矿作业效率。

4结束语

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机电运输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因此,煤矿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结合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效预防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进而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小成 单位: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喜庆.浅谈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及解决措施[J].企业导报,2015(21).

[2]张冬.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及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4(06).

[3]洪利珍.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6(03).

[4]吴军.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6(08).

[5]娄新民,张波.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6(04).

第四篇:煤矿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安全是煤矿人永恒的主题,追求安全作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当代煤矿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并朝着无人则安目标迈进,人员素质在不断提高,而安全管理中控制人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站在管理者角度,唯有人性化管理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久宜之计,而“有情管理”则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安全;无人则安;人性化管理;有情管理

0引言

安全是煤矿人永恒的追求,如果说安全是1,那么健康、金钱、荣誉、地位、爱情等等都是0,只有“1”得到了确保,才能称之为富有,而如果“1”得不到保障,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每一位矿工都是这个世界小小的一员,然而对于其家庭,他们就是全世界。当今煤矿仍属高危行业,每年煤矿事故屡见不鲜,必须引起政府部门、煤矿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本文从2015年度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入手,剖析我国煤矿事故多发原因,通过原因结合国内外尤其是神东煤炭集团相关安全管理经验,对我国煤矿如何加强安全管理进行了探索。其中重点从“人”的因素着手,强调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经验管理办法。

1我国2015年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报道,调度快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27日,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256起、死亡420人,分别下降33.2%和39.0%,其中,较大事故28起、死亡129人,同比减少9起、25人;重大事故2起,同比减少7起。很显然,虽然各项数据的同比分析都在下降,而且下降幅度不小,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平均每月发生煤矿事故近28起,遇难近44人,其中较大事故每月近3起,遇难近3人。毋庸置疑,对于每一个渴望幸福平安的家庭来说,这是不小的数字。每一位遇难人员的背后,联系着的都是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用理性思考,对于一个个矿难员工的家庭,煤矿事故是多么惨痛的经历。由此可见,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形势依然严峻,加强安全管理,力争减少煤矿事故,让千矿工兄弟平安就业,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总理言,真正让煤矿人从“煤黑子”变成“煤亮子”,仍然路漫漫兮任重而道远。

2我国煤矿事故多发原因分析

煤矿事故的发生,无非是人、机、环、管四个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导致,其中人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人员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机的因素主要体现为机器设备的自身质量;环的因素主要体现为环境的安全与否;管的因素主要体现为管理者能力与技巧。对人、机、环、管几方面因素细分,大致可以总结归类为人员安全意识低,自保互保能力差,工作中侥幸心理严重,习惯性违章作业多,久而久之,导致事故发生。安全培训不到位,加之员工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员工安全技能偏低,在岗位作业过程中设备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对作业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及危险源辨识不到位,作业过程中外部因素导致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如顶板及瓦斯事故。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员工不遵守劳动纪律及岗位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等。还有就是机器设备自身缺陷,使用过程中自发损坏导致事故发生。具体到煤矿作业中,除了机器设备的自身质量问题我们无法控制外,其余几方面因素都是可控的,换句话说,都是可以通过控制人员行为来降低甚至杜绝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

3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点探索

从我国煤矿事故多发原因可以清晰的得出结论,那就是人的作用至关重要,是事故本源,更是安全本源,要想从根源上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控制人员不安全行为抓起,关键问题是怎么抓才有效。众所周知,虽然目前煤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但矿工素质逐渐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随着矿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人性化管理的需求更加强烈,如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的劳动防护用品,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更加健康的休班办法,更加有情的奖罚制度等,总之,当代矿工渴求更多幸福矿工工程的涌现,他们要做幸福矿工。那么,该如何实行有情管理模式,打造更多幸福矿工工程呢,下面将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3.1严管与厚爱结合

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改变粗暴管理模式,多关心员工各方面状态。严厉的制度无疑在一定阶段内对员工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奖罚直接关切员工利益,此方法在阶段内奏效快,且效果明显。然而,制度受制定者主观意志、人员文化素质、人员情绪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时可能“失效”,而感情管理却不同,它通过触动员工感情弦,进而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无形中可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岗位劳动纪律,减少“三违”发生。在煤矿企业,厚爱主要体现在多与员工进行感情交流、减少粗暴管理方式等方面,尤其是当员工出现违章作业时,首先应进行座谈,仔细分析当事人违章原因并谆谆教诲,使其认识到错误进行改变自己的思维及行为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处罚批评。

3.2打造幸福矿工工程

打造幸福矿工工程,使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红利。说得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拿到企业来说,只有员工群众齐心协力,甘于付出,企业才能充满凝聚力与活力,才能创造更多价值。既然企业的发展依靠员工,企业的发展成果理应让全体员工享受,因此,在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应该打造一系列幸福矿工工程,让员工具有充足的获得感。考虑煤矿工作实际,可以为员工修建单身及带家公寓,并不断优化住宿条件;为员工解决当地落户问题;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开通董事长及矿长信箱,并定期进行集中问题解答,切实解决员工诉求;开通通勤车;进行外租房补贴;开通合理晋升渠道;与高校联合办学,解决员工高层次学习需求等。总之,打造幸福矿工工程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最直接体现,更是切实解决员工各方面需求,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最有效手段。

3.3创新管理模式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及技术模式,使员工从被动工作到乐于奉献。创新就是要敢为人先,就是要在理性决断后摸着石头过河,作为煤矿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及技术模式,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下功夫。何为管理模式的创新,神东煤炭集团建立劳模创新工作时,开设员工亲情沟通室及爱心超市,建立员工爱心顺风车群,组建志愿者团队及大学生采煤班,开展家属协管安全等,无不是管理创新的活生生体现。何为技术模式的创新,神东煤炭集团使用的7m大采高、快速掘进系统、区域自动化系统等,无不是技术创新的典范。这些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员工充分感受到“有情管理”带来的益处,而技术模式的创新,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及“钱袋子”的增加,这些举措,都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员工从被动工作到乐在工作,不仅使员工收获更多,也更有利于企业发展,更确保了安全生产,是全国煤矿都可以吸收的经验。

3.4安全为第一要义

确保以安全为第一要义,任何作业都要以员工安全为前提。在我国,煤矿仍属于高危行业,确保安全既是法律之规定,也是人性化管理的客观体现,更是煤矿管理者、员工及家属的共同心愿,这就要求广大煤矿管理者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要首先考虑员工的安全需求,在要求员工作业时,都要讲工作区域的危险源消除。神东煤炭集团正在采用的工作任务清单及作业前风险问询制度无疑为煤矿确保安全提供了借鉴,每天下班后首先将第二天要进行的工作进行梳理,提前辨识出所有的危险源,填写在任务清单上,第二天下井作业时,带上任务清单和作业前风险问询卡,对照清单内容,员工相互询问作业中的风险,并填写在作业前风险问询卡上,这就大大降低了作业风险。当然,确保安全的举措还有很多,如开展全员排查隐患活动,基层领导积极排查隐患,大型作业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全员学习,编制每项作业的标准作业流程,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员工自保互保联保技能,采用瓦斯防治新技术等。

3.5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借鉴其他单位安全管理先进经验,为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保驾护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绝不可以固步自封,要不断“走出去”,通过实地考察,对标交流等形式借鉴其他单位安全管理经验为己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对安全管理办法、经验等进行优化完善。同时,更要吸取其他单位安全管理过程中一些失败的教训,通过事故案例学习等形式,发现自身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疏漏,不断完善,力求提升。

4结语

生命无价,安全为天,无人则安,零事故生产,相信是每一个煤矿企业共同的安全愿景,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中,针对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实行闭环管理,加强安全管控,重点是突出人的因素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有情管理”模式,通过严管与厚爱、打造幸福矿工工程、创新管理及技术模式、确保员工安全作业等一系列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员工自身的获得感,同时从客观上提高员工作业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助力企业长足发展。在此,我们也衷心祝愿每一位员工都能安全作业,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作者:张承森 单位: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柳塔煤矿

参考文献:

[1]高会武.煤海放歌[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5.

[2]云飞.神东安全文化典型案例[R].陕西: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96-97.

[3]曹胜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教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4]赵长海,仁显才.煤矿安全教程[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

[5]神华安全编辑部.神华安全[M].银川:宁夏报业传媒印刷有限公司,2015:9-10.

[6]神华能源编辑部.神华能源[M].银川:宁夏报业传媒印刷有限公司,2015:15.

[7]张武,屠锡根.中国煤炭工业百科全书安全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第五篇:煤矿安全管理创新思考

摘要:

近几年来,煤炭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在此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与煤矿企业经济收益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创新煤矿安全管理,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文章主要分析了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煤矿;安全问题;创新对策

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想要取得明显的成效,创新安全管理是关键。无论是大型国有煤矿,还是地方民营煤矿,都应该考虑如何创新安全管理,以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推动自身的长远发展。

1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煤矿企业缺乏安全保障设施,发展不均衡。现阶段,我国一小部分大型煤矿企业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大部分中小型矿井的各个方面条件较差。有些小型煤矿处于转型阶段,由于落后的开采方式、简陋的设备,煤矿安全没有保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后,虽然小型煤矿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与大型煤矿企业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小型煤矿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的。

2)煤矿企业缺乏雄厚的安全管理基础。在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企业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尤其是安全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现阶段,有部分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设备老化、采掘不均衡等。由于煤矿企业缺乏雄厚的安全管理基础,所以无法有效地防范重、特大事故。

3)高瓦斯矿井数量多,增加了瓦斯灾害的发生概率。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我国煤炭的贮存条件较差。当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对应的煤层中瓦斯含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大大增加了防治的难度。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了解到,开采深度每增加10m,温度会随之增加1℃,那么煤炭与瓦斯间的危险也在增加。近两年来,煤矿企业在防治瓦斯工作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另外,由于受到技术、知识水平这两个因素的制约,无法准确地界定瓦斯突出矿井。

4)煤矿工人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素质较差。以前煤矿企业招收工人时仅仅考虑到体能这一因素,并不考虑工人的文化水平,这就导致煤矿企业内的工人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素质较差。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工人,他们的文化水平更低,有的甚至不识字。由此可见,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2煤矿安全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煤炭产业在我国占据基础性地位,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煤矿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等都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样,安全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开采条件本身的复杂性,煤矿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瓦斯爆炸等突发性事故。这一情况增加了煤矿企业管理的难度。再加上煤矿企业工人的技术水平较低,传统、单一的安全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下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在市场经济中,煤矿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推动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要在安全管理上进行创新,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融入创新管理思想,帮助煤矿企业突破瓶颈。

3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对策

3.1创新安全管理理念,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所谓创新安全管理理念是指摒弃传统的思想,客观地认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安全第一”应该是国有大型煤矿和地方民营煤矿都要坚持的理念。当树立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之后,煤矿企业要在开采实践中探索现代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摒弃思维定势,借助新型的安全管理理念进行生产,以此来推动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3.2创新安全管理机制,落实责任主体

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所谓安全管理体系是指煤矿企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安全的原则来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其要创新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管理机制,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要打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推动安全管理体制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煤矿企业的领导,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矿工的工作环境安全。煤矿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管理放在第一位,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从多个环节、多个方位来管理煤矿安全,慢慢构建起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当构建了安全管理机制,发生问题时,要严格按照机制中的规定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导致问题出现的责任主体,并依据实际情况让责任主体承担应负的责任。

2)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间的竞争。企业要想长远发展下去,构建安全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完整的体制帮助企业吸纳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留住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煤矿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安全情况。同样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人力资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煤矿企业要构建完整的人才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其奖励或者惩罚,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3.3创新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制度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现阶段,国家开始健全煤矿企业的法律法规,并重新划分了责任追究的要求,鉴于此,煤矿企业要格外重视安全,做到安全生产,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保障制等管理机制。通过不断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扩大安全管理手段,使煤矿企业抓好安全管理工作,为矿工构建安全的工作环境。

3.4创新安全管理技术,解决煤矿企业的发展难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夯实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安全发展质量,不仅仅要靠人的力量,更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使更多的安全新技术应用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一是要及时研发、关注最新的安全装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尤其是瓦斯抽放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井下采掘安全等方面的新技术,要及时加以推广应用,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二是要针对薄弱环节、关键部位,在井下运输、工作面支护、防水、防火等可能造成事故的环节,广泛运用新技术,确保不发生一般以上事故,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安全发展。

3.5创新安全管理文化,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在管理煤矿企业时,安全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构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旨在提升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确保员工的行为能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是提升煤矿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在各个煤矿企业中,安全培训工作对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大有裨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途径不止一种,还有安全宣誓、总结经验教训等多种形式,共同构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企业安全文化。

4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4

1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特点

煤矿生产具有复杂性、专业性、高危性等特点。现代煤矿也早已已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效率。目前,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业性,对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二是精细化,要全面摒弃过去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精心规划管理活动,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三是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管理系统对煤矿安全管理实施有力的管控,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2国内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省内5家煤矿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2.1领导重视不够,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目前,国内部分煤矿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同时,也未严格执行责任制,导致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将责任一追到底,甚至问责制也流于形式。这使得部分人员心存侥幸,对安全生产不认真对待,从而造成采矿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此外,对一线工人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安全培训,总是认为培训会增加企业负担,耽误采矿工作,甚至部分煤矿企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才简单走走形式。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工人不负责,也违法了有关法规,并对煤矿企业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2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

由于国内煤矿资源分布不均,在很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煤矿所招募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不合格[1]。在此背景下煤矿的生产进度无法得到保障,还易威胁到其他工人的人身安全。这些业务素质偏低的工人在招募时要求的薪资较低,大量涌入市场将会严重挤压正式煤矿工人的生存空间。此外,这些素质较低的工人也增加了规范化管理的难度。

2.3监管、监督力度不够

多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行业的安全监督监管工作还做得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煤矿企业自身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导致煤矿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二是煤矿监管部门势单力薄。由于国内煤矿数量众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现有的煤矿监管部门数量与工作人员数量都远远不足。目前,还无法对井下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控,加之监测人员专业性不够,安全检查部门的人员配置不合理,极大阻碍了煤矿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煤矿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高度重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在安全生产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此,煤矿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的意义,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将安全管理摆在首要位置。运用日常的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契机,渗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让全体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此外,煤矿企业要在遵守《矿山安全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一套规范严格的安全制度,并从班组建设、责任建设、安全管理、操作流程等方面细化制度,并严格加以执行,确保将安全制度落实到位[2]。其中,要着力打造“安全第一、责任追究”的管理机制,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安全监督员的责任进行细化,出台具体的细则,确保所有人都清楚自己的安全责任。同时,实行层层责任落实的制度,确定安全责任第一人,负责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盘落实。一旦发现安全事故,实行层层追究的“倒逼责任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3.2引入先进技术,加强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控与预警

煤矿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加强对煤矿开采现场相关危险源的实时监控。然后,将获得的相关生产管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至国家煤矿安监局、省局等部门,由专业人员对相关危险源信息进行分析,并及时预警,从而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3.3构建煤矿生产、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体系

针对煤矿安全事故瞒报、漏报问题时有出现的问题,煤矿安监局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实时收集井下生产的相关数据。比如,借助视频识别技术可对井下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控;利用虹膜技术构建井下作业人员的生物识别检测技术系统,可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识别与实时监控。此外,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煤矿生产事故管理,对漏报、瞒报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严厉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3.4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原理与方法,强化对人的管理

人作为煤矿开采中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为此,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以切实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建议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开展员工管理,具体来讲可从四个方面切入:第一,制定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严格准入机制,从社会、高校招募更多专业化人才,不断优化一线采煤人员、技术人员的队伍结构。同时,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薪酬等方面的核准监察。第二,积极借助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人、机与环境”的有机协调,使煤矿开采作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工人作业的安全性。第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制定安全生产卡制度,及时获取煤炭开采前后各个环节形成的安全生产信息,尽量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四,对工作人员给予专项管理,通过对煤矿一线工人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生理、心理、误操作原因进行梳理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确保人机系统的工作效率最理性,从而确保人员的安全与身心健康。对于新员工必须接受入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在职人员必须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组织一线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操作,确保他们规范操作,消除安全隐患。对于管理人员着重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水平。

3.5进一步完善安全监察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为确保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监察机制。从政府到煤矿企业自身都必须形成一套严密、科学、合理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确保煤矿生产在严密的监控下。首先,政府应设立更多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或在现有监督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人员编制,由政府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监察机构与生产系统实行监察。企业应设立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企业的生产系统与工人进行监督。这样构成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确保随时能够监督煤矿企业的生产情况,确保生产的安全性[4]。此外,政府部门应完善责任追究制,一旦发生煤矿事故必须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到底,并依法给予严厉惩处,对相关企业产生警示作用。

3.6加强对安全风险的预控

抓好安全风险的预防与控制,应适当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从煤矿自身实际出发,确定事故重点与应急对策。根据高危作业的施工特点,加大安全预控管控力度,重点从责任人与监督人入手,特别要抓好薄弱环节的管理,如中夜班与交接班的管控。同时,加大对煤矿主要责任人的培训,着重学习安全风险预控知识,使其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最后,进一步完善井下高危作业应急救援元与有关应急对策。

4结语

对于煤矿生产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生命线。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员、一线工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将“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从而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监管部门也应积极加大监管力度,运用先进的技术开展煤矿生产的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张翔.安全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7):361-362.

[2]张维.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矿业装备,2017,26(3):58-59.

[3]申海军.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3):35-36.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5

安全管理是煤矿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与运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大数据的出现对这些不足有良好的矫正作用。文章首先概述了大数据的概念以及意义,然后就如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转变管理思维、落实重点管理、强化事故分析等。

关键词:

煤矿;大数据;安全管理

0引言

安全工作是煤矿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渗透于煤矿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如何有效增强煤矿的安全管理,是提升煤矿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煤矿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煤矿生产管理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不少煤矿已经投入信息化建设之中,并未安全管理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如监测数据等。由于分析工具的不完善,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因而其价值也并未完全实现。大数据的出现对解决此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笔者从此出发,就大数据助力煤矿安全管理做了相应的研究。

1大数据的概述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产物,它最早由美国数据科学家提出,后经由麦肯锡研究院发表的研究报告而盛行全球。大数据,顾名思义,以“大”为特征,它强调数据的海量性,数据规模甚至了超过了传统数据库软件的工作能力范围,不得不依托于云计算来处理。总而言之,大数据有以下五个重要表征:体量大、类别多、速度快、真实性高以及价值密度低[1]。大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处理技术,它以云计算为基础,将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乃至非结构化的数据分布到不同计算机构成的信息资源池中,从而获得分析与预测的结果。大数据相比于传统的信息处理技术而言,它有着多重价值。首先,大数据以海量的数据为基础,这符合当前信息时代数据爆炸的现状,是应对时展的必然产物;其次,大数据强调速度与价值,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在无数的数据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说大数据的洞察力是其存在的客观依据;最后,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它们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商业与技术的双重变革,大数据正是大数据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大数据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策略研究

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是制约我国煤矿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尽管2014年我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人数比率已经下降到0.255,但相比于其他产煤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等,仍然有不小的差距[2]。大数据的出现为煤矿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窗口和契机,并且煤矿数据本身也存在着体量大、变化快、价值密度低等大数据的特点,因而,将大数据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之中是必然之举。

2.1强化技术认知,转变管理思维

信息化建设是煤矿为应对时展而采取的改革举措,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并诞生了大量的数据,诸如矿山地质数据、矿图数据、环境监测数、视频监控数据等,这些数据分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两种,其中非结构数据占绝对主体。管理者必须转变过往的管理思维,由抽样分析转变为全样本数据分析。大数据以分析煤矿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全体数据为工作内容,它相比于抽样分析而言,尽管在数据的精确性上有所不如,但全面性大为增强,不仅如此,大数据还能发掘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并有效地捕捉传统分析工具中容易忽视的细节,从而逐步降低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人为性错误。

2.2落实重点管理,做到实时监测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包含很多层面的内容,如安全作业制定的制定、矿工安全作业的培训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管理内容,管理者要善于把握重点,如此才能做到高效管理,提升煤矿的安全水平。目前,随着煤炭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转型,煤矿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与日俱增,甚至可以说,矿山设备能否安全运行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通常是在设备出了问题之后再进行检修,这不仅耽误了煤炭的生产,还会给煤矿工人带来安全风险。大数据则为化解此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管理者可以在重点矿山设备如矿井通风机上安装遥感器,记录并收集诸如风速、振幅等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及时将异常现象呈现出来,从而尽早安排工作人员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进行相应的检修,降低设备损失,提升安全性能。

2.3强化事故分析,做好预先防范

安全事故是煤矿开采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极力防范的现象。尽管,我国每年由于煤矿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由2002年的7000余人将至2014年的931人,但我国仍然是矿难死亡人数的主要国家之一,采矿事业仍然未脱去高危行业的帽子。事故分析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能够通过事故发生原因的追溯、相关责任人的惩办来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但这种分析仍然是浮于表面的,它对安全管理的效用也十分有限。大数据的出现为事故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能够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重新找寻事故发生的规律、模式,从而为煤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建议。就以瓦斯事故爆炸而言,传统的事故原因分析大都从火源、甲烷浓度以及设备、管理等要素入手,缺乏全面性与细致性,有时候得出的结论也缺乏说服力。大数据则会全面收集瓦斯爆炸区域的所有数据,包括空气参数、抽采参数等等,进而分析与推测,并形成相应的结论。这种事故分析方式更具科学性,对未来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更具指导性,是煤矿做好事故预先防范的基础。

3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机遇,煤矿事业也不例外。大数据在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上更具全面性,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也更为有效。因此,煤矿管理层应该从将大数据应用于煤矿的日常管理之中,从管理思维、管理重点以及事故分析三个层次做好相应的工作。

作者:刘宝庆 王猛 单位:枣庄矿业集团田陈煤矿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6

一、推进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

第一可按照《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要求,加速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深化健康管理的理论研究,可在国家和地方两层面设置具体的科研题目,将国家层面的研究项目纳入煤矿安全的统一管理体系,将地方的研究项目纳入省级的监察或者技术部门进行监管。第二需加强煤矿安全健康技术研究单位和设备生产单位的合作关系。第三需加大对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在国家或省级层面发挥各自的渠道优势,对具有高科技水平和实用性的产品、设备或者一起进行重点推介,同时不断创新推广手段,从而提升产品的推销效果。具体可召开技术研发成果的推介活动,或者针对具体产品组织推介活动等。

二、加快推进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更新完善

按照《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内容,管理者应结合具体的社会发展情况革新煤矿的管理体系构建,从而提升相关人员的健康管理意识,促进煤矿井环境发生新的改善、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发生新的提升,从而完成对《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实施规定的修订工作需倡导广大一线施工人员积极参与,不仅可通过问卷形式了解规定的改善需求,还需深入到岗位一线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深化安全健康技术的研究程度,以此提高技术的创新效果,在满足企业项目要求的同时,还需尽量参考一线施工人员的想法和要求,以此达到更为理想的法规完善效果。

三、增强煤矿井下工人的专业教育培训

1.可结合井下安全主题开展科普教育,尽量扩大对矿工的教育和培训范围,重点讲解井下环境特征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新型防护技术的使用等内容,全面提升矿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2.根据《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的内容,需做好充分的入职前教育,特别是在实施井下作业前,做好井下环境介绍及相关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同时在各类职业院校或者中专技校也可开设你煤矿卫生相关专业,或者在实施地质、测量等课程的教学时,将煤矿卫生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融入和渗透,使学生在了解煤矿生产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井下安全和健康方面提高认识。教学内容应侧重实用性特征,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意识水平。3.要提升井下工作人员的入职标准。如果矿工未接受中专以上的职业教育,通常不应允许进入井下参与作业。适当提高井下工作人员的素质标准,能够大幅节约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成本,从而降低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四、推动发展煤矿职业卫生管理机制

按照《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内容,第一需完善提升对井下工作人员体检的医疗条件。可由国家或者省安全管理机构统一发放资金补助,用于特定区域医院购置相关的治疗设备,从而为矿工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条件。第二,需充分发挥煤炭类医疗机构的优势作用,还原煤炭工业机构在整个职工医院的工作职能,同时加强对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发挥职工医院的优势和特色。第三,需深化对煤矿项目卫生专题的设计与管理工作,在对设计过程加强管控的同时,还需重视项目实施后职业卫生的设计与推进工作。第四,需在矿工职业病防治档案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对相关的病例进行深入研究,从患者的年龄、学历及工种等各方面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健康管理研究成果也将成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辅助依据。

五、建设煤矿井下环境与矿工安全健康交流平台

据《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当前行业中较具权威性及影响力的健康管理技术交流平台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但协会中3个工作委员会、13个专业委员会等职能部门,对于矿工的健康管理工作效能还未发挥出更为理想的效果。在煤炭行业中,应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健康管理的专业交流渠道,定期开展各类主题交流活动,研究人员也可深入一线进行现场调研,并利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丰富交流渠道,提升健康管理工作水平。比如:企业通过构建QQ群、微信群、抖音官网等方式,为职工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平台,以当前人们最喜欢的信息获取方式,普及安全健康知识,宣传企业生产理念与健康安全知识,从而更好的保障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六、结束语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7

搞好安全活动,教育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充分认识安全是企业最大效益的思想,自觉改变“抓安全生产就要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错误想法,严格按三大规程作业,规程至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关爱职工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在安全意识上,要有科学的防范思路,对安全管理工作薄弱的环节,要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务实。要广大干部职工在井下现场,各个生产施工环节过程中,尽安全之责,谋安全之策,务安全之实,尽心尽责保安全。加强安全管理,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珍惜生命,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规范职工行为,杜绝潜规则,做到行而有所规范,动而不忘律条,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习惯。

2坚持规范职工的行为

规范人的行为,教育干部职工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各项管理人员及职工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坚持做到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对下级尽义务,职工———班组———区队———矿———集团公司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同时,要理顺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做到安全工作与生产任务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奖惩、使安全管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要依据三大规程有关规定,针对井下各个施工头面及操作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完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使操作者有章可循,面对问题及险情能从容应付。同时还要做到监督检查,在分析处理事故时,要实事求是,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3强化提高职工素质

(1)抓好职工的基本功训练,首先要将职工安全文化的教育与普及放在首位,将学历较低的职工作为重点教育对象,使其通过各种渠道接受更多的知识教育,通过提高个体职工的文化水平、适应能力达到提升整个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目标;分析各工种岗位的技术特点,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此外,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工艺特点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生产技能、专业水平,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加强安全教育,企业所有职工,都要通过教育及技能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要加强思想教育,企业要对职工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和集体观念,使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能团结互助,相互做到自保、互保。

(4)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以及事故分析,警示启迪教育活动。

4积极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8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对策

1煤矿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

(1)缺乏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与科学的责任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导致在煤矿企业在对煤矿的生产过程中不顾安全管理工作,只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由于煤矿企业缺少责任制的生产模式导致了煤矿开采中的安全措施缺乏,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健全等,导致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发生时不能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许多煤矿企业没有建立可靠的合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没有科学化的监督开采工作,导致了煤矿开采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了煤矿产业的生产效率。(2)脱离实际情况进行生产作业。由于执法不严导致许多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脱离了实际情况进行生产作业,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煤矿企业在对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制定了生产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更多是依据自我管理认知对煤矿产业进行管理规划,认为制度中的条例只是用来制约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而自己的管理方式可以不受制度的约束,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违反制度,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管理等缺少约束力和公信力的情况出现。(3)相关设备、设施存有安全隐患。由于地下的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还有开采的设备具由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在开采过程中,煤矿的设施设备上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由于煤矿工程的开采量大,我国的综合配套的设施设备上存在能力的不足,设施设备的老化影响了煤矿开产中的机电设备使用[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煤矿的开产过程中对设备需求量大,设备调动也比较频繁,导致许多设施设备运行时的任务繁杂,由于设施设备缺乏计划性的使用,导致在煤矿的井下作业中受恶劣的工作环境影响,让煤矿开采中的设施设备具有的超负荷的工作运作,严重影响了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4)缺乏优秀的安全管理人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制度上具有一个系统性,在生产过程中要完善制度的管理才能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目前煤矿企业的管理中缺乏优秀的管理人员,没有对管理制度的体系条例进行严格执行,在生产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在事情的解决上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管理上收集和记录的工作随意解决,没有认真的分析制度条例中所存在的问题,更不及时反应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煤矿企业缺失管理上的优秀人员,也导致在制度审查中存在许多问题,无法使管理人员的工作具有规范性。(5)职工管理欠妥当。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由于煤矿产业对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普遍不高,许多工作人员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体系没有系统化的学习和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工作时会出现对技术的把握不精准、设施设备的错误使用、没有在生产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的质量标准、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工作共没有充分的发挥自我的主动性,对上级的安排只停留在安排的工作上[2]。煤矿企业在对职工的管理上也缺乏培训上的缺失,由于企业在对新员工进行招工时的考核要求不高,职工的自身素质本就不高,后期企业的培训不够全面,导致员工在工作时不能正规化的进行工作。

2应对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制度的管理都是有章可循的,如果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就对使管理制度体系存在空白等缺陷,无法去建立健全的相关责任制,无法更全面的贯彻到员工的工作中,所以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中要建立以下几个相关责任制:一是合法性原则,在煤矿生产的管理中要切合实际制定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制度,通过法律条例对作业人员的进行工作的规范和约束;二是规范性原则,管理制度条例的制定要规范工作人员在生产作业时的工作规范,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行为进行指导和禁止,避免安全意外的发生;三是科学性的原则,科学性的发展有利于煤矿产业有效的生产效率,管理制度的明确要结合科学依旧,将科学的高效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有效的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解决煤矿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四是严肃性原则,在制定管理制度的体系工作中,管理人员要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制定管理制度,制定出的制度内容要明确,担当起制度的管理责任,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制定煤矿生产的管理体系[3]。(2)强化政府监管。为更好的贯彻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政府要做好对煤矿产业的监管制度,从实际工作中对煤矿产业管理制度中的盲点和薄弱点进行分析和改进,建立健全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根据政府的要求构建一个制度管理体系,根据煤矿安全的管理要求,系统性的分析煤矿产业的制度建设需求,全面性的进行制度管理,将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保证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关闭不具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煤矿企业,防治资源的浪费和矿井的污染,严格打击非法煤矿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机构的有关部门要针对煤矿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专项整治和隐患复查,更实际落实对煤矿开采的标准,监管部门要与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好沟通,对煤矿开采中出现的瓦斯浓度等级进行鉴定,地下环境的污染进行检测,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信息通报,整改验收等工作,完善煤矿企业的生产运行,从而让煤矿企业依照法律法规的标准进行生产。(3)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煤矿企业的运行离不开安全的管理体系,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使煤矿的生产过程更完整更安全。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监督人员在工作中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煤矿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联系工作人员进行改善。只有加强对安全监督人员的管理工作,公正的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才能及时发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测,对有害气体进行监控。为保障设施设备在煤矿的开产作业中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对煤矿开采中设施设备的排查工作,定期的对煤矿开采的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工作,预防出现设备故障影响开采工作,避免设施设备中所存在的故障加剧扩散。管理人员在进行排查的工作时,要认真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结合实际消除设施设备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4)加强培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保障我煤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煤矿企业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行严格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的方针进行明确的培训工作,对工作人员持有的个人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指导工作,从如何在工作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在在煤矿的生产工作中提高安全意识,对设施设备进行安全的操作程序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熟练的工作;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导致工作人员自身受到伤害,在事故中无法得到自救等问题,煤矿企业要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自救意识,进行安全事故等演练,让工作人员明白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减少安全事故导致人员的伤亡,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5)强化职工管理,完善激励机制。煤矿生产的过程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开采,切合实际,煤矿企业要发展更好的煤矿产业就要加强对职工的个人管理。为做好职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从对煤矿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着手。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技术,进行技术的检测、对煤矿产业的安全理念进行定时的核查,从薪资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奖罚等机制的工作管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认识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将先进技术引入到工作中,优化采矿的生产环境和人员的工作环境,让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有一个可靠具有安全性的工作环境;分析工作人员在煤矿作业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的安全操作指导,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保证效率的最佳;煤矿企业要时刻关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生理问题,保证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降低在工作中发生安全事故。

3结束语

由于煤矿生产的中的工作环境条件比较差,开采工作的复杂,为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煤矿企业在管理上要建立全面的安全监察的工作体系。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为避免管理上的缺失,管理上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意识,将设施设备与工作人员结合起来运用到煤矿生产过程中,大力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保障生产中人员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促进煤矿的生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峰.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2):62.

[2]郜鹏.构建煤矿安全管理的优质路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0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