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例6篇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1

一、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

1、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问题启发式学习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代表是构建主义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在教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一种理论,核心是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激励学生去测验和评估自己学到什么和知道什么,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教师灌输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帮助学生增强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中的调整适应和学习能力。

2、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质

(一)教学活动结构的变化

我们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而问题启发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变得更为重要。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启发学生,不断刺激学生求知的渴望性,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再是传动的死记硬背,而是快速整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获得知识。

(二)教学目标的变化

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塑造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我国高职教育一直提倡的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也是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但是他们把这种教育目标渗透到每一节课、抛出的每一个问题,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在校学习的阶段,而且还会引申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师施教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室也不是教学的唯一场所,学生和导师无论何时在校园内外都可以学习、交流;教学内容不再是教授学生一些概念和要领,而是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专业学习的观念,通过逼真的实践案例训练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再给学生抛出问题,营造自觉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参与案例的讨论和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不再单纯的由学生提交作业,教室批改得分那么简单,而是由投入程度和解释技巧、自我评估、同学评估、反思日志、理解测试综合得分,学生每日都会得到教师的口头反馈、客观综合性的等级以及书面形式的反馈。由此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精神。

二、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施

共和理工学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一天一问题"的形式实施的。学院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年,共6个学期,需修30个学科,每学期修5科。一学期学习时间为15周,一周5天学习日,共学习5个科目,每个科目学习的时间为一整天,即全天6节课。一个学科共15个问题,每周一天的时间解决1个学科问题,即1周解决5个学科的5个问题,由课程专任老师指导,到学期末解决完所有的学科问题。每个班级共25人,分成5个小组,每组5人,每天以一个团队的形式解决一个问题。为锻炼每个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每组的组长、记录员等职位每日轮流进行,从而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高职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三种途径。

1、抛出问题

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做好准备工作,甄选出一个合适的设计案例,例如某一服装品牌的标志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做服装品牌的背景解析,提供相关标志的背景材料,例如:品牌名称、所在地、营销理念、针对目标消费群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等。针对品牌设计中的某环节,教师将要解决的问题抛出,使学生再接下来的阶段可以把握问题的主旨,解决问题。其优点在于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2、小组研讨

在小组研讨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会议与自由讨论结合的方式推进教学。先召开会议,学生分组,确定组长,学生制定计划,导师提供相关资料;准备充分后开始学生自由讨论,学生探讨分享资料,搜寻和阅读资料,开始构建初步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核心议题;当设计方案初步形成,导师介入了解进程,解决学生的问题、难题。老师协助学生定制学习方案,该阶段快结束时,老师选派1~2组陈述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若遇到异议时,由同学们投票解决异议;方案进一步深化阶段,学生取得共识,制定更精细的方案,准备进行设计演示(演示可以是ppt、设计草图等);在学生演示完成之后,让学生提建设性批评意见,并进行答辩,最后有导师给出建议和评价。

3、课后辅导答疑

传统教学中,课后辅导形式单一,效果不够显著。设计学科灵活性强,设计方案有时候更需要机动的时间来研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学生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新想法,设计构思和设计进度反应给导师,导师再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建设性意见,学生会据此调整自己设计进度,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问题的甄选

对教师来讲,问题的甄选会成为最重要的工作,问题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问题的形式力求多样化,以是经典设计案例聚焦,也可是教师实例资料自行汇编或历届学生的优秀作业编成,或是系工作室承接实际设计项目的案例 ,以此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阶段来挑选问题。

2、教师的引领作用

高职的艺术设计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除一些史论课外,高职的艺术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多采用小班制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教学手段,教师也比较习惯和擅长"一对一"教学这种模式。但若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就要注意整个教学的组织和领导,因为它事关问题启发式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可以事先将准备的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做好准备,这样可以使学生进入"角色",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接下来可采用提问或反问的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把讨论引向深入。

3、教学评价

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最后的教学效果往往是通过大量设计作品的展览来体现,同样,在问题启发式教学中也要注意教学效果的评价。但对问题启发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复杂,除了设计作品之外,还应该对学生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报告,以及学生使用案例和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考核。另外,学生在分析问题及讲解设计作品时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应该作为教学评价中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虽然并不普及,也不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它的指导思想是符合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培养人才的理念的,也是一种新的培养学生能力和智力的途径。只要我们把它的精神实质贯穿于我们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相结合,定能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方法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茜 《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3)

[2] 陈慧《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案例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艺生活 2011(12)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2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运用策略 运用原则

启发式教学与方法多种多样,诸如温故导新式、释题导入式、创设情景式、设置悬念式、激情发感式、演示直观式、名言启迪式、故事引趣式等。关键在于教师慧眼选择,把握技巧,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教师作为教学艺术家,应当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匠心独运,深下功夫。

―、启发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启发”一词来自孔子的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明白的时候,不去打开他心灵的门户;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引发他言语的弓弦。可见,只有当学生处于“愤”和“悱”的状态时,教师启发引导才会收到最佳效果。“启”和“发”相对成文,组成同义复合词“启发”。将此思想应用于教学即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启”字。要想“启”而后能“发”,就必须“启”而得“发”,否则就会“启”而不“发”。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启”的愿望

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废除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开启学生积极主动地求知认知的兴趣,向未知挑战,和未知搏斗,将未知变为已知。

2.要认识“启”的作用

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先有教师的“启”,而后才有学生的“发”,无“启”不能自“发”,即学生不能无师自通。教师必须在“启”字上下功夫。

3.要了解“启”的对象

“启”的对象是学生,是认知求知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启”解决自身的已知与未知、已能与未能、已有与未有的矛盾。因此,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未知、未能和未有,了解学生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学习动机及兴趣爱好等,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启”。

4.要掌握“启”的时机

启的时机,从学生心理状态上把握:

(1)思维受局限,无法“突围”时;

(2)疑惑不解时;

(3)精力分散、心不在焉时;

(4)有新发现,心情兴奋、跃跃欲试时。

教师的教学角度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疑难点、衔接点、含蓄点时。“启”的时机把握得好、点拨得好、启发得到位,就能豁然开朗、柳岸花明,而学生的积极性高,就会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否则,有“启”而无“发”,就会适得其反。

二、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原则

在课堂上把握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教师。要求教师:一是要把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念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思想上来,教师走出“自弹自唱”的演讲角色,做一名激励者、指导者和协调者,努力创建一种平等、和睦、热烈的学习气氛;二是教师的知识要不断更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老曲老调固然中听,但已“OUT”了,而老曲新调、新曲新调则更受欢迎;三是吃透教材,只有对教材内容融会惯通,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启发式教学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不同的启发式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根据教学实践介绍几种,以抛砖引玉。

1.巧妙设疑的原则

设疑要兼顾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实验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设疑时一是要注意问题具有启迪性和共同性。二是设问的角度和难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经过认真思考还是答不出,学生就会失去信心,犹如让“旱鸭子”去大海学游泳,只能使其望而生畏,不敢探索;如果问题过易,不假思索随口可答,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寡味,只能形成“是不是”“对不对”的“大和唱”。设疑之后,教师要带领(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探疑、释疑,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掌握分寸,点到为止。点到了就可以使学生思维“上路”,“点到”就“止”,让学生继续探索才能在思维的冲突中产生认识的飞跃,若“点到底”就成了“填鸭式”而不是“启发式”。因此,提问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要适合学生的程度,符合思维规律,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能够找到答案,“跳一跳,摘得到”。三是问题的指向具有发散性,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生疑―探疑―释疑”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巧设悬念,点到为止。

2.适时引导的原则

在适时引导学生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导思路

教师在课堂上,对关键问题,要引导学生理清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概括、总结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遇到“拦路虎”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再点拨运用哪些知识点来突破。

(2)导方向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方向,有偏差时及时修正。

(3)导深入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用所传授的知识解决问题,更是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深、更广的新问题。因此一个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加强横向和纵向引导,以启发学生思维迁移、发散。

(4)导应用

创设问题的指向要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3.把握“互动”的原则

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目标,通过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互动”,产生教学共振,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问题”激发“互动”,“互动”深化“问题”,只有“问题”与“互动”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产生最佳的课堂效果。把握好“互动”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导和主体有机结合原则

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

(2)开放性原则

学生在课堂中的心态是自由的,不受压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拘泥于教材,重视开放性思维训练。

(3)挑战性原则

提倡学生向教师、向书本质疑,允许标新立异,发表不同看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而要正确引导。

(4)个体发展原则

学生是具有差异的个体,教师在设疑、引导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多样,并无统一模式。教师要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工作热情,按照教学对象、教学层次、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层次、环环紧扣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探索性地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只要掌握启发式教学的真谛,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累总结提高,就能区别情况,灵活运用,让学生增长知识、启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3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特点 相关问题 应用方法 促进效应

孔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的《学记》中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见启发式教育的思想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源远流长,由来已久。经过无数代的教育大家的继承和发扬,发展到今天,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原则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各方面实际出发,采用各种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潜能。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总结为一句话来说就是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具体如下:

1.从实际出发。启发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都是从实际出发选取出来的适合于学生的需求、水平和特点的。

2.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3.师生良好的互动性。启发式教学加强了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4.教育上的可持续发展性。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启发式教学的相关问题

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同和教师本身的原因,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下面着重分析其中几个对启发式教学比较常见的认识误区。

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就是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片面化。首先,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原则,它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的。其次,启发式教学要求的互动不是简单地要求课堂热闹学生情绪高昂,其内涵在于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一定要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发散思维。

第二个,忽视传统讲授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传统的讲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前者是方法,后者是基础。启发式教学要运用于传统的讲授之中,而不是离开传统的讲授。启发式教学必须与传统的讲授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三个,完全否定注入式教学。“启发式”与“注入式”并非完全对立、相互否定的两种教学思想,二者是可以相互融合、彼此协调的。我们追求的是“注入中带有启发”,而启发式教学偶尔也需要借助于注入式教学来实现。我们需要反对的是教学中一味地“注入”,忽视对学生的“启发”。所以凡事都不可以矫枉过正,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注入式教学的作用。

三、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方法

启发式的应用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就如何正确有效地应用启发式教学作讨论。

1.合理利用教材进行启发。我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育,教材中有的课文可以借用文章情感来进行启发,有的可以借用故事悬念来进行启发,有的可以借用课文的趣味性来进行启发,不一而同。例如,在《珍珠鸟》这篇课文教学中,先让学生查询资料了解关于珍珠鸟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知道珍珠鸟是一种红嘴红脚,长着灰蓝色的羽毛,活泼伶俐但不易与人接近的鸟。然而课文中的这只珍珠鸟却与作者建立了相亲相依、相互信任的真挚情意,老师可从文章的真情实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有了对小鸟的发自内心的呵护与关心,人类才能跟小鸟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才有了鸟儿熟睡作者肩头那温馨感人的一幕。继而推广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信赖都是必不可少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合理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发学生思维,既能在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3.合理设计引言进行启发。好的引言具有很好的导入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思维活跃起来。设计引言的时候可以利用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或平时常见的广告词等学生熟知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4.合理设计疑问进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力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启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索求知。疑问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启发。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现在学校硬件上大多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通过PPT、动画、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效果显著。

6.最后一点,也是最为传统最为基础的一点,那就是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启发式教学需要授课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把教学内容吃透,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从容不迫地进行恰当的比喻、正确的类推、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设疑、合乎逻辑的引导及对学生所提问题作正确的回答,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

四、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促进效应

启发式教学特性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启发式教学所培养出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带有趣味性的引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可以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启发式设疑将会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同时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说,启发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是近年来所有教育工作者有目共睹的。在启发式教学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在课堂上是主动、自信、向上的,思想是自由、开放、活跃的,师生交流是互动、平等、深入的,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体现。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4

历史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最早体现在我国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观点中,这是对启发式教学原则最早的阐述,指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对我国几千年启发式教学起了引导作用。然而在这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仅是通过老师的启发让学生得到正确答案等,这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涵义和历史渊源

启发式教学是引导、激发、启示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正面启发、情景启发、类比启发、发问式启发等方式,通过这些启发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中外古代教育历史中,“启发”一词最早被提出,源于《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对启发式教学最早的解释,大概含义是在学生想而不懂的时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并且举一反三,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了。这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质就是启发和举一反三。

国外教育史上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萌芽源于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问答、辩论、谈话等方式进行,在学生答错问题时进一步暗示学生,使学生自主寻求答案,帮助学生自我发现。这种方式主要是激发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1.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老师的启发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往往只是注重引导学生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找到这类问题的答案,这就不能培养学生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只会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而不能分析这一类问题,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无所适从。

2.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提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在中学历史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老师提问学生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这完全混淆了“启发”和“”的含义,这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原有的问题,无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促进学生思考,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启发,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由老师总结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结问题答案让学生记下,这从根本上无法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老师的教学规律后往往会不认真回答问题,只是在等待老师的答案,不利于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和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被动接受历史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历史,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

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往往会提出一些新的历史观点,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老师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策略

1.正面启发和类比启发相结合

正面启发和类比启发都是老师常用的启发方式,正面启发主要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类比启发主要是通过类似历史事件找出异同点。比如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参战国、条约、影响,类比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全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掌握好课堂的关键点,能够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发问,使学生能够和老师产生一定的共鸣,这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加强情境启发方式的运用

情境启发是老师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丰富的语言和课外活动。烘托出学生学习历史的环境氛围,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比如在讲时,可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观看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整个的过程,让学生感觉历史画面历历在目,从而加强学生对的记忆,也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受到教育。

3.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相结合

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是启发式教学的两种重要的启发方式,观察启发是通过学生对电影、历史模型等的观察形成对历史的形象思维,扩散启发是让学生以某个历史知识点为核心多角度发散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层层深入,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从而驾驭历史思维。比如通过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片和视频,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会联想到鸦片战争,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会爆发吗?从而引出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这就从更高的层次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一整套的历史思维结构。

五、总结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要着眼于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历史的能力,因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防止陷入启发式教学的误区,要加强正面启发、类比启发、情境启发、扩散启发等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玄娥.历史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4).

[2]章银杰.中学历史启发式教学常见误区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8,(9).

[3]邹建国.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5

关键词:启发式;新教材;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打破了历史学科的系统结构,特别是对初二历史内容的编写,在教科书的编写史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新编历史教材主要有两个重大变化是采用中外历史合编。中外历史合编加强了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且具有较大的包容性。从此次新编教材的变化中,也确实看到了编写者在转变教学方式上所做的有益尝试,而这也符合新课标对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命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选择相应启发式教学法

新的初中历史教材的使用,出现了中外历史内容合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深入剖析这些新教材内容,然后依据各教材地位的不同来运用相应的启发方式。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靠编写新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面对这些新教材,教师应采用何种恰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更为积极的引导,从而促使他们更快更好的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新课程改革其实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从本质上讲,启发式教学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方法,是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这样,《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历史新教材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好启发式这一教学方法。通过调查,结合初中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历史新教材的内容,从而“对症下药”,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重点选择相应的启发式教学法。同时,教师要走出启发式教学的误区,最终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启发。本文拟从简述课程改革后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入手,就如何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新教材,谈一谈个人见解。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内容,无论教师或者学生都要对其充分重视,因为内容涉及的是中外古代及近代的历史,所以其教学对初中生普及历史,增加对历史的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授这块内容时,不仅要通过“教”,使学生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还要充分运用好“启”,使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而对于此教材的“启”,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问题启发 问题意识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源于疑”,提问是思维的触发剂。但提问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必须富有启发性,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围绕着问题以解答的方式上课。问题启发在初二历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也是可以划分种类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正问启发。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启发方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例如,讲《新中国的诞生》时,提出为了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作了哪些方面的准备?新中国能建立的原因是什么?新中国的建立有何意义?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开创的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局面。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课文标题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同时,通过这样的剖析,学生也完全能够掌握好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对其有一个深刻、完整地认识。二是反问启发。这是教师从问题的相反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时,教师在讲到十月革命胜利有一原因是“一战”的爆发,那教师可反问学生,如果没有“一战”的刺激,十月革命最终能够取得成功吗?为什么?学生会跃跃欲试,有的讲“一战”只是提供外部环境,没有这次战争,十月革命还是会胜利的,只是时间问题。有的讲这只是主观上成功的原因,俄国无产阶级已经足够强大。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这些答案后,进一步提出:十月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俄国无产阶级具备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这就培养了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比较启发 这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当讲授到事物的共性时,也能够突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以类比、对比的方法讲授课程。在运用手法上,将同类或相类似的事物按其类别、因果、前后、新旧等等进行对比,突出特征。同样,比较启发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是分类的,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两种:一是对比启发。将一个问题对应的两个方面或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加以对比,经过启发,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例如,在讲《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时,可提问,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哪些异同之处,这时教师可以结合时政来启发学生,如两国元首产生的方式、所行使的权利比较等。这样一对一的对比启发,不仅可以使学生彻底理解美英两国政体,同时,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无论美国还是英国它们各自所采用的政治制度,其实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的。二是类比启发。这是将某些共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例如,讲《全球性的震荡》“一战”与“二战”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内容、战争结果进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二战”与“一战”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即还有反法西斯的性质。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此外,也可以横向类比启发,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

视听融合启发 即用实物、模型、图片、幻灯、投影、电视在课堂上演示等方式结合教师精心讲授的方法。该方法要求示教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可取得感性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尽快上升为理性认识。

以上就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几种问题启发方式。当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个问题的难易程度,最好是估计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又限于比较模糊的状态时,才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伴随着教师的启发而活跃起来,这样的启发才有效果。

启发式教学步骤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教师简单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即可的教材。由于此教材涉及的面较广、内容较多,因此教师在教授此教材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而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两步骤:

设疑引读 这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第一步。教师可以在教材的重点、难点、要点之处设置思考题,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存疑自读,形成认知矛盾,引导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使这些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质疑导议 这是指导自学的第二步,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后,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发现问题,而不再满足于对课本文字表面上的看懂,而是积极动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终使含糊地认识变得清晰,正确地认识得到强化。但是,启发式教学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必须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对史料的全面了解才是培养历史思维的肥沃土壤。就启发与知识而言,知识为启发提供原料,启发是对知识的转化和升华,两者根本不冲突。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完全应该也可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不断努力实践:一是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掌握广博高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教材的体系结构、重点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在讲授中左右逢源、触类旁通;专业知识不强往往只能照本宣科,简单的进行灌输。二是深入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借鉴成功的启发式教学范例。多年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实施启发式教学的经验和办法,为我们运用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三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基础、成绩,而且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性格、班集体的学习风气等。学生的全面情况是启发式教学之“的”,只有找准了“的”,才能有的放矢,启发式教学才会成功。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活力,也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是一场对传统教学的变革,也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矫枉过正,而是应该在继承教学之长的基础上不断求索,并正确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这一根本教学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启发的能力。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与时俱进,采取正确的启发方式,并不断创新,相信启发式教学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丙炎.中学历史教学思想与能力培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臧嵘,周发增编.历史教学研究的新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赵艳慧.启发式教学研究综述[J].石油教育,2003(6).

[5]付海伦.启发式教学运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2).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6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启”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指导、解释,使其清楚。《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这样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理论教学学时在普遍减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那么对教师来讲,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论文。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它是对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实践,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思维潜质,形成独立观点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这种启发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结果逼近,直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向他提问他就会回答,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那么针对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弱点,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呢?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问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一、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

过程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二、采用设疑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打破老师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科学健康的课堂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有科学的授课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四、启发式教学要善于突破

传统教学落后于时展的主要弊端在于:施教者往往低估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只强调认真刻苦,不讲究方法,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教学的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常查找缺漏,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问题的创设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

五、学会把舞台交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来做:(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5)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学习的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隆友,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