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例6篇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1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英语课程 微课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36

0前言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强,基本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对英语课程没有进行深入剖析,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也基本停留在“学教材、做习题”的初级阶段,学习英语缺乏自觉性、主动性、探究创造性,将考试和就业作为学习目标,对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微课”概念的提出与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实现微课设计和开发,对英语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深度挖掘,对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和广泛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微课概念向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注入生命力和活力,使英语课程火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帮助教师完善教学策略,提高英语课程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课堂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所以,现代化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必须实现对微课理念的开发和设计。

1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选题

微课其实就是在教学设计思想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模拟一对一教学情景的一段音视频。它与视频课的区别是,微课既注重教师的教,也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与一对多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具有时间短、制作简单、容量小、易搜索、易传播的特点,适合学习者自主探索学习,对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微课选题只微课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主要是因为良好的选题可以使知识点讲解、录制事半功倍。对于微课主题的选择,需要符合教学资源分享、启发学生学习、为师生解惑的制作初衷,作为媒体的一种方式,微课选题需要适用于多媒体表达,适当添加丰富的图形图像和动画、音视频等等,丰富微课内容。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选题中,教师根据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题,这些选题最好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的共鸣感,从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话题中,剖析道理,对学生形成教育意义。主要是因为对这种类型主题的深入剖析,可以让高职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意义,对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形成指导作用。在确定英语课程微课选题,明确选题的核心,根据这个核心在微课制作中将其突显出来,就可以为高职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2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教学内容分析

微课教学内容与微课选题紧扣,也就是说在剖析微课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根据选题主题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微课选题的要求,从而将微课的重要作用完全展现出来。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在确定英语课程微课主题之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对微课主题进行深入剖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对微课主题的深入剖析,对学生形成深刻的教育意义,从而实现职业院校英语微课设计与开发的重要目标。除此之外,在英语课程微课教学内容设计中,需要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微课只需要体现出核心内容,对于边末角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口述的方式或者手势动作表现出来,照本宣科的内容与微课内容不存在任何关系;第二,微课中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启发性,对学生和教师形成启发意义:第三,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具有悬念性,以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继续探讨英语教学内容的兴趣;第四,在对英语课程微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合理布置反思,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机会,从反思中逐步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确定高职院英语课程微课选题之后,教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微课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设定选题教学内容的重点。对选定微课教学内容之后,再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使教学内容具有启发性。最后,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教师集中对这些内容进行精讲,在体现出微课精髓的前提下,对学生形成教育意义。

由此可见,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对于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紧扣选题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精讲核心内容、以启发和设置悬念的形式,对师生形成启发和教育意义,真正实现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的重要目标。

3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学习者分析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微课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课堂搬家,而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过程,这个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设计性、新颖性和实效性,能够帮助师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确定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学习者时,也需要具有针对性。让相应的学生参与到微课学习中,可以使微课效率和质量事半功倍,对微课使用者形成重要的指导作用。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学习者选择,需要英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性格特征、课堂活跃程度等特点,然后根据学生这些特点选择学习者。一般在选择微课学习者的时候,倾向于选择英语学习水平较高、课堂活跃度高、积极参与课堂、敢于发表意见和质疑的学生,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作为微课学习者参与微课教学,可以为微课教学注入活力,让微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而不是教师主导教学,学生爱听不听,这会对微课使用者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微课学习者需要对微课使用者形成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英语微课学习者选择时,必须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

4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式

微课制作流程为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反思,所以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式也应该是微课制作全流程。在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式中,首先,根据微课制作要求,确定微课选题,然后深层次剖析选题,根据教学内容对微课选题进行展开,确定微课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要点,根据这些内容编写教案。在教案编写完成后,由教师根据教案制作精美的课件,并组织微课学习者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拍摄。最后,对拍摄的教学过程进行后期制作,精简出具有学习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微课视频,为师生使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探究教学内容提供充分的保障。在结束微课制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师接下来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

总之,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式与微课应用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必须注重微课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重要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5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教学策略制定

开展微课教学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选择微课教学策略与微课自身特征有非常大的关系,在选择微课教学策略的时候,需要深入剖析微课内涵和特征。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还需要注重微课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同,在选择微课教学策略的时候,也需要微课制作特点和要求。通常微课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单独讲解,当然,为了解决教师不适应个人讲述方式的问题,避免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出现尴尬的情况,也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一起录制的方式,让学生坐在教师前面,形成教师辅导学生的形式。总之,教学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微课教学质量,关系微课设计与开发是否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微课教学质量,利用微课对师生形成指导意义,充分发挥微课的重要作用,为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6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课件的制作

微课课件制作只微课成功的关键,微课课件制作与视频和PPT制作不一样,这就需要制作微课课件人员对微课课件制作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方法。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课件录制方法和要点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课件录制的背景应该简洁,最好是白色或者浅色,尽量避免出现其他杂物;第二,课件录制的声音大小要合理,拍摄出来的图像要清晰,对于摄像头的安置应该合理,摄像角度最好以正面为主;第三,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如果教师不习惯一个人讲述,可以让学生坐在对面,避免教师尴尬,使录制出来的课件更加自然;第四,不要录制课堂教学,主要是因为微课不等同于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相对视频教学更加精练;第五,在录制课件的时候,需要将电脑分辨率调整至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在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课件制作中,只有选择科学、合适的制作方法,遵循微课课件制作的方法,才能使微课课件制作符合要求,从而真正发挥微课课件制作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2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虚拟现实;仿真

众所周知,网络教育有三大基础:硬件、软件和网络教育资源。随着Internet技术及其向宽带、高速、多媒体化方向的快速发展,硬件、软件方面的优势将逐渐弱化,教育资源的优势必将越来越重要,最终将决定网络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而网络课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使教与学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教师不再是直接的教育者,教育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活动围绕着网络课程展开。因此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成了我国发展网络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一、国内外网络课程发展概况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即WBI)过渡,教学的网络化和多媒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而Internet(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利用网络教学手段进行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美国各院校比较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网上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其资源建设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公司的力量进行制作,其一是学校教师搞好资源的教学设计,由媒体公司进行制作,如印第安娜大学、夏威夷大学等;其二是众多的信息技术公司为了公司自身的发展,为进行技术人才培养,无意识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建立了丰富的具有教育职能的网站,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其三是美国许多大学都设有网络教育学院,主要的教学形式是网络教学,其教学资源是由学院组织,根据课程设置建设的。美国教学资源的形式有用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也有配合学校教学的素材库,也有一题一论的多媒体课件配合课堂教学或用于学生自学。虽然美国人在资源制作方面形式比较随意,但他们认为开发网络课程极为重要。

我国早在2000年5月,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步伐,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此工程共立项320个,经过几年的研制开发大部分已经完成。这批项目的研发集中了国内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体现了“名师、名校、名课程”的建设原则,因而代表了我国网络课程的最高水平。

网络课程以其灵活的、开放的、基于资源的特点使得它在继续教育、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方面都将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有人对网络教育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认为网络课程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去学习,但是不断增长的学生需求和网络所提供的开放的学习机会是网络课程的优势所在。网络课程在将来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1、资源渐趋丰富,服务形式更多样 据统计,美国目前已有450多所大学建立了网上虚拟学校,开设了200多个专业,学生数量达10多万人。将来的网上课程门类齐全,有自主学习课程、成人教育课程、学位和非学位课程、学科教育课程。提供的服务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学生可以网上快速地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节目信息或学习资料。

2、以内容为中心的设计转向以学习环境和活动为中心的设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强调课程的内容设计,而以Web为基础的教学不应是传统课程内容的照搬。今后网络课程的设计应结合Web的具体特点,是以Email答疑、电子论坛、计算机视频会议等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3、以Web的低级应用设计转向Web高级应用的设计,随着Web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发必将从信息传播的低级应用阶段转向Web高级应用。目前出现的一些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这种平台的设计开发为基于Web的课程在制作、管理和应用上都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是Web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所在。

二、网络课程的开发方法

网络课程是实现远程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表现的某专业或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的教学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练习、辅导、答疑、实验、考试等教学环节。因此,网络课程的开发不同一般的教学课件的制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开发。本章重点阐述网络课程的设计流程、开发方法及网络课程与支撑平台的融合。

(一)网络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制作流程

网络课程的开发原则

网络课程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应遵循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的原则。

(1)开放性是指网络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能够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换;

(2)交互性是指网络课程不仅要有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

(3)共享性是指网络课程要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

(4)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

(5)自主性是指网络课程能供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

(二)网络课程的制作流程

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经过认真的论证与规划。它的设计制作流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软件开发,有其独特的一面。经过开发实践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网络课程开发流程图。

从流程图上可以看出,开发过程包括两条主线,一条线是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另一条线是网络课程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他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存在着依托和交叉并行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设计应该在先,软件开发在后。在实际运作中发现,这样工作的效率太低,不利于两组专业人员的协作与沟通。

整个开发流程中,教学设计是关键,是龙头。没有好的教学设计,素材再丰富、界面再漂亮也没有用。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把好这一关,要由学科专家牵头,教育专家和软件专家协同完成。此外,素材的收集与制作的工作量最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项目运作前,一定要作好软硬环境的建设,否则将大大影响工期。

(三)项目的划分

项目化设计思想来源于现代软件设计工程],使软件开发如同搭积木一样方便。对网络课程开发也同样适合采用项目化设计,它具有以下优点:

1、项目化便于任务分工、便于资源的管理按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使任务更加明确,减少了任务交叉和不必要的沟通环节。课程资源也按项目进行划分和管理,减少了资源的冗余,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2、项目化有利于标准统一、风格一致 各项目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进行设计,使课程集成更加容易,减少了错误率。

3、项目化有利于课程的更新、扩充和调试,易于维护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对某个项目进行更新或修改不会影响其他项目。同样地,要添加新内容或新功能,也仅是简单地增加项目就可以了。特别是对于网络课程来讲,教师根据学习对象的具体情况想动态地调整内容,也仅是项目之间的重新组合而已。

项目划分的方法根据课程的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从网络课程功能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来划分项目。

1、功能项目除了通用教学平台提供的功能以外,本课程还设计了其他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功能项目:知识点搜索项目、虚拟实验项目、自测练习项目和研究性协作学习项目。功能项目可以根据课程性质不同由课程开发者自主选择,但注意不要与平台项目冲突或重复。

2、教学内容项目文字教材章、节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网络课程的单元、项目划分考因素:

(1)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部分作为一个基本项目。

(2)适当照顾课堂教学的学时安排。目前各学校一般是以2-3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安排,因此一个项目最好包含几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为宜。

(3)项目划分要便于不同专业性质、不同的总教学时数的学生使用同一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管理,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开发的网络课程的项目进行取舍、组装定制成为适合他自己的课程。让更多的人来使用开发成果、给使用者(教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

(4)网络课程内容必须是项目化的。不仅从用户界面来看要做到项目化,而且文件夹和文件结构也要做到项目化。每个项目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夹,每一个项目有自己的索引页面。只在项目内部使用的媒体素材文件应当位于该文件夹内部。

(5)在项目内部文件之间,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提供链接,项目与项目之间一般不直接链接指向。因为这种随意的链接跳转容易误导初学者,使学生在复杂的教学内容面前犹如走迷宫,不能够较好地把握当前的学习位置、学习目标、教学要求,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 教学平台与网络课程的融合

网络课程要依靠教学平台来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通用教学平台实际上已经为网络课程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教学环境,例如,作业、考试、讨论、答疑等等。因此,在网络课程的开发中不必重复开发这些功能项目,而要考虑如何利用这些功能项目,为之提供策略、资源和必要的补充。

为了保证网络课程在任何平台上都能正常运行,一般做成与平台无关,即课程与平台之间只有一个接口。但是,若想在课程设计中实现一些特殊要求时,就很不灵活了。

三、结论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网络课程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网络课程的制作流程、项目的划分原则与方法及通用教学平台与网络课程的融合。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和制作流程来运作。课程的项目化既有利于任务分工和资源的管理,又有利于课程的更新、扩充、调试和维护,使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网络课程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即教学平台。要熟悉教学平台的功能和特点,保证协调一致,不要做重复性工作,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接口信息对平台的功能做必要的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马磊.Internet远程教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继续工程教育.2000,(4)

2 胡跃荣.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其评价.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6)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3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改革;网络教育;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416-02

网络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开始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基于此,我们设计和开发了高校体育教育网络课程,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希冀给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一些启示与思考。

1 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

1.1 设计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

1.1.1 应重视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网络课程不应是书本内容、传统课程的搬家,或者仅仅是传统课程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而应成为能够体现网络多媒体技术优势的网络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按照网络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消化和筛选。

1.1.2 交互性要强 注意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使网络课程所表现出来的教材既生动,又有很强的交互性,从而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环境。

1.1.3 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 采用同步教学或分布式异步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1.1.4 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要丰富 在网络课程学习时,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这样,教学资源库便成为学生直接的和主要的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资源库一定要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1.5 方便使用 网络课程不应该含有复杂的操作技巧,使得学生上网后就能够方便地进入任何内容。这就要求网络课程的人机界面设计要高度的人性化。

1.2 设计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基本原则

1.2.1 以方便学生学习为根本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设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便于学生学习。因此,设计网络课程时,必须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文化层次较高的优势,充分分析学生的各种需求,一切以最大程度地方便学生的学习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1.2.2 突出体育运动的特点 体育运动的特点在于它的运动性和实践性。运动性指的是无论是那类项目的教学活动,都牵涉到身体运动。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网络课程不同于别的课程,要通过身体的运动使学生学习运动,学会运动。实践性指的是学生仅仅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学习内容,尚需要通过亲身的运动实践去学习,去体会,不断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展示手段必须要多样化,既要有相关知识的介绍,又要通过动作录象、动画和动作分析和解析加深学生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同时要求教师通过相应的交互手段加强对学生运动实践环节的指导。

2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2.1 分析与选题 从下述三个方面论证网络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以确定网络课程的选题和定位问题。

2.1.1 社会的需求 网络教学是最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而体育教学网络课程在国内甚少。有必要对此进行尝试。

2.1.2 学生的需求 随着大学生课程数量的不断增多,各门课程的课时数不断压缩。因此,在更为有限的学时中要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必须在课堂教学之外,辅助以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同时,大学教育不仅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发体育教学网络课程正是顺应这个潮流。不仅可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更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场所。

2.1.3 可行性 我们申请到广东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高校公共体育多媒体教学开发与应用》和暨南大学科研课题《暨南大学体育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我们以此课题作为基础,加之学校具有比较先进的网络教育设备,学科具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并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这些都为建设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强力保证。

2.2 脚本的撰写

2.2.1 文字脚本的撰写 文字的撰写在内容上不仅要考虑教学知识点,还要将教师的讲解过程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尤其要注明技术动作要点、难点、易反错误与纠正方法,另外还要在引入图形图片、动画及视频的文字处及超文本连接处作出标记供后期的制作者使用。实际撰写时,要求撰写的教师以教学大纲作为基础,并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和学习特点。

2.2.2 制作脚本的撰写 通过制作脚本,才能将各知识主题的超媒体结构中的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策略、情境变为现实的网络学习环境,变为现实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和多媒体应用程序,集成于Web应用程序之中。同时在这阶段,开发出各种公用的认知工具和教学管理工具。

2.3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

2.3.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工作,它包括功能设计和知识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方便。知识结构设计应以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体系并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思维。

2.3.2 知识结构设计 主要内容以三级结构形式反映。主页面是一级结构(一级页面),列有总目录,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等一系列的运动项目。从一级页面的总目录点击各项目,进入二级结构,即各单项页面。单项页面列有本项目的细分章节内容,由此点击进入三级结构,该页面是主要学习内容细分的页面,点击进入具体学习内容。每级页面都设有转入其它页面的导航键,以便于学生学习其它技术动作及知识点的查询。

2.3.3 功能结构设计 功能设计的总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鉴于体育课程学习的运动性特征,我们在主要教学内容均以视频教学为主,拍摄健将级专业人员的技术动作,配合声音解释,尤其注意结合慢动作解析,配音来讲解该技术动作方法、要点、难点、易反错误与纠正方法、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篮球、排球等技战术教学时,运用FLash等工具,并辅之配音解释,显示具体战术的动态变化。

2.4 导航设计 导航设计是网络课程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导航可方便学习者进入学习,减少其他信息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简单明了的导航表现为信息服务分类的明晰、导航策略的简单易学,整个站点的页面保持统一的导航策略,会使学习者迅速进入到学习中去,减少信息迷航的可能。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导航方式如线索导航、浏览导航并辅之以声音导

航的方式,这些导航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是否方便学生学习而定。网络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探索者,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易发生迷航,因而,设计导航尤为重要。常用的导航方式有:演示导航、检索导航、浏览导航、线索导航、书签导航、菜单导航等。

本网络程中主要通过导航条、导航图、图文链接等方式实现导航。在每个页面,都有前进和后退的标识图标并始终保持一致。而且,在任意页面,均有随时进入主页的图标和直接进入其他项目的图标(各项目图标以该项目的代表性标志表明,如篮球项目用篮球),便于点击后直接进入该项目。

2.5 界面设计 界面是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的窗口,包括显示界面和操作界面。在设计时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面,交互性强可控性强。本网络课程在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图标作功能菜单按钮,其始终位于屏幕的上部,方便学习者随时进入任一功能模块;2)选择章节内容进入后,采用简明直观的按钮作为节内容选择,其始终位于学习内容的左边,方便学习者随时进入任一节学习。3)相关内容采用新开窗口的形式呈现,两窗口可任意切换,并可调整大小。

2.6 反馈设计 运动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学习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要通过实际的运动实践去理解和体会。所以,即或通过网络学习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建立基本概念后,学习者还需要通过在运动场地上进行具体实践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不断遇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体育网络课程时,注意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尤其重要。学习者在理论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要能够通过反馈渠道及时反馈给有关的专业教师(或同学)。因此,我们在主页和每个项目的次级页面均设置了交互平台,给出学习者请教的对象(负责的教师)的联络方式,通过BBS等进行交互。

3 总结与展望

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和终生体育体系,建立全民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组织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对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希冀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投身到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网络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网络课程必将迎来它的高速发展时代。

投稿日期:2005-11-16

基金项目: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全国高校论文报告会获一等奖。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4

关键词: 园艺校本课程 教学实践 见解

园艺校本课程是我校在职校课程改革实验中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是我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实际,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实际需要,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于2009年下半年推出的校本课程。

作为学校指定负责开创这门校本新课程的专任专业教师,我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投入“园艺校本”新课程的开发探索工作中。现在我校的园艺课程已在农业机械、农村经济管理、多种经营等涉农专业开设。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对园艺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见解,在此做简单介绍。

一、学习校本新理念,开发好园艺校本课程

开设一门新课程,先要弄清这门课在整个教学中该如何定位。

应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并不等同于学校搞过的自编教材。新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是基于多元化教育的需要,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公园绿化和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科学地评估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考虑到创业园建设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体现学校的特色,应该为了学校并立足于学校实际而设计。

园艺校本课程应该侧重于实践探索,让学生活动起来,接触花草树木与泥土,以某些园艺项目活动为线索,围绕问题开展学习与探索。园艺课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有的知识,融知识了解、实践探索、研究学习为一体,成为一门充满惊喜和乐趣的综合实践性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经常走出教室去亲近自然、触摸生命,要在观察、探索和操作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能,增强了环保意识。

定位明确了,也就有了清晰的目标、方向,事情才好办。

二、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发园艺校本课程

(一)经过反复的调研之后,我发现:我们的身边其实有许多可利用的园艺资源。

1.我校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搞得相当好,大大小小的花坛、花境将教学楼前后、校园各处的墙角墙边都布置得郁郁葱葱;校园里有不少名贵的花卉树木,一些木本植物还立有标牌。

2.姜堰市近年绿化美化做得很好,城市里公园绿地也不少。街道、社区、住宅小区有许多园艺景致,植物种类也不少。特别是近来郊区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园艺植物。

3.市区居民在庭园、阳台、窗台种养盆花的很多。许多学生家庭常用室内植物和插花来美化、绿化家庭环境。

4.学校是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计算机在我校及学生家庭已非常普遍,网上有大量的园艺资源。

总之,尽管我校不具备充分条件,但是可以借助上述园艺资源来进行园艺教学,让学生学习身边和家庭实用的园艺。特别是,上述的第三项不仅属于资源,而且是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兴趣和需求的重要来源。

(二)怎样利用校园、社区与家庭环境资源设计园艺教学呢?我的做法如下。

1.利用校园现成的环境资源。我设计了多个园艺学习课题与实践项目,比如“校园花卉分类、识别”,“校园花卉分布调查”,“校园绿化设计”,“校园花坛艺术设计、布置”,“校园花卉标本制作”,“校园花坛整理”,“校园花卉修剪”,等等。利用学校绿化资源,学生们有时在教室中学习、讨论,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探究和操作实践。校园中有那么多的知识与学问,这是许多学生平时没有留意的,在园艺活动中他们常常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

2.利用社区与家庭园艺资源。我设计了“家庭花卉调查”、“家庭环境与养花”、“家庭盆栽花卉的管理”、“中国传统花卉”、“花饰我家”等园艺学习课题,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家或亲戚、朋友、邻居家的花卉,在家庭花卉上进行花卉的养护管理实践。

3.创造多维的园艺活动空间,开拓园艺教学新天地。围绕学生最容易接近的家庭园艺,创造条件组织实践活动,设计开展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园艺课题。有一些很有意义的园艺活动课题可以在教室开展,如“生活插花”、“水仙花雕刻”等。还有一些课题活动可以室内外结合开展,我有时会在课前让学生帮忙将一些园艺物品搬到教室里来,有时会派出小组代表到外面取一些东西。尽量让学生多参与,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4.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可以更方便地欣赏和了解大量的园艺杰作。如我设置的“城市花坛艺术”、“中国名园”、“中国名花”、“插花”等课题项目,就利用了网络资源。现在的学生,家中大多有电脑,可以让学生在家利用网络资源指导自己的园艺活动。

三、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选择园艺教学方式

对于园艺课,我以为教师先要认清一个问题:开设园艺校本课程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园艺理论知识,也不是培养学生园艺方面的多少专业技能。我们的目的在于以园艺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更具爱心、责任心,对自然、对环境、对生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更具有探究精神。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园艺、对美好的事物有所感悟。也就是通过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上述理念,我在教学别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园艺课堂是一个开放性课堂。

如学习“中国十大名花”这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校园里就有其中的月季、山茶花、杜鹃花、桂花,让学生们根据花卉的标牌去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它们枝叶的形态,回来后上台进行画图说明。这样结合活动进行学习,学生们学得特别积极。

其次,在园艺课中更多进行“做中教”、“做中学”。

学生们经常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开展设计制作和操作实践。中职学生已经在一些学科课程里学习了不少植物知识,但平时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很少,缺乏实际经验。园艺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让许多学生受益匪浅。

四、搞好园艺学习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要给以评价。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对学生园艺课平时学习的评价,我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课内作品展评。让学生在课内将园艺作品搬上讲台,做简单说明,让全体同学欣赏评价。

(二)用我自备的数码相机记录下各个学生的优秀成果或园艺活动中的美好瞬间,在下一堂课里展示给各个班级,让学生们欣赏与评价。

(三)校园展览。将学生的一些园艺作品直接运用于布置美化校园,同时又作为成果展览,让全校师生欣赏评价。

五、积累经验,使园艺校本课程走向更大的成功

我校的园艺校本课程刚刚起步。由于这项工作属于首创性的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虽然获得了一些成功,但离教育改革的要求尚远。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探索,不断加强自学,向周围其他搞校本课程的同仁学习,向有园艺实践经验的人学习,从而积累经验,在园艺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5

关键词:精品课程;新药设计与开发;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王桂玲(1977-),女,吉林九台人,泰山医学院药学院,讲师;赵雪梅(1970-),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药学院,教授。(山东 泰安 27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山医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XW20110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23-02

国家教育部曾在2003年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一所学校拥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数目的多少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精品课程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因此要通过建设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本文把建设精品课程作为带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把握“质量建设”的内涵实质,广泛吸取了国内高校的相关课程的建设经验,对“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分别从优化教学内容及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促进本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新世纪培养高质量的药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特点、包含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交叉的学科,课程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到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本课程采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徐文方教授主编的《药物设计学》。这门课程着重围绕药物发现所涉及的生命科学基础,新药设计所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药物设计学的前沿热点领域,以及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等内容进行教学。[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从药物作用的机理角度掌握新药设计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了解新药开发的一般程序,熟悉新药研究的前沿技术,也为以后从事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虽然有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交叉的学科,课程涵盖知识面很广,部分学校包括泰山医学院还没有摸索出这门课程有效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按照课本的内容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在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课本上有些知识学生在相关课程中已经学到过,比如前药原理、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等知识,如果再重复介绍,虽然可以加深、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但是长期如此,学生会认为这门课程没有什么新意,会逐渐削弱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而这门课程除了介绍一些药物设计领域成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外,还介绍了很多药物设计领域的前沿技术,比如:组合化学、化学基因组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这些前沿技术是学生之前在其他学科并没有接触过的。而这些技术所涉及的原理、方法有的非常复杂、抽象,某些技术还需要采用相关的设计软件来完成。所以仅仅通过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些前沿领域技术的,而且这种方式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性,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更不利于培养创新性、实践性专业人才。

三、优化教学内容及更新教学方法的措施

1.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随着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教学内容也必须随之不断进行更新,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4-5]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出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学习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以提高教师素质。因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多,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药物化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药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加强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有关学科发展的一些前沿信息,并且还要将这些知识、信息融会贯通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通过网上或相关资料查找国内外新近上市的新药,举例介绍。因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新药设计所涉及到的方法和原理,课本上介绍药物设计原理时虽然举了很多药物的例子,但有些例子如青霉素、普萘洛尔、青蒿素等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已学到过,缺乏新颖性。因此通过网上或相关的资料查找近期国内外采用某种原理和方法设计的新药,可以从合成工艺、结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介绍。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前沿性和代表性。这样教学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这种设计方法和原理的理解、掌握,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2.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品课程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师生互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7]本门课程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教学方法方面也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授课的方式,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把授课的相关资料如课件、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参考书等表现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

(1)理论课教学。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授课过程中随时设置问题,比如讲解某个药物时,如果是学生熟悉的一些药物,可以让学生来回答这个药物的作用、理化性质、合成路径等内容。如果是学生以前没学到过的药物,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及数据库来查找这个药物的作用、理化性质等相关的信息。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将以前所学学科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知道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Flash、PowerPoint等方式将课程内容、药物设计的过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实行全过程的多媒体教学。另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把授课的相关资料如课件、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参考书等表现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

“换位式”教学:将“学生”与“教师”角色进行互换,在授课过程中可定期将课本上的一部分内容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主要从课件、教案、讲稿、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准备,然后每组选派一名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也可在讲解过程中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增强了师生互动,有利于促进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因为这门课程介绍了很多的与药物设计相关的一些前沿技术,有些技术很抽象,在其他学科中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对于这些技术如果单凭理论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有些技术是采用相关的设计软件完成的。因此授课时要采用理论知识与软件相结合方式讲解这部分内容。例如介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时,就是通过采用catalyst、ludi等软件来介绍设计的一些药物,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动手操作来对一些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这样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理解这些前沿技术相对来说容易一些,知道这门技术在新药设计中是如何应用的,以及应用后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这样不但向学生介绍了这门前沿技术,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思路,培养了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组织专题讲座。定期组织由一些专家开展的与“新药设计与开发”这门课程相关学科领域的专题讲座,来介绍这门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知识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由于这门课程主要面向药学、制药工程、药学(临床药学方向)专业的学生开设,而这些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等)作基础,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另外学校现在还配置了很多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这些都为“新药设计与开发”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经过这几年不断的建设,通过在两届学生中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但促进了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R].

[2]李春雨,刘志宏,张晓青,等.浅谈对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认识与把握——以2007年部级精品课程《动物药理》建设为例[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4-8.

[3]徐文方.药物设计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李伟东,吴皓,陆兔林,等.中药炮制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29-32.

[5]孙莹,郝加虎,陶芳标,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5-16.

[6]郭玉婷.巩固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76-77.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6

关键词: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53-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化学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综合性大学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为了配合国家的大众创业的要求,使得有关应用性质的工程技术类的课程已受到相应的重视,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地加强。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培养计划中最后一门理论课程,作为大学四年学习的收官课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这门课对于培养学生在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方面,从事应用和开发研究能力起到了特定的作用。

由于现在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的更新没有跟上,我校的情况也一样,使得一些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受到影响,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有些实验无法做到一人一台套,有些实验是两个人一起做,存在一人做一人看的情况,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采取的是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在课堂上讲述课程理论,理论的系统性很强,但是工程实践性的训练较少,毕业生的知识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毕业生缺乏现代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工程技术知识,对生产设备、生产控制和生产管理了解甚少,使得其应用能力较弱的弊病依然普遍存在。故很多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分配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无法适应所从事的技术类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程实践性教学,我们在2005年对应用化学专业开始开设了《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这门课程,2011年开始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开设这门课程,通过近10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边学习,边改革,逐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队伍建设

现在由于我校现在引进的博士教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工程应用背景的教师很少,在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的教师更少,从生产一线走出的教师没有,如何进行此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程中,对化工开发与设计有个较好的了解,我们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聘请国内著名企业技术人员来我校进行讲学,我们请了九江石化的原总调度来我校对两个专业,4个班的学生进行讲学,结合他自己创办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工厂的办理过程,通过项目的过程,使大家了解一个从化学到化工的全过程,对从实验室到公司的流程有深刻的了解,明白化学和化工的不同,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使得老师在课堂讲述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凭空想象。

2.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参观考察,结成校企联合,教师通过和企业合作,了解企业的科研动态,和企业合作,完成企业的一些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化工开发的内容。这么多年,我们一共选派了5名教师到中石油、江西星火、宁国生力农化等国有大型企业、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进行进修,和企业联合搞研发,对企业的一些工艺进行改进,在充实自己的化工工艺知识外,还获得了很多横向项目,同时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实现了校企双赢。另外由于教师和企业的良好的沟通,使得我们两个专业的部分学生也在这些企业进行实习,有的还和这些公司签约了。

3.积极灵活引进具有工业背景知识的教师,当无法在招聘渠道上招到在企业从事过生产实践活动的教师的时候,我们采用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当我们的客座教授,或者访问学者等方式,来解决实践背景教师短缺问题。我们先后聘请了中石油和江西星火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我们的客座教授,面对面地对此课程进行答疑,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请他们过来,把同学们在这个课程中主讲教师没有讲述明白的内容进行集中解答,增加了学生和企业人员的互动。

二、教学内容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厂矿企业从事应用性工作。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化学工程方面的综合能力,如生产设备、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掌握化学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方法等,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抓住应用关,在课程内容上融入应用意识,使学生明白,化学的本质还是在于应用,进一步加强了包括“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内的工程技术课程体系,以提高毕业生在化学领域内从事应用性工作的能力。

《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讲述的主要内容有:绪论,开放放大方法,试验方法,技术经济,反应器的设计,工艺流程的合成与优化,投资、成本、折旧和盈利,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概念设计和基础设计等内容。为了加强对学生联系生产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重点讲述“工艺流程的合成与优化”和“概念设计和基础设计”。当然就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所涉及的内容而言,这课程仍然讲述的是一个概要,其重点也仍然只是介绍应用和开发与设计研究中一些最基础的思想方法,以加强技术、经济等观点的训练,也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工厂从无到有的过程,心里有个大致的流程概念。

在教学内容上,选讲了若干应用实例,如在讲述化工过程开发步骤时,讲述了合成氨氮发展史、尼龙-66的开发以及我们研发的有机锰的研发过程与生产过程,使学生了解化工过程与开发的意义和艰苦性。在讲述试验一章时间,讲述了中空膜生物床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全面介绍了膜的种类、价格以及生产地和使用寿命等,除了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之外,还顺带讲述了资料的查找和市场的相应信息,使学生更加了解研发的过程。在讲述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时,对比讲述了有化学反应和无化学反应的操作过程的物料和能量问题,从中使学生明白化工开发与化学热力学和物理化学以及化工仪器与仪表的联系,更加了解各个学科的相关性等。在工艺流程与优化中,讲述了合成路线和操作方式的选择,全面介绍了工艺流程的合成与优化问题,从优化过程讲述到化工经济,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特别是在化工经济学方面,通过折旧等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得学生对在化工开发过程中的经济效率有较好的印象,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观念、提高他们的工程技术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课后,我们精选了一定量和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通过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教材的内容,以便于教学。在每一章的结尾都附有参考文献,以便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时参考,通过老师的努力,拿到了一些企业的从筹建到生产的相关文献,让同学们了解企业发展的历程,树立创办企业的信心。

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上,我们采用多种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也以专题报告、课堂讨论和大学生课外活动为辅,积极通过许多个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许多真实的个案的讲解,使得学生明白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的苦与乐,给学生播下化工创业的种子,同时又提醒了在以后创业道路上的艰难。

同时利用化工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我们购买了几种不同的化工仿真软件,可以模仿合成氨、硝化制硝基氯苯、高纯氯乙酸制备等,学生可以在仿真软件商设计不同的工艺参数,模仿不同的工况条件下的化工反应过程,根据这些反应条件来对反应全过程进行开发设计。

把一部分见习内容安排在课程中间,本课程安排在2个时间段进行,先上2周左右的概念课,使学生对化工过程有个大概的感性认识,然后到工厂进行实习和见习1周,我们有段时间挑选的工厂是刚刚成立的公司,规模不大的精细化工公司,可以使学生对工厂的总体布局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对一般的精细化工开发过程有较深的了解,在此期间把要进行的毕业设计安排下去,使学生带着问题继续下面的课程。

四、课题设计教学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这样的课程,课题设计实验是对理论课程最好的注释,为了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采用“校企联合”的授课方式,根据企业化工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把此问题作为专业实验课题,设计了系列特色的专业实验,如为中石油进行理论年产10000吨磺酸钙的设计、为星火公司进行了年产10吨金属致钝剂的小型工艺优化设计,并且把筛选好的个别设计方法中的某个工艺在这些企业中进行中试。

我们开设的此门课程在近10年来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课题为研发点,以综合开发性为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的课堂内外教学模式,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把开始的24节课提高到了32节课。

参考文献:

[1]张浩勤,章亚东,陈卫航.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