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思政的建设和运用

工程测量课程思政的建设和运用

摘要:围绕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研究“工程测量学”课程本身的特色,从内容中提炼“思政教育要素”与课程相关内容结合,丰富课程教育的内涵。紧扣课程内容,将工程测量课程的六大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测量技术发展、测量难题解决、祖国建设成就、超级工程应用。课程从多维度、多角度和多层次与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踏实工作的工匠精神,努力奋斗的奉献精神,提升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高校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主渠道,满足学生思想成长发展需求。除了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他专业课也要融入思政因素,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协同进行。课程思政提升了专业课教学的内涵,丰富了课程的发展路径,“课程思政”作为将思政内容和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及环节进行互动性融合的纽带,对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1~2]。

1课程思政的实践要求

各高校针对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提升“课程思政”的成效,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各方面开展了丰富的研究。高德毅、宗爱东等[3]提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的“群舞中领舞”作用,最终要实现所有专业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3]。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主要构建的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研究者吴月齐[4]提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旨在构建的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即加强思政理论课的第一课堂建设。转变专任教师观念,挖掘每一门专业课的“德育元素”。推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和实践育人有效途径,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张驰、宋来等[5]提出,“课程思政”不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任务,也不是教学要求的任务延伸,而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课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认识,特别围绕“三全育人”的要求,将专业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统一,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中的主导作用[6~7]。避免认识和操作层面的误区,一种误区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教师和思政课程教师的任务,专业课程教师只需要进行专业教学和实践就可以了。二是在开展“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工作过程中,还存在方法模式单一,为“思政”而“思政”的情况,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过于简单的说教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尬聊”情况,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通过调研,结合多年的课程教学实际,如要做好“课程思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①要围绕课程内容教学大纲,重新整理课程教学内容;②要围绕课程大纲的教学知识点,紧扣思政教学元素,选择合适的案例,通过视频等多维度的方式,开展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形成有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基于此,根据学校总体推进“课程思政”的安排和要求,围绕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提出了工程测量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方案,并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提升本门课程育人的成效。

2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在先修的高等数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对工程要素(角度、距离和高差)进行测定和测设的基本方法,并掌握基本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课程旨在培养、训练学生工程测量常规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仪器的检验、校正维护的基本知识,能较好地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通过课程的教学实践,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全程化”,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团队合作、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锻炼。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胜任今后在工程勘察设计中的测图与用图,施工用图及竣工测量等工作,并为学习“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预算”等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土木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2.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工程测量基础理论知识,包括:①熟悉工程测量程序,坐标及高程系统,距离、角度、高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测量误差基础知识;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形测量知识及施工放样,包括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的内容和方法;④熟悉各类工程的工程测量方案设计要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下列能力:①掌握工程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比选提供测量方案与建议;②能够掌握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经济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③能够根据工程要求熟悉和选择专业常用的现代测量仪器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④在测量小组协作中具有团队意识,能够理解一个团队中每个角色的作用以及对整个团队实现目标的意义,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2.2思政教育目标

围绕工程测量设计课程内容,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进行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的设计,对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有意义。课程内容设计围绕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不畏困难的精神和认真工作、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进一步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课程建设实践

3.1课程设计思路

深入挖掘各知识点的“思政教学元素”与课程主要教学模块深入结合,双线并行推进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①围绕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紧扣土木工程培养目标,采用丰富的工程案例开展教学。②思政元素主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匠精神培养、新发展理念和不畏困难、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开展。③通过设计分专题教学方法和思路,围绕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将课程分成六个部分,分别为基本观测量的测量、误差理论、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④课程设计过程中,针对每一部分进行内容设计,围绕“工程应用”、“技术创新”和“趋势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课程内容与测量工程应用对接。⑤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工程测量能力为本,以实操和集中实践为基础的能力培养,开展多样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考核。

3.2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本课程主要思政要素教学点是让学生深刻领会伟大祖国的建设发展成就,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理解“四个自信”和新发展理念,树立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主要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分析模块蕴含的思政要素,并根据要素合理选择相关的课程思政案例。课程思政案例的选择主要围绕具体的标志性大型工程案例展开,如港珠澳大桥建设、珠峰高程测量等大型工程案例,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体系,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

4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通过在本校2019级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来看,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学生普遍反响热烈,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认为课堂学习既有知识能力的传授,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政教育,而且思政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的方式生动直观,感触很深;②案例教学让学生们更加理解知识的同时,对团队合作精神,深入一线努力实践,经受工程训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结语

通过研究专业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和“思政案例”有机结合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目标,围绕育人要求,构建了工程测量的课程思政教学的体系。在教学中采用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通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成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形成良好的课程互动交流模式,不断提升课程的建设水平和课程思政育人水平[8~9]。

作者:胡阳 陈葶葶 陈晓洪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