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资产管理制度范例6篇

乡镇资产管理制度

乡镇资产管理制度范文1

一、目前乡镇集体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视不够在许多的乡镇政府中,乡镇干部对于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往往都会忽略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味地重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从而导致集体财产的管理体系流于形式,并无实际用处。

(二)管理主体不明我国法律规定,乡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有两种,一是集体经济组织,二是村民委员会。由此可以看出,法律规定的集体资产管理主体并不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同时拥有管理的权限,都可以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而且可以代表民众行使对资产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职权交叉的现象出现,造成乡镇集体资产管理更加混乱。一旦乡镇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资产的管理也出现问题。

(三)集体资产管理水平有限乡镇管理水平的相对低下导致管理主体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不到位,力度不够,从而造成集体资产极易流失。乡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普遍偏低,并且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和专业管理人员。因为管理主体的不明确和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乡镇集体资产管理的大权紧紧握在乡镇政府一些干部的手中,这样极易滋生腐败问题,有些干部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私自违规挪用乡镇集体资产,出现问题后导致资产流失,而干部却逃避责任,乡镇居民缺乏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和法律意识,因此大多无法追究干部的责任,最终导致集体资产的流失,给乡镇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因为缺乏科学的资产管理手段和制度,无法及时发现集体资产的实际数目和账面数目是否存在较大偏差,这样就导致最终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统计。

(四)闲置资产较少乡镇居民的主体大多是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他们经常早出晚归的做农活,并且大部分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大多数都会忽略集体资产。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和手段,如今乡镇集体资产大多都是有纠纷的闲置资产。闲置下来的集体资产一般都会进行再处理,大部分的闲置资产都会被变卖变现,长期下来就会导致有纠纷的闲置资产无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居民集体资产的损失。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只注重保守的看护住集体资产,而不会将集体资产盘活,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量集体资产闲置浪费,给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五)落后的评估管理乡镇集体资产有许多是以自然资源的形式保存,而资产的评估对于这种自然资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对于土地、森林、水面等资源的评估就相当具有难度,在进行资产转让的时候,就无法对这些自然资源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评估这些自然资源的集体资产,需要非常专业的评估技术和评估人员,才能对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拿出准确的估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乡镇居民在评估的时候,一般都会邀请非常专业的评估机构为这些自然资源进行评估。但在一些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的地区,管理主体在进行资产评估的时候,往往不会将资产的评估及其它变动进行公示,许多居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就被变动了集体资产,这样并没有保护乡镇居民的知情权。

二、如何重组集体资产管理体系

如今,乡镇集体资产都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实行股份化改制,改制之后,在选择代表、董事长等管理人员方面,都是乡镇直接委派之前的原厂长作为股权的代表行使权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权和资产所有权紧密联系,导致集体资产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

(一)优化管理人员的派任管理人员在乡镇企业中拥有较大的资产管理权,因此在管理人员的选取上,应当格外慎重。乡镇可以对农工商总公司进行授权,要求他们选派优秀的股权代表担任管理者。一些乡镇的领导也可以直接负责规模比较大的乡镇企业,负责集体股的保值与增值。

(二)重视有纠纷的闲置资产处理对于有纠纷的闲置资产,乡镇组织不应害怕麻烦而置之不理,而是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有纠纷的闲置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乡镇居民的切身经济利益。乡镇居民大多都是农民,对于集体资产的处理并不是很了解,并且大多乡镇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他们无法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这时乡镇组织就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公众着想,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

(三)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能管理人员对集体资产拥有决策权,因此,企业应该定期举行例会,让管理人员就本期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状况进行公示,并且对于一些人事上的调动也需要进行公示,这样才可以让集体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重大问题,做到管理的透明化和公平性。明确了管理人员的的职能就能够在企业的内部形成一种自主经营的新机制。

(四)做好小资产管理在对乡镇小资产的管理上,应当制定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个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职责,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人负责。将乡镇的电脑、空调等小资产的购买和使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列出清单,发生变动时及时在电脑上进行核对,在办公物资达到使用期限时,也应及时进行更换和购买。

(五)进行严格监督在集体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要不断加强监督的力度。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全面的监督。在设立专项的监督机构后,也要定期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使监督人员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而且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管理的时候,需要做到严格把关,不能,这样对于集体资产的管理有害而无利的。企业要在监督管理方面下功夫,明确监督机构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监督部门一定的职权,提高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和实际操作性,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乡镇资产管理制度范文2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性负债的管理,规范乡镇举债行为,有效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39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5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湖政发〔20*〕60号)文件精神,按照“控制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结合我区乡镇政府性债务的现状,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风险意识

乡镇政府性债务,是指乡镇政府(包括所属部门、乡镇财政拨款单位以及各类政府性公司)举债用于乡镇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出所形成的债务,或由乡镇政府依法担保,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必须由乡镇政府承担的债务。加强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是保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方面,也有利于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事关政府形象、乡镇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各乡镇要从全面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职责,制订措施,切实加强对乡镇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做到落实责任,限定期限,化解旧债,严格程序,控制新债,保障偿还。要牢牢把握通过加快发展来化解和控制债务,把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因地制宜涵养和培植后续财源。同时,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确保增收节支保平衡。做到发展经济和防范风险相结合,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对农村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切实减轻财政压力,有效防范债务风险,确保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

二、规范举债程序,控制新增不良债务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应将乡镇政府性债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区、乡镇两级政府相应建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财政、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两级乡镇政府性债务监管领导小组,负责对乡镇政府性债务的监控和管理。明确乡镇政府性债务

管理工作责任,签订债务责任状,将乡镇的“消赤减负”同业绩考核相挂钩,积极探索将乡镇债务的管理纳入乡镇政务公开范围,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各乡镇的政府性投资要结合本乡镇的财力情况,“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乡镇政府财政信用能力,坚持“权、责、利”和“借、用、还”相统一,努力防范和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风险,将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规范乡镇政府举债程序。建立乡镇举债上审一级制度,对乡镇确需举债的建设性投资项目,首先由所在乡镇的政府性债务监管领导小组根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举债规模、债务资金来源、偿债准备等相关资料向区政府提出申请,经由区政府性债务监管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批准后,再由政府建设项目审批主管部门批准立项。未经上级审核资金来源,区、乡镇政府性债务监管领导小组批准同意的乡镇政府性建设投资项目,投资审批主管部门不得批准立项。

(四)坚决制止和纠正乡镇经济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一是加强乡镇预算管理,坚决贯彻乡镇财政不列赤字预算的规定,严格乡镇预算的执行。二是严格按照新型乡镇财政管理模式的要求加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不得铺张浪费或随意增加非经常性支出,杜绝产生消费性债务。三是乡镇政府及其下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对外提供经济担保或财产抵押。四是严禁乡镇利用、借道企业进行投融资。五是严禁乡镇政府向个人拆借资金或向企业发放贷款。六是不得举债发放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解决办公经费不足。七是乡镇所有政府性资金或资产必须纳入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范围。凡违反上述规定形成新债的,一经查实,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债务

(一)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在已对乡镇政府性债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区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对乡镇政府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弄清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形成原因。乡镇财政按债务资金来源、债务资金用途,设立分类明细台账,锁定各类政府性债务初始时点数据,并报区财政局备案。

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乡镇政府为乡镇政府性债务偿债责任单位。同时,为减轻乡镇负担,除积极向省、市争取奖励、补助资金以外,区财政将按有关政策规定,在财力可能的范围内,对乡镇消化公益性负债给予适当配套支持。

(二)区别对待,分类化解。我区乡镇政府性债务主要有三类,即:公益性债务、园区建设性债务、企业性债务。由于各类债务的形成原因不同,相应化解债务的资金来源渠道也不同,因此,必须采取区别对待,分类化解的办法来逐步加以解决。

1.公益性债务。主要是指乡镇在教育、城建、道路桥梁、村庄整治等公益性事业建设中形成的债务。从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的要求出发,化解的重点是公益性债务,而重中之重是教育债务。

具体的化解办法:有教育负债的乡镇,从20*年开始,每年按超收分成金额不低于15%的比例安排用于消化历年教育负债;无教育负债的乡镇,从20*年开始,每年按超收分成金额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消化历年其他公益性债务。根据乡镇公益性债务形成的历史原因和上级有关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的规定,区财政将在市财政化解教育债务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按市财政实际奖励额进行1:1配套,用于减轻乡镇化解政府性债务的负担。力争用三年时间消化乡镇现有教育债务,并化解一部分其他公益性债务。

2.园区建设性债务。主要是指用于事关区域整体发展所急需建设,但暂时存在资金缺口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项目。我区乡镇建设性债务从广义上均属于公益性范畴,而且与债务相对应的储备资产质量良好。下一步重点是规范管理与债务资产保全的问题,即:对未实行封闭运作的要进行资产评估,资产与负债相对应进行封闭运作,自求平衡;对已实行封闭运作的项目,要加强对资产的监管,按市价评估资产现值,作好与债务相对应的资产储备。

3.企业性债务。主要是乡镇政府在乡镇企业转制以及为乡镇企业担保负有连带责任而形成的债务。这类债务在我区乡镇中规模不大且相对集中。具体的化解主要依靠三种途径:一是对具体债务进行账龄及原因分析,取得相关法律依据,依法核销或剥离;二是在全面清理债权债务的基础上,探索债权债务置换,进行债务冲抵;三是盘活存量资产,对乡镇集体闲置资产,通过拍卖、

租赁等方式进行变现,偿还企业性债务。

四、建立管理制度,加强预警监控

(一)建立乡镇政府性债务财政统一归口监督管理制度。对乡镇政府的举债,在区财政的统筹安排下,由乡镇财政工作站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努力扭转多头举债、权责不清、调控不力的局面,对以乡镇政府名义开办的各类政府性公司或中心以及游离于乡镇财政之外的各种乡镇政府性资金,特别是各种园区性融资公司和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必须统一纳入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范围。财政部门负责政府性负债建设项目资金审核,承担本地政府性债务监督管理的具体职责。

(二)建立乡镇政府性债务偿还责任制。各乡镇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认真制定“消赤减负”计划和措施,明确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计划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不借新债,减少旧债也是政绩”的观念,政府性债务管理、控制、偿还以及安全性要纳入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建立健全乡镇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统计和报告制度。各乡镇每年初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制乡镇政府性债务年度收支计划,经乡镇政府性债务监管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报区领导小组及财政部门备案。建立规范、全面、科学的统计制度,提高债务透明度。健全乡镇政府性债务按季报告制度,加强对乡镇政府性债务的监督、控制和考核。

(四)建立乡镇政府性债务偿债风险基金,着力完善偿还机

制。乡镇政府设立“偿债风险基金”,一般按不低于当年年初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的3%计提,主要用于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应急处置。乡镇财政部门实行专户管理,实行专项审批,不得截留、挪用。其资金来源可在乡镇体制超收分成、土地出让金收益、采矿权出让收益、教育费附加乡镇分成等收入中筹集。

乡镇资产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管理;创新

一、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创新

从政府颁布的新准则来看,固定资产要从原来的“事业单位持有”进行改变,该固定资产在政府会计主体进行业务活动时要使其满足,并且对其有控制权。随着“控制”这一概念提出的同时也阐述了控制这份资产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说,把固定资产的意义重新定位,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政府会计在对某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控制后,许多与之有关的经济利益就有可能流入,这样乡镇政府就可以产生更多的利益来回馈群众。

(二)固定资产确认的创新

新政府会计准则通过借鉴学习国外成功的会计准则,加上对企业会计的深入探究,对于固定资产的确认思想开始转变,新准则中对于固定资产确认方式的转变非常明确,旧制度中以明确的价值标作为标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对固有资产确认的方法已经落伍,在新准则中改变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方式,从本质入手,以此为标准进行固定资产的确认。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创新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由于损耗或者意外而转移到商品或者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在新政府会计准则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也做出了一些调整。新准则中将机器设备划入可以折旧的范围,无论机器用还是不用,都可以折旧。新准则中也对不计提范围做出了一些调整,将单独计价的土地划入了不计提范围。除了折旧范围,新准则在灵活性上也在旧准则基础上做出了改革,明确指出了政府会计主体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新准则中,在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时候,按照当月计提折旧,得出的折旧额计入当期费用或者资产。与过去虚化的计提折旧相比,从“虚提”转到“实提”,更能确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对于乡镇政府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也有所加强,这样就促进了乡镇政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创新

新准则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乡镇会计中的核算方式精简,以前的会计准则中在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规定比较全面,包括租借费、运输费、税费、等等,新准则中将这些十分繁复的规定全部去除,使乡镇政府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五)乡镇政府会计核算的创新

新固定资产准则将单体核算会计记录转变为“双基础”核算体系,新政府会计准则规定,在记录中要使用政府预算和财务会计相互衔接但又适当分离的核算体系,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心,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两者要适度分离,与此同时又把预算会计要素与才财务会计要素在同一个系统中显示,避免了单一系统的缺陷。

二、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的现状和原因

(一)财务人员不达标

新政府准则的实施,需要相关人员了解并且熟悉运用新制度,而乡镇政府的财务人员基本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没有对新制度全面的学习,所以导致知识素养的匮乏,面临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无法胜任。

(二)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低下

乡镇政府中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乡镇政府在固定资产的安置与购买中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造成许多资产限制和浪费,并且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过于薄弱,正是因为缺乏管理意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形成重购置、轻管理的状态。

(三)乡镇政府的创新步伐过慢

乡政府作为我国政府部门中最为基层的机构,日常的工作中涉及大都是老百姓,处理工作的过程都较为繁复,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相对较为疏松,信息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产生影响。

三、乡镇政府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培养

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代表着权责发生制的到来,旧制度的冤屈,新制度的到来,工作人员必须适应新制度所改变的业务,了解并且熟练的应用。新制度对于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比较严格,尤其是对于财务人员,新准则在实施初期,给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所以应该针对人员素质进行指导,组织师资力量进行教导、培养,提高宣传力度,努力加强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对新制度的理解,培养工作人员的业务办理能力,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权力贯彻新准则的落实。

(二)提升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我国乡镇政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有待提高,乡镇政府对于固定资产缺少管理,甚至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对与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需要提高。在领导人员的绩效测评中加入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提高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的管理,培养相关人员的责任感,确定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范围,以此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有效保障。(2)确立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各个环节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新政府会计法则的标准执行。(3)建立一个考核小组,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购入严格按照新政府会计准则审核,计入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

(三)创新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

固定资产使用中会有自然损耗或者意外损耗,由此引发物品更替,所以固定资产折旧中有许多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乡镇政府可以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学习企业的经验,(1)使用快速折旧法,在确定资金在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还能降低乡镇政府的税务压力。(2)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预计损耗、可提供利益的年限、此类资产使用的过往信息,然后乡镇政府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立一个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这样乡镇政府财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提供更准确、更具有真实性的报告。

(四)对乡镇政府固定资产严格监管

乡镇政府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相对较为低下,对应资产使用或者管理人员要查明原因,然后做出方案,以此来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如果发生意外,对应资产使用人要说明情况,做出查实。对固定资产中价值高昂或者精密容易损坏的要采取多人保管,相互监督,以免损坏或者部分工作人员以权谋私、中饱私囊。

乡镇资产管理制度范文4

1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决算管理流于形式,漏缴税金使税款流失

乡镇预算编制较为粗化,没有全面具体地体现乡镇本级的收支状况,只是依据市级财政规定核对同上级来往的科目,决算编制时,也没有对本级的收入与专项资金编制。[1]并且变动随意,少数人决定,没有履行程序予以批复调整。乡镇政府在兑付员工个人借款利息,下发各类员工个人奖金、补助款时,一般不会代扣个人所得税,抑或在支付建设工程款项时,在对方单位出具了一般收款收据的状况下,乡镇政府没有代扣营业税金以及附加税,及至凭借白条收据支付抑或垫付工程款,不知不觉中致使国家税款流失。

1.2国有资产管理未到位,会计资料稽核审查不严瑾

个别乡镇没有完善本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资产收益收支不进账,譬如承包款与租金直接抵扣其他经费支出。[2]购置资产不予以资产登记,资产明细不明确,个人利用资产不办理交接手续及至不归还。国有资产处置没有通过集体决策,不执行批准程序。会计稽核制度属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性工作,可在乡镇政府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的稽核同审查工作者、稽核工作者岗位责任制的构建往往是财务管理当中极易忽略的问题。

1.3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监督职能未发挥

乡镇本级财力同其他专项资金模糊不清,混淆应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十分普遍。拨发的专款跟踪管理未落实,资金成效未能体现。应用专款尤其是建设项目资金不规范,许多项目不具备工程预决算,未采取招、投标,结算不具备正规税务发票。一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乡镇财务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乡镇采取任期制,一部分领导重视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目标任务,忽略乡政内部的财政财务管理,随意安排账务、变更会计工作者和运用专项资金,一些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独立性很低,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

1.4债权债务结算不及时,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在总预算帐与机关帐中存有许多笔借出款项,大多数是外出差、学习培训、项目等的借支。若当事人调动,几年及至十几年不结清账目,则长时期挂着账,有部分乡镇的白条积累达几十万元。有些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活动中、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招商引资活动中等举债导致直接负债抑或挤挪专项资金致使隐形负债。

2强化和改进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

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应当对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不断细化。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要统一完善乡镇内控制度,确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资金、票据领用、财产物资、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等。形成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规避风险。并且,强化对财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各乡镇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严格履行建账监管制度,依据财政部门的规定,乡镇运用的各项帐薄,均应采取建账监管,会计、出纳得到的原始发票一定要符合规定且严格履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且强化往来账目的管理制度,构建往来款定期审核与清理制度。建立起组织机构,确立专门人员负责,针对呆账、死账、坏账实施清理调整,严格防范利用往来款调理财政收支;

3).进一步强化对票证的管理。构建起一系列严瑾的票据领取上缴内控监督制度,进而规范收入管理;

4).财政要强化对乡镇平时办公费用的监督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让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加速步入规范的、制度的、法制的轨道。

2.2落实责任审计,加强预算监督

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当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不断健全完善乡镇主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关口往前移,广泛推行主管领导任中审计,借助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使得乡镇主管领导不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工作;

2).利用审计廉政成绩,促使乡镇主管领导加强严格要求自己的观念。应当增大对违法违纪案的惩处。针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要及时给予处理,进而起到警醒的作用;

3).借助财务审计效果,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勤俭节约理念,对审计环节体现出来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使得各单位强化内部控制与管理;

4).借助政绩审查成绩,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务实理念,将政绩审查同干部考察有机融合,将审计体现出的统计数据状况、经济效益状况、个人廉洁状况写入审查报告,当成领导干部任免奖惩的关键性依据,将领导行使权力与担负的责任联结起来,加强权力应用的约束监督力。

2.3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核算水平

乡镇政府应当依据《会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财会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财务工作者队伍的相对稳定,不可随意变更,定期不定期对财会工作者实施业务培训,借助考试考核等进一步提升财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核算水平。

2.4注重乡镇债务,消除财政风险

主要应注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债务责任追究机制,由乡镇财政所与债务产生的相关单位一同对债权债务实施清理,同时对将来产生的债权、债务于其业务出现时实施审核,严瑾把关,构建债权债务及呆账死账坏账之责任追查制度,使得乡镇转变新官不管陈旧账目的做法,进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2).理清债务性质,按年逐渐偿还,针对那些共公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构成的债务,可列进乡镇预算与上级补助等规划,逐渐消化,对于新办企业与实体构成的债务,要拍卖其资产予以偿还,对于财政担保方面的债务,要核实用款对象,落实偿还计划,建立起偿还责任等。

结束语

乡镇资产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村账镇管;会计委托;异变

村账镇(乡)管的本意是由乡镇政府管理下的经管站受村民委员会的委托,行政村的会计事务,履行会计职能。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受现有乡村政治制度环境的制约,村账镇管从“经管站村居会计事务”异变为“村集体的财务由乡(镇)负责管理”。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取消村账镇管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将分析村账镇管异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村级财务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一、村账镇管的异变

(一)村账镇管是会计制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

村账镇管实际上是村级会计委托制。在正式的文件法规中,只有“村级会计委托制”这样一个名称,没有提到过“村账镇(乡)管”。“村账镇管”是在“村级会计委托制”的推行过程中,为了通俗易懂而用的一个简便提法。

会计委托制是在会计发展过程中,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会计模式,也是在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很普遍的会计事务解决方案。会计委托之所以会成为各省市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中推行的会计管理模式,可能是基于它的三个特点:

1、成本低。相对于聘请专职的会计,一般来说,委托会计事务的成本小。在村级会计委托的实施过程中,因为限定了村级集体资产的会计事务只能由乡镇的经管站来,相关费用由财政承担,表面看来,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中推行会计委托,村为此承担的成本几乎为零。

2、可以获得专业的会计服务。尤其是在当代会计的发展迅速,内部专业化分工精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越来越重要的条件下,将会计事务委托给专业会计公司,可以从会计事务中更充分获得收益。在村级会计委托推行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承担起了类似于投资管理咨询公司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级集体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投资风险。

3、可以作为对人的外部监管手段。这可能是最为各级政府看重的一点。就实践来看,村账镇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村干部的约束力,降低了村干部挥霍占用贪污村级集体资产的可能性。

(二)村账镇管的异变

在本质上,会计委托应该是委托者和被委托者两个平等的主体之间自由选择,签订的一份权责对等合约。所以,村账镇管,就其本来的面目而言,应该是村级集体资产的资产所有人,也就是全体村民和乡镇的经管站自愿签订一份委托会计事务的合约,以满足自己特定的需要。村民有权利选择是否委托代管会计事务,也有权利选择委托谁来代管会计事务,同时,也有权利在合约规定的权责范围内,决定自己是继续还是收回会计事务的委托代管。但是,各级政府倡导,并运用行政力量推行的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受到现有乡村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在目的、实施主体、产权、实现形式都发上了很大的异变。

1、村账镇管的目的由各级政府根据自我的政治需要确定,而不是由村级集体资产所有人根据自我的需要来确定。从各级政府的文件对村账镇管的目标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词句:“加强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有效控制农村新增不良债务,维护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改善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等。虽然这些目标都是在维护农民的利益,推进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但它们毕竟不是村级集体资产所有人根据村居的现实状况与需要主动做出的自觉选择。

2、村账镇管的实施主体不是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人,而异变为要被监督的村干部和各级政府,只有资产的所有人才有权利选择管理和处置资产的方式。但在村账镇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被监督的村干部替代要监督自己的村民,与应该受到委托的监督者——乡镇经管站以及政府之间直接交易。村账镇管成了乡镇政府和村干部之间的博弈过程。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人——全体村民基本上被排除在外。

3、村账镇管的实施过程中,村民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被损害。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归全体村民所有。村民有权利决定包括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处置和监管方式;村级集体资产的处置和收益本应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但在村账镇管的实施过程中,乡镇政府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手段,要求村干部将他们实际掌控的村集体资产管理权转移到自己的手里。村级集体资产的处置和使用需要经过乡镇财经管理部门审核和主要领导审批。很显然,乡镇政府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实质上干涉和剥夺了村民经济自主支配权、财务管理权。乡镇行政权力把村民对集体财产的使用权和处分权分割出去,破坏了村民集体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出现了村财乡(镇)用,乡镇政府挪用、占用村级集体资产的情况。

4、村账镇管的实施形式出现了异变。在正常的会计委托关系中,委托方和受委托方是平等的主体,权责对应,并且都有退出这个关系的自由。可是在现行的村账镇管制度中,委托方(村民)没有真实的权利对受委托方(乡镇经管站)提出自己的要求,受委托方并不对村民负责,而是对乡镇政府负责。乡镇经管站在委托中的失职以及越权行为,村民也没有相应的权利来要求他们承担责任,也没有权利退出这个委托关系。

在产生了上述的异变之后,村账镇管已经不再是正常的会计委托关系,而异变成为乡镇政府对村级政治、经济进行控制的手段。

二、村账镇管异变的原因分析

(一)村民对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的实现缺少明晰、高效的制度形式

村级集体资产属于村民集体所有,虽然是法律的规定,但在现实中,村民并没有一个有效的产权制度来实现自己对于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法律规定集体所有,但究竟集体是怎么样组成的?集体的成员对于集体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和责任?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确认对于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所有权的具体权益内容有哪些?怎么样行使这个所有权?都缺少明晰、准确的制度界定。这就使村民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陷入到一个有名无实、无法操作、无法行使的状态中。因为村民的所有权处于虚置状态,村民就不能在制度上的约束和限制村委会在法律上获得的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权。所以,当村委会受到乡镇政府的约束,出让全部和部分的集体资产管理权时,作为集体资产的所有人,村民没有制度资源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乡镇政府规定村集体需要支付给村干部的工资额度,规定需要支付给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的奖励等等,村民就没有权利提出异议或者是更改。

(二)村级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存在缺陷,对村干部监督和约束的功能软弱

首先,个别大姓家族常常能够占据该村人口的多数,权力很容易就会被大家族垄断。其次,深受封建体制和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农民早已习惯了依赖、顺从和忍辱负重。最后,村级政治民主制度的建设和运行受到乡镇乃至更高行政权力的干扰、约束和控制。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本身就不健全的村级民主政治制度对于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基本上流于形式。

(三)村级组织受乡镇政府和党委的领导与管理

乡村政治是村委会和乡镇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村委会的决定和行动都必须经过乡镇政府的首肯,与乡镇政府合作的,才能从中获益。

(四)乡镇政府需要对村级政治、经济的控制

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和政治建设等方面都是上一级政府考核乡镇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同时也给乡镇政府调用、占用、处置村级集体资产,来满足自身需要提供了便利。

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人因为制度的缺失,无法行使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在这样的乡村制度环境下,村级会计委托制异变为乡镇对村级政治和经济控制的手段就是一种必然。

三、结论和建议

就理论而言,选择村级会计委托制作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一种方式可行。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现状,推动村级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村级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建立明晰、高效的集体资产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在制度上保证村级集体资产所有人能够完全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推进乡村政治制度的改革,改进乡镇政府的职能,使乡镇政府的职能更多转移到公共物品的提供上来,调动农民的自我政治和经济发展意识,推进村民自治进程,给村级留出更宽广的自由发展空间。把如何管理村级集体资产这样的事情,交由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人自觉、主动地选择合适自我需要和自我状况的形式。

参考文献:

1、罗豪才等.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第二辑[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池忠军.官僚制的伦理困境及其重构[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3、庄小琴.农业政策学[M].气象出版社,2000.

乡镇资产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目前,在我国的乡镇企业中,许多企业单纯地追求销量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资金的投向又具有盲目性,资金使用不合理,对企业的收益没有合理的分配安排,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进而使整个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发展方向,不能有效地利用与整合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长远的发展。因此,笔者立足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财务管理重视不够

乡镇企业由于生存的压力,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之中,只要产品销路畅通,销售收入在不断增长,企业领导者就不太重视财务管理的建设,更多的是把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披露的需要或是记账的手段,而没有把它视为一种管理工具。大多数乡镇企业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而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这样的状况在企业生产经营还算顺畅的情况下还不是很大的问题,而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严重亏损、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等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因为平时财务管理的工作不到位而不能立即做出正确的补救措施,从而使企业出现破产的危机,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二)缺乏有效制约机制

第一,缺少财务制度约束。一些企业根本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没有具体的制度可遵循,也没有任何的约束,容易使企业出现各种管理漏洞,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乡镇企业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多具有一定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这个特征,使得制度的约束力不强,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第二,缺少财务分工约束。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企业员工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对财务部门设置简单,财务岗位分工不明,一人兼任多项职务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得会计核算的岗位分工制度无法实施,也无法起到相互的监督制约作用;乡镇企业会计账目设置混乱,会计数据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财产账实不符,甚至为了应付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检查,设置几套帐;对企业资产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乡镇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乡镇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较差,忽视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不具有可信度,失去了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既不利于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机构的信任,获得资金的支持,也不利于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根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做出正确的投资分析和决策,获得投资收益,更不利于企业对日常营运资金的严格管理。总的来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资金短缺现象严重

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自有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以上的比例,银行贷款大约只占20%左右。这突出显示了乡镇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也存在比较大的融资障碍,这样的状况不仅抑制了乡镇企业的创新活力,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延缓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自身也存在较多问题,导致筹集资金的比较困难。

第一,企业的信用障碍。从经济交易角度来看,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赖以繁荣发展的基础。经济交易过程中信用的缺失,一方面源于我国长期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淡化了人们之间进行经济交易所必须具有的信用意识;另一方面,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又忽视了信用问题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样,在整个社会都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乡镇企业的信用问题也比较严重。一些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有些乡镇企业想方设法悬空和逃废债务,造成银行对乡镇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部分乡镇企业在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不到位,财务透明度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财务资料不齐全,有些企业甚至设置几套账、账外账,财务报表可信度差,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严重,银行部门很难准确把握真实情况,致使银企之间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贷款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企业的产权障碍。像城镇国有乡镇企业和集体乡镇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出面,以财政出一点、主管部门出一点、地方上效益好的企业出一点等,所谓出资入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有的乡镇企业或村办企业是通过农民集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这些企业在建立的初期并没有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在经营一段时间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便以行政方式强制命令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或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给予资金支持,这样的贷款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到期无法收回或者找不到真正的责任人。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对那些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乡镇企业银行不再盲目贷款,这就加剧了整个乡镇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乡镇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研究对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出适当的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分配和财务监督的职能,帮助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分析乡镇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一些改进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第一,转变观念,勇于创新。乡镇企业领导者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勇于突破“家庭式”的、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敢于接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致力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加以实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更合理的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引进高级人才。

第二,增强素质,提高水平。不断增强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当今世界,人才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有高级人才的加入,会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最后,乡镇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方式。ERP软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如果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那么乡镇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企业ERP软件来对企业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实力,企业领导者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现在的社会资源,如聘请“公共财务总监”来帮助企业有效快速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乡镇企业要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除了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外,同时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证。所以乡镇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使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并具备一定的约束力,具体来讲,乡镇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树立管理意识,强化制度约束。乡镇企业领导者首先应当重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一个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规范各项财务操作,减少人为因素使管理出现问题,加强企业对各项资产特别是重要资产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企业的风险。

第二,建立具体制度,定期轮换岗位。要建立起岗位分工制和轮换制,特别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如会计和出纳,不能让一个人担任,而且对于同一个岗位,同一个人担任的时间应有一定的期限,到了这个期限,就应当实行轮换,这非常有利于不同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资金和其他财产的安全。

第三,规范会计核算,提高工作水平。会计科目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各个总账、明细账、流水账等会计账目之间要相互勾稽,内容清楚,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等资料也要根据相关规定来制作,符合《会计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的会计资料能够真正为企业各项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

(三)扩大资金来源

如前所述,融资渠道单一,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现有理财环境下,乡镇企业要想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融资渠道,增加资金的来源。对此分析了所实习企业的资金状况,认为可以从完善自身和增多渠道两方面来扩大资金来源。

第一,提高企业素质,解决贷款难题。从目前来看,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仍是我国大部分乡镇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但是由于乡镇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小,与其有关的供给、客户、财务、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等信息一般不在媒体上公布,同时没有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也不能向投资者提供审计的财务报表,这样,乡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及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都比大企业要严重。因此乡镇企业要解决贷款的问题,就要着重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获得贷款支持。

第二,争取社会支持,多方筹集资金。通过从社会其他渠道募集资金,可以有效缓解乡镇企业资金缺口问题,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供乡镇企业选择的几种融资渠道主要有:一是风险投资运作。风险投资是政府或民间设立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专项投资基金。二是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又叫“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主要以新兴乡镇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乡镇企业为主要上市对象,使其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帮助其发展或拓展业务。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要求,没有净资产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日趋全球化,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乡镇企业必须要具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得长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搞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乡镇企业对财务管理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立华.试论现代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4).

2、王君毅.对解决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广东审计,2005(3).

3、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张望之.新时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M].教育财会研究杂志社出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