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

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范文1

合作社成立之初,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社员共同努力下,采取“合作社+农机户+农户”的服务模式,立足农业机械服务农民。积极开展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土地承包、土地代管、耕种、收获等业务;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收获、耕种、播种“一条龙”服务模式;增强服务意识,推进规范服务,加强平安农机建设。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举办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农业技术培训18次,参加培训1200人次,巡回耕种14.5万亩,收割10.2万亩。有效解决了无劳动力或常年在外创业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对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全面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有较大示范和推动作用。

为把广大的农民从“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臂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全市首家引进高速插秧机,育秧生产线,XX年工厂化育秧4000亩,机械化插秧3600亩,每亩给农户节约成本140-160元,每亩增收稻谷100斤以上。

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员69人,农户4000余户,固定资产420万,占地16.38亩,其他经营项目200亩,维修厂、停车场、加油点、服务部各一处,下设机耕队、机收队、排灌队、农田工程队、运输队、田园水稻基地、农业高新技术推广部。农机作业面积12万亩,承包土地410亩,流转土地1300亩。合作社农机作业年纯收入60万元,土地承包年总收入12万元,土地流转年纯收入46万,其他经营年纯收入88万。

合作社发展始终遵循以服务“三农”、守法经营和安全生产为根本,把农民、农业的需求作为合作社发展的理念。以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为契机,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抓好内部安全生产各环节,切实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一、建立机构,健全制度

合作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为副组长,**为农机安全管理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同时完善了《**县**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安全生产制度》、《机车安全检查制度》、《机车安全维修(保养)制度》。每年由理事长**与每位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规定了每位农机手在安全驾驶、安全作业、安全行车等方面应该遵守的事项,并与农机手的年终效益分红挂钩,与出现的责任事故相挂钩,确保农机手把安全责任时刻牢记于心,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坚持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相结合

利用农闲,每月不定期学习6个小时以上,农忙前坚持安全生产知识培训3次。设立安全生产宣传栏和农机事故曝光台,对违章违纪农机手建立专门台账,并取消年终评选评优,从制度、经济等方面对不遵守安全制度的农机手进行约束和处罚,从而达到人人讲安全、人人都安全的良好局面,从而实现了合作社创建以来安全无事故的良好形象。

三、开展农机平安建设,扎实搞好合作社农机生产安全经营

(一)改变单一种植模式,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农业新技术、新良种。XX年至XX年,为我县实验引种审定优良品种8个,其中水稻品种4个,辽优XX亩产1700余斤,创**市新高;小麦品种2个,平安1号、2号现为我县当家品种;花生品种1个,珍珠黑亩增效益在300元以上;玉米品种1个。

(二)争创“平安农机建设”,为农机手积极发展做坚强后盾。定期请县内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生产厂商的技术人员为农机手提供免费的维修保养,对农机手进行先进农机技术培训,使农机手和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三)创新农机具、农业新技术推广发展。在市、县农机局、农业局领导大力支持下,搞好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XX年,**市首家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XX年,土壤测肥、土地深松技术;XX年,花生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获;XX年,泥制法育秧,麦稻两季免耕技术马上实施。

(四)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决村民耕作难,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应广大村民强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XX -XX年,承包土地200余亩,托管部分外出人员土地300余亩,流转土地900余亩。主要成效:

1、机械化率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合作社优势,改变单一耕作方式,从化肥种子使用到土地深松。

2、解放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民不需要参与劳动,彻底从繁忙的耕作、劳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农忙时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轻人在外务工不用请假了,农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时,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先进的理念、生产技术,为使合作社发展壮大成立了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心。XX-XX年,在省、市、县农机、农业部门支持下,为我县选定优良小麦品种2个,水稻品种6个,花生品种2个,玉米品种3个。通过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花生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社会资源重组,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社会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土地收入、就业、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为农户增加直接和间接性收入600余元。一是统一经营带来成本降低。由于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使用机械,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原农户亩成本需700元,现为500元,亩节约成本200元。二是节省劳动力,增加务工性收入,土地流转可为农户增加10个外出务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计算,可增加600元工资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等在外月工资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粮食增产带来增收。流转土地比分散经营土地每亩每年可增加产量180斤,按市场价格折算,可增加200余元收入。

5、推进了农业组织创新,有利于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XX-XX年,合作社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进行土地深松、土壤测肥、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先进优良品种推广等,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紧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社会效益显著增加,新农机、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农机、农艺完美结合。

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范文2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江苏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1.014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愈加关注。但是,近年来,国际上先后出现了口蹄疫、疯牛病、O-157病原菌中毒等事件,国内也陆续曝光了瘦肉精、农药残留、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抛光大米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状况,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质量问题的担忧和对食品安全信心的丧失。

基于分散和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如何确保“从田头到餐桌”整个流通系统中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实践经验表明,从源头上提供高质安全的农产品将显著影响到终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也就是说,农户的生产行为将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产生显著影响。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户提供高品质安全农产品的行为呢?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多个城市葡萄种植农户的实地调查,运用Stata软件对影响农户提供高品质安全农产品(指按照无公害食品或者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质量标准来生产的农产品)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建议。

1 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相应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系统。如美国经济学家David等人[1](1996)通过研究消费者对普通农产品消费需求和安全农产品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以及人们愿意为食品安全所付出的费用问题。Holleran等人[2](1999)对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交易费用以及产生的个人激励进行了探讨。而Klein等人[3](1981)通过提出质量保证和价格模型,深入分析了市场力量在保证契约自我实施中的作用,并讨论了在没有政府执行机制的情况下,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不低于契约要求的产品的条件。Grossman[4](1981)研究了企业信誉机制的形成与食品安全的关系,论证了真实、准确信息的重要性。此外,Buzby和Frenzen (1999),Henson和Hook (2001),Goodwin和Shiptsova (2002)等人对安全农产品供给动机、质量安全管理规制对生产者成本的影响以及生产者对质量安全管理规制的反应等进行了研究[5-7]。

国内学术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随着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发也越来越深入。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不仅仅是生物学、卫生检疫学方面的问题,更是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所面临的难题。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倾向、交易成本等是引起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8-9]。其中,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管理层面上的根源所在,因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的难以形成和农产品生产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10-11]。不同交易模式的交易成本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胡定寰等[12]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比较了不同农产品交易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并在对山东省莱西市和栖霞市苹果种植农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农户是否参与合同生产模式、苹果种植面积、苹果种植成本以及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有明显影响。孙庆珍通过对农户的实证调查,也得出农户生产的产业化程度、受教育水平、种植成本以及种植规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显著[13]。谭晶荣和杨文慧对浙江省个体农户的分析表明,观念、经济、生产技术因子和环境等因素是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14]。此外,有研究表明,农药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15]。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16]。由于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间相互监督的机制能使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17],以及合作社具有横向整合分散的农户、降低质量监督和违约追究成本、方便农户以较低成本和快捷方式与市场对接等功能,因此成为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困境的重要出路[18]。

2 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2012年3月份对江苏省南京、镇江、淮安等多地葡萄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由调查人员在选定的城市(南京、镇江、淮安、扬州)随机抽取一个县的部分农户进行访问,调研共获得有效问卷396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户的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口数等)、葡萄种植情况(种植规模、种植年限、平均种植成本、平均收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农户收入结构以及是否参加合作社等相关信息。

2.2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调查数据的基本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调查农户的平均年龄为51岁,近65%的农户年龄在40~60岁之间。农户平均种植葡萄年限为14年,平均种植规模为0.87 hm2,其中近一半农户种植规模在0.67 hm2以下,生产规模普遍较小。葡萄种植农户的平均生产成本为29 685元·hm-2,葡萄销售收入大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平均占比是家庭总收入的68%左右。

同时,调查数据表明,葡萄种植农户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农户的教育程度为小学,仅有不到5%的农户具有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葡萄销售渠道主要有三种,59%的农户主要把葡萄卖给私人商贩,近49%的农户选择自己零售的方式,只有23%的农户通过葡萄专业合作社销售葡萄,虽然调查中有近50%左右的农户是葡萄专业合作社的成员。

调查中,达到质量安全农产品标准的农户共有236家,占全部调查农户的60%左右。在达到质量安全农产品标准的农户中,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来生产的农户有48家,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的农户有188家。在提供安全农产品的236家农户中,已经参加葡萄专业合作社的有149家,占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农户的63%。而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中,提供安全农产品的比例高达76%。

2.3 分析模型的选择

农户是否提供安全农产品是一个二元选择变量,所以我们选用Binary Logit估计方程。Logit模型是一种分类选择模型,采用的是逻辑概率分布函数,模型可表述为:

Pi=F(Zi)=F(α+βXi)==(1)

式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Pi为对于给定的Xi个体做出某种选择的概率。

在本研究中,我们定义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取值为1,反之,农户如果生产常规农产品,取值为0。影响农户提供安全农产品的因素有:农户年龄、受教育水平、葡萄种植年限、种植规模、葡萄种植成本、葡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否参加了葡萄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等。

3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证模型分析

使用Stata软件(版本10.0)对农户提供安全农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二元逻辑回归(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示。

从表2我们可以发现,农户提供安全农产品(葡萄)的行为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葡萄种植成本、葡萄收入占比以及是否参加葡萄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显著。这个研究结果与胡定寰等(2006)、孙庆珍(2008)、徐翔等(2009)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

农户的种植成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显著影响。一方面,农户进行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时,需要购买价格相对较高的高效低毒的投入品,因此从事安全农产品生产的直接投入品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安全农产品除了需要支付高于常规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以外,还需要承担与生产安全农产品相关的监督成本和信息技术成本,进而使安全农产品的总体成本要高于常规农产品。此外,有关安全农产品生产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培训或学习获得,也间接地增加了农户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成本。

农产品销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大,农户就越倾向于提供高质量的安全农产品。一般来说,家庭农业收入占比重较大的农户大多属于专业种植农户,农产品收入是其家庭的主要收入。出于保障家庭收入稳定性的考虑,此类农户更愿意从事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此外,此类专业种植农户对于与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有关的各方面信息的了解渠道要远远优于其他农户,也使他们有能力从市场上得到更多有关安全农产品生产的信息和技术以及更加迅速、准确地掌握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信息。这些优势都使农产品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大的专业种植农户更加有动机和有能力从事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

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提供安全农产品也有显著的影响。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其生产高质安全农产品的可能性更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源自合作社行为的声誉取向的需求。合作社农产品的供给是一种长期的博弈过程,在长期博弈过程中,人们倾向于放弃机会主义行为,牺牲短期利益以便赢得长期的经济利益。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类企业组织,要想持续盈利就必须着眼长期利益,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声誉,而良好的品牌和声誉是建立在提供安全农产品的基础上的。因此,基于市场的需求,合作社会采取多种措施对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行监督和规制,以保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应。

4 结论和建议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地区葡萄专业农户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户提供高质安全农产品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农业收入占比重越大的农户家庭,越倾向于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事实上,农产品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大,表明该家庭对于农产品的依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越高。实践经验也表明,此类专业种植农户会更愿意采用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新技术、新品种,如安全系数更高的化肥、农药等。因此,政府应该鼓励这种专业种植农户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引导土地流转为此类专业种植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机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种植农户的带动效应,通过他们来实现新技术、新品种的宣传和推广。

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投入与其质量安全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常规农产品而言,提供安全农产品是需要额外成本的,而这额外的成本必须要得到有效的补偿,才能保持农户持续提供安全农产品的积极性。补偿提供安全农产品的额外成本,除了靠市场的价格机制以外,还需要政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对农户提供安全农产品的成本进行部分补偿,比如政府可以对安全农产品的认证和监测费用、特定商标的使用等进行现金补贴以及给予市场信誉好、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的企业或农户现金奖励或补贴。除了现金补贴方式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方式,降低提供安全农产品的成本,鼓励农户进行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优质优价的价格机制的形成,防止柠檬市场的出现。政府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监测,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规范质量安全标志使用,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外显化,便于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识别。

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政府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组织和制度优势。要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经营,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屏障。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政策的支持,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测制度,全程监控合作社成员的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应该组织农户进行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Variyam J N, James B, David S. Modeling nutrition knowledge,attitudes, and diet-disease awareness: The case of dietary fibre [J]. Statistics in Medicine, 1996,15(1): 23-35.

[2] Holleran E B, Maury E, Zaibet L. Private incentives for adopting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assurance[J]. Food Policy, 1999,24(6): 669-683.

[3] Klein B, Leffler K.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ur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1,89(4):615-641.

[4] Grossman S J. The informational role of warranties and private disclosure about product quality[J]. J Law Econ, 1981,24(3): 461-483.

[5] Buzby J C, Frenzen P D. Food safety and product liability [J]. Food Policy, 1999,24(6): 637-651.

[6] Henson S, Hook N H. Private sector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Public regulation and the role of private controls[J]. The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2001,4(1):7-17.

[7] Goodwin H L, Shiptsova R. Changes in market equilibria resulting from food safety regulation in the meat and poultry industries[J]. The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2002,5(1):61-85.

[8] 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J].中国农村经济,2002(6):29-32.

[9] 周应恒,霍丽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3):91-95.

[10] 王云霞,曹建民.基于经济视角的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71-7172,7244.

[11] 范毅,薛兴利.试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控制[J].农业质量标准,2004(1):26-28.

[12] 胡定寰,陈志钢,孙庆珍,等.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收入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山东省苹果产业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17-24,41.

[13] 孙庆珍.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15-17.

[14] 谭晶荣,杨文慧.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因素分析——以浙江省农村为例[J].北方经济,2009(5):18-20.

[15] 李燕,胡志鹏.关于农药使用管理与农产品安全的思考[J].农药市场信息,2010(5):11-14.

[16] 李廷友.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主体作用[J].理论探讨,2009(2):26-27.

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范文3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及“十一五”农机化工作,分析当前农机化形势,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安排部署年农机化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年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刚刚过去的年,是我省农机化工作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全省农机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持续改善。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4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2.5万台,增长19%;联合收割机10.2万台,增长12%;插秧机达到1.13万台,增长35%。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快突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8%,增长1.4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栽植率达到13.4%、玉米机收率达到29.9%,分别增长4.6和16.6个百分点。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机经营效益显著提高。全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接近6000家。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877家,增长77%。全年农机作业收入达到315亿元,增长10%以上。

四是农机事故下降明显,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省共发生国家等级公路以外农机事故18起,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24.2万元。事故数比上年减少5起,死亡人数减少3人,直接经济损失减少33.4万元。

一年来,各级农机部门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农机化生产,加快适时收种进度。一是全力以赴抢收小麦。面对小麦成熟期延迟、收获期缩短、机具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全省农机人万众一心,团结协作,科学调度,热情服务,采取“南机北援”、引机留机等多种方式,打了一场漂亮的小麦抢收攻坚战。仅5天时间,机收小麦3400万亩,机收率达95.5%,实现了颗粒归仓的目标,得到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涌现出了阜阳、霍邱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省局被省政府授予“小麦抢收先进单位”。二是精心组织重点农时农机化生产。在春耕、夏种和“三秋”重点农时季节,各地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大力开展农民培训,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精心组织机械化生产,当季投入的机械和作业面积都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紧急开展冬季农机抗旱保苗。针对去年冬季严重旱情,省局提前启动抗旱机具应急补贴,在国家已下达的年第一批购机补贴资金中专项安排2000万元补贴农民购置抗旱急需机具。旱区农机部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成立农机服务小分队,深入一线帮助农民检修机具,全力服务抗旱保苗,并协调供应网点调入抗旱机具和零配件,开展送机具送配件下乡活动。全省共投入抗旱机具76.5万台套,灌溉面积3228万亩次。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16亿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连续7年丰收、5年创新高的纪录,应该说,农业机械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二)规范实施购机补贴,确保惠农政策效应发挥。中央财政下达我省购机补贴资金6.5亿元,比上年增加4千万元。各地认真组织实施,严格依照程序操作,切实加强资金监管,总体进度较快,社会反映良好。至10月下旬,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完毕,进度全国第一。共补贴机具10.7万台,受益农户数9.5万户,拉动农民投入32.65亿元。一是强化政策宣传。省局制定了宣传方案,印发了宣传手册,在《安徽日报》整版刊发购机补贴政策。各地也通过送科技下乡、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展板、现场咨询等方式,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让农民多渠道了解政策各项内容。二是严格规范操作。《县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操作暂行办法》,完善资金结算方式。郎溪、霍邱等县制定了经销补贴机具承诺制度、补贴机具入户核查制度等,工作抓的紧,执行规定严,实施效果好。三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补贴重点围绕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引导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调整。全椒县拿出70万元补贴资金,对购置插秧机的农民及合作社给予叠加补贴,推进“生态粮仓”建设。全省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旋耕施肥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玉米和油菜联合收割机等增加明显。四是严格监督检查。制定了方案,对补贴方案执行及资金使用、补贴程序操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调查处理上级批转及媒体反映的举报信件。蒙城县农机、财政、纪检监察部门联合把关,组织人员划片包干,进村入户,实地对补贴申请人进行审核,保证购机补贴真正落实。总的来看,年农民对购机补贴的投诉率明显下降,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加快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强化工作措施,大力培育扶持。一是政策倾斜。购机补贴资金优先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不受数量限制。利辛县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承担土壤深松项目,给予每亩25元的作业补贴。二是资金扶持。省局安排专项资金320万元,重点扶持4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马鞍山市对获得省示范农机合作社给予1:1配套奖励。含山县通过农户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购机提供贷款担保。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扶持资金突破1000万元。三是技术帮扶。宿州市举办农机专业合作社观摩活动,组织相互学习和技术交流,六安市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创业培训班。四是示范引导。有8个合作社、9个大户和5个维修网点列入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制定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办法》,通过评选,树立了含山惠农、合肥成根等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

(四)主攻生产薄弱环节,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一是狠抓小麦机播质量提升。通过购机补贴引导农民购买和使用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秋种期间,各地强化技术服务和组织保障,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努力扩大机播面积,提高播种质量。二是狠抓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4880”推进计划全面实施。举办了全省首届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进一步加大机插秧技术推广和社会宣传。霍邱县政府拨出600万元资金,扶持建立12个育秧工厂,并对机插秧作业每亩补助20元。凤台县对农民购买插秧机每台补贴1万元,并拨出30万元补助育秧生产线。全省水稻机插秧378.7万亩,机插率达11.2%。有100个行政村水稻机插率达到70%以上。三是狠抓玉米机械化生产。加大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等机械补贴力度,加强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涡阳县与农委粮食产业现代农业项目结合,对购置玉米收获机给予叠加补贴。全省玉米机收面积327万亩,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机收率30%。四是狠抓油菜机械化收获。油菜生产示范县由上年的8个扩大到12个,共建设机械化生产示范点40个。芜湖、和县等成立油菜生产机械化领导组和专家组。全省油菜机收面积50.2万亩,增长3倍。五是狠抓山特产品加工机械化。皖南和大别山区紧紧围绕资源优势,找准农机化工作切入点、落脚点和创新点,积极引机上山入林,努力提高山区农业的农机应用水平。全省新增茶叶加工机械2.1万台,机制茶20.8万吨,茶机对茶产业的贡献率达40%以上。烘干、山核桃及板栗脱蒲等山区特色农业机械也进一步加快应用。

(五)加强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稳定安全生产形势。一是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各地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切实加强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培训。全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2万人,完成阳光工程农机培训2.8万人。二是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涡阳等3县被命名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宣州等7县区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安全生产年”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金寨、休宁等县创新举措,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和“平安农机”进校园、社区等宣传教育活动。三是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农机8万余台,发现并整改事故隐患1.85万起。金寨、望江等地首次把耕整机、插秧机等非牌证管理机械纳入检查范围。宁国、岳西等地主动与交警、安监部门配合,开展联合执法监管,许多地方积极参与了交通治超活动。四是做好农机产品质量试验鉴定。完成部、省级农机产品推广鉴定361个,组织农机行业技能鉴定122批次,鉴定各类农机人员1.3万余人。

总之,在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多发的不利因素影响下,年我省农机化工作仍然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既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更是全省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局向各位并通过你们向长期奋战在工作一线的全省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一五”,我省农机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全省新增农机总动力1426万千瓦,较“十五”末增长35.8%;大中型拖拉机新增8.9万台,增长146%;水稻插秧机新增1.07万台,增长18.1倍;联合收割机新增5.34万台,增长1.1倍。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十五”末提高了16.5个百分点,机械化作业已占据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是农机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服务模式初步建立,服务效益明显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2007年从零起步,目前发展到近900家。农机化经营总收入年比2005年增加了185.7亿元,增长1.2倍%。农机作业服务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是农机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大中型拖拉机、水稻高速插秧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旋耕施肥播种机等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提高了作业质量与效率。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在各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提高了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五是农机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建立多部门的道路交通联合执法制度,深入推进安全监理能力建设,农机执法手段和执法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严把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农机驾驶人员培训考试、拖拉机登记注册和核发牌照关,安全生产检查有效开展,农机“三率”明显提高,农机安全意识切实增强,农机安全形势平稳。

“十一五”的5年,是我省农机化发展进程中,科学发展最为突出的5年;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机作用发挥最为明显的5年;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机行业和农机人地位提升最为快速的5年。5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农机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优化;5年来,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持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农机化发展的政策保障更加有力;5年来,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农业生产需求持续扩大,农机化发展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5年来,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不断涌现,更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催生,成长为建设我省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同步”,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我们要切实强化“三化同步”意识,准确把握发展形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强调要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清洁生产方式。目前,我省正处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加速迈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城乡统筹向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机械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二)抢抓机遇,统筹谋划求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面临着更加难得的有利机遇。一是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今年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省委、省政府将加快发展农机化作为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二是法规政策相继实施。继2009年《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公布后,近期省政府又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三是财政支持继续加大。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今年第一批安排我省5.3亿元,全年预计较去年有较大增加。四是项目投入更加有力。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农机富民提升行动、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以及农机作业补贴等一大批高含金量农机化项目将启动实施。五是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青壮年务农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民更加渴望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我们要抓住机遇,找准国家政策与我省实际的结合点,切实把工作谋划落到实处,切实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更加有力有效地推进事业的发展。

(三)正视问题,积极应对新挑战。我省农机化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新任务相比,仍不相适应,仍存在差距,又好又快发展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二是丘陵山区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任务很重,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一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受到制约;四是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五是农机化发展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机作业运用条件较差;六是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有待提升,作业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七是老旧农机更新报废速度慢,农机化节能减排和安全监理的任务艰巨。

(四)明确方向,找准工作着力点。我省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重要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是我省农机化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将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农业机械化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基本要求是必须始终做到五个“高度重视”。

一是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体系。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农机化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扶持政策体系。

二是高度重视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与布局。通过购机补贴、作业补贴等措施,优先保证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大中小型机械、高中档次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作物机械与农产品加工机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农机装备整体效用。鼓励农机化水平较高地区率先发展,加快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高度重视推进和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结合实际,强化服务,加快普及主要作物重点环节农机化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高度重视培养和壮大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加强以农机手和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解决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高手比例偏低等问题,为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撑。

五是高度重视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技术培训、示范引导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培育更多利益联结紧密、运作规范、功能完善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农机部门必须树立持之以恒、长期作战的思想,以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落实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关要求,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三、扎实做好年各项工作,促进“十二五”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我们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我省“十二五”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和农机富民工程提升行动为抓手,以调整优化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重要任务,促进技术创新,建设人才队伍,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培育发展主体,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640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栽植机械保有量分别达到18万台、15万台和3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山区机械化有新发展,农业排灌机械总动力达到200万千瓦。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全省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总收入550亿元。

“十二五”时期,要落实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坚持把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放在农机化工作的首位。42个国家粮食生产大县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完善机械化生产主导技术、主体机械、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实现作物、机械、技术的统一和协调。提高播种质量,提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和水平。普及应用机插秧技术,重点推广应用高速插秧机和玉米联合收割机。到2015年,皖北地区的耕地深耕(松)一遍;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以上。全省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40%,玉米机收水平力争达到50%以上。加快发展谷物烘干机械化。积极推进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畜牧业、渔业、林果业机械化,推进丘陵山区茶叶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二)着力改善农机化装备结构。稳定增加装备总量,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转型升级,形成适应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机械化装备结构和提高不同作物生产质量效益的机械化技术结构。沿淮淮北地区,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沿江江南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复式多功能作业的中等功率机械;丘陵山区,重点发展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机械和茶叶、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成套设备。到2015年,大中型拖拉机与农具的配套比达到1:2.5。开展补偿性更新报废试点,逐步淘汰污染重、效率低、能耗高的老旧农业和排灌机械。

(三)建立健全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多种组织形式并存、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农业开发和新技术推广项目。根据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提升能力的原则,重点培育300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到2015年,全省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3000个,覆盖每个乡镇和主要农业行政村。建设一批农业机械维修示范网点。加强抗旱排涝和抢收抢种的机械化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和应急机制建设。推动农机跨区作业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创建农机服务品牌。

(四)加快推进农机化科技应用。大力推广以深耕深松、旋耕播种施肥镇压、联合收获为代表的机械化增产增收技术,以节水灌溉、精量播种、水稻栽植为代表的机械化资源节约技术和以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机械化环保技术,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建设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实验室和试验示范基地。制定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机械作业规范和技术路线,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和茬口,提高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

(五)着力加强农机化实用人才培养。构建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为基础,农机类技工院校和县级农机化培训学校为骨干、生产企业为补充的培训体系。优化培训内容,实行培训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有机结合。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将农机作业和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机科普宣传,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定期对农机推广、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进行培训。

(六)切实增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推广体系,提升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服务能力。强化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监管,建立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监理装备和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安全使用监管能力,到2015年,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达到总量的50%。提高质量服务能力,规范农机作业、维修服务,加强农机试验、推广鉴定和质量认证工作,完善推广目录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建立不合格产品退市制度。建立健全联结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机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同志们,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年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农机化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年主要目标是:农机总动力达到5600万千瓦,同比增长3.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水稻栽植率、玉米机收率同比分别提高5个、8个百分点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加400个以上,总数达到1300个左右。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按照以上目标要求,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围绕粮食生产,继续将补贴资金向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以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倾斜,兼顾丘陵山区特色农机化发展。围绕结构优化,重点补贴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和玉米油菜收获、水稻机插等薄弱环节作业机械,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宏观调控作用。围绕政策落实,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明确职责任务,规范操作程序,加快实施进度。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严禁”要求,坚持“五项制度”,做到“八个不得”,制定《购机补贴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严查违规违纪行为。

二是启动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和农机富民提升行动。根据《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开始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和农机富民提升行动。着力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投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设施和装备建设。率先在14个粮食生产大县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加强与农业部门联系,主动跟进,争取支持,打好基础。努力争取在规划用地方面积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改善农机保养条件。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和高效植保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充分发挥农机中等专业学校及县级农机校的作用,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认真做好农机化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加强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和管理调度平台建设,服务重要农时农机作业。

三是扎实推进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认真落实农机跨区作业优惠政策,制定完善“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方案及应急预案,积极推动农机优先、优惠加油卡应用,探索农机作业信息采集机制,扎实做好各项服务,推动农机化生产有序进行。重点推进水稻机插、玉米和油菜机收等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化,培育农机作业市场,延伸农机跨区作业范围和领域。认真实施好《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作业补贴,确保500万亩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完成。

四是着力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400个,重点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0个。继续实行政策倾斜,做到购机补贴优先满足、先进适用农机具优先推广应用、农机化相关项目和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信息化建设,修、改、扩建机库棚及维修场地。各级联动协作,有计划开展合作社带头人和辅导员业务培训。省级培训合作社负责人50人、辅导员100人。继续实行帮扶联系制度,掌握情况,帮困解难。

五是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围绕省政府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抓住国家实施农机作业补贴机遇,加快推进机械化秸秆还田、土壤深松(耕)、精少量播种、水稻栽植、玉米收获等重点技术推广普及应用。进一步推进玉米、水稻、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建设。深入实施水稻机插秧“4880”推进计划(滁州、巢湖、淮南和马鞍山4市加快整村整乡推进步伐,安庆、六安、芜湖、宣城、合肥、铜陵、蚌埠和池州8个市消灭机插秧空白村,全省力求新增80个乡镇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突破30%)。因地制宜推进以茶叶生产为主的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制定设施农业优势区域规划,开展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建设活动,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水平。

六是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农机培训基地建设,更新教学机具与设备,提升师资队伍业务能力。推进管理、技术、作业服务三支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以农机手、新型职业农民为对象的农机实用人才。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重点组织开展秸秆还田、土壤深松(耕)、旋耕施肥播种、机械化插秧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机化项目培训。全省培训农机人员25万人次。其中拖拉机驾驶员3万人、农机维修人员1万人。

七是强化农机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工作,创建10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争创4~5个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提升业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农机监理牌证管理,坚决制止超标准、跨区域滥发牌证的现象。强化源头治理,严把农机登记入户关,进一步提高农机“三率”。积极探索实施免费管理的经验做法和保险补贴、合作社保险等适合农业机械的安全保险新模式。加强农机执法资格认证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施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开展设施农业装备安全生产整治和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遏制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发生。修订完善省级农机产品推广鉴定大纲,做好农机新产品推广鉴定和有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开展补贴机具质量调查,加强质量投诉监督,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范文4

一、加强领导,学法用法,提升法治建设工作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机发展中心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根据中心领导班子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单位法治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七五”普法活动。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抓落实的良好机制,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到业务工作计划中,确保法治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增强普法效果,将法治建设落到实处。

(二)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班子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对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农机购置补贴、招标采购等“三重一大”事项全部上会,由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决定,对特别重大事项邀请派驻纪检组成员参会监督。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或与广大农机户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如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补贴等,进行决策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进行科学论证及定期评估,及时向社会公布,不断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提高决策水平。

(三)坚持学法用法。每年制定法治教育学习计划及活动安排,有针对性的开展法治学习教育活动,利用周五集中学习、党员活动日学习和理论中心组学习等,通过班子成员领学、机关干部集体学和个人自学等,将法治学习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做到真抓、真学、真懂。今年重点学习了农机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保密法》、《民法典》等,并对学习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进行考试,加深机关干部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农机发展工作中去,提升法治观念和工作实效。

二、规范行为,强化监督,增加法治建设工作透明度

(一)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以建设阳光政务为目标,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规范机关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政务公开及时发布有关工作信息,便于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农机政策法规、农机化工作动态,实时咨询和办理相关业务,并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行政许可事项,其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核发行政许可事项13项,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事项2项,我中心严格按照清单依法行使和承担责任,并按时上传信用承诺书,认真履行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制度,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效维护行政许可事项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严格落实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农机行业各项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依法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安全检验以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考试、申领和审验工作,切实把好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人考试关和安全检验关。农机监理人员严守工作纪律,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监理检验技术规范》规定的检验流程、项目和方法要求,对所有年检的农业机械,落实人、车、牌、证“四见面”和发动机号、车架号、牌照号“三核对”,检验员严格“谁主管、谁检验、谁签字、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农业机械审核关。并强化事后监管和坚持过错追究,确保执法公正、依法行政。

三、严格管理,强化监管,推动法治建设工作见成效

(一)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召开班子会议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完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制定了《2020年农机发展中心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完善了《荣成市农机安全事故责任倒查及追究制度》、《荣成市农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中心各科室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任务到人。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着力消除各类农机事故隐患,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深化农机专项整治。拟定《关于进一步细化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荣成市农机发展中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时刻绷紧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这根弦,结合集中年检、送检下乡和农机安全生产月等,深入到乡村、田间场院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社,重点检查和查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存在安全隐患、带病作业等违法行为。联合综合执法局、公安交警部门在“三夏”、“三秋”期间开展农机安全联合执法行动,重点对无牌、无证行驶,无证驾驶、未购买保险的拖拉机,以及在道路上违章、违规行驶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进行专项检查,坚决遏制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落实购机补贴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购机补贴政策,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的审核检验和补贴资金的发放。同时加强对农机经销企业、合作组织的监督,要求农机经销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廉洁经营。加强补贴资金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安排专人深入各镇村进行严格自查,共检查143台机具,其中,检查了2017-2019年机具123台,2014-2016年机具20台;检查了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97台,玉米收获机10台,植保机械30台,青饲料收获机5台,秸秆切碎机1台,未发现套取、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情况。

四、深入基层、加强宣传,巩固法治建设工作成果。

(一)深入基层宣传普法。利用农机年检、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深入镇街、村居和农机经销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现场为机手和农机从业人员发放交通安全法规、安全操作知识、疫情防控资料、《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增强了群众农机安全生产、安全驾驶意识,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让法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今年组织开展“三下乡”农机宣传活动11次,加大拖拉机驾驶人宣传教育力度,提升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通过普法宣传,我市机手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形成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浓厚氛围。

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建设“平安区”、“和谐区”的总体部署和“平安农机”的创建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创新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农机隐患排查治理理力度,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切实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农机重特大责任事故的发生,积极争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开展“平安农机行”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1、安全责任明确。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无缝隙、全覆盖,严格奖惩兑现。

2、监管体系完整。进一步理顺农机安全监管体制,形成区、处镇、村、合作社统一完整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3、制度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责任倒查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得到切实落实。

4、宣传教育到位。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农机所有者、驾驶操作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5、行政执法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牌证核发、安全检验及驾驶人培训、考试、发证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6、执法能力提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法制、安全、服务和创新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和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7、装备水平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理装备进一步更新,人工检测与机械检测相结合,提高机械检测应用水平。

8、安全形势稳定。农机安全生产措施不断完善,农机注册登记率、检审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稳定提升,事故隐患明显减少,杜绝农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全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100﹪、持证率100﹪、检审率8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深化开展“平安农机行”活动是打造“平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安全生产,保障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局成立局长任组长、分工局长任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监理站负责日常工作。各处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把深化“平安农机行”活动与“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宣传。各处镇、局属各科室站要加强深化“平安农机行”活动的宣传,结合交通安全“五进”(农机安全进学校、进农村、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户)活动的开展,重点抓好“六个一”工作的宣教活动(组织一次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农机手送一份倡议书、放映一部“平安农机”教育警示片、向每个农机手送一套宣传挂图、给每个农机手送一本“平安农机”知识手册、在每个村及中小学上一堂“平安农机”知识课。),采取适合农村特点的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深化“平安农机行”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明确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和新《安全生产法》,局属科室站对所分管的业务,处镇农机站、村(居)委会对本区域内的农机安全生产负有监管责任,农机户、农机合作社及农机企业负有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责任落实,区农机局与处镇农机站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各处镇也要和村(居)委会,各村(居)委会和农机合作社、农机户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要和每个农机操作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

(四)夯实监管网络。开展“农机对对号”活动,各处镇农机站管理人员,要深入到各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户家里,详细了解农机情况,做到农机和农机登记薄对号、农机和农机操作手对号、农机和农机安全登记对号、农机和作业情况对号,切实掌握农机的现状,了解农机安全情况。建立区、处镇、村、户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要把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作为工作重点,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各村(居)委会配备专(兼)职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员,履行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和督促整改工作,及时向村、处镇农机站反应农机安全生产情况和事故报告。

(五)严格检审工作。落实惠农政策,对直接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以及属于实地检验的其它机动农用机械实行免费检验,免费推广使用拖拉机反光贴。严格政策法律规定,对从事道路运输的拖拉机严格安全检验,严格审查责任强制保险,凡是改装、超宽、超长的挂车一律不得通过检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源头管理,坚决纠正无牌无证、应审未审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开展专项行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开展专项整治、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整治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范文6

关键词: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 研究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食品,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江苏农垦弶港农场按照省农垦集团公司“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安全优质食品”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持续加大以西兰花专业经济合作社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效载体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背景:

近年来,弶港农场瞄准打造江苏农垦现代高效农业第一强场的目标,大力发展外向出口型西兰花产业。

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必须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生产出大量质量过硬、市场竞争力强的西兰花产品,才能保证合作的出口蔬菜企业防止贸易壁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加快农场出口西兰花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何才能保证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营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环境,实现农场出口西兰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引入专业合作社机制, 建立健全质量自控体系,完善出口西兰花“加工企业+农场+专业合作社+基地+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是解决农场出口西兰花产品质量安全困境的重要出路。

二、主要做法

(一) 依托资源优势,引导产业发展。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弶港农场地处黄海之滨,为长江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肥力水平较高,透水、透气性能好,海洋性气候,地面平均高程4.8m,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农田防护林网格化率达100 %,十分适合西兰花栽培,为西兰花的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近年来,在农场的鼓励引导下,职工抱团自身投资成立出口西兰花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也明显高涨,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完善利益机制,增强龙头带动。实践证明,依靠单家独户,产业肯定做不大、做不强,必须依靠龙头带动。近年来,弶港农场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生态化、组织化、规模化、装备化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引进省内外品牌响、实力强、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大、外向度高农产品加工等战略合作伙伴,在出口西兰花产业更大、更广、更高层次上进行合作双赢,实现了出口西兰花生产专业合作社与出口蔬菜企业的有效对接和产业联动,以出口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解决西兰花产品的市场销路问题,以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形成了利于产业发展和职工增收的利益连结机制。

(三)推进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弶港农场不断加强与世界知名育种企业台湾农友和日本优秀公司的合作,从品种源头和标准化工厂育苗开始实施西兰花的标准化生产。由于品种来源正、种植技术高、产品质量佳,生产条件好、基础设施优、组织化程度高、质量意识强,生产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符合日本农残“肯定列表”的要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蔬菜出口企业所青睐。

同时,在西兰花栽培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自2002年以来,农场5万亩耕地全部实施了麦稻与西瓜轮作换茬新模式,并充分利用西瓜后茬种植西兰花,使西兰花病虫害得到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好的价格,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是必然之路。近年来,弶港农场着力打造农业品牌,支持合作社以品牌促产业提升,以品牌拓市场,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了西兰花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产业市场竞争力。 “弶农”牌西兰花连续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江苏名牌产品”称号;被省农委授予“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单位” 并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获得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目前,全场5万亩耕地全部获得了绿色农产品产地认证,西兰花等主要农作物通过了绿色农产品产品认证,有机农业通过了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生产控制能力。农场着力提高合作社管理者和种植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农产品安全生产控制能力。农场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来农场进行讲座和现场指导,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了一批既懂生产技术、又懂生产管理,既是种植者、又是质量安全管理实践者、质量安全管理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者的西兰花质量安全生产管理者队伍,保证了“弶农”牌出口西兰花的质量安全。

(六)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规范社员操作行为。农场成立了质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和管理体系,根据NY/T 746-2003标准,制定了符合日本“农残肯定列表”要求的管理标准、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合作社质量自控体系,凭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示范农场的管理网络系统,对出口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生产全过程实行质量跟踪管理,规范了专业合作社部分社员在农业安全生产中的随意行为,强化了质量安全生产监控能力,促进了“弶农”牌出口西兰花的稳定发展。

质量安全生产取得的成效:

一是出口西兰花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生产面积已达万余亩,生产数量达到2万吨以上,成为全省出口西兰花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地区。

二是出口西兰花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公司已与浙江、江苏、台湾东海等四家蔬菜出口企业合作,产品出口日、美、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是促进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王亚萍牵头的鲁亚瓜果蔬菜合作社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运行人均年收入达10多万元。

三、启示

1、实行符合实际的标准化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农业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因而,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突出实用性,让合作社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看得懂、用得了、效果好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现实的迫切需要。

2.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专业合作社解决了一家一户职工不能解决的问题,但同时必须加大支持引导力度,解决单个合作社在“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三品”以及“名牌农产品”的认证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合作社充分发挥它们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安全优质食品方面的作用。真正做到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使合作社成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控制的主体和生力军。

3、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是解决好处于源头的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控制问题。建立合作社内纵横交错的捆绑式监控管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重点控制农药规范使用,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农药使用责任追溯制度,实施全程监管的监督机制成为合作社得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