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乡镇文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镇文化

乡镇文化范文1

关键词:峒中镇;民俗;文化

一、峒中镇的生存背景

峒中镇是广西西南的一个中越边境小镇,地处防城港市防城区最西端,与越南平辽县仅一河之隔。边境线长达43.8公里,面积236.3平方公里,人口28768人,下辖19个村,1个社区,少数民族占79%,是一个汉、壮、瑶、侗、京等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乡镇。当地主要从事农林业生产,种植玉桂、八角和松脂产品。盛产菠萝、龙眼、荔枝、芒果、三华李、芭蕉等水果,以及砂仁、益志等珍贵药材。部分农户还养蜂。主要农作物是玉米。米、面则需购买(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信息统一公开平台)。

二、峒中镇的民俗文化

(一)饮食民俗

笔者田野点在峒中镇那丽村,这是一个壮族村落。村民一般早晨7点左右起床,煮一锅粥,作为全天主食。午饭后,通常都会午休,村里虽不是夜不闭户,但午休时,多数人家会敞开大门。下午5点左右,大都吃过晚饭了。晚上的那丽村最热闹,村民汇聚到村里的文化广场,妇女们三五成群地跳起广场舞,男子们则聚集在广场边的陀螺场上相互竞技。活动有时持续到深夜,这里,成为这个中越边境乡镇的夜间生活亮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具有的娱乐性是当地民俗活动产生的重要因素,此因素在调节和活跃少数民族人民本土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1]。相较之下,山上的瑶族,由于离镇中心较远,在地理因素制约下,其日常生活和壮民差别不大,夜间生活则相对单调,少了广场这样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瑶民们在夜间多待在家中,妇女们做做刺绣,男子则带着孩子剥玉米棒子等。距那丽村较近的巴冷村、过肺村的村民,在节日里,会参与到那丽村打陀螺活动中。

(二)岁时节日

峒中镇那丽村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基本与汉族无异。最热闹的当属“三月三”,除壮、瑶一起载歌载舞欢度节日外,还会举行跳天仪式。春节时,那丽村会邀请周边村落以及毗邻的越南人举行打陀螺比赛,比赛从正月初一至初七。1.跳天。首先,神话内涵。传说古时偏人中有一对叫侬端、侬娅的男女,两人面容姣丽,能歌善舞,彼此倾心,人称“端娅”。端娅的歌舞可驱散愁闷,琴声能减轻苦难。后来,端娅化作金龙金凤,比翼双飞。偏人怀念端娅的歌舞琴声,遂将二人尊为“歌舞先师”,并将其所弹之琴尊为“天琴”,所唱之歌尊为“天歌”。每逢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的天婆便举行“跳天”仪式,敬请“端娅”下凡与村民共享节日欢乐。其次,仪式的发展。逢其他传统节日或婚嫁喜宴,“跳天”也成了营造欢快气氛的常规性表演。而今,跳天舞已成为壮族传统表演仪式被沿袭。它由“天婆”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边舞。主要流传在中越边境上的峒中镇、那良镇的那峒等自称为“偏人”的壮族支系中,也称“天乐”,即用天琴独奏或者伴奏的各种文娱活动形式的总称,依照表现手法分为“弹天曲”“唱天歌”“跳天舞”三类[2]。峒中镇的跳天已形成完整传承谱系,传承人有五代。最后,仪式的形式。天琴是“天乐”活动中唯一使用的乐器。仪式开始后,表演者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边舞,二人一组相互交错换位,少则一组,多至十几组同时表演。整个舞蹈以“跳天步”为基本步伐贯穿始终。“跳天步”看似简单,却颇具韵味。前二拍,一拍一步,向前上步,节奏平缓,轻盈起步;第二拍,换为右脚上步向左转身,左腿屈伸后撤,重心随之移动,上身挺胸后仰,舞姿如同微波泛舟,静中有动,意境随之显现。整个“跳天”仪式,以十个不同的动作变换,来表现“端娅”下凡后,一路撑船过江,亦动亦静的动人情态。2.打陀螺活动。首先,活动由来。壮族的砧板陀螺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大陀螺直径达25cm,最小的约10cm,玩法需要技巧,因此参与活动的基本是当地男性青壮年与身体康健的中老年。早年,人们在自家晒谷场或宽敞空地处作为饭后消遣处,虽场地有限,但陀螺的手艺和玩法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打陀螺也成为峒中镇一项特有的民间娱乐活动,甚至在广西省也独具特色。其次,活动发展。那丽村建立广场后,在广场边特辟出一块空地做专门的陀螺场,打陀螺活动逐渐规范起来。每天傍晚,村民多会集中在陀螺场。逢年过节,村里还选出技术高超者参加其他地方组织的陀螺比赛。那丽村常和毗邻的越南人举行打陀螺比赛,且这项活动已成为中越边境上的传统互动项目,集传承传统乡土文化、强身健体与边民友好娱乐活动为一体。也使得打陀螺逐步成为当地的一种非物质文化,得到完善的保留和传承。在峒中镇那丽村,村民在三四年前集资兴建了文化广场,广场旁专设了一间约摸50平方米的文化馆,馆内墙壁上以图文形式完整地记载、呈现了“跳天”“打陀螺”两大主要民俗的历史与传承,把流传于中越边境壮族地区的带有历史烙印与浓郁乡土气息的民俗风貌进行了集中展示。

(三)人生礼仪

1.渡戒仪式。在峒中镇的壮瑶族中存在着一个相同名称的渡戒仪式,据当地道公黄文杰讲述,如果他观察到某人有一定慧根,便会请几个道公一起为此人举行渡戒仪式,使其接受佛、道、法等入教洗礼。自此,这位完成渡戒的人便具有了道公身份。因此,壮族的渡戒仪式是身份转换仪式,这与瑶族渡戒仪式有明显不同。在当地瑶族村落———巴冷村,笔者了解到当地花头瑶的男孩都要举行渡戒仪式,瑶族男子18岁左右要请法师到家中举行渡戒仪式,从而意味着完成成人身份认同。仪式当天,男孩要穿上庄重的瑶族服饰;要跳瑶族传统舞蹈——盘王舞,并在渡戒当天,为这个男孩取个名字,其寓意和过山瑶、排瑶的“捡法名”(排瑶每十或十五年举行一次盛大的盘王节,节日上为家中男孩捡起的名字,便是这个孩子的法名)类似。一个渡戒仪式,要请约十个法师,还需要一帮打杂人员敲锣打鼓等。鸡鸭等仪式祭品,根据各家实际经济准备。仪式上,同时供奉观音,菩萨等神位。通常,经济较好的家庭,做一次渡戒仪式约花费万余元(资料来源于在峒中镇巴冷村对李三(村长,1980年,初中毕业)进行的访谈)。2.丧葬习俗。首先,一次葬。那丽村壮族风俗是,去世亲人一般在家中停放2—3天,亲人为其守孝3天以示怀念。并请3—4个道公举行一次葬仪式。家人在逝者遗体僵硬前洗净全身,为其穿上归寿的白色寿衣。寿衣为男双女单,一般的人家,即使没有定做的寿衣,也至少会给逝者穿一套崭新的寿衣(归寿,是当地的说法,指人在去世后,其亲人为其净身入殓时的情形)。最外层的衣服必须是全新。选择上好棺木来入殓。直系亲属全身着白色孝服,超出三服(指亲属关系的亲疏,三服表明亲属较近)的亲属在腰间系白色布条以示哀悼;超出五服(指亲属关系的亲疏,五服则较远的亲属)的亲属只需在左肩处贴白色小方布即可。其次,二次葬。峒中镇壮族人沿袭土葬及二次葬习俗。若逝者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去世,家人为了方便运回,不得已才会考虑火化。若为非正常死亡,举行丧葬仪式时,逝者遗体禁止抬入家门。如果逝者生前患有重症等,只要尚在人世,便可入家门(资料来源于对峒中镇那丽村黄一郎的访谈)。第一次安葬的坟冢较浅,一次土葬2—3年后,再请法师念经做法从坟冢中将尸骨取出,选择更大的墓地进行二次安葬,二次葬的坟茔也比一次葬略大,并在坟茔前立上用白绳缠绕的石碑,以表明是二次葬的坟茔。虽同属峒中镇,但镇上的瑶族与壮族的丧葬习俗有不同之处。一是停尸时间较短。瑶族讲究“当日归寿”,即亲人在上午去世,当天就要请法师选好墓地,务必安葬,让逝者早点入土为安。访谈中,不少瑶族人好奇壮族人为何要把逝者遗体停放几天,而不是赶紧安葬;二是二次葬的间隔时间较短。瑶族的二次葬常选择在一次葬后的次年进行,但举行二次葬的仪式要比壮族的二次葬仪式复杂。瑶民把二次葬又称为“捡骨葬”。在二次葬当天请法师到家中跳盘王舞,祈望逝者能进入天堂,之后才由法师和家人一同前往墓地进行迁葬。

三、结语

峒中镇地处西南边境,既具有我国少数民族的区域共性,又具跨境民族的特殊性,其丰富的民俗事象,组成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无论是壮族的跳天仪式,打陀螺活动,还是壮、瑶皆有的丧葬文化,都有着珍贵的文化内涵。民俗文化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优秀民俗文化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并会借势浸润在时代契机中寻求宜适自身所属体系的时展路径,达到良性的传承与价值的贡献[3]。峒中镇的上述民俗文化是广西民俗文化脉络中的重要部分,兼备民俗传统文化与舞蹈、运动、生命仪式文化的价值功能,必会在不同时期在当地的村落建设发展中发挥着价值功用。

参考文献:

[1]王成科,蒙军.广西传统民俗体育生态化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3).

[2]王俊.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J].艺术品鉴,2016,(10).

[3]孙国卿.广西民俗文化保护与村落建设协同发展研究———以龙胜各族自治县广南村侗族草龙草狮为例[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7.

乡镇文化范文2

(1)文化建设经费不足。

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虽然一些乡镇使用了拉赞助或者采用乡镇补助等方式来增加群众文化的活跃系数,但仍然缺少固定的经费用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乡镇文化的发展,使得文化站一些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甚至有一些乡镇的财政支出中文化建设支出的比例极小,从而使得文化设备出现萎缩现象。

(2)文化建设设备简陋。

文化设备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就不会使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受到乡镇环境条件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平衡。外加领导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一些文化建设没有被列入到财政预算的范围内,导致其工程建设难以正常开展。部分乡镇虽然具有基础文化设施,但是由于设备不够健全,过于简陋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3)文化工作队伍存在缺陷。

现阶段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欠缺、从事文化行业的时间相对较少。此外,乡镇的文化队伍中从事群众文化的专业人员年龄偏大,一些乡镇虽然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文化队伍,但是队伍中缺少专业文化人员和专职文体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专干身兼多职的现象。大多数乡镇群众文化人员对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即使一些人员对某一类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在从事乡镇群众文化以来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使得他们的文化发展步伐滞缓。乡镇群众文化的工作是基层工作,工作条件受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设备和经费等各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一些文化工作人员面对杂乱的工作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最终会选择转行,从而导致乡镇群众文化的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国家对乡镇群众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没有给予他们技术职称评判的机会,使得一些坚守岗位多年的工作人员最后还是初级职称的位置,不利于他们长期的发展。

2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促进文化发展

(1)打造特色乡镇群众文化。

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路,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才能促进文化的创新,才能赋予文化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对乡镇文化的创新就需要从乡镇的具体发展情况出发,根据其历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促进文化的发展。还应该结合乡镇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文化发展的激励制度,积极鼓励乡镇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群众文化的认同感,提高群众文化的参与度就会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乡镇文化组织人员应该大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乡镇的文化资源不断地进行挖掘,树立乡镇的品牌文化,从而促进乡镇文化的繁荣,使乡镇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加强乡镇文化内容的创新。

文化内容是文化的灵魂,对乡镇文化进行创新首先应该从内容上进行创新。进行文化创新的思想应该标新立异。针对一些民族文化氛围浓烈的地区,应该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将民族风土人情融入文化的内容中,使文化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人民群众打造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可以利用大量优秀的民俗文化创设文化内容。发展本民族文化,将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长久的保留和传承下去,从而使得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创新乡镇文化内容对于增进人民的团结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3)加大群众文化模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开始发生较大的转变,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文化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需要不断地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群众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是必不可少的铺路石,所以应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使群众文化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群众文化的创新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所以需要让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道路不断进行探索,促进群众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和昌盛。文化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互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应该也脱离不了这个特殊的群体,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人们应该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积累更多的文化发展经验,将其不断地进行汇总,使用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促进群众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4)加大对群众文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的创新同样如此,所以在乡镇群众文化的创新过程中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对文化演出的场所和设施进行更新,开展文化知识共享工程项目,形成新型的乡镇文化网络体系,为人们的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的场所,满足人们实施文化活动的需求。此外,还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群众文化研究人员对乡镇从事群众文化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和培训,增加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鼓励群众自发组建文化演出团队,给予他们一定的演出经费,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乡镇的文化队伍和专业的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化知识能够快速的提高。

(5)建设系统的文化网络。

随着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开始由过去的单一化形式变得多样化,出现了广场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所以需要建立系统的文化网络对乡镇文化进行引导。文化网络系统中可以将一些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促进群众文化有规则、有组织的发展,也能够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做好群众文化的引导和控制工作,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促进群众文化的全面发展,使群众文化活动向着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形成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3结束语

乡镇文化范文3

本文以乡镇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为切入点,强调在新形势下三川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首先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下怎样促进乡镇群众性文化活动,是现在众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文化行政监管机构的领导人需要考虑的难题,也是其奋斗发展的方向。本文就根据上述问题,在分析群众的特点与个性的同时找到新形势中的发展方向,分析群众在文化工作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另外对文化工作的后续发展指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

发展状况;群众文化;关键;作用;意见;三川镇

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下怎样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是现在众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文化行政监管机构三川镇的领导人需要考虑的难题,也是其奋斗发展的方向。在乡镇工作中如何才能在新形势下找到新的方向,并且在以群众为基础的前提下开展合理的文化工作,把文化工作扎根在基层,把文化特点扎根在乡镇,把文化根源发展在三川镇,本人先阐述了在当前的发展情况下群众工作的关键作用和激发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利影响,最后指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对基层文化机构开展相关活动和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现今发展状况中怎样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利影响

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最为关键的部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又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念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其展现出国内社会主义经济以及政治的主要特点,对经济以及政治的进步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国内群众文化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是现在中国文化创建中最为坚实的社会根基,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在新兴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时候,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整体竞争实力,因此在面对全球范畴内多种思想思潮的冲击下,要想全面满足现在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就一定要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以及民族繁荣的思想层面进行分析,全面了解群众文化创建的关键作用以及迫切性。在如今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式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作用主要展现在下面几个部分:首先,有关人员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创建的时候,坚持促进文化的发展。不断加快文化发展的速度,提升所有民众品德文化素养以及国家整体文化程度,为经济的全面腾飞以及社会整体进步奠定坚实的精神以及智力基础,进而让经济发展与文化创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得到长久的平稳发展。其次,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一定要全面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在我国进行对外开放之后,国内民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实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从永胜县三川镇来看,三川镇民众物质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三川镇民众对文化品质的需要出现了显著的提升。各级党委、政府都需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层面去全面掌握大众需求、指引以及满足大众的各种文化需求,利用强化群众文化创建,为大众准备更丰富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二、怎样激发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三川镇的文化发展十分长久,群众文化隐藏着非常丰厚的历史底蕴以及各种有利的服务功能。在现在这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关人员在促进以及发展群众文化的时候,必须全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促进各种文化的发展,让三川镇群众文化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对本地区文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全面激发三川镇群众文化的各种功能

在达到群众文化需要的前提上,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第一,要全面激发三川镇群众文化的各种有利影响。促进三川镇文化建设活动,一定要将群众文化的需要放在最关键的位置。因此,政府机关人员一定要不断促进乡镇人民的文化水平,在开展文化的同时要符合群众发展要求的相关活动,此外还要促进各种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发展,坚持帮助民间文艺活动的发展,增加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第二,要全面激发三川镇群众文化的教育职能。做到“寓教于乐”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第三,全面提升三川镇群众文化的审美作用。要利用健康合理的群众文化项目,把握研究的重点,提升群众审美的意识,加强思想文化与艺术文化的共同发展,让群众在对比中分辨美丑与好坏,不断借鉴三川镇以及周边区域的各种优秀文化,还要全面克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不良思想的侵蚀。

(二)全面提升三川镇群众文化的服务作用

坚持为对外开放以及当代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精神以及智力基础。第一,相关工作人员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全面倡导自由理念、宣扬自主的文化理念。促进改革开放以及当代文化建设的脚步,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改制之前的老旧理念。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去除小生产观点、平均主义观点以及等级观点,打造全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对三川镇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影响,激发民众不断进取、勇往直前,始终坚持创新、加入变革,为三川镇文化创建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要提升三川镇群众文化的技术实力,加快科技发展,提升劳动者综合素养。在促进民众文化发展中,不只要凭借多样的文化活动带动大众文化素养的提升,还要关注提升科技水平,强化民众科技观点。在企业中,要将职工文化活动以及技术发展融合在一起。在各村委会,要不断促进科普知识的传播;在各中小学校中,也要不遗余力地增加学生科技知识的储备,指导青少年在小的时候就重视科学、尊重科学,进而让群众文化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三、促进群众文化创建的意见

(一)强化各级党政部门对群众性文化相关设备的投放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要想全面创建小康社会,就一定要促进文化的发展,我国要扶持以及保证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倡其提升发展积极性。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只要全面传扬科学文化常识,还需要提升民众文化理念、相关文化素养的提升,另外要利用多种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发展氛围,为整体发展准备理论基础。如此,群众性文化活动就与该地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全面融合在一起,这样就会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最后,得到各级党政部门对这个工作的扶持和帮助。

(二)使用内部优点,增加活动模式

在基层进行群众性文化活动都需要特定的阵地、设备,近年来,三川镇开始陆续创建相关条件比较好的乡村文化室,农村文化以及艺人在环境变化之后有了了明显的改变,部门、学校、企业等各部分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三川镇基层群众性文化工作也需要使用上述发展优点,全面开展比如歌唱、书画、写作等活动,在创新中得到更大的进步,从而不断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项目的长远稳定发展。

(三)增加沟通,加强合作,得到社会力量的扶持

群众性文化活动属于非营利性工作,在为三川镇民众准备娱乐服务的时候,也需要广大相关部门的扶持和认可。显而易见的是群众性文化活动还需要与民间众多组织、机构、公司部门等进行相应的沟通和了解,相互帮助。首先政府机关要做到有力的帮扶作用,在以政府的指导性为主的前提下,结合地方的特色,总结三川镇的实际情况,把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与政府相结合,提倡社会力量的帮助,把永胜县三川镇统一作为一种大的整体,进行相同的发展路线的选择。

(四)提升团队素养,提升领导人员的综合素养

创建全面合理的规章体制,改变三川镇之前的工作理念,创建专业素养高的工作团队,促使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针对三川镇特有的工作环境,建设相对的工作团队推进发展中的文化建设,把应该涉及的与群众文化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做到首先解决。其次在当代城镇发展的过程中,把团队的提升做到三川镇的文化建设中,这样有利于在乡镇间找到地方性的发展团体,通过团体的力量带动乡镇群众对于文化的理解与发展。

四、结论

因此,本文在研究三川镇的文化基础建设中,主要把目标放在开展群众的文化工作上,在乡镇建设中我们发现,长期生活在乡镇的群众对于新形势与新的文化观念不强。因此如何在三川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工作中的重点,同时需要把三川镇的实际情况与文化特点相结合,重点是把握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播的功能。因此本文在研究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上,对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三川镇群众文化工作的。

作者:刘红 单位:永胜县三川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乡镇文化范文4

(一)群众文化总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化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物质生活。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精神文化需求则逐渐成为了高于物质生活条件而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新时期,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并且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此时,人们的追求就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量明显增多,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工作时间缩短,人们会有大量的时间来开展文化活动,因而也增加了对文化的总需求量。

(二)群众文化种类出现多元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在文化选择方面人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精神文化的选择创造了条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拉近了人们与社会的距离,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人们获取信息与文化渠道逐渐增多,也有了更大的文化选择空间,这一切都促使群众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群众文化功能行增强

由于群众文化往往产生于民间,没有统一标注和系统化的分化。在一些不够发达的农村与乡镇地区,群众文化依然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更具有了多重功能,凸显了其娱乐、技能、艺术以及教化的功能与特点,满足了人们群众参与文化创作、欣赏文化产品及享受文化成果的多种需要。很多乡镇地区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大力扶植群众文化,也增强了群众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加强乡镇文化站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

(一)创新理念,强化群众文化工作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需要把科学化的群众文化理论体系作为基础,并以此来指导乡镇文化站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政策法规、文化机制以及人才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创新理念,带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就需要全面树立群众文化发展的创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通过完善群众文化建设来满足新时期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些年来,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群众文化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相应的也提高了乡镇群众文化的建设与服务要求。因而,只有不断创新,仅仅围绕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核心,坚持制度化、多元化和规范化的文化理念,促进群众文化科学化发展。其次,要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创新群众文化的基础,要对群众文化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作深层次的探讨。在基础文化建设领域,应该对不同形态的群众文化进行区分,认真分析群众文化的规律与特征,不断完善群众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并使其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功效。最后,需要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群众文化建设事业向着更高的标准方向发展。用理论指导实践,使群众文化建设在规章制定,文化设计等方面融入时代新元素,增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权威性与时代感,从而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走向成熟。

(二)创新内容,提升民族文化吸引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并要倡导广大群众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要根据“文化惠民”的宗旨开展群众文化的创新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一方面,根据当地文化建设实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群众文化内容,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科学的、民族的和大众的先进文化,使人们群众进行自娱自乐,实现自育。并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对文化活动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比如,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出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在我国的“清明”“、端午”、“中秋”以及“重阳”等节日,可以在当地举办踏青、扫墓、植树、赛龙舟以及赏月等文化活动;对群众自发组织的健美操、跳秧歌及自演自唱等业余活动给予高度关注并要大力支持,并要充分挖掘出当地文化的特色,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及时掌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了解群众的大众文化需求,不断拓展群众文化的内涵,充分利于当地文化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功效,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要,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在创新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活动队伍管理,在文化内容、组织形式以及人员等方面,乡镇文化站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指导工作,实现群众文化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群众对文化的创新力。加强引导,在增强民族文化吸引力的同时,提升人民群众的综合素养。

(三)创新载体,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群众文化艺术可以通过艺术型文化品牌来展现,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品牌也是艺术型文化品牌。为了使想乡镇群众文化建设更具生命力与活力,在充分挖掘当地民族特色的同时,还需要树立起具有深远应影响力的艺术型文化品牌,从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在创新文化体裁的过程中,第一,需要按照群众性与艺术型的思想要求,将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文化会亲”等活动,增强文化交流与融合。第二,需要建立健全文化交流的机制。通过合理的文化活动策划,促进各乡镇、各个村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城乡文化沟通,增进友谊,相互促进,在实现各地文化资源有效共享的过程中,打响“文化会亲”品牌。第三,可以根据乡镇发展的实际情况,文化站需要合理设置固定的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送相关活动器材。随人们活动参与数量的增多,要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同时要规范文化活动管理。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附近就能够在活动场所内进行跳舞、健身等活动,使其能够真正感受到方便、安全、优质及实用的群众文化服务。

(四)创新活动机制,提升文化支撑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多元化。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群众文化的需求,建立起多样化的创新活动机制。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机制要以当地优质文化资源作为龙头,坚持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运作形式,并要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整合资源,社会参与,打响品牌,创造优势,从而提升乡镇文化站的工作服务能力与水平。政府及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引领与指导,准确掌握本地区内群众的文化需求,引进多样化的文化形式与模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通过个人与家庭联合的方式来开展多种代表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活动,当地政府要给予支持与帮助,从而确保各种文化活动的顺利的开展。另外,由于多数文化活动项目都具有一定公益性,例如合唱队、舞蹈队或晨练队等越来越多,因此,一定要对这些群众加强引导,当这些文化活动小组举办活动或相关竞赛时,要提供资金帮助,促使文化活动顺利展开,发挥出文化的教育功能,提升文化支撑力。

三、结束语

乡镇文化范文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建立乡镇文化站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探讨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乡镇文化站;群众文化;文化发展

一、前言

近年来,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对乡镇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乡镇文化站是由政府举办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并指导基层组织开展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通过引进图书报刊资料、开展文娱活动、举办科学知识讲座、普及网络知识、增强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建立乡镇文化站是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乡镇文化建设,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我国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

与城镇居民文化生活相比,目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一方面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仍较低,没有可以进行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和缺乏获取文化资源的渠道,另一方面农村也没有专门的人员来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仅仅局限于电视、棋牌和麻将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不但不利于家庭和谐,而且对于农村发展有害无利。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为农民群众提供进行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引进文化资源和各种文体活动设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促进农民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农村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奋斗。

三、建立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对传统的文化去粗取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建立乡镇文化站,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建设美好和谐的家园共同努力。

(二)能够满足乡镇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解决了吃穿住行等基本问题后,农民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建立乡镇文化站,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多样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另外,农村文化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可以通过文化站学习更多的农业知识、了解网络贸易,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和扩宽农作物的销售途径,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能够指导乡镇文化建设

现阶段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是偏低的,而且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各个乡镇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建立文化站可以指导乡镇文化的建设,在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后,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让文化活动真正走进农民群众内部。乡镇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文化站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乡镇文化的建设。

(四)能够促进乡镇和谐发展

由于生活方式、观念信仰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通过建立乡镇文化站,组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有助于消除各种矛盾,促进和平相处。同时,在文化活动中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赌博等不良风气,有利于乡镇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五)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今乡镇发展的重点,改变农村现有面貌,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水平势在必行。建立乡镇文化站,结合当地的风俗特色,根据各年龄段人群文化需求,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另外,净化农村市场,清除盗版教材、书籍和光盘,建设新型图书馆引进各种图书报刊,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学习热情,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基础。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也越来越高。发展乡镇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环节,建立乡镇文化站,切实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通过建设公共活动场所开展文化活动,引进图书报刊资料,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和网络知识等,提高农民群众素质,促进乡镇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作者:庞春风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人民政府文化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乡镇文化范文6

1乡镇文化站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1.1总需求上升

社会处于新时期发展状态,社会群体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提升,物质在被满足的同时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带动了更多乡镇地区社会效率的提升。乡镇群众的个人时间更加宽裕,在乡镇文化站活动的开展中需有更多时间参与其中开展文化活动,因此基层群众在文化活动参与下所呈现出的总需求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1.2种类多元化

社会的发展加强了群体对文化的认知与选择,自我意识的明确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促进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多样性选择。在面对庞大的文化活动类型过程中,群众所体现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空前高涨,使得群体之间构建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性,信息与文化获取途径便捷多样,为乡镇文化站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提供了更大的助力,因此在乡镇文化站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2乡镇文化站群众文化生活的实施途径

2.1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满足多样化需求平台

为实现文化活动与群众精神需求的根本结合,需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因此需要加强对乡镇文化站作为基层文化主要场所环境的构建实施,前提是对乡镇文化站所包含的基础设施,做到不断的完善与加强建设,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提供更加全面的硬件设施。为此乡镇文化站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借助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撑,加大对文化活动设施的投资力度与建设适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根据不同基层所设定的文化站建设标准。通过乡镇区域、财力、人口分布、实际发展水平等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采取因地制宜形式,加强对文化站基础设施的构建。乡镇文化站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引导方向,确保其建设作用的实用性,亲民性与大众性。同时需要与基层群众实际文化水平与文化爱好相结合,确保基础设施满足群众基本需求,以此确保其有效性的体现。针对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确保群众基础文化活动需求能够得到整体满足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扩大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提高覆盖人群,使更多群众能够享受到多样化的文化内容。

2.2创新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当前社会主要形态,其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万物互联。特别是在近两年自媒体形式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下,群众通过互联网能够获得更多文化资源。戏曲、电影、小品等可以直接通过移动客户端实现观看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线上所提供的文娱活动对基层的群众而言,主阵地逐渐由以往乡镇文化站转移至网络设备,对乡镇文化站的稳定发展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在乡镇文化站构建中,需要加强对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创新文化形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度。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应该适当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通过民俗引入能够更好的服务群众,体现生活,支持群众自发性的多种娱乐活动的展开。通过健康积极向上,文娱活动的引领,在地方各级文化部门管理组织下,加强文化站工作者与群众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以此创新,更多地方性特色化,文化内容,促进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调动群众在乡镇文化站所展开的文化活动中参与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3改革管理运营机制,擦亮文化活动主阵地招牌

乡镇文化范文7

相比于从前,群众文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1.1参与人数增多。

文化活动不再是文艺爱好者的专属项目,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具体需求,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属文化娱乐时间。特别是傍晚时分,大多数群众在晚饭后已经不再守着电视机,而是选择进行户外锻炼,开始享受夜生活。群众文化活动就成了大家喜爱的项目,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就是广场舞。

1.2活动形式多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散步、跳舞、聊天等一般性的锻炼和娱乐的方式,开始变得越来越新颖、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排舞、戏剧演出等。

1.3发展走上正轨。

国家政策开始指引,文化部门大力支持,加上乡镇干部观念的转变,各地乡镇文化站的场地、设施等都陆续发展配套起来,人民群众开始认可文化活动,不断有新鲜血液逐渐加入到群众文化工作中来。这样,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就开始逐步走上正轨,成为一个个正规、具有规模的项目。

1.4精品活动出现。

群众文化活动真正发展起来之后,各地区互相学习,再加上文化部门的帮助,有质量的精品活动开始出现。例如颇具知名度的丽水“瓯江大家乐”文化活动项目等。

2.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良好的当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的乡镇文化站在这种情势下,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

2.1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各地区乡镇文化站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特点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满足基层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诸如各类节目演出、文体活动等。文化发展和国民经济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群众物质生活富裕之后自然需要提高精神文化,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必然带来国民经济的提升。2.2奠定乡镇文化建设的基础。乡镇文化站是群众文化服务队伍的基本保障,它的主要工作是将乡镇特色和文化发展进行结合,创造出团结合作的文化活动,为乡镇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2.3多元化构建群众文化活动。

乡镇文化站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按照不同年龄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举办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活动,改善原有的一些不良陋习,配合市场需要,净化群众文化的环境。

3.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乡镇文化站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如何将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3.1加强领导。

上级在乡镇文化工作方面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同时把乡镇文化工作成果列入对乡镇干部的考核和提拔考评范围。从根本上发挥乡镇干部在乡镇文化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

3.2增加投入。

文化基础设施是乡镇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支撑。财政上要对乡镇文化站增加投入,成立群众文化活动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加强硬件建设,包括活动室、图书室、影剧院等。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改造现有文化设施。真正让群众共享改革的结果。

3.3塑造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政府在乡镇文化工作队伍的塑造上一方面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文化工作人员与其他乡镇工作人员具有相同的工资待遇和晋升渠道,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计划性地培养乡镇文化工作人才,打造专业的乡镇文化工作队伍。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积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及时了解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任务与形势。二是要吸收新的营养,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三是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加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自我学习。

3.4举办各类活动。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体不限的各类文化活动,能催化群众文化建设。不但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消除群众由于精神文化的空虚而带来的各种消极心态。一是要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让群众及时了解。二是要结合社会主义理念教育,坚决让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彻底消失,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鼓舞。三是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家庭文化活动塑造科学、文明、道德的家庭文化新风尚。四是要大力挖掘民间文化,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文化感染广大人民群众,塑造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

4.结语

乡镇文化范文8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作用;措施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以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基层文化站作为为农民服务的基层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责,积极组织农民参与文化活动,及时了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活动。

1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开始注重农村的发展,加大了对农村公共项目的扶持力度,使农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虽然近几年我国一直在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但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与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及思想水平不高有很大的关系[1]。

1.1资源利用不合理

为了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政府越来越关注农村的发展,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文化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是由于一些乡镇、农村领导者没有使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导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例如政府为一些试点村镇提供了远程教育的项目,但是由于村镇的领导者并没有将该项目更好地应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1.2文化基础设施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即使部分农村修建了文化基础设施,但这些设施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例如部分农村建立了图书馆、文化馆,但由于这些文化场所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馆内的设施开始老化,里面的文化素材也得不到及时更新,阻碍农民了解更多先进的文化知识,影响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1.3缺乏专业队伍

新农村文化建设想要顺利开展,必须要保证农村文化队伍的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但由于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的都是老人或者妇孺,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困难度[2]。

1.4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想顺利开展,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资金,但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因此文化建设方面缺少资金支持,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村委会还会组织村民观看电影获取一定的文化知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样的文化活动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金投入不到位,更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很大影响。

2增强乡镇文化站作用的建议

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不仅可以了解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可以有效组织各项文化活动,在整个农村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组织作用和领导作用。不仅如此,乡镇文化站还可以根据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文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更多优秀的文化者,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主动学习文化[3]。

2.1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

乡镇文化站对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根据农民的文化需求开展文化活动,还可以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精神保障。因此,乡镇文化站应该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对农民开展文化教育。乡镇文化站想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仅需要乡镇文化站中的成员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还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力量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农民参与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

2.2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应该保障文体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农村营造出更好的文化氛围,这样的文化活动才能起到真正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因此,乡镇文化站组织文化活动,应该选择农民农闲时期或者节假日,这样容易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同时,乡镇文化站在选择文化活动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提高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此外,乡镇文化站可以组织各个村镇中的积极分子,让他们参与文化表演,更好地宣传文化。

2.3组织多样的文化活动

农民在不断增加收入的同时,开始注重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丰富业余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文化站应该改变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文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农民学习文化的积极性,进而在农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基于此,乡镇文化站应该对农民的文化需求进行详细了解,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的有效性。例如乡镇文化站可以在农闲时期组织居民观看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影片,或者组织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起到文化教育宣传的作用。

2.4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一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只要带领农民致富,就算高质量完成了工作,对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受到阻碍。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文化站作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应该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有正确的认识,上级领导正确对待文化建设,使其在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农村的文化建设。

2.5扩大文化经费来源

充足的经费是保证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如果只依靠政府拨款,很难保证农村文化活动顺利开展,因此需要扩大经费来源。乡镇文化站应该积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标准,然后向县级文化部门申请经费。除此之外,政府应该面向社会、企业或者个人以税收优惠、荣誉表彰等形式募集文化经费,从而拓宽文化经费来源,保障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开展。

3结束语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乡镇文化站作为保障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正确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农民可以更好地感受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晓燕.乡镇文化站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6(10):19.

[2]师亚玲.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发展,2015(10):103.

[3]白振伟.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中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