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中药栽培学;教学改革;思政育人

1中药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中药栽培学在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但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政治思想意识淡薄,容易受外界新闻舆论的引导。在专业课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比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塑造学生意识形态。当今世界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严重问题,“只有一个地球”和“人类要回归大自然”的呼声高涨,人类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知识逐步深入人心,种植中药既可以绿化祖国河山,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药栽培学是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掌握中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穿插其中,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把握教学内容设计优秀思政案例

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课上到课下,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中药栽培学课程的德育目标:学生掌握中药栽培知识的前提下,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熟悉课程相关的名人轶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以及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目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聚焦热点———如何看待“中医毁于中药”

中药材质量直接决定中成药的质量,最终影响人民的健康事业。近年来,野生药材产量受限,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污染严重,导致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中医毁于中药”说法常被提及。那么如何破解中药发展尴尬境遇?怎样科学、可持续地发展中医药?中药栽培学课程是规范种植和应用的源头,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既可规范国内市场,也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信心。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药质量,社会分工不同,职业规划不同,中药类专业学生同样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鼓励学生未来加入中药材种植栽培企业,这将对振兴中医药事业做出实质性贡献。

2.2挖掘时事新闻

当代大学生往往沉迷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教师应及时锁定学生关注热点,挖掘时事新闻,导入思政案例。比如,某综艺节目随意采挖疑似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水母雪兔子,由此引出如何拯救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目前,约有1.5万余种药用植物濒临灭绝,野生甘草、大叶三七、野山参等已在野外难觅踪迹。现代人类为了追逐利益,对地球资源地疯狂掠取和大肆挥霍,透支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全球气候的变化又加快了野生植物灭绝的步伐。透过热点新闻引申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枯竭,认识到中药应该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批判极端拜金主义,在利益面前,认清是非,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和价值观。

2.3融入科学家精神

中药栽培与我国劳动人民驯化作物的智慧密不可分,当今时代涌现出一批爱国农学专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医学高校学生历史背景知识及人文素养较为薄弱的特点,充分挖掘优秀思政资源,通过线上资源推送和课堂教学介绍我国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将专业知识与农学、栽培学的历史发展相结合,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弘扬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比如介绍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学习其学农爱农为农的精神。朱有勇院士团队40年如一日围绕如何克服三七连作障碍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扶贫并结出累累硕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上海复旦大学钟扬教授胸怀报国理想,16年,踏遍高山雪域收集400万颗种子,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以“种子精神”服务祖国,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5]。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探索一条中药材自身的种植模式还有诸多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要解决,教育学生要团结一致、努力拼搏,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探索多样化的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思政教学的育人目标。面对已经对传统课堂教学出现疲惫的大学生,更需要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信息时代,将课堂教学形态改革作为重点,不断革新课堂教法,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6]。以中药栽培学中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章节为例,首先,案例式教学。通过朱有勇院士在克服三七连作障碍的案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科研人员选择研究课题时要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出发,为人类解决最迫切的问题,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讨论式教学。课堂上针对如何缓解连作障碍设置问题并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再次,运用云班课线上教学平台。云班课是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手机APP软件,可以进行课前推送思政新闻、名人轶事。课中通过举手、抢答、随机选人、小组评价等进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课后推送作业和教学评价,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设计进行反馈修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后,云班课数据显示课堂提问和课下自测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好,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利于巩固学习基础知识。但也反映出由于学生间存在着差异,讨论时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发言较少,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云班课线上播放影片,进行思政教育,学生接受度较高,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普遍认为思政内容的引入,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4思政改革贯穿于实验与实践内容中

中药栽培学的实践性较强,在实验和实践中适时加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比如,以“如何提高硬实种子发芽率”为课题,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前沿科研进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统计分析,最后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实践中认识到“粒粒皆辛苦”,有知农爱农的意识。虽然中药栽培学在教学设计中多个环节融入思政内容,有效实施德育渗透,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无法把握思政目标,授课过程中,学生无法掌握思政教学点,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直接点明思政主题,或安排学生写心得感悟[4]。课堂思政教育中,可供引用的案例太少,因此,案例库需要不断扩充和丰富,线上平台资源需要与时俱进,引入最新鲜最贴近生活的事例和新闻时事。综上,中药栽培学课程思政改革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选思政案例,明确思政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授课模式,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特色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价值共鸣、知识共鸣,保证中药栽培学课程教学效果,为中医药产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药种植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玉鹏,胡荣桂,赵劲松,等.“生态学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89-91.

[2]蓝蔚青,谢晶,孙晓红,等.“花卉栽培与欣赏”课程思政综合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9(2):20-21.

[3]董建辉,彭海英.高职院校《建筑文化》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陕西职业技术教育,2019,14(3):20-22.

[4]胡阳,石立莹,李梅.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3):476-479.

[5]陈之腾.钟扬:用一生播种未来,用生命追寻理想[J].上海教育,2018(1):51-55.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课程思政;统计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C8-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5-0112-02

1研究背景及意義

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全国各地学校都陆续展开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改革探索之路。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学好如何从纷繁的数据中分析出事物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统计学显得尤为重要。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数据背后的真相,发现真理。统计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的同时具备求真务实、耐心细致的职业精神,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进行引导,所以在统计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统计学思政教学现状

2.1内容各自分立,思政未能融入统计学知识点。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并未能够完全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相互协同效应。以统计学为例,该学科逻辑性较强,侧重点在于对客观数据进行直观分析,统计学知识点与思政内容相融合不仅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统计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有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透彻理解,所以目前大多统计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机械的安排在课前三至五分钟单独讲解,未能深入挖掘统计学专业课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三到五分钟的课前思政内容讲解过程时间短,只能简单的传授一些思政理论概念或者时事新闻,难以在学生心中形成系统的构架,容易使课程思政流于形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形成了统计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各自分立的现状。

2.2专业教师思政知识储备薄弱。目前,统计学课程专任教师正处于课程思政改革的初阶段,一方面对于自己的专业学科尚在不断深耕钻研的状态,长期的专业数据分析让许多统计学老师形成了惯性的理科思维,擅长使用统计学工具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个人发展主要以专业要求为主,主观上缺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性,在课程教学仍然是较为单一的学科教学;另一方面统计学教师对于思政知识的储备较为薄弱,缺乏将思政与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经验,自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有待提升。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师正逐步转变专业唯一的理念,逐步扩充自己的思政理念储备,但对于大多数专业教师而言,要想在课堂上将思政与专业融合还需要继续深耕努力。

3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3.1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统计学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政内容与统计学知识点有效结合讲解,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统计学教学中,激励学生将自身的专业、品德的成长与国家未来紧密融合。好的课程思政工作就像是盐,不能单独给学生吃盐,这样既吃不下去也不消化,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统计学课程内容)中自然而然吸收,因此统计学教研室可根据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案中,制定对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从课前三到五分钟粗放的漫灌式显性教育过渡到精细的浸润式的隐性教育,从而达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2加强教师的思政教学素养。“思政育人,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对专业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传到者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强化专业课教师铸魂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要教师主动自我提升思政素养,学校方面也应该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目前统计学专业课程中主要涵盖统计學基本理念、数据搜集、数据概率分布、线性回归分析等等专业内容,专业课程的经典教材主要是严谨单一的学术知识讲解,理论分析,较少涉及思政育人领域,所以教师可以在熟读经典教材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网络和电子设备博览群书,取大家之所长,丰富自己的课程思政储备。例如耶鲁大学博士加里.史密斯出版的《简单统计学》,Adrienehill主讲的十分钟统计学速成课,这两位老师的课程内容里没有生涩的专业知识,而是巧妙的列举大量的生活例子为我们展示统计学在生活中的智慧体现,帮助学生识别真相,培养辩证思维。

4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统计学概述为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不仅仅在于如何讲解好统计学知识点,更在于让学生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统计学应用不仅仅只是停留于学术层面,其对于深入分析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喜好以及诉求有着无以伦比的作用,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强化专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联合的意识。接下来主要以统计学概述教学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设计。

第一,教学切入。介绍统计学的概念,即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第二,案例导入。结合时事热点例如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讲解数据的搜索、整理、分析、描述的过程。在2020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爆发高峰期,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呼吁各地往来人员应“自我隔离14天”,这“隔离14天”的依据来源于钟南山院士带领科研团队,收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1099份确诊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数据的整理,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析得出新冠肺炎潜伏期的中位数为3.0天,潜伏期在7天以内的概率在90%以上,而潜伏期超过14天的概率为0.838%,也就是说自我隔离14天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概率极小,最后得出了“自我隔离14天”的结论。

第三,挖掘德育元素。开展思政教育,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通过上述案例得知统计学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最有效的隔离时间,很大程度上阻止了病毒传播,守护了人民的健康,使学生体会到个人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肩负着促进社会更好发展的使命。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文3

 

据最新的全国水能资源普查结果,中国的水电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一,水电已成为中国最现实的、具有大规模发展能力的首选能源。与此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境压力,中国水利水电发展需要科学发展的观念转换,需要才德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投身奉献。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迎接并满足时代与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各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加以完善与科学设计,有效提高“思政”教学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水利工程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水利工程专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并紧密结合水利工程的学科规律和专业特色,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践学之风、试验之风和创新之风,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特别是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验证所学知识,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知识理解的更高层次的飞跃,不断地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概而言之,“基础”课旨在教人尊德守法;“纲要”课则教人明史爱国爱党;“概论”课意在助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原理”课则着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水利工程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体现实践教学的开放性

 

尤其在当下,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火热沸腾,涉及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网络前后等各个环节,都呈现鲜明的开放性特点。这就要求“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开放的。一是改变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传统;二是推进学生或合作小组将实践任务专门化、具体化、深化、内化;三是弱化教师权威,以学生自我控制活动为主,教师指导协助为辅。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认同性

 

大学生是乐于受教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价值主体。“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遵循“坚持课程教学的本质导向、从学生特点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是否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作为衡量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授业有的放矢,更多将课程教学与该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相挂钩,培养他们的自主认同性。

 

(三)重视合理评价的激励性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有效实现实践教学效果所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实践行为课程化、学分化分解到细微处,堵塞惯有的“毕其功于一役”的临考突击式思维,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切身参与而形成认知与感悟,自觉养成良好的“知行统一”习惯。为此,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建构与实施,要突出过程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开发、方法的运用与创新、能力的成长、情感与价值观的升华是评价的内核。其次,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实践教学,给与一些适当的支助和奖励。

 

(四)增强师生互动交往的有效性

 

实践教学应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合作的形式少、范围窄、学生被动感强,且内容、时间、层次、效果都很有限的缺陷,既照顾到个体差异,又以团体实践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与分享。但师生互动交往的有效性还特别依赖一个关键因素,即教师的学理修养。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手段无论怎么变化,离不开对各种文本的解读。教师是文本与学生对话的中介,学生与文本对话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因此,当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学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时,对各类实践活动的设计或引导才会得当,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进而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否则,往往导致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潜在影响对学生的培养。

 

三、水利工程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专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当成为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辅助,在实践内容安排与设置上应当突出水利工程的专业特色。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基础的道德法律知识的同时,适当结合经典案例展开实证分析,比如,对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分析与探讨就极具教育功能和现实意义。为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与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意识,可以一边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水危机的记录片;一边组织学生成立课后学习小组,围绕保护水资源所亟需的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配套措施来安排小组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坚定学生的责任感。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内容

 

学好水利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必须了解该专业的相关历史。但过多的细述历史可能无助于以理工科教育为主的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纲要》。若以水利事务的经典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读书、观影与资料查阅,则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分析国共两党力量对比与消长中谈到“民心归依”的问题时,如果能结合“1942”影片和鄂豫皖、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旱涝史记的资料检索,相信学生能从“国民党因在1942年河南旱灾治理上毫无作为而致饿殍千里”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鄂豫皖、湘赣边革命根据地人民抗旱抗涝上积极作为”的历史比较中得出结论:共产党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必然性。

 

(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实践教学内容

 

水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与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利工程的科学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使学生明晰水利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专业知识,坚持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教学做到宣传与实践并重。宣传要求教师在举办学术讲座的同时多鼓励并辅助学生开展水利知识竞赛,水利发电与环境保护、科学发展与现代水利等相关的演讲比赛;实践则要求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在建抑或建成的水利工程,让学生了解中国水利的历史变迁,撰写出实践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具体分析、辩证看待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和困惑,以近年备受争议的三峡大坝问题为例。事实表明,三峡水利工程运营以来,在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三峡工程对沿岸文物古迹、自然遗产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的永久性影响,可能引发的泥沙淤积、泥石流、滑坡、水灾、旱涝等次生地质灾害问题,甚至暴露出的严重腐败问题都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对此,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将学生的质疑设置到具体的实践任务之中,比如,尝试通过设置中国人的“三峡梦”与三峡水利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关系,来理解三峡水利工程为什么是载入史册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围绕三峡工程展开关于环境、反腐主题开展讨论,学生带着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找寻真相真理,有助于自觉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道路;有助于学生自觉顺应国家和民族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机遇,并且肩负应有的使命,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水利工程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举办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宣讲“思政”理论,普及水利知识的最好平台,能将“思政”理论与水利发展有效结起来,从而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如在阐释大型水利工程的功用与意义时,可在讲座中多将这些工程与人文地理或者山水旅游相链接,谈都江堰可以多涉及其周边的绮丽风景,讲大运河时可以多触及王朝兴衰,讲近代中国航运时可以兼论李鸿章与轮船招商局。寓教于景,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在知识传授中引起听众的共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职业使命。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又要为学生提供支持,创设平台。

 

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组织水利知识科普知识抢答赛,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可以让学生组织自主性研究课题;还可以组织读书月活动以及读书笔记竞赛;还可以组织主题问卷调查,拍摄微电影等。但是,放手并不意味着教师毫不作为,而应当充当学生学习的助力。学生的各项活动需要相应的场所与资金,相关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这些物质需求的硬件上获得便利。譬如为学生申请水利工程模型设计活动的实验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主题演讲赛的大型公共教室;并教授学生组织者如何为各项活动寻求资金赞助。同时,相关教室还应在知识能力等软件支持学生们的活动。如在发起课题研究小组活动中为学生选题提供思路与指导,在各项知识竞赛中充当评委给予选手恰当的评价与鼓励。

 

(三)组织社会实践

 

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不应满足于书本与课堂的知识学习,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学院与教师应当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实践可采用如下做法:

 

其一,实现寒、暑假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将社会实践工作贯穿于整个学年,形成以寒假个人分散实践、暑期团队实践与日常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全员参与、全程实践的推进体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地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如寒假期间,让学生以个人访谈的方式就近前往居住地所在的水利企业或坝区调研;暑假期间,则以学院或年级或专业的组织形式集体前往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片区集中实践学习。

 

其二,实现公益服务性实践和专业性实践活动有机耦合。在公益服务性实践方面,主要通过提供“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基层尽绵薄之力;在专业性实践方面,则结合水利工程专业特点,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培养专业技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磨砺专业技能,赢得技能提高与社会历练增长的双丰收,并在实践中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效应。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文4

专业知识目标:

1、掌握刚体的定义;

2、掌握刚体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思政育人目标:

1、借助已学习的质点模型,引出刚体概念,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2、从刚体模型深入挖掘爱国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利用物理之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育人目的。

二、教学策略

1、导入新知,剖析新知

从前面已学习的质点模型谈起,辩证的引出刚体的概念。同一个物体,当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时,可以看作质点模型;当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且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改变时,就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模型—刚体。

刚体定义:在任何情况下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板书)

刚体是实际物体(固体)的一种抽象,是一种理想的力学模型。由于物体都是大量质点组成质点系,因此刚体就是各质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质点系

通过刚体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2、分析实例,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作为科技大国和科技强国,哪些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可以看作刚体?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领略我国在领先世界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095型攻击核潜艇、“复兴号”高铁、东风-41战略导弹、“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器、“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嫦娥月球探测器等高科技产品,这些实物都可以看成刚体模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刚体模型理解。同时利用我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文5

内容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形成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而教学设计又是这一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还要分析学生的昨天,更要考虑学生的明天。必须要突破已有的陈规,进行不断的改革,提出一些合乎实际的、具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由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和哲学常识四大部分构成,这些内容与青少年一生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在提高青少年素质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国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不大,因此,需要重新审视。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内涵

    1.教学设计。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随着知识总量的激增,教学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致由一个概念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学设计者们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对于教学设计内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观点。但是,一般认为,根据教学设计对象的层次不同,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宏观的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设计。如对一所学校、一个新的专业、一个学习系统等进行的设计。开设一个新的专业时,要分析社会需求、设计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做出课程安排、选择教学资源、制定评价方案等宏观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规划,一般由专门组织的小组来完成。

    中观的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如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教学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课时数、教辅资料、评价方案等进行的分析、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课程实施方案,一般由学科教研组来完成。

    徽观的教学设计—课堂(一节课)教学设计。如教师根据某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悄况、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安排有序的教学过程,设计可行的评价方案等进行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操作程序,一般由任课教师单独来完成。

    本文中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的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这里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计划、决策与安排。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是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一节思想政治课的实施蓝图。其涵义是:教师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计划、决策与安排。具体言之,就是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通过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安排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方案的系统过程。

二、离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应有理念

    1.人本化。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以人为本”应是教学所追求的理念。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理应人本化虽然近几年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调度”下.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重知识、轻能力、轻发展、而思想政治课体现得最明显(由于思想政治的内容多数是陈述性知识)—我们的学生只要记住名词、概念、原理就行,人的发展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学习几乎成  了死记硬背的同义语。笔者利用问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得到了人本化。首先,通过教学内容的逐层问题化,把名词、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教学目标融人到具体的间题中。在设计问题时,认真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问题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且尽量使问题梯度化、层次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使各个问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不仅记住了知识、理解了知识的意义、提升了思想境界,而且也增加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身心获得了发展。最后,在设计学生的评价方案时,注重学生的自我纵向评价、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可持续发展。

    2、个性化。个性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不仅人有个性、教学有个性,教学设计亦有个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个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广义个性指事物的独特性,狭义个性指人的独特性”。正是由于个性才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繁荣昌盛、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是具有鲜明个性化的活动。只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才能有个性化的教学;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

    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在课程标准、教材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学生特点个性化的过程。但是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划一性有余,个性化不足。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有与课本相配套的教案书。教案书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蓝本,教学设计往往变成了复制枯贴的过程(把教学设计从教案书抄到教案本上),创造性的应用比较少。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顾及学校的个性、班级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最终使学生只能是求助于死记硬背。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时,根据学校的条件、班级的特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问题,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自学、讨论、合作、探究、发现等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在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时,用问题解决来代替过去那种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设汁模式.深化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

    3、生活化。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等等,许多大教育家都谈论过教育与生活,这说明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教育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没有生活的教育也是不可想像的。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若脱离现实生活就会变得机械、单调、枯燥、无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是如此,因为高中思想政治的内容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概括、抽象与升华,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紧密的,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汁要生活化。这里的生活化不是变成现实生活,而是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对它感到熟悉、亲切。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以对知识的记忆为宗旨,不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兴趣。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努力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的现实意义,使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充满生机活力。每节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也应如此,“原本来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关注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是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1.进行总体分析。总体分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主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方面进行,因为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是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们决定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可以明确教学总目标、单元目标对具体某一节课的总体要求,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学科及所在单元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教材可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明确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即学生的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情感准备。

    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由总体分析得知:(l)课程标准对《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总体要求是:记住并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树立平等观念、效率观念和竟争观念。《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第一单元的概括与总结,是学生学好经济常识的基础。(2)《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重点是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难点是价值规律的前两个作用,知识点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其中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分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而得出的,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是通过分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得出的,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前两个作用的推论。(3)学生的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情感准备状态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生来确定、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明确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笔者一般把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部分,使教学能兼顾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的发展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通过分析制定的教学目标是:(l)认知目标:识记并理解价值规津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价值  规津的有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企业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科技意识和效率意识,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平等观念和竞争观念,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的,为今后参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莫定基础。

    3.选择教学措施。任何一种教学措施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总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优点也有缺点。例如,讲授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个别教学有利于顾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但教学效率、质量比较低,班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学校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使它们与教学其他要素之间的组合能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为主,辅之以教师点拨,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小组教学,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因为这一节课属于原理的应用课,讨论法有利于学生们仔细推敲、互相切磋、集思广益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而小组教学是适合于讨论法的最佳组织形式,这一节课需要的材料多,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有效教学时间得到增加。 

    4.安排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也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使教学各要素有机的融为一体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因为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时,一般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导入、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课堂评价和作业布置儿个环节例如笔者把《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其中材料、二、三都是生活事件.分别能体现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材料四是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来解决。

    5.设计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始时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判断,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起点、清除教学障碍,通常以谈话、提问和简单书面测试的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重在考查学生对某些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时地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教师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通常以提问、练习和观察学生反应的形式进行;总结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重在检验学生对一节课所有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达标情况,以便教师查漏补缺、改进教学,通常以综合性练习或测试的形式进行。因为,形成性评价形式简单、运用频繁,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设计评价方案,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一般以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主。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把诊断性评价安排到教学导人中进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掌握情况;把总结性评价安排到课堂评价中进行,通过对一个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分析,来考查学生的达标情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文6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问题概述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问题设计作为当前的系统工程,是指教师把全面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对学生学习的科学预设结合起来,精心提炼问题。在实际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有效的问题看似是自发的,其实是老师随机应变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反应。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的把握初中政治教材,了解学生,不但要对关键问题做出计划,还要预设学生初中政治课上生成问题,把课上生成问题转化为对教学目标有关问题,以引导学生的讨论走向已拟定的方向和结构,促进学生的参与,促成头脑风暴,激活学生思维。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推进教学进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对业务的钻研及教学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问题和课程内容的关系

 

(一)初中政治教学问题设计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现

 

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本位的价值目标指导下,以教材知识为目标,以灌输为主,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器。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强烈愿望。也就是说教师要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发现知识,即必须经过大脑思维才能得到知识。

 

初中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这是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它是基础学科之一,更是一门德育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政治也像其他学科一样,也有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传授这些知识也是教师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把三维目标设计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仍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特点决定的。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单从教师本人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与重视,关键是要靠“问题设计”本身对学生的作用来看是否注入情感性的体验,问题不只是用来解决的,更在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否有所改变或者更加认同,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政治教学问题设计是教学内容展开的基本保证

 

1.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内容结构设计的需要

 

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是上课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先设置,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完这项内容再讲哪项内容,是对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了前提准备。合理关联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大方面内容,而学生活动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再加上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其中政治教师在课前的设计环节最为重要,怎样让整个课堂更顺畅,学成更能容易接受,需要“问题设计”来进一步细化落实。

 

初中政治教学结构设计的内容如何落实,需要一系列问题串来组织。如何设计好问题?认为,问题来自阅读教材,深挖教材,设计来自思考,在阅读教材中独立思考或者与其他老师相互交流最有利于问题的发现,进而影响教学结构实施的效果。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服务于教学过程实施展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主要因素,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课堂效果是否良好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活动既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放羊式”学生单边的活动。而问题正是师生互动的纽带,包括教师在课前预先设计的问题,还有课堂生成的问题,都有利于教学结构设计的落实。也就是说,教学结构的设计比较笼统和抽象,是否具有操作性要靠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只有通过教师在阅读教材时,有针对性的设计一节课中的的一个或多个可探究的重点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采用何种方式,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都要认真的思考,在这样的思考中,就形成了有先有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活动程序,使课前的教学结构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2.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互动的需要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的保证。大家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互动,课堂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这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相悖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在师生与生生互动中展开,如果学生没有看书没有发现问题时,老师不应该讲解;学生看书了却没有发现问题时,老师不应该讲;学生看书了发现问题却没有思考时,教师也不应该讲。此外,当教师本身没有发现问题没有认真思考时不讲,以免误人子弟。因为这几种情形都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课堂教学互动不是自发形成的。有些教师为了达到互动,通过问题轰炸,学生成了回答问题的机器,结果是表面活跃,徒有形式,内容空洞。因此我们应该反思几个问题:这样的互动有效吗?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回答有没有促进教师的成长?有没有新问题的产生?由此可见,课堂互动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认真的备教材、备学生,找出学生与教材的切合点。

 

不管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就需要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创新。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只看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自圆其说即可;教师所提问题还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重难点设计问题,或者要针对某层次的学生来设计问题,切不可无的放矢;教师所提问题难度应适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高质量的问题不是高的学生一头雾水的问题,而是学生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