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形式范例6篇

课程设计形式

课程设计形式范文1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挑战。为更好地应对挑战,发展我国经济,各个企业就要将创建国际品牌作为己任,参与到世界竞争中。通常情况下,品牌是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引领企业发展,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企业在发展中应重视品牌形象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与地位。

1 品牌形象与CDIO教学模式概述

1.1 品牌形象

对于品牌形象这一理念而言,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中叶,提出者为现代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它并不是某种产品独有的,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形象就是一种心理认知,它来自于消费者对产品生产企业的了解以及产品自身的价格与品质。[1]要为某个产品树立形象就要做好长期投资,这样才能让消费者记住该品牌,增加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在设计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好的品牌在设计中往往是将消费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的,并适当地融入企业特点,最终构成了品牌。之所以很多消费者愿意购买某个品牌,不仅在于其形象,更在于其品质。

1.2 CDIO教学模式

CDIO教学模式是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多年共同研究而成的,它属于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理念,其实质则是从构思开始,再到设计,而后到实现,最后投入运作。[2]在CDIO教学模式中,主要有三大特点:首先,提倡边做边学。简单地说就是让学习者通过实践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术。其次,重视教育。将项目作为基本对象,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到项目学习中,让学习者真正融入生产实践,在实践中或通过自主探究,或通过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隐藏在问题中的内容体现出来,还可以让学习者获得额外技巧。总的来说,CDIO教学模式就是以项目研究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内容进行研究,以便了解项目真实情况,最终构成整体。此外,注重实施过程与结果。为让学习者学有所用,CDIO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多以企业要求作为考察标准,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还处于学习期间就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况,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在进入社会后得到认可,这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有效措施。

2 将CDIO教学模式应用到形象设计实践课程中的必要性与方式

2.1 必要性

对于形象设计课程来说,最不能缺乏的就是实践教育,这也是高校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实践课程不仅要得到所有高校教师的重视,更要得到学生的重视。之所以要重视实践教育,主要是由于该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要做好形象设计课程的实践教育工作,就要重视CDIO的融入,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基础。同时,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协作。重视调查分析,懂得在设计中应用发散思维,最终设计出优秀且规范的产品。[3]在这样的要求下,不仅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体现学生价值,让学生参与到教育中,还能够更好地训练其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参与到团队合作中,这对学生未来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以前所学知识合理地应用其中,不仅有助于实践教学活动规划,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方式的新颖,学生也愿意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但在开展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品牌形象的设计要点,让学生可以自己进入到学习与探索中,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在经过细致分析以后获得更好的实践。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只有在真正理解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在设计中适当突出重点,融入新型设计理念,做好设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

2.2 应用方式

对于CDIO实践教育模式而言,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团队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将其应用到品牌想象设计中也十分合理。要做好品牌形象设计就要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并在CDIO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解决与处理好存在于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为将CDIO教学模式与品牌形象设计课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足够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课程设置上最好设计20学时与形象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课,对于策划构思、市场调研以及方案探讨等课程均设计为6学时左右即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多开设的科目则是项目设计课程,设置在30学时左右,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究空间。在项目设计上,可以根据系统设计形式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设计要点,如对于基础系统设计来说,应以品牌标志设计、字体设计、色彩设计等为主,以便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4]同时,在应用设计中,则要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设计确定好设计方向,这样一来所设计的内容就会更满足实际要求,如对广告设计来说,既要突出广告特征,又要减少广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聚美优品的广告为例,之所以很多人都喜欢该广告主要是由于其广告色彩并不浓重,而是将更多的个人励志融入其中,这无疑是一则很成功的广告,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减少盲目性设计。

同时,在将CDIO教学模式应用到品牌形象设计的过程中时还要做好扬弃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指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学生的学习评价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工作的实际,还可以真正实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应用CDIO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一同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学习好形象设计课程,教师应比学生更勤奋,投入更多精力,备好课,实时了解最新市场动向,并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在实践课程上要提出更多更新颖的观点,且采用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如在设计茶杯外形的实践课程上,教师可以先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然后让学生评价这种想法是否可行。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师生共同讨论该方法能够通过。为让形象设计课程更符合、贴近企业实际,在对设想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模仿企业开会场景,让学生对这一构想自由讨论,最终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并给予最佳方案设计人员一定的奖励,这样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企业竞争是怎样的,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获得大家认可,成为设计领域的佼佼者。

之所以CDIO教育模式能够被应用到品牌形象设计中,其原因在于它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存在,一直到产品投入使用,两者具有相同之处,所以也就决定了它们有融合的可能性。与品牌形象设计一样,还有一种设计方式为CI系统设计。品牌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更肩负着宣传企业的重任,而CI系统设计则能够让企业定位更加确切,对维护企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品牌形象设计还是CI系统设计都能够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更可以让企业的市场销售额上升到更高层次,为企业积累更多财富。[5]

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CI系统设计主要的对象是商家,因此更为注重对企业形象的识别,而品牌形象设计则更关注大众消费趋向,重视品牌形象设计。[6]同时,CI系统设计较为重视从视觉上感知物质,设计工作也更加系统,而品牌形象设计也涵盖了这一点,但在此基础上还有所增加,如引导学习者进行创新,对公益活动较为关心,所涉及的层面也很广。因此,在将CDIO教学模式应用到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时,最好也将CI系统设计引入其中。

课程设计形式范文2

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编号:DX(2010)Z04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82-01

1 中学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主题设计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为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据此,中学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主题将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整合设计。

1.1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开展中学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与历史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通过网络搜集查找历史学科学习资源,从而锻炼学生在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锻炼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 开展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或主题, 要么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要么由教师直接确定。主要锻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可以是历史学科内容和课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也可以是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各种现象的探究;既可以着重对历史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对各学科交叉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既可以是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可以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设计性学习活动。例如可以按经济发展类、社会生活类、文化艺术类、科技教育类、国防军事类、民族民俗类等划分主题范围,学生可以就家庭增收、农民工现象、街道店铺命名特点、特殊家庭、青少年文艺体育补习班、科技进步的利弊、中学生就学压力、学情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网络词语与汉语言文字、人口与环境、家谱等具体主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专项调查和专项研究。又如新课程标准下各种版本的历史学科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课”主题。再如史地生等学科可以联合开展游览人文与自然景观,考察地域性山川风貌、物种物产、风土民情、文化遗迹,或访谈当地名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还可以借助历史学科中涉及的古典美学和图文资料,进行诸如校园环境美化设计,各级各类运动会标志设计,历史专题板报设计,城市、村落、居室、包装、标志等的复古设计,或对历史上的各种科技成果进行更新与创造等等。

1.3 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锻炼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在内容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可以与历史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结合起来进行。如集中组织学生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节假日和传统节日访谈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瞻仰纪念碑、缅怀先烈,或访贫问苦、扶老助残,或参加街道社区的宣传活动、文娱演出,或到当地某项经济专业合作社参加公益劳动,或参加其他各种志愿服务等等,真正做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要求的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知行统一。

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主题的确定,归纳起来,需遵循以下原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问题相结合,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相结合,与历史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教师特长相结合,与学生动机相结合,与学校工作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历史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尽可能有助于解决学生日常和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中学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设计

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等原则确定好活动主题后,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便是当务之急。活动方式的选择,由活动内容和主题决定。要突出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量适应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程设计形式范文3

关键词:实践性 课题 课程改革

一、实践性课题教学的概念

实践性课题教学是指与艺术设计课程对应的课程模式,是以课题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实践完成课题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近年来,实践性教学被认为是符合中国国情,反映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本土课程模式,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特别是对培养“技能+创意”人才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而实践的载体多为某一个特定的项目。[1]

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在多年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发现我国艺术设计课程开发中缺乏原创性,与国外著名艺术设计院校的设计课程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课程无设计意识可言。而在学习国外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又原样照搬,许多由国外引进的课程因缺乏变化能力和发展能力,因而显得僵化。

比如说由德国包豪斯艺术学校引进的构成课程体系,经由日本、香港,进入中国大陆,在日本,教条化的将之分解为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后,中国所有的学校近20年时间内都用同样的理论、同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同样的课题作业进行教学,显得毫无变化和创新。[2]

三、实践性课题教学方法

实践作为高职课程及教学实施的主要方式,居于课程的核心地位,而在课程中,要融合“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并思考如何将课程内容的理论知识、方法要素转化为可实现的课题,设计成可实践的内容,是实践性课题教学方法的最本质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课程的表现形式也是课程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优化的具体途径。

“技能+创意”是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追求时尚、表现欲强、思维活跃等特点,难以接受学科性理论课程的授课方式,加之创意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依靠传统的灌输方式获得,因此,开发适合这类学生特点和培养规格的课题,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岗位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既内化课程内容又构建岗位所需的技能、素养和知识,还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意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多元、多维、多样化方法进行实践性课题设计,以体现出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形式。我们是要改变学生们看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

四、实践性课题教学优势

1.实践性课题教学形式多样。(1)实践性课题教学可以表现为横跨多门课程的,在一段时期内的某种专业方向、主题意旨与综合性内容,它反映了学科与专业的制度、风格、特点;(2)实践性课题教学可以反映为课程范畴之内的某个专题内容,由一组相关性作业构成,它是训练方式、方法、资源、内容、程序关系的体现;(3)实践性课题教学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作业方式及内容,它直接说明了训练的具体题材、来源、素材、手法、技法等。

2.通过实践性课题练习来形成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艺术设计学生注重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避免为学习者准备一套固定的和现成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对基本的形式要素、视觉形象和表现策略的研究,达到对视觉语言形式的理解,最终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自觉运用这些视觉语言。

3.课实践性课题成功后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成果。可以举办课题展,对外教学的合作交流,出版系列的教材等,并在国内艺术院校中造成影响,以此来促进推进课程建设、专业建设。

五、实践性课题教学开发实例

根据“创新创意+实践操作一体化”的艺术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在重构课程体系过程中,开发一系列实践性课题来服务教学。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为我们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基于对昆虫的了解,就可以以“昆虫记”作为我们实践性课题教学的案例。

横跨多门课程的表现形式。将“昆虫记”课题分为形态写生、形体研究、抽象解析、抽象表达、设计重构五项实践性课题指标,对应的课程体系为绘画造型课程、思维训练课程、设计基础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创作实践课程。在“形态写生”课题指标中对应的课程可以为《素描》、《色彩》、《速写》,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某种昆虫的形体和动态通过以上课程来进行表现;在“形体研究”课题指标中对应的课程可以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思维训练课程;在“抽象解析”课题指标中对应的课程可以为《三大构成》、《装饰图案》等设计素质课程;在“抽象表达”课题指标中对应的课程可以为《图形创意》、《造型设计》、《字体版式设计》等基设计通识课程;在“设计重构”课题指标中对应的课程可以为《标志设计》、《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设计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性课题教学纵向跨多门课程的研究让各个专业形成一体,相互促进和交流,达到专业群建设的目的。

还可以横向表现某一门课程的实践性课题训练。最终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专业汇报,比如广告专业可以制作昆虫相关的平面广告;环艺专业学生以昆虫原形进行建筑设计;动画设计专业学生则设计出昆虫相关的创意短片。学生根据对昆虫形态、形体的研究,多方向引导,发展到自由设计。设计方向包括动画设计、传媒设计、家居,建筑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从绘画造型到设计造型,而真正的质变是设计理念的更新,也就是实践性课题教学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袁维忠.设计要素点击[M].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2]邬烈炎.来自观念的形式[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3]黎铮.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创意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课程设计形式范文4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工业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研究

引言

我国的工业设计高等教育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繁荣于九十年代末,鼎盛于本世纪初年。目前,有二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每年从这些院校走出来的应届毕业生将近万人。无论从毕业生的人数上看,还是从开设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来看,中国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大国。然而这样规模惊人的设计教育,却并没有得到理想的设计成果,相对于迅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设计从方方面面都显得异常的滞后。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柳冠中先生所指出的:“与超大规模的设计教育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设计产业的幼小或畸形。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造成我国设计业的两端大中间小的模式,即设计教育与设计需求的增大,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与合格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设计人才被大批量、快速地生产着,另一方面巨大的设计需求却不能得到满足,类似经济学的术语:滞胀。”

当我们仔细探究这“滞胀”的原因时,不难发现办学理念陈旧、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不恰当等,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在总结我校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对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实施方案。

一、更新办学理念、注重以人为本

我国的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培养模式:一种是以艺术类招生为主的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另一种是以理科生招生为主的理工类院校的培养模式。此两种模式各具所长,也各有所短,但不管是哪种模式,其所传承的办学理念却沿袭了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办学思想,即以知识传授型为主,以单科授课为主,以若干门单独的课程构成课程体系。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轻视实践环节;注重教学结果,忽略教学过程等。对于以理论研究为主或研究物与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专业,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以研究人与物之间相互关系为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教育却不适宜。

目前,各高校对我国工业设计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各类教改措施和教研论文象雨后舂笋一般层出不穷,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但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许多高校仍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办学的初衷、最根本的东西即办学的理念和办学思想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存在着偏差,仅对一些课程进行删减、合并或调整,这些表面文章无异于隔靴搔痒,一些根本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传统的办学思想与设计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培养的人才不同,前者培养的是善于逻辑思维、具有较强推理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而后者培养的是善于发散性思维、具有较强创造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如果说前者是在培养学者的话,那么后者更像是培养运动员,学者需要通过不断地论证和研究才能出成果,而运动员则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比赛才能出成绩。因此全面树立以专业为主导、强调在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以学生作为组织和开展一切教学工作的主体,以启发、诱导为主,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注重实践环节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及自主应用是我们设计教育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工业设计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中明确指出: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动手能力强、适应当前工业设计发展的新潮流,既有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产品开发设计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诸方面有一定能力,具备在设计、管理及教学领域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师职业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中不难看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会”设计,而且还要“能”设计、“懂”设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业设计不断发展的需求。

如何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会”设计,而且还“能”设计、“懂”设计呢?是否学生一门儿一门儿的把规定的课程全部学完之后,就能很自然的达到这个程度呢?现实的情况却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乐观。由于教学观念的偏差,使得我们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模糊认识:“造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三步走的方式;每门课程各自为营、互不相干的局面;几乎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有这些就像是现在的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怕吃不饱、穿不暖、学不会、学不全,但往往愿望是美好的,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设计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启发、体会、感悟、积累、实践和创造。因此,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质可概括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实践为主导;技术与技能并重,重视能力的获得。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工业设计专业传统课程体系的弊病主要表现在:各门课程各自为营,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使得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密、不流畅,学生学完之后不会用;追求大而全,一方面表现在课程设置的大而全,另一方面表现在讲授内容的大而全,不注重对教育主体的研究,表现出极强的家长制作风;课程体系的构成形式不适合设计教育的需要,从表面上看,传统的课程体系呈金字塔状由基础向专业逐级递进、依次向上,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但它却不符合设计教育“实践——体会——积累”、“再实践——再体会——再积累”这一循环往复的教学要求。因此,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密切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课程群

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对现有的各门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建立如下六个课程群:

1、造型基础课程群

构成情况:结构素描、构成基础、造型基础等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解决造型观念问题及对审美能力的初步培养。教会学生在处理形态问题时考虑材料、构造、功能及比例和尺度等因素,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形态创造观,有助于与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

实施时间:一年级第一、二学期

2、设计表达课程群

构成情况:设计速写、效果图表现技法、工程制图、电脑辅助设计等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的基本表达技能和学会如何组合资源为设计表达的目的服务。

实施时间:—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

3、工程技术课程群

构成情况:工业设计机械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造型材料与工艺等

教学目的:与设计专题相结合,以生动易懂的有效方式分不同单元解决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加工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等问题,形成实用有效的技术基础知识训练课程。

实施时间:二年级第二学期至四年级第一学期

4、产品设计课程群

构成情况:产品设计初步、产品设计(1-3)、人机工程学、毕业设计等

教学目的:以设计实践的形式训练学生对产品设计所包括的各种能力的感知、体会、积累与获得,同时分单元完成设计理论和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实践与应用。

实施时间:二年级第二学期至四年级第二学期

5、设计理论课群

构成情况: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论等

教学目的:为专业设计课程群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形成专业基本的理论框架。

实施时间:一年级第一、二学期。

6、专业拓展课群

构成情况:展示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任选课

教学目的:以任选课的形式拓宽专业口径。

实施时间:三年级第一学期至四年级第一学期

(二)调整教学计划和排课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程群为基础,对教学计划和排课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订。主要实施方案是:

1、利用一年级第一学期至二年级第一学期三个学期的时间,集中进行造型基础课程群、设计表达课程群和设计理论课程群的学习,完成专业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排课方式采取集中排课和固定排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造型基础课程群和设计表达课程群课程的连续性较强,必须采用集中排课的形式,每周以一至两个整天或两至三个半天(8-16学时)为一授课单元,集中进行学习,上课地点主要以工作室(实验室)、画室和机房为主。由于是低年级,教学方法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手把手的训练方式进行,注重体验与积累及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设计理论课程群阶段性较强,可采用固定排课的形式,上课地点主要以教室为主。抛弃单纯的课本加板书这种苍白乏味的教学形式,以大量的图片、案例、资料等制作成课件和专题片,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至四年级第一学期末,主要进行产品设计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和工程技术课程群的学习。其中产品设计课程群主要以设计专题的形式进行,即每个学期形成一个以几个基础课程和工程技术课程群围绕一个设计专题程构成的课程环,每个课程环内形成相互支撑的小系统,重点解决一个层次的设计问题。课程环从低级向高级呈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不同课程环之间的课程保留一定重复内容。这种方式把四年总的课程系统分解成数个相对完整的小系统。学生学完一个学期,就能获得解决该层次的设计问题所涉及的主要知识和能力。排课方式统一采用集中排课的形式进行,每周以两至三个整天(1 6-24学时)为一授课单元,每一单元主要包括:设计、指导、交流、讨论、参观、调研、实验和专项授课等内容。上课地点不固定,除了专业教室、工作室(实验室)、机房以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在工厂、车间、商场等不同的地方。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以设计为主线,以专题为目标”的动态模式,即不以教材上的章节顺序安排教学内容,而以设计专题、设计目标、设计进度、设计重点等指标,动态的组织教学内容并合理的选择教学手段。比如工程技术课程群,围绕设计专题和设计的各项指标,各门课程分解成若干个单元,需要哪个就重点讲哪个,如果下一个专题设计又用到了同一个单元,则以学生自主的应用为主,教师主要进行辅导和答疑或者以课题的不同进行实时的更新。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到企业或设计公司进行,一方面能接触更多的真题设计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择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它时间主要安排专业拓展课程群的学习,其教学方式基本与专业设计课程群相同,只是学时和教学内容较少。

课程设计形式范文5

关键词:广告设计;教学;改革

一、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教师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同时布置虚拟的选题作为广告设计实践作业,作业方式以平面广告形式为主,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属于半封闭模式教学。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的思维禁锢,设计形式单一,与市场上真正的品牌广告的多元表现形式差距较大。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广告设计训练方式难以使学生学以致用,无法为中国广告行业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

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采取多元的授课方式

以往教师通过PPT讲授广告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艺术专业的学生更喜欢多元的、有趣的、新颖的授课方式。在信息时代,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与时俱进,采取更多元的授课方式。其一,结合微课的形式安排教学。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借助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更加精简的特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重点内容,吸收课程精华。其二,结合慕课的形式安排教学。慕课是一种开放的课程,也是一种在线课程教学模式,结合这种课程的特点进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拓展课程内容的教学面,使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内容,从而使学生接触到世界各地优秀的广告资源,吸收到更前沿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广告创意的思路。同时,解决了“半封闭”式广告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三,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互转化,把以往的“教—学”的过程变成“学—教”,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一个成功品牌进行广告调研,即让学生调研、分析这个品牌的一系列广告作品,并以PPT的形式制作调研报告,然后在课堂上分享整个调研过程。在学生的分享中,教师和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建议。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策划和筹备调研报告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课程知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印象,提高课程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也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生的分享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知识点的薄弱部分,从而及时调整课程安排,使授课的效果最大化。

2.与设计赛事结合进行课程实践训练

对于广告设计课程的作业实践训练,可让学生直接参加广告设计相关的设计大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锻炼设计水平,提高广告设计能力。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都是针对广告设计的赛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都是全国各大设计类院校积极参与的设计赛事。这类比赛往往都是现实中真实的企业品牌(如京润珍珠、RIO鸡尾酒、蒙牛乳业等众多大众熟知的品牌)参与举办的。学生在比赛中与其他院校学生竞争,可以检验自己的设计能力。此外,举办广告设计大赛的企业的创意总监会参与评审参赛作品,所以学生通过参加这类大赛,可以充分了解商业广告设计的诉求、创意要求和设计模式,在真实的广告设计训练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设计能力。

3.鼓励多元的广告表现手段

以往的广告设计课程作业形式主要以平面广告形式呈现,学生在课程实践训练中很少尝试其他的广告表现形式。而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更为多元,如果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仍然教授单一的广告表现形式,显然与社会需求脱节。事实上,许多商家在投放广告的时候也会选择多种广告表现形式,让广告效果最大化。基于这样的前提,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改变广告表现形式,鼓励学生用时下流行的新广告形式如微电影、H5等方式尝试广告的表现。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紧跟时展步伐,与时俱进,了解新形态广告形式,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如前期微电影广告的剧本创作、拍摄方法以及镜头的表现、角色场景的安排,后期微电影广告的剪辑、后期效果处理等,从而让学生具备全面的广告设计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引入实体企业品牌,进行实战训练

学校与实体企业合作建立学生的广告设计实习基地,或者校企合作完成广告设计项目。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直接组建学生小组团队,让他们参与实体企业的品牌广告设计,进行实战训练。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到专业广告设计团队对于广告设计的专业化流程、规范化操作、创意化设计;另一方面,学生积累了实体项目广告设计经验,为毕业后的广告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新媒体与创新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丁俊杰.现代广告通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钟以谦.媒体与广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成毅涛,胡南.当前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美术大观,2007(1).

课程设计形式范文6

【论文摘 要】本文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其基础课程的本质特点入手,分析了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课堂改革措施,如在专业基础课上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其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简单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从发展来看室内设计相对成熟,所以我国各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时,通常都偏向室内设计教学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二 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意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而单纯地强调完成作业,忽视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尤其不能自主地进行设计创作。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应付作业的消极态度,而不去对设计本身做太多的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深刻理解。应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拉开距离。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单个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强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像在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写生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塑造形体的能力。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做些配色训练,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艺设计专业的方向决定基础课的内容,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衔接起来,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4.建立课堂教学新形式

针对环艺专业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要以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对设计方法的掌握为引领,构建环艺设计基础课程新体系。为进一步明确课程的目的,需要重新结构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1)教学方略上突出大的课程方向,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弱化单一性: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合二为一,成为设计基础。主要解决二维空间的问题;强调素描与色彩的共性和统一性,分而不离,区别在于表现因素上的多少。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画面的结构问题,注意表现的丰富性和学生的特点。

(2)各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进一步明确:①增强课题意识。将课题始终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增强师生双方面在课程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②设计基础。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内容上的延承与变化,避免片面的解决问题没进一步加强点、线、面在语言形式方面的表现力度,突出画面的结构意味;③设计素描。基础中的基础,在设计基础为能迅速进入这种状态提供了先决的形式,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画面的经营之中,点线面、黑白灰、节奏、韵律成为画面主导的形式因素,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素描的本质含义,避免为形式而形式;④设计色彩。注重色彩因素在画面结构中的意义,要让学生保持设计素描的中心方略,同时将色彩因素贯穿进来,通过在对色彩在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调等方面的训练与运用,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把所学全面而恰当地运用到课程中;设计色彩还可以通过风景写生的练习,进一步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注重色彩归纳和主观调整,一切从画面结构出发。

课程顺序的调整和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变化,这是在理论推究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学习面貌和学习效果。

四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两个部分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顺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并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