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要:

大学新生入学后大多会面临一个较长的心理“迷茫期”,《专业导论》作为一门大学专业教育的启蒙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使命和特殊的课程内容。结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从课程的性质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对《专业导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课程设计。该课程已经在三届本科生中进行实践,均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通过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教学常规评估和问卷调查等多个途径方面反馈的信息表明,该课程的设计及其实施受到管理者和学生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

专业导论;大学新生;课程设计;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稀里糊涂进来,又稀里糊涂离开”,这是对我国部分大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描述。在二十多年的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中,笔者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忧虑:今天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大不如从前。对此,多数高校教师持有相同的看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学生身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就业压力和外部诱惑,“读书无用”的思潮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专业思想和课程学习。比如在调查中不难发现,“个人的专业素养与就业的机会之间并非正相关”的观点为多数人所认同;另一方面,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大学第一学期基本上是通识类课程,学生较难接触到专业类课程和专业课教师,更不用说深入了解专业内涵、培养目标和学习要求。基于这样的一种现实和认知,我们从2014年秋季开始为部分专业大学新生新增了一门《专业学习导论》的校本课程,将过去一直沿用的大会宣讲式入学教育加以课程化。《专业学习导论》亦称为《专业导论》,是面向大学新生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纵观国内其他高校,已有部分学校开设了类似课程,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我们分别以“专业导论”为篇名和主题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分别有131篇和177篇论文,且主要集中在近几年。这些研究主要就专业导论课开设的必要性、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教学的方法与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淮北师范大学从2013年开始在全校各专业普遍开设专业导论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在课程形式与内容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1]。关于课程定位问题,刘金花等认为专业导论课应教会大学新生转变学习方法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但主要任务是进行框架性的专业教育[2]。严平等针对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导论课实践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了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增强课程的实效性[3]。专业导论课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校本研究,但目前有关的研究仍不够系统和深入,表现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实操性和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多学科型和应用型的本科高校,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校性质、专业定位和学习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14年秋季开始我们尝试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生物科学(师范类)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工科类)两个专业的新生中分别开设了《专业学习导论》的校本课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我校的《专业学习导论》校本实践,就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评价方法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初步的总结和探讨。

二、专业学习导论课程设计

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教学系统中都是居于核心位置。新增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受众需求和做好课程设计。学生的需求问题,我们主要通过日常观察、教学座谈和问卷调查来了解,包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需要该课程解决哪些问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大学生入学后存在相当长的一个“迷茫期”,迫切需要有专业教师能进行较为系统的指导。

(一)课程的性质和定位

专业学习导论课,不同于具体某一门课程的学科导论,是作为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进入系统专业学习的前导和铺垫,是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和规划自身发展路径,具有学习引领和导航作用。该课程必须放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最好集中在学期的前半段完成),以便能够尽早帮助新生解决好本专业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等问题。同时,该课程的内容及其教学实施需要体现校情和学情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因而具有明显的校本特色。所以,《专业学习导论》应作为专业教育模块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和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基于以上的课程定位,我们将本课程的目标确定为:了解新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发展的自我期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理想;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学习任务;了解行业政策和职业素质要求;了解和适应大学阶段的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学会自我评估和进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关于课程内容,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之间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南京林业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导论》,内容主要是系统讲授专业的内涵特点、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现途径、专业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专业与职业行业的联系、相关学科专业和国外相关专业发展状况等模块[4]。再比如长江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则包括:理想信念与食品安全责任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与素质能力构成剖析;专业师资力量、设施条件、毕业生典型、专业培养目标介绍;食品领域主要行业概述;学习方法指点;职业规划辅导等[5]。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不同性质的专业之间应有所不同。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课程目标,我们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六大专题(表1),课时数为16学时。 在上述内容中,重点是有关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及其学习指导。难点在引导学生进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但不同性质的专业又应有所区别,比如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中学生物教师为主,学生对教师职业没有陌生感,所以应侧重培养卓越教师的高素质要求,突出多元化的专业发展和高标准的职业素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则不同,学生对专业认识模糊,对职业比较陌生,对行业了解较少,所以“专业体验与现场观摩”专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将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落实上述各项课程目标。以问题为先导,着力解决学生大学期间和未来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求教师对本专业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授课教师一般应由专业负责人来负责,可以由多人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包括外聘行业专家和职场成功人士来开设专题讲座。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包括专题讲座、自主学习、社会实践、专题沙龙、问题研讨、案例教学和参观考察等,尤其要突出参与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深度学习。表2针对不同教学专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上仅为带有共性的一些教学建议,具体实施中应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并注意利用好生成性的问题和资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四)课程实施的考核建议

任何课程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除了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和内容导向的体系之外,还应建立对应的学业评价体系。本课程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以平时的学习表现和期末的大作业作为学业考核的主要依据。本课程的大作业,是要求学习者完成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内容包括自我评估、职业行业分析、专业发展目标和阶段具体措施等。注意本课程学业评价的过程化和多元化。平时的学习表现主要通过考勤、课堂互动和完成阶段性任务等情况来进行考核,约占本课程成绩的30%—40%。基于大作业的学业评价约占本课程成绩的60%—70%,大作业操作的基本程序为:独立完成《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小组交流与讨论→组内推优→被推优者全班交流→学生互评和师评。

三、课程实施及其效果

宏观研究需要微观研究加以推进和实践转化,我国的高等教育究必须重视微观教学研究,特别是课程、教材、教法的实践研究[6]。专业学习导论课从2014年秋季开始在部分专业试行,即2014级、2015级和2016级的生物科学(师范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工科类)两个专业的第一学期分别开设了相应的专业导论。通过两个专业、两个年级的教学实践,专业学习导论已经真正实现了课程化和校本化,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践表明,该课程受到专家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效果非常明显。

(一)基于“转专业”学生的分析

我校从2015级新生开始放开“转专业”的限制,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由提出转专业。我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共有四个本科专业,包括两个师范类和两个工科类。其中两个专业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了《专业学习导论》必修课,另外两个专业没有开设,只是利用入学教育在班级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1-2个课时),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对照样本。2015级四个本科专业学生提出转出的情况见表3。表3的数据显示,未开设专业导论课的专业提出“转出”的人数极其明显地多于开设专业导论课的专业。我们随即对提出转出现读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到,提出转专业者大多数是对现读专业不甚了解和缺乏兴趣所致。由此明显可见,《专业学习导论》课程对于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内涵、明确发展方向和稳定专业思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基于教学常规评估的分析

在欧美等国,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是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中的一个新趋向和主轴。通过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来评价高等院校质量,这在我国正在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我校督导组每年要组织学生教学座谈,对全校所有专业的教学状态进行评估。在调研中学校督导组专家发现,生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导论》这门课赞赏有加,学生普遍反映开设该课程很有意义,对帮助他们消除迷茫、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很有助益。随后学校督导组会同教务处强烈建议在我校其他专业全面开设《专业学习导论》必修课。同时,学生网络评教也是高校的一项常规管理措施,生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都给出98分以上的评分,对几位任课教师的教学也都给出了96分以上的分值。在评价意见中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学习导论》让我们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适应大学的生活很有帮助,授课教师也能深入了解我们的困惑,授课内容非常实用。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专业学习导论》课的实施状况,我们利用自编问卷在生物科学专业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问卷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必要性和课程实施满意度两大方面。调查对象为2015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两个班共计129人。发放问卷129份,收回有效问卷129份。关于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者分别为43%和52%(两项合计为95%),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者分别仅为5%和0。关于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非常高”“高”和“比较高”者分别为41%、34%和22%(3项合计为97%),认为“一般”和“不高”者分别仅为3%和0。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回答“非常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分别为32%、48%和15%(3项合计为95%),回答“一般”和“不满意”者分别仅为5%和0。关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回答“非常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分别为32%、43%和19%(3项合计为94%),回答“一般”和“不满意”者分别仅为6%和0。可见,本课程的设置、内容和教学实施在学习者中均获得了极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佰合.专业导论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历史学专业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36-39.

[2]刘金花,刘洁,李云贤.新生专业导论课教学任务多元化的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5):34-36.

[3]严平,曹小华,吴传宝,等.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导论课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5(20):37-38.

[4]赖晨欢,陈牧,勇强.基于《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6(12):38-41.

[5]严奉伟,高梦祥,张欣,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33):51-55.

[6]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要更加重视微观教学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7):1-2.

作者:胡继飞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