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反思范例6篇

管理学课程反思

管理学课程反思范文1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  反思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且是最昂贵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所需的热门专业之一。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运用适宜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将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和教学经验,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反思,以提高课程质量。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至今,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广泛,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体制未能够及时地与之同步变化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教学观念跟进脚步慢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在如今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表现为记忆型和被动重复型,学生仅限于记忆和重复老师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课堂呈现出灌输型的特点,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

        2.未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社会需求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特别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来说,对实践能力要求更高。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老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理论的应用;缺乏实践锻炼的学生,虽然能够说出满口的专业术语,但却不能加以灵活运用。

        3.想法“丰满”,实际“骨干”

        在教学改革中,呼应教师充实教学方法,而且很多教师也在不断的思考教学方法的问题,身边也经常听到“应该改变”、“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我想这样会更好”的想法,但在实际中却应用甚少。很多时候,采用的仍然是比较单一的方式,对于渴望获取更多、更新知识的学生来说,无法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学习积极性低,甚至出现厌恶的情况。

        4.课堂缺乏感情交流

        人是感情丰富并且敏感的动物,他们渴望得到心灵的满足,渴望得到肯定,渴望被人关注,学生同样如此。但在实际教学中,讲台离学生很近,可是老师却离学生很远,呈现出“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的现象。导致如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习惯于照本宣科,甚至是照答案宣科,很少询问学生的需求,也很少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好与差态度一样,没能给予鼓励、肯定和支持,让学生倍感人情味的缺失。 

        二、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式的构想

        通过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认为课程必须发挥出其实践性、应用性、趣味性、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因此提出一些几点构想。

管理学课程反思范文2

    一、注重反思管理,师生发展、教学质量

    (一)制定教学反思的管理策略

    在教学工作中,教学反思管理,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使学生在教师的反思中,使学教学质量在教师的反思中稳步上升。

    1、营造宽松的管理。

    (1)对课堂教学个性化评价

    工作中对课堂教学实施个性化评价,每个教师的性,尊重每个教师的个性,针同教师的特点,化的。不同课程特点评课,课程的性质不同,教学、教学内容不同,评课的标准、侧乃至方法也各有不同。听课前把评教师优势的发展评劣势的改进事先告诉教师,对教师课堂的帮助更大。

    (2)与教师专业合作关系,营造、浓厚的反思管理

    学校能够以的实践经验用于教师课堂实践,分别上示范课;能够与教师平等、民主地沟通和交流,讲求与教师交流的策略;抱着的听课,关注教师课堂问题的和解决,与教师协商、探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听课后给教师评足优点,指明努力方向,找出,改进措施,教师透过热热闹闹的,关注课堂的实质——一节课下来究竟让学生学到了?帮助教师课堂教学的总结和推广,修改教学反思案例、论文,经验交流会等,营造、宽松的反思、。

    (3)为教师反思交流的机会,教师间合作

    给教师合作机会,学校开辟,有时饭后茶余,有时教研组活动,让每位教师都开口,敢于亮出的观点,教师间的交流。

    2、推行的反思管理策略:

    (1)教学前反思:要求教师对

    “教学反思管理 教学质量”

    教案课前备课,体现教学前反思。

    (2)教学中反思:教师对教学中的不可预料的事件反思,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学计划。

    (3)教学后反思:主要体现在备课当中,从写课后小结开始,教师记录课堂教学的得与失、体会与感想,寻求的理论支撑。

    (4)周反思:要求教师每周对课堂教学情况反思,阶段性反思。

    (5)月交流:反思情况,学校每月组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交流。

    (6)学期反思:学期末教学反思总结,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组织的交流活动。

    教学管理的转变,教师、的反思,,学校对教师的理论,使教师把握最新的教学和教改动向,都地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地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为教师教学反思的,课堂教学实效

    1、内容,为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1)理论的内容,教师对的教学活动与所倡导的理论,结果与期望,问题根源。包括:

    定教学的适用性。为所的教学策略合适。符合教与学的规律,教学当中哪个环节体现出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新的理念。

    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学生了预定。

    对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计划的原因和方法,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更有。

    (2)实践的内容。教师感知到或意识到教育教学的情况,包括课堂内的选择、方法选择、多方互动策略选择判断等等。

    对教学的反思:预期的教学。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回忆教学是怎样的。优点与分别是。

    哪些环节是备课中提前好的,并在课堂教学中也确实收到了的。

    “教学反思管理 教学质量”

    哪些地方是提前想到的,但在课堂上意识到,得合适,收到的比。

    哪些地方是提前备好的,但在课堂上驾驭好,意识到了,今后怎么改进。

    2、方法,为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1)对话反思法。教师与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的教学,使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背后的教育观念,进而教学监控能力。

    (2)记录反思札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以改进、优化教学工作,强化教师的意识。为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

    (3)以他人为镜法。向同行学习,自身教学中的成绩与,以求吸收、借鉴、改进、;向学生学习,吸纳反馈信息,以求恰当、改进。

    (三)组织的专题活动,教师反思的教学,以寻求改进和。

    1、“寻找一节课的遗憾”专题活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1)听评课寻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制定反思的计划或反思的方案。

    (2)在策略实施的过程中,个人自控、内互控、学校监控的方法。并对教师的,使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写出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

    (3)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例行的思考,教师如何思考。

    内容的难度和学生需要相符,学生;只传授知识,不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如何;调动学生活动、度如何;以权威资态压制学生;关注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2、组织专题交流研讨,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型教师。为教师展示交流的机会,是促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实效的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课改之路

    1、全员,学习,自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

    “教学反思管理 教学质量”

    要任务。组织教师参加了课改通识性培训和性培训;听专家和特级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随堂听课,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多次派教师走出去学习;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教师学习、自主领悟、自主实践,自主转变,自主。

    2、注重集体教研的实效性,课改。

    备课和教研活动,实践课堂教学反思,改革备课,“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价值观和以课改新理念为点的备课观。

    (1)备课,到每一课的重难点,注重课堂,一师上课,大家点评。

    (2)学校为教师购买教学光盘和精品教案,名师教案。让教师站在巨人和者的肩膀学习,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吸取精华,的感悟和实践、体验、教师把主要的精力备课,讲课上。抓实教学的过程。反思的方法,组织的反思活动。做课前、课后即阶段性反思。

    3、以点带面、研讨交流,渗透课标新理念、转变教学、学习。在课改中,要求教师两个:教师个人的纵向,课标新理念,要。与教师群体的横向,要地学习、实践和反思,的教学风格。

    (1)学校组织教师听引路课,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化解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距离感。

管理学课程反思范文3

关键词:“知行思交融”模式;管理学;课堂参与

高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切入点。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基础理论课程,与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往往开设在大学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无任何先导课程的知识导入,无相应的学习情境植入。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值,教学模式则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模式养成。思维方式的养成和能力的锻炼不仅强调学生知道,更强调知识的内化,因此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1“知行思交融”教学模式

管理学课程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传到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养成过程,这过程必须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将获取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真实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反思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而激励学生获取更多解决问题办法,这种“知行思交融”良性循环模式将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养成。“知”即学习,“行”即实践,“思”即反思。知行思交融模式(见图1)是一种遵循学习规律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1)必要的基本知识是“行”的起步,此步骤可以通过教师传授或学生自习完成。(2)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的应用。当学习者不具备必要的知识时,他会感觉无从下手,这也会激励过程一。(3)有学有用之后,加深了对初始所学理解的同时,就可以展开“思”了。“思”不仅仅意指思考,更有反思、内省之意,是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4)不断的“行和思”,能够回头强化对“知”的深入理解,能够更好的“行”,能够慢慢在实践中应用所学,能够把自己之前多年所见所闻、所言所行而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再次融化和提炼。(5)不断的“知行思悟”的反复螺旋上升过程,逐步会形成新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并趋于稳定。

2“知行思交融”模式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从2013学年开始,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进行了“知行思交融”的教学改革和尝试。本次研究重点分析“知行思交融”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可以说3年中,本课程开发小组也同样历练了“知行思交融”的过程。“知行思交融”模式图

2.1研究问题及研究框架

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一入学就接触的基础必修课,以往学生普遍的反映是课程很重要但没学到什么东西。教师的反映是学生没有任何管理情境带入,满足于课堂上的听一听;案例讨论教学沦为教师与少数活跃学生之间的个别交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及对学校整体教学的判断,任课教师希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改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2013年经济贸易系抽调各教研室的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成立了管理学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开发团队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后,精心筛选“知”的内容,反复斟酌“行”的方案,积极引导“思”的方向,促成学生形成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该课程模式下可以从“思”的内容与“知”是否合一并得到升华;学生的参与度如何两方面进行评价。

2.2课程设计与开展

“知行思交融模式”强调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设计引导学生“行”用“知”,“行”后“思”,“思”引“知”。本课程应用“知行思交融”模式比较成功的是管理学导入这一模块。本模块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教学目标是:(1)了解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2)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3)探究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在“知”方面,教师花了20分钟对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四个职能,管理的研究方法做了课堂讲述,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管理学有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在“行”方面,教师设计了企业经营模拟的游戏。游戏内容是模拟生产商和销售商交易的赚取利润的过程。游戏规则是:(1)将学生按5-6人划分小组赋予生产商和销售商的角色,银行、政府、原材料供应商、顾客等其余角色均有教师承担。(2)每个公司200元的启动资金,最多允许贷款额为现金量,利率为25%,每个公司每个交易周期要交50元房租和员工工资。(3)交易流程为: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原材料采购价格为40元/单位,生产完成后向销售商出售,交易价格由双方谈判决定;顾客每次的收购价格及收购量由市场决定,销售商花钱做市场调查可提前获悉收购价格和收购量。(4)当用现金支付不起员工工资和房租时则视为企业破产,破产企业由支付拍卖。(5)模拟经营时间为2月,交易8次。交易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每一小组的经验策略,记录每一小组的交易数据,为后续小组点评和建议提供依据。在“思”方面,根据每一小组的运行数据,教师用“为什么同样的资源交给不同的人经营差异如此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并作出总结与汇报。经过事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为了完成总结与汇报,学生会对模拟过程进行复盘,对自己的行为与决策与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比对,与其他小组的决策与行为做优劣比较,进而反思自己小组的决策并提出优化方案。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行”中的短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励学生完成新一轮的“知行思”循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结果分析班级特质和学生个体特质,更好的掌握学情,进而更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

2.3学生课堂对比度分析

2.3.1传统课堂与“知行思交融”模式知识获取对比分析传统课堂中教师通过案例、多媒体课件等方式的授课学生更多停留在对管理学重要性、管理学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表像层面,认真的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记忆等方式能背出管理的定义等内容。在“知行思交融”模式中学生的汇报中,教师欣喜的看到了学生总结出管理要关注战略与计划制定、竞争与合作机制选择、团队分工与构建、领导的决策、风险控制意识、库存意识、生产商面临“成本高,利润低”的经营环境、渠道为王等等管理中的关注点,每一个问题都是实践中总结的真理,这些带给了他们刻骨铭心的教训。

2.3.2参与度方面的对比分析传统课堂中更多采用提问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仅限教师与学生之间,并且这种互动是个别的,少量的。而“知行思交融”模式下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表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小组成员间的意见交流、决策探讨,也表现为与其他小组成员间的谈判交流及对其策略的评议等方面,这种交流不仅是“是”与“否”的交流,而是解释性与评议性的,能较好的反映学生参与的深度与质量,通过教师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卷入程度是比较高的。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探讨,达到了相互启发、相互教育、相互提高,也就到达了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体验构架新知识和新理念的教学目的。

3研究反思与启示

在应用“知行思交融”模式的几年中,发现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参与质量明显提升了,课堂变得更加热闹了。学生变得乐于做,善于思,形成见,敢于说了。从教师角度而言,要时“知行思交融”模式产生教学效果,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行”的方案设计

“行”的方案设计直接决定该模式的教学效果,因此课程开发团队应遵循浅显易懂、易操作和可控的原则,注意项目的设计要新颖,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行”的方案设计还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其可行性:(1)学生执行的难易程度;(2)道具准备的成本;(3)完成时间;(4)隐含的知识点与课程内容的匹配度;(5)执行时的可控性。“行”的方案设计出来后,教学团队可以进行模拟演练,发现其漏洞与问题并不断完善和优化。例如为了检验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中的方案在2013年管理学开课之初和课程结束各安排一次,但发现该方案占去足足6课时,因此在2014年调整为后一次模拟在学生晚自习完成。

3.2“行”的过程监控

“行”的过程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原来教师唱独角戏变为教师与学生沟通参与,课堂可以热闹但不能无序。这需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承当总导演的角色,要时刻注意对过程的监控,亲自参与全过程。同时教师还要观察“行”状态,记录“行”的数据,做到对学生的精准点评,帮助学生有效认识自我,挖掘其潜能。

3.3“行”的结果奖励

管理学中X理论认为大多数人是懒惰的,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在高职学校的学生中,不乏此类学生,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中不滥竽充数,教师要在激励措施上下功夫,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关于激励参与方面,我们的课程开发团队在课程的评估体系上做了大量的改革,大大降低了期终考试成绩的比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除此之外,为了鼓励学生的参与,还增加其他的加分项目,例如在班级中分享管理学小故事平时成绩加5分;参与班级、学生会、社团管理工作并在班级分享加10分;参与社会实践并在班级分享加10分,游戏中获胜3次的个人获老师送出的小礼物。

作者:刘细萍 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

[1]袁丽英.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知行思交融原理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2]尹秀英.论翻转课题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6,(7).

管理学课程反思范文4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逐渐融入生活,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日益重要,开设课目顺理成章,培养熟练掌握新兴科技能力的人才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尚未形成成熟固定的教学体系,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无章可循,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此间利弊众说纷纭,虽然课程教授不必循规蹈矩,但是在未知道路摸索前进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而优势作用发挥得当,就会使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学生现状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认为: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为非零起点。但是就学生的现状看,某些学生达不到“非零”标准,尤其对农村高中学校讲,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受到不同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程度的影响,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有比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的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这给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困难。

2.教师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指教授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但是就高中学校现状讲,某些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专业化”,基本上是处于学校“勤杂工”的地位。在学校里,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工,或者还是网络管理员、技术辅教人员,而教课基本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副业”。

3.教材现状

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差别比较大,以往的教材多注重软件应用的讲解,而新教材对于软件的应用讲解比较少,增添很多理论性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学生的兴趣不高,仅仅讲软件的应用,就会与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有所出入。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多增加操作内容,还要将教材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这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要求比较高。

三、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1.就教师方面来说

(1)树立教学反思的观念。如果没有准确的教学反思观念,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学反思行为和教学反思效果。某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反思工作上都存在思想的误区,认为只有在教学工作出现问题时才应进行教学反思,平时没有教学反思的必要,这是教学反思观念不科学、不准确的表现。新课改对于每种教学情境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广大师生在这场革命中如何完胜凯旋,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用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武装。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支撑引导,要做好教学反思,就必须首先学会学习。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教学反思理论,而且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看待问题的敏锐性,开阔看待问题的视野,为教学反思打好坚实的基础。

(3)开展落实教学反思内容。教学反思在实质上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了发挥效用,必须通过外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用实际教学加以检验,这样才能提升到理论层面。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及时修改教学设计,用实践验证已有的教学策略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是否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就学生方面说

信息技术课堂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媒介,除了通过教学内容实现外,学生还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提出教师教学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和教师共同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学生应在课下积极和教师交流,为了克服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还应利用网络资源等平台,发挥自主学习的优点,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匿名等手段和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督促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就学校方面说

(1)提高高中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系统中的特殊立场,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技能。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手段做好教学的反思工作,可以采取定期对信息技术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反思手段进行检查和评定,检验教学反思的成果。总结行之有效的反思方法,在全校范围内加以推广学习、借鉴,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使学校的教学反思工作取得新进展,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2)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可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如果建立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就会起到监督促进作用,将教师的压力变成教学反思工作的动力。但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工作的管理不能是强制性通过数字、写作或是频率的指标考核,而是应该制定一些具有引导性的策略,在管理层面做到民主,允许教师在教学反思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反思工作。学校还可以制定一些具有激励性和竞争性的管理策略,让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工作的重要性,灵活地开展教学反思工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但是一门新兴学科,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供借鉴,在学习应用过程中有待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信息技术教师要用发展的思想,用课改的精神指导教学,不断探索新环境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承担起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使命,将信息技术教学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参考文献:

[1]徐志伟.任务驱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

[2]李艳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9.

[3]刘宝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9.

[4]韩国惠.浅议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革新,2009,10.

管理学课程反思范文5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焦作市中职学校的“反思课”活动走过了由随意性的反思阶段到主题性的反思阶段的过程。随意性反思阶段是“反思课”活动的初期,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定,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自行确定“反思课”的主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有一定针对性,短期效果好,特别是对改善班风班纪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没有明确的反思主题和长远目标,活动单调,不好评价,学生容易疲劳,长效性差。主题性的反思阶段特点是由学校统一安排部署,有了明确的反思主题和长远目标,搭建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平台,形成了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实现了最佳最优的教育效果。中职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每学期反思课的主题,围绕反思主题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以反思课为载体,以开展多项活动为平台,以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为抓手,有的放矢,防微杜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色鲜明的反思课主题,丰富多样的主体活动,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动力,让校园重现生机与活力。反思主题与活动内容见表1。

二、建立“反思课”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取得真实效

中职学校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根据每学期“反思课”主题及各项主体活动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德育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以“反思课”为主题的运行及管理机制。一是班主任“反思课”碰头会。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确定为班主任“反思课”碰头会。总结交流、反馈评价本周反思主体活动情况,安排下周反思课工作。二是周一早读升旗后,公布各班反思课及主题活动量化考评结果,颁发流动红旗。学校及时对主题活动、反思日记及反思课进行评价,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成效。三是将“反思课”安排到学校课程表中,每周固定时间,在早读、下午第三节课自习,也可以在晚自习。结合各学校实际,每周安排2~3节,每节课30分钟。四是每学期根据反思主题的内容组织1~2次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安排一次家长参加的“反思课”,通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一主题活动,增进亲情,增加理解和信任,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五是每月对“反思课”及其主题活动一小评,每学期一总评,总评结果作为集体和个人评先评优的依据。六是焦作市教育局把以“反思课”为主题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全市教育质量奖评选的主要依据。中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建立长效机制,将反思课及各项主体活动的评比工作与“三好学生”评选、优秀团员评选、各项星级评比、先进班集体评选,优秀班主任等评先评优活动结合起来,树立先进榜样,增强活动效果,促进学生素质整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反思课”为主题的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的建立,使德育落实到了学校日常工作管理中,取得了真实效,对照情况见表2。表2新课堂教育实验校(6所)2009—2011两个学年上学期学生违纪情况统计。

三、形成了“反思课”操作程序和活动方式,整体提升了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管理学课程反思范文6

【关键词】教学管理言传身教提升与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53-02

1引言

新课标中将课程改革作为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目前已经有很多改革措施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当中实现:等级管理取代分数管理,将“人”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以“创”为本。即其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大改以前模样,分数不再成为牢靠学生的枷锁,并让学习成为了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件轻松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变化了角色,同时,在这次改革上,教师都在反思着自己的过去,改变自己的位置。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必须正确对待师生关系,正确对待教学过程,正确对待教学方式。

2 课堂教学贯彻教改目标,以“为学生服务”为中心

以更好的发展学生是新课标实施的目的。新课改下的教师应让教学内容都围绕“服务学生”为主。新课改也使得教师曾经主导课堂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教法、动作、语言等。

2.1教法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每种方法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情景教学法就是以生活实际联系到学生学习上,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能够一直处于社会当中;多媒体教学法则是利用先进的科技和计算机等,让学生能够借用视频、音频的力量来更加直观的去学习知识。不同的教学方法作用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 教学内容来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来为教学活动服务。

2.2动作

教学需要什么,教师就应该有相对应的教学动作。有时候学生的思维都是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而受到启发的,让学生能够有欢快的学习过程的同时,还能够从中学到该掌握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兴趣方面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传统形式的说教者。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环境不断将符合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学动作进行创新使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始终如一地展现着勃勃生机。

2.3语言方式

另外,对于语言的使用方式,教师也要有所改变,必须要尊重学生,利用其奥妙的语言来使得学生产生更加丰富的求知欲和主动性,进而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这也是教师所应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让课堂内容不仅能够将所要讲的知识包含在内,还不能有失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特点。所以教师应该互相探讨与交流其教学方法,以能够产生一个最适合学生的优秀教学方法。

3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大胆创新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教学中,其要求其教学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教学与生活共存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得教学不再是只简单灌输知识,而不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另外对学生的智力方面和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努力的方向,即教师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使得学生能通过教师教学来提高自身全方位能力。

3.1改变教学方式,以设疑方式授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知识的传输通过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引导迅速解决问题,并从中掌握知识。因此学生也应该改变自己以往的学习方法,教师则是改变自己教学方式,研究新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问题的设置上,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且观点新颖的问题进行设疑,置学生于问题情景之中。

3.2在教学中渗透“教学反思”理念

教学反思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教学环节,该过程中能够让教师总结出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优点和缺点,优秀的教师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反思过程。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自觉进行终身性的学习,让教师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而了解和发现自我,然后便去修改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优点。而且教师学习反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人生辉煌不断的过程。教师能够将通过反思过程来激发自己的教学智慧,研究教材,让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反思的形式有多种:课后思、周后思、月后思、单元思、期中思等,课后思就是每次课后教师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写出教学心得或者笔记;而周后思、月后思或者单元思则是教师在结束自己的一周课程、一个月课程或者一个单元课程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期中思则是根据期中考试的质量分析,该过程就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阶段性的反思,根据期中考试来与学生或者家长进行交流,通过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来整理以后的教学思路和方向。另外还能够以一整个学期、学年或一届教学为周期来进行宏观方面的反思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反思,使教师不断认识“过去的我”,进而产生重新认识自我的需求,使教师能从“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增强自我监控的能力。

3.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这里创新教学就是要求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让教材内容变“活”,即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根据教材的形式和学生的特点,然后制定出符合其学生发展的一套教学思路;另外就是创新其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创新,还应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与再完善;三是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方可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真正做到“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

4 小结

新课程的出现使得教学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也必须要改变自我的教学行为。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自我的教学行为,以使自身能够顺应新课标的改革趋势,将教育改革落实到自身,为新课改走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朱春来.浅析教学管理中“真”的魅力[J]. 成功(教育), 2010(02):13-14

[2] 张俭民,欧小松. 教学管理要成为“质量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