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专业论文范例6篇

税收专业论文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1

一是要提高责任意识。各级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要认清当前形势,贯彻落实好省局会议精神,认认真真负责,扎扎实实工作,对税源情况清清楚楚,堵塞管理漏洞,加强税收征管,增加税收收入。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对专业市场经营者及市场内经营商户的收入情况进行核实,认真查看有关合同,对收入明显偏低的,要依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核定征收,保证税款足额入库,应收尽收。二是要提高依法治税意识。首先要依法组织各项收入。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将所有管户纳入信息化征管范围,坚决禁止人为调节收入行为,真实反映经济成果,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赢得纳税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其次明确相关法律规定,对税务机关、市场管理者、市场经营者有关的权利、责任、义务及处罚规定要予以明确,并坚决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三是要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纳税人、课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目、税率、纳税期限、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理的规定,认真开展税收征管工作,确保税收的各项实体法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职能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开展税收征管活动,规范使用税务执法文书,切实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征管工作。要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要加强对税收执法全过程的监管和考核,坚决纠正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四是要提高诚信意识。就是要积极探索将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管理情况、纳税申报情况、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发票管理情况、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全方位反映纳税人诚信纳税情况,准确确定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积极推行分类管理和服务措施。

(二)规范市场管理模式,全面降低执法风险

一是专业化管理模式。就是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小组,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加强领导,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和税源特点,在明确机构、人员、管理职责和任务的基础上,实行专人专组管理。二是委托管理模式。就是按照有利于税收征管、方便纳税和受托自愿的原则,与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专业市场管理委员会及相关受托单位签订《委托税收协议书》,由受托人按照委托规定的范围、标准,依法对纳税人的相关涉税行为履行权利和义务。三是统一收款集中管理模式。就是在有条件的专业市场,推行类似超市型的收款办法,由市场管理者统一开票、统一收银、统一征收税费、统一缴纳税款,有效解决专业市场多头管理、多头收费等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综合治税管理模式。对市场内所有纳税人均按店面位置和楼层统一定位、编号,按市场方提供的区域按照品目分类,录入综合征管软件管理。根据我省情况,建议采取“依法治税、加强宣传、定额公开、司法保障、重点检查”的办法,既要通过市场公告栏或公示栏,向广大纳税人宣传相关的税收政策以及偷漏税的处罚规定等,让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明确“该缴什么税”、“该交多少税”、“不交税会受到哪些处罚”,又要成立由县区局分管领导、税政股、征管股、税务所人员、纳税人代表组成的定额核定小组,共同核定定额,并将核定的定额在市场范围内公开,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对于纳税人反映定额偏低的,进行重点核查。在确定税收征管模式的基础上,要加大信息管税力度。另外,要充分利用“金三”系统,可以通过国、地税代开的发票情况、到物流企业核查市场内商户发运货物情况等形式,与市场内商户进行比对分析,堵塞收入漏洞,增加税收收入。近期可以开展一次面向全省的专业市场税收检查,通过省局成立检查组、各市局交叉检查或自查的方式,对专业市场经营者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尤其对整体转租行为重点检查。

(三)建立健全税收协作机制,力争取得多方面支持

一是树立“纳税人、政府、税务机关互动三赢”的工作理念。在税务管理中,纳税人希望合理、公平、公正的税负,希望自身权益受到保护;地方政府既得利益与税收直接挂钩,也希望准确全面掌握税源情况,维护地方财力和可持续发展;税务机关在依法治税中要规避执法风险,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税收协作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从大面上来说建立税收协作工作机制,是有一定思想共识基础的。二是建立“政府主导、地税主管、司法配合、社会参与”的税收协作机制。应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协调机制,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成立由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统筹安排的工作机构,定期召开公安、城建、国土、国税、工商、审计、财政、核算中心等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另一方面要求各支款单位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作为报销凭证。再一方面互相通报交流专业市场经营纳税人有关经营信息等情况。三是理顺税务机关内部工作机制。互动协作、互通信息,各负其责,减少工作脱节,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建立协税护税工作网络。在专业市场经营户中,把经营户每10户编成一个小组,从中挑选一名思想品德好、纳税积极、素质较高的经营业主担任义务协税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税款征收。税务机关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安排一些事项,通报一些政财税改革策,每年对一些协税护税好、纳税好、业绩好的小组长进行表彰。

(四)增强税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大力推进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大企业税收 专业化管理 信息化

一、序言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此之后,企业的设立以及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也越来越小,各种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更加灵活的建立起来。并且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动力和交通运输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使得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无疑对当时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便是要不断扩大规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满足市场扩大所带来的巨大需求。此时企业大型化就成为各种企业发展的必然的趋势也成为了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面临的税收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所需缴纳的税种也由“单一小额”到“复杂大额”方向演变,并且当今世界大企业更是越来越多的涉及跨国经营,这样以来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由于不同国家在税收征管方面具体政策的差异,这为很多跨国企业提供了很多避税的手段。

由于大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对这个群体管理不好不仅会造成一国的税收流失还会对一国的其他企业树立负面榜样,同时一国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也往往代表着该国整体税收管理水平。因此,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往往是各国税收管理的重点。

二、目前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专业化管理方向不明、两种范式并存。

当前中国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分税种、分征管功能、分纳税人类别专业化管理三种模式并存的局面,各模式专业化管理决策及制度安排呈现分而治之、各自为政的局面,如何统合三种模式缺乏方向指引和发展战略安排。在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中,中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依据基于纳税人类别的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国际规范,设计中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二是以国家税务总局税源专业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导,设计税源专业化管理下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两种范式并存使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更为复杂,探索难度加大。

(二)各地区做法各具特色,缺乏统一规范。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在中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国税总局对大企业分类标准、组织机构设置、职能设置、团队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专业化管理主要内容没有统一的制度规范,由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但是,各地在探索过程中由于注入过多中国特色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偏离了国际方向,减少了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和国际理论指导,使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过程更为曲折。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大企业税收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国际理论,大企业的共性特征为我们借鉴国际经验、利用国际理论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但前提条件是我们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和国际规范趋同。

(三)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与国际做法差距较大。

由于缺乏成熟理论和经验指导,同时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体制、传统文化等多因素,中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进展缓慢,效果难尽人意,与国际规范尚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大企业分类标准比较混乱。第二,国际范式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薄弱。第三,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职能实现受制于属地管理的财税体制。第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团队建设滞后。第五,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信息保障程度低。

三、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对策

(一)选择基于纳税人类别的税收专业化管理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与国际规范差距大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明确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选择类型,缺乏方向指引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在机构设置、团队建设、职能实现等方面缺乏统一制度规范和战略安排。基于纳税人类别的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一种以纳税人为中心的全新税收管理战略,是当代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实践的主流类型,主导着国际税收分类专业化管理的方向。因此,中国必须明确中国税收专业化管理类型的选择方向,指导中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二)制定能和国际接轨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框架。

为了使中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税收专业化制度性促进规范性,进而推动中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顺利进行。在明确中国税收专业化管理类型后,应当在税收专业化理论指导下,总结中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成果,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中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框架,对大企业分类标准、机构设置、团队建设、职能实现、信息保障等重要内容进行统一制度规范和战略安排。

(三)明确大企业划分标准。

要划分中国大企业标准有两个困难:一是中国大企业情况复杂,全国统一标准困难。二是两套标准如何统一。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全国统一标准有困难,可在省级先行统一,在省级标准统一后,再根据省级实践情况制定全国标准。省级标准的划分方法可借鉴江苏经验: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省级大企业标准,二是根据标准选出本省大企业名单进行列名管理。关于第二个问题,在各省的大企业标准确立后,符合大企业标准的重点税源企业按国际范式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不符合标准的重点税源企业可有选择的参照执行。

四、结语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我国应该在我国税收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借其他国家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方面的经验,使我国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方面更加完善,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大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避免造成我国税源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姜跃生.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J].涉外税务,2010,(3).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3

2.当前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存在问题及建议罗端阳,LUODuan-yang

3.读书与论辩——一种培训方式的探讨朱歌幸,ZHUGe-xing

4.税务文化团队活动实证研究谭文辉,TANWen-hui

5.房地产业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探研蔡少优,薛玉连,CAIShao-you,XUEYu-lian

6.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证据问题分析曹映平,CAOYing-ping

7.忽视手段要件,偷逃税定性泛化现象及其谬误何小王,HEXiao-wang

8.时间序列模型在税收预测中的应用张新波,ZHANGXin-bo

9.基于效用损失期望条件下的股票投资决策黄海敏,HUANGHai-min

10.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对策分析王卫红

11.公共治理视角下农村合作医疗困境及出路分析朱美丽

12.湖南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彭佳妮

13.税务行政处罚听证技巧探析王丽萍,WANGLi-ping

14.国际化趋势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对策刘慧,LIUHui

15.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若干问题探讨(上)余跃进

16.管理必须简约化赵赛波

17.《白鲸》-象征手法影射的生态悲剧余丰

18.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方法张娟

1.纳税服务的公共供给:经验借鉴与改进思考陈懿赟,CHENYi-yun

2.激活创新,实现税收文化建设的大提升——江西省国税系统税务文化建设发展研究报告杨春燕,YANGChun-yan

3.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构建问题研究刘慧平,LIUHui-ping

4.论房地产保有税崔岩,殷琛,CUIYan,YINChen

5.借重各色经验:物业税制度的国际比较薛玉连,XUEYu-lian

6.电子发票管理平台在发票管理中的应用凌晨,LINGChen

7.析税收征管审计夏昱,XIAYu

8.税务检查调账中常见错误陈丹朵,CHENDan-duo

9.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诠释及其精神实质王浩斌,WANGHap-bin

10.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国库现金流预测牛润盛,刘琼,NIURun-sheng,LIUQiong

11.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研究潘卫星,李长力,PANWei-xing,LIChang-li

12.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存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在的问题与对策杨娣

13.服务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解比较分析王惠玲

14.论我国自益信托税制的立法完善陈玲玲

15.有效执行组织环境赵赛波

16.税务人员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困惑及对策程葵

17.论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与执法人性化陈颖

18."成功产生成功"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苏珊珊

19.多媒体语音室中的外语教学陈一莎

1.论税收管理、纳税服务、税收执法之关系张峰,ZHANGFeng

2.税收专业培训课程开发与讲授郭焰,GUOYan

3.发票偷税检查中的难点及对策王慧,WANGHui

4.基层税务机关推行"一站式"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刘红梅,LIUHong-mei

5.利用企业重组进行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崔岩,CUIYan

6.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黄文懿,HUANGWen-yi

7.财政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下)周赟,ZHOUYun

8.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裴苏霖,PEISu-lin

9.售后回购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技巧郎菁,LANGJing

10.《热血江湖online》物价研究与现实楼价拟合实验陈理卉子

11.受托责任、会计责任及会计法律责任立法比较研究谢奕

12.化干戈为玉帛——浅议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杨雪

13.论高职院校职场文化建设郑碧新

14.国际旅游岛下海南黎族养生保健文化发展研究李攀,阳尕,王公法

15.基于混沌的多媒体数据加密王英,向进

16.论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傅彦夫

17.影响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效果的若干因素李攀

18.论我国司法考试背景下的法学教育改革李时琼,李湘勇

19.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适度引入情景化教学张琛

1.正确看待和处理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的关系李建新

2.纳税服务考核与评价的理论及实践怀化市税务学会地税局课题组

3.增强税务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路径与措施罗一帆,罗小帆

4.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税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黄建方

5.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分析杨美莲

6.增值税研究国外文献综述曾娟红

7.对纳税评估工作内涵与主体的认识刘忠益

8.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主体的选择与完善陈思

9.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水产加工行业税收征管启示张德明

10.最优税负与经济增长——基于C-D生产函数及巴罗模型的实证研究牛润盛

11.财政民主是构建和谐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的基石(上)周赟

12.我校2009年度"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科研成果喜人

13.从行政学范式转移的角度看行革的趋势余跃进

14.提高国税系统办公室人员"可信度"的思考王飞

15.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实行党风根本好转何云其

16.二律背反:学分制下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郑碧新

17.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与建议周贤

18.中(大陆)美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现状比较及原因分析苏珊珊

6.部门协作——纳税服务社会化的理性抉择王飞,WANGFei

7.提高税务施教机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付刚,FUGang

8.税收分析培训项目策划研究易新,YIXin

9.析偷逃税主体的范围何小王,HEXiao-wang

10.完善税收电子文书的法律效力杨卫红,孙小茫,YANGWei-hong,SUNXiao-mang

11.有关税款追征期的理解——国税函[2009]326号文解读袁森庚,YUANSen-geng

12.加强税务廉政教育杨萍

13.视同销售的两种误解陈丹朵,CHENDan-duo

14.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的变化郎菁,LANGJing

15.湖南农业保险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付菊,宁松,FUJu,NINGSong

16.我国信贷保险制度建设的设想喻晓,YUXiao

17.基于混沌的图像空间域隐藏算法王英

18.关注民生与科学发展宋学广

19.中西文化对比探析全辉霞

20.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徐建军,谢群

21.《新时代交互英语》倡导英语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曾健敏

1.如何转变纳税服务理念张峰,ZHANGFeng

2.税务文化视野中的税务干部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众形象塑造杨春燕,YANGChun-yan

3.税务系统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实证探析曾玉清,何志平,ZENGYu-qing,HEZhi-ping

4.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税收宣传的有效途径夏小娟,XIAXiao-juan

5.培训组织的生命周期丁汀,DINGTing

6.问题法在税务培训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税务人力资源管理之如何激发队伍活力》为例谭文辉,TANWen-hui

7.做好税务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云贵税务教育培训调研小结罗一帆,LUOYi-fan

8.税务稽查规范与实践郭焰,GUOYan

9.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源管理蒋菊香,JIANGJu-xiang

10.加强对汽车销售行业税收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征管刘慧平,LIUHui-ping

11.对鼎城区个体税收征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贺姝红,HEShu-hong

12.基于RAROC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姜玉公

13.校园经济调研报告沙川

14.后非典时期的领导观朱歌幸

15.能级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逻辑错误及其修正方向向宏

16.论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刘向伟

17.湘西苗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特征初探王竹青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4

1、所得税会计探讨

2、论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5、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6、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7、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8、商品包装物租金,押金涉税会计处理探讨

9、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0、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11、论对外投资涉税会计处理

12、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13、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

15、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18、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9、论企业费用支出中税务因素的财务策划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税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税法》是高校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理论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实务上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近年来,高校会计专业对税法教学的讨论比较热烈,关键问题集中在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选择和把握方面。本文主要对影响税法教学效果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旨在提高《税法》课程教学效果。

一、会计专业税法课程特点

(一)税法课程内容具有较强时效性。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上的税法不仅包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法律,还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税源状况的不尽相同、纳税人的千差万别导致《税法》内容的频繁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保证税法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前沿性。

(二)税法课程内容具有多学科复合性。相对于高校会计专业其他课程,税法课程内容有其鲜明特点。税法教材虽然通篇在说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但是彻底掌握税法知识需要有会计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如,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会涉及到财务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不一致的项目(借款利息支出、工资薪金支出、公益救济性捐赠、业务招待费等),要想按照税法进行纳税调整,必须具有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又如,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订立合同、字据等要缴纳印花税,但是什么情况下判断合同成立,却属于《合同法》规定的内容。因此,教师只有具有多学科背景,渊博的知识储备方能驾驭税法课程。

(三)税法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税收实体法看,税法的教学内容中包含多个税种,每个税种都要涉及到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税款计算、纳税环节、减免税情况以及纳税期限和地点等内容,其核心问题是解决税款的计算与征收问题。从税收程序法看,税法主要解决税务管理、纳税程序、法律责任、税收救济等内容。税法的上述内容使得高校会计专业税法教学不能一味追求法学理论的教学,更应满足税收实务的工作需要。

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材更新滞后于税法内容的频繁变动。由于法律具有时效性,现行税法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出台的文件、通知等行政性规范比较多,调整又多是不定期的,造成税法教材的更新滞后,即使是实用性较强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考试教材也存在明显滞后现象。另外,目前大多数教材偏重税法基本理论的阐述,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材缺乏相关案例和实践环节的介绍导致晦涩的理论越发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目前,《税法》课程的教学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实用性和互动性。由于《税法》课时普遍设置比较少,导致大部分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而采用“一言堂”的授课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上课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而单一讲授方式的课堂教学并没有使学生将税法规定和会计业务核算、纳税业务申报等具体实践联系起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虽然多媒体教学也应用到《税法》课程的教学中,但由于税法课程的时效性强,导致课件需要不断更新,加重了授课教师备课的负担,也影响了部分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手段的积极性。

(三)未建立税收实践教学体系。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育应把理论培养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距离。目前,很多高校税法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税法规定,轻会计处理;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备,教学设施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不强。其中,导致税法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都存在税法方面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会计出身的税法教师法学知识不全面,而法学教师出身的税法教师与会计实践有相当距离,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多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有效地理论结合实际,无法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加强税法教师队伍建设。高校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对教师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有较高要求。要指导学生完成《税法》课程的教学和实训项目,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税法理论和税务实践经验,这样才能胜任课程教学。在提高教师包括会计学、管理学、法学等涉及税法课程的理论水平的同时,高校可以建立税法教师年度派出机制,让教师每年有机会走入企业或者税务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质量。

(二)关注税收动态,精选授课教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每年都要颁布和制定新的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条例。在选择教材时,教师要精选教材。除了选用最新版本的教材以外,还要搜集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相关信息,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税务实践保持高度一致。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要注重税法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选择基本理论和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教材,加深学生对理论、政策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

(三)引入实践教学。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学生很难透彻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有必要进行税法课程的实践建设,以便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一,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活动情境或事件为题材,讨论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在税法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唱主角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情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讲完一定教学内容之后,精选典型案例,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其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思考所学的税法知识,提高学生处理税法问题的能力。

第二,加强实验室教学。高校会计专业的税法教学要求理论结合实际。税收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税务业务模拟平台,能够给学生以必要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税法》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验室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包括原始凭证、会计账簿等各种教学仿真物,进行教学示范演习。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扮演公司经理、财务、销售等不同角色,模拟现实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业务。学生通过模拟税务会计、模拟纳税申报等环节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税法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税法问题的能力。

第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高校会计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迫在眉睫。高校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带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经济业务,熟悉纳税业务全过程,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零间隙”、毕业上岗的“零过渡”、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打下基础。通过建立税收实验室和建立实训基地,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

(四)完善考核方式。高校应该将课程教学改革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有机结合。《税法》课程的考核应侧重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税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规范考试内容。《税法》内容每年在不断变化中,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关注税法的改革和调整,及时更新讲授内容,而且要在考试中增加税法新知识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考试内容的实践性。比如,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企业纳税申报资料,要求学生填制增值税、营业税申报表和涉税记账凭证,登记涉税账薄等;给出企业的相应资料,要求学生设计纳税筹划方案等,这样的考试内容会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永远是最新、最有用的。第二,创设考试形式。高校应该增加新的考核方式,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基础上,设立开卷、半开卷以及单科论文、调查报告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并增加这些考核方式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创设多种考试形式有助于学生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丰富考试题型。在题型设计上应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填空题、名称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这类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核题型。取而代之的是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在内的能够体现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题目。第四,加大平时成绩考核比重。在《税法》课程的考核中,我们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课程内容与实践的优化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助于高校会计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财经税收专业 课程教学

税收作为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最重要的方面,一直受到各类企业的重视。掌握一定的税收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税收法规制度,正确进行各种税费的计算与申报,对涉税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乃至采用合法手段减轻企业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等等,是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财经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税收知识的相对欠缺是很多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通病。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在财经类专业中增开了税收方面的课程,继《税法》或《国家税收》之外,《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纳税理论与实务》等也屡屡被纳入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之中。然而,这些课程无论是在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安排,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1.税收类课程设置存在两种趋向

1.1 相关课程开设不足

有些院校仅仅只开设一门《国家税收》或《税务会计》课程。从市场上通行的教材来看,《税务会计》涉及的知识模块通常是税费计算与涉税事项会计处理,而《国家税收》则仅涉及税费计算知识模块。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相关专业所面向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学生税收知识欠缺现象依然突出。

1.2 相关课程开设过滥

许多院校不管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或是税收或财政专业,均在《国家税收》或《税法》之外加开《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等课程,实行一刀切,而没有深入把握各门课程的内涵。课程定位不准,造成不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叠,功能互相混淆。

2.课程内容体系

纵观当前税收类教材,无论是《税法》、《国家税收》,还是《税务会计》、《纳税理论与实务》,抑或是《税务筹划》,其内容编排体系大多是按税种分列,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也多局限于按税种讲授。这样安排,讲求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对宏观的《税法》或《国家税收》教材来说也许没问题,对研究型的本科、研究生学习来说也是适宜的,但对于要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的高职学生而言,其实有着致命的缺陷。现实工作中,企业发生的各类涉税事项往往不只涉及单个税种,如购销产品就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或者资源税等,房地产销售业务,会涉及到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不同的涉税事项可能还要进行不同的所得税纳税调整,这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税收知识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申报及会计处理,而学生在以分税种的模式学习税收知识后,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遇到这样复杂的涉税问题往往不能作出圆满的处理。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单个税种的涉税处理都掌握得较好,可一遇到综合性的题目就丢三落四,在以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为背景的会计综合实训中要完成所有纳税申报就更难了。用人单位屡屡反映学生涉税处理能力较差,课程内容体系的编排问题不能不说是一大影响因素。

3.课程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面向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践教学并重,两者互相融合,交替进行。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税收类课程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偏弱的现象,实践课时很少,更没有系统科学的对应实训教材,有的学校课程计划里甚至根本就没有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有的学校实践条件简陋,实践形式单一。比如《国家税收》课程,其实践课可能就是象征性地填几张纳税申报表,时间既短,内容也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些学校把《税务会计》的实践课与《财务会计》合并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当中,手工会计模拟在实验室进行,共用一套财务会计资料,完全没有突出税务会计应集中训练的内容,以上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许多院校税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至于《税务筹划》,出现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当中还是近几年的事,其理论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实践教学更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此外,笔者在对财经专业高职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因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电子报税软件,当工作中需要利用报税软件进行网上申报时产生极度不适应感。事实上,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没有配备这类实训设施,也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由此,笔者认为高职教育财经专业税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亟待改善,实践教学形式亟待改进。

3.1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其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税务会计》、《国家税收》及《税务筹划》等税收类课程实践性极强,更应广泛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通过设计适当的工作任务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税费计算与申报知识模块的学习中,应在实践课中为学生提供多税种纳税人企业的、包含了各项涉税业务在内的资料,将其细化成具有独立工作任务的多个小单元,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判断,正确进行税费计算并填制相应的纳税申报表。同时,在企业普遍实行电子报税的今天,税务会计课还必须增加模拟电子报税的训练,购买仿真电子报税软件,建立电子报税实训室,由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报税业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电子报税的流程,增强动手能力,缩短就业适岗期。对《税务筹划》的教学,应将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和企业作为主要实践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2 深入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