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范例6篇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范文1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6--01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一门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知识的学科,同时初中语文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如历史、政治等)的重要基石。所以,初中语文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教师们仍然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绝对不会达到理想状态。我们可以也必须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项目化教学法,是指学生和教师通过共同计划、实施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本质上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一个分支。

这就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使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将某些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子项目”,然后按照这些项目进行具体的教学与练习,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 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进一步确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最终实现最开始设计好的教学目标。

一 、项目化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中的教学设计

关于项目化教学在初中语文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考虑,首先,教师将课本的知识点细化,从中选择合适的部分将其设计成项目,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我们可以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为:项目任务、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和应用五个部分。下面我们以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春》的为例,将其内容设计成适当的项目来完成教学。

1、项目任务:授课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让后给学生布置合适的项目任务,学生根据提供的任务仔细分析课文、体会课文意境,充分体会作者在写文章时的真实情感。

2、制订计划:讲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三、四个学生为最佳,我们可以考虑将学习成绩好点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必须选出自己的负责人,由他组织计划的具体制定工作。

3、组织实施:这个阶段由上面的几个小组分别来实施自己参与制定的项目计划。小组成员必须能保证项目活动按时完成,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小组的实施情况。小组中基础相对好的同学应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4、检查:当项目实施完成后,我们可以组织各个小组进行互评,同时教师对学生也可以互评,当然,这两种方式还可以结合在一起。

5、评估、应用:在归档和应用阶段,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存在个体差异,最后的应用效果可能也有很大的差别。

二 、项目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实施效果及意义

1、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主要的意义或作用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角”。当然,教师必须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2、项目选择的强针对性

我们在选择项目时,必须为学生选择与所学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的项目在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不仅可以学习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挂钩,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3、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我们的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任务为依托,在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中,旨在提高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时,也可以将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其中,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最大程度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不仅在学习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发散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以全面提升。

4、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关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我们有许多的选择,但是如何找到最为合适的手段或方法是重中之重。项目化的教学方法现在在职业教育中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它以其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项目任务的设计、实施和完成为主要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前初中语文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使其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三、项目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课程中使用项目化教学的成效是显著地,它能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现实进行有效的联系,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具体的事件,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当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或改进:

1.项目的选取上要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选择的项目如果没有知识性,就很难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而选择的项目如果缺乏趣味性,又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范文2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课堂教学的过程固然重要,但只是一种形式。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地浮现在教师的脑海中,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应该用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的进程与课堂形式,看似忙活的课堂,往往带来教学目标的缺失。就连教师,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把这句话放到教学的过程中来理解,那就是凡是教学,必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向课堂要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目标呢?目前有教师预设出示目标、师生探讨形成目标、学生讨论形成目标、教学过程生成目标、课堂小结形成目标等几种方法。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教师的心底都不能乱,就像是写散文,你可以东拉西扯,但你不能忘了你要写什么。你要形散神不散,不能贪图搞活课堂气氛,却导致课堂的虚假繁荣。

目标的生成是一个过程,这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也是备课的灵魂,通常有这样几种途径:从教材出发,从教师个性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明确的教学目标代表着明确的教学方向与教学目的,避免的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教学,达到的是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真正合理地剪裁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

曾经听过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公开课,课上得似乎无可厚非,因为她把作者介绍、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诵读、作品分析都讲了一遍。但课后听课者的评价是教学内容太多,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亮点,学生真正有感悟的地方太少。事实上,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师的通病――什么都想讲,什么都不敢删。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全面,担心学生不能应对考试。这种课堂可以说是漫无目标教学的另一极端,即多个目标教学,导致的是课堂缺乏亮点,学生什么都听什么都记,课堂一样很忙乎,而学生一样学不到什么东西。学生到了最后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什么也没有真正的掌握。所以,在一堂课中,要讲得精炼,要出彩,一定要有所取舍,一课一得,重拳出击,不该讲的内容就坚决舍弃。

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就应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花功夫,教学目标在每一堂课中是既独立又相互衔接的,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有总体规划的,单堂课的目标一定要集中专一,目标太多太宽泛了,教学过程就流于表面,学生似乎什么都接触到了,但其实只是点到面上。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知道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诵读或是感悟作者情感,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还是学会知人论世……,才能真正地将教学落实到实处。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多重的,一部《红楼梦》多少人多少代尚未研读完,我们又怎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目标一一兼顾,处处落实呢?就算用心去做了,这样一堂环节很多、形式很多的语文课,又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

因此,我主张教学目标除了明确性,还应具备专一性,或者说是针对性。要想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太宽泛了,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里只能是“风过无痕”,只有教学目标“实在”了,才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习,只有实实在在的学习,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要有可行性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抱怨,说自己很认真地备课,可学生却互动不起来,“精心”准备的教学程序无法实行,教学目标难以完成。事实上,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出现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备的只是教材,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受体――学生。即使是高一新入学的学生,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阅读面很广,有的除了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外其余一概不管,有的能品评文章的优劣,有的在阅读上还无法做到通顺地朗读,有的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有的连基本的句子都写不通顺……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由此引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在这样一种客观环境下,教师应如何备课,如何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如何面对学生合理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目标的实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备课目标的转化,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可行性需要教师从“教师既定目标”向“学生接受目标”转化。学生的接受目标应是学生通过这堂课最终能达到的最大限度的目标,而这也是教师教学最终要落实的教学目的。可以说,教师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教,而应该脚踏实地地教,实现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将教学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上。比如教学《再别康桥》,教师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语文素养体会到徐志摩内心的不舍,被诗人热情洋溢的才情深深感动,但对于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要深切地品味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适时的引导。这时,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感知能力,缺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正确认识,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就会出现教学的瓶颈,不但使课堂昏昏然地结束,甚至会破坏学生对诗歌品读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认真备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而不能只是抱着几本参考书闭门造车。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没有目标,那将是没有灯塔的航行;语文教学应该一课一得,过激的多目标或少目标都应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的;语文教学还应在每堂课的预设中重视目标的生成与落实,行所当行,止所当止,重视学生的感知与接受程度,使学生受益,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赵丽华.情感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J]. 考试周刊. 2010(13)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范文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这既强调了信息化社会中口语交际能力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口语交际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小学要教活口语交际课关键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或氛围,而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恰好能够很好契合这个关键点。引入项目教学法最大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并以此总结出教学成果和经验,逐步完善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中的应用,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并且不断推广到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去,为学生提供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

2 项目教学法简述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Approach,简称PBA),是当前美国中小学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开发21世纪技能(21st Century Skills),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基于项目的学习中的“项目”是管理学科中的“项目”在教学领域的延伸、发展和具体运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要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该教学模式强调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教学情景真实而具体,并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如调查、上网、实验、讨论、查阅书籍等等。研究表明,项目学习能成功地建立深度理解和高水平的动机与参与,发展时代最为需要的21世纪技能,学生不仅被教授“学习什么”,还学到了“如何学习”,他们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3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中的应用

3.1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我所教的六年级的学生除了个别积极发言的外,大多不喜欢主动举手发言,课堂沉闷,尤其是口语交际课学生往往启而不发,知识面也比较窄,往往只关注于课堂内或考试范围内的知识。虽然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和准备,但是经常有学生的发言仍然缺乏条理性,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弱。与此同时,由于我校地处郊区,大部分生源来自外来务工家庭或农村家庭,属于农村薄弱学校,学生在21世纪技能中的创新和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处理与整合资料的能力都还有待加强。另外一方面,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基本上是在“黑板上教口语”或者以教师为中心的问答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2 项目设计

3.2.1 教材情况

本项目选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二《民风民俗》作为课例进行项目学习教学探究。教师确定《文化大使》的项目主题,引导学生首先通过头脑风暴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进行小组讨论学习,通过查找资料、访谈、讨论等方式完成项目。

3.2.2 设计意图

项目式口语学习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与外部不同环境形成相互作用,这就是我们在日常表述当中所提到的社会交际,而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并非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合作团队,这对于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广这种项目式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将社会真实交际场景带入教学中,形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具体实践,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综合能力,这也正符合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和语文学科建设。通过此次项目学习的探究,不断完善项目教学法在小学口语交际课的应用,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今后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中去。

3.3 项目实施具体过程

3.3.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对样本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项目学习的认识和21世纪技能掌握情况,对样本的学情进行摸底,以便确定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项目任务,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2 进行阶段

是指在介绍和引入项目学习方法后,通过教师日志和观察以及学生的反馈(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在整个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记录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从项目学习初始、项目学习中期、项目学习后期三个阶段进行记录)。

具体来说,项目学习初始,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根据老师提出的题目(“文化大使”),发散思维,以“文化大使”为主题,各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点确立项目点并给出相应的项目计划。

项目学习中期,教师组织项目阶段汇报,各小组汇报已有成果和发现,包括采访专家、搜集资料等形式的小结,组内成员和各组成员间互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把握不清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在使用创客时,教师与学生定期交流和互动,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又如,组织相关专家给学生进行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

项目学习后期是指在项目学习完成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

3.3.3 结束阶段

即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的阶段,形成相应的报告。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本组的项目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主要过程如下:首先,分小组上台汇报展示,汇报形式不限。其次,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包括评价本小组项目实施情况和自己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再次,各小组进行互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总结和点评。通过这四个环节,综合评价汇报和展示,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各小组成员全方位地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目学习的成效,同时也有利于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范文4

首先,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高估或者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还是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勉强学习,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其次,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忽视语文本体性。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凸显不出重点,加上补充大量资料,内容过多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学生掌握不到实际知识。

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性,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等等。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两点:

第一,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确实可行及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和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范文5

【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 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范文6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则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毫无趣味性可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大部分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是比较认真的,这主要是因为语文课程是关系到学生升学结果的“主科”。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关注语文成绩是否提高,根本就不关心自身的语文素养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这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教学目标相悖。

2.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少,难以真正体现出语文学习的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得高分。但现在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少拓展教学的内容,忽略了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使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3.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实施的策略

鉴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教学手段和方式应多元化。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2)教学的思维应多元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受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应敢于创新。下文将具体介绍一下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1.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这样才能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但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不要盲目采用新的教学

方法。

3.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多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

很多语文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加强语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同时也可以从生活中提取语文教学的素材。

4.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