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范例6篇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方法

从理论上讲,现在没有人对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这已成为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共识。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王振亚说过文化教学的状况是“教师随机任意地教,学生凭兴趣随意的学。”(1)这种状况在中学阶段尤其突出。从主观上讲,有些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外语的初级阶段,只要学生记住单词、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就够了,没必要导入文化知识,他们只承认大学阶段应该教学文化内容;还有老师担心教学文化会加重中学生的负担,也不愿把紧张而宝贵的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所以就放弃了文化教学。而客观情形是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中学英语教师在这点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意的成分就更大。而这样就导致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比较薄弱的局面,这也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尴尬。

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与文化教学想结合,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内容。笔者结合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提出几种文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在中学阶段文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教学。

一.词语挖掘法

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词义的文化因素挖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语境法、词源法、搭配法、比较法等。比如:讲到news一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词的来源。所谓消息,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新鲜事,news这个单词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位: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也就是汇集四面八方来的事。又如美国英语的秋天常用fall,这是美国人用落叶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秋天时节落叶缤纷的情景。再比如我们在讲解英语中对女性称呼的三个词Miss、Mrs、Ms时,进行一翻讲解学生就知道其用途了。Miss表未婚小姐,Mrs表已婚女士(夫人),而Ms一词则不表明此人婚否,这个词是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者所创造的一个词,因为我们称呼男性时一律用Mr,而不区别此人婚否,所以女权运动者为了与男性平等而用了一个新词Ms,所以Ms不仅是一个新词的诞生,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观点和态度,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词的表面意义,而且使他们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他们日后准确运用打下基础。

二.语法提示法

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把目的语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融进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目的语文化特点的语法现象,这样做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英语中的独立主格结构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个语法项目。难就难在它体现的是英语语法中重结构,重视词与词的组合,而汉语语法重意思的差异。比如下面这个句子学生经常出错。

It

Sunday,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

A)is

B)being

C)was

D)will be

选项中C、D可首先排除,因为时态不对,但很多同学在A和B选择时会选A。咋一看,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和汉语意思正好吻合,而且连标点符号都一致。殊不知英语里重句子结构,如果选A,It is Sunday.主系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个句子 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又是一个完整句子,而两个完整句子不能用逗号连接起来,要么用连词连接成一个并列句,而句中没有,这时候为了让两个句子在结构上发生关系,我们选择B,用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作后一个句子的状语,这样就符合英文习惯了。而汉语则不同,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这种结构和意义上都是完整的句子放在一起,用逗号连接,在汉语中我们认可这种句子。类似的语法还很多,像英语中的从句,从句里面又有从句,这些句法现象都是英美人思维严谨的特点在语言上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恰当的时候把这些解释给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至于一头雾水。如果我们能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语法,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举一反三。他们就不是死记语法规则,而是灵活地分析句子结构。

三.翻译对比法

王佐良先后于1984年、1985年在《翻译通讯》上发表了《翻译中文化比较》和《翻译与文化繁荣》两文。他以丰富的实例说明:“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翻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吕淑湘先生也说:“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知识广博。可见,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对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者忠实、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等助益匪浅。”(2)所以我们在做翻译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英语式汉语或汉语式英语,这些都是阻碍我们用英语交际的因素。如:在翻译“我们通过实践来学习英语”这句话,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写成“We through practice to study English.”,可见,学生在翻译时受汉语干扰严重。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将那些突出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异同所在,选择最佳的对应方式。

四.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指在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内容时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到有关圣诞节时,可以顺便介绍圣诞节的缘由、庆祝方法和习俗;在讲虚拟语气的礼貌用法时,可以见缝插针地讲解英语国家人士的交际习俗和规则。“文化旁白”也可以是“文化渗透”在某一个语言上的扩展,例如:在讲到英国人惯用天气打开对话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由于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水特别多,随时都会下雨,所以他们出门时特别关心天气,就像我们中国人关心温饱问题一样,总是以吃、穿来打开对话。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其实人类的心灵有共同之处,关心什么就谈论什么,只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关心的问题不同而已。

五.直观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一.关于教学目标确定

大学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以有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1.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教授,以方便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深入了解。我国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其有利也有弊,我们针对其中优秀的文化进行系统的知识引导,确保学生对于相关优秀国学知识的掌握,确保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我们传统文化流派很多,比如儒家学派、道家学派等,这些学派有各自的文化模式,总的来说,他们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调。对儒家文化知识的教授,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有利于学生道德理念,人伦观念的树立。对道家文化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积极人生价值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在此过程中,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对儒家、道家等经典文化知识的传授,比如对《庄子》、《论语》等人文巨作的具体教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了解,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优秀的人文知识,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知识内涵的了解,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进而有利于国家对四有新人的培养。

2.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进行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语文教育要注重审美教育环节的控制,以有效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丰富其审美能力,确保其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建立健全。审美教育的教学与语文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不矛盾,一段简单的文字,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大学教师要形成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文化美的掌握,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高意义的道德享受。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式教育模式的实施

1.为了确保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实现,我们首先要确认好大学语文发展的目标,确保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行目前的新型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封闭式教学的弊端,实行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以有利于学生对于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对具体文学知识的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创造性的发挥。

为了保证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实现,我们需要注重日常课堂教育的相关环节,比如课堂讨论环节的有效进展,课堂讨论的小组进行,以有效实现学生对于相关语文知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系统知识的深化了解。在此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不局限于纸面知识的解决,更注重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学生自身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掌握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僵化性,以有利于日常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人文素质的提升。

2.在大学语文课程教授中,要注重学生课堂讨论小组的划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展开具体语文问题的讨论,并且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的范围。大学生可以就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课题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应用,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日常课余时间的学习,通过有效时间的耗费,达到语文素养提升的目的。分小组进行语文课题讨论,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中,通过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拓展,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加深,达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语文课堂教育也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此情节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有效教学,确保相关语文教学音频、视频的播放,从而有利于学生日常学习效率、质量的提升。进行语文教学空间的开拓是很重要的,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多种教学方式的教授,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三.结语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学;具体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56-01

1.感悟文本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必须依靠具体的语言文字即文本,并与语文学习同步进行才能有效。文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文本时,首先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凝聚在文本中的情感,并使自己产生与教学内容同质的情感共鸣。比如,笔者在教八年级下册《春酒》时,通过对教材的解读确立了以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文中所表现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在上课伊始,笔者就抛出一个问题:你读出了蕴含在作品中的哪些情感?(浓浓的幸福与淡淡的哀愁) 学生抓住了文本的情感,所有语言的理解都显得得心应手,情感的渗透也顺理成章,语文课也不再会是一潭死水。

2.创设情境

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当今中学生的情感正处于由形象性感受向道德性感受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创设具有一定煽彩的生动情境,来唤起学生的相应情感。在教学《春酒》时,笔者接连设置了三个情境。第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曾经喝过酒吗?你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喝酒?酒在这样的场合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积极举手,情感一触即发;第二个问题情境:历代文人写酒的诗句有哪些?同学们纷纷背诵与酒有关的名句,情感得到了升华;第三个视频情境:笔者精心选取了一个Flash制作的视频《乡愁》,浑厚的声音诉说着游子离乡的淡淡哀愁,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的共鸣,为整堂课的情感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要善于引导学生逐步扩大其思维容量

任何学科教学的本质之一就是促使学生的思维成长,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向前台,课堂是学生思维发生发展的平台,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我们都应当善于寻找激活学生思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并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畅所欲言,为学生创造易于拓展和扩大他们思维容量的空间,引领着他们走向思维的纵深之处,使学生真正成为上课的主角。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成功的语文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生气勃勃、充满思维冲突的学习交流。如果教师一味的想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预设的轨道,结果师生都会感到很累,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利用课堂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既是语文教学的既定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实践的方向。

4.要善于通过有层次的教学组织来引导学生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组织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不管是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在思想的领会与把握,还是注重学生思维容量的扩大与拓展,都离不开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语文课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有层次上,这种有层次的教学组织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在课前对教学情境设计的合理性,再一方面还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中对实际问题发生的应变能力。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无论是导入、板书、结尾、迁移、甚至是作业布置都应认真准备。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情境,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就一定会具备出色的教学组织能力,从而成功地引导学生畅游于浩瀚的语文之林。

5.保持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6.给学生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你身边的每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哪怕他是一个残疾人,霍金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相信学生,唤醒学生的自信。只有相信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4

在我国,语言教学历来存在很多问题,成绩难以判定,但它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语文素养的提高并不是短时期的,它需要长久的阅读和积累,但学生每天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教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领域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推崇,并应用到了实际教学当中。但与此同时,课堂效率底下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得到改善。对于教学的反省,语文老师们应该回到课堂当中,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解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问题,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欲望,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并且要使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所进步[1]。1.1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较多的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个人乃至社会的教育价值需求。总的来说,有效教学就是用一定的教学投入来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2有效教学的特点

第一,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的作用,保证了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教学。

第二,创设民主、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气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表现和发挥,并能使学生缓解课堂上的紧迫感,从心理上得到放松,积极向教师提问,主动学习,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第三,有效地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二者缺一不可,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学生看做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师生得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在实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教学生学些什么;其次,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怎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三方面考虑全面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

⑴明确教学目标,科学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目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框架和结构,而且为老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在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应采用以下几点方法:首先,对所要教给学生的课文内容熟悉、明确;其次,教师应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最后,要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的使用教材,教师应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增加或删减教材,或拓宽延伸,或调整重组。同时,不要忘了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索资料的背景中发现教材的主题及意义。例如,在学习现代诗|雨巷》时,教师应结合此诗的写作背景,或教材中已有的作者简介或他人评价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起讨论,结合作者相关的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2]。

⑵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来组织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主体的各种合作活动与行为,考虑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思考、探索与讨论等教学手段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性及教学效果的预计等,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接受知识,同时促进师生的互动、合作与交流[3]。然后,教师通过所创建的课堂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在讲古文《陈情表》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陈情表》的写作背景,再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李密是前朝有名的官员,可是他却向晋武帝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办法,推辞了晋武帝所奉的官职,难道做官就不能奉养祖母吗?他的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教师利用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指明学生阅读、思考的方向。这种问题情境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握阅读的思路与方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准确掌握文章主旨,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

英语教师对于自身的业务水平要有一定的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引路人的角色,在很多情况下,如何、能否将学生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之上,才能更加方便地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轨道。英语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是相当广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自身也要进行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在范围上,可能要涉猎政治、历史、经济、哲学、天文等等,因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可以用来描述各种东西的,所以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师来说,英语的词汇量一定要丰富,知识面要广。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听、说、读、写的教学方法上能够有所创新,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思,把握好教学的方向,才能将教学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进而保证课堂效果的质量。教师业务水平是保证初中英语课堂质量的重要基础。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新颖有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表现出的兴趣,倘若在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1.巧设情景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绝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因为英语知识的涵盖宽度是十分丰富的,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描述我们可以领略世界其他文化的风采,对此我们一定不会感到厌倦。正是这些丰富的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中文章所讲述的故事,以情景再现的模式展现在课堂上。在对具体故事进行展开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通过大家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英语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同时通过这种情景式教学,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进而对于教学质量有所保障。

2.让学生进行互助的英语学习。对于初中的英语教材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要求背诵的,因为只有在对英语文章进行大量的背诵之后,才能对文章的结构以及语言上的特点有一个清晰地了解,才能更好地在自己对英语的词汇进行组织的时候,组织得更加的合理,语法上也将会减少很多错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比如通过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背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做出快速的改正,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能够快速提升。英语背诵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相互监督,及时将问题发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将问题进行汇总,选取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今后就能够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通过这种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教”的进程中来,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办法。对于不同的需求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不仅仅局限于英语的文章背诵,还可以运用到词汇以及语法的教学上来,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3.运用多媒体技术。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在形式上有些单调,而将新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明显改变这一状况。多媒体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调用到课堂之上,将原来教材中单纯的文字描述变换为图片、视频或者其他形式。这一点是多媒体技术所独有的特点。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在英语的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涉及到外国文化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很方便地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这样更加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加深对课堂教学的印象,讲课的质量就有保障。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课堂的良好气氛也能够保持住。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较之传统有着显著提高。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语文;德育教学;迁移综合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使语文教学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本文认为应根据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要求,结合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迁移综合法

综合,即把具有同类或相反类别思想道德方面的人物、语言等归结在一起,比较总结出其共性和不同的地方,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迁移,既可以是文本间的比较联系,也可以把触角伸向生活和社会,以文本的力量指导自己的言行,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规律”。我们可以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励志的古诗文名句归纳在一起复习记忆,更易于激发学生忧国忧民、立志奋斗的壮志豪情。可以把孔乙己与范进、胡屠户与奥楚蔑洛夫综合对比,就会对封建社会,对19世纪的沙俄,对我们当今社会应做怎样的新型人才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教学《故乡》,我们可以迁移我们现在火热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可使学生感受到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和新的追求。

二、形象感化法

爱因斯坦说得好:“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是1935年,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对其高尚人格的衷心赞扬,这些话很深刻地说明了形象感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文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谆谆善诱的孔子,憨厚善良的阿长,迂腐穷酸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易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正反两方面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人物的时代背景,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这个形象,让学生更觉人物的真实可感,易于从文章人物本身的魅力中接受其思想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成为具体行动的指针。

三、细节深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开掘学生的这种心灵“愿望”,进行诸如细心品评深究课文中一些词句语段等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中一个“尚”字,勾画出一个身处僻野、疾病交困却苦思为国立功的爱国诗人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包含着多么迷惘愤懑的感情,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亲情和金钱关系强有力剖析。

四、情景创设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教学中若能创设一定情境,把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化为特定的情景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或所设置的情感世界中,就能对其思想道德培养起到促使感悟或潜移默化作用。如学习《马说》,通过反复诵读“熏陶”,引领学生走进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和唐朝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现代社会人才观的新认识,增强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回报社会的坚定信念。

五、求异创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