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中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模式等各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性的规定。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现阶段教育制度及教学环境的制约下,还有每位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教学活动的不同理解下,造成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大量问题,严重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及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阅读教学主体角色错位

调查我国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发现阅读教学主体角色错位现象广泛存在,在一些经济与教育不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当前,多数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阅读素材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吞咽”;教师设计好阅读线路与框架,学生只好循规蹈矩、“八股式”地吸纳;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竟然将阅读教学简化为“老师读读、学生听听”,好一点的会“老师再讲讲、学生再听听”。如此,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主体角色完全错位的情况下,缺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过程,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勤于思辨,阅读教学就像一潭发霉、发臭了的死水,没有生气、让人窒息。在完全被动,甚至是“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下,原本可以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理解与分析能力的阅读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质。

2.注重应试教育,忽略素质培养

语文素质教育一个重要观点在于“大语文教学”,“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辅助导引,教与学相得益彰”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实施“大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以题代读,强调应试”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与否取决于该知识点是否被教材所选用、是否在教师所选用的章节内、是否是例行的考点。如此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效果寥寥。显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变革,势在必行。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的策略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上存在的两大问题,在改进的对策上我们也应该从两大方面入手,有的放矢。

1.转变语文阅读教学主体角色,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首先,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员以及广大语文教学从业人员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拓展广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在端正观念与认识的前提下,由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组织广大语文教学从业人员,展开广泛、深入的阅读教学教法方面的研讨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从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向新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发现先进、树立典型,必要时组织年轻有潜力的语文教师到语文教学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取经”。然后,以点带面,推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新局面的形成。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

首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系统要素与环境特征,对教学方法做持续改进,在变化中求活力、求效果、求发展。对此,首先要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灵活设计,摈弃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法,抛弃“中心思想”加“段落大意”再加“字、词、句讲解”“三段论”式的教学模式。

其次,被动阅读与主动阅读相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中学生的主动阅读。这不是说,被动式阅读一无是处,没有意义。相反,以教师为中心的对中学生而言的被动阅读,具有“师傅领进门”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提示与分析,使学生对阅读技巧与技能的掌握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在启发学生阅读时,应当充分挖掘作品内涵,激发其探究热情,使之能主动阅读,常读常新、乐于思辨。对于教材中的泛读课文以及课外阅读素材,要将更多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给他们自由发挥、自由成长的一片天地。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的重点也在逐渐改变,内容越来越趋于理解化,便会使教师忽略到词语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词语教学,只是教会学生读与写,基本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可以应用的语境,这种方式过于死板,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词语是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一项繁杂的工作,教师应该在词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所学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并加以运用。生字和生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了新词汇的吸收,语文的素养只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不能掌握足够的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词汇积累量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很多学生会因为对词语理解不通透,而难以把词语运用到作文当中,所以只有多掌握词语,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中存在的词语问题

1.概括问题

语言是每个人交际所必备的一项工具,而词语又是组成一门语言的基本元素。很多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把词语单独划分为一类,只是机械地教学生去读写词语,不能够真正带领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词语的理解不够,导致对语句的理解更不清晰,也更不用说把所学词语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应用当中了。要将词语的学习得到真正有效的作用,不要把这一教学目标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之中。

2.举例说明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师在教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时,把生字和词语摘出来,单纯以“教师读、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学习,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把词语进行分类划分,从而有助于学生有效的理解和记忆。

二、改进策略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和干巴巴的理解单个词语比较,把词语放在语句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这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根据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词义,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理解能力,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有着更长久的积极影响。新课标中提到,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巧妙地指点学生学习根据整句话理解词语,对于教学来说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2.比较词语,准确掌握

乌申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他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词语的学习当中,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就是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词语,可以掌握语言,更可以培养语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文章中找出重点强调的词语,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和分析,更有助于学生对于新词语的消化,进而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更能够理解文章。

3.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重点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学习和理解本国语言的能力。教师在这方面选取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地学习。创设情境进行教育,它的效果会更显著。例如,在学习文章时,常常会简单地读写词语,教师在这里起到了“教”和“监督”的作用,虽然表面上是这样,但是实际上学生即使死记硬背了词语,也很难去理解晦涩的词语。比如在听写词语时,“勇往直前”这个词语,可以这样来描述它: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做很多事情,即使是艰难的,我们也应该( ),而不是缩手缩脚。有了这样的语境做衬托,学生很容易理解“勇往直前”和“缩手缩脚”大体上是两个相反的词语。这样就很容易猜出词语的含义,也会让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产生浓厚的

兴趣。

4.改变教师平淡的语言

语言的合理运用是教师的课堂是否能受到欢迎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教师在授课时总是用非常严谨、小心翼翼的方式上课,语言更是平铺直叙,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其实每一个词语都有它自己的画面感,遇到一个新词语后,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画面,比如“画家”这个词语,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可能会想到背着画板坐在河边写生的年轻人、白胡子的老爷爷叼着烟袋进行毛笔画的创作,或者一个站在领奖台上的光鲜的忧郁气质女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童话小世界,摒弃了平淡的语言,有了丰富的语言去支撑,才能够为学生的世界增添那一抹色彩。

总之,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过于机械和枯燥,教师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有很多方法去改变这一现象,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其中,把词语真正融入语言的学习中去,把词语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当中,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带领学生学习中国词汇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一、引言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在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国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综观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同时也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因此,研究和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乃至初中语文整体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开展的,要理清楚教师与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我国传统教育延续时间较长,语文学科作为传统教育中最为重要和典型的科目,因此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与思想的影响颇深,大多数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依然还采用的是被动式、单向性的教学方式。表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常见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对阅读习题进行不断的归纳和总结,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对学生加以知识的传递和训练,虽然这一方式看起来是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归根结底这种方式依旧还是回到了“填鸭式”教学的老套路,并没有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仅仅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套路式的回答,并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创新,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没有体会到作者文字背后真真实的思想和意图,因此长期下来,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2)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对文章本身的挖掘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显现出较为明显的功利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被曲解成了对阅读理解相关题目的准确作答。这就导致了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表面,而且经常会出现根据以往习题的经验,对文章作者的思想和意图进行没有根据的曲解,导致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同时,近些年来,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运用也随处可见。多媒体教学在优化了教育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为教师不再依托课本冗长的阅读,就能将相关的知识要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的学习和记忆也变的更为快捷。但是,缺少了对文章的深入挖掘和思考,也就很难体会文章作者真正的思想情感,使得初中语文阅读在培养学生情感、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丧失了应有的作用。

三、解决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1)要发挥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阅读

广大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按要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防止其偏离教学目标,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平等沟通的渠道,充分体现“对话教学”的新课改理念。同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避免对多媒体的过渡依赖,让语文阅读回归到最初的状态,鼓励学生通过对文章本身进行深度的阅读,做出自身的思考,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从而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拉回到正确合理的发展道路上,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2)要建立和完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序发展奠定条件

教学活动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支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要改变以往教学评价模式中只注重结果,不关注过程的片面方式,明确教学评价的作用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弱化对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将教师和学生都从考试成绩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为教师提升和改善教学效果、学生增强学习能力腾出必要的精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的设定,使得教师和学生均能够获得有效的激励,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还应该有效地扩展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维度和多样性,通过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多个方面,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多个维度的科学评价,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对教师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教学活动提供合理的依据。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由于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式也会因为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这就需要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自身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钱动水.用“合二而一”思想指导初中语文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 2011(12).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和语文成绩的好坏,更关系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采取了扩大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和创新作文批改等对策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新课改下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问题 对策

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来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作文教学发展滞后,学生创作效率低的后果。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找出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批改不当

高中语文教学分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作文的学习,在教学中往往多数的时间都花费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当中,而作文教学花费的课时和精力较少,很多教师和学生误以为学基础知识才是根本,作文一般不太重视,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导致作文教学发展滞后。在作文的批改上,教师仍然存在敷衍心理,静不下心来认真地阅读学生的文章,不能很好地发现学生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批语也较为随意。另外,学生对教师的批语也是视而不见,他们只看分数,很少反思分数背后存在的问题,作文写完改完就算结束了,批评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指导和反思的作用。

(二)态度不正,抄袭严重

作文课上,教师要求一般比较宽松,学生应付心理较强,很少自觉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态度极其不端正。面对写作任务,他们首先不是去构思,而是去寻找所谓的捷径,翻阅作文书、去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文章,最后东拼西凑、敷衍了事,这些都是目前作文教学和创作的诟病。

(三)观念影响,缺乏阅读

家长和学校盲目地追求升学率,存在学科偏见,“重理轻文”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特征。这样,在教学中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作文教学也被忽视了,学生被捆绑在大量的习题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造成学生作文创作基础不佳。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当代教育的主流,为了应付各样的考试,学生的时间被一再压缩,很少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和知识拓展,造成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创作。

(四)阅历肤浅,缺乏感悟

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圈子却越来越窄。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与自然的亲近成为期盼,高中生活多数是“三点一线”,严重缺乏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这十分不利于语文作文创作。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视野显得十分狭小,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书呆子。

二、优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探究

(一)扩大阅读量,扩充写作素材

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教导,更需要学生自觉的进行课内课外阅读,阅读是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可见,扩大高中生的阅读量是扩充他们写作素材,造就写作灵感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另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创作熏陶,情感激发,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利用语文课,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拥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告诉学生作为写作材料积累。譬如,教师可以把的《沁园春·长沙》、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鲁迅的《拿来主义》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季氏将伐颛臾》《鸿门宴》中的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三)改革批改方法,激发写作积极性

按照传统的作文批改手法来说,都是教师自己的事,教师全包圆,这样费时费力,并且批改的精细度也不会提高。其实,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优化作文教学,作文批改的方式必须改革,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改,或轮流批改,或教师批改,或学生批改。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大胆地打破“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桎梏,教师给一些适当的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是整个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能指导你怎么改,而不能代替你改。一个不懂改作文的人,将永远不知道如何写好作文,培养学生改作文的能力,也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综合多方观点,本人将阅读教学落后的具体表现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激情和创造的灵感。(二)语文教师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用题海战术强化阅读能力训练。(三)“以授代学”的教学思想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多解性阅读。(四)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目标盲目,内容杂乱,探究不够,缺少指导。本文立足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从长远看,阅读教学探究仍是任重而道远,其中还有很多教学理论需要去完善和发掘,本文是在众多阅读教学理论中另辟蹊径,仍有很大深挖细凿的空间;从近期看,笔者着眼于一点,以论文的形式反映出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利弊并提出解决方案及对策,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无论是传统语文教学还是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都一直承载着母语文化传承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但令人担忧的是,传统语文教学因其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而几乎引起全社会的批评与指责,惹起了众怒,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则因尚处于转型时期而未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尤其是理念先进、形式新颖、设计科学的阅读教学更未能找到卓有成效的教学路径。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旨在通过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但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但没有更加浓厚,阅读习惯未能充分养成,反而连最基本的“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都不能顺利解决,更遑谈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的课外阅读的整体进行了。受高考指挥棒的决定性影响,语文课堂已经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多表现为对文章的肢解性分析,忽略文学艺术的熏陶,偏重题海训练而忽略情感的交流和领悟。长此以往,阅读教学缺失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完全成为枯燥的、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有的语文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与否对于学生情感培养与熏陶的重要作用,但在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长期保持,以及怎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问题上不甚了然。

传统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西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呈现的课堂行为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教师对文本进行条分缕析的分析很少顾及或无法顾及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感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填鸭式教学”。同时,标准化考试的引入使语文知识的答案趋向唯一性,语文阅读教学客观上呈现出一种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倾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很难凸现出来。种种弊端,引发了众所周知的20世纪末对语文教学的大批判、大讨论。不少人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阅读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阅读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讨论中的一些过激之词虽然有失客观,但阅读教学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革当务之急。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为消除传统“填鸭式教学”诸多弊端,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如个性化阅读、主观反应阅读、整体感知阅读、整体把握阅读、对话阅读等等,试图通过新理念的实施,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进行彻底革新。要准确地认识这些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必须对阅读的本质、阅读教学的目的等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思考。因此,我们在讨论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之前,先要对阅读教学的现状有一个简要的描述和概括,对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一定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新理念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回顾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理论的探讨与摸索,还是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建构,亦或是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方法的变革,都在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延伸,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理论建设

关于阅读教学,叶圣陶先生阐述了两点意见:一是“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二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叶先生这两点意见对后来的阅读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此后二十多年阅读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众多相关理论的杂志刊物创刊为阅读教学的理论争鸣、实践探索与业内交流提供了重要阵地与专业平台。由此,阅读教学理论研究进入一个繁荣时期。

阅读教学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经历了文白之争、文道之争,也遭遇了20世纪末的大批判、大讨论,发展历程中的质疑问难,此起彼伏,总无停息。但是,应该承认,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阅读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然,也不可否认,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值得我们做深入研究。

二、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一)廓清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概念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通过对话的方式呈现出理想的教学形态。因此,要想弄清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内涵,首先就要明白“对话”的含义。那么,什么是对话呢?相关的研究中多把“对话”作为一种方式直接运用,较少对其进行科学描述。目前,较为明确的界定有:(1)相互作用说。“……正如巴赫金所说的那样,只要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之间具有‘同情和反对的关系、肯定和补充的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也应当看成是对话。”;(2)精神沟通说。“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

总的来说,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更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精神和境界。笔者认为,界定“对话”、“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明确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作用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首先廓清“对话”概念的内涵。

(二)分清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类型

关于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研究,虽然在表述上各有不同,如“自主学习――与心灵的对话;合作学习――与他人的对话;探究学习――与社会、自然、历史、未来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民主的智慧;学生与学生对话――灵活的智慧;学生与文本对话――平等的智慧;学生自我对话――自由的智慧。”“语文教学的‘对话’既包括学生与文本的作者的对话,也包括学生与教材编者的对话,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同时必然也包括学生与教师、教师与编者、作者的对话,这是由对话的教育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复合命题,阅读对话教学中,要以阅读对话为前提,教学对话为扩展。

(三)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表现

关于下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研究者主要是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对比来思考,但做出系统归纳的不多,只有《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郑国民、黄显涵语文教学通讯,2003(15)、《阅读对话教学的特征及策略》(胡国军,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8))几篇,其它零星散见于文章各处。王尚文教授认为,“对话型教学观念之新,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相对于传统观念重学生的接受,对话型关注学生的感悟。其次,相对于传统观念的重训练,对话型教学重的是实践。第三,相对传统观念重听说读写的技巧,对话型教学更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第四,相对于传统观念重结果轻过程,对话型教学既重结果更重过程。”郑国民、黄显涵认为,“对话理论使语文教育凸显以下特点:首先,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基于真诚和爱的合作过程;其次,语文教学应该充满信任与希望;再次,语文教学应充满创新与追求;最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具有批判性意识。”“如果说,过去的训练型语文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单的具有浓厚工具理性色彩的‘人―人模式’,那么,对话型语文教学模式则走向一种较为复杂、更具人性意味的‘人―境’模式。”“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课本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总体来看,关于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研究者达成了这样两方面的共识:一是教学主体交互性;二是意义的动态生成性。也可以说,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追求教学的创造性和师生关系的人性化。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各层次的研究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较多的精力,但这一研究还处于探究阶段,较系统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探索还不多见。尤其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要从理论高度进一步澄清,因为它混合了“阅读教学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而这,正是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对策 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88

小学是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是加强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增强学生语感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必需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地域的不同会分为若干个版本,其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中版本的课本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并且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设计了侧重点不同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我们依然会发现有部分语文课文与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例如人教版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天通过卖火柴获得微薄的收入,但是即使她想努力的生活下去,最后依然被冻死在街头。本文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再比如《凡卡》主要讲述的是凡卡不断地给爷爷写信,想得到爷爷的回信,却不知道爷爷已经死亡的消息,作者主要是痛斥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中贫苦儿童的悲惨境遇,从而深刻揭露出社会的“吃人”性质。教师在讲述这些和学生时代距离较远的文章的时候,只注重对文本自身的剖析,但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对课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教学模式死板

虽然我国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就已经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学生主体的地位,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给予每个学生积极发言的机会,尊重学生对事物的不同看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但是,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属于从属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另外,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积极举手发言的也很少,教师只自顾自的给学生v授课本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品格的培养,导致整个语文课堂显得死气沉沉。

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回归

语文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是人文系和科学性相互统一的学科,因此,编写者应该在教科书中加入更多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的内容,并且具有时代气息、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语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觉和触觉,逐渐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加深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在口语交际部分可以加入一些探讨性的话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实际意义。

(二)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故事都极具传奇色彩,小学生是处于六到十二岁的儿童,对故事存在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展开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只是单纯的讲授课本知识,忽视导入重要性的不良状况。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丑小鸭》这篇文章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阐述故事,然后总结文章的思想感情,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真正消化文章当中的知识。而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其中去体会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之前的心理过程和产生的心里变化,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结束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从这个故事当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怎么做?从而让学生明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在自己的努力下也一定可以实现蜕变。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从前有一只小鸭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它的妈妈和兄弟姐妹都不喜欢它,这是为什么呢?”以悬念设置,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学习完课文以后,教师不要自己总结文章的主旨,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从故事中懂得了哪些道理。

(三)坚持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