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例6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1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社会及人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教育发展中必须落实的思想。初中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加强语文教学中道德及人文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教材中的文章来对学生进行一些美好品质的培养。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喜欢上汉字,让学生明白我国文字的历史和意义。让学生对汉字产生亲近感,进而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形成一些好的思想,如爱国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来向学生展示出中国的悠久历史及在期间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文章,记录了我国文明的发展的史实。如《活版》中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宋代毕N发明的,其在世界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石拱桥》中的赵州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的存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且在我国历史中,还有很多的民族英雄、以及一些有着丰功伟绩的伟人,这些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对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如《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句,都对学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能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见识,同时能够从书中收获很多平时不知道的经验和道理。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初中生刚经过小学的六年学习,对汉字已经有了基础的认识,并且也掌握了大多数常用的字,但在学习及阅读中仍会存在一些不认识的字,教师应当让学生养成遇到生字词主动去查找的习惯,并且自己查找的字词会有更深的印象,同时经过不断的积累,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汉字的掌握。但学生读书不止是要认识字,还要理解文章的意识,体会文章的作者及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中人物的思想和表现进行思考。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对读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从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技巧等。并且让学生多读书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同时增加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结果,在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以标准答案限制住学生的思想,应当让学生学会自己去通过分析得出答案,而不是教师直接将答案给出。并且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体验获得答案的过程。教师应改变自己以往的观念,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主动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通过合理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答案,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如在进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分析,同时在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前,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作顺序是什么?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学生对文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体会到文章与题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准确的理解课文。又如在进行郑振泽的《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文章中对几只猫进行了描写,每一只猫的结局又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猫进行描写的,对哪一只猫描写的最为详细,同时作者写猫时的感情表现和变化是怎样?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更有效的从文章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养成在阅读中不断思考的习惯,经过长期的坚持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且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2

关键词:儒家思想;语文教学;德育

毫无疑问,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语文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应当主动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发掘儒家思想精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优秀的思想文化重新焕发出它的生机,融入国人的血液。

一、儒家思想的内涵

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有些东西已经成为历史的糟粕,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但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并未过时。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中包含许多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永恒的哲理和有益于人类文明的精华。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正是中华名族的民族精神所在,也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包括:爱国主义、诚信守正、仁爱思想、孝亲尊师,以人为本、明荣知耻。儒家认为“天地君亲师”是最重要的人伦纲常,“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

虽然物换星移,社会演进,但儒家思想,如,和谐持中、克己复礼、义利和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在现代社会依然陶冶着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启示着人们应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养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精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1.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儒家文化气息,创设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儒家思想熏陶的重要一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教师作为德育的实施者和主导者,在教学中要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注重自己的德性修养,在日常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对儒家传统思想身体力行。“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待人接物温和自然,举止态度谦恭庄重,教学中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做学生的道德楷模,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也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如,在校园路灯宣传牌上、宣传橱窗里定期张贴和更换儒家经典名句和故事。在学生中组织儒家传统文化的各种社团,营造出浓厚的儒家文化校园气息。提示语可以提醒学生向上、向善,名人格言、警句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都会受环境的影响,学生会在老师、同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2.优选国学读本,开展课外阅读

孔子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儒学观念,时刻准备把儒家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精心选择好儒学读本,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

《三字经》包容了极其丰富的内容。讲学习的重要性,讲伦理道德、名物常识、经史诸子、朝代更替,并用古人勤勉好学的故事启迪教育学生。《弟子规》讲的就是如何做人,就是教人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对学生学好规矩、树立做人的标准起着积极的作用。

确定书目后就要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可以以亲子阅读的形式调动家长的积极因素,每天让孩子背诵50字左右。在学校,可在早读中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诵读。背经典范文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终身受益。也可开展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除上述之外,我们还可以设置校本课程传播儒家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儒家思想。

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显现着儒家思想的印记,字里行间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哲理。自古以来,语文教育总是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掘儒家思想的精华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正顺应了这一要求,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操作中只要把握好学生的身心特点,深入探究教育方法,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内化”的效果,对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推动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3

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现行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现了上述思想。

2,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基础差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二、应注重语文教学法的德育功能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的又一个思考。德育教育内容丰富,现仅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试作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本身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科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目的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广,占人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语言文字就直接受到汉语的影响: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优越性为世界所公认,是联合国的五种语言之一。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这些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以河山的面貌出现,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祖国河山在初中语文所选教材的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如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通过教材中对祖国河山的捕绘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学国的英雄人物。

我国从黄帝算起,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

三、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1,发散思维。

它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

2,逆向思维。

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像用《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训练等。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初步培养。

五、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建议

初中的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素质教育,而且现今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除了古代的诗词歌赋外,还加入了现代的德育教材,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还能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一、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思想的树立过程

初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贯穿融入当中,首先应该将素质教育思想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然后在随后的语文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具体的素质思想的树立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过程当中,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喜欢语文从而学习语文,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顺便提升教师的课堂质量,取得双赢的效果。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制定一个语文教学目标,并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教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语文教学的教学成果

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思想的落实,从学生的学习成果当中就可以体现出来。通过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反馈情况,教师就可以大致的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促使每一位初中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教导下,看到自己语文学习上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课堂知识的检测如,《沁园春・雪》《破阵子》等文章的背诵,或是在课下进行语文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加强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二、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素质教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入

(一)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德育教学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当中落实素质教育,需要注重德育知识的教学培育。素质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思想的人,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语文课堂是教师培育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所以加强学生的德育精神和素质教育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德育教育精神的教学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说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德育教学的一部分。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都德的《最后一课》,语文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融入中国人的百年情感的凝聚执着,并且让我们读懂在国家沦陷时,在我们沦为奴隶时,一定要努力保护好自己国家的语言,它是我们通向自由之门的钥匙,也是我们未来国家发展的宝藏。

(二)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人文教学

初中是学生形精神的过渡期,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间接地为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念。语文能够将素质教育融入自己的课堂上,语文教材中含有素质教育的内容,人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点,在语文教材当中也有很重要的体现。比如在初中的《论语》当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到辛弃疾《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保家卫国,都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这都可以培养初中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胸怀国家的高尚人士。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素质教育的建议和展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素质教育的建议

初中语文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讲,具有能对初中学生直接进行素质教育的优势,并且还不耽误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但是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能将素质教育仅落实于单纯的课堂上,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之外同样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生活当中,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做好配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并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一些德育教育文章,培养学生自我的素质。此外,初中语文教育的素质培养,只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的一部分,素质教育是贯穿学生一生的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的素质教育教学中,将课外和课堂的素质教学相互融合,让学生在社会当中践行素质教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的落实。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展望

当下的教育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已经很好地将教材和素质教学相互融合,改变了传统的语文灌输式教学模式,做到以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语文教学。由此可见素质教学已经初见成果,但是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巩固和完善,才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合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如何注重素质教育,就需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树立素质教学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后的教学目标,并且在现实的教学当中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让学生产生对素质教学的兴趣和爱好,并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学成果的反馈,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爱国人士。

【参考文献】

[1]高应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散文百家(下),2014(8):37.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5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激趣法初探张建红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朱荣霞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素质张桂灵

教育无痕,蕴藏机智;教育有术,充满智慧——做一个智慧型的轻松班主任罗凤

用真爱成就好班主任袁巧容

试论语文教师的个性专业发展王玉瑛

浅谈六七年级数学学习策略的转化万正军

初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指导李先锋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点滴罗翠华

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谭凤兰

新课程、新理念、新手段——初中化学教学体会赵鹏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郭静

新课标下中考化学复习探微郑革文

浅谈如何学习初中几何王雪云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刘忠诚

依托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刘永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杨亨东

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教育的探索崔进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技巧朱永兵

论作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田西锋

对初中语文课改的认识赵保民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邵迷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朗读教学初探石崇政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丽

阅读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康汉堂

在说明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崔利平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李静

如何利用好早读冯振华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陈淑芳

重视课堂答问语言思维训练王粉玲

新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激趣探析王亮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法初探史亚明

用好地图,创建高效地理课堂牛汝堂

浅谈高中政治课的合作学习刘博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徐晓凤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师的转变高广军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王瑛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谈从另一角度处理病句问题官晓玲

初中语文教学要强化朗读训练李德亚

对化学用语教学的一点想法张莉

试论职校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黄晓萍

新理念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汪林永

如何运用提问让高中英语课堂更生动陈敏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创新教学邹盛花

中学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德育教育杨高辉

激情数学激活思维——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教学许慧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前准备贾晓晖

如何关爱留守学生王军

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方法探讨马跃先

试分析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李书刚

色彩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戴文宇

把创新还给学生柯贤斌

试析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素质任锡璟

提高试题讲评的有效性——一道数学选择题教学引发的思考孙能辉

走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任国军

尝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营造问题空间刘渠锋

农村化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思考高少强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陆恒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王晓鹏

如何搞好初中数学系统复习何代明

怎样解答电学计算题陈常友

作文需要最真挚的情怀袁红亮

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夏家亮

如何搞好初中政治教学郭恒

提高初中语文作业批改有效性初探许海利

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自主——互动学习"模式刘彬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华国中

初中语文课堂巧提问孙学楠

浅谈话题作文的创新技巧胡小莉

如何帮助后进生提高写作水平张永琴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胡明莉

语文教学激趣例谈何彦

谈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孙玲玲

从学生出发,做到严爱有加王文丽

从英语词汇教学中解析中西文化差异祝家锐

浅谈中考数学应试策略曾博涛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案例分析与点评杨聪玲

初中政治复习方法谈王建璋

浅谈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张铖

浅谈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刘祥霞

追寻语文课堂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解恒俊

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新思想侯恩荣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刍议卞苏华

初中数学课的引入方法初探段素侠

浅谈新课程下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策略张平

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课堂张景

初中数学教学中治"懒"的策略杨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对几个教学案例的反思缪敏锋

浅谈打造有效物理课堂的策略徐光胜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景润路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初探涂永林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及问题设计廖大顺

让每朵花都绽放自己绚丽的色彩——浅谈班级管理中关爱学生的方法杜李华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渗透罗文武

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崔清岚

"鲜活的生活"让物理课堂流光溢彩徐顺华

理解数学才能学好数学滕国华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唐生发

浅谈初中物理密度的实验教学颜浩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如何优化皮宗俊

对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困惑刘学军

浅议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安启勇

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王加庆

政治课教学与思想教育浅谈李淑侠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杨敬侠

谈作文指导的方法夏寒

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政治陈玉惠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探微谭定先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华旭

浅谈阅读方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黎瑞婕,严鑫华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刘惠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复习策略张晓红

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模式初探江旋君

浅议家校配合,做好辅导员工作——中队辅导员工作心得张金香

掌握初中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思考"线索廖川

新课标下语文说明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探析王苏阳

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如何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康全财

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黄志友

转换法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应用冯志军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张荣彦

实践活动让初中生物教学更有吸引力徐精合

如何在新理念下指导中学化学教学——教学反思王加庆

如何让语文教学更有创意汪仁胜

浅议流行文化对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林柳,严鑫华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探索彭林

初中政治教学有感汤志群

浅谈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杨敬侠

关于历史学习的心得体会李蕾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情景化"创设之我见沈彩群

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徐凯

小议英语教学中的朗读和背诵李吉生

英语中考中的一词多义骆朝贵,陈胜良

同建和谐教学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教学观庹忠民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想道德;教育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爱国主义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立场,积极向学生讲述我国的建国历程,面对艰难的建国历程,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应该为之骄傲、自豪,同时,要铭记我国的屈辱史。教师要充分抓住每一个良好的时机,积极对学生进行人格、国格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尽量做到学生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断提高爱国的凝聚力。

2.加强个人人格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加强对学生个人人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尤其注重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确保在未来学习、工作过程中,面对挫折,毫不畏惧,屡败屡战。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真理的寻求力度,积极把初中英语教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可力度。

3.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例如在“Food Festival”这一单元中,通过对“Help Daniel Raise Money to Build a New Village School in Nigeria ”这一活动的举行,歌颂了学生的高尚道德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My Teacher”一文中,积极向学生传授了敬爱师长的处事态度和虚心好学的学习风气,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

二、有效加强初中英语道德教育的策略

1.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提高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首先要求教材内容上有相关的道德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英语教学材料,以不断加强在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力度。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内容丰富、思想丰富的材料的讲解力度,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充分利用相关教材内容将道德教育和英语知识教育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英语教材的作用。例如,在How about exploring the Ming Tombs?这一话题的导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栩栩如生文物古迹,同时,加强学生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2.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文明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结合《中学生行为准则》的相关要求,积极运用日常用语进行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不断加强学生对集体的认可,积极向学生传授处理人际关系的文明礼貌教育知识,从而使得学生逐渐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一切以集体利益为根本,积极养成“爱民、爱国、为民、为国”的处事态度,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从而使得社会形成相互尊重的良好风气。例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大量运用文明的英语词汇进行课堂教学,如,Good Morning,Sit down,please. Stand up,please. Thank you very much.等,在确保正常英语教学效率下,不断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提高对文明词汇的使用频率。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教材的熟识力度,充分挖掘英语教材的中心思想,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3.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渗透环保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卫生城市创建的号召,首先以Saving the Earth这个单元教学课件为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和彩图,身临其境了解各种污染的危害,再导入创建卫生城市的意义。比如,可以在英语角活动中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可以进行以环保和卫生城市创建为主题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对卫生城市创建的必要性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就环保应该怎样展开辩论。这种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让学生真正的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英语,还能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为当地卫生城市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英语教学方法,尽量将德育教育巧妙的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在不影响正常英语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芳.初中英语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解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