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知识培训范例6篇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范文1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我院新入职护士58名,均为女性。其中本科8名,大专37名,中专13名。为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护士,未接受过中医系统培训的人员。

1.2培训方法

1.2.1成立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小组授课老师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主任中医师、主任中药师等担任,考核老师由护理部主任、3~5名护士长组成。

1.2.2制订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由护理部培训组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制定规范化培训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课程以院内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院内培训以定期理论讲座和操作技能培训、模拟情景演练为主,科室培训以一对一带教、护理查房、晨会提问、临床实践为主。

1.2.2.1院内培训(1)理论讲座。统一购买中医护理本科教材,每周1次组织授课,聘请资历较高的主任中医师、中药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药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医辩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等。(2)操作技能培训。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每月组织2次集中操作授课,由专职操作培训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作8项中医操作VCD作为学习教材。(3)定期模拟情景演练。每月取专业素质突出、操作流畅、沟通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任培训老师进行演练示范,再由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并且让其轮流扮演“护士”及“患者”的角色,使新入职护士如实地感受到操作的整个过程。练习时循环播放该实训操作的VCD光碟。通过反复观看和操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每次演练结束后由新入职护士进行自我分析,再由培训老师进行客观分析指导,特别强调评估的技巧和沟通指导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护士关爱患者,从患者角度移情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指导规范操作的能力。(4)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讲座定期在院内、科内开展。教会新入职护士通过记录反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理需要以及对患者实施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过程的真实护理效果和动态记录。将规范护理文件进行示范,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士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1.2.2.2科室培训(1)一对一带教。选择取得护师职称3年以上,热爱护理工作,要求上进,在知识、技能和观念方面均突出,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的临床护士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管2~3例患者,学会运用中医四诊方法,采集病史,了解疾病发病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确定辩证分型,从而提出护理诊断,确立护理计划,进行辩证施护。(2)晨会提问。护士长利用每天晨会后5~10min对中医护理的重点内容及知识薄弱点进行提问。(3)中医护理查房。每月选择危重、疑难、大手术、中医单病种、优势病种等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查房,由新入职护士负责采集病史,做好病历及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及做好文献资料的查找工作。内容包括病例简介,中医四诊检查,分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提出护理问题给予辩证施护。在辨证施护中,重点从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操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3评价指标

于2012年7月(培训前)及2013年6月(培训1年后)进行评价,包括理论操作考核、中医护理应用能力及中医临床综合能力等3个方面,评价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中医护理学基础》等要求自行设计评分表,(1)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自行设计2个项目,每个项目为100分,取平均分比较。(2)中医护理应用能力评价自行设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3)中医临床综合能力评价自行设计5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

2讨论

2.1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基本上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而且她们在思想上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据报道,中医院护士对中医的态度积极,但中医知识的正确率只有67.42%,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护士提供学习中医知识的机会,加强中医继续教育再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避免了在中医医院工作产生的压力与反感,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实施与开展。

2.2护士的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规范化的培训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着力培养护士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时强化了危重病、疑难病、新入院、大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辨证护理,加上培训老师的个体化指导,护士间互动式学习,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医护理知识,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培训后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中医临床护理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满足了护士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把院内讲座与科室培训相结合,加入情景模拟培训方法,通过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便于新入职护士更好地领悟书本知识和指导老师所教的内容,在中医护理技能、观察交流能力提高的同时,加深对中医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一对一的临床带教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负责对新入职护士在辩证施护、中医健康教育指导、中医护理操作的运用、护理服务及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传帮带,使新入职护士开阔了学习视角,规范了服务技能,更新了服务理念,提高了沟通能力;通过中医护理查房让新入职护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调理、生活起居、四时养生等健康教育手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范文2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循证医学教学培训情况,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参加培训的两批学员反馈的意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6.7%,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培训对他们的临床和科研有帮助,并有意愿在将来继续学习循证医学,以及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推广和教学工作。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最多的循证医学知识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统计、检索、查新等)、相关数据库和医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建议主要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循征医学,增加循征医学实践机会以及加强后续跟踪指导。结论:今后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实践机会,加强后续跟踪指导。

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足。由此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尽管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川。

循证医学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的规范化模式,其核心是所有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必须建立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之上,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培训引人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希望能与传统的医学教学互补,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医学生适应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独立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始终以全球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指导自己的实践,使他们在打牢“三基”的基础上,再添自主知识更新的“翅膀”,不断成长为创新型医学人才。

培训在7月初学生进人通科实习、临床轮及科研课题时开始.分为三个阶段.时间约2年。第一阶段:约3个月,进行循证医学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培训。第二阶段:约9个月,进行循证医学相关课题的实践。第三阶段:约12个月,撰写论文。

预期效果是:通过培训的学员具有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医院初步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利用该模式初步培养一批具有循证医学理念的科研人才储备队伍。

为了解培训成效,总结培训经验,完善培训质量,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主要对循证医学的知晓度、运用循证医学的能力、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评价川。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将反馈意见整理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南京市鼓楼医院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该培训选择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学习的七年制本硕连读医学生及三年制的临床医学硕士生、博士生,采取自愿报名、随机录取的方法,选择两批共60人进行循证医学教学培训,每批培训时间为两年,分别为2005至200年,2006至2008年。

(二)方法

为总结引人循证医学教学的经验和成效,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在培训班开课前发给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结束后在学员完成研究生论文答辩后收回。重点收集学员在培训前后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培训对临床、科研的帮助、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应用、对培训的意见反馈等情况,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两批问卷回收率为86.7%,学员绝大多数认为该培训对他们的临床和科研课题有帮助。

(一)学员个人基本情况

学员中七年制本硕连读的占46.2%,三年制硕士占46.2%,三年制博士占7.7%;培训开始时处于实习期间的占57.7%,处于临床轮训期间的占11.5%,处于课题研究期间的占10%。

(二)培训前对循证医学的认识

培训前学员100%知道循证医学的存在,其中通过老师授课时提及知道的占53.8%,通过学校或医院的相关讲座或培训知道的占34.6%,通过查阅文献或资料时涉及知道的占23.1 %;培训前其所在院校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占19.2%,接受过循证医学知识培训的占26.9%,自学过循证医学知识的占38.5%,在医学学习过程中有老师应用过循证医学教学的占61.5%。

(三)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认识

培训后100%的学员认为有必要将循证医学引人医学教育。经过培训,学员在临床实践方面得到的最大帮助在于指导医疗(88.5% ),在课题研究方面得到的最大帮助在于数据分析(72% )。学员认为比较恰当的培训时机为课题研究阶段和临床课程阶段(均为46.2% )(表1)。

(四)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应用

通过培训,61.5%的学员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过循证医学知识,72.0%的学员在课题研究中应用过循证医学知识;76.9%的学员认为该培训对其毕业课题有帮助。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较多的循证医学内容依次为基本方法和技能(如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查新等)(72% )、循证医学相关数据和医学资源的应用(64%);在课题研究中应用较多的循证医学内容依次为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64% )、循证医学相关数据和医学资源的应用(60% )。在毕业课题中应用循证医学较多的阶段为综述及论文撰写阶段(69.6%)和实验室或临床研究阶段(47.8% ) 。

所有学员均有意愿在将来继续学习循证医学,96.2%的学员愿意在将来进行循证医学研究、推广以及教学工作。

(五)反馈意见

学员对培训的教学内容和条件满意率均在50%以上,不满意率较高的有社会实践安排(42.3 % )、实践课程设置(34.6% )、师资队伍建设( 26.9% )(表2)。

对培训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42.3%的学员认为其毕业课题中能应用循证医学的科研项目太少,34.6%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不够全面.15.4%的学员认为培训与科研、工作之间会出现矛盾如时间安排冲突等,7.7%的学员认为师资队伍不够强。

学员的建议有以下方面:①针对不同阶段的学员规划不同的培训重点;②一些基本理论已经学习过,希望减少理论课程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分组实践教学;③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循征医学,增加循征医学实践机会;④在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阶段最好能有老师的跟踪指导。

三、讨论

循证医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政府的卫生决策和医学教育,指导医师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在医学教学阶段即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研方法,当他们进人临床学习后才能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应用于医疗实践。这对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医学人才,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培训试图建立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培训与临床学习相结合。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最多的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统计、检索、查新等)、相关数据库和医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说明这些内容是培训的优势,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未来培训应保持优势并不断完善。

由于医院的临床医师精通循证医学应用的人员不多,能够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的医师更少,培训的师资队伍一部分是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聘请,一部分是从医院中招聘,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员对目前的实践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安排不太满意,原因可能在于医院能指导循证医学实践的老师较少,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普外科、心脏内科、血液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导致选其他专业的学员得到的实践指导较少。同时临床医师平时工作较忙,不能对学员的实践作耐心细致的辅导。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范文3

本文作者:赵秀芳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总体要求总培训时间为2年3个阶段。进人临床前,经过医院和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1周。第一阶段12个月,在妇产科、儿科、门急诊部分别轮转4个月(本院是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第二阶段6个月,根据自愿和科室意见选择二级学坏斗(妇产科、儿科和门急诊);第三阶段6个月,也在自愿和科室意见基础上在三级学科(某个专业)定向培养。儿科规范化培训在儿科的培训时间共l年4个月,可轮转4个病区,分别是第一和第三阶段各1个病区,第二阶段轮转2个病区(每个病区3个月),如果该生毕业前订实习是在本院儿科,则在培训结束后可轮转儿科所设的全部5个病区。培训期间要求掌握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儿科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急救技能,在第三阶段时更注重于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使受训者能全面掌握或熟悉儿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医院建立完善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管理办法》、《培训细则》等,成立规范化培训管理职能组织(四级)并明确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各二、三级学科在医院《培训细则》基础上,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科培训细则并组织实施。专人管理,建立《规范化培训手册》和《带教老师手册》。本人填写《规范化培训手册》,其中的操作量化表要求每天登记并有老师签字,月底汇总后交教务部审核保存,培训周期结束后手册归档保存。带教老师做好《带教老师手册》记录,以备查。护士长做教学管理,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考核方法分平时抽查、出科考核、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平时抽查包括带教老师、护士长、科护士长和护理部的抽查:出科考核在轮转下一个科室前完成,包括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理论、技术操作和分管病人情况等: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和完成培训后进行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考试内容第一阶段为基础护理知识,第二阶段为儿科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为所在儿科某专业理论知识,结业考试为综合应用性试题。所有考核均以百分制计算,结果交医院教务部存档,并作为评优(评优比例为巧%)和培训结束医院选留的依据。自2007年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以来,共招收5届,300余人,已结业3届。本文结果只统计已结业的3届学员情况。理论成绩总体上均有提高,各届一阶段与三阶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o,01),二阶段与三阶段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一阶段与’二阶段仅2009届学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技术操作成绩各阶段无统计学差异。

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科护理在护理评估、沟通交流和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规范化培训可满足儿科护理对护士的特殊需要。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儿童专科护士学校,刚从普通护士学校或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很难承担儿科临床护理的工作。每年均有部分受训者中途退出培训,原因之一为考核不合格(表1),还有部分不愿在儿科工作者(表2)。从护生到独立承担护士角色需要1.5一2年的过渡阶段,且在校学得的理沦知识需要一段时间(几年)有指导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开展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受训者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培训细则中规定了各项护理操应完成的数量,建立操作量化登记表,要求受训者每日记录,并有当天老师的签字,月底汇总;带教老师、护士长和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各阶段结束要考核,规范其临床护理操作,强化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表3)。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我还注重受训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粘神的培养,每轮转完9个科室都要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测评,结果纳人总成绩。同时还要求受训者在培训期间要进行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所有持中专和大专文凭的学员都在继续大专和专升本科学习(未完成学历教育)。经过近2年的培训,学员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是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稳定,提高护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儿科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适应了儿科临床护理需要,为专科护士培养奠定了基础,是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本院58名新入职护士按制订的培训方案进行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及中医护理临床能力。结果:培训后的中医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中医护理临床能力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明显,提高了中医护理临床能力。

关键词 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新入职护士;临床能力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82

随着人民卫生保健理念的改变,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认可。目前中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仍相对较低,熟练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工作尚存在一定的困难。抓好入职期的培养,对护士能力和整个护理生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就我院近年对新入职护士实施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我院新入职护士58名,均为女性。其中本科8名,大专37名,中专13名。为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护士,未接受过中医系统培训的人员。

1.2培训方法

1.2.1成立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小组授课老师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主任中医师、主任中药师等担任,考核老师由护理部主任、3~5名护士长组成。

1.2.2制订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由护理部培训组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制定规范化培训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课程以院内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院内培训以定期理论讲座和操作技能培训、模拟情景演练为主,科室培训以一对一带教、护理查房、晨会提问、临床实践为主。

1.2.2.1院内培训(1)理论讲座。统一购买中医护理本科教材,每周1次组织授课,聘请资历较高的主任中医师、中药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药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医辩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等。(2)操作技能培训。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每月组织2次集中操作授课,由专职操作培训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作8项中医操作VCD作为学习教材。(3)定期模拟情景演练。每月取专业素质突出、操作流畅、沟通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任培训老师进行演练示范,再由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并且让其轮流扮演“护士”及“患者”的角色,使新入职护士如实地感受到操作的整个过程[1]。练习时循环播放该实训操作的VCD光碟。通过反复观看和操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每次演练结束后由新入职护士进行自我分析,再由培训老师进行客观分析指导,特别强调评估的技巧和沟通指导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护士关爱患者,从患者角度移情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指导规范操作的能力。(4)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讲座定期在院内、科内开展。教会新入职护士通过记录反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理需要以及对患者实施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过程的真实护理效果和动态记录[2]。将规范护理文件进行示范,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士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1.2.2.2科室培训(1)一对一带教。选择取得护师职称3年以上,热爱护理工作,要求上进,在知识、技能和观念方面均突出,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的临床护士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管2~3例患者,学会运用中医四诊方法,采集病史,了解疾病发病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确定辩证分型,从而提出护理诊断,确立护理计划,进行辩证施护[3]。(2)晨会提问。护士长利用每天晨会后5~10 min对中医护理的重点内容及知识薄弱点进行提问。(3)中医护理查房。每月选择危重、疑难、大手术、中医单病种、优势病种等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查房,由新入职护士负责采集病史,做好病历及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及做好文献资料的查找工作。内容包括病例简介,中医四诊检查,分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提出护理问题给予辩证施护。在辨证施护中,重点从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操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3评价指标于2012年7月(培训前)及2013年6月(培训1年后)进行评价,包括理论操作考核、中医护理应用能力及中医临床综合能力等3个方面,评价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4]和《中医护理学基础》[5]等要求自行设计评分表,(1)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自行设计2个项目,每个项目为100分,取平均分比较。(2)中医护理应用能力评价自行设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3)中医临床综合能力评价自行设计5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 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3讨论

3.1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基本上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而且她们在思想上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6]。据报道,中医院护士对中医的态度积极,但中医知识的正确率只有67.42%[7],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护士提供学习中医知识的机会,加强中医继续教育再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避免了在中医医院工作产生的压力与反感,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实施与开展。

3.2护士的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规范化的培训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着力培养护士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时强化了危重病、疑难病、新入院、大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辨证护理,加上培训老师的个体化指导,护士间互动式学习,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医护理知识,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表1、表2显示,培训后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中医临床护理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满足了护士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把院内讲座与科室培训相结合,加入情景模拟培训方法,通过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便于新入职护士更好地领悟书本知识和指导老师所教的内容,在中医护理技能、观察交流能力提高的同时,加深对中医护理专业的认可度[8];一对一的临床带教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负责对新入职护士在辩证施护、中医健康教育指导、中医护理操作的运用、护理服务及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传帮带,使新入职护士开阔了学习视角,规范了服务技能,更新了服务理念,提高了沟通能力;通过中医护理查房让新入职护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调理、生活起居、四时养生等健康教育手段[9],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4中医护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重视临床实践表3中显示,新入职护士确立中医护理诊断、落实护理评价的能力仍处于偏低水平,原因可能是与培训中对实践能力指导及临床实践分析的指导仍不够重视有关,提示我们要优化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培训,增加临床实践的培训,使新入职护士在实践中对所学的知识不断深化,才能明显提高中医护理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56-57.

[2]钱玉华.新形势下中医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6):458-461.

[3]姚菊峰,付菊芳,孙静,等.中医护理优势及前景[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22(5):47-48.

[4]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

[5]刘虹主编.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9.

[6]沈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65-267.

[7]秦元梅,潘兰霞.中医院执业护理人员中医认知与中医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3):118-119.

[8]邵翠颖,金钰梅.以胜任力为目的的新护士培训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2010,17(6B):16-18.

[9]郝丽.浅谈中医护理查房模式在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中的作用[J].北京中医药,2008,27(8):670-671.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范文5

[关键词] 核心能力培训;眼科护士;院感控制;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24-02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是个人、职业及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主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1]。眼科专业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应用能力;消毒隔离知识和管理能力;安全管理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应急与协调能力;围手术期知识及患者管理;教育、培训、科研与质量监控能力[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加,特别是眼科患者大多数双眼或单眼视力障碍,行动十分不便,陪护率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为了加强我院眼科病房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护理质量和眼科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水平,我院自2009年1月起,对我科共22名护士进行以院内感染为重点的核心能力培训,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共22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48岁,平均3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理师5名,护理师7名,护士7名;本科4名,大专11名,中专7名。

1.2 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广东省医院内感染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管理办法》等内容为课程,开展眼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平台,通过问卷调查、课堂理论培训、示范操作、成绩考核等策略来实现研究目标。

1.2.1 问卷调查 指导老师用自编的“眼科护士对核心能力培训中对降低眼科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问题知晓率调查表”对眼科护士于培训前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调查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原则。问卷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由我院自行设计,经相关专家审定内容效度合理,预实验表明信度可靠。调查表主要通过4项条目了解眼科护士对医院内感染知识知晓率、职业暴露知晓率、洗手执行率以及培训前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等内容进行调查。

1.2.2 课堂理论培训 医院内质控小组成员及科室质控负责人员对眼科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每周1~2次课,每次30~60 min。内容包括:①医院内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②医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制度;③消毒隔离制度;④消毒药械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⑧病房管理制度;⑨ 治疗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患者的管理制度;■ 灭菌器械的消毒管理;■ 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 手卫生知识培训等。

1.2.3 实训演练 实训演练时指导老师对眼科护士采用示范操作,如洗手步骤、病房的空气培养方法、消毒液、手表面细菌培养方法、消毒液的配制方法、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方法一一示教。

1.2.4 培训后成绩考核 指导老师每个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培训再考核。

1.3 判定标准

考核分两方面:① 护士培训前后闭卷理论考核;② 操作考核。成绩各占50%并存入档案,90分以上为优,70~89为良,60~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及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培训前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指标掌握情况及患者发生院感例数

见表1。培训后,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和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洗手执行率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例数在培训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表1 眼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前后对医院内感染的指标掌握及患者发生院感例数

2.2 培训前后眼科护士对预防医院内感染知识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2。培训后眼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考核成绩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眼科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类先进的眼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临床应用、显微手术的广泛开展及眼内窥镜的引入等,对眼科专业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掌握更多更新的眼科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更好地配合眼科医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与护理,作为眼科专业护士还应掌握更多的院内感染控制知识来满足眼科临床需要,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3-4]。因而对眼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显得越来越突出,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眼科专科护士已成为眼科护理发展之关键。本文近年来通过对我科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绝大多数护士均能按期完成培训计划,顺利通过考核及综合评定,基本达到培训前制定的标准要求。

培训过程中我们体会到:①眼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重要性。护士凭在学校学习眼科知识及控制眼科手术患者感染知识较简单,再加上眼科专业性强、技术操作难、手术患者多,且患者大多数是老人或小孩,陪护人员多,患者感染机率增高,只有通过不断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工作需要,保证患者安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②培训的成效。在培训过程中,实行调查问卷可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堂理论培训可使护理操作更规范,加速了新护士的成长,提高了导师的岗位能力。培训后成绩考核深受护士欢迎,在考核中充分扬长补短,使护士明确自己的水平,自觉、主动参与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理论水平,保证培训的成效,适应医院的发展[5-6]。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不断评估培训方法的有效性,使护士对培训方法和内容满意度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③实践证明,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核心能力培训,培训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及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洗手执行率都有明显提高,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例数明显降低,提高了眼科护士的整个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闫瑞芹,沈宁. 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 护理研究,2004,18(2A):201-202.

[2] 广东省卫生厅.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81-91.

[3] 张淑梅. 运用目标反馈带教模式提高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111-112.

[4] 何应武. 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培养模式的创新[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9-100.

[5] 李新萍. 不同学历层次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探讨[J]. 医学文选,2005,24(12):1020-1021.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 急诊科; 全科医师培训; 教学医院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mergency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CHEN Wei.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Chengdu 610031,China

【Abstract】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was a larg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hospital clinical teaching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work, training, learning was a general practitioner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important way.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was the important base for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for the emergency and emergency medicine development was very important.This paper aimed to strengthen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screening, guarantee the students quality;Note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prominent practice ability;Extended education space, emphasizing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Establish evaluation mechanism, arouse enthusiasm; teaching both sides Use and love union,provide goo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support and so on,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quality are useful exploration.Make emergency general practitioner clinical operat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 theory knowledge, clinical diagnosis, thinking and ethical quality in a new enhance, for its future lifelo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become a qualified emergency physicians a good found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he process of emergency training advantage and deficienc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Teaching hospital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新医改强调了基层医疗机构对全科医师的迫切需要,强调了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性[1]。急诊科是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基地,人力资源的培养对急诊科乃至急诊医学的发展都非常重要[2]。

合格的全科医师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执行全科医疗,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在我国,要求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应能胜任的工作中,首要的两条是:社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及适宜的会诊和转诊;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诊与出院后管理[3]。

本院是重庆医科大学在成都的教学医院。急诊科师资力量较强,抢救设备先进,教学质量较高,常年都有大量内外科危急重患者,特别是有较多基层医院或下级医院无法处理或需进一步治疗的危急重疑难病例送入我院急诊科。充足的患者来源和复杂的病种给急诊科临床医疗和教学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来我科的全科医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深造机会。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全科医师的培训质量,近年来,我们在急诊科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和管理办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1 加强全科医师的筛选,保证生源质量

由于全科医师来自四面八方,素质参差不齐,而其素质的高低,不仅对其培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甚至医院的形象。因此,在接收全科医生时,注意两个结合,严格把握生源质量关。

1.1 资格审核与业务考核相结合 来本院的全科医师,需认真填写申请表,并经其所在单位审批盖章后,医院科教部进行审核。原则上要求全科医师为医学院校本专科毕业、已取得了执业医生资格证、在县以上医院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经科教部审核后,科教部对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组织统一考试,经考试合格后再择优录取。本院急诊科每年共接收全科医生约150名以上,对不符合要求的全科医师建议不予接收,避免全科医师由于知识与业务水平上的不足,在学习、工作时力不从心,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1.2 岗前培训与双向选择相结合 通过资格审核和急诊科业务考核的全科医师,还需进行适当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除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岗位职责之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我院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实行全程微机网络化管理,书写病历,处方和输液单,治疗单及检查单等都是通过网络信息化来完成。新来的全科医师均需进行为期3天的电脑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临床工作。在全科医师从岗前培训到进入科室工作的1个月内,实行双向选择,再经科室综合考核,符合要求的可以继续完成培训,不符合要求的建议转科或者予以辞退;同时,全科医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培训时间或选择转科。

2 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全科医师与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区别对待并因材施教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带教全科医师的实际工作中,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工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使全科医师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得到较大程度提高的同时,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2.1 将培训学习目的与教学计划制订相结合 科室需要统筹兼顾,根据每个全科医师与各位带教老师的特点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培训学习计划,并与全科医师进行沟通,按照他们反馈的意见加以修改,制订相应的个性化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2.2 将全科医师的个人素质与教学实施相结合 针对全科医师临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一方面根据全科医师的不同要求,安排合适的带教老师,发挥专人带教的优势;另一方面,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做到教学实施过程个体化[4]。对基础稍差的全科医师,着眼于打牢基础;而对基础较好的全科医师,则着眼于提高疑难重危病例的诊治水平。例如在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方面,应注意因人而异,收放结合。对于心肺复苏操作基本功较好的全科医师,在抢救危急重患者时带教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放手不放眼,耐心传授临床经验及技巧;而对基本功差的,带教老师督促他们台下苦练,严格把关,悉心指导,使他们逐步提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2.3 将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基础夯实相结合 在重视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决不可偏废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我们在教学计划制订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将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基础夯实有机结合:(1)多媒体教材与典型病例教学示范结合,规范急诊科检查和基本操作技术;(2)严格三级查房制度,对危急重或疑难患者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和讨论,训练临床诊疗思维;(3)开设专题讲座、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传授急诊科专业理论知识,并安排参加本科教学与示教,学习和加强急诊科基本技能;(4)定期安排急诊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专题讲座,拓展知识面。

2.4 业务素质培养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 本科不仅定期进行医德医风正反两方面教育,要求带教老师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激发全科医师对社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而且组织全科医师参加医院党、团、工会的学习与文体活动,医疗业务管理部门开展的医疗社会活动,知名医学专家人文社会知识讲座,读书报告会,以及人文景观参观等[5],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发扬我院“大医精诚,厚德积善”的精神,协调好医护、医患之间的关系,使全科医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与专业素质提高相辅相成。

3 拓展培养空间,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对于综合素质较高、学有余力的全科医师,我们借鉴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通过谈话和考核,在了解每一位全科医师的真实水平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3.1 培养临床思维,提高诊疗能力 急诊科工作“入门易,精通难”。对于经过一段时间带教后有一定基础的全科医师,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是全科医师教学的重点,特别是急危重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这是全科医师要掌握的很重要的能力之一[6]。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1)留观病例交班与讨论。留观患者每天早上都要进行床旁交班,全科医师集体讨论诊断与治疗原则,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全科医师的诊疗思维,提高诊治水平。(2)组织疑难病例讨论。除全院性临床病例讨论会外,科室每周至少为全科医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每月至少一次疑难病例讨论,帮助全科医师提高临床诊断和处理疾病的能力,拓宽临床思路。(3)每月举办专题讲座。举办形式灵活多样的专题讲座,将急诊科新知识的传授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讲解相结合,拓展知识面。

3.2 开展临床研究,提高自学能力 对学有余力的全科医师,应结合临床复杂或典型病例,指导他们进行临床诊疗经验的分析归纳,逐步养成全面科学的收集、整理、分析临床资料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我们还可以组织素质较好的全科医师参加科室的开题报告、医院举办的成功抢救和出色诊断等学术活动,锻炼他们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路,在拓展临床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7]。

3.3 教与学优势互补,提高综合能力 充分利用综合性教学医院的有利条件,将临床经验丰富的全科医师、基础知识扎实的进修生和实习生进行混合编组,在副教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的具体指导下,共同参加本科实习生的带教工作,给他们“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的机会,不仅有助于不断巩固和提高全科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技术水平,而且有利于本科实习生的教学与培养。

4 建立考评机制,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

为全面了解全科医师的教学状况,医院和科室都建立了教与学双向考评机制,注意充分听取全科医师与带教老师的意见,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注意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控,将考核与奖惩结合,提高了全科医师教与学的积极性。

4.1 建立双向考核机制,奖罚分明 医院和科室定期组织优秀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观摩,并与带教老师教学职称评定和教学奖励挂钩,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对带教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全科医师临床工作或医德医风方面表现出色的,及时进行表彰。每期培训结束前夕,科室评选优秀全科医师,通过科教部向其所在单位通报表彰,并组织在科全科医师向他们学习。对违反医院规章制度或医德医风表现不好的全科医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个别屡教不改或造成不良影响者,报告科教部并书面通报其所在单位并提前结束培训。

4.2 通畅信息反馈渠道,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医院科教部和科室领导经常向带教老师、全科医师了解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带教老师、全科医师召开座谈会;在培训的不同阶段,医院利用反馈调查表,采取不记名方式定期对全科医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反馈性调查,了解全科医师对学习和生活的满意度,摸清全科医师的愿望与要求。对全科医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注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联络,在广泛征求全科医师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好专题讲座,开展评教评学活动,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激励师生们共同做好教与学的工作。

5 使用与关爱结合,提供良好的后续发展支持

全科医师在培训医院学到了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同时也缓解了全科医院人员紧张的矛盾,为培训医院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们重视“使用与关爱相结合”,为全科医师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建立起长期的感情纽带,为全科医师提供良好的后续发展支持。

5.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意生活上关心爱护 医院和科室努力创造条件,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和途径为全科医师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医院图书馆的阅览室可以供全科医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浏览国内外专业期刊,医院图书馆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和期刊书籍也向全体全科医师开放。此外,全科医师宿舍全部安排在医院公寓内,便于全科医师随时可以到科室进行学习,技能培训和专业指导

5.2 建立长期的感情纽带,营造良好的后续发展环境 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全科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8]。通过全科培训学习懂得将来如何自主学习是全科医师培训结束后成长为一名称职医生的重要条件,但这个成长过程艰苦而漫长。在培训结束后,医院和科室与全科医师所在的医院建立稳定的业务和学术联系并充当其坚实的后盾,尽量做到长期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协助他们开展新技术,为他们回到原单位的后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对全科医师所在医院转送的患者实行优先诊治,定期组织针对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和专题学术活动等。

总之,全科医师教育是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采用的因材施教、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使用与关爱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全科医师普遍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满意,并已经为进一步强化全科医师的专业理论学习、稳步提高急诊科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注意到教学过程中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刘宇婷,杜亚平.关于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的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537.

[2] 万智,何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83.

[3] 刘岚,邵隽一.临床能力是全科医生立足之本[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2

[4] Gofton W,Regehr G.Factors in optimiz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urgical training[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9:100.

[5] 谢波,缪李丽,李一梅,等.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35.

[6] 金世红. 全科医生要提供鉴别诊断能力[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26.

[7] Anderson RW. The need for research training in orthopaedic residency education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