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报告范例6篇

社会统计学报告

社会统计学报告范文1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社会调查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注释:参见1983年1月5日某报有关专文,提出了政策调查的“十个要点”。)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材料整理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社会调查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社会调查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社会调查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社会调查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贪腐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社会调查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2019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社会调查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运用综合材料说明观点。将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进行对比(今昔、成败、好坏、新旧、内外、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能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加说服力。

3.用精确的统计数据说明观点。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强社会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结构一般有四个部分:题目、前言、正文、结语,有的还有附录。

(一)社会调查报告——题目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可分为两类:

1.单行标题。只有一个正题,直接写明调查的事项、对象、范围。如《关于成都市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双行标题。正题下加一个副题,正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副题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如《感情越拉越近——对江苏省“三下乡”活动的调查》。

(二)社会调查报告——前言

社会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包括三点内容:调查研究的缘由和目的——调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调查对象、范围,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及调查方法。

(三)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

社会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三种:

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物发展的始末顺序或脉络,材料的内部逻辑关系叙述事实,由事人理,分析研究,最后推导出结论。这种结构各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将会眉目不清,条理紊乱。

2.横式结构。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平列的几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从不同方面集中揭示其主题。

3.对比式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横向结构。适合于先进与后进,正确与错误的两件事物相互比较,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4.纵横交叉式结构。就是将纵横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以纵为主或以横为主,纵横交错,以便灵活透彻地说明问题。

(四)社会调查报告——结语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语,这部分可长可短可无,其内容有时是总括全文,深化主题;有时是交代社会调查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有时提出继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总之,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社会统计学报告范文2

【关键词】统计;分析报告;决策研究

统计分析报告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一些逻辑推理方法),对统计资料和有关情况进行研究,用确凿的统计数字和简洁明确的文字,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问题的一种应用文。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重要意义:它一是表现统计成果的最好形式。以文字形态来表现统计成果,可用表格式、图形式、文章式等形式。在这些形式中,以文章式——统计分析报告为最好。作为区级统计部门,拥有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统计数据,我们利用各统计专业统计资料开展分析研究,为更好更及时地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则是数据汇总后统计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笔者认为,搞好我区统计分析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题

主要是指从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和大量的统计资料中选择一个我们要研究和反映的对象,确定分析研究的范围,确定分析的视角、切入点,确立研究的主题,解决要写什么的问题。一是根据占有的数据材料和掌握的情况,确定所要分析的问题。二是要从实际出发,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突击重点,突出特色,确定重点研究课题。三是突出一个“新”字,抓住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

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在过去有个约定俗成的格式,就是“一情况二问题三建议”三步曲或叫三段式,由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广泛性,出现了一些新模式。有的统计分析报告是情况、问题、根源、预测、建议五个部分,有的是情况、问题、根源、建议四个部分,有的是情况、问题、根源,有的是问题、根源、建议,还有是两个部分,即情况、问题,或情况、建议。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从整体结构来说,大体上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分。在文章的每一部分之间,有时可以用简朴的文字作为内容的过渡,可以使整篇文章完整、严谨、和谐和自然。

三、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

(1)对比分析法。对比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揭露矛盾。(2)动态分析法。动态法是通过对动态指标和动态数列的观察分析,揭示事物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3)分组分析法。分组法是利用统计分组分析事物之间的差别和特点,分析事物的内部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4)因素分析法。该法也称指数法,是利用指数体系的数量上的对应关系,从数量上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5)平衡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是分析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个产业部门、各方面是否按比例协调相对平衡发展的一种分析方法,是辩证法在统计分析研究中的具体应用。(6)相关分析法。相关法是研究经济现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报告必须正确使用并善于综合。

社会统计学报告范文3

“科技报告是描述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并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的科技文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介绍,其目的是实现科技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科技报告持续积累所形成的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既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支撑,又为科研人员提供创新信息保障,还能保证社会公众对政府科研投入产出的知情权。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工作始于1945年,我国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建于1984年。201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征求意见版的开通,标志着我国民口科技报告工作全面展开。

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科技部率先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开展科技报告试点工作。“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以推进科技报告资源的开放共享为目的,目前提供免费浏览的1000份科技报告,是依据“十一五”期间已验收的部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验收报告加工而成。

记者点击进入该网页后,发现系统针对不同用户分别设置了“社会公众”“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支持”4大板块。目前,已开通前两类人员的服务。社会公众不需要注册,即可通过检索科技报告摘要和基本信息;专业人员需要实名注册,通过身份认证即可检索并在线浏览科技报告全文。公众可按所属计划、学科、地区、类型和部门导航链接,通过报告题名、作者及其单位、摘要、关键词、计划名称、课题名称等进行检索。

社会统计学报告范文4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 综述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早期将企业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为盈利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到逐渐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担负有其他责任。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诸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长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逐渐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如何向外界报告、披露自己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本文即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吴俊(1994)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作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它的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益。阳秋林(200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2001)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李东生、阳秋林(2005)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如阳秋林(2000),钟子亮(2001),白世秀、章金霞(2007),胡素华(2008)等,认为会计目标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共同影响与制约,同时由于会计系统的多层次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李东生、阳秋林(2006)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的一种,比如:陈今池(1998)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张亚梅(2001)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素华(2008)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与传统财务会计假设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是一致的,不同的一点在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多重计量假设,原因在于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并不确定,如果仅依靠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核算对象。赵娟(2005)、胡承德(2009)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将对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他们认为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承德(2009)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阳秋林(2000,2005)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姚正海、孙自愿(2003)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章金霞(2009)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 四 )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与核算内容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胡素华(2008)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李素枝、谭翀、刘胜花(2009)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借鉴传统会计要素形式进行分类,但又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收入与社会责任成本四大要素。张亚梅(2001)则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五个要素包括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和社会资产净额。陈东升、阳秋林(2008)初步讨论了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净资产等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姚正海、孙自愿(2003)认为社会成本效益法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可以确定六个社会经济要素:社会收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社会求偿权、社会资产净额。王爱国(2009)从传统会计恒等式出发,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六大要素: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社会责任收入、社会责任费用及社会责任利润。在核算内容方面,众多学者(吴俊,1994;刘长翠,1997;田昆儒,1998;张亚梅,2001;罗金明,2006;等)多首先是从企业利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所应当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收益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履行的义务。此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03)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前者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和其他效益;后者则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岳彦芳、袁晋芳(2005)则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

( 五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会计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难度就在于其计量的问题。潘清平(199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计量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责任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等。宋献中(1997)、许家林(1997)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除应用货币计量以外,还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法院裁决法、影子价格法等。刘长翠(1997)、文建平(1999)则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主要有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两种,前者包括支付成本法和成本收益法,后者包括文字表述法和评价法。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的计量,是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提出了综合报酬收益折现法进行计量,对生态环境的计量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对社会收益的计量则采用成本收益法、历史成本法和替代品评价法。

( 六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形式大部分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采用非货币性信息叙述报告、货币性信息定量报告,非会计基础型和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方式,如郭黎、霍建伟(2000)认为对一些非货币性的企业社会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叙述报告形式,而对货币性信息则有以下几种报告形式: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增加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项目;编制社会收益表,反映企业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损益;编制社会经济营运表,反映企业与社会公众、社会环境、社会产品等方面的情况;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社会资产和社会负债。李正(2006)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指出我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应从年度报告内的分散披露形式过度到年度报告内的独立性报告阶段,可以采用描述性披露结合简单报表形式或者单独采用两种形式中的一种。他并不赞成采用复杂的社会利润表、增值表、社会资产负债表等高级报表形式。谢良安(2007)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应当强制要求其在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用货币形式披露,而对企业应该履行的道德责任则采用自愿披露的方式,对自愿披露的部分,可以非会计基础型与会计基础型并举,披露工具应当灵活多样: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公司网站、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宜采用按行业、规模、地域等特征先试点执行。时薛原(2008)则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报告模式:中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披露模式、大型企业可以在传统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社会责任项目或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上市公司则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宋献中(2009)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三种形式:年度报告披露形式、年度报告外的独立披露形式及大众媒体披露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对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对外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黎精明(2004),裘莉娅、徐植(2006)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了如下建议: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尽可能单列,并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说明;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阳秋林、曾娇益(2005)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在我国企业中编制独立的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同规范研究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相比,实证研究解决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肖淑芳、胡伟(2005),陈玉清、马丽丽(2005),刘长翠、孔晓婷(2006),沈洪涛(2007),李正(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甚少,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分散披露的阶段,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灵敏,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

(二)社会责任会计绩效研究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二者之间正相关、负相关甚或是不相关的研究结果均存在,如王怀明、宋涛(2007)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则是负相关关系。任力、赵洁(2009)则发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汪冬梅等(2008)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邵君利(2009)的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刘冬荣等(2009)、王秀丽(2009)等的研究则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价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沈洪涛(2007)、马连福与赵颖(2007)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业属性以及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公司财务杠杆、再融资需求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并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三、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评述

从规范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类似的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来,在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及目标、假设与原则、要素与核算内容、计量与报告等方面均存在值得探讨之处。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不确定;由于“责任”的“多样性”,使得对企业履行责任的计量需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计量方法,同时,不同的计量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也不能像传统财务会计那样单纯地采取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从当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存在着报告名称、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报告内容以定性信息为主,定量信息较少,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经过检验已经证实不容乐观,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主要分歧在于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以及与企业业绩、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方面,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众多学者在研究此类相关问题时,所采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各有不同,由此方法论上的不同进而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上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依然没有建立起来。本文认为,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之所以尚未建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尚不完善。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研究一直停滞不前。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流,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具体内容及范围得到了明确,并为测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了科学方法,而上述几方面问题也正是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当前的争议之所在。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完善可以有两种选择:从宏观角度,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不妨也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诸多争议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可以在宏观上对社会责任会计做出一定的规范;从微观角度,则可以选取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求较高的某些行业,如采矿业、石油化工业、房地产行业等,将其社会责任与行业特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吴俊:《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八点思考》,《会计研究》1994年第6期。

[2]刘长翠:《试论社会责任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通讯》1997年第7期。

[3]宋献中:《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总体构思》,《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5期。

[4]田昆儒:《社会责任会计渊源极构造初探》《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5]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6]钟子亮:《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构思》,《财会通讯》2001年第1期。

[7]黎精明:《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国际现状及启示》,《上海会计》2005年第1期。

[8]岳彦芳、袁晋芳:《循环经济下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揭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

[9]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5年第11期。

[10]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12]裘莉娅、徐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技术经济》2006年第10期。

[13]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14]谢良安:《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回顾、综述与思考》,《财会通讯(学术)》2007年第7期。

[15]王怀明、宋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6]沈洪涛:《公司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17]汪冬梅等:《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联性分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8]陈东升、阳秋林:《刍论社会责任会计准则》,《财会通讯(学术)》2008年第11期。

社会统计学报告范文5

关键词:珠海上市公司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101-02

“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实施一年多,新环保法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明确企业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导力量。因此,企业如果能披露更多的环境会计信息,坚持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原则,更能促进企业本身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研究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逐渐增多,查询国内期刊论文发现,多数的实务研究主要是围绕某些行业,尤其是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针对区域性上市公司研究,在知网上查找到的如有上海市、陕西省、安徽省、山东省等省级地区的研究,但鲜有学者针对某一个地级市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广东省珠海市A股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旨在为其他区域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珠海市A股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是珠海市的发展战略,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网的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珠海已有以医药生物、房地产、运输物流、电子、家电、化工化纤等产业为主导的23家A股上市公司,板块方面涉及沪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作为珠海龙头的A股上市公司,更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但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政府、投资者和社会的需要,社会各届齐心协力共建绿色珠海的需要。

(一)样本选取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广东省珠海市辖区范围内共有A股上市公司23家,剔除*ST博元后,最终本文以22家公司2015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对这22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年报、招股说明书、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用以探讨珠海市A股上市公司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本文涉及到的上市公司信息,是从22家公司2015年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招股说明书等资料中逐项查询相关信息手工统计得到的。文中数据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网、巨潮资讯公开披露的公告资料。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分析

1.披露位置。由于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很多,要完整统计所有数据难度很大。本文着重关注年报、招股说明书及社会责任报告三种披露比例较高的方式,不再对其他的披露位置或类型进行统计。通过以下表2可见,22家样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通过2015年度报告、企业的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及2015年的招股说书等方式来进行。通过统计发现珠海市A股上市公司在整体上或多或少地进行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定,披露情况各种各样。

从表2可以看出,77.27%的样本公司在2015年年报的中提及了环境会计信息。说明多数珠海上市公司在贯彻落实和遵守《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的态度和行动。说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维护企业与自然的健康和谐发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样本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位置包括有“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公司治理结构”、“重要事项”和“财务报表附注”四个部分。综合表2及表3可见,54.54%的企业通过年报中的“重要事项”来进行信息披露,而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报表附注”的来进行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约1/3,“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提及率只有13.64%。“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主要披露在“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这个部分,“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公司业务概要”披露,“重要事项”主要在“社会责任情况”中反映,“财务报表附注”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体现在“政府补助收入”及“管理费用”。

2015年只有全志科技一家企业发行IPO,查阅其招股说明书发现在“募集资金运用”一项中披露“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环保情况”,并提到“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业经珠海市环境保护局高新分局审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仅会产生一定的施工噪声及少量施工废料,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环节中均不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只关注社会责任报告,不再对环境报告书、可持续发展报告等独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从单独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珠海市这22家A股上市公司只有18%左右的企业在2015年了社会责任报告并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2.披露形式。通过统计发现样本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包括两种:一种是货币式,即用货币的形式去描述企业的环境活动或者环境活动带来的影响。样本企业的货币式记录体现在财务报表附注的“政府补助收入”和“管理费用”,从表3可以知,共有7家企业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货币式披露。“政府补助收入”具休明细有“减排专项资金”、“节能奖睢薄“节能技改项目”、“环保引导资金补助”、“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补助”和“节能补贴款”等。“管理费用”的明细项目如“环境卫生费”、“环境保护费”和“绿化费”等具体金额进行描述。第二是非货币式,就是用文字叙述,也是最基本的形式,这种披露方式在样本企业中占比很大,除“报表附注”外,其他位置的披露基本上为非货币式。内容是关于环保法规的执行情况、环保理念、环保应急预案体系、环保产品、是否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三废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治理措施和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否属于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重污染行业等方面作出描述,最为常见。

二、珠海市A股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一)披露方式不规范,缺乏连续性和可比性

由表2、表3可知样本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形式是多样的。即使同是年度报告,披露位置及方式的选择有较大的差别。即环境绩效信息分布散乱,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详细性,导致信息使用者难以获取相关公司的信息。另外,公司披露时多以非货币性文字描述,方法单一,缺少量化指标、图表,且各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占绝对优势的一种披露方式,造成企业、行业间环境会计信息不能进行横向比较。

(二)单独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比例较低

由表2可以看出,样本上市公司公布单独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偏低,仅为18.18%,共4家,有2家来自沪市主板,另外有1家来自深市主板和1家中小板。由此可见,样本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等单独报告的自觉性、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三)披露的内容模糊,缺乏直接的可利用价值

样本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无论从信息数量还是质量都较简单。根据表3统计,有12家样本企业在“重要事项”的“社会责任情况”提及环保信息,其中有5家只是在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否属于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重污染行业上的“是”或“否”处打上勾,除此之外没有提及更多的信息。“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也只是说把“安全、环保事故对公司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情形认定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没有解释说明如环境政策、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等多个方面的重要,至于负面的环境信息则少之又少。另外,目前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是考虑国家宏观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需求,而其他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可能被忽略。因此,多数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披露的信息不明晰,对于利益相关者的使用无太大帮助,难以进行决策,利用价值较低。

(四)披露内容缺少独立第三方审计

公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良莠不齐,大多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采用非货币性描述,而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等如果没有经过独立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和鉴定,相关信息使用者难免会对信息的可靠性产生质疑。但是法律法规上对审计组织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尚未明确,缺乏具体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使得环境审计难以顺利开展。

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一)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位置总的来说有独立报告书和传统年报两种。我们可以在这两个位置的基础上,建议一方面可以对现行年报加以改进,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将环境有关的财务影响用合适的会计科目列示于财务报告或单独制定环境财务报表等方式来披露。这个方法特别适用非重污染性的上市公司,可以在年报财务报表中适当位置对本企业涉及的环境事项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另一方面可以对于在年报中不能直接列示的内容增加单独披露或者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书。这个方式对于重污染行业、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与环境相关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建议采用,以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披露的信息要尽可能采用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这样不但有助于国家的审计和监督,也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及监督

政府应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报告信息的需求,促进企业更好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加大对企业环境事务的宣传,让企业接受公众监督。引导企业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所在地区环境保护。另一方面社会群众环保意识的加强,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压力,使企业不得不认真履行自身的环保责任。

(三)完善环境会计法规,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

我国虽有一些与环境要素有关的法律法规,但仍缺少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或详细相关规定。如果能尽快出台细则给企业一个可参考的规范和标准,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相当重要。同时,政府部门应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引入环境会计信息审计体系,要逐步规范环境审计工作,让环境审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等走向制度化,制定具有操作性强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引入第三方独立环境审计,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充分保证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

改进和发展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付诸实际行动,才能保证珠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丽波.化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9)

[2] 李朝芳.地区经济差导、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1)

[3] 郭秀珍.环境保护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5)

[4] 曹彩,程克群.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安徽省A股上市公司2011-2012年数据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3(7)

[5] 王小红,王海民,李斌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效应域研究――以陕西省上市公司槔[J].当代经济科学,2011(7)

[6] 刘梅娟,李永强,吴屹菲,张长江.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1)

[7]何晶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之友,2011(11)

[8]王军会,寇娟娟,张西乾.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山东省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1(11)

社会统计学报告范文6

一、水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截至2008年底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水泥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截至2009年5月底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我国20家水泥上市公司中,有15家为地方国资委或国资委控制,有3家为个人控制,有2家为境外控制。截至2009年5月底,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中有4家为地方国资委控制,1家为个人控制,1家为境外控制。

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其规模分别位于第1、第2、第3、第4、第7和第10,总资产排名靠前的企业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说明企业规模对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影响较大;盈利能力则分别位于第6、第7、第8、第10、第11和第16,总体处于中游位置。

(二)非参数统计 依据企业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水泥企业规模(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Size)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2)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组的Size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2.98和23.18,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21.28和21.46,社会责任报告组高于未组,两组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显示P值分别为0.001和0.002,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依据企业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水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考虑到ST企业收益的极度异常,做检验时将ST企业剔除)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3)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组的ROE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7.82%和6.99%,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8.97%和9.02%,未社会责任报告组高于组,不过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的P值分别为0.839和0.964,差异均不显著。

依据企业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水泥企业上市年限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4)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组的上市年限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0.17和9.14,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9.14和9.50,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的P值分别为0.674和0.353,差异均不显著。

二、社会责任报告及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一)内容分析法 水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及其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际控制人对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信息的披露影响较大,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由境外控制人控制的华新水泥社会责任报告长达68页,内容最为丰富和详细,其中环境信息占11页,对环境表现的分析也较为详细。而其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均不超过10页,其中环境信息也最多只有2.5页,塔牌水泥和冀东水泥的环境信息则只有半页,根本不可能将企业的环境表现。

(二)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情况分析――与国际G3标准对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是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倡议组织,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并不断对其改进,成为各国环境报告改进的有效指导。GRI2006年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3版,简称G3),其中环境绩效指标主要涉及原材料、能源、水、生物多样性、“三废”排放、产品和服务、法规遵守、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总投入等9个方面,涉及指标30项,其中核心指标17项,补充指标13项,具体见表6。

6家水泥企业的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情况见表7。从表7可以看出,华新水泥的环境绩效指标披露状况最好,披露得较为详细、全面的环境绩效指标有12项,其中核心指标有8项,其中主要的原材料消耗、各种废弃物、废气、废水的排放量及其综合利用数据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披露得较为详细,且有年度对比数,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其环境绩效进行评估;披露不全的指标中主要未披露相对数和几年的年度比较数,未披露的指标主要是目前企业环境信息系统监测存在困难的。总体看来,该企业的信息披露已基本能让信息使用者对该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环境管理和主要措施等有个较为全面的评估。但其他企业披露的指标,尤其是核心量化指标非常少,特别是个人所有的塔牌水泥,未披露一项量化指标,企业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信息使用者根本无法对企业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估。

三、研究结论

总体看来,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20家水泥上市公司中有6家了社会责任报告,规模大的企业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控制人性质、盈利能力和上市年限对企业是否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影响。从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内容和环境绩效指标披露的情况来看,境外控股的企业表现远远强于其他企业,报告内容披露较为详细系统,环境绩效指标披露较为全面,基本能为环境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而其他企业报告内容简单,环境绩效指标披露较少,信息使用者不能依据其提供的信息决策,其中个人控制的企业表现最差,未披露任何实质量化信息。这种情况的出现和目前我国没有对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定详细的标准有关,因此,为了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监管部门应制定较为详细的信息披露指引并加大对信息披露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殷格非、李伟阳:《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