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工程范例6篇

高效课堂工程

高效课堂工程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和农场教育总支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朱耀文(校长)

副组长:王小桥(副校长)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肖红年(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王小桥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王红霞(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周丹(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罗晓芳(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祁冯静(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黄惠玲(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 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XX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XX年2月至3月)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 (XX年4月 至8月)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XX年4月至8月)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 (XX年9月至XX年9月)

1.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 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 XX年9月至20xx年9月)

1. 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 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 20xx年10月至11月)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 (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

1.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展评活动。

高效课堂工程范文2

工学结合课程是在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中,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习得操作技能,获取工作经验,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学校的学习场地无论如何建设都不是企业的工作场所,学生很难在学校的学习场地体会到企业的气息,也很难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当成工作过程。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打折扣,这也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思考,企业的资源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能不借助企业的工作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已经很好地学到了新知识,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就进行了一个“如何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情境的引入

我在学校担任一年级机电班“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课程。一天上课时,推开教室门,学生们正热烈讨论着,一名学生见我来了,起身问:“老师,你说触电后,是现场自救啊还是打120等医生来?”我回答道:“当然是先断开电源,然后进行现场救护。”另一学生说:“我们也不懂急救知识,那万一没成功救过来,他家人要讹诈我怎么办?”听到这里,班里学生都笑起来。我望着学生期待的眼光,心想,虽然这部分知识是后面的章节内容,但现可趁着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此契机,我调整教学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对“发生触电事故的现场救护”这个问题展开一定地讨论和研究――“如何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发生触电事故后应如何现场救治?”……“如何避免做了好事反被讹?”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如同炸开了锅。我趁热打铁,“我们不如现在就来研究‘安全用电’这个问题怎么样?”话音刚落,引来了阵阵赞同声,由此主题确定――安全用电管理和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

(2)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把学生组织到企业现场,在企业现场借助企业技术人员组织教学。

(3)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4)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

(5)结合学生提出的“做了好事反被讹”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成为专业电工,才能更好地工作和为人民服务,提高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无事故的生存空间。

(6)创造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让学生运用统计、比较和分析的初步知识处理资料。

(7)与在学校组织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

三、研究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组建研究小组。学习能力好、社交能力强的同学各自组成小组,我提议让全班分成4个小组,几个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担任小组长,再让他们组建成员,把每个同学的优点发挥及至,同时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团队合作和安全进行教育,熟悉和领会技术操作的规范化要求。

(2)小组成员然后根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书表1所示。

(二)活动实施阶段

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展开研究:

1.资料收集

有了前几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学生们对于资料的查找熟门熟路,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他们用下载、复印、摘抄等方式将网络、图书、报纸上的内容整理下来。

2.实地考察

提前向学校领导申请外出考察报告,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到广州市明森机电设备公司,在主抓生产的陈经理带领下我们一行参观了生产车间,让学生记录或用手机拍下了车间安全生产标语和用电管理标示牌,同时各小组长带着自己的问题采访了电工班的班长和另外两个成员,重点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调研:

(1)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组织措施有什么具体要求?通过学习和体会,才真正领会电工持证上岗,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的重要性。要养成检查、维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的习惯。同时还要进行专业培训,普及用电知识,增加安全教育中的安全用电知识内容;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就着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小组组长陈国涛首先问:“一旦有人触电,我们应怎样施救?施救后会不会被讹?”同学们都安静地听着。电工班长认真地说:“首先要懂得如何施救,电工要持证上岗,要成为专业电工,这样救人成功率才会更高,能力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啊!只要尽力了,才不会有遗憾,别人就不会有其他想法了。”同学们都信服地点点头。

(2)电气防火措施。了解合理配制各种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对用电设备过载、短路、进行可靠的保护。导线必须按设计截面选用,严禁超负荷使用。电气设备集中场所配置灭火器材,电气设备周围严禁烟火。配电箱、电气设备周围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准使用火源。定期检测电气设备的绝缘程度。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度提高各类用电人员电气防火的自觉性。余权勇同学问:“我家里原来安装有漏电保护器,结果老跳闸,我爸干脆把它去掉了不用,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电工班长答道:“漏电保护器老跳闸,说明你家有地方漏电,要检修排除。去掉不用,还有故障隐患,容易引起火灾甚至触电事故!”听到这里,余权勇同学说:“那回去还是让我爸把漏电保护器安上吧。”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3)安全用电管理措施。各种熔断器的熔点必须严格按规定合理选择,严禁用铁丝、铝丝等非专用熔丝代替。严禁带电作业或采用预约停送电时间方式进行电气检修。电器装置跳闸时,不得强行合闸。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行合闸。

(4)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电工班长说,当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惊慌,首先要尽快切断电源。如果开关或按钮距离触电地点很近,应迅速拉开开关,切断电源。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可用绝缘手钳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刀、铁锹等把电线切断。由于同学们迫切想学习急救知识,电工班长就现场指导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的处理方法:

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开,严密监视,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触电者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开,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的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摆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坚持就地正确抢救,并尽快联系医院进行抢救。

呼吸、心跳情况判断:一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二听,耳贴近伤员的口,听有无呼气声音。三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若看、听、试的结果,即无呼吸又无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电工班长讲到这里,就让一名同学躺下做示范,指导如何判断呼吸、心跳情况,如何进行人工呼吸法和心肺复苏法抢救。同学们都学的非常认真。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接着我们又参观考察了大忠电子有限公司和金利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关心的问题咨询相关人员,他们都作了专业的回答,同学们认真地作了记录。

(三)知识、技能强化阶段

学生回到学校后又对调查、访谈到的现象进行整理汇总,形成自己的观点。再用图例、数据、照片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组员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轮流进行技能强化。

(四)活动评价阶段

进行项目评估检查表2-3所示:

四、研究成果

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的实用价值,因此经过评价并得以完善的项目,应该推广应用或者归类存档以便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以上是利用企业资源引入课堂,在“工学结合”课程理念下开发的以“安全用电管理和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项目教学课程示例,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高,以往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且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且深,学生动手机会少,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实施工学结合以后,学生通过对应的项目去完成相应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学习,教师成了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既是生产者也是学习者,人人都有相应的任务与工作,避免了少部分同学过分依赖水平好的同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改善。

(2)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使学生在参加维修电工上岗证的通过率达98%以上,参加广州市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成绩喜人。通过校企合作的企业资源,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场景、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体现就业导向的目标。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已经很好地学到相关的学科知识与操作技能,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以往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因此综合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在实践活动中弥补了这些不足,当出现操作问题或操作不规范时,教师及企业人员及时指导、在关键处作适当点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关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与锻炼。

五、研究反思与展望

(1)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需要任课老师付出一定的努力,如前期与要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然后做好组织方案、还要向学校提出申请,到企业学习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等等。但这种教学模式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也对企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学生毕业后就业都非常有帮助。所以希望老师们都能为学生多付出点,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把“工学结合”的课程做到实处。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课程。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好奇心才会想去研究,才会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综合实践中选择课题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只有是学生喜欢的,他们才有动力做下去。

高效课堂工程范文3

工程启动以来,政府的推动力使其在东莞基础教育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回应和实施,成为东莞市基础教育最热门的话题和最集中的改革目标。

一、东莞“高效课堂工程”:意在何为

1.当下教育改革实际背景下的有为选择。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选择全市中小学实施“高效课堂工程”,“作为”何在?第一,在场域视野下观察教育,教育改革的推进显然需要系统思维,整体设计,综合展开。在尚未形成全局性改革大气候时,一个地区在区域范围内选择相对微观层面的“课堂”作为“最近改革区”实施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是一种“有为”选择。第二,任何教育改革,最终一定将回归到教与学的有效性这一朴素的追求上。实施“高效课堂工程”,正是在做教育改革最基础、最本原的工作,是在为迎接更大的改革机遇做准备。

2.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应然选择。

从我国教育改革的整体形势来看,课程改革显然已进入到一个难度更大的“深水区”。教育部下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以及教育部教育司负责人的讲话,都表明国家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坚定态度。东莞实施“高效课堂工程”,一个重要的取向就是要从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开展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使全市的课程改革能够真正在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深入进行下去。

3.东莞现有教育基础上的可行选择。

东莞现有的教育发展基础,为“高效课堂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2005年,东莞就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全市32个镇全部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而近年市财政继续增加教育投入,一大批学校的新建、扩建、改建相继完成,使全市的教育布局更为合理、现代化办学条件更加完善。

再者,东莞教育教学研究已经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先后以不同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良好的“草根式”教研态势,有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科研积累,为更深层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而这种教研氛围,也成就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省、市名师工作室团队、各学科带头人和全市1500多名骨干教师,成为高效课堂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东莞“高效课堂工程”:剑指何方

在大量研究关于“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践信息后,东莞市把高效课堂的宗旨确立为“相信学生、读懂学生、激励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具体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尽可能地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在推进“高效课堂工程”时,第一个目标指向就是“尽可能地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这种目标导向,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下,尽可能自主、主动地进行学习。这里包含两点基本认识。

(1)以相信学生为前提。首先,应该相信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学习愿望。这种“相信”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去发现、欣赏、呵护、弘扬学生的学习天性,或是有意识地去唤回被过往的“教育”销蚀了的学习天性,而不会基于学生“性本惰”的假设,总用一种防备学生不学习的心态,实施外在的强制力把学生“捆绑”到“被学习”的状态之中,用繁琐的、超量的学习任务强迫学生“就范”于一种低效或者无效的“学习”。其次,应该相信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无论是哪一个学段的学生,其自身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信息的存储和思维智慧的开发,现代知识渠道的多元性,使学生身上的“内存”成为一座“富矿”,成为学习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因此,学生的全部学习,都应该是在原有“资源”基础上的有机生长过程。由此,教师在课堂要充分捕捉、采集学生身上的基础性资源,有意识地启发、点拨和激励,让这些潜在的、隐性的资源“活跃’起来,参与到教学过程,这样学习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2)以阅读学生为基础。“以学定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教师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怎样“以学”去“定教”,这需要以认真“阅读学生”为基础。一是“阅读学生”了解学习基础。“以学定教”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即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个体经验进行充分的解读和分析,清晰地掌握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确定“哪些是教师可以不讲的”“哪些是只需要教师作引导性提示的”“哪些是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二是“阅读学生”了解内在需求。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某一种固定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经常追问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是否因成人的思维而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在心理上、情感上有着怎样的期待?同时,教师的思维还要从“抽象学生”向“具体学生”转换,更具体地思考:哪些学生有更大的发展潜能,需要创造机会和提供平台?哪些学生存在学习上的困难,需要提供怎样的帮助?阅读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走出以知识为本,才不会因为对“人”的忽视而使学生的学习失去生命的主体性。

2.让学习不再成为学生过于沉重的负担。

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当然是课程的调整与重构;是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机制的改革。“高效课堂工程”是力求在这样一个相对缓慢的改革进程中,以改变课堂教学来达到缓解学生当下的学业负担。这就是 “解放学生”的目标,并由此确立了两个重要指向。

一是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不能单一地以一节课或一个教学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准,更不能简单地以某单一形式的检测结果(成绩)进行效率判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多一些这样的追问:学生一定量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多少时间与精力的消耗?(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全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怎样的体验?(包括兴趣、状态、心理感受、思维活跃度等方面的全面关注)。这样的追问,使“高效课堂工程”的实施自觉地指向“减轻学生过于沉重的学业负担”。

二是现有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太多因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造成的“低效”现象,从而无谓地加重了学生负担。为此,必须把高效课堂的研究分解为若干子问题,从有效备课、有效呈示、有效对话、有效激励、有效评价、有效指导(包括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指导)、有效作业、有效环境建设、有效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能在教学的各个细微之处促进效率的提升,其综合效果将使得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应有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实施“高效课堂工程”又一个重要的目标指向。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充分体现在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而课程标准就是这种社会要求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当下往往是根据选拔性应试的要求,一味偏向地、突进式地加剧某些内容、某些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难度,而忽视对课程标准这条教学基本“底线”的全线把握和全员落实。充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到达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这是“高效课堂工程”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基于“社会人”的要求,学生的培养必须有一些统一的、基础的标准化要求,但却不能整个教育都按“大一统”的标准而使个体生命丢失了个性化的发展。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了教育的个性化。在目前还是普遍实行大班额集体授课的教学方式下,在这一方向上要大范围取得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难度是非常高的,但依然可以通过持续地、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或改良,使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逐步拓宽。比如,尽量为学生留一些自主学习的“选择”余地;更科学地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与自身的纵向对比中保持乐观地、自信地稳步提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各类个性特长,让课程的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这样的目标指向,确立了“高效课堂工程”“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征。实施这样的“工程”,是在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学校。

三、东莞“高效课堂工程”:足行何径

1. 以“工程”的方式促成整体推进的形态

“高效课堂工程”以“工程”的方式促成全市课堂教学研究整体推进的形态,创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规模效应。市委、市政府制定工程“决策图”,通过市教育局的周密研究与规划转化为工程的“设计图”,并通过各镇区科教办的认真落实,形成各个学校的具体“施工图”。一系列的强力推进,使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从分散的“草根行为”走向了有组织的“集体行动”。

“高效课堂工程”采取积极、谨慎、稳妥的推进策略,按“先选点实验,再全面展开”的步骤进行。全市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确定了207所高效课堂实验学校,实验项目涵盖了中小学全部学科教学,并开辟有“课堂模式”、“课堂评价”“课堂资源”等7个具体的研究方向。

2.以共同的理念形成目标统一的指向。

教学模式是一种框架、一种结构,但它更应该是一种不断改良与完善的方法,是对一种规律的发现。成功的模式不完全在于它外显的形式,更是因为它包含一种对教学的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更多地要在原理思维层面对其成功的条件和因素进行探究和思考,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掌握“理念之根”“熔思想于一炉”。

基于这种认识,东莞“高效课堂工程”的推进,强调以共同的理念形成目标统一的指向,即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有相同的理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有相同的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基本的行为准则。为此,教研室编发了《东莞市普通中小学“高效课堂工程”资料汇编》,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原则、推进策略、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整体性指导;又以教研室教研员为主,分别编制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各个学科的“高效课堂”建设指导意见,进行更具学段、学科特点的针对性指导。

3.以个性的探索开辟多元发展的路径。

高效课堂工程范文4

关键词:大学 化学 教学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84

1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大学课堂教学工作,特别是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贯穿性比较强,因此,需要教师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穿插性复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新课的讲授时间,而在学期末,因为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冲突,教学工作只能草草收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有序进行,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我们必须根据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全面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2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大学化学课程不同于高中化学,也不同于大学其他课程的教学,它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具有小型化和板块化的特点[2]。与高中化学相比,大学化学课程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它的板块化,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特点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在提高大学化学教学课堂效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专业化教学,要将教学和科研创新融合起来,不断增强教学的新颖性,充分展现化学学科的前沿性知识。大学化学课程具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课程设置的层次化,也就是根据不同的化学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等,在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别注意不同的学科层次所具有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注意这些才能保证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效率。此外,大学化学课程还具有学时比例大、内容现代化的特点,大学化学课程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学科,因此,在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让学生时刻关注学科动态,紧跟学科前沿知识,不断增强自我知识储备。大学化学课程还具有体系化的特点,它不是独立的学科,因此,在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交流互动,加强不同化学教学的联系。

3 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课堂效率的途径

3.1 做好教学计划,控制课程进度

要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效率,首先应该注意做好教学计划,控制好课程进度[3]。做好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我们要根据大学化学课程的各个章节和各个层次的特点,制定好学时计划,明确各个学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控制好课程进度。当教学工作发生变化时,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化学课程教学能够沿着既定目标进行,避免因教学活动变化而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

3.2 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对于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来说,单纯的讲授和说教方式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教师自然要占用以后的教学时间,从而对教学效率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方法。我们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并且与所学知识结合,能够使复杂、抽象的化学教学更加形象和生动,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3.3 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而不应该采用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所以,大学化学教师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教师应更多的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课堂效率。

3.4 教学科研下放,促进学生教学

大学化学课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方面便是教学科研工作,而教学科研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团队,要把教学科研项目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增强科研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科研成果的平台,让学生走上讲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4]。

3.5 加强分工分组,增强协作能力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需要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设立小组负责人,在小组负责人的带领下完成资料收集、知识讨论等工作,切实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课下完满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从而还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4 小结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必须从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做好教学计划,控制课程进度,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科研下放,促进学生教学,加强分工分组,增强协作能力等方式,全面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课堂效率,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5]。

参考文献:

[1]吕晓萌,谢吉民,陈敏.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效率的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22-24.

[2]宣婕,李心爱.关于大学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J].广州化工,2012,(5):30-32.

[3]李泽全,曹渊.大学化学结构教学法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08,(2):40-42.

[4]刘捷.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1,(20):28-30.

高效课堂工程范文5

【关键词】专业兴趣;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兴趣培养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1]。如今,在我国本科生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后,每年有数以百万的本科生进入高校学习,根据2015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数据,全国高校计划招生700万人,其中本科366万人,高职(专科)334万人。根据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42万人测算,今年全国高考录取率约为74.3%。但是,现阶段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每况愈下,课堂教学的“低效”、“弱效”等问题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高校本科生热衷于丰富的校园活动以及一些电子产品从而对学习缺乏兴趣;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观念也是引起高校本科生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笔者认为要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必须把培养本科生专业兴趣作为第一切入点,因为上述现象的本质是当代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学生没有足够强烈的学习意识及学习动力,再加上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差,进而导致本科生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方式深度了解当今学生专业兴趣缺乏的原因,并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通过专业兴趣培养学生,期望进一步能提高对本科生高效课堂改革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1专业兴趣培养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必要性

与国家和家庭在教育投资上日益高涨的热情相反,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肤浅化现象日趋严重,学习效果每况愈下,这种强烈反差促使高校工作者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表现在:学生接受知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实现课堂高效性的前提是学生愿意学习、会学习、乐于学习,要实现这个前提就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专业学习兴趣。然而,当今大学生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减少了对学生的强制性约束,以至于很多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坏习惯,课堂学习纪律差。显性逃课现象日趋严重,隐性逃课也比比皆是:课堂上,教师激情澎湃,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课桌下学生睡觉、走神或沉迷于一些电子产品。同时很多的学生安于享乐,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络和谈恋爱上面。出现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学生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专业兴趣缺乏的调查及分析

现阶段高校本科生普遍缺乏专业兴趣,笔者对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近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据统计,有21%的学生因对专业缺乏兴趣而在课堂上玩电子产品,还有7%的学生因对专业缺乏兴趣经常在课堂上睡觉。对道路专业本科不同年级的调查问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时,发现专业兴趣缺乏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2.1新生填报专业的盲目性

对于将要入学的新生,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原则上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填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在实际中学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其最终选择的专业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兴趣。学生填写高考志愿时一方面根据国家或学校的招生计划选报,需充分考虑专业的招生人数,同时也受到是否能被录取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开展的专业了解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听从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建议选择专业,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在对道路工程专业将160多名新生进行专业适应性座谈中发现,其中40%的学生对填报的专业并不是很感兴趣,这就造成学生缺少学习的最初动力,进而导致新生在课堂学习方面的效率低下。

2.2对教学现状的不满

以道路工程专业情况而言,本科生急剧扩招以后大班上课成为常态,学生们认为大班上课影响自身的听课效果;同时学生反映存在部分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等现象,进而他们质疑学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专业课的教学。同时有的学生反映教学过程中研讨、创新实践等课程难以如期安排,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和互动根本没有及时到位。这导致本科生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从而严重削弱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再加上新知识进入教材的速度较慢,科研训练不足,这也导致许多本科生思维比较固化、创新意识差。很多用人单位也反映本科生在工作中思维僵化,创新能力差,习惯于从网络或者课本上找现有的答案。同时,现阶段高校教师有些不特别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他们只关注自己的科研成,在教师队伍中有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存在,导致这部分老师上课的主动性、创新性不够,从而最终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2.3对专业就业前景的迷茫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竞争和对前途的担忧已成为目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随着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渐渐熟悉,每个学生都会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形势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尤其是进入大三年级以后,会更多的接触到自己师兄的就业情况。以道路工程学生为例,当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大部分学长都去了施工单位时,很多同学往往会被艰苦的工作环境所困扰,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被打击,导致有的同学彻底失去专业兴趣。学生一旦失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学习效率低下是必然的结果。

3通过专业兴趣培养实现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对于目前情况而言,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办学资源不可能急剧扩张,就业压力也会持续的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就必须实现本科生课堂教学的高效化[3-5]。而培养本科生的专业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解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3.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首先转变老旧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是一种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是一种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中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感受让课堂上充满活力,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享受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掌握,逐渐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2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和启发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养成思维观念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和启发性,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模式,学生不仅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些专业问题,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还能体会到探索知识所带来的愉悦性。

3.3增加研讨式、创新实践等教学环节

部分学生反映教学过程中研讨、创新实践等课程难以如期安排,教学与课程设计的协调和互动根本没有及时到位。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对专业的兴趣,为了避免这方面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尽量在课堂上采用研讨式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提前做准备,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研讨,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建议在每门专业课结课后要尽量安排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要求学生在本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专业资料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可以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大大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

3.4改革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改革教师教学的的评价制度,提高教师对学生教学评价的重视。教师上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主导者,教师也是改变教学方式实践者,教师是决定高效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培养本科生专业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鼓励高校教师重视教学、投身教学。要改变这种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理念,防止研究与教学相脱离。在很多情况下,课堂教学的低效,正是由于教师没有把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用在教学上,加上对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学习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直接影响其课堂驾驭能力,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必须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且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作为评老师评教授、副教授职称时的重要参考,对学生反映差的教师可以终止评选教授、副教授的资格。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只是学校教学评价组评价教师的单一模式,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从以往只注重科研成果的评价,到后来加重对课堂效率的评价,扩大了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现了教师评价的全面化。

4结语

课堂是老师教学的主阵地,为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笔者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为切入点,以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作为例子,提出通过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采用探究性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加研讨式、创新实践等教学环节、改革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等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而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来实现本科生专业课程课堂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04:83-84.

[2]胡萍.高校在入学教育中培养专业兴趣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0,05:145-146.

[3]刘旭利.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7:45-46.

[4]龙宝新.论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8:52-56.

高效课堂工程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课堂 数学 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对教育工作着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育教学工作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初中数学教师能否采取合理的对策,将关系到每一为学生具体成长。有位专家曾经提出,“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的施舍者,没有人能教会学生,数学素质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获得的。”这就强调了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提高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形成一种评价习惯,将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发展空间作为教师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也作为教师教学工作实效性评价准则。本文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1.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假如老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会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例如,教师一般会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鼓励,一般有:教师肯定的眼神、赞赏的话语,等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这样学生就会有主动融入课堂教学的兴趣。正如“马太效应”中,学生在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同时,会更加朝向优秀的方向发展,并将这种优秀持续。同时,在高效率课堂上教师一般对学生采取积极鼓励,对学生的错误也能理性看待,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批判教育时,教师更注重对评判方法的把握,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学生和强调学生的过错。这样的教育方法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其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同样,在这样的积极状态下,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的发挥。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模式。教师一味的学术灌输,只能做到“授之以鱼”,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抹杀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限制了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数学研究领域,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体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主动地建构对客体。所以,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力的不断培养,同时,对实效性的强调还有利于学生保持勤于思考,在思考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提高初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1.方法教学

这里的“方法教学”强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只是让学生求得题目,不能是“为做题而做题”的目的。而是要教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数学学习方法的获得远远比解决某个问题更重要。在实效性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课堂中更好的实现自己,我们知道学习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好的解决问题。同时,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形成一种开放性思维,真正的“会学”,这样学生也就能够独立发展逻辑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独立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尤其要抓住机会联系现实生活案例,并渗透数学知识在教学知识中的发生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也是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强调。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及时向学生分析目前和数学思想融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只有注意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分析,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进程,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也是符合数学教学的规律,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把握。

2.丰富教学模式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要建设实现性数学课堂,就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丰富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科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初中生由于处于性格形成阶段,其注意力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数学课堂中,老师仅仅采用单调的板书教学模式,那么学生则会在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后出现思维停顿或者是不能专注于课堂教学。在实效性数学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动手亲自制作立体模型,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中,更加有效的把握空间图像的抽象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学生提问、学生解答、学生归纳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确保其学习的高效性。

3.新教学工具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的成功也广泛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工具参与教学,有利于将平面固定的模式转化为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线条感等一系列感官活动有效把握的生动画面。在这种形象、直观的视觉展示中,使学生更加有利的对问题进行把握,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思维更加活跃。这样当教学中出现难题时,学生可以有效的把握其重点和突破点,最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果就得到了优化,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新课标改革进程不断推动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们必须明确高效率的数学课堂不仅仅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创新中,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实效性课堂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长龙.采用多种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2]张国恩.规范教学行为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S1).

[3]张蕾.善用多媒体是提高农村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口[J].学苑教育,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