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例6篇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需要通过历史学习知古论今,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分析未来发展的方向。教师应该强化教学方法研究,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开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素质教育要求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无论教学方法怎么变化,都应当保持这样的方向不动摇。一是应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高中历史教学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思维的线索和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二是应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高中历史教学应当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观察世界和分析世界的能力。三是应当充分整合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融合生活中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各种资源,运用到教学的不同流程与环节之中,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应当兼顾教学空间拓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兼顾到课外活动的方法,要充分考虑如何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二、以创新的理念扎实推动历史教学方法改革

1.环节前置法为历史课堂教学赢得主动。高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学习环节的前置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搜集和教学工作相关的资料信息,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在《开辟新航路》教学中,针对新航路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正反两方面的意义进行分析,为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有了课前的提前预习,学生不仅熟悉了教材内容,而且还会在预习活动中分析出其中的难点问题,课堂探究讨论提高了指向性和目标性,学生可以更好的配合老师进行教学互动,教师也可以将教学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

2.问题探究法体现了学生能力培养要求。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认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出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启发,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基本解决问题,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以及教师的点拨来获得准确的答案。问题探究法就是这一教学方向的有力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设计为思考题,要求学生分析发生的时代背景,的代表人物以及提出的具体举措,分析为什么会导致必然失败的结局,并以为例和当今进行的深化改革相比,两者之间存在着哪些差别?通过这样的探究引导学生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而且对坚定不移推进经济政治改革增强了信心。

3.辩论交流法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提升。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理念,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学生根本提不出不同的观点,就是历史教学的失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学生观点迥异的内容,组织他们开展辩论,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新中国的外交》教学中,有学生提出我国对非洲国家大力支援,属于一种金钱外交、拿金钱买选票的方式。对于这样的敏感话题,笔者没有直接作出结论,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辩论,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笔者重点进行观点的引导,从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当承担的责任、历史上非洲各国曾经对中国付出帮助等方面分析研究,最终学生终于明白了,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友谊是第三世界的深厚友谊,并不是以金钱为标准能够衡量的,经济援助只是体现中非友谊的一个方面,也是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一个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有效纠正了片面的观点。这样的辩论交流方法还可以运用在一些敏感话题的学习与研究上,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同时活跃了历史课堂氛围。

4.媒体演示法丰富了高中历史课堂信息。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手段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为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丰满。例如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中,笔者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选取了红军战士过草地翻雪山的场景,这些片段都是选自于影视作品,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在课堂上播放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手段的介入,整个历史课堂才会更加丰满,大量的信息可以为课堂教学所用,既加深了教学内容理解,同时升华了情感。

5.实践调研法让历史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历史教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注重构建两者之间联系的通道,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理解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例如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学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建立6人研究小组,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这一课题进行课后调研,既可以选择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大的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选取群众家庭生活变化这些小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鲜活的事例和对比的数据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样的调研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改革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历史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既要保持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同时也要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改进

一、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现代化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把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

实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要改变历史教师一讲到底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最终构建新型的教、学、教材、教师和学生的理念。

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以及较为普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现状来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以使之为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服务,已非常迫切。因此,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也需要现代化。

要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运用到我们的历史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在以下两个“转变”上下功夫:

首先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即要转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历史等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和对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到实际历史教学中的畏难情绪。要看到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全面运用,将会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而这些都是新的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

其次是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开发、使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当然,教学手段现代化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都知道,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为知识单向传递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接受能力等不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的质量。那么,要改变历史教学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由单项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多元交流,即把教师一人唱主角的课程变为大家都来唱的课程。为此,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学不再只关注知识传递,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

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真正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此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现有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建议,这些教学活动建议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范例,给历史教师一种活动启示、一种设计思路。每位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多种途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三、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中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种历史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新课标下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科学的学习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文3

【论文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短剧表演、分组讨论、办展览会、社会调查、网络教学等各种方法,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广阔,早已经走出了课堂。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 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而教学中要使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打开新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优化教学方法开始。高中历史教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短剧表演、分组讨论、办展览会、社会调查、网络教学等各种方法,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广阔,早已经走出了课堂。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加强对必修教材的整合 

三本必修教材是按照一定的模块编写的,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发展线索,但要知道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是一个整体,被肢解了以后再用什么掩盖也是残缺的,模块结构也不过是件华丽的外衣而已。如必修(ⅰ)古代史部分内容,基本上是讲“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其中多少可以看到一点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影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还是可以用来解释一些来龙去脉的。而到了近现代史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在当时的影响,已经单纯是在谈政治了。相关经济,文化内容就列入进后两册书中。就政治而政治,就经济而经济。而这样人为的割裂不利于学生整体的,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问题。而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同一事件因包含有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内容就又同时出现在三册书中。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对于同一事件的学习在教学中要进行综合,实现三本必修教材关于同一事件的有效整合。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使历史知识更形象。如必修(ⅱ)“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宋朝的商业打破了唐朝受时间和地点(市)的限制,教师如果单纯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很枯燥。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武大郎卖炊饼”的例子,用漫画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在笑声中学会了知识。历史教学从培养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层次上看,“首先是识记。学生要掌握一些基本史实和基本技能;其次是加强理解。理解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历史基本观点,当然,对这些观点也要进行分析,不要简单地接受。如选修ⅲ“朝鲜战争”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资料,上课时先将朝鲜战争的前后,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展示,营造战争的特定背景后,让学生“扮演”毛泽东。因此,很多学生在参与中识记了知识,也获得了认识和体验:面对新中国各方面情况毛泽东决定打这战争的过程多艰难啊。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特别是对教材中提及的历史发展的一些基本观点。在讲述“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教学方法可更多样化 ,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图片展览,都会有较好效果。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随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改变,随着科学对教育的渗透,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要随着变化,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历史是一门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是首选。因为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文本、图像、视频、原始资料等多种信息制作成实用性极强的教学课件,不但能起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用多媒体技术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其次,教学中经常大量使用课件,不利于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第三,需要有一系列的硬件设备,如音箱、遮阳窗帘等。这些设备往往影响到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效果。 

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首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根据这一规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引发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南京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在潘家峪发生地血案,七三一部队的恶行等。 

其次,通过知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情感又反作用于知识。如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够从对抗走向合作抗日,而后来为什么又从合作走向对抗?通过对这一变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政党、一个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应从宏观上考虑问题,而不能只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得失。 

第三,以情感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情商,把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个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课程目标中的三个维度,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整体,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提升,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了解和应用,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和升华。学习历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地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m] 北师大出版社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改 素质教育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究竟是继续沿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模式走下去,还是进行改革,走素质教育之路?广大从事历史教育工作教师面临着新的选择。可能有的高中历史教师会说,我们多年来一直是从事着素质教育。但是,从整个高中教育来看,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还是以讲授为主,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于让学生经常做大量的历史习题,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结果是学生学到了知识,但是却没有提高能力,有的学生的能力反而变得更差了。所以,新课改后,作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要积极应对新的时展要求,通过历史课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本人多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和多年的从教经验,对素质教育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1. 积极向国外同行学习

外国的历史教学,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如英国的历史教学也曾经面临着困境,学生不爱学习历史。英国的历史教师通过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做法。第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上经常使用投影片、幻灯片、录音带等多种教学材料,设计历史游戏、角色模拟、历史剧的编演、参观古迹等教学活动;第二,重视“不久以前的”、“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历史以及乡土史,以加强历史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方面,日本的历史教学就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高中历史新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和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将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历史思考能力方面,并以此为出发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它以改善旧有的讲义法和问答法等教学方法为核心,注重课堂讨论、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历史材料的解释。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历史作业形式,诸如设计历史图表,归纳内容要点,调查历史遗址,搜集民俗资料,写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甚至让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馆、博物馆的资源,开展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从较为广阔的视野来认识历史,又可导入乡土内容,使一些抽象化、概念化的内容变成具体的、亲近的文化遗产学习。

2.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教学主体。而教师则退居为主导,成为一名好导演,而不是传统的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的角色,结果学生产生的惰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要求学生上课之前预习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这一节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到正式上课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相关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积极展开讨论,甚至模拟历史人物,回顾历史往事,让课堂成为历史的辩论场,以此激发学生了解历史、分析历史的热切情绪。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思辨能力。

一堂好的课不仅是教师要备课,学生也要备课。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备课,不过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把书看看。但是,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就不能这样做了。要让学生在上课之前,不仅仅看书,还要根据书的内容,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为这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备在课堂上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教师则有义务督促学生去这样做。这样的一堂课才上得有意义。

3. 重视史料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书本为主,缺乏对史料的讲解与分析。新课改之后,要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史料的分析,特别是原始史料。只有这样,才能复原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可贵之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上图书馆,如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地方查阅史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分析和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证据,讲解历史课,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讲解一段历史的时候,还可以运用多手史料,进行相互论证,甚至还可以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考证。如当叙述某件事的时候,同时列举几份观点相似或相冲突的史料,让学生互相印证或对比,让学生得出结论,增加其成就感。

4. 提倡社会实践教学

高中历史虽然讲述的是过去的历史,但是,毕竟历史事件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不少遗迹。所以,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古迹,寻找先人的气息。这是高中历史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高中历史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5. 不要将高中历史课上成政治课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人才,而是要通过历史

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的工作重心需要从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向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在新课改的大潮下涌现出的新鲜事物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高中历史教学。

1.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要以一定的教育观念作为内在依据和基础。然而,当前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很陈旧,对新历史课程的教学宗旨领会不深,依然采取保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得、历史思维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将观念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2.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高中历史教学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这两种课程都采用了专题的方式来组织设计教学,例如,必修课程历史Ⅰ就为九个专题:内容涉及政治制度、近现代对外战争、近现代民主革命、当代经济建设等,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编排,从而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线索性,不仅可以避免和初中学习的重复,更重要的是视角也不同,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史实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但这种教材的设计往往脱离历史发展的现实情况,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

3.高中历史教学传统与现代关系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曾经非常有效,但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高中历史新课程提及的许多教学方法,例如鼓励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时交流合作,值得推广和借鉴,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交锋中,许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盲目求新求异,几乎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例如,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后,一堂历史课看似热热闹闹,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合作,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有限,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改变高中历史教师旧的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这一教育观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力求构建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师需要多角度设计历史问题,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2.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形式

如前文所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教师在进行历史专题教学时不仅要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而且是“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历史专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做“传声筒”“复印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在专题教学时,为学生设计各种喜闻乐见的历史探究形式,如研讨会、辩论会、座谈会、演讲赛,也可以是历史剧、小品、影视、实地参观,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形式。

3.协调教学方法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几乎全盘否定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盲目照搬照抄现代的教学方法,这是十分不可取的。要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就需要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

机结合起来。事实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也是有精华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新的历史教育理念,我们要接受和实践。我们需要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待过去的历史教学方法不能全盘抛弃,而应该吸收符合新课改

的部分,继续使用。比如,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教材采用专题式教学,跳跃性比较强,其中有一些知识线索被弱化,给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造成一定的障碍。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传统教学中梳理知识结构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支持。为了加快新课程实施的步伐,为了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需要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虚心向同行与专家请教,提高课堂设计的能力,力求尽快在实践中探索出高效率的适合新课程的历史教学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陆丽丹.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9.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文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不仅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地区高中历史教学、评估的依据,对尚未开始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地区(以下简称“非课改实验区”)高中历史教学、评估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课程标准,转变高中历史教学行为理应成为非课改实验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对非课改实验区背景下的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来说,该如何认识和应用课程标准,改进高中历史教学,为进入高中课程改实验做好前期准备呢?笔者认为:非课改实验区历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应突出对课程标准思想内涵的领悟和把握,而应用则应突出历史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学习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学习和教学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首先,领悟新课程目标,促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在课程目标方面,历史《教学大纲》提出了“双基一思”(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想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则提出了“三维七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不仅包含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教育目标,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思想教育目标”发展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了人文素养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这些变化无疑都是超越教学大纲的一种理论创新。

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标准编制者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是课改实现区学生才需要转变,非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同样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精神的层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高中生精神活动的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二是重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三是善于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

其次,借鉴新课程结构,建构新型历史专题知识结构体系。

1、依托课程标准中学习“专题”的新视角重新梳理整合教学内容。如课程标准选修模块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中专题四“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和专题五”法国民主要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这与大纲中学习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强调突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反封建意义极其革命性形成鲜明对比。实际上确立了对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学习的新价值取向,也就为重新认识英、法、美三国资产阶段革命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重新整合、建构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体系提供了新的范例。

2、借鉴学习“专题”的内容结构指导历史专题教学。课程标准中不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其学习模块下的学习专题,与大纲教材的知识体系有较大区别。课程标准呈现的学习模块、学习专题在同类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上体现出较强的纵向联系的特点,但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历史的整体表述则相对较薄弱;而大纲教材则正好相反,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历史的整体性较强,但在对同类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上的论述则较薄弱。

因此,课标中学习模块下的学习专题,正好可以作为大纲教材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在阶段专题教学中,课标中不少学习专题甚至可以直接作为专题教学的框架整合大纲教材的知识,进行专题教学。在专题教学中,借鉴课程标准呈现的学习专题建构不同于大纲的教学专题,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纵向认识历史发展的特点,同时有利于增强专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专题教学的实效。

第三,融合新课程内容,促进历史认识和史学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