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诗文入史例谈探究

高中历史课堂诗文入史例谈探究

【摘要】基于当前课程结构改进的新形势,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借助“诗文入史”,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历史予以同情之理解,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诗文入史;课堂教学;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狭义的“诗文入史”就是以“诗”为史料来证史说史,广义的“诗文证史”可泛指以文学作品用作史料来研究历史,中国古代的诗词、文论、小说、寓言,乃至政论文章,都包括在内。可以说,从诗歌中可以看到历史的演化,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利用这一特点,以诗文入史,有助于开辟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的新途径和新空间。本文结合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五“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诗文入史”如何激发学生共情。

一、整合教材,分析学情,确立教学之立意

选择性必修教材,面向的是具备一定历史基础的历史选修学生,因而在内容设计上具备专题性、系统性、结构性的特征,语言简略但却内含深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调动大量《中外历史纲要》中相关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需要深刻体会教材的微言大义。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基础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挑战。学生如何能够将《中外历史纲要》的基础知识与选择性必修教材内容建立链接、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探求教材背后的微言大义,都是值得仔细思考与研宄的。本课是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第一课,单元的主题是“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围绕古今中外各国根据不同的国家制度与国情而采取各异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作为单元第一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讲述中国古代先后通过世袭、举荐、科举等方式进行官员选拔,通过不断完善考核制度与设置监察机构进行官员管理与强化社会治理。从逻辑关系上讲,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度,以及对于官员“德”?“才”方面的要求,既为后面讲述西方文官制度与近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创设进行铺垫,也为其发展提供借鉴。本节课的教学不仅需要梳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更迭,更加要与学生共同分析每一种制度的更迭原因及其时代特征。教师可以通过“诗文入史”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如借助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刘邦的《大风歌》、左思的《咏史》以及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些不同时代的呼声,一方面可以体现不同阶层与国家治理的需求,展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选官制度以及官员管理制度的变革,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透过诗文所构建的历史情境,感受王朝兴替、世事变迁、人物命运等与官员选拔、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延续与发展、官员考核制度与监察机构的设置与不断完善作为主旨,通过“诗文入史”帮助学生辩证认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于社会治理的历史影响,感悟德才兼备是官员选拔与任用的重要标准。

二、诗文入史,层层设问,喚起同情之理解

诗文一:《大风歌》

教师出示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196年击败发动叛乱的淮南王英布得胜还军途中重返故乡沛县,与亲朋故旧把酒言欢之际即兴创作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设问:这短短三句诗表达了刘邦怎样的心情?设计意图:以学生相对熟悉的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切入,吸引学生探求诗歌背后所体现的刘邦衣锦还乡之际既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又焦灼惆怅、渴求人才的双重思想。由此,引出对汉朝初年社会状况的探讨:西汉初年,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国家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稳固统治,壮大国力,为抵御匈奴奠定坚实基础。学生透过《大风歌》切实感受到刘邦的双重思想及其发出这份感叹的原因,从而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汉朝因社会状况的变化而弃军功爵制实行察举制。

诗文二:《咏史八首》(其二)

教师出示作为寒门出身的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设问:左思如何评价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为何九品中正制会产生此种影响?设计意图:透过左思的诗及其“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学生了解九品中正制之下寒门庶族入仕为官的艰难,直观感受时人对九品中正制之下官僚阶层固化、门阀世家垄断选官用人权状况的不满,领悟九品中正制以出身、门第作为实际选官标准,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进而深刻理解九品中正制这一选官制度导致选官用人之权掌握在门阀世家手中,既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也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故而隋朝创设科举制度将其取代。在历史课堂中有效运用诗文入史,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发展变迁,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落实统编教材的主旨立意,适应历史学科课程改革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阐果.高中历史教学中“以诗证史”教学法的应用及反思⑴.历史教学问题,2018(6).

[2】褚方晨.另辟蹊径选取素材——提升历史课堂文化魅力的实践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6).

作者:秦亚男 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