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赏析范例6篇

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作品赏析范文1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意义在于从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内容中得到一种特别的体验,不仅能陶冶读者的情操,还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也是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的桥梁,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赋予文学作品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比较生动的文学作品会给读者一种灵动性,而语言表达比较沉稳的文学作品会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意。文学作品赏析主要是从语言表达的方面作为着手点,本文就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语言角度

读者从语言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能更加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得到不同的精神体验,因此,分析从语言角度赏析文学作品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文学作品是由文字和词语组合而成的,但是语言能对文学作品起到很多的修饰作用。读者在赏析文学作品时充分探究语言对作品意境的变化能更加容易走进作品的世界之中,从而从文学作品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语言对作品的修饰层面

语言对文学作品的修饰作用主要是运用一些修辞方法,使作品的文学色彩更加强烈,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方式有很多,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以及设问等。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很多种的修辞,所以,从语言的角度了解每一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方式,对文学作品赏析有非常大的帮助。一部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很多种修辞方法,并且修辞方式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突出文学作品的中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修辞方法不是很常见,容易使读者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因此,对修辞方式的理解也是文学作品赏析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二、语言的表达方式层面

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能将文学作品区分为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文学作品形式主要有议论文、散文以及说明文等[1]。但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必拘泥于一种表达形式,往往是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在一部文学作品中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仅能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多元化,结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还能避免由于单一表达形式使作品看起来死板的情况发生。在赏析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应该明确其表达方式是什么,体会作者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想要传达的感情或者描写的事物。一般的情况下,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语言比较平实,不如抒情性质的作品其对于感情的描写更加强烈。很多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在作品的核心部分是情感表达最强烈的部分,读者赏析时,抓住这个部分的内容能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加接近作者想要表达的世界,并在这个基础上,加入自己对作品的感悟,或者与作者不同的感受,这样能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更加深刻。另外,应该将作品的每个部分的表达方式进行仔细的研究,因为很多的作者都是将作品的情感倾注在一部作品的细微之处。随着文学形式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文学形式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使文学作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语言的句式变化层面

赏析一部文学作品的重点在于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而文学作品是通过句子组成的,因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都体现在每一个句子之中,准确理解语言句式的含义能更加贴近作者的感情世界。读者在赏析文学作品时,深度挖掘作品的深层次含义,充分理解句式的变化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内涵。句式有很多种的表现形式,比如感叹句、疑问句、反问句等。

四、对词句进行品味的层面

词句的表达是一部文学作品带给读者最直观的形式,仅仅是词句表面的含义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作品的中心思想[3]。从一些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语句都是经过作者的反复琢磨才最终下笔的,文学作品中的词句能从细节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词句比较有深意的表现。词语也氛围很多种形式,比如形容词、名词、动词等,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是一座高楼,那词汇就是一砖一瓦,词句的堆积才能成就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因此,对文学作品的词句进行仔细的品味对赏析文学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文学赏析看似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实际包含了很多的细节,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一部文学作品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从语言的修饰作用、表达方式、句式变化以及词句品味这几个层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能得到不一样的文学感受。

参考文献:

[1]韩亮.浅谈高校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J].语文建设,2015,(11):8-9.

[2]居勰.从跨文化的视角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4):144-145.

文学作品赏析范文2

关键词:小说;诗歌;戏剧;欣赏方法

收稿日期:2006―10―27

项目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校级科研立项(编号:XJ0651)。

作者简介:张生珍,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

一、文学作品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英美文学作品解读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少。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文学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上述目标的实现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将文学史和文学作品两者并重,史料结合。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因为教学内容过多以及时间安排不合理,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常常是在学期结束时,教学内容还停留在浪漫主义时期,或者尚未完成18世纪英国小说,这样学生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支离破碎,就无法形成对文学史的框架理解。

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上文学史课时,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对怎样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传统的文学课除了教授文学史外,还要讲一点文学选读,作为对史的补充。这种“语录”式节选,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教师处理这些选段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由于教学内容是些死的知识,不少人便觉得英美文学课乏味、无用。在传统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其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百科全书光盘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

调查表明有些院校英美文学的教学手段落后、教法单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成分较多,易消耗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更无从谈创新与发现。文学课授课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往往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部分学生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偏低直接影响了英语文学课的教学和阅读效果。

针对英美文学教学和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积极有效的欣赏方法。

二、按照文学形式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英美文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上面。针对不同的文学形式,读者学习运用不同的欣赏方法和角度全面把握作品的意义。

在对英美小说的分析上,我们既要对小说的概念进行把握,又要理清小说的分类。小说的构成要素一般为背景、氛围和基调、情节和结构,以及人物塑造,叙述角度等。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读者要学会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不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小说,赏析的方法基本是一致的。在哈代的《还乡》中,伊登荒原的贫瘠、苍白、幽暗、单调和神秘似乎一直扼杀人们的欢乐与幸福的追求。这样的背景预示着不幸,象征着厄运,生发出了种种悲剧。在《傲慢与偏见》开局的一句:“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真理: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个妻子。”这种反差的基调产生了幽默,创造了轻松活泼的氛围,这也就是整部小说的基调。詹姆斯•鲍德温的《向苍天呼吁》讲述的是一个男孩成长的经历。作者运用倒叙的手法描绘他的母亲和继父的所作所为,从而使读者对主人公性格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回顾,对影响个人成长的环境有了广泛的社会透视。对小说中人物塑造手法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小说的理解,人物带动情节,显示主题。《简•爱》中塑造的简•爱的形象是多面性的,简•爱的形象为我们解读作家本人的生活,作家所处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社会面貌以及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意义都有较大的影响。叙述角度指作者在叙述一个故事时确立的一种视角。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一部虚构作品中构成故事叙述成分的人物、情节、背景和事件。如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就十分独特。尼克的叙述对本作品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歌一般指人们用韵律语言富有想像地对世界、对自身,对世界和自身之间关系的强烈感受的一种文学形式。由于人的审美趣味千变万别,审美能力不同,阅读诗歌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人们阅读诗歌的角度和目的也不尽相同。作为普通读者,我们首先要以作品本体为中心阅读。也就是说,将注意力放在诗歌作品本身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段、文体风格、意象、韵律、节奏等纯形式的因素上,这是最重要最具审美价值的欣赏角度,也是读者丰富自己诗歌审美能力和经验的基本角度,有助于读者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W•B•叶芝的《当你年老》这首情诗所使用的丰富的意象、包孕的韵律、整齐的节奏都旨在表达作者本人对心爱的女人的一片痴心,读罢令人十分感动。其次,读者要注意作者的角度。对一首诗歌的欣赏,我们常常需要对作者有所了解。从作者的角度欣赏诗歌就是注重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文学素养、哲学和社会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个人特征,以及作者的文学主张与实践等因素,尤其是这些因素与作品的联系,例如爱伦•坡的诗作――《安娜贝勒•李》就显示作者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再次是读者的角度。这一角度是指读者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随心所欲地运用自己的主观欣赏能力去阅读诗作。阅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走的路》一诗时,读者体会到人生常常面临着无数的选择,不同生活阅历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对诗作做出不同的阐释。

戏剧作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和深邃的意义。戏剧主要有四个基本类型――悲剧、喜剧、悲喜剧和情节剧。戏剧的构成要素一般有:结构、动作和语言、舞蹈和音乐、舞台效果等。剧本的赏析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但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戏剧性感受,其次是作者技巧分析、再次是作品意义和主题分析等。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作给人留下荒诞不经的感受。在笑声和漫画式动作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可悲而又严肃的主题: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遭受着巨大的失败和痛苦,生活在盲目的希望之中,在遥遥无期地等待着一个模糊而难以实现的希望。结果是失望,再等待,再失望,到头来只是一场梦。戏剧舞台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剧中的流浪汉正是人类的象征。尤金•奥尼尔的《琼斯皇》中逐渐增强的鼓声是琼斯内心外化的表征。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人物的独白揭示人物内心的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同时,点明剧作的主题。与小说、诗歌不同,戏剧作品既要把握其主题意义、分析其创作技巧,同时,戏剧的独特的舞蹈和音乐、舞台效果都影响着戏剧作品成功与否,因此,莎士比亚十分关注自己作品的演出,奥尼尔创作的作品也是先演出,再修改,然后出版发行。人们在观看或阅读一部戏剧作品时必须注意戏剧的特点。首先,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读者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在重视文本的同时,还要注意戏剧的艺术形式。戏剧还包括了空间设计、灯光照明、服装的安排、音响的效果、音乐、动作、舞蹈等等。我们在阅读一个剧本时应努力想像舞台的场面和气氛。戏剧一般都有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因此在阅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剧作家语言的运用。读者需要认真读对话部分,了解对话的含义,更要有意识地揣摩对话以外的各种内涵。《奇异的插曲》中有一段尼娜的独白:“我的三个男人!……我感到他们的欲望都汇聚在我的身上……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男人的欲望,我感触到了……他们都溶化在我心中,他们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我跟三个男人怀的孕!丈夫!……情人!……父亲!……还有第四个男人!……小男孩!……小戈登……他也是属于我的!这样才算完美无缺!”这一席话就把一个贪婪女人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活灵活现。戏剧的“强化”特点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舞台的生活是高度浓缩了的生活。小说可以用很大篇幅描写人物,刻画背景,而在舞台上演出的戏剧作品只能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经历,不可能按照时间年代按部就班地叙述。

三、其它有益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我们除了可以按照文学形式来欣赏文学作品,要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还要注意阅读的方法和角度。读者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阅读文学作品。

1.细读完整的文学作品。所有真正的文学欣赏活动都从文本的细读开始。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是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如果只是读了《哈姆雷特》关于“是生还是死”的片段,是无法对哈姆雷特本人和莎士比亚做出全面的评价和判断的。只有认认真真读过莎士比亚一个剧本,读者才能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莎士比亚”,才能与人讨论莎士比亚,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文章出来。阅读文学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读者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才能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2.读者要重视文学理论的学习与运用。文学理论可以帮助读者开启一扇观察文学世界之窗。理论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它对我们的阅读实践和文学欣赏活动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欣赏实践是肤浅的和表面化的活动,为了充分阅读与把握文学作品的意义,学生需要学习文学理论,并且把文学理论应用在文本解读中。我们决不一般地排斥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对文学解读的认知功效,但也不因理论的巨大作用而生拉硬套去比附和解说文学作品。我们应充分利用文学理论为我们的文学欣赏插上翅膀,同时又要不为理论所囿,永远保持精神自由与阐释的个性化和独创性。

3.读者要养成写阅读心得的好习惯。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读者通过阅读,受其熏陶。写阅读心得和读书笔记,有助于读者及时总结自己的思考,积累第一手资料,为将来的写作打好良好的基础。同时,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读者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读者终身受益无穷,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有用本领。正如柏拉图所言,“知识没有实际用途,它的存在仅仅对人的灵魂有益。”在这过程中,不仅读者的英语水平会得到提高,而且会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受益终生。

知名学者夏仲翼教授针对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经典论述对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同样有用。他说:“成熟的教学方式是应该学术讲坛式的,英美文学教学当然实以知识传授为主,但授予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也相当重要。不同的方法适用解读不同的作家和作品。而不是从一而终地用一种固定不变似乎统领一切的分析方法来讲授性质不同的流派和作品。在生动运用批评视角里展示每部作品的特色,要告诉学生解释可以各各不同的,这是读者的理解,作品的本义和读者的理解有时并不等同,这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授课教师用自己的学术观念来阐释文学作品,一个讲坛,培养一个学派,出现一批学者。文学的繁荣就将进入自觉的时代。”(《外国文学研究》(5)2005:9-10)

文学艺术关乎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外化的生命。开展包括英美文学在内的外国文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和方法。促进中国文学发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外国文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文学作品赏析范文3

【关键词】美国文学作品赏析 教学模式 素质培养

经典文学作品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是美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晶,折射着美国优秀的人文智慧。其内容涵盖了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家及经典作品,反映了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南北战争时期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在高校语言教学课程中开设《美国文学作品赏析》课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感受优秀作品带来的审美愉悦,提高人文素质修养,而且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夯实基本功,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美国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态度,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奋进。《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阅读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使学生通过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探究作家的创作倾向、语言技巧、写作手法,系统把握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和创造过程,提高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悟能力,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理性认知的能力和基于审美与理论思辨的文化鉴赏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

1.《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素质教育的目标指引下,我国语言教育日益重视与国际的接轨,在注重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强调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以改变我国语言教育中,学生实用能力不强,不能流畅地用英语交流、看不懂英文原著等状况。从目前高校教学现状来看,《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仍然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由于《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所选的名著,都是用地道英Z创作的,作品涉及的词汇量很大,很多句法结构比较复杂,而且,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如果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很难非常透彻地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感到晦涩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在教学中,《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对高校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语言能力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这些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内容,化繁为简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鉴赏作品,初步掌握文学批评、文体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修养和审美能力。这对很多“重语言轻文学”,惯于逐字逐句地讲解英语文学作品的教师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挑战。

再次,在我国很多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语言基础性、工具性的现象,而对于语言与文化或文学的关联性则重视不够。不管教师还是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教与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语言点和教学重点,往往忽略其中作品的人文美感,使《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文学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其真正的教学意义。

最后,思想上受到就业与升学的影响,存在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认识偏颇。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化,社会化、职业化、现实化令很多教师与学生,都非常重视效用比较明显的实用英语学科,对于《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潜移默化的素质培养型学科的重要性则认识不够。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实用学科上,比如商务英语、口译、写作等,而忽略了《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教育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在高校英语中的教学效果。

2.《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但是,教学改革不是对以往大学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进行创新与发展。高校外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基础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在拓展了高校语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西方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将其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对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意义的重要作用,切实贯彻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的内在价值与意义,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三、《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探讨

《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的目是让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鉴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写作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要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建议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兴趣特点及学习能力、学习目标,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根据体裁赏析作品。文学作品的体裁决定了其表现形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其语言的运用也是迥然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小说语言一般强调通俗易懂、详细刻画,诗歌、散文等则要注重凝练、寓意深刻。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体裁来对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其创作技巧、语言表现手法,进而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2)结合作品学习语法。由于中西方语言习惯的不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法是比较难学的。在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时,如果对语法不能有效掌握,就会影响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甚至难以读懂这些文学作品。而且,由于《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的作品,都是用美国英语创作的,由于年代久远,其语法与现代美国英语语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此进行明确的讲解,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内容来学习语法,否则,脱离语境的语法学习,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3)撰写阅读心得。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写作的成功范例,也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在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用英语语言进行总结表述。撰写阅读心得,能够加深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优秀作品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举一反三的总结、反思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4)多角度鉴赏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鉴赏也一样,不仅要从专业语言学习的角度去鉴赏,还要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结合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去分析,以全面理解作品,探究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创作理念,避免枯燥、乏味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兴趣。

(5)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实际调查,在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过程中,一些学生因为《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中的部分作品篇幅较长,而难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英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一定的阅读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效果。

2.在教学中开展专题研讨会与第二课堂。相对于其他英语专业课程来说,文学课教学内容比较多,但是,课时设置又相对比较少,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法,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专题研讨会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将课堂时间分为讲授与讨论两部分,在讲授部分,主要针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文学要素进行教学;在讨论部分,则采用小组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前面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人物、主题、风格等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讨论完毕后,每组派出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及汇报,进行相应的点评与总结。这种讲授与小组教学模式,不能使师生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互动,也增进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与写作,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专题研讨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总结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用于表现自我的自信。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美国文学作品赏析》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要帮助学生成立美国文学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小组,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形式,使《美国文学作品赏析》从单一的小课堂教学,拓展成以校园为主的大课堂。另外,还可以组建英语戏剧社团、设立英语电影周和英美文化周、美国文学俱乐部等,形成一个立体式的、学习氛围浓厚的英语文学学习环境。

3.突出美国文学作品的整合教学与文化传递功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言类文学课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欣赏、理解文学原著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教育的理解。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一主题的作品,集中起来进行整合教学,集中讲授该类文学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经历与境遇,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该时期的社会背景,并通过比较,更好地理解与体验作品中的丰富情感,真正领悟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学生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与把握西方优秀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认知能力和文化传递能力,这也是新时期对外语人才的切实要求。通过学习《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来提高文化认知与文化传递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中,教师不妨从文化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作家及作品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体会该作品,从而提高自身鉴赏性阅读能力。

4.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是《美国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证,要改变当前一卷定最终学科成绩的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创新教学评价方法,使教学评价方法实现多元化。比如,单元测验可以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同时兼任出题教师、比赛评委和竞赛选手,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形式,为学生创建师生互动、展现自我的平台,并将学生在自媒体上的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师与学生过于重视语言点与知识点学习的现状,将其教学重点落实到《美国文学作品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在高校第二外语教学中,其作用不可忽视,是提高语言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外语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必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新时期外语教育趋势,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吕佩臣.高校外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79-182.

文学作品赏析范文4

是“长长的行走之书”,在广袤大地上,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诚挚凝视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懈求索理想的“高原”。张炜沉静、坚韧的写作,以巨大的规模和整体性视野展现人与世界的关系,在长达十部的篇幅中,他保持着饱满的诗情和充沛的叙事力量,为理想主义者绘制了气象万千的精神图谱。《你在高原》恢宏壮阔的浪漫品格,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追问,有力地彰显了文学对人生崇高境界的信念和向往。

[赏析]

运用“行走”、“高原”、“广袤”,“理想”、“精神”、“信念”等关键词,揭示了作品宏大的规模、高远的立意,和启迪灵魂的艺术魅力。

《天行者》

《天行者》是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一群民办教师在寂寞群山中的坚守与盼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刘醒龙以内敛克制的态度,精确地书写复杂纠结的生活,同时,他的人物从来不曾被沉重的生活压倒,人性在艰难困窘中的升华,如平凡日子里诗意的琴音和笛声,见证着良知和道义在人心中的运行。现实性、命运感和对人类精神灿烂星空的确信,使《天行者》的意蕴凝重而旷远。

[赏析]

“悲壮之歌”、“诗意的琴音和笛声”、“灿烂星空”三个喻体构建了全词的框架,将我们领入一个如诗如画、有声有色的意境,使人对作品悠然神往。

《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建立了极尽繁复又至为简约的叙事形式。通过塑造两个以“出走”和“还乡”为人生历程与命运逻辑的人物,形成了深具文化和哲学寓意的对称性结构,在行走者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缘起缘尽中,对中国人的精神境遇做了精湛的分析。刘震云继承了“五四”的文化反思精神,同时回应着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在向着中国之心和中国风格的不懈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原创性成就。

文学作品赏析范文5

是一个皇帝创造的一种书法体。

但凡这种皇上,一定做不好皇上。果然,创造瘦金体的宋徽宗对书法和绘画的偏爱,让他沦为金兵俘虏。但正是心中这些对于书画的热爱,才使他在沦为俘虏时不至于落难到不堪的地步——人的爱好,在生死关头总会拯救他。因为漫长的时光是无法打发的,这些爱好,可以与时间为敌。

喜欢瘦金体,是因为喜欢它的个色。

就因这叫法,分外有几分落寞的荒意。

像秋天长水。是寂寂的天空,有几声远走高飞的大雁,其实是含着人世间最饱满的情意的。远的东西总是充满了想象,而这瘦里,就有了山的寒水的瘦。这金里,又有了人世间最真实的沉重和亮色。

……

人们很难记得历史上那么多皇帝。但却容易记得宋徽宗。金戈铁马是留给岁月尘烟的,一个书法体的诞生却是永远永远地留下来了。尽管想起时恍如隔世,可是如果看起来,写起来,却仿佛昨天。

看过一个朋友临摹的瘦金体,分外古意。

因为不再有生活的节奏和韵律了,也渐渐失去争先恐后去要什么的意味。人生到后来,是做减法了。一步步减去那丰硕的气息,像瘦金体,只留下些风骨和枝桠就够了,那风骨,却更吸引人。因为隔着八百多年的烟尘与风雨,读者仍然能感觉瘦金体的凛凛风骨。

……

雪小禅 原名王虹莲,生于70年代,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读者》百名签约作家之一,中国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烟雨桃花》《禅心百合》《欢未央》《看读者青蛙变王子》《戏子》《爱情禅》《刹那记》《烟花乱》《刺青》等,部分作品翻译到日本和越南等国家。曾在《婚姻与家庭》《爱人》《北京晚报》等多家杂志与报纸开辟个人专栏。

雪小禅是个唯美的作者。她多写青春、爱情、感动,多是对美的描写,很少对丑的鞭挞和诘责。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用简单而委婉的文字记事情,写心情,好像方程的求解,最终给你感动的结果。这种求证,不同于论辩的说教,而是一种主动的水到渠成的情感寻求过程。她赞颂的美,也好比叶片上的阳光,清澈,透明,很容易地打动读者的心。

她写爱,写私密的喜欢,痴情的绝恋。却又千变万化。雪式风格的文字更是随处可见,与众不同。“这是读者曾设想过千万次的爱情生活:有一个美丽的女子红袖添香夜读书,屋里弥漫着粥的味道,金黄色的小米在锅里沸腾着,像一粒粒沸腾着的心。”“那么遥远那么遥远,远到只像一个梦的影子一样。” “天亮了,爱走了,读者踏上了游走四方的旅途。她写到:还给你吧,那些想读者的日子。” “这是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轻轻的,像一片雪花似的。”这些恰当的、温润的句子,有诗意的美感。

雪小禅的作品似江南女子,温婉隽秀,摇曳生姿,纯美动人,而又不失现代气息。在这个喧嚣扰攘的时代,雪小蝉是国内将传统与现代、梦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关系把握得最好的青春散文、小说作家之一。

雪小禅的文字,是浸透着一个人的血和灵魂,无法更改无法替代的,她就是她自己,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雪小禅!

也许,多年之后,这些文字会随着青春的远走而渐渐改变了痕迹。但是,这些苍翠的青春的记忆,会让每个70年代人因为雪小禅的文字而再次回到那些青葱的日子里,因为读者们曾经爱过、笑过、迷茫过、挣扎过、年轻过……

读者喜欢雪小禅的是她的随笔散文,《穿袜子的椅子》《黄昏,读者曾走丢》《雪候鸟》《她依旧》等,新颖的手法,塑造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故,淋漓尽至!

本篇的“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 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文中将作者喜欢瘦金体的原因和瘦金体的多种韵味,表现得妙意多端,也展示了中华古老文字的纵深渊源。

读雪小禅得要有种心态,不可大快朵颐,适合小火慢煮。如果是“日啖荔枝三百颗”,那就失去雪小禅的原味了。她就是一朵烟花,“薄凉而妖艳”,却不是那种绚烂的美丽。你得懂得她的凉意,用佛性的心境去懂。她只可远读不可近焉,近了就失去了轻烟般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神秘不是朦胧,也不是飘渺,而是一种薄,透明的凉,会渗到骨子里。

读雪小禅适合在忧伤的时候,适合在孤独的时候,适合在微凉的午后,也适合在如水的深夜。读雪小禅是需要心性的,环境就是一种心境,是自我的、小众的。这个时候适合点一支烟,加上一杯清清淡淡的茶于手中,静静地去读,文字的旖旎华丽中充斥着怀旧色彩,像一副雕版老画,在岁月的沉淀里,自华美的色彩中折射出一份清冷的感伤。

雪小禅的文字和灵魂,可以清冷幽静到如此地步。她是透明的,透明也是一种“色”,雪小禅就是这样“色”的女子。如放在古代,那一定是深闺中依窗而坐的子,慵懒,眼波迷离,浅笑盈然。当繁华落尽,木纹老唱片的声调幽幽响起,只要那么一丁点孤独就够了。所有的旧爱新欢亦不过是红尘一粒。当你厌倦了,在爱情中受伤了,掩面而泣,无论是痴男还是怨女,都是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读雪小禅。她不是解你痛苦的良药,也不是安慰麻醉你的酒精。

文学作品赏析范文6

关键词:初中美术;赏析课;人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学习

只有学生真正地进入学习状态,真正地去感知、赏析美术作品,那么美术赏析课才具备了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笔者认为,学生在赏析课上,心理上常常会认为名作大家是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引导学生赏析这些大作、佳作时,要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名作名家不是特别难于接近。例如,在赏析《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飞天”与古希腊雕塑“胜利女神”作比较,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赏析“飞天”的艺术形象,这样就将难以入手的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美术赏析课作为一门视觉艺术课,需要极多的视觉冲击、刺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大量的作品图片,搭配上多媒体音像、实物展示等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容量。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知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处于疲惫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赏析《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赏析》这一课例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音乐与图片导入的方式,展示不同风格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时节里大自然的美丽意境。

三、渗透人文素养

在赏析课中渗透人文素养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还能促进学生综合性素质的提高。对于美术这门艺术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保守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美术就是美术,与别的学科、别的知识毫无关联。这种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主流形态。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对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赏析傅抱石、关山月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时,朗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词,能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作品欣赏的情境中来。在教学中,教师极大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

总之,一堂赏析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对课程学习是否具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投标保证金

下一篇河南石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