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玩笑言语

文学作品中的玩笑言语

 

一、玩笑话语,英语称为Banter,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交际形式。它能营造愉悦气氛,缓解紧张压力,润滑社会关系。在文学作品中,玩笑话语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语言趣味性的增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外学者对此作出的研究较少,仅有Leech对其作过简要介绍。Leech(1983:144)对玩笑原则的界定是:“为了显示与听话人H志趣相投,说话人说出某种事情:①明显不真实;②明显对H不礼貌。此类话语将导致如下理解:S的话对H是不礼貌的,因此显然是不真实的,所以,S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对H是礼貌的,因而是真实的。”其后,Leech(2005)对其稍有提及,但未深入阐述。Leech(2005)认为玩笑话语在表层结构上具有攻击性,但其在深层结构上意欲维持友谊。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语用视角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却忽略了文学语言。事实上,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其语言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拟从认知语用视角,对文学作品中的玩笑话语予以探讨。   二、玩笑话语的产出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人们总要进行言语交际活动,传递某种意图。任何言谈或其他形式的交际,其终极目标就是交际的成功。   在交际中,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交际效果,因此,玩笑话语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语言交际形式,一种建构友谊的交际策略,备受人们的青睐。   1•S的意图取向玩笑话语的内容包含两部分:信息意图(字面意义)和交际意图(隐含意义)。从字面意义看,玩笑话语具有攻击性,羞辱性,威胁H的形象,损害H的面子,从而引起H的不快和恼怒,进而终止交际。这类话语往往表面上极其不礼貌,压抑H愉悦心理的释放,看似让人难以接受。然而,S正是意欲借此传达友好、喜爱的意愿,表现与H的亲密关系。在S看来,他对H说如此无礼的话语,是由于他们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所至。S欲以独特的话语方式,来突显自己的特殊,用以维持并促进与H的亲情、友情,展示双方的亲密关系,强化双方属于同一社会集团的归属意识。   Brown&Levinson(1978)认为礼貌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其在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面子的目的。玩笑话语可以理解为S最终无意冒犯H,表达的是一种局限于表层结构的不礼貌,其在深层结构上是礼貌的。故Goffman(1971:38)称此类话语为“虚位冒犯”(virtualoffense),而Culppeper(1996:352)则称其为“假装的不礼貌”(mockimpoliteness)。因而,玩笑话语传递的信息意图是次要的,交际意图才是首要的。在文学作品中,玩笑话语的使用不仅能映射S与H的集团内关系,还可以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下例引自电视剧《亮剑》第三十五集,是李云龙与赵刚的一段对话。   (1)(李与赵是生死之交的老战友,后来,赵调离了李所在部队。多年后,李去看望赵。)   李:老赵!老赵!   赵:老李!   李:(俩人拥抱)你这狗日的,想死我了!   赵:真是想死我了!   此例中,“你这狗日的”为典型的玩笑话语,其信息意图为李咒骂赵,然而,其交际意图却为表达友好、亲近之意。见到老战友,一句咒骂语唤起了曾经同生死,共患难的兵戎生涯,尽管年岁已久,感情依然如故。此话语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李当时的激动、兴奋之情,也折射出李的耿直与豪爽。   2.玩笑话语的制约因素   玩笑话语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交际环境,促进双方的感情,因而,其使用频率较高。但是,我们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使用它。玩笑话语如同一把双刃剑,H如能将其理解为开玩笑,则能比非玩笑话语表达更多的亲情。但是,如果玩笑话语被误解,就会导致交际失败,损害双方关系,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因而,为了避免产生误解,S在使用玩笑话语时,应对语境加以考虑。在本文,我们将语境理解为与交际相关的主客观的、表现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集合。   (1)语言语境   语言语境主要指交际者对语言系统知识的把握能力,表现为交际者的语言知识水平和对上下文的了解。它以内隐的方式存在,影响着S的表达和H的理解。首先,交际双方须有共同的语言,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清楚地听懂对方的话语,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其次,语言语境还包括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交际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参与者不断产生话语,每一话语都传递着新信息,因此,S在使用玩笑话语之前,应对上文有所了解。试看例(2),引自《傲慢与偏见》中Bennet夫人和Bennet先生的一段对话。   (2)Mrs.Bennet:I m sick ofMr.Bingley.  Mr.Bennet:I msorryto hearthat,butwhy   did not you tell me so before? If I had known   as muchthismorning I certainlywould nothave   called on him.It is very unlucky;but as I have   actually paid the visit,we cannot escape the   acquaintance now.   Mrs.Bennet:How good it was in you,my   dearMr.Bennet.   Bennet先生明白妻子并不是真的讨厌Bingley,   相反,她还迫切希望其娶他们的女儿。而且,他也很   清楚,若告诉妻子已造访Bingley,妻子定会大喜。但是,他并不是十分激动地告诉妻子这一消息,而是故作嗔怪,采用低调陈述。此话语更增强了其表达效果,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映射出Bennet先生的幽默与睿智。Bennet夫人在第三话轮中的话也为玩笑话语,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对其作分析。   (2)非语言语境   非语言语境指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因素,它包括背景知识、情景知识和相互知识。背景知识是指对客观世界的一般了解及对交际双方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了解。情景知识是指对与特定的交际情景有关的知识的了解,它包括某一次特定的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者的社会距离和相对权势等。相互知识在这里主要是指S具备的双方所共有的知识及对H的性格、喜好及其忌讳之事与话语等的了解。S不仅自己要具备这种知识,而且还要知道H也具备这种共有知识,并且明白H知道自己具备这种知识。#p#分页标题#e#   一般而言,玩笑话语因其逗乐性和表面上的攻击性较多出现在非正式场合,如家人聊天,朋友聚会等;它在正式场合中的使用频率则较低,如商务洽谈、政治会晤等。其次,如果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近,关系亲密,彼此都十分了解(如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情人之间、夫妻之间),玩笑话语的出现频率较大;如果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远,彼此生疏,玩笑话语则常因其不适合而很少出现,如我们很少跟一个陌生人开玩笑。再次,如果交际双方的相对权势比较均衡,即双方的地位(如年龄、职位等)相近,玩笑话语的产出则多。当交际双方的相对权势悬殊较大,且S的地位高于H,玩笑话语的使用频率仍然较高;但是,如果H的地位高于S,玩笑话语则因其不适宜而较少出现。试看例(3),引自电视剧《历史的天空》第二十集。   (3)(东方闻英领杨庭辉司令找姜大牙)   姜:你这个坏妮子,不通报一声就把首长带来了,这不是存心害我挨批吗?(东方笑而不语)杨:你在捣什么鬼呢?姜:报告首长,没有捣鬼,我在冲相片。   杨(笑):你这只土得掉渣的麒麟山老鳖还会孵洋蛋了。   在这一对话中,姜在第一话轮中及杨在第二、四话轮中说的话都属玩笑话语。姜是大队长,东方是政委,俩人社会距离近,相对权势均衡,故其理解姜的玩笑话语。杨和姜是首长和部下的关系。杨的官职、年龄高于姜,且此次会面在非正式场合,因而,杨使用玩笑话语而姜没有。此话语也折射出杨对姜的关爱和欣赏之情。   三、玩笑话语的理解机制   本文前部分从S的角度阐述了玩笑话语的产出及其制约因素,然而,如果H不能很好地领悟其玩笑意味,玩笑话语就不成其为玩笑话语,其交际活动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聚集于H揣测玩笑话语时的心理过程,并运用关联理论(以下简称RT)和概念整合理论(以下简称CI)对其进行阐释。   1•RT和CI的理论概要及其互补性   RT是Sperber&Wilson在Grice的CP的基础上,依据J•A•Fodor的认知理论提出来的。RT把语言交际活动视为一个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语言交际活动传递的是S的交际意图,而不仅仅是信息意图。   也就是说,S在说话时,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传递信息的意图,他更要向H表明他有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意图。因而,Sperber&Wilson(1986:158)得出了人类交际活动的总原则—关联原则:任何明显性交际活动都意味着本活动有最佳的关联性。他们认为,对话语的理解是将其语境化的过程,即将话语的明示信息与相关的语境假设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RT以省力原则为基础,在正常的语言交际中,H总遵循最佳关联原则,力图以适当的投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H在找到自认为最适合的解释时,就会停止推理;但是,当他作出的解释在语境中未能满足其相关期待时,就会启动新一轮的语境假设,进行进一步的演绎推理,直到满足其相关期待为止。因而,H在理解话语时,先寻找最可及的语境假设,结合S明示的信息进行演绎推理,尽量使推导出的结论接近S的交际意图。Sperber&Wilson(1986:23)指出:“交际的成功不在于H识别话语的语言意义,而是在于其从话语中推导出S的‘意义’。”由此可见,推理在语言交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CI是Fauconnier&Turner(1994;1998)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意义构建理论。   Fauconnier&Turner(1994)把话语的意义构建看作是通过激活两个或多个空间并对其进行合成以产生新空间及形成新概念的心理认知过程。因而,我们之所以能理解言语就在于我们具有跨越时空的联想能力和复合多个心理空间的概念的能力。CI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解读言语时各心理空间的建立,彼此的映射与合成机制的认知运作。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四个空间构成的网络: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以及一个共有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共有空间里;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新显结构,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可能具有两个以上,或甚至更多的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整合的结果很可能成为另一个新的整合网络的输入空间,这就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各个合成空间相互联系的概念整合网络。   毋庸置疑,关联和推理是日常会话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带有普遍性,它们对玩笑话语理解机制的阐释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单单是关联和推理不足以解释言语交际中心理操作的全过程。RT只提供了语用的总原则,没有具体演示概念的映射和复合过程,仅停留于阐释抽象的语用推理原则和规律上,未能给出一套具体分析概念聚合的理论方法。RT对所有类型话语的理解过程都只进行线性处理,还不够细致。因而,RT需要CI来把其所阐释的语用推理原理明示化、形式化和精确化。其次,推理只是玩笑话语理解中的一个工作过程,其结果尚未确定。   惟有当H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由不同框架合成的空间,才能对玩笑话语做出正确的理解。当然,CI的解释模式也存有一些局限性。首先,CI仅具有局部的阐释力,而RT具有普遍的阐释力。因此,我们应把CI纳入RT的系统中,进行拓展,从显性空间信息和隐性空间信息的复合来看待语用推理过程,以增强其阐释力。其次,在很多情况下,理解一个事件需要输入多个心理空间,如何确定这些心理空间及其间的联系,究竟需要启动、映射哪些明示空间中的概念和隐性空间的语境假设。根据RT,言语者在交际时往往启动最相关的语境假设,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CI尚需要RT来完善。因此,我们可以把RT和CI结合起来对玩笑话语的理解机制进行阐释。   2•玩笑话语的理解机制   我们将玩笑话语、语境、关联、推理、空间冲突、空间转接、概念整合和新显接构结合在一起,我们对这一模型作如下阐释。这一理解过程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玩笑话语命题意义的理解。输入话语命题意义时,依据最大关联原则,H寻找最可及的语境假设,即H最先想到的语境假设,包括背景知识(如我们在交际时自觉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等。H进而对其进行整合,发现两个空间不协调,相互冲突,由此得出自己的释义不正确,需对话语作出新的思考和理解。玩笑话语在字面上具有攻击性、羞辱性,与我们在交际中常被激活的假设和观点相冲突(如待人礼貌等),因而,H可能会产生惊愕、诧异、失望、羞怒等消极心理。第二阶段为H消除冲突,实现对玩笑话语的成功理解。当H发现两个空间相冲突时,以之前推断出的结论为基础,进行空间转接,且重新输入一个新的空间,即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其包括交际时的情景知识、相互知识、S说话时附有的体态语等。H将之前得出的结论与新的语境信息结合在一起,进行推理:S的话语是不礼貌的,损害了我的面子,S也知道这种话会伤害我,但他仍然发出,一定有其他原因,而且我与S是好朋友,我没有冒犯或伤害过他,因此,S没有理由攻击我。H进而进行概念整合,最终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合成空间,获取新显结构,即对玩笑话语作出的理解与S欲传达的交际意图基本相吻合,以实现最佳关联。此时,H会发现他的整合结论与其最初的结论不一致,其间产生的反差以及对S友好意愿的成功理解让他产生心灵愉悦。在这一心理过程中,关联是前提,是维系玩笑话语和语境的纽带;语境是基础,是制约因素;推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重要因素,贯穿整个心理过程;空间冲突和空间转接是桥梁,起过渡作用;通过概念整合获取的新显结构是H成功理解玩笑话语的标志。我们举例说明这一模型在实际交际中的运作。例(4)引自小说《血色浪漫》第三章。#p#分页标题#e#   (4)(听完钟跃民对《船歌》的赏析后,众人对其进行评价)周晓白:“血色浪漫?说得好,很像咱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跃民,我没想到你还有诗人气质。”袁军(夸张地张大了嘴):“诗人?我说周晓白,别捧啦,再捧就有点肉麻了,你不觉得太抬举他了?他是诗人?世界上有天天带着菜刀出门的诗人么?”钟跃民:“去你妈的,你丫找抽呢?”袁军:“听听,终于露出狰狞面目了吧?这就是诗人?”周晓白:“跃民,你怎么又骂人?一点儿也不经夸。”钟跃民:“骂他?我还要抽他呢,这孙子嘴欠……”(两人笑骂着滚做一团)袁在第二话轮中说的话,是对钟的评价,但其字面意义为贬损钟。钟在理解这一话语时,首先输入命题意义及最先想到的语境假设,即,Leech(1983)提出的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袁的话却与之冲突,明显地不礼貌。钟就进行空间转接,且输入新的语境知识,如情景知识、相互知识及袁说话时夸张的表情,进行推理:袁的话语明显不礼貌,损伤了我的面子,而他明知如此仍然发出,定有他意;且袁和我是从小玩到大,同生死,共患难的好兄弟,因而他不可能当众贬损我,由此可推断出他表达的不礼貌是不真实的。通过整合,从而得出新显结构:袁的话语是在开玩笑,表明我们关系密切,不必彼此礼貌,这样的玩笑话语更会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因而,我也可以对他回以相应的玩笑话语。玩笑话语同时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交际双方的角色可相互转换。在这里,钟就从玩笑话语的H转换为S,而袁则由玩笑话语的S转换为H。袁也需启动相关的语境,对钟的玩笑话语“去你妈的,你丫找抽呢?”进行推理与概念整合,作出理解,并给以相应的回应。袁和钟在第四、六话轮中说出的话都属于玩笑话语,我们就不对其理解过程一一阐述。从以上话语,我们可以看出钟是一个集血性与浪漫于一体的复杂人物性格。一方面,他拥有流氓的劣质,会骂人,经常和别人打打杀杀;另一方面,他对文学、音乐有着极高的修养。   此外,这些玩笑话语还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趣味性。   与此类似的玩笑话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听到。   四、结 语   玩笑话语是文学作品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重要交际形式,有着很大的研究意义。本文对其产出和理解机制进行了阐述。无论是玩笑话语的产出还是对其理解都受制于语境。本文利用RT与CI的互补性对其理解机制进行了阐述。其中关联是前提,语境是制约因素,空间冲突和空间转接是桥梁,推理贯穿了全过程。而且,H需要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概念整合,借以确定其推理与S的意图相吻合,才能获得最终结论,即新显结构,从而实现对玩笑话语的正确理解。这一课题还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对此,我们希望日后再作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