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论文范例

文学评论论文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1

(一)英国文学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文化、历史、政治、社会的变革都会对英国文学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英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文艺复兴是英国文学的重要变革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莎士比亚、萨里、斯宾塞、华埃特、海伍德等著名的文学家。文艺复兴过后,又先后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发展阶段。到了18世纪初,又兴起了新古典主义,这使得宗教神学开始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发展到19世纪,浪漫主义气息逐渐渗透到英国文学创作中,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更加追求自由和解放。到了19世纪后半期,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影响下,英国文学的题材逐渐扩展,文学也被赋予了某种经济和政治色彩,大多数文学作品宣扬自由平等思想。在此之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英国文学趋于写实,在选材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文化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促使英国文学顺应时展,呈现出更加全面、多元的特点。

(二)美国文学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相较于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美国民族较多,且有大量移民。这就使得美国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性、复杂性、庞大性的特征。总体而言,美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殖民时期、革命后、一战前、二战前后等阶段。在最早的殖民时期,美国文学呈现出鲜明的早期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时期的美国大陆相对落后,文学仍源于生活和劳动,因此,文学作品多是赞颂人们的品格和自然风光。到了一战前后,现实主义和乡土文学出现在美国文学中,对美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美国文学的现实性不断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文学的转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饱受战争摧残,对社会和人性开始反思,深入思考人性的善与恶,美国文学也一度陷入迷茫时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文学逐渐进入第二次繁荣时期。到了19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展时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矛盾逐渐暴露,各种文学流派也相继出现,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更加鲜明。30年代的美国文坛则以左翼文学为主导。而到30年代后期,文坛上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学流派纷纷出现,且大胆发表自己的文学见解,彼此之间相互争论、交流和借鉴。在此过程中左翼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成为美国文学思潮的主要引导者。与此同时,美国文学逐渐与世界相互交流,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一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产生了重大打击,二战后,美国文学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格局。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主要内涵

英美文学评论随着英美文学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在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评论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严格,理论指导也越来越系统化。英美文学评论以文学作品为主体,并依据相关的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化研究和分析,进而探索英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便为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指导,推动英美文学更快、更好发展。文学评论家通常综合考虑作品的写作手法、表现特色、思想观点、创作风格等要素,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评价,以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和主旨。此外,文学评论也有助于文学创作者得到更加客观的反馈,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反思,并不断进步。

二、民族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在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英国文学评论常遭遇矛盾和挣扎。17、18世纪英国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宗教色彩,创作手法也相对荒诞,在这种文学背景下,文学评论就陷入矛盾中。到了20世纪,英国文学评论家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之前的理论,并朝着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方向发展,逐渐进入转型时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对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美国的早期殖民历史,使其文学创作接受了印第安文学、英国文学等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当然,美国文学并非单纯地模仿和复制这些文学,而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艺术,并日趋成熟,最终从英国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正是这种特殊的文学演变历程,促使美国文学具有更加自由、开放的文化内涵。与之相对应的,美国文学评论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较少,反而更加重视作品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性。

(二)文化载体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还是民族文化根基。就文学创作而言,它又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基础。因此,语言差异也会对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民族的评论者对同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也会略有差异。受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谚语、典故、习俗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若无法准确把握这些差异,就会影响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论。相比较而言,英式英语较为严谨,英国评论者在评论文学作品时对语言的运用更加谨慎,同时,受语言习惯影响,英国评论者对所评论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抱着一种尊敬的心理,这也正是英式英语沉稳、庄严的表现。而在英式英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式英语则相对自由、随意,其对英式英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同时,美国评论者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也相对轻松。相较于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发展历史较短,与之相对应的,美国的文学作品受传统束缚也相对较小,更加关注创新和个性特点。在文学评论中美式英语的用词也更加自由和开放。文学评论也会反作用于文学创作,因此,受英国文学评论理性、传统特点的影响,英国的文学作品更加规范,在语言运用方面更加严谨,带有浓重的历史感。而自由、独立的美国文学评论则会让文学创作更加关注个性展示,这更容易引起文学思潮。正是受文学载体的影响,英美文学评论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与此同时,文学评论也反作用于文学创作,使美国文学创作在短短的发展历史中,越来越具有独特性,在世界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历史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纵观英国文学发展史,其创作演变历程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人本主义只是相对于禁欲主义与神权主义来说的。整体而言,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观点还相对保守,这主要源于英国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英国文学评论的这一特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相较于英国,美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就带有明显的独创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发展历史较短,没有沉重的传统束缚,文学评论不必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美国在独立战争后,逐渐形成了自由、独立、民主的文化氛围,这也促使美国文学评论更富创造力。

(四)人道主义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2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对即将要做的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在方案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项目教学法并不是脱离教材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一样要围绕着教学的知识点开展,将项目设计最大程度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项目实践当中更好的把握知识点。另外在项目的选择上还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完成项目的能力,实事求是的进行项目的选择和分配,应该采用逐层深入的方式,由易到难的层次,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项目必须具备的一项要求就是要有实用性,项目本身就是应用于实际的一项操作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项目的设计一定要有实际应用的作用,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和未来的实践生产有直接的联系,教师在设计项目的时候要做好对市场的调查工作,根据各行业的市场需求最大限度的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提前做好项目设计的准备工作,保证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项目准备工作

在进行项目设计之前首先还要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学生在开始项目设计之前首先要对项目涉及到的信息进行基本的了解,教师应该为了方面学生的学习,将相关的资料搜集起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同时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列举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为学生进行设计理念,技术创意等方面的分析,将这些优秀的案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借鉴其中优秀的成分,制定出符合需求的设计方案,教师帮助学生在项目设计之前将具体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的分析,让学生从心理上对面对的项目有所了解。另外,在项目准备工作中项目分组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从项目设计的质量考虑,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的不同相应的分成几个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将能力稍强和稍差的学生搭配进行分组,避免出现组与组之间能力差异过大的现象,分组设计的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长处,同时还能够从其他人的身上借鉴一些优秀的、值得学习的因素,小组内可以选出小组长,起到监督的作用,明确的分工,和谐的团队氛围更加有助于整个项目设计的完成,教师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其他的都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创意发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项目的实施可以说是项目教学法的最主要的步骤,这是学生将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要准备项目的实施,对于平面设计的背景素材要做好准备,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用的照片或是一些人物图片等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置,接着要对设计的颜色布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研究,从专业的角度对设计的整体颜色以及一些图案背景进行分配,在版面的设计方面也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让整个课堂的气氛保持在一种开放的状态,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下不受束缚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学生提出的创意方案的问题上教师不应该过多的参与,适当的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是可行的,但是在想法方面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解答,教师不能害怕学生出现问题,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知识的欠缺造成的,这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漏洞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中存在不足的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际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漏洞的整理和分析,根据学生出现的共同的或者是典型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在设计的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创意和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将彼此的创意方案进行互相的交流,根据对方提出的方案,另一个小组可以进行点评,指出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够借鉴一些好的创意方案,这样的交流方式有利于达到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目的。

四、结语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3

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教育的目的。为了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提出相应的要求,并监督学校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教学评价就是在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技术和手段,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给予客观的价值判断,为改进教学效果提供有效的评价信息。简单来说,教学评价就是要对学校教学是否达到教学质量要求进行判断和评价。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为学校决策者的方针制定提供可用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优化。教学评价在我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是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学实际形成的教学评价模式。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会对教学的质和量进行分别的评价,通常包含硬评价和软评价两个方面。学校的教学评价对象是全体的授课教师,其中包括本校教师和外聘代课的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学评价的评价指标通常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教堂教学评价等。教师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能力、工作态度、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重要方面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由学校的领导层对教学做出评价,也可以采用同僚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方式等,通常情况下会将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这样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全面。

2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之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纷纷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教学水平的降低,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和相关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提出了在开展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必须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之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招收了大批中职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与时展相适应,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技术人才,在毕业之后可以马上投入到社会生产第一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水平。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准确地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全面、科学、客观、真实的教学评价,获得有价值的教学评价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教学工作进行具体的改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整体效果。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十分有必要。

3中职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对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视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高技能和技术的专业人才,大部分中职教育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教学工作中,却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缺乏对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视。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效果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乏对教学评价的重视,通常会导致教学活动无序,教学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3.2教学评价观念和方法落后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由于缺少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评价理念比较落后,使得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也比较陈旧,无法实现高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含两个层次的内涵,既需要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思想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也需要先进的评价技术对评价工作进行实施。但从中职教育实际的教学评价现状来看,这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落后的教学评价理念自然导致手段和方法的落后。一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采用人工问卷的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评价结果也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3.3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之中,教学评价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展,很多中职教育之中甚至没有开展教学评价,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教育评价方面的规定也较少,使得中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发展很不健全。一些学校响应国家号召,也在学校之内制定了部分规章制度用以保障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和科学运行,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在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中职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无法得到保障。中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教学评价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过分关注分数评价,缺乏描述性的评价,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存在问题。

3.4评价内容不合理造成结果失真

一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但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评价内容设置也很不合理,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实际不相符,使得教学评价的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停留在对理论教学的评价之上,缺少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也很少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对评价内容进行设计,这样的评价内容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实训教学的部分,与教学目标出现很大的背离。一些评价指标的概括性太强,语句表达比较泛化,学生无法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回答,使教学评价结果出现偏差,还有的学生出于个人因素考虑,不愿意给自己的教师评低分,使得教学评价之中的主观因素较强。

4中职教育教学评价改进策略

4.1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

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评价宣传,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对中职教育教学评价工作进行具体的规定,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对教学评价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教学评价在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4.2采用先进的教学评价理念和方法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学评价工作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将教学评价进行彻底的落实。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需求,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确保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全面开展。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先进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原始的评价方式进行及时的更新,采用自动化的评价系统和设备,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避免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4.3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在提高对教学评价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强化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完善各项评价指标,设置合适的教学评价内容,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合理。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包含教学评价主体、教学评价内容、教学评价指标、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反馈等主要内容,分别对各项内容进行合理的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特别要注意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教学评价反馈,将教学评价的结论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全面的提高。

4.4依托自学考试开展中职教育第三方评价

在中职教育中开展第三方评价有利于强化中职教育的职业性,推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塑造职教品牌,增强中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及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考试制度,具有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自学考试自建立之初就一直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一直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评价考生的学业成绩,以国家的名义对学习者的教育成果加以认定。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同属职业教育范畴,二者有共同的职业属性,提供相互沟通的基础。自学考试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开放、灵活,依托自学考试可以快捷地构建高效、权威、低成本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5结语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4

一、一种教学模式:复制商业设计环境

通常,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决定了学生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理论和技能课程。然而,如果我们要求学生的培养真正应对市场需求,有些教学环节是不能一位“求全”的,“求全”的结果会让很多课程演化为背诵和考试的无意义过程,变成考验学生临时记忆的流程,丝毫结合不到技能应用。笔者接触到的很多学生(比例高达95%)在理论课考试前突击背诵考点,不求理解,考试过后迅速遗忘。所以平面设计教学要做出改革的话,“取舍”是难免的。“取舍”的重点在于把更多的纯理论教学时间用于模拟真实的商业设计环境。我们的专业和职业不对应的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商业设计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学生毕业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真实的商业设计环境训练,毕业后对于自己要生产的产品非常陌生。那么如果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尽可能复制出一种商业设计环境,这一环境同时决定了该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管理的特殊性。首先,商业设计环境它包括了高级别的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他要求学生具备自我技能管理、自我行为管理、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成长的。简单的说,学生在接到模拟的商业设计任务(设计作业)后,需要首先对项目要求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评估自身具有的技能基础,得出可行的项目方案,并在规定的提交时间内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最终指导自己或团队完成整个实践过程。这在初期会受制于学生的技能基础(比如对设计软件的掌握程度,对结构、色彩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然而,即使低年级学生可能基础薄弱,这样的训练对于设计思维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笔者进行过相应的试验,让大一年级学生在理论知识课堂上尝试完成服装设计和手工制作甚至T台模拟走秀的任务。虽然大部分最终成品略显粗糙,但是学生的设计思维明显得到启蒙,并带着一定的好奇心窥探设计世界的有趣和可爱之处,从部分作品中还可以看出学生独立开启的原创性思维,这是非常可贵的。其次,我们需要保证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呆在工作室风格的教室中着手实践项目工作。工作室风格的大的房间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工作区域用来安排他们的草稿,另外设置一个共享区域用来放置各种材料。在这样放松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尽可能的释放自己的思维,进入理想的创作状态。设计是创造性生产,需要特定的生产方式。这类似于高科技产业巨头谷歌,让员工在尽可能自由的工作环境中创造,并保证员工有1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于是学生在工作时可以比较随意,还可以伴随低音量的自选音乐。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宣讲式教学方式几乎没有。与传统“专家教练”式角色(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明确的设计学习)不同,老师更多的是在工作室中“巡航”,回应学生的协助性要求或者坐下来与学生讨论他们的独立性工作——话题围绕他们特定的设计或者创意。通常这种交谈更像是非正式的聊天,尽管也要安排稍微正式一点的一对一聊天从而保证老师基于公平的基础能关照到所有的学生;这样的谈话可以安排在老师办公室或者讨论会房间。更正式的教学活动则安排在老师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作业评定会,从而评定学生的成绩。此外,一个很重要的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是老师要以他们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管理和课程解说从而把握实践情况。老师需要把控进度和时间,要延长工作室的开放时间表来适应这一教学,一般来说学生每周至少有3天呆在工作室,这三天老师是需要同时在场提供指导的。这也意味着前文提到的有些理论课程的时间需要取舍,例如设计史、设计概论等。这样老师才能确保学生实践工作的连贯性,以及学生参与的普遍性。有一个关键点是,从一开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就构成了工作室平面设计教学的主体模式。根据笔者与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讨论、以及针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理论课程压缩时间后可以由学生部分自学,进行结果测试和实践模拟。因为传统的理论教学都是讲授式的,学生其实能记忆的内容有限,主要靠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率也很高。各种历史事件最好由学生自行研究后,搜集代表作平等进行探讨;各种理论原理最好由学生进行工作室实践,进行分享,从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和体会,让这些理论知识得以真正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对于这种教学,学生的反馈是:某三年级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学习体验时说:“这是一个浸润的过程,而不是正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没有人会教你平面设计,它很自然就来了……你用三年的时间来为进入这个行业做准备,而不是为获得平面设计知识……你自己获得了这些知识。”另一名学生认为:“……一切都在我们周围。你认识到它,把它拿过来或者是偷过来。它就在墙壁上——你们处于其中。”还有学生说到:“……进入大学,把该吸收的基本上都吸收了,然后你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一种语言训练:设计思维与设计语言

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学习设计不仅仅是一项设计技能的习得过程,还需要同时进行一种专业语言技能的培养。英国学者CheriD.Logan在《CirclesofPractice:EducationalandProfessionalGraphicDesign(实践循环:教育与职业平面设计)》一文中提到过的“圈内人和圈外人”的概念。所谓圈内人就是从事整个设计项目相关人员,或称“专业合作人员”,包括与客户打交道的客户经理,管控项目的流程人员,以及合作摄影师、印刷厂等。而圈外人通常指学生从事设计行业以后所面对的各种客户。设计师需要用特定的语言与“圈内人和圈外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获得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以指导和调整设计工作。对于圈内人而言,大家可以用比较专业而准确的设计语言进行交流,这样的前提是学生从业之前要能比较专业的把握设计行业语言。那么老师和学生在进行工作室讨论时,就要尽量使用行业语言进行评论和描述。例如,一幅平面广告,我们可能用到的描述语言包括:“创意点是否信新颖?”“视觉冲击力是否够强?”“给受众的记忆点是否集中?”“构图是否平衡、美观?”“色调过冷还是过暖?营造的氛围是否合理?”而在与圈外人的讨论当中,同样的描述大概会变成:“广告是否有新意?”“好不好笑?”“好不好看?”“印象深刻吗?”学生不仅要学会与“圈内人”流畅沟通的“设计语言”,还要在与圈外人的沟通过程中能引导他们把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要求,可以说成是一种设计思维的引导过程。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帮助客户客观地看待问题,捋清思路,从而得出可以指导设计工作的设计要求。例如,“不好看”需要拆解为众多因素:“构图过空还是过满?”“色调过冷还是过暖?是否过于复杂花哨,还是过于单调?”“画面人物或事物是否符合审美要求?”“文字字体、位置是否协调?”根据笔者对同行业着的调查发现,对于设计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刚入职的学生最不能让他们接受的除了“不切实际的工作期望”意外,就是在工作中用成熟的设计思维帮助客户的实践能力。在这里,学生不止是为同龄人或者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人设计,而是要面对真实的客户。所以专业的设计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三、总结

综上,笔者认为设计教学的改革可以尝试复制商业设计环境,把学生带入模拟环境中,给予恰当的管控和激励,让学生自己吸收知识和技能,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学生要和行业接轨,设计思维和专业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走出校门步入行业时算得上是一个初级的,可以融入团队的设计人员。

作者:王偲衡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第二篇:三位一体平面设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分析

1课程设置的目的

1.1减少教学课时数

三位一体就是将各自独立的Photoshop、Illus-trator和Coreldraw三个软件课程合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课程名称命名为“平面设计软件应用”.现在高职一般为三年制,虽然为三年,但一般学校都会安排一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顶岗实习,这样的时间设置给教学带来压力.两年的时间对于高职设计专业来说,时间显得紧张,而每学期课时都是固定的,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就要压缩和合并一些有共性的课程.在合并前Photoshop课程安排72课时,Illustrator或Coreldraw安排72课时,共计144课时,两门课程两个学期完成,合并后安排在一学期的120课时完成.过去,对于设置Illustrator还是Coreldraw矢量软件课程,很难抉择.根据就业单位的性质和所在区域不同,两个软件的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专业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台湾和日本的企业喜欢用Illustrator,而德国和内地的一些企业则喜欢用Coreldraw.在这种情况下,三位一体的平面设计软件应用课程应时而生,两个矢量软件兼顾其中,便于学生就业选择.

1.2便于学习和上手

三位一体的平面设计软件应用课程,不是机械地单纯将三个软件安排在一起学习,它们之间有很多潜在的共性,抓住共性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掌握.Photoshop和Illustrator虽然一个是图像处理软件,一个是图形处理软件,但同为Adobe公司开发的软件,界面风格、快捷键和操作方式基本相通.所以只要掌握了其中一个软件,另外一个软件上手也不难.Illustrator和Coreldraw同为矢量图形处理软件,两者操作界面、工具和快捷键不相同,但作为矢量软件核心的创造路径是相通的,只不过Illustrator使用的是钢笔工具,而Coreldraw使用的多是贝塞尔曲线,换汤不换药.Coreldraw虽然和Photoshop兼容性差,但由于Coreldraw操作简单、界面干净单纯、便于排版和耗内存小,相对较好入门.当然两个矢量软件,不要求都熟练掌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操作感受自行选择深入学习.

2课程教学要求

2.1师资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教学环节实施的引导者,在三位一体的课堂上,对教师要求很高.平面设计软件课程一般针对的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意设计思维.三位一体的课堂需要有三个软件操作能力,又有审美和设计基础的教师.设计专业课的教师要放下身段,进入基础课程教学中.一来便于平面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二来也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软件操作能力.

2.2软件版本

教学要有前瞻性,表现在三位一体的软件上要根据时间选择比较新的软件版本.对于教师来说可能老版本自己熟悉,便于教学,但对于学生以后就业来说新版本会比较好些.新的版本不仅外观好看,而且功能也比老版本强大,有些老版本没有的工具,新版本会有,有些在老版本操作复杂的效果,在新版本很容易实现.便于操作,节约时间,容易与就业岗位接轨.

2.3机房环境

好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由于三个软件的格式不同和相互兼容性问题,有时需要将不同的文件格式在不同软件中打开置入,进行比较和操作,这就要求采用较高配置的计算机.在局域网环境中安装“极域”软件教学进行网络教学.投影不适合软件教学,投影一般离学生比较远,而软件操作中的菜单和工具箱比较小,学生不容易看清楚.而且在授课时候,学生容易做一些和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有了“极域”软件,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上即时清楚地看到教师的课件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教师也能监视学生端口的操作.“极域”软件教学,便于教学资料的传输和学生提交作业,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以将学生机上的操作演示给其他同学学习,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兴趣和效果.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怎样才能在三位一体的课堂上教会学生掌握三个软件,创作出具有设计感的作品呢?这就需要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快速掌握,不走弯路.

3.1座位编排

高职学生的座位一般是学生自己选择,随机分配,但在三位一体课堂上,缺点就凸显出来.好的、合理的座位安排对学生的软件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增加学习效率,促进同学间的友谊.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操作软件快慢程度搭配进行座位布局,快的同学旁边可以搭配慢的同学,当快的同学操作完后可以帮助慢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

3.2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

平面设计软件教学涉及到三个软件的教学,这需要合理的设计教学顺序.由于Photoshop软件最复杂,在教学中将其安排在第一,72课时完成,这个软件掌握了,后面两个软件就比较容易了.Illus-trator和Coreldraw同为矢量软件,操作原理一致,同时安排进行,共计48课时.同时进行指将同一个案例在两个软件中都进行操作训练,体会两个软件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3.3快捷键的学习

快捷键的使用在软件操作中很重要,虽不能决定设计作品的好坏,但对于提高操作速度,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电脑操作的快捷键是相通的,在教学中要学生举一反三,一个软件的快捷键自己尝试是否可以在另外一个软件中使用.由于三位一体课程安排在一年级下,很多同学虽然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对键盘仍然不是很熟悉,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候要求学生加强键盘的记忆.知道了每个键的位置后就要记住常用工具和菜单的快捷键.在Photoshop和Illustrator软件中,大部分是一致的,个别不同的让学生再单独记忆.教师在操作演示时,一定要将所按的快捷键说出来,即使是说过很多遍的,也要重复说.一来加强记忆,二来让学生知道你用“极域”教学时进行了什么操作.还要每节课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按照教师指令进行快捷键的操作,不是简单地说出是什么键,知道什么键并要按下来.在课堂中还要记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了笔记便于复习.

3.4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课程以菜单命令为主线,再配合练习实践,这样造成学生知道菜单命令,但不知道到底有什么作用,教学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以设计实例为主线,在案例中穿插命令和菜单的讲解.这些案例也要精心选择,要和后面的课程衔接起来,如视觉传达专业案例可涉及到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广告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案例选择要先简后繁,循序渐进;或将大的设计案例拆开来在不同的课时中完成,到最后再汇总;还可以选择一些需要跨软件操作的案例来,这样便于将不同的软件串起来,可以让学生根据设计作品的效果来选择不同的软件,充分发挥每个软件的优势.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做到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在就业岗位上很少用到的功能和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舍弃,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软件的功能是庞大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师傅领进门,修行看各人,将有效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将案例的素材和最终的效果展现给学生看,提高学生兴趣,然后分析案例,分解步骤,教师操作演示,最后学生实践.由于软件操作的复杂和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操作演示时,教师不能将所有的步骤一次操作完,再让学生操作.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有些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放弃实践,日积月累丧失了对软件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操作的水平和进度,演示一点,让学生操作一点.学生操作时,教师走近学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操作快的同学通过“极域”软件举手,并要求其帮助操作慢的同学.教师根据举手完成情况,安排是否讲解下一步骤,真正做到边讲边练.遇到难操作的地方,教师要多演示几遍,做到有耐心、有爱心.

3.5课后配套练习

软件的学习必须经过反复操练才能够熟练掌握,因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多,故要求学生在课外也要花点时间.高职的学生自学能力有限,只有教师给学生准备些和课堂上内容相似的案例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课下的作业也要纳入到成绩考核体系中去,避免学生偷懒.

4考核方法

由于设计实践作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直以来没有一个较好的考核办法.大多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集中在最后的大作业的评价中,忽略了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在三位一体的课程中要注重过程考核,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我院采用的考核方式是:考勤分占10%,课堂笔记分占10%,平时作业分占40%,期末考试分占40%.每次在课堂上点名,点名只需在“极域”软件中输入姓名即可,迟到、旷课和早退都要相应的扣分.课堂笔记也是考核的一个部分,这样督促学生对教学重点进行记录.平时作业在整个考核中占的比重比较大,把一个完整的设计案例作为一次作业给出成绩,这包括课上和课下练习的内容.将分数分为100分、90分、80分和50分四个档次,根据作业好坏进行评判.期末考试一般为复杂案例,这需要用三个软件完成操作,最后根据作品好坏给出分数.在具体操作中,要将每一次的成绩分门别类地进行统计汇总并及时公布,让每个学生即时知道自己的成绩.这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会增大,但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5结语

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永无止境,将Photoshop、Illustrator和Coreldraw三个软件结合起来教学,便于培养上手快,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设计人才,是教学上的一个大胆的尝试.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综合能力强的教师不断地摸索总结和实践.有了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上学生的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高职设计类人才实践能力设计水平会上一个大台阶,提高我国设计的整体水平.

作者:郑晓丹 单位: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平面设计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高校教学模式呆板落后,限制学生能力培养

在大多数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该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点,比如说平面设计知识传授的系统化规范化,知识内容丰富并且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较为标准,以致学生能够较为迅速地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其所培养的学生思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而变得僵化,设计的作品表现手法单一、作品风格缺乏创新性。致使每个学生在从高校毕业的同时,也形成了较为规范化模式化的设计思维体系,最终严重制约了每个平面设计专业人创新性、多样化的设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1.2教学理论和实践不协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平面设计教育应当重视理论的培养而轻视实践的锻炼,而也有部分教师则过于重视平面设计的实践锻炼而忽视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理论的重要性。所以,如何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使得理论和实践教育能够得到各自应受的重视,实现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是目前我们高校许多教师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1.3传统教学途径下创造性思维被抹杀

一个出众的平面设计作品需要设计者在系统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可以说,创新性思考、创造性思维是平面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新作品,如果赋予了设计者的创新性思维则会使其更具价值。然而目前许多高校采用的是系统化、规范化的平面设计教学方式,学生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创造性思维受到了很大地抑制。许多学生虽然能够完成基本的平面设计,但是由于缺乏创新性思考,致使作品难以出众。

2高校平面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分析

2.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们接受知识和新鲜事物已经更多地依赖于学生自我的学习,而非外界的被迫传授,这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自学能力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未来的事业进步,也是影响着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学生自身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育。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让学生更多地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中,这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依附者。当前,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自学意识出发,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设计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而教师只是作为辅导者、为学生提供疑难解惑的指导。例如,教师在讲解平面设计的案例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案例或者工具,对该案例进行介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发掘与该案例有关的背景、知识、相关技术手段。同时让学生以该案例体现的核心思想为中心,自己找出资料,设计宣传页或者贺卡,形成自己的创意作品。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设计作品整个过程中,了解到每个设计步骤的要求。而教师则要为学生提供帮助,当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时,或对某个设计效果的运用不太了解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为学生解答疑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制作的要点和要求,并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养成独立思考、自我发现的能力,也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平面设计的灵魂是创意,创新视角、落实作品是完成平面设计最根本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而教师也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转变落后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发现生活中的元素,并结合到作品中来。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智力活动来说,兴趣是源头,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动大脑、调动情绪,才能将所有的学习任务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并一步步完成它。在平面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以讲授课本知识,理清知识体系为重点,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兴趣索然、不愿参与。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工具、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小组教学方式、探索教学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平面设计中突破常规、灵活变通、敢于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重点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主动思考,力求解决问题。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充分学习作品中的元素,并结合设计需要选用自己喜欢的元素进行设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工具和设计内容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个问题深入挖掘,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

2.3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大家都知道,平面设计是一项集感官学与社会创造美学为一体的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是平面设计所要求的重要技能。然而倘若我们没有将其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到位,也是无法做好平面设计工作。基础理论知识是许多从事平面设计的专家、前辈总结自身经验所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然而真正进行平面设计创作却需要设计者在自身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的思考来做出。为此,我们高校教师应当认识到理论和实践教学各自的侧重点,从而将两者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得学生在平面设计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设计展览比赛中,通过对某一主题的挖掘和对他人创意的鉴赏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习中,通过具体应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以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完成设计作品的形式,督促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结语

3.总结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平面设计要求的核心,而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根本。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探究、合作、竞赛、实习等方式提升学生在平面设计中的综合能力,促进平面设计教学的发展。

作者:梁永文 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项目教学法高职平面设计教学研究

1项目教学法解读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阐述的是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有目标的自我主动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对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的目的。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与知识相关的实际项目为教学主干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目,由学生自己策划项目实施方案,协同学习、讨论,最终实现项目并提交成果。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项目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监督者,学生是项目的实施者、变被动地接受外界知识灌输为知识自主构建的主动学习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

2高职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高职平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意性都很强,涉及到Photoshop和CorelDraw图形图像应用软件,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是通过小案例对软件中各种工具和基本操作进行循序渐进的讲解,虽然学生可能当时对某个工具的使用掌握了,但是一幅完整的平面设计作品是通过设计人员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再配合使用软件功能进行设计实现,这种教师指导学生按操作步骤完成软件学习案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实用性较差。因此,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平面设计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过分强调软件功能的学习、忽略平面设计能力所需的艺术性和创意性培养的误区,同时教学内容与平面设计行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发挥技能操作课程的作用,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平面设计岗位需求,无法实现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基于平面设计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平面设计教学中是可行的,将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依托具备一定难度和完整性的实际项目,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素材并进行创意设计平面作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3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是高职动漫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进行平面作品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平面设计教学中,注重的不是软件的学习,而是利用软件并结合平面设计基础知识进行该行业作品的设计。以此为依据,将平面设计的项目教学归纳为设计教学项目、项目分析和制定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成果交流和总结评价四个步骤。

3.1设计教学项目

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培养目标的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适合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设计教学项目的根本依据是:

(1)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项目来源于对平面设计行业的调研,符合该行业的实际,通过移植、改造后再加工整合成形,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2)针对学生要有一定的适合度。除了考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在现有的软硬件条件下能自主探究,将项目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诱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3.2项目分析和制定计划

教师将与项目相关的平面作品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再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教师根据知识点将项目分解为小案例,然后通过案例讲解引入要完成该项目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等,为项目的实施铺垫知识和技能。教师可适时地给学生提供建议,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对于复杂的项目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最后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研、编写项目实施方案以明确分工等完成项目计划的制定。

3.3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过程是学生协作探究和制作作品的过程。以表1中的项目二为例,学生根据教师对标志设计相关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再通过学生实地或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调研,组内成员协作讨论后确定本组标志设计的整体风格,然后按照组内分工,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标志初步方案,最后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思考、加工信息来完成符合某企事业单位风格的标志设计,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将重构知识,从而将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标志设计的技能。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全局的把控,实时对学生所选项目的进度、效果和内容进行监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供知识原理、方法和工具技巧上的帮助,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反馈信息,对设计方案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以确保学生按照预期目标有效地完成项目作品的设计。

3.4项目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

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由教师和相关人员参与学生的项目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是相当重要的。项目成果包括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有形成果是指学生设计的平面作品;无形成果是指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体现出来的创意思维、自主探索的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平面设计技能等。总结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由教师、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结果性评价主要就学生的平面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例如标志设计作品,是否遵循了标志设计的原则、色彩运用和构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主题等因素。在展示项目成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学生和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交流,教师进行总结点评,通过作品的讲评,不断鼓励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项目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最后提出存在问题和修改建议,让学生能够客观认识形成的项目成果,为学生今后职业能力的构建奠定基础。

4结语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高职平面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它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软件功能为主、理论教学和实际问题相分离的状况。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既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又不脱离行业用人需求的教学项目,采用项目教学以启发学生设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完成行业所涉及到的小项目过程中,强化训练课程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更好地适应社会都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作为项目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实践项目教学法以培养高素质的符合行业用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师的业务能力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及时关注行业人才需求,以求教学创新。

作者:黄婉林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中国平面设计概念及教学变化发展

1.引言

平面设计是利用图形、文字等把信息传递给人们,让人们通过视觉了解设计人员的设想与计划。伴随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国平面设计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目前情况看,我国平面设计已形成了自己中国式的特征,并逐渐向中国式方向发展,平面设计过程中加入中国元素可以使人们利用设计作品了解中国的文化。我国早期平面设计教学的制作方法或内容形式都十分单调,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渐渐以装饰、美术技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平面设计艺术是视觉传达意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平面设计的概念

平面设计是适于绘写用刻、印、绘、写等多种方法所制作的图形记号,它和文字、词语视觉形象不同,属于说明性图画形象,是能够利用多种手段复制其所传播信息的一种视觉形式。平面设计是非影视的、二维空间的、和印刷具有紧密联系的用视觉实现信息传达的一项设计活动。中国平面设计指平面设计里融入大量中国元素,平面设计师们可以运用艺术字画、电脑排版实现设计目的。

3.平面设计的内涵

平面设计不仅是基础,而且是终端。我们常常对部分前沿性作品产生疑惑,不知道那些作品是否为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专业的边界一直比较模糊,国外的平面设计教学课作业形式常常不会受维度限制,而是以书籍、立体等很多形式出现,进而归属于视觉艺术产品。平面设计概念所归纳的思维对象或是范围,很难进行总结,然而通过分析设计的方法、要素或是形式,可以充分展现出思维对象的属性,也就是利用视觉实现传达知识的目标。艺术作品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进入21世纪以来,平面设计内涵和外延均有了较大扩展,其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更多的文字开始运用图形来替代,这使以往传统平面设计的沟通方式出现了较大改变,文字信息空间渐渐被图像、网络、电子信息所占有。

4.平面设计的教学启示

在现代教学工作中,平面设计是一门独立学科,它是广告设计、图形设计渐渐演变来的,尽管称呼不同,但均是平面设计原形。以往传统平面设计教学里,很多教学内容是围绕书籍、设计包装所展开的,实践过程主要凭借纸和笔,这限制了设计人员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平面设计形式与内容均比较片面。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平面设计学科得到显著进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都给学生创新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促使学校能够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把更多重要元素加入平面设计里。

4.1由培养专业技能变成培养专业素质

平面设计教学逐渐打破以行业、纵向划分为前提的教育模式,形态课含有包装形态、书籍形态及展示形态等方面知识点,提炼形态一词。平面系统涵盖平面设计里的整体设计问题,书中的所有章节知识、开启方式都充分体现了系统设计思路。以品牌设计为指导的系统设计含有导向设计、视觉环境系统均有统一设计知识点。平面类型课使学生对字体、图形在不同种类设计作品里产生不同视觉要求,从而研究视觉关系与秩序,寻找最佳传达方式。建设平面设计实验室可以使学生由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并非在电脑上进行假设,也可以提高平面设计和环境意识、图像媒体、产品设计专业间合作的可能性。

4.2重视视觉传达原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平面教学基础

平面设计的重要要素有字体、图形和编排,视觉符号学、心理学是图形设计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图形设计的根本是利用观众对图形组织结构的视觉感应使他们产生联想,进而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内涵、象征及内容。图形设计的视觉化处理和形式法则均是为了实现传达视觉的目标。编排重视视觉习惯、视觉层次、视觉中心的把握,用网格、古典及自由编排方式研究为前提,利用编排形式法则分析尺度、比例及节奏等,最终找到编排学理。字体设计十分注重字体结构、视觉识别研究,使学生掌握每种字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历史,特别是汉字起源。能够学习设计单词单字的方法。

4.3设计思维发生转变

21世纪以来,伴随电子技术、互联网及互动传媒的产生,传统平面设计已渐渐淘汰,然而,这对新一代设计师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机遇,因为新一代设计师从小就被电子媒体所包围。网络时代里,人们享有视觉话语权,Youtube、微博已在视觉层面与信息层面解构了人们对平面设计单一的理解,新时代设计师们的很多创意行为受到人们欢迎。当代设计师所要设计的内容并非是各种风格、构式等信息,而是构建一些结构与规则让设计内容运动,设计师只需要将信息用恰当方式展现给观众,平面设计的责任已发展为传达。

5.结束语

平面设计从诞生开始就和时代、社会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我国,平面设计是伴随改革开放等剧变而逐步成长和发展的。21世纪,平面设计渐渐转向以视觉传达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主要教学方式是教学的理性化与科学,研究课题、上课方式成为教学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作者:魏蕾 单位:平顶山学院

第六篇:高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探究

一、当今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础

1.创造力有待提高

现在的艺术学整体缺乏艺术的创造力,要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得把学生的基础打好,所以学生必须得有扎实的基础,才能让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方面发挥更好,基础课程是一个艺术生的开始,是学习创作艺术的一个基石,只有通过基础课简单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艺术,比如物体的比例、机构、空间等基本规律和特征,让学生通过平常的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脑、手、眼的相互协作统一能力,准确的画出事物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但是现在的学校都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基础课锻炼,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学生自己的创造力。

2.观察力有待提高

现在教学当中要正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很重要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事物,从不同的方向来分析事物,要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研究不同角度中物体结构变化,循环渐进地来提高学生的自身观察力,让学自己去发现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培养出学生的视觉反应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效的表达出事物的属性,我们要训练学生的视察能力、创造力、分析力。

3.思维创作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一个作品要有自己的灵魂才能显出真正的含义。我们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表达事物,引导学生用基础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情感和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不同事物形态的各种变化,学会分析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高职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1.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

当前,有一些学生不是为了自己的爱好而去学习,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这样很容丧失学习的兴趣,也很难发挥自己的创作天分。所以,当前必须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发挥出艺术真正的内涵。

2.教学方面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当中,老师应该加深对课程的钻研,丰富教学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知识的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绘画为基础,缺乏对事物的艺术设计思想、自身的观点以及绘画基础,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艺术的发展,让学生对艺术专业失去了兴趣。

3.学校方面的问题

有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对艺术教学重视性认识还不够,主要以传统专业为主,不看重艺术教学。同时艺术教学的基础设计差,无法满足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例如学校的画室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上课的时候都可以动手去绘画,也很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事物来让学生体验事物的空间效果。学校应该注重艺术教学,加强艺术类的资金投入和场地投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及设备。

三、高职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

1.加强设计素描教学

设计素描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按照事物结构、比例、质感、空间等造型的基础,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培养,加强学生对事物素描的全方面了解。要引导学生对事物由浅入深的进行了解,来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察能力。老师要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事物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事物的不同角度和方法,同时老师要把事物内在构成的联系和外在整体感,组合之间的关系,全部清晰的讲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也要亲身去体验。要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自己的主动性认识和创作。设计素描教学可分为结构素描、光影素描、创意素描训练,这三个模块训练完成后培训学生向视察、洞悉、想象等方面进行认识,学生这样就可以形成完整的创作思维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加强设计色彩教学

设计色彩教学过程当中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写实色彩,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可以加强学生对事物色彩的全方面了解。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研究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应用,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制定一个比较适合的色彩体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去构建自己的色彩语言,用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性的色彩设计思维,老师应该适当的给与建议和指导,充分的肯定学生的成果,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培养学生的色彩素养和设计色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总结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5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论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6

所谓情境展示,就是将学生的作业或作品展示于教师提前设计好的背景或情境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又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例如,《皮影艺术》这节课,因为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所以,必须准备充分,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传统艺术。课前,我用一个大纸箱,把其一面挖出个长方形的大洞,将半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上面,做成“屏幕”,再用布和彩纸添加装饰。一个漂亮的皮影演出舞台就做好了。找来一个亮度高的写生用的投影灯,皮影戏就可以开演。有了这么好的舞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制作皮影人物道具等,争先恐后地到台前来演。“这组演的是哪出戏剧”“那组的人物做的很精致”等等,这些同学间,师生间的评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课堂也由此进入高潮。

二、模拟展示与评价

这类评价方式多适合设计•应用类的课型,这种课可以让学生完成作品之后,举行个小型展览会,小型的推销会,让每组学生选代表推销自己的产品,其他组学生阐述选择与不选择的理由。这种方式将评价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同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例如,《食品造型》这节课我便采用了这种方式。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烹饪艺术名扬天下,中国食品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这充分体现在了同学的作品当中。同学将分组完成的作品摆放到教室前提前布置好的展台上,放眼望去,感觉像是来到了庙会的小吃一条街。一组同学用橡胶、猕猴桃和橘子瓣做成了沙滩上的椰子树,那颜色的搭配真是让人赏心悦目,二组同学通过对菠萝的加工再改造,一只可爱的小刺猬便出现在了眼前,那形象怎一个“萌”字了得。还有的组用西红柿、葡萄橘子瓣苹果做成了大龙虾,用面包、葡萄、猕猴桃、草莓做成了猫头鹰……我正在目不暇接间,学生已经开始了对自己产品的推销,“评审团”也在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此刻,学生俨然成立本堂课的主人,我只有找机会给他们稍作一下“场外指导”。学生们在活动中自然达到的自评、互评的目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他们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三、表演展示与评价

表演展示既将学生的作品作为道具进行现场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它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例如,《服饰色彩艺术》这节课就可以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讲授完创作知识与要领之后,同学们分组进行创作。可以抽签决定每组的创作主题,比如职业装、晚宴装、休闲装、运动装等。学生们可以用大张的报纸或彩纸进行创作。作品完成之后,每组选出几个“模特”简单的“穿”上他们的作品进行服装表演。首先出场的几个同学一边踢着球一边向“舞台中央”跑来,哦,他们设计的是运动装;看另一边,几个身着华服的丽人向我们款款走来,没错,他们设计的是晚礼服,还有休闲装、登山服等,欣赏的同学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走秀结束后,学生要评选出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并说明理由。学生从中发现了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教师无需多费口舌,也就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这是最普通常见的评价方式,适合于留有绘画作业的课程。在课堂知识讲授完毕后,根据教学目标布置课堂作业,这就涉及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问题,有些同学由于上过绘画培训班,会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台,在大屏幕上投影出这些同学的优秀作品,同学可以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各个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就是把优秀作品拿到其他班级去展示,请其他班级同学做出评价,使得这个环节更加丰富。想在整个年级小有名气的学生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还来征求我的意见,争取达到完美。可见这样的一种评价对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怎样的推动效果。

五、课后延展性展示与评价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7

关键词:学术素质;评价模式;研究性实验;学术能力;实施场景

“钱学森之问”揭示了中国教育的大痛点[1-2]。高校要想成为一流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真正做好2个转变:由知识传授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由知识考评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评价模式极为重要,甚至是首要的。素质冰山理论以及长期的实践都告诉我们,知识与卓越素质间存在鸿沟[3-5],通过知识考评来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管中窥豹般有失偏颇,使人才的培养偏离准确的方向。学术素质是本科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6]。一个完美的学术素质评价方案,首先应该简单易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其次应该能真正考察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细分层面,客观而公正;第三,应该融入高层次的人才价值观,成为一个好的方向标,能指引学生前进,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挖掘潜能,进而走向卓越。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完美的素质评价方案也可能难于发挥好的作用,因为学术素质评价方案的运作还需要一个与之契合的实施场景。在这个特定的场景里,每位学生都有足够多的、平等的机会展示其学术素质的方方面面,如果缺失这样的场景,素质评价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客观而公平,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很多高校已将研究性课程,例如研究性实验,引入至本科教育中[7-9],这类课程往往周期较长,涉及多学科交融、知识内容复杂、鼓励创新,所开展的研究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或失败。研究性实验非常接近研究实战,不仅对学生学术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价值,还非常适合作为考察学生学术素质的场景。那些以实验报告、知识重现性为依据的传统成绩评定模式已不适用于此类课程,必须做出变革。已有文献提出的评价模式有的因太过复杂而难于操作,有的因未设置实施场景以致测评不够全面、客观[10-11]。为此,以石墨烯相关的研究性实验为实例,构建了学生学术素质评定的新模式,该模式将综合素质测评方案与研究性实验融合,利用“基础分上加减”简化计分方法,并遵循“奖优罚过”“实验结果不作为考评项”等规则,使素质评价方案可定量、公平、准确、易操作,并有显著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1研究性实验的特征与构成简介

本论文的实例涉及与石墨烯相关的一系列研究。石墨烯是当下化学学科的璀璨明珠,相关研究成果正为下一代储能电池、生物传感器、功能材料等科技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进步[12-14],进而可能改变世界。该课程舍弃了传统意义上的讲义和教科书,学生通过文献研读和研讨确定研究方向与方案。研究涉及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应用以及各种表征。该课程是一场高强度的研究实战,需进行4天以上,期间会出现很多问题与困难,对学生来说是个大挑战。每位学生都有大量灵活运用知识、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克服困难的机会。

2学术素质测评方案的构建原则

2.1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术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展现出来的学术素质包括基本素养与学术能力。基本素养是一种品德修养,如果学生在合规、守纪、诚信等方面存在“过失”就会丢分,如果学生在奉献精神、责任心等方面有好的表现,就会获得“激励”性加分。学生可展示的学术能力包括10个方面:文献分析能力、学术演讲能力、研究方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安全防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质疑探索精神、学术写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尽最大可能涵盖与素质相关的所有重要方面。

2.2可定量、公平、准确、好操作

新评价方案应该同时满足可定量、公平、准确、好操作4个要求。可定量是指测评项清晰、细化,可以量化赋分;公平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指评价方案能考察学术素质的各个层面,二是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获得加分机会,三是确保加、减分判定标准的一致性;准确,是指测评分值应该与学生的真实表现高度一致;好操作,是指评分规则容易理解与运用。

2.3通过奖优罚过发挥激励与导向作用

如果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色就能获得加分,称这种加分为“激励分”;当学生有显著的过失时会被减分,称这种减分为“过失分”。旗帜鲜明的奖罚规则能发挥显著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4实验最终结果不再作为考评项

如果把实验结果的成败、好坏作为评分的依据,那么学生的创新冲动会就受遏止,评价方案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就难以发挥。

2.5在基础分上加减分的简化计分方法

学生的总分由基础分加分或减分后形成,基础分是指学生只要全程参与实验都会得到一个基本分数。加分和减分分别是前文所述的“激励分”和“过失分”。

2.6能与传统的百分制兼容的2套成绩体系

新评价方案采取奖励优秀表现的政策,学生的得分可能因获奖励特别多而超出100分,因此新方案不以百分制计分,但也可按拟定规则统一折算成另外一套百分制成绩(详见本文第3部分)。

2.7学生成绩不受“正态分布”限制

采用本测评方案时不应对学生成绩进行“正态分布”类限定或调整,否则会失去科学性[15]。

3学术素质的指标体系以及赋分方案

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指标体系和赋分方案会有所不同。以下是针对石墨烯相关系列实验的设计方案。每位学生只要完成下述6项考察内容都会得到合计70分“基础分”,还有可能获得各种加分或被减分。加、减分值(标记为x)是基于其在6项考察内容的具体表现,这6项考察内容又细分为30个测评小项。

3.1实验安全防护知识在线测评(基础分5分,最高分7分)

只要成绩达到“准入线”就可以拿到5分基础分,测评成绩高于准入线可获得加分:高出5~10分时,+0.5分;高出11~15分时,+1分;高出16~20分时,+2分。

3.2“石墨烯与未来”演讲与研讨(基础分6分,最高分14分)

(1)文献阅读(多于2篇文献):0<x≤2分。(2)PPT与报告的表现力:0<x≤2分。(3)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0<x≤4分。

3.3研究方案设计与研讨(基础分6分,最高分11分)

可操作性、科学性、安全性、创造性,提出问题及解决途径:0<x≤5分。

3.4实验基本素养(基础分8分,最高分13分)

(1)优秀表现奖励(例如主动承担公共事务、关心他人、有责任心):0<x≤5分。(2)迟到、早退、不遵守请假制度:10≤x<0分。(3)顶替他人做实验:–10≤x≤–5分。(4)编造实验现象与数据:–10≤x≤–1分。(5)随意动用非共用设备:–1分。(6)桌面设备和材料摆放杂乱:–1分。(7)废化学物品等不按规定方式处置:–1分。(8)实验设备架设有明显问题:–1分。(9)原始记录不清晰、不完整:–4≤x<0分。(10)仪器设备的操作欠规范合理:–2≤x<0分。(11)实验结束后未清理实验设备、实验台:–5≤x<0分。

3.5研究过程的学术表现(基础分25分,最高分40分)

(1)安全防护能力欠缺:–5≤x<0分。(2)出现不该有的其他各种错误:–5≤x<0分。(3)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0<x≤4分。(4)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0<x≤4分。(5)质疑和探索精神:0<x≤4分。(6)沟通、协作能力:0<x≤2分。(7)管理能力:0<x≤1分。

3.6研究报告、论文与专利(基础分20分,最高分36分)

(1)或申请专利:4≤x≤6分。(2)写作水平不佳:–3≤x<0分。(3)报告的完整性不足:–3≤x<0分。(4)报告的严谨性不足:–3≤x≤2分。(5)出现抄袭与造假:–10≤x<0分。(6)分析现象与问题有广度与深度:0<x≤4分。(7)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0<x≤4分。上述赋分方案与其他研究者[10]提出的方案相比有了大幅的简化,在实践中容易掌握和操作,教师通常只需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和过失就可以完成评分,无需关注基础分的评分。该方案的总分为121分,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得分可能会超过100分,但超过110分的概率很小。为了与传统百分制成绩体系兼容,可将得分超过100分中的最高分折成100分,同时其他人的得分也以相同折算率折算,形成一套百分制成绩,上报校教务处。但是,未折算的原始成绩更为客观,不同期学生的原始成绩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4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

(1)尽早让学生熟悉、理解评价方案,使之产生显著的导向作用。(2)由教师评分,不同教师间应该统一评判标准,以确保客观公正。(3)实时评分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每位教师辅导学生的数量不宜超过10位。(4)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即时进行,每半天总结、整理一次,以免遗忘。(5)在每位学生的实验服上设置姓名、编号标贴,以便准确、快速识别。(6)有浮动范围的加减分可以细分成若干计分等级,每一级为1分或0.5分。(7)课程方案的设计应该预留足够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8)尽可能让沉默寡言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否则评分结果会失去公平性。(9)将微信群作为师生间“全天候”的互动平台,可增加了解、评价学生的机会。

5应用效果与结论

文学评论论文范文8

1价值说

价值通常分为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主要的评价要素,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测量。邱均平将学术价值分为科学进步价值和学科建设价值两个定性指标以及被引次数和被下载次数两个定量指标,将社会价值分为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两个定性指标以及社会反响和采纳部门采纳情况两个定量指标。李睿明指出,价值是科学论文的灵魂,决定其生命力和影响力,提出从作者提出、发现、创造、预见和证明了什么来评价论文的价值。

2影响力说

学术影响力指论文受到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关注程度,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因“被引冶而产生的学术影响力的测度。赵蓉英[48]基于期刊即年指标、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定义了论文即年因子、2年期引证因子和5年期引证因子,构建了引证视角下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李力等[49]以引用情况和合作情况为基础从知识输入、知识输出及知识流动网络结构三个维度构建了科技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框架。社会影响力指学术论文受到的网络关注程度,主要侧重于论文在社会舆论媒体、网络社交媒体和网络学术工具上的影响力,其受众不局限于科学共同体成员,影响方式也不局限于期刊论文之间的引证关系。

3质量说

质量是个多学科概念。《辞海》中质量被解释为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将其定义为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和引力作用强弱的物理量。《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指出,为了测定物体的质量,必须首先确定用什么来量度物体所含的物质[51]。因而,基于《辞海》和《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中“质量冶的定义,从产品或物体的角度来看待学术论文,则学术论文的质量应该是指它的优劣程度,必须通过它所包含的内容要素对其进行测量。学术论文通常包括研究思路、设计、目的、方法、内容、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作者、机构、来源期刊等要素。因而,论文质量应该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然而,当前的论文评价实践中,人们往往将质量简化为价值或学术影响力的评价。

4评价本质

从学术论文自身属性来看,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本质属性应该在于它的价值性。例如,一篇极具启发性的论文,即使其质量较差,但仍不能掩盖其显在或潜在的价值。相反,一篇符合规范、设计合理、逻辑严谨、缺乏创新的高质量的论文,却不能说其具有较高的价值。此外,从学术评价目的来看,论文评价的终极目标是发现对科学发展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即学术评价的目标是促进学术发展、规范学术研究、激励学术创新。因而,无论从学术论文的本质属性还是从学术评价的终极目标看,论文的评价本质都是价值评价。学术论文的价值由自身内容和所处环境共同决定,通常分为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由于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科学交流,其价值首先应该表现为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学术价值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学术论文的评价本质是学术价值评价。此外,由于学科差异,学术论文的形式、内容和价值具有多样性,即论文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被引频次是论文使用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体现了论文的使用价值,但学术论文不是普通商品,其价值不能由作者的简单劳动时间来计算。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是由作者在长期科学研究过程中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等的具体体现。因而,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大小、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其创新性的有无和创新度的高低,可以通过新知识增量的结构方程、科学知识图谱以及评价性话语元素等进行评估。

5学术论文评价方法的新视角

长期以来,以同行评议为主的定性评价和以文献计量学为主的定量评价存在难以相互弥补的矛盾,定性评价较准确,但效率低,评价面窄,容易夹杂人情因素,不适宜大范围、大批量的学术论文评价。定量评价较客观,效率高,可操作性强,但不直接针对学术论文内容,且评价滞后。因而,如何克服定性评价中的主观性和低效率,以及定量评价中不针对内容等问题,是当前学术论文评价所面临的主要困境。认知计算是一项使人类能够和机器合作的技术方法,辅助人类解决复杂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认知计算冶这一术语来自于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开始使用“认知计算冶一词。具体地说,认知计算是指计算机拥有自我学习系统,可以像人类大脑一样学习,不仅可以处理结构化的数据,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实现识别人类自然语言、图像、视频等以往都需要人类亲自操作的功能,建立一种能够摆脱人类干预并自行解决复杂问题的计算系统。在理论方面,目前关于认知计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认知的可计算性的解释,认知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原理及相关算法,在医疗、法律、教育等不同领域应用的探索,以及开发可以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认知计算系统等方面。但在医疗、生物、金融和零售等行业内,认知计算已进入初级应用阶段。认知计算在学术论文评价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和潜在价值。首先,认知计算对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理解和处理具有明显优势。认知系统不仅可以处理论文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作者h指数等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可以理解期刊论文、图书章节、图表、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其次,认知系统在模仿人类思维过程的同时,增加了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无偏见评价的能力。认知系统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的同时,可以克服人类的主观性和偏见性。因而,将认知计算引入学术论文评价领域,有望同时解决定性评价中的主观性和低效率,以及定量评价中不针对内容和人为操纵等缺陷。我们认为,从学术论文的语义内容角度,根据论文自身特征以及学术论文的评价本质,利用与论文生产、传播、服务等相关的多源数据作为基础,采用认知计算技术构建学术论文评价的认知系统,是完善现有学术论文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新视角,有望成为未来学术论文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