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设计范例6篇

职业设计

职业设计范文1

首饰设计者的自问

作为一名首饰设计者,不知道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设计?”从科学的定义上讲:“设计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所从事的一种自发的创造性活动。”但我们说,这种概念解释干瘪、乏味,甚至不必去理会。对设计每个人都应用不同的理解,要用自己的感悟去理解设计。对于笔者来说,设计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首饰设计作为设计的一种门类,同样是设计者在运用智慧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如何使首饰佩带起来更加美丽、如何优化首饰的佩带方式等等。设计工作可以说完全是“为他人”的工作,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设计是有目的的创造,你所做的事情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以使用者为中心,是客观的,在提供功能的全新体验的同时,在外观上获得审美愉悦。例如,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设计成360度旋转,以方便各个角度的观看:最新款的手机同十年前相比,同样能拨打电话,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种;在首饰市场上流行三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戒指,可以随意搭配出数种效果,使消费者花一个戒指的钱,却带出多个戒指的样子等等,这些例子都可以说明设计为生活做出的卓越贡献。

所以我们说设计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设计一方面满足我们的使用要求,甚至是更好的使用,一方面在精神上给我们美好的视觉享受。这就是作为一名设计师存在的价值,也就等同于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王敏告诉我们的一句话:“设计为人民服务!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价值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才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你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设计者

作为设计者,不知道大家对于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有没有概念和目标?北京著名某设计公司总监在网站中写道:“我每次面试设计师都会问他,你是否热爱设计。如果他的回答是,我非常热爱设计,设计就如同我的生命,我会拒绝他进入我们公司。因为设计只是一种职业,设计师不仅仅需要狂热,更需要理性。”

几十年前,管理者仅仅需要设计师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外观。十几年前,管理者不仅需要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外观,而且懂得生产以及工艺流程。而今天,对于设计师的要求除了上述两点外,还要求他们能够把握市场动向、了解消费者心理。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常常在思索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于是,我们给出了如下答案:

一、关于设计,有以下6点需要注意:

了解市场――懂得设计何种首饰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增加销售量。

懂得设计过程――了解基本的设计流程,完成设计产品。

购买产品过程而不是外表――有能力赋予产品背后一个理念或一个文化意义,为宣传打好铺垫。

理性+感性认识――感性的灵感同理性的功能、工艺相结合。

善于人际关系――能够了解管理者的产品定位,能够同客户顺畅的沟通。

了解BUSINESS――懂得企业的运作方式,并以相应的产品加以迎合。

二,要成为何种设计师带给公司财富、出售品牌发展、懂得销售战略,智慧和聪明的人、在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

三、设计师的角色既是情报家、分析家、心理学者也是艺术家和企划者。

设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企业来说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对设计冷静、准确而有效的使用,能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设计师作为这个核心的创造者,要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最经济的方式制造,确保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我们都知道,产品必然是消费欲望的再现,有美感的商品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开启人们的消费意识。“产品如何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如何令人更加佩带舒适、美丽?如何更为简单的传达?如何才能让人感动?”这即是设计信息的本质传递,也同样是打造优秀设计者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值得高兴的是,着意在课堂中将设计本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如何认知设计师职业等内容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们也从中确有收获,并都加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形成见解。因为只有真正的感受到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倾听,这些满怀热情的孩子在初识设计的路程中诸多体悟。

理解概念设计与商业设计的异同

北京服装学院

首饰设计专业

学生刘阳

商业类首饰就像设计瑞士军刀一样,在很小的空间内创造出最实用的功能,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中设计创新是它的特点,所有严谨的创造都是为了提高它的使用效率,而概念类首饰就像设计普通的刀子一样,虽然目的也是使用,但远没有瑞士军刀在功能上要求的那样精确。商业类首饰设计考虑更多的是市场,客户的需求。那么,概念类首饰设计如何才能在自己创新的同时也兼顾商业类的这些特点呢?

于是,我想到要有意的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当遇到一个题材时,可以概念类和商业类各设计一款,假想面对不同的对象,每一款都有对应的差别。这样,不仅对自己进行了设计方面的训练,还无形中培养了商业化的意识。

生活 灵感 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

首饰设计专业

学生刘璇

在生活中寻求灵感,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可以从中提取元素。灵感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细细的观察生活,也就等于又靠近了设计师一步。

说到设计师,便想起了老师常说的那句话“设计是为他人设计的,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内心”。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王敏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设计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各种各样的结果,对设计的理解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最终还是要升华到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的高度,设计不是为自己”。“设计为人民服务的”代表着设计师要有责任感,设计师接受社会的委托,其作品更要服务于社会,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水平带来正面的提升或同时给人们带来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设计源自意识 初识首饰设计的感想

北京服装学院

首饰设计专业

学生樊梦晓

职业设计范文2

工业设计具有系统性的专业特点。从工业设计可能从事的工作看,包括了从前期的市场规划、趋势分析、需求分析;到产品的战略规划、目标定位;再到中期的产品创意、设计过程管理、产品各属性的设计表达与实现、工程转化;再到后期的工程分析优化、数字化制造咨询;以及到后期的市场营销、宣传、文案、展览等市场化工作。从产品创新周期来看,工业设计工作内容涵盖了大部分的研发流程。所以工业设计专业是鲜明的工程与艺术学科交叉、理念创新与设计实践融合、市场与研发结合的系统性极强的专业。

2社会发展及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情况

1)社会分工细化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劳动力分工必然呈现细分趋势。“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从事多项社会工作、多项不同环节的工作的情况将越来越少。社会发展面临分工细化的趋势。每个工作岗位将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从工业设计流程看,前期、中期及后期的工作内容应由不同的设计师、工程师完成。专业的产品研发过程,工业设计师更不是单兵作战。那么团队化专业设计团队的发展背景下,每个设计师的职业资质是否都需要如何全面的知识能力认证,而每个设计师从事的专业性更强的某个环节工作能力又如何突出与强化以及获得认可呢。

2)我国工业设计的生态模型及发展机遇、路径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情况以北京、上海、深圳几大轻工业发达的地区城市为代表,形成了各种具有集聚、示范、亮点效应的设计产业园、设计集散地。但,大而全的全产业链设计服务只能是少数的。工业设计行业也呈现了生态金字塔的纵向与横向分布,可描述为工业设计的行业生态模型。掌握核心战略创新的少数设计公司、创新咨询公司他们引领着行业发展。而凭借优质产品设计服务的公司稳步发展,形成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主力军。以各种消费电子、小家电、家具产品等轻工业行业制造企业、品牌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小型化产品设计公司则分布于全国大江南北,形成工业设计行业的基层设计公司,扎实了我国产品创新的原生态基础。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特色差异,发展程度差异,大多公司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驱动、营销驱动等方式发展产业,而内生的内核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融合点单一及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诸多原因导致了工业设计在产业中的地位不高、受重视程度不高、使用效率不高。进而影响了创新的根本效益。

3亟需解决的几个矛盾及思考

当前环境下实现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将面临着很大的矛盾和难度。作者从以下几个尖锐矛盾进行分析探讨:

1)工业设计师职业认证与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很多方面需要改革,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更是需要优化。工业设计师职业认证最直接的矛盾是指向现行的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前者的推行是对后者否定吗?对于这个问题,可能许多专家学者会委婉地将其描述为是对后者的补充。但对于现在上千所高校的广大工业设计学生来说,这将意味着什么呢?而对于未来将要选择工业设计专业的高中生又将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需要思考。如果只看到这一面,势必会将好事做成了坏事。若仿效国外建筑师、医生职业资质认证标准和体系,提高认证条件,可能解决此矛盾。

2)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与考核方式

工业设计师职业资质认证将采用什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是采用考试的方式还是完成设计题目考核?工业设计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将如何体现?如何保证评价的权威性、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如同对一个产品中的美学因素进行评价一样是较难获得统一的硬性指标。而产品设计知识的记忆与实践性应用是完全不同层面的能力。另外,工业设计师资质认证体系是包含了所有的能力认证,还是大多部分的能力认证?或者是只需要对某项能力的单独认证?这些都需要思考。

3)工业设计师与产品设计师的区分

教育部在2013年对全国所有工业设计专业进行了细分调整划分为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两个专业名称和方向。其中工业设计是机械工程下面的分学科专业,而设计学、产品设计是艺术学下面的二级学科专业。即工业设计专业分在理工类学院办学,主要进行产品系统及工程实现方面的知识培养,归属与机械工程与设计学交叉学科,入学考核注重文化课成绩。而产品设计专业主要从事人文艺术创意的产品设计工作。主要归属与艺术学科,入学成绩主要看重绘画美术成绩,弱化文化分,主要分在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或人文学院等艺术类学院中。那么,如果进行的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认证对象是面向那一类人才?还是包含两类?是否存在差异的针对性?这些问题,认证工作组需要考虑。

4几点建议

工业设计师认证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资质认证并是单纯的认定证明,应避免盲目泛滥地推进,更重要的是认证需具有权威性,让用人单位认可。在此,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广泛的沟通机制

建立认证机构和指导委员会是首要的工作。在建立标准和认证方案过程前更应先考虑建立认证机构的内外沟通机制。以便能听听更多行业内用人单位、设计师、企业的广泛意见。目前信息沟通渠道很多,相关部门机构大可通过各种网站、论坛、会议、微信等平台方式听听各方的对认证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2)主要采纳人才需求企业、设计公司的意见

虽说工业设计师认证对社会认知度、社会创新意识等有一定提高作用。但认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纯粹的拿证,而是真正地面向市场、面向需求。需考虑当前和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招用获此认证设计师的用人单位、设计公司、团体机构更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他们的意见比许多专家教师的意见更有价值。

3)提高与维护职业认证的权威性

工业设计师认证的执行也是漫长的过程,艰难的过程,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维护其认证的权威性。避免有证无能力或出现投机取巧拿证的现象。这就对认证的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方式及评价机构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评价方式可能包括快速设计提案、面试、评论等等。评价流程可能设定多方主体的监督。评价机构可能包含不同企业公司团体。评价过程可能设有盲审阶段。

4)探索精英资质认证与单项能力的认证体系

在建立客观合理权威的认证体系下,可进行两个方面的认证体系。一是对工业设计精英人才的认证。如上所述,工业设计师是需要系统综合的知识面,而拥有了这样条件、知识背景和能力背景的人才一般都成为了设计主管、创新主力人才。因此工业设计师的资质认证实际就是工业设计精英的认证。二是对某个单项能力的认证。一个设计团队需要不同的专注人才,以发挥创新的最大效果。特别是对于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设计师,具备一项较强的能力是获得认可的重要依据。因此,单项能力也是职业认证体系的发展思路。

5结语

职业设计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 职业教师 职业素养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职业教育兴起以来,各职业学校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但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的扩展。而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即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职业学校立校之本。对于艺术设计职业教师来说,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职业素养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功底 

古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是首要任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精深,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悟能力、设计能力和对前沿信息的接受能力,应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并熟练掌握美术史等各门课程理论,技艺精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灵活运用。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及艺术领域的多门学科,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不但能够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广泛地摄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信息储备量,并有能力将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要具备创新能力,严谨治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的实践经验 

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要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因而艺术设计职业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理论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大大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可以说,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该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且有在广告公司等一线设计部门工作过的经历,熟练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充分了解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了解市场要求和最前沿的设计信息,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才能指导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扬创新精神,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创造能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品才能做出最恰当、合理的评价,而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上。

“如果教师不参与设计实践,不与客户见面,不接触社会上的设计任务,传授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现实,既缺少学术深度,又缺少应用价值,学生也不信服。专业教师只有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为教学改革、教学思路的创新提供保障,才能使专业设计教学与时俱进,完成理想授业目标。” 

3、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应具备全新的师生观,应以引导和协作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课堂教学的性质,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努力拓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视野,使艺术设计理念渗透到学生参加的各类活动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勇于探索未知。 

[1] [2] 

、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 

首先,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 

其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只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拥有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还不能认为其“优秀”,同时还应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第三,一名真正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还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爱岗敬业,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掌握每一个学生作品的构思风格,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同时,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应严谨构思,大胆创新,力求精益求精。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努力教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致力于科学研究,在设计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在每一次实践和作品设计中,不断反思自身的差距,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当然,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还有许多,笔者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当代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职业设计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

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我国要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目标,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供应大幅增加,据权威数据统计,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1万。而这几年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平均仅占所增就业岗位的22%。在供与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打破就业瓶颈,以高素质毕业生和高就业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所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早日成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速度和前途。所以,作为教育者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成为亟待解决和提高的现实问题。

二、职业生涯设计含义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个体找到工作,还要帮助个体真正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淡薄。北森测评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近半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没有深刻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意识淡薄,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显然,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盲目择业现象,而近年来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加重了这种趋向,使很多毕业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二)自我认知不足。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然而,自我认识往往还不全面,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心理并不完全成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当所定的目标与现实相差太远就会产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

(三)目标模糊,不切实际。许多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对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许多人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制定目标偏高与偏低都难起到激励的作用,不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四)高校职业设计指导时间滞后,缺少专业指导人员。职业生涯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从大一开始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存在没有专门的职业设计规划师、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等问题,加之指导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职业生涯设计形同虚设,无法较好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对策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实施主体是学生,而高校应当在学生实施过程中给予全面的辅导与条件保障,建议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两方面进行改进。

(一)大学生自身的改进对策

1、强化职业设计意识,科学设计职业生涯。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关键取决于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不会选择适合你的生态圈。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你才能够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使人生事业发展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应该把大学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变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有了主体意识,就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加职业生涯设计的课程学习,阅读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书籍及网络上的相关内容,增加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知识,并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不断提高自己职业规划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2、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增强对生存圈的分析能力。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定位,也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即弄清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

在职业生涯设计中,生态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他理解为个人职业发展的大环境,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大环境,就像鱼儿入水一样,但是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生态圈的重要性,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圈,所以一生都没有太大的成就。生态圈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空间、发展条件和成功的机遇,在制定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及趋势、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在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个人的要求以及环境中对自己有利与不利的因素等。通过对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机会分析,以及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增加对生态圈的了解,同时也要积极参加职业实践,通过实地锻炼来加强自己对职业的认知。

3、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职业实践能力。以职业目标为核心,通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尽快使职业设计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构建促进自己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并将知识结构通过实践组成自己独特的、合理的能力结构。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可以获得很多的学习机会。大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职业环境、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方式,获得职业体验,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真实地了解职业的性质及职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及企业文化,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高校的改进对策

1、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服务机构,需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既要专业化又要专家化的职业规划设计队伍,要求这支队伍不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了解大学生心理,准确发现大学生思想、行动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善于让学生表达出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意愿,恰当地提出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激发学生向目标努力的激情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2、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建设。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当面向大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让大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设计,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使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指导教材,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的、逐步提升的、针对性较强的而又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前形势与政策,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针对大学生就业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和具体步骤,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设计。

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建设。首先,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软件。通过科学的测评手段,使大学生对自己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客观的自我观念,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较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定位问题,更合理地做出职业选择;其次,加强职业辅导的全过程建设。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以人为本”,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再次,加强职业心理咨询建设。针对学生在择业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职业心理咨询可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为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除了个别咨询以外,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团体咨询、讲座、报告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辅导。

(作者单位:1.河北经贸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职业设计范文5

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综合运用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设计、制作、展示的重要实践课程。它一方面体现了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之前各教学环节的深化和检验,同时也反映出学校的培养宗旨和教学现状。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综合地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三年的教学成果。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满足区域发展的一线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课程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从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上看,可分为前期的设计构思阶段、工艺制作阶段和后期展示阶段。前期的设计构思阶段是学生创作实践的过程,教学时会更注重开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服装设计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服装结构设计及工艺制作的实践技能。只有将设计构思进行物化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才能进行展示。展示阶段是学生通过以服装表演的形式或展览的形式向参观者全面展示自己的学识与能力,人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与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做出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综合全面地考察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艺术创造和专业技术操作上的能力。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是定位于体现学生素质的综合课程。

二、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由于国务院两度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使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也由最初的延续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模式而逐步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经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探索,对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也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划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是“技能专业”。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上,与企业和职业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课程设置也越来越贴近社会需求。以职业岗位需求来确定课程,已成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虽然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上已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专业建设上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在毕业设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与教学宗旨偏离的现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也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服装毕业设计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一般分为;采风阶段(收集素材)、设计构思阶段(整理素材、查阅资料、确定设计主题、画出效果图)、结构设计及工艺制作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构思的物化,举办毕业设计作品的展示与表演,接受教师的评审以及嘉宾的意见和建议等。因此教师与学生们为了能在服装的展示及表演中得到领导的认可嘉宾的好评,在服装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作品以追求舞台上的表演气氛和效果为重点,一切围绕此重点开展课程上的教与学。在服装设计的构思上,过分注重创意设计,在服装的表现形式上,过分突出新、奇、特,而在服装的工艺制作上却粗糙有余精细不足。这种一味地追求服装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略服装的实用功能,忽略服装工艺制作,使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出现了“只可远观,不可近看”,华而不实的局面。这种脱离现实生活,忽略对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偏离了服装设计专业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也使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定位出现了模糊。这种现象势必影响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其教学结果势必影响到学生与企业的接轨,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最终也会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的发展。

职业设计范文6

当前我国多数会计人员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但也有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严重的滑坡,主要表现为:在敬业态度上,缺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中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对本职工作随便应付;在坚持原则上,违背会计准则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丧失立场违反会计法规;在会计核算上,任意虚列或隐瞒收入,随意确认费用和成本,随意调整利润等,有个别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在执业审计上,不能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会计职业道德缺欠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无原则屈从领导的压力;法律意识不强;监督机制不完备等。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把握用人导向,坚持以德为先

用人导向是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标准,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在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健全,委托关系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承担第一责任的单位负责人不可能事事、时时亲力亲为,因此,把政治思想好、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任职资格的人员安排在会计岗位上至关重要。任用会计人员要坚持政治标准,把“德”放在首位,特别注意选拔任用政治清醒、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坚持原则、弘扬正气的人。为此《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都把“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基本条件的首位,其目的就是督促各单位任用德才兼备的合格的会计人员。

二、加强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教育是会计人员的终身课题,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加强学习,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本领,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和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意识,做到依法核算、依法理财,正确处理个人名誉、地位、利益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会计队伍中有部分人员不注重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利益金钱至上,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自觉把学习教育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

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针对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不仅要向他们讲授会计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还必须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塑造职业道德品质、陶冶职业情操,特别是抓好敬业、乐业、爱业、勤业教育,把职业道德与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在职会计人员,要加强以会计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将其作为必修课程,计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学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内在素质,从而逐渐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理想信念是立身做人之本,也是道德建设之魂。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能否用科学的眼光认识社会,用健康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准则规范行为。会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把远大的理想与会计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来鞭策自己,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处理好日常的会计事务,坚持原则,公平对待利益各方,把好财务关。

三、牢记做人准则,注重克己自律

会计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一个“真”字,要求会计数据真实、可靠、可信,绝不可弄虚作假。我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会计精神。“立信”是做人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职业道德。如果一个人失去信用,就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致身败名裂,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害他人,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身为会计人员应当始终如一地使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信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决不为一己之利、眼前之利而丧失道德操守,要守信如节,守身如玉,并在会计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涵,深刻领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沉淀“德”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精深会计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会计人。

克己自律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也是会计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人的一生,贵在立德,难在养德。一个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会计道德修养的自觉程度。会计人员经常单独承担某些工作任务,而且总是同钱物打交道,更应慎独自律,洁身自好,不断净化灵魂,提升道德水准。只有做到处处明于自察,时时自觉要求,事事严于律己,才能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为此,会计人员应该自觉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恪守职业道德,珍惜自己的名誉,塑好自己的形象。要用高尚的精神激励自己,以精益求精的观念鞭策自己,奋发进取,争创一流。

四、完善法律规范,强化监督管理

法律规范是准绳,也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通过法律形式来对职业道德建设做出规范,也是出于对市场经济的维护和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一种补救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会计职业道德如果只依赖“良心”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在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支配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往往是欲望,而不是道德。所以,及时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通过制度规范的形式来加以明确是非常必要的。会计人员受雇于企业,由于物质利益和个人前途受企业制约,在其从业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需要,对于大众和社会的利益通常被置于第二位,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道德品质和意识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不一定完全凑效,必须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给予保证。另外还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在完善法律规范以律德上出新招、出实招,使广大会计人员真正将法制规范融为道德理念,化为从业德行。

监督管理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必备措施,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环节。许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违法犯罪的案例,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监督乏力的问题。各单位应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对本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做出规定,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监督支持,保证经营管理决策的顺利实施,为会计人员依法核算、依法理财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各监督部门要紧紧抓住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会计法规的贯彻力度,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并记入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档案,将会计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这样可以对会计人员产生外在的压力,促使其依法核算、依法理财。

五、营造舆论氛围,坚持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