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分析范例6篇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范文1

论文关键词: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四川交通将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按照“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的思路,以建设出川大通道为重点,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支撑,着力构建高效、便捷、通畅、安全的现代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面对交通事业新形势,为全面做好“十二五”期间四川省交通人才工作,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交通事业人才队伍,为全省交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十分重要,故此笔者对“十一五”末四川交通系统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

1.人力资源现状

1.1人力资源数量

截至2010年四川省交通系统(调查样本集)在编职工总数约为4.7万,从业人员总量约为600万,人才总量约为25万。从数量上看,全省交通系统人才基本上能适应现阶段交通产业发展。

1.2人力资源类型

四川交通系统人力资源中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比重分别为18.6%,25.9%,55.5%,该结构基本符合四川交通事业特征及其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类型结构分析表明:高层次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23%、1.98%和4.27%,由此可见当前四川省高层次人才相当匮乏。

1.3年龄结构

人的创造能力和年龄关系密切,年龄结构是群体结构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35岁以下比重为22%,36至45岁比重为40%,46至50岁比重为19%,50岁以上比重约10%。基于现代管理学理论,可以看出当前四川交通系统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态势,整体创新能力较好,可以适应当前交通产业发展需要,具备较为合理的年龄结构分布。

1.4学历结构

学历层次体现了人才受教育的水平,体现了人才群体受教育的层次。学历虽不完全等同于能力,但学历是具备能力的基本条件。调查反映出四川交通系统人力资源学历结构分布特征:中专36%;大专26%;高中以下24%,本科及以上14%。

图1-1四川交通系统人才学历结构与全国水平对比示意图

从图1-1可以看出,四川交通交通系统人力资源学历结构存在高端不足、低端剩余的现象,整体呈现头重脚轻的分布格局。与全国相比,四川交通系统学历结构也存在学历结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迅速提升学历、增强职工素质将是四川交通系统应对日益繁重交通建设任务的重要举措。

1.5职称结构

职称是行业对专门人才所拥有的专业水平的评价标志。它与学历不同,职称代表的人才当前的水平。截止2010年,在统计的12555名交通系统人才中,初级及无职务8281人,约占67%;中级职务3569人,约占28%;副高级426人,约占3%:正高职务279人,约占2%,该比例基本不协调。

图1-2四川交通系统职称结构与全国水平对比示意图

与全国平均水平(图1-2)相比,四川省交通系统人才的副高级以上技术职务比例偏低,中级技术职务人才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初级及无职称职务人才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将会带来较大的人力资源影响,并且对交通产业内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和未来人才的交流、发展不利。

1.6从业经验

总体来说,从业经验在6年以上的老职工人数最多,比例达到了84.56%,而从业经验在两年以内的新员工比例不到6%。由此可见四川交通系统对职工的从业经验比较看重,更愿意引进从业经验丰富的人才。这种人才观念不利于引进从业经验不够,但创新能力突出的年轻人才进入四川交通系统,不利于提升人才队伍活力和创新能力。

2.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现存问题

“十一五”期间四川交通系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还不能适应21世纪交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中央实施人才战略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仍存在着许多与交通事业健康发展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

2.1人才总量不能完全提供交通发展所需要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根据相关调研成果,估计目前四川公路水路交通行业从业人员量约为600多万人,其中在编职工总数约为25万左右,系统内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学历、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技术等级的各类专门人才约4.7万人,与交通发达省份

比如广东省14.8万系统内专门人才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2.2人才素质和能力不能充分适应新形势下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

2.2.1类型结构

表1-1三省交通系统人才结构对比表

管理人才

技术人才

技能人才

四川省

18.39%

14.52%

67.09%

广东省

24.9%

30.9%

44.2%

江苏省

27%

现状分析范文2

>> 和谐党政关系的内涵分析与功能特征 现行党政关系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分析 对党政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 合并地方高校学院执行党政共同负责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电力企业党政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电力企业党政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党政工作中人员压力现状及管理策略分析 护患关系现状分析 浅析新时期党政关系的完善 论新时期的党政关系探讨 董必武党政群关系思想浅析 如何建立企业党政的和谐关系 理顺党政关系是政改核心 党政关系与本土化 试论高校党政关系规范化 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研究综述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新时期医患关系现状分析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当局对日关系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年11月18日查看。

[24] 这个分工更多是一个不成文的惯例而非法规制度,因为不同的乡镇因为书记和乡镇长个人性格和权威的差异,会造成书记参与财政管理或者乡镇长涉足人事权力的情况,并可能造成党政关系的冲突,需要上级部门来协调,往往以调走其中一个领导为解决方案(个人访谈20111107)。

[25] 赵树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138-140页。

[26] 关于理论论述,参见杨雪冬,“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赵树凯,前引书。

[27] 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28] 各级人大的监督作用还比较有限,突出表现在预算制定和监督上基本没有权力。参见马骏,《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只有几个县市级人大在尝试加强预算监督。比较有名的是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和新发展起来的参与式预算改革,县乡两级人大和民意代表一起,讨论并质询相应层级政府的预算制定。

现状分析范文3

一、对教师的具体分析

(一)对教师工作热情的具体分析。对于教师来讲,教学上的热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学习与工作,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教学热情体现在对教学的积极态度,在备课细节方面的研究,在教学时的带动性上。生物学是相对枯燥的一门学科,良好的工作热情可以使生硬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让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学习当中,在教学方面,教师的教学热情,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彻底性,关乎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质量。当今教学方面,大多数的教师缺乏相应的工作热情,在备课过程中,应付了事,教学方式方法生硬,缺乏愉悦性,导致了生物教学的课堂氛围呆板,学习质量低下。(二)对教师工作态度的具体分析。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翁,被比喻为祖国的花朵,教师被比喻为辛勤的园丁。这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认可,也是对教师的鞭策。中国自古以来,对教师这一职业,都抱着神圣的崇拜感。教师的工作态度,是职业道德的一种体现,工作态度反映在教学细节上。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切身调查,对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认真分析与指引,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学习状态,课后的学生行为、语言等方面的观察与指引,也是工作态度的一种体现。教师的工作,神圣而又光荣,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拥有职业荣誉感,认真做好课上、课下的教学与指导工作,这不仅是为了生物教学上的进步,也是为了教育出更多的栋梁之才而必备的教师素养。(三)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具体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单纯地体现在学生考试时的分数上。但更多的体现并不是在试卷上的分数,教学质量不仅仅是应试教育下的成绩,而更多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学生整体素质上的提高。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能主动学习知识,是否能主动思考问题与提出问题,这都是教学质量的体现。

二、对学生的具体分析

(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具体分析。现在中专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生物课程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低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距很大,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生物教学上的难题之一。在学生整体素质高低不均的状态下进行统一的教学,使得根基较差的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而基础较好的学生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是教学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二)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气氛的掌控能力,学生在学习时的热情高涨与活跃的课堂气氛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在中专生物教学,普遍课堂气氛压抑,教学呆板教条,教师没有良好地带动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偏低。(三)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具体分析。在中专课堂上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大多数产生了厌学心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生物教学本身的刻板性,二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不能合理生动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学习时没有头绪,导致了厌学心态的产生。

三、对教学现状的整体分析

(一)对生物课程重视程度的具体分析。在当今的教学体系中,普遍只把主要学科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导致了其他学科教学上不受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情况,也不容乐观,因生物课程不能对升学产生直接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四大群体普遍的不受重视,对教学敷衍了事。(二)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分析。因为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生物教学的教学用具普遍不全。教师的教育手段也处于老旧的不科学教育中,没有积极合理地学习现今的科学教学方式,教学的方法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学习中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导致了生物教学质量低下。

总之,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中专生物教学得不到良好的重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这是中专生物教学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中专生物教学的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中专生物教学的必要手段。

作者:张瑜 单位: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现状分析范文4

[关键词]环境现状;环境评价;环境保护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在一些省、市开展了不同规模层次的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生态学会等单位就城市环境状况和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个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调查中,专家学者发现文化程度、环境污染、媒体科技宣教等都是造成环保意识差异的重要因素。但上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村的环境现状和农民的环境意识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长期以来,生活垃圾得不到集中而有效的处理,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并且因资金和技术等原因,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改善,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清楚地了解目前广西农村的环保的基本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和探讨村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农村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及其表现形式。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农户为单位,在被抽取的每户农户中由一名家庭成员作为代表来完成问卷的回答。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总人数为286人,其中男性占44.1%,女性占53.5%,2.4%未填。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及以下的占83人,初中106人,高中47人,中专18人,大专及以上的28人(M=3.22,D=1.347)。年龄分布情况为20岁以下的有38人,21~59岁的有237人,60岁以上11人,这一数据覆盖面较广,基本符合当地人口分布情况,能较好地反映各年龄组人群对生存环境的了解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二)测量工具的设计

问卷采用的是自编“广西农村居民环境意识调查问卷”,问卷问题多数采用预先编码的形式,原则上要求多选一,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乡村环境状况,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及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环境评价等五个方面共21个问题。

首先,个人基本情况涉及被访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去过打工等个人结构状况。其中年龄为三分变量,1为20岁以下,2为21~59岁,3为60岁以上,主要是考虑到农村的劳动力主要是青壮年。文化程度设计为五分变量,主要是“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以考察文化程度对环境评价的影响。由于广西全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把调查的地点分为“1是经济水平高”、“2是经济水平中等”、“3是经济水平较低”。另外由于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为了了解他们与城市接触以后是否会增强农民对环境的意识,专门设计了“是否去过打工”这个问题。

其次,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基本以农业为主,农村居住环境的基本情况在调查中从“燃料使用”、“生活用水来源”、“卫生厕所的使用”、“住房是否人畜分开”等7个方面来考察。问题设计为多项选择题,由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再次,研究中为了了解农民在改善环境中所作的具体事情,设计了一个多项选择题。由于考虑到各地农村的不同情况,专门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由被调查者注明所参加的改善环境的行动。

最后,还要考察被调查者对所生活环境的评价情况。主要是从主观评价和客观分析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分为“你居住的环境是否受到污染、“你是否知道污染源”、“对所居住环境的评价”、“农药的使用是否造成污染”、“对居住地的环境质量的基本评价”(包括饮用水质量、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声音质量)。这些问题为多项选择。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污染的主要来源”设计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由被调查者回答。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中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即先把广西全区所有的编制县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水平发展中等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三个层次。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三个层次中抽取11个县,每个县继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县的乡镇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共调查了全区11个县的12个乡镇,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89.37%。

二、广西农村环境现状及农民对环境的评价

(一)广西农村的环境现状

我们在调查中主要从农民燃料的使用、居住环境、生活用水和垃圾处理这几个方面来考察农村的居住环境,通过频数分析,了解了农村环境的基本情况。

1燃料使用。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不仅是山区而且是不能耕种的石山,农业耕地非常有限。农民的生活用燃料主要是柴火,占40.2%,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的使用,有33.6%的农民用上了液化石油气,有17.8%的农户还利用新技术,垃圾变废为宝,用上了清洁高效的沼气。这不仅解决了能源问题,也大大缓解了废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2生活用水情况。农村基本实现了清洁用水,有62.2%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由于在农村还无法实现污水处理,污水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到地面经土壤下渗或汇入地表水体,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直接危害。洗衣、做饭、洗浴及其他零散用水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途径。

3居住环境。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族和苗族的农民传统的居住模式是和牲畜共处,楼房的旁边或者楼下就是关牲口的棚子。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64.3%的农户实行了住房与牲畜分开。经过这几年的建设,57.7%的农户已经用上了卫生厕所,改善了过去粪尿中的污染物随粪水渗入土壤内,粪便发出恶臭,造成空气污染,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状况。

4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因来源广泛,其污染物成分也较为复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消耗的丰富,垃圾的组成成分将更为复杂。有12.6%的村民认识垃圾是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随意堆放和倒入江河的分别占25.2%和22%,有49%实现了固定堆放。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区各地农村的大力推广,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各种改善环境的活动,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美化家园,保护生存环境。有160人次参加了修路、46人次参加了卫生厕所的改造,在农村建起了更加卫生的蹲坑式厕所。其他还有人参加了集体或者自发组织的相关的活动,如人畜分离、处理污水等。

(二)农民对环境状况的评价

农民对居住的环境情况较为认可,认为家庭的卫生情况“很干净”和“一般”的占总数的30.8%和62.2%,“比较脏乱”的只有6.3%,评见表1。

农民对环境评价的五个等级变量中看到,他们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评价整体较好,饮用水质、地表水质、空气质量和声音质量在优和良的占了绝大多数,说明农民对自身环境比较认可,评价较高。

在回答当地是否遭到污染时,有40.2%的人认为受到污染,有32.2%的人认为没有,27.3%的人不知道。有42.7%的农民表示知道什么是污染源,48.6%的人不知道污染源。但当我们进一步追问污染的来源时,很多农民却无法准确回答,有66.8%的人不知道具体的污染源到底是什么?(这题设计的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农药是农民在日常生产中接触最多的生产资料,但很多农民就连农药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都不是十分确定,回答“没有”污染的占7%,“不知道”的有9.4%。

(三)影响农民对环境评价诸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弄清不同因素对农民环境评价的影响情况,以受访者对环境的评价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民族、是否去过打工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在模型中,性别、文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为虚拟变量。具体见表2。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

第一,文化程度对于环境评价具有统计显著性。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对环境评价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与小学及以下的受访者相比,文化程度越高的受访者在环境评价方面的得分也越高。这表明,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的环境评价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村民对环境评价。当以“经济发展水平高”为虚拟变量时,对“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有统计显著性,对“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是负相关。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环境评价也越高,对环境也能更加清楚地进行评价。

第三,虽然多元回归中是否去过打工和民族对环境评价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但为了进一步分析打工和民族这两个因素是否对环境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以“是否去过打工”和“环境评价”做交互表,经过卡方检验,具有统计显著性(df=4,x2=0.004,P<0.05)。同样用“汉族”和“少数民族”与“环境评价”做交互表,也具有统计显著性(df=4,x2=0.002,P<0.05)。这表明打工的经历和少数民族的身份对环境评价有一定的影响,只是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这两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造成的。

第四,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性别对环境评价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三、讨论

(一)农村环境基本保持良好但情况不容乐观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研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广大农村还是保持了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农民自身对环境的评价较高。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倾向日益明显。但与城市相对规范的有规划、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脏乱差现象突出。此外,在农村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染源,主要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污染较严重的工厂从城市转移到广大的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如一些化工、造纸的企业还有采石场等等。这些企业排放出来的废水废气,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就有很多农民向我们反映,由于当地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接纳了从广东转移过来的一家造纸厂,工厂里的废水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流入当地的河流,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水质。

(二)农民对环境评价较为乐观但缺乏环保知识

由以上的统计分析看到,农民对农村总体上环境评价良好。但在其中也暴露出我们目前对农民的环境教育是极其不够的,对外界接触比较多的外出经商者及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多数是中学生)对相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较在村里常年耕种的本分农民懂得多。这表明,农民是被忽视了的环保群体,各种环保宣传在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许是人们的眼睛都专注在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上了,对于人口相对比较稀疏、面积比较大的农村来讲还没有引起重视。由于它的污染现象没有人口稠密的工业城市来得明显迅速的原因,导致了对农村环境的忽略。

(三)本研究的发现和存在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对广西农村的环境现状和村民对自身环境的评价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环境评价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这和已有的研究是一致的。但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在自变量中“民族”和“是否去过打工”也会影响到村民对环境的评价。根据我们的分析发现,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所以环境意识较好。不少农民表示外出打工后会增长见识,学会一些基本的环保常识,这使他们回乡后也积极地维护家乡环境。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本研究对广西农村的环境现状作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然而因研究时间较短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仍未能获得相对精确的村镇环境情况的资料。因而,今后在农村村镇建立长期的环境情况的监测,将会有助于更深入的研究。

现状分析范文5

1.1文献的期刊分布

对一个学术评语做期刊分析能够确定该学科的核心期刊分布,且能提高学者们搜集相关资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载文期刊中,载文量最多的是《当代体育科技》和《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一共23篇。黑龙江省是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的发源地,《当代体育科技》是由黑龙江省体育局主管,当代体育杂志社主办的专业类体育学术期刊,《当代体育科技》的载文量也因此排在首位。《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唯一的综合性体育科技文献汇编。这些为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研究深度和创新性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但从总体上看,载文期刊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核心期刊只有两个,载文量也不多,因此我们要转换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范围,进一步提高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的发文质量和水平。

1.2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热点和演变分析

我国关于体育舞蹈的关键词排名首位的是“体育舞蹈”其次就是“现状”和“对策”。毫无疑问,围绕“体育舞蹈”进行的相关研究涉及很多方面,主要集中在体育舞蹈开展现状、教学与对策、高校的体育舞蹈等方面。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前期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开设体育舞蹈的可行性、必然性问题的探讨上,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和健身价值上;中期的研究主要是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例力量、场地设施等方面的研究。近期的研究开始转向体育舞蹈的心理价值、体育舞蹈的市场化发展前景、高等学校的体育舞蹈发展等。

1.3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的地区分布

为了了解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的地区分布,我们对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的省、市自治区做统计。我们发现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主要面向全国和各省市,其中全国研究占了很大的比例,说明体育舞蹈自21世纪以来已经全面铺开。相关的文献一共有29篇,占到总数的11.46%。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省市自治区分布情况,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总数为57篇,占到总数的21.5%,可以看出这三个省市的体育舞蹈开展情况比较成熟。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些地区的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还是空白,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地区的体育舞蹈开展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区的地域特点以及人文环境导致的。从研究的类型上来看,基本上都是实证研究,占总数的98.4%,纯理论研究只有4篇,占1.5%。

1.4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的研究对象信息统计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其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大学生,一共有218篇,占到所有文献的86.16%。参加体育舞蹈的群体主要是大学生,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体育舞蹈教学的研究因此占到绝大多数。青少年和老年的相对比较少,经统计有关少儿、青少年、老年等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还不是很多,一共18篇,占总数的7.1%。由于青少年的考学的压力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青少年的体育舞蹈还未得到广泛的开展和推广,其实只要合理的教学与引导,青少年将成为参加体育舞蹈的另一个大群体,因此青少年的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也应该得到重视。随着人口老年化,体育舞蹈在老年人中的广泛开展,有关老年人的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也将成为热点和方向。同时,体育舞蹈的相关产业,社体体育、俱乐部体育的重视度也将会越来越高。据统计,有关社区和培训机构的研究还很少,共计只有4篇。随着体育舞蹈在国内的传播,体育舞蹈在很多人群中已经广泛开展起来了,但是针对一些特定群体的开展现状研究还不是很多。除此之外,由于高校的专业特点会导致男、女生失调,再加上男、女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差异性对于体育舞蹈的开展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今后也有必要研究男、女生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以及差异性。据现有的文献资料统计,只有2篇文章是专门针对男子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做研究,所占比例太少,并不能说明当前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的性别特征以及差异性。

2结语

(1)随着体育舞蹈的发展和深入,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的研究在近22年来基本呈上升趋势、2013—2014开始下降,是暂时的还是会持续,有待进一步研究。

(2)从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的载文量来看,载文期刊的级别还不够高,核心刊物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载文量也比较少,所以今后要打破传统的研究,找到新的切入点和方向做进研究。进一步提高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3)从体育舞蹈现状研究的地区上来看,已经遍布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但还有部分地区是空白。一方面要弥补这些空白,拓展体育舞蹈开展地区;另一方面可以尝试研究开展体育舞蹈地区的差异性。

现状分析范文6

摘 要: 2016年9月《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提出了六个数学核心素养。本文选择了其中的数据分析素养,结合现在中职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着重研究中职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

关键词:中职;数据分析;现状

近5年来,职业类院校入学的学生中考的分数普遍都不低,绝大数都达到普通全日制高中的分数线。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类院校的原因有两个:(1)从就业的角度,职业类院校的高就业率第一考虑要素;(2)从学历的角度,双元制的培养模式既能保证学生拥有高技能也能保证学生获得大专或者本科学历。

中职生现状问题

1.缺乏对数据分析素养的认识

数据分析素养就是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例如,数控车床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机械制图,该课程的一项基本功就是画三视图,从简单三维零件的测量数据,再整理出有效的数据,分析三维图象数据如何让转换成二维图像数据,最后画在纸上。只有对简单零件的理解,才能推断出复杂零件的构造,并能成功画出零件图。简单的说,学生不知道数据是什么,怎么获得数据,如何处理数据,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些认识都很缺乏。

2.缺乏对数据分析素养的的培养

职业类院校的学生接受素养的培养,却往往是被动的、盲从的,尤其是对非专业知识、技能的一些职业素养。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共性的培养―知识、技能等相关职业素养关注的多,而突出逻辑思维能力的数据分析素养关注的少。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除了老师教的就不知道自己还应该学些什么,他们只能完成对“依葫芦画瓢”的工作。

设计问卷

本问卷对象选取的是苏州某职业院校在读的300名学生。调查样本构成情况如下:

性别构成:女生:80人,占 26.7%;男生:220人,占73.3%。

专业构成:机电专业:119人,占39.6%;电气专业:86人,占28.7%;信息专业:41人,占13.7%;创意专业:54人,占18%。

年龄构成:15岁:21人,占7%;16岁:101人,占33.7%;17岁:108人,占36%;18岁:38人,占12.7%;19岁:7人,占2.3%;20岁:18人,占6%;21岁:7人,占2.3%。

年级构成:16级:129人,占43%;15级,93人,占31%;14级:48人,占16%;12级:30人,占10%。

调查数据分析

1提取信息

第一题能提取的信息:(1)统计学中的平均数、方差是学生在不同时间所学的数学知识,平均数是在小学三、四年级所学的知识点,方差是在初二所学的知识点。学习知识点的时间上,学方差离的更近些,只有16.7%的学生还会正确使用。(2)学生能收集同一属性的随机数据,80.5%的学生都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整理数据。在学生的所学数学知识中,八成的学生选择了合理的数据分析的方法,理解与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并能灵活使用。

第二题能提取的信息:(1)95%的学生选择了匹萨A或者匹萨B,只有5%的学生认为这两个匹萨是一样合算的。说明学生绝大多数审了题目,知道要通过比较得到哪个匹萨更合算。这种对数据的敏感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有的。(2)阐述理由时,44%的学生知道对于圆,要先计算面积,然后计算价格与面积的比值,比较大小,得出结论。数据分析的过程性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能意识到。51%的学生的答题纸上有“去超市买同样的东西,通常量越大的越便宜”等这样的理由,全凭生活的经验做出了推断。

第三题能提取的信息:(1) 96.8%的学生能明确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严同学的观点,3.2%的学生放弃了答题。当数据量有所增多时,学生开始有放弃答题的现象出现了。(2)只有一成的学生能整理出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计算差值,求差值与原价的比值,归纳数据,推断减幅不小,得出结论。高大75.2%的学生无法在表格的两个日期同样蔬菜的价格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了,接下来数据分析的过程就中断了。面对同样的数据,试卷中有学生去计算同样物品价格的平均值,也有学生计算10元能买三样物品的单价,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在分析方法上学生会的很少。

2做出推断,得出结论

第一题的结论:学生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意识,但处理数据的方法很单一。题目给出了数据,学生并没有亲自参与收集数据,因此只能说明学生看到数字或者图形的数据有一定的意识。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通俗易懂的数据分析方法,也是最简单的处理数据的方式。学生掌握程度很好,也说明学生只学了统计学的一个皮毛而已。如何计算方差是初二的教学内容,对方差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不太好,更不知道如何来使用。

第二题的结论:学生能感受到数据分析很广泛,但能完成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多。比较两种匹萨哪个更合算,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学生能感受到数据分析的普遍存在,能联想到超市常遇到的情况。不到一半的学生有理性的思考和实践,完成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做出推断、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另一半学生就是感性的思维,在生活中累积的经验做出推断,不会深究其中的原因。

第三题的结论:面对随机的大量数据,大多数学生无法进行数据分析。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数据的数量有些多时,大多数学生缺乏数据分析的意识

附件:

问卷

这份调查问卷想了解同学们数据处理方面的情况,帮助我们进行调查研究。希望同学们认真填写。谢谢你的合作!

年: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性别:______

1.某班需要推荐一名学生参加比赛,有3位候选人,你最想推荐谁去参赛,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3位候选人的成绩如下:

⑴请问你最想推荐谁去参赛? (只能选一名)⑵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呢? (可写多个理由)

2.一家匹萨店提供厚度相同、直径不同的两款匹萨,价格如下:

匹萨A: 直径30厘米的匹萨30元,匹萨B:直径40厘米的匹萨40元。

请问:你认为哪种匹萨更划算? 请说明理由。

3.2015年11月4日,某媒体北京报道:在2013年3月13日曾经报道过京城“菜篮子”,记者在一个菜市场调查,用10元钱买同样的三种蔬菜,可以买3.3斤油麦菜,或者10斤胡萝卜,或者4根大葱;现在记者又来到菜市场调查,用10元钱买同样的三种蔬菜,可以买到3.3斤油麦菜,或者5斤胡萝卜,或者10根大葱。记者由此给出结论:现在京城“菜篮子”物价水平与两年前变化不大。

严同学看到上述信息,指出:这样的结论不可靠。

上一篇探险的意义

下一篇职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