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劳动总结范例6篇

校园劳动总结

校园劳动总结范文1

教育的指导意见

(2021年修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磨炼学生意志,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要求,现就我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劳动教育能树立德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和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作风,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的影响,在劳动中磨砺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教育能增进智育。劳动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大脑疲劳,促进大脑发育,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劳动实践可以内化和升华书本知识、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劳动教育能促进体育。劳动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劳动是体育产生的基本源泉,众多的体育项目是劳动中跑、跳、投掷、攀爬等身体活动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后独立与完善出来的。劳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体魄强健,为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劳动教育能涵养美育。劳动美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和表现出的美,是社会美的最基本的内容,它使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以及才能、智慧、品格、意志、情感等本质力量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在生产劳动之中。劳动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坚持自己独立的认识和选择。

二、实施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

对我市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架构,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师资达标、场地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带动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深入开展,把我市劳动教育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标杆。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必备的劳动能力,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使他们树立“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劳动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三、实施劳动教育的工作策略

(一)在劳动教育必修课中系统开展劳动活动

劳动课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在课程安排上,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要开设到位,有效实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劳动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注重围绕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从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出发,把握劳动教育任务的特点,紧扣“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五个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方式,鼓励开展项目式劳动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作出规定,在时间安排上可分散进行,也可集中使用,探索建立“一周劳动大盘点”等劳动清单制度,记录和反馈学生参加课内与课外劳动的时间、内容、过程和效果,激发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中深化劳动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实践环节中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重叠部分,可整合实施。

学生的主题活动包括:考察探究(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实践等)、社会服务(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设计制作(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职业体验(如军训、学工、学农等)、科技创新体验与实践(如科技发明与制作活动、科技创新主题探究与试验、科技创新应用实践与学习体验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教师在主题活动中要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构思选题,让学生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优化完善方案。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结果呈现方式,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

(三)依托劳动实践场所推进劳动教育

劳动实践场所包括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如校内劳动场室、校园小农田、城市小菜园、校外劳动基地等。劳动实践场所的劳动内容包括:学农劳动课程(播种、除草、种植、施肥、收获、野炊、压花、叶脉书签等);学工劳动课程(陶艺、编织、科技制作、木工、金工、水工、电工等);自我服务类劳动课程(洗衣叠被、床铺整理、洗碗抹桌、扫地拖地、卫生大扫除等)。

劳动实践场所具有场地的空间优势、劳动的课程优势和师资的专业优势。到劳动实践场所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安全地、专业地、浸入式地通过劳动实践获得成长所必须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提升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懂得劳动中可以创造、创新、创设美好的劳动果实,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劳动是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的道理。

(四)开展城乡结对,构建学校联盟,达成劳动资源共享

建立一批城乡结对学生劳动体验试点学校,促进城镇和农村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资源互补、优势互补。鼓励有着共同目标追求的学校,围绕劳动教育的共同战略目标建立学校联盟,开展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共享劳动教育资源,促进劳动教育协调发展。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激发区域内劳动教育活力,开创广州劳动教育特色。

通过开展城乡结对、构建学校联盟,更好地促进城乡学校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城镇的学生走向农村,亲身体验农村的田园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农村的学生到城镇来,参与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爱护他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实施劳动教育的工作措施

(一)开齐开足课程课时

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幼儿园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中小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在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深入推进STEAM教育、创客教育有关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基于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研究真实问题、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二)开展校内劳动

校内劳动以服务性劳动为主,依托责任意识培育、学生成长记录、学分奖励机制、劳动教育评价等方法,评选“劳动之星”、“校园劳动小达人”等,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的热情。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根据实际,尽可能减少校园保洁服务外包的范围和工作量,提倡校园劳动从打扫卫生做起,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小农田、城市小菜园劳动实践活动,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等。

(三)组织校外劳动

校外劳动以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小于3小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开展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要在手工技艺体验、农业劳动实践、工业劳动实践、职业生活体验、社区服务实践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机会。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实践、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四)鼓励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学校要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共育,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共同引领孩子开展劳动教育和指导其劳动技能。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一起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按照学段要求,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鼓励家庭开展家庭劳动,引导学生完成扫地、整理、烹饪、种植、养殖、家具家电维修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经验、生活知识,逐步形成自理能力,为步入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五、实施劳动教育的工作要求

(一)强化统筹协调

各区教育局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明确劳动教育的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各学校要加强校内统筹,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要加强校外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二)推进师资建设

各区教研机构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立劳动教育科组,并至少配备一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作为劳动教育教师的重要力量和后备人才培养来源,聘请能工巧匠、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评比活动。

(三)拓展实践场地

多渠道加强实践场所建设,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创建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征集评选一批土地、山林、草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劳动实践基地。建立以区政府统筹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场室以及设施、工具,引入先进的教育装备,支持劳动教学活动开展。

(四)加强经费投入

各区各学校确保开展劳动教育所需经费,支持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专题研究、教师培训、教学竞赛等。

(五)确保安全保障

各区各学校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设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制定安全守则,规范安全事故处理流程,落实安全措施。

(六)完善教育评价

各区各学校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把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实践频次与时间、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不断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区各学校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七)及时总结宣传

各区各学校梳理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解决。及时总结各学校劳动教育典型做法、先进经验,评选劳动教育特色学校,通过媒体或者自媒体进行宣传,树立师生荣誉感,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校园劳动总结范文2

一、新余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新余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2个,其中民办高职学院3所,专修学院3所,职业中专33所,短训机构13个,万人以上规模的职业院校4所。全市职业学校中,部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级示范职业学校5所。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总数8.9万人,生源来自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教职工5600余人,固定资产达8.2亿元,占地面积近5000亩。各职业学校开设了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公关文秘、旅游与酒店管理等50多个专业。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85.1%,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为65.2∶34.8,在校生比例为59∶41,多项指标列全国除省会城市外的设区市第一,在110万人口的城市中,形成了“洼地效应”。据市统计局统计,新余职业教育对本市GDP的增长贡献率达14.8%,被教育部领导誉为“新余现象”。

新余市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长三角、珠三角和本市工业园区的企业需要,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育人才,学生就业率达98%。2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25万多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新余市园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职业学校加大了与园区企业的对接力度,开展了与园区企业订单培养、带薪实习工作。近两年,到工业园区就业的学生人数与年俱增,2007年达6142人。

二、新余市工业园区用工情况

(一)新余市企业基本情况

新余市是江西省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工业门类齐全,以钢铁、光伏、新材料“三大支柱”和机械电子、电力建材、纺织服饰、食品医药“四大产业”为主。全市工业企业数达到3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家。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23.4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实现工业增加值140.51亿元,增长30.5%;实现利税总额56.24亿元,增长115.1%。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60家,其中过十亿元(但不到百亿)的企业3家,过百亿元的企业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5户;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3%,工业化率达到55.9%。

(二)新余市工业园区职工状况

2007年,工业园区企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根据2007年12月对163家企业(不完全统计)在职人数统计分析:在职职工中市内劳动力5714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6.86%,外地劳动力899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2.28%,本市职业学校大中专毕业生6142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8.88%。这些人员,主要是市直单位引进的高级人才,园区企业自身引进的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外省、市(县)在余打工人员,省(市)属国有破产、改制企业的下岗职工,职业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新余市工业园区劳动力需求状况

伴随园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提速,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园区工业企业大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尤其以新能源、新材料太阳能光伏企业发展迅速,劳动用工量持续快速攀升。以经济开发区用工为例,从2007年进区劳动力市场招聘单位提供的空岗分析:全年参加日常和周六招聘的单位105家次,提供岗位1.1万个,主要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和纺织服装等行业;2008年第一季度参加招聘的单位58家次,提供就业岗位0.55万个,其中江西赛维LDK公司在1-3月份已经新进员工0.27万人,在今年后9个月又需急招1.8万人。预计2008年,随着工业园区落户项目投产和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和纺织等行业需要劳动力2.7-3万人。到2010年预计还需要3-4万人,劳动力需求缺口非常大。

三、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员工工薪报酬低,社保机制不健全

尽管新余市工业园区企业发展较快,经济效益良好,但员工工资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新余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第一年一般每月可以拿到1500元,而在新余市就业,一般每月在800-1000元。另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社保机制健全,学生都可以实现“三保”。而新余市工业园区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以新余市经济开发区为例,该区只有36家企业4252人(含新华公司)参加了养老保险,覆盖面仅占14.17%。

(二)校企对接不紧密,联系渠道不畅通

一是企业存在严重“等靠要”思想,以为自己是政府招商引资进区的,只管生产,员工招聘是政府的事,不能主动与职业学校进行沟通,主动和学校对接。学校对企业也宣传不够,缺乏相互了解,导致园区企业社会认知、认同度低;二是职业学校就业形势良好,“皇帝女儿不愁嫁”。近几年,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由过去学校送学生到企业应聘发展为企业到学校求学生;三是校企双方无固定沟通渠道,缺乏有效协调机构。校企双方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往往只是借助一些中介进行沟通,而这些中介机构协调能力和信息有限,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四是学校专业设置与工业园区产业需求不匹配。过去新余市职业学校开设成熟的专业是与沿海企业对接的,与本地企业关联不高。近几年,随着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园区部分紧缺型专业学校均未开设,比如太阳能、纺织、化工等专业。由于校企之间未及时紧密对接和需求预测,与园区企业所需专业人才脱节。职业学校为应对园区企业所需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师资、生源组织、实训投入都存在一定问题。

(三)企业生产不稳定,人文关怀不到位

部分园区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生产任务时紧时松,开工不正常,员工需求不确定;有的企业管理不够规范,不履行承诺,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有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浓,人文关怀不到位,不能有效让职业学校毕业生产生认同感,导致学生对企业不满,已就业的学生也难以留住;有些企业工作环境较差,车间里既有噪音又有异味;还有些企业劳动强度太大,加班太多。

(四)习惯性就业导向,影响学生流向外地

新余市职业院校的特点是“两头在外”――生源在外,就业在外。20多年来学生的就业大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已形成学生就业的基本选择区域。因为这些区域企业管理规范,工薪待遇和劳动保障好,生活质量较高。大部分学生来校时就有了固定的就业导向――到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主要受新余市职业院校招生宣传和毕业生就业影响)。有的学生还认为到新余就业还不如返乡就业好。

四、解决工业园区人才培养的对策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余市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实现新余市“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奋斗目标以及“决战决胜工业销售收入1500亿”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新余职业教育,促进新余市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按照“立足于本省,立足于支柱产业,立足于工业园区”的原则,紧密对接新余市“三大产业”、“四大支柱”的需求,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为新余市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一)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校企相互认知

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以校企“双赢”为目标,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上门招聘员工,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超前在人才标准、专业知识技能、用人数量等方面加大宣传与预测,主动深入职业学校共同协商。职业学校也要加强择业观念教育,灵敏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进行市场调研,主动进入企业,加强师资培养,增加实训投入,调整专业设置,引导就业导向,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校企紧密合作

针对园区企业用工的不同情况,由政府牵头,建立企业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用工需求和培养信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引导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工业园区企业就业。成立校企联谊会,组织院(校)长与园区企业老总开展联谊活动,座谈互访,增进双方了解。设立校企联系办公室,搭建一个校企沟通、交流的平台,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职业院校与企业教学、研究、就业等相关事务,同时负责校企与劳动、教育、人事等部门的协调与联系。

(三)建立就业奖励制度,实施促进就业奖励

建立就业奖励制度,制定就业奖励考核标准,按照园区企业用工要求,对定向为园区企业培养员工的职业院校,通过考核评估,对输送就业人员多、就业稳固率高的学校,政府授予“就业明星学校”荣誉称号,对该类学校,除给予现金奖励外,在资金扶持、项目申报、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企业拿出资金用于员工招聘和培训工作。

(四)规范企业用工秩序,维护合法权益

完善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实行就业准入。随着《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在今年元月1日正式实施,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的政策大环境已经具备。规范园区企业劳动用工秩序,完善企业用工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业已成为稳定员工队伍、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市劳动保障部门要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劳资人员的业务指导,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就业合同,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设立咨询投诉信箱,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及时化解劳资矛盾,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校园劳动总结范文3

一、学校生物园地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1.生物园地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学校生物园地建设是新时期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推进全课程教育的一个途径,全课程教育理论框架需要很多实际内容来填充,学校生物园地作为非学科活动区为全课程教育理论框架填充了一项确切的内容。生物园地建设为学校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场地,为推进素质教育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通过在生物园地劳动锻炼肢体,学习植物、动物的种植、养殖知识,培养劳动技能。学生通过在园地里切身接触、观察植物、动物,提高自身感应现象、认知事物、探索植物动物进化过程的能力。学生通过享受生物园地创收项目的成果(果实),培养自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生物园地是改善环境的需要。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和校园环境,对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层次以及影响力、渗透力也意义非凡,学校如果不加重绿化美化,势必成为这美丽图画中的一个斑点;而学校生物园地建设,正是对学校绿化美化工作的强化,是对学校面貌的着装打扮,从而使我们的学校以鲜艳的色彩点缀于美丽城市之中,可以说生物园地是作为学校校容校貌的一个亮点。

二、学校生物园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生物园建设缺乏规范,随意性大。教育部颁发的现行《教学大纲》和《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新标准)的要求,生物园地面积应在300平方米以上,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进行建设,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只是开辟出一块空地作为生物园地的范围,而没有相应的设施,同时缺乏层次。

2.学校生物园地缺乏内涵。学校生物园地中的动物、植物等品种单一,有的只是摆设,有些学校只管种植,不管死活;形式主义表现突出。

3.学校生物园地建设没有明确的目标。学校生物园地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项比较长期的工作,应先容易再提高,先框架再系统,先基本再达标;而有的学校为了赶进度,搞突击建设,只是为建生物园地而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4.学校生物园地建设缺乏资金。生物园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学校目前的经济状况,难以满足生物园地建设的需要。

三、生物园地建设的努力方向

1.对照标准严格要求,规范建设。新建学校或旧校址改造学校,在整体设计规划时,一定要按照《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新标准)的要求,将学校生物园地以及新标准中要求的其他项目规划在内,争取每一个新建或改建成的学校都符合新标准的要求,成为一个真正的硬件设施合格的学校。

2.合理种植各种生物,使生物园地的种类平衡。生物园地的种植种类应有:植物种植,动物养殖,植物种植试验,动物养殖试验,学生劳动技术、生物知识教育,校园经济项目,辅助设施等内容。植物种植先以奇、特、新为主,动物养殖先以容易养殖的动物为主,在植物种植、动物养殖中应有小实验的内容。在结合劳动课、生物课对学生进行劳技、生物知识教育时,要有教案,有记录,有总结,有评比。辅助设施包括水(系)电设施、棚架设施、饲养笼(池)设施、曲幽径设施,育种箱、饲养笼,标识说明牌,安全保护设施等等。

校园劳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教特色;学生;良好个性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力营造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校园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对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和谐育人环境的形成,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发挥职教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加强职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扩招曾一度使职业学校陷入了招生难的困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职业学校的发展走人春天,带来机遇,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职业学校门槛低了,生源素质差了。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这样的一些共性特征:一是在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表现为上课爱睡觉,常常找借口请假,甚至逃课;二是人际交往困难,不愿主动与父母、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对老师的管理怀有抵触情绪,不愿认识并记住班级及任课教师。与同学关系冷漠,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人际情感萎缩;三是社会上对职业学校学生认识的偏差,职校生就业层次低,就业压力大等诸多原因导致职校生存在自卑、敏感、易冲动、焦虑、孤僻等心理障碍。常为不值一提的小事吵嘴、打架、斗殴,男同学抽烟现象严重,甚至有部分同学染上的的恶习。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今后我国产业大军的主体部分肯定要从职业教育出来,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事关国家产业大军的素质。如何让职业学校的这些孩子们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看到前途,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校园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志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那些消极、颓废的文化就能得到有效抑制。

二、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来讲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不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重点是不一样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身心健康,品德兼优,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和任务来进行。

一是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立德树人”,注重职业道德的建设。职业学校的生源现状决定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励功能,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同时,要推崇“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敬业,就是干事专一,把工作当回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摒弃眼高手低、懒散拖踏的工作作风;乐群,就是愿意与团体其他成员一起合作共事,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并能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二是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劳动”和“技术”这一鲜明的特点,应是崇尚劳动和创造的文化。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上要突出职业学校的实训功能,要建有设施、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要在教室、走廊等场悬挂诸如工程家、实干家、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创业典型、致富带头人的像等,营造突出“劳动”和“技术”文化的氛围,使技术能手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努力的方向。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建设上突出职业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内涵,突出职教特点。

三是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崇尚“铁的纪律、金的人格”的文化。这是黄炎培先生在他创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提出的。职业学校实行的是“2+1”的办学模式,学生第三学年要到省内外各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实现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公司、工厂的过渡,完成学生角色向技术工人角色的转变。培养严格遵守法律、纪律,执行操作规范、按规程办事的“铁的纪律”和爱国、为民、勤劳、互助、诚信、自尊自信自强的“金的人格”显得尤其重要。

三、建设特色鲜明的职校校园文化

本文以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为例,阐述职教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

(一)实施校园美化工程,构建美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劳动总结范文5

学校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劳动、我快乐”为活动主题,结合劳动节大力营造劳动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以劳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通过活动大力弘扬广大劳动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高尚品质,充分展示当代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主题。

以“我劳动、我快乐”为主题开展“我们的节日——劳动节”系列活动,通过多种文化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示当代劳模奋发有为、昂扬向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激发我校全体师生在积极参与“创文”活动的工作热情。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广大学生能明白劳动节的来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爱劳动意识,知道劳动的艰辛、懂得尊重、爱惜劳动成果。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能较主动的投入到劳动的队伍中,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活动内容。

1、举办庆“五一”系列活动(4月28日至5月10日),各班组织一次“我劳动,我快乐”主题班会;刊出一期我劳动,我快乐”主题黑板报;学校广播站开设“我劳动,我快乐”宣传栏目,热情歌颂我市各行业劳动者为建设美丽涟源、和涟源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一首歌颂劳模精神和创业精神的歌曲。

2、邀请市劳动模范、先进劳动者或先进集体来学校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热潮。

3、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慰问劳模活动。通过慰问了解他们平时的工作情况,感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通过身边的感人故事,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4、组织“五一”班级排球比赛(4月底至5月初),提高广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努力在全校营造一种文明和谐、奋发向上的氛围。

5、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评比活动,进一步将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各项活动推向深入。

6、积极开展爱国卫生义务劳动,发动广大师生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为师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7、5月4日组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爱国歌曲大合唱,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8、利用放假时间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在家人的指导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拖地、做饭做菜、洗碗洗衣、买菜购物、整理房间等。希望同学们通过参加家务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父母的辛劳,培养感恩之情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五、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启动活动,发出号召,提高认识,明确活动的重要性。

组长:xxx副组长:xxx

组员:xxx xx xxx

2、充分利用学生会、团委会的阵地作用(广播站、团队会、国旗下讲话、比赛等),开展富有教育、卓有成效、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及时总结,表彰先进,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学校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二一.劳动卫生习惯强化

(一)劳动卫生习惯教育:加强学生劳动卫生习惯的教育和培养,贯穿于日常行为的一举一动中,反复抓,抓反复。做到果皮纸屑不落地、不随手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人人参与,相互监督,积极参加班级、校园劳动实践活动,保持教室、校园清洁美丽,打造和谐校园。

(二)班级大扫除:开展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大扫除活动。清理班级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人人动手,参与劳动,清洁班级,美化校园。大队部组织评选达标班级。

(三)个人卫生大检查:要求每位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大队部将组织人员突击抽查,以班级为单位汇总。

二.今天我当家——当家小能手评比

提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展“今天我当家”摄影作品征集。要求学生将在家做家务(扫地、煮饭、做菜、制作小点心等)的场景或成果,以照片的形式上报展示,并附照片介绍,评选当家小能手。

三.各级段活动准备及要求:

(一)一年级自理能力比赛:

1.每位学生在家里练习戴红领巾、系鞋带、穿衣服、扣钮扣。

2.比赛当天每位学生戴上红领巾、穿有鞋带的鞋子、带上有钮扣的衣服(5个钮扣以上,比赛时扣5个钮扣)

3.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地又快又好。评选优胜奖和达标奖。

(二)二年级捏橡皮泥比赛:

1.围绕“畅想中国梦,童心庆六一”,创作既富有童趣又有新意的橡皮泥作品。

2.比赛当天每位学生带上橡皮泥、放作品的盘子。作品摆放在盘子里展示

(三)三、四年级钮扣比赛:

1.利用钮扣钉出“畅想中国梦,童心庆六一”为主题的图案,钮扣数量颜色不限。

2.比赛当天每位学生带上针、线、钮扣、布块、剪刀等工具。

(四)五、六年级剪贴画比赛:

1.内容形式不限,画面具有新意,材料不限,力求新颖,有一定的艺术性。

2.比赛当天每位学生带上剪贴工具及设计作品所需的材料,拼剪成以“畅想中国梦,童心庆六一”为主题的作品。

(五)活动时间:6.1儿童节前夕

(六)奖项设置:各项比赛设立达标奖和优秀奖。

学校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三一、活动目的:欢度五一劳动节,登高望远,陶冶情操,感受体育锻炼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体现团队精神,丰富业余生活,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为此,工会将举办全校教工“欢度五一劳动节、喜登白云山活动”。

二、活动内容:登白云山

三、组织机构

总指挥:范献华

工作组成员:常志华、胡美玉、石春鸿、徐丽萍、刘德健、徐国强、各工会小组长

四、具体事项

(1)时间:20xx年4月30日下午14:30—17:30

(2)地点:白云山风景区

(3)形式:自由组合,自由活动

校园劳动总结范文6

一、学校简介  

南乐县求实小学是南乐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步伐,优先满足群众民生需求而建设的一所全日制小学,2017年开始建设,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67.1亩,建筑面积11900余平方米,主要包括四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和一座学生餐厅,总投资近5000万元。学校设置6规36个教学班,可容纳1620名学生在校就读,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440人,教职员工36人。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我们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所有办学条件均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是一所典型的标准化、现代化学校。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是我校本年度的重要中心工作之 一,现在的求实小学校园环境绿化,美化,亮化走进校园,处处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文明之风随处可见,我校在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二、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1、建立组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生态文明校园领导小组,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绿化工程建设设计、施工,有绿化保洁员多名,分工明确,职责具体,形成了完善的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组织网络,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2、健全制度。将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中,制定了“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保证了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根据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每年都确保将一定的绿化经费列入入学校财经预算计划。

三、重视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学校把环境文明教育纳入学生课堂,充分利用教职工会、学生大会、班团会、国旗下的讲话、演讲比赛、宣传橱窗、花木标牌等形式,向全体师生进行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思想意识教育。对教学楼进行美化,在教学楼的墙面上,布置醒目的校园文化。重视每个班级教室里的班级文化建设,使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美好文化环境感染和熏陶,学校的校园宣传文化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强化日常管理。学校在校园卫生环境的管理上,坚持做到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量管化。校园内卫生桶箱配置完善,摆放合理。学校在有树木化草的地方,都适地设有保护环境、爱护花木的标示牌。学校政教处制定了《学校卫生检查评比细则》,每天对校园内教室、活动区等区域的清洁工卫生工作进行上午、下午两次次清扫,两次检查,且打分,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且在学校课间重要地段都设有文明卫生监督岗。每周对各年级班级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通报。

四、增加资金投入,美化学校环境。  

1、实行亮化工程。我们在学校建设时就把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建设。

2、实现绿化工程。在校园围墙沿线植有高大的法桐树和白蜡树,在学校广场植有两排石楠树、广场东西两侧各有景观树林,在运动场植有绿化树,校园绿化覆盖率在35%以上,宜绿化地绿化率在98%以上。校园基本建设与绿化美化工作上了新的台阶,一年四季,每个季节,校园内都看得到树绿,闻得到花香;随便什么时候走进校园,路面干净,环境亮丽,给人美的感受明显。

3、重视整体环境育人。学校在抓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图书充实了图书馆、创建少先队室、多功能报告厅、宣传窗等,让学校每一个景点、每一面墙壁、每一块黑板,都能成为教育人的工具,使绿色文明学校的氛围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五、开辟劳动实践基地 拓宽素质教育渠道

重视劳动教育,在餐厅前面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和课余时间到实践基地,按照耕种计划和蔬菜种植时令,参加与其身心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教育,实现了“人人参与劳动,个个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师生挥动锄头给蔬菜除草,提来清水给花儿浇灌,伸出手儿小心地采摘果实,这些场景都成为学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校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我校校园内环境清洁优美,师生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的各项要求内化为每一名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品质固定下来,并要长期坚持下去,把创建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以此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发展!

南乐县求实小学

2020年4月10日

学校绿化养护规章制度

实施“绿色校园”工程,就是要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清新的文化氛围,并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达到环境育人,绿色育人的目的。我校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工作,提高校园的环境质量,特制订本校校园绿化与养护管理制度。

一、工作机制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长效机制,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将学校的绿化带划分区域,包干到各班、室、部门,并层层签订责任书,提出绿化和养护要求,确保绿化工作层层推进。

二、总体目标

1、总务处制定“绿色校园”发展规划,确保绿化面积达到和超过总面积的35%,并逐年有所增加。

2、因地制宜栽种花草树木,春秋有花草,冬季有绿树,夏季花团锦簇,树木枝繁叶茂,管理好花木,无攀折践踏等毁坏现象。

3、利用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利用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向学生传达学校的办学思想、教风和学风、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二、分工职责

绿化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绿色校园”建设的总体工作,包括:设计与构思、整体规划;树种树品的筛选与选择、采购与种植;后期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卫生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资料,特别是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其他教师根据任课的年级和班级划分到各班,

1、总务处是绿化工作的第一责任科室,负责全校花、草、树木种植与管理,并将学校的绿化带划分区域包干到各班,由各班级的师生共同管理与维护,定期浇水、治虫、修剪,做到草坪内无杂草,树木无枯枝。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的绿化区域协调、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并整改。

2、政教处作为绿化工作的第二责任科室在协助总务处做好基本职责外,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让全校师生重视环境建设,提升自身的绿色校园建设意识,参与建设与保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保护学校的绿化环境,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3、总务处为各种会议场所、办公室摆好观赏植物,并做好护理工作。全体教师不断提高护养种植业务水平,争取校园内春、夏、秋三季常绿。

三、工作要求

养护要求:

总务处、政教处作为绿化工程的主要负责科室,在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中要做到几下几点:

1、每日巡视绿地,清拣杂物(砖石、烟蒂、纸屑等),维持绿地卫生整洁无杂物。校园内不得有黄土裸露现象;因校园改造等形成新裸土,应及时种植绿化。绿化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废草、树枝、砖石等杂物,必须在当天清运完毕,不得乱堆、乱放、延迟清运。

2、对草坪及时进行修剪和清除野草工作,维持草坪的纯度和高度。做好乔、灌木的养护工作,按要求修剪树枝和清除枯枝死树。

3、保持绿地、绿化带整齐、美观、无杂草、无虫害。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现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草、花坛应安排好更换计划,并及时松土施肥、治虫保洁。

4、校园花坛做到鲜花常开,遇重要节假日、校庆、迎新等重大活动时,须在重要场所和一些指定场所摆放鲜花。

5、加强巡视管理,对绿化树木、花草植被人为损坏的,应予劝阻制止,并及时恢复和进行索赔;对易遭损坏的绿化区块,必须设立保护措施;

养护标准:

1、割草:应使用打草机割草或进行人工割草;人工草坪草的高度不超过8公分,一般绿地草的高度不超过10公分;路边及角隅草块也要定期进行割草养护。

2、除草:草坪中杂草须连根拔除,草坪纯度保持在90%以上;

3、修剪:行道树修剪,按美观原则,于春季进行;一般树木修剪,按美观原则,随时进行。

4、病虫害防治:积极做好树木、花草的病虫害预防工作,防先于治。一旦树木、花草发生病虫害,应及时进行洒喷药剂措施,喷洒药剂应均匀细致,并事后检查,效果不好应重新喷药。

南乐县求实小学

2019年9月16日

南乐县求实小学校园绿化美化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校园绿化建设与管理的总体水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规划:  

一、 指导思想:  

本着学校美化、绿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来落实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努力构建绿色优美的学校生态环境、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  

二、 规划原则:  

我校在绿化美化工作上要整体规划,向景区化、园林化发展,突出本校特色,按本校校园地形地貌来开展工作,突出学校文化教育氛围,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的品味和质量,做到整体性、艺术性、层次性的完美统一,力争使校园达到绿化、美化、香化,把校园建设成绿草成荫、花香四溢的乐园。  

三、 规划内容:  

(一)、室外  

严格按照绿化效果图绿化施工,及时管护,确保成活率要在90%以上。

(二)、室内    

各班级、教室、办公室要种植10盆以上花。

四、 具体措施:  

⒈根据学校整体格局,认真制定学校校园绿化美化的长远规划。绿化美化是校园建设的蓝图,应包括绿化美化的平面布局、树木花草配置、花坛的设置和安排、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等。  

⒉根据规划,按不同绿化区域的条件、类型、作用以及植物不同生长习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搞好校园花木的有机配植。  

⒊树木配植要做到五结合:

⑴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以常青树为主。  

⑵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以乔木为主。

⑶观赏树与经济树相结合,以观赏树为主。  

⑷木本与草本相结合,以木本为主。

⑸点、线、面相结合,以点、线搭配植物为主。  

4.花草种植要做到配植合理,还要做到四季常青,四季花香。

⒌广植树、盆花。在搞好校园绿化美化的同时,利用盆花易搬动的特点,搞好学校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等室内的绿化美化,以便让师生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得以减轻劳累、疲倦,使室内也充满盎然的生机,从而实现其观赏的价值。同时组织师生参加绿化美化活动。

⒍搞好校园花木的维护保养,做到“四要”:即春要栽、夏要剪、秋要管、冬要保,还要做到适时施肥、施水、防治病虫害,适时修剪等,从而达到绿化美化校园的目的。

7绿化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花木培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认真履行职责,不仅要做到勤于培植,还要搞好科学管理。

8对损坏花草树木的相关人员,按实际损坏的情况予以赔偿。  

9 建立学校绿化档案,对学校绿地精心测量,对树木认真核对,登记造册。  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优美文明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来创设,让我们每一个人伸出双手,关心绿化、支持绿化,共同去创建绿色、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育人环境。

2019年8月6日

南乐县求实小学

生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全面提高校园水平和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生活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生态文明校园创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建设和管理,对学校生态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 绿化校园,人人有责,爱护树木花草,人人有责。师生要认真履行植树绿化义务,积极植树、种草、栽花,自觉管护好门前三包责任区的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在校园内形成爱绿、护绿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章 职责范围

第四条 学校政教处是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和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制订园生态文明校园创建规划,审定生态文明校园创建方案,指导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发动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第五条 生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员在总务处的领导下负责美化日常工作并积极参与校园规划,组织、落实。维护校内的绿化、美化、树木、草坪和绿化设施等。

第六条 广大师生应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为争创文明校园作贡献。

第三章  具体要求

1、保护校园环境,花草树木,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

2、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花坛、草坪,更不允许在花坛、草坪内打闹。

3、保持绿化区域清洁美观,不得在绿化区域乱丢废纸、果壳、倾倒垃圾或其他杂物。

4、不准攀摇树杆、采摘花朵、损坏花卉;不准穿越践踏、采摘果实。

5、不准在树木上刻字,订钉,拉绳晒物等。

6、绿化区域卫生分给班级包干,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及时清扫。

7、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园艺工加强管理,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做到“条条道路绿树成荫,学校四季鲜花争艳,块块草坪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