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预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校园安全预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校园安全预案

校园安全预案范文1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校园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6)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预警预防

各学校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监测和管控,发现疑似问题学生及时送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开导。乡校园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会同各学校,根据心理辅导师反馈的问题向上级部门报告。

三、信息报送

各学校发现,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跟踪好后续信息并及时报告乡校园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四、应急处置

乡校园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各学校有关报告后,立即启动《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积极配合学校采取措施。

2.组织居委会、村委会和学校做好突发事件的收集、报告等实施工作。

校园安全预案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状况;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引言

民办高职院校园突发状况是指发生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内外的威胁校园安全的各种突然发生的情况,如果对其应对不善可能给民办高职院校带来不良后果。本文所要论述的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是指民办高职院校围绕解决处置校园突发状况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和行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高度不确定性。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内容广泛、产生原因多样。第二,异常紧迫性。突发状况一旦发生,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和处置。第三,严重危害性。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危害性大,直接威胁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第四,高度社会关注性。突发状况极易受到家长、社会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第五,持续性。从突发状况的萌芽、预备到突发状况的发生,再到突发状况的应对、处置、恢复,都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一、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现状

根据相关规定,学校在校园突发状况应对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承担主体责任。为厘清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现实状况,课题组对四川多所民办高职院校展开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各校园信息化建设形势喜人,在保障校园安全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整体校园安全观尚未树立,意识形态安全仍面临挑站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各校都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融媒体在讲好校园故事、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学科西方理论占主流,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任务依然艰巨;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日趋多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仍有抬头倾向。在建立民办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监督预警机制、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超前意识方面,民办高职院校仍然比较薄弱。

(二)校园网络安全主体职责不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网络是把双刃剑。近年来,网络不断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网络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复杂化、频发高发趋势。据安全狗啸天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数据,仅2021年4月份一个月就监测到300万个网站遭受了251738774次Web攻击[1]。据任子行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发现的移动恶意应用类型主要为资费消耗类、流氓行为类和隐私窃取类。民办高职院校网络管理主体不清,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不强,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游戏的危害。短视频、追剧、玩游戏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此外,浏览不良网站容易造成病毒木马传播,对校园网络安全造成威胁。调查显示,各校每年平均发生网络诈骗3—5起,涉及金额上万元的1—2起,个别学生因身陷“网络贷”“校园贷”而不得不中断学业。

(三)食品安全防护体系较为健全,但外卖渠道风险剧增

民办高职院校制定了食品安全应对预案,建立了食品追溯体系,食堂经营管理基本有序。但学生却对外卖情有独钟。超过70%的学生表示曾为同学带过早餐或外卖;超过52%的学生午餐和晚餐都使用外卖平台,每天使用外卖平台的学生比例高达46%。在个别访谈中,有学生直言:外卖方便快捷,而且还比食堂饭菜好吃。校园周边是餐饮店铺密集之地,也是流动商贩必争之地。虽然国家不断强化行政执法和管理,但仍有部分商户在原料采购、食品生产和餐具消毒等方面把关不严,易引发学生不适,进而导致突发状况。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日益规范,但隐患仍然存在

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内外,存在大量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和仪器。调查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章程,责任到人,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管理。然而,仍存在部分师生存在安全意识不强、不按章程开展实验、校外实习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

(五)学生之间纠纷不断,情感问题威胁校园安全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纷纷向省外投放招生计划,外省学生明显增多。由于区域差异、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差异易引发同学间的纠纷和矛盾。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现象比例超过30%。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易出现“三动现象”,即易动———容易冲动;互动———相互影响;盲动———从众行为明显,感情用事,行为极端,由个性问题演变为群体性突发事件[2]。由于缺乏情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恋爱问题可能成为校园突发状况发生的导火索。此外,民办高职院校还存在对情感问题不够重视、家校协同乏力、寝室防火和校外安全事故高发等问题。

二、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不力的原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仍然不强,校园安全文化尚未形成

任何一项危机的萌芽都必然源于人们安全意识的松懈。整体而言,民办高职院校的突发状况应对仍然处于突发状况发生后被动处置应对的阶段,不仅对突发状况预防监测缺乏建树,而且仍然存在侥幸心理。有受访对象坦言,平时事情太多,根本管不过来,只盼着自己运气好点,自己的学生不出事。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对突发状况的应对处置存在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校园安全文化尚未形成。

(二)应对体系不健全、效率低下

在突发状况应对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制定了文件和规则,基本的应对流程相对清晰。但由于忙于行政事务,应对演练不足,导致在应对危机时仍然手忙脚乱、层层请示。在应对处置层面,主要表现为学校安全部门、学院和班级层面仍处于被动应对状态。调查发现,有的学校虽然成立了校园安全工作专门组织机构,但在实际安全危机应对处置中,各类安全危机事件仍然由不同部门负责,往往各自为政,部门联动协同仍然乏力。

(三)处置队伍建设滞后、能力不足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安保队伍建设,安保队伍素质和能力有所提升。但整体看来,民办高职院校安保队伍仍然存在着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体能不足等问题。调查发现,相关校园安全工作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只占12%左右,50岁以上人员占比达到60%以上。各校虽然有业务技能演练,但因次数太少,参与度不够,难以满足安保技能提升需要。同时,由于安保人员缺乏体能训练和岗位晋升机会,整体工作能力难以提升。

(四)班级治理能力不足、水平低下

民办高职院校班级治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辅导员个人管理素质和技能。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强、晋升通道不畅、流失率高、应届毕业生比率大。学校对班级治理干预过多,班级行政化倾向非常明显,以学生自治为基础的班级“三治”体制尚未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也是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甚理想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的形式是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与活动等。调查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且存在应付检查、拍照留痕现象,实效性较差。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让班干部主持召开安全教育班会,安全教育沦为形式。学工和保卫等部门虽也组织安全讲座活动,但由于诸多原因,往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并不好。

三、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与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策略

(一)增强校园突发状况预警意识,强化校园突发状况管理主体责任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预防为主的危机管理意识。民办高职院校应成立突发状况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将校长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加快构建和强化统筹协调的部门联动机制,压紧压实各部门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将突发状况的应对处置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应急值守,积极开展突发状况应急处置。按照危重等级划分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并及时报告。坚持按照相关部门突发状况应对处置要求,把握危机应对的“3T”原则和关键点危机公关“5S”原则,学习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成熟经验[3],及时回应家长、社会关切。

(二)严格依法依规办学治校,提升校园突发状况应对法治化水平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和教育,尤其强化《消防法》《食品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防灾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与校园安全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民办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用法律法规制度构建起校园突发状况应对的法治体系,严格照章办事、依法处置。同时,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律素养,筑牢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法治基础。

(三)优化校园突发状况应对流程,构建整体校园安全文化

2021年7月,四川省率先出台了《四川省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细则(试行)》。《细则》为民办高职院校应对校园突发状况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工作指引。民办高职院校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严格执行。及时修订校园突发状况应对预案,完善校园火灾、水灾、踩踏事件、交通事故、大型活动、食物中毒、学生伤病等专项应急预案。对突发状况区分紧急程度、损害程度,采取不同级别的应对响应机制。优化应对流程,强化执行,严肃问责,对各部门、学院采取通报排名、面对面约谈等方式倒逼校园安全责任落实,确保工作实效。同时,加快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师生参与、社会支持”的校园安全应对体系,构建整体校园安全文化。

(四)加强队伍和“四防”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处置队伍能力不足、技能不熟等现实问题,除不断加强突发状况应对处置队伍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外,还应该注意招聘或引进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注重安保人员的专业结构、体能素质和安全管理经验。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运用大数据、云监控等技术,运用安全数据平台完善校园突发状况监测体系。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主动仗”,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和联防,确保隐患问题及时发现、迅速清零,着力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同时,优化应对流程,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助力校园突发状况应对能力提升。

(五)加强班级治理,提升学生管理能力和水平

树立“治校必治班,班治则校治”的治校理念,坚持以班级自治、德治、法治为基础,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班级治理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技能实训平台,加强班团组织建设,引导和帮助学生创新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游戏模拟、实操演练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技能水平。注意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立场坚定的学生干部。发挥寝室安全员的作用,改变班级行政化倾向,确立寝室、班级、二级学院、部门、学校“五级安全响应机制”,加快形成以学生自治为基础的“三治”班级治理体制[4],以扎实的班级治理夯实校园安全工作基础。

(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

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并对学分设置、专任教师数量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当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各校应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师资。同时,可考虑将安全技能的培养纳入公共必修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安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民办高职院校可尝试开设“大学生安全基础”“大学生恋爱”及“婚姻家庭”等课程,打造安全教育主课堂。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运用融媒体、情景模拟、现场实操等形式,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结束语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培养,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高质量安全保障。安全与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予民办高职院校的神圣职责。应对和处置校园突发状况,一方面要加快《校园安全法》立法进程;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整体校园安全观,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统筹发展,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校园突发状况应对处置能力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构建新格局[EB/OL].中国网,2021-05-27.

[2]董雪梅.高校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09(7):91—94.

[3]钱静.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危机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8.

校园安全预案范文3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充分认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开展学校安全综合整治行动为抓手,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努力构建机制健全、全覆盖、无缝隙的学校安全责任体系。

二、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学校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排查整治学校内及周边的安全隐患,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范机制,有效遏制学校安全事故频发、多发的态势,确保教育系统安全形势的明显好转。

三、阶段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18日前)我镇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动员。

(二)排查整改阶段。(6月19日至9月10日)各村、各部门按照我镇制定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坚持边查边改,能立即整改的,要迅速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11日至9月15日)对本次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及时报送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学校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

四、活动主要内容

(一)通过横幅、展板、广播等进行广泛宣传。在学校周边拉横幅提醒学生及家长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开展一次安全进校园活动,利用家长会及升旗仪式给学生及家长发放校园安全宣传单。各村利用每天早晚的广播进行播报,尤其要对违规搭乘学生的行为严厉制止。

(二)严格排查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一是要经常联合派出所对上下课期间接送学生的车辆违规行为严处;二是在暑假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活动,涉及校园食堂食品安全、校园周边副食品安全、电力安全、住房安全、楼梯安全等,进行全方位不留死角排查。三是配合学校、河东派出所摸排校园欺凌现象,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四是是配合学校、派出所摸排学生自杀倾向,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五是各村村干部在交通劝导站要仔细检查往来车辆,如有违规搭乘学生的行为要立即制止。

(三)涉及到溪沟河流的村要在河道池塘周边设立警示标志。特别是居委会要在河道以及整治施工周边设立显眼的警示标志,各村的驻村干部利用下村入户时机向学生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交通安全、应对校园欺凌现象方面的知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镇村各级干部必须高度重视此次学校安全整治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此项工作对于维护学生安全、减少学生事故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校园安全预案范文4

高等学校肩负着实现国家科技强国重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校园中发生的大学生财产及生命安全问题数量也迅速上升。针对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需要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安全管理将学生的人身、心理和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并保持在可接受水平或其之下。近年来,全国兴建了大量以“大学城”为代表的高校集中区,这些区域内各个大学之间的校园相互连通并有利于学生共享校园内的资源,但彼此也存在的消息封闭和管理差异等问题导致管理极其混乱。鉴于此,本研究对近年来一些校园安全管理相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应对高校集中区校园安全问题的建议。

2高校集中区

高等教育重大发展造就了一系列高等院校集中区——大学城。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和城市化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学城”的建设是这些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2000年8月,廊坊东方大学城的建设拉开了高校集中区建设“蓬勃发展”的序幕,迄今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已经涉及数十个省和市。大学城的这种高等教育“集约化”发展的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却面临了管理模式极为缺乏的问题,这导致大学城这种高校集中区的管理变得极为复杂。

3高校安全事件来源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自杀、他杀、财物盗窃及诈骗等事件严峻的挑战了高校的校园安全管理。前人研究表明,在中国保监会2007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每年约有3000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而2010年4月内连续发生的几起高校血案更是令人震惊。根据前人研究成果[5]和本人的实地调研,高等学校集中区的校园安全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社会不稳定因素。目前,社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中国面临了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社会问题,这将导致一部分人对社会产生不满并进行以侵害学生为目标的事件。(2)校园及周边人流量大且复杂。在高校集中区,出租屋、餐馆和网吧等服务网点众多且人员复杂,易发生危害高校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打架斗殴、敲诈、盗窃,刑事犯罪等事件。(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高校校园是网络运用最为密集的地区,新媒体时代,应接不暇的海量信息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冲击,部分大学生会因暴力游戏、沉溺聊天、色情信息等而变得心理扭曲,个别学生甚至会因受人鼓动而误入歧途。(4)大学生的自身问题。独生子女数量日趋增加的大学生群体承受挫折的能力逐渐变差,而个人学习、生活和情感等问题也易导致压抑自闭,思想单纯的学生群体容易被煽动引发群体事件。

4校园安全管理对策

高校集中区的各所高校在宏观上属于一个整体,很多问题虽然某时刻仅出现于某一所高校,但它们却对其它高校具有预见意义。另一方面,某些问题的产生并非仅涉及某一高校,这更需要不同高校共同应对。鉴于此,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的针对高校集中区的安全管理对策:(1)建立信息共享互助平台。政府牵头建立跨学校的信息共享平台,利用该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政府和各个学校共同参与,建立一支跨学校的安全管理应急队伍。提高管理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对高校安保人员进行素质和能力培训。(2)提高大学生的个人安全素养。各学校应当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安全教育。尽量引导大学生抵御外部不良思想的影响,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建立尽量统一的法律法规及应急预案机制。健全高校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完善高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高校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关注影响学校稳定的“热点”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4)完善高校维稳管理制度。增强学校各部门、不同学校保卫部门的相互沟通,以群防群治的思想为指导,完善校园群体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5)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环境。完善校园安全文化环境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以建立高素质的校园安全文化队伍。加强宣传力度,共同营造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

5结语

校园安全预案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平安校园;管理体系

一、分析高职院校网路安全管理新形势

(一)高职网络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改革发展迅速,也受到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强了校园安全的硬件设施,制定了控制和解决校园突发事件的各种预案,新教学楼和现代学生公寓的基本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内所有重要节点都可以在二十四小时内值班,使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有所保障。

(二)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新问题

一是建设安全校园是校园安全管理的关键。一般认为学校有保卫部门就可以起到安全作用,只要保安部门在岗就放心了,其实校园安全还有很多地方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实际上管理校园安全工作也是一个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工程。这需要高职院校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维稳工作,制定校园安全维稳责任制将安全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个人。全院各部门共同参与,统一进行安全管理排查及监督监控,实时发现安全隐患的问题及时上报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进行整改或维修,全院师生共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制度,按照责任制度逐一进行实施,逐层进行排查和管理上报情况,落实到每一个人。目前,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工作制度和保障工作机制不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并没有真正实施落实到位。学院和保卫处的宣传安全教育力度还不够,师生缺乏自觉安全防范意识及众人向心力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上报的积极性。二是高职院校学生情况具有多层次性,有的学生受网络、媒体、手机、微信、QQ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这都给高职院校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难度,此外校园附近的酒店、网吧、娱乐场所等都会造成流动学生的不安全管理失控现象,这给校园及社会的治安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管理难度。三是高职院校硬件设施和管理体制不规范。有的学校没有消防安全管理网络报警仪器。学生在离开宿舍后,有很多不规范的用电操作,例如手机充电、电线和灯安装在蚊帐中、笔记本或电脑等电器保持连续工作,这些问题因为在宿舍里面,已经成为安全管理风险的盲点区,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教学区和生活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创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校园网络,将安全管理虚拟于管控空间,便于及时发现校园的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大学生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网络安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改革创新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治安管理工作,是信息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势在必行的工作趋势。

二、高职校园网络管理的安全体系保障构建

(一)主机安全是网站群系统安全的保障

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解决主机冗余问题。为了提高主机的安全性能,通常使用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对虚拟数据中心进行规划,为物理服务器提供空间资源,将多个高性能服务作为虚拟主机,其它提供CPU、内存资源和内存访问以及D虚拟机需要的网络连接服务,并利用虚拟机(VM)部署网站组。提高了主机组的灵活性、冗余性和容灾性。

(二)数据资料备份和系统恢复

构建一个良好的备份和高效恢复机制,便于数据存储备份环境,选择合适的备份频率来提高网站的数据安全性,从而提高网络数据备份的恢复能力,避免各种重大数据、视频、音频、文字、图片资料的损失影响。

(三)监督网络安全审计内容

可控审查安全审计是主站群安全和应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设备由交换机旁路监控。从网络的运行维护、数据库的安全和部门。收集客观和实时的分析数据,如安全审计系统管理员操作数据系统的运行信息,提升了安全审计的安全问题、程序管理问题及具体操作功能。

(四)网络安全与安全测试配置

技术防范系统建立后,将网站组的数据进行完整性的保密措施,管理员级别的访问控制、终端系统资源控制、入侵防范措施等,从而确保信息和管理安全措施。

(五)网络安全监控运行系统应用

分析网站组投入运行后,加强部署各区域的网络管理体系机制,随时监控服务器中的虚拟机在站点组中的可行性,收集运行指标,了解应用的运行情况,确保其及时性。企业应及时地系统环境信息中监测数据,如CPU利用率、数据库处理内存使用量等。全院保卫人员出动警力,在校园内巡逻检查网络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定期排查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及应用,对于过期的消防栓马上应予消防部门联系进行更换,保安24小时实时在岗监督管理,保卫处工作人员每间隔一段时间上报一次安全回复,这样是使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把校园维稳工作做到落实到位。在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及时报警指并处理维修,尽最大可能把校园安全损失降到最低,尽量无安全问题。针对网络在线运行系统进行网络操作系统的日志文件管理及测试分析汇总,确定系统在各种安全性能变化情况下,都能安全工作,确保了网站群及网站组的正常运型、监控的管理工作。

三、小结

高职院校网站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一是加强构筑校门安全管理防线的管理与监控,加强师生安全心理的教育防线,有针对性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二是加强校园安全防控中的隐患管理。实到部门个人,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及时上报排查校园安保问题及时整改并处理,调动家长及社会力量提高学生安全及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校园周边安全防线巡逻力度,确保学生安全的进入和离开校园。

参考文献:

[1]张琼华,李剑泉.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高职院校学报,2016,32(1).

校园安全预案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

1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对院校安保工作内容进行系统的管理,以此提高安保部门维稳、管理等能力,促进校园安全环境的建设工作。然而,在实际的安保工作中,存在着安保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教育部规定,校园安保人员数量应为院校学生总数的4%到6%。但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64.5%的高校安保人员不足校园总人口的1%,21.34%的高等职业院校比值仅为2%,因此在有限的安保人员的情况下,院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举步维艰,无法全方位地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更可能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中,能够在人员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展开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维系着校园的安全。此外,校园保卫工作,任务重,工作量,负责校外人员的登记、校园环境的监控、学生户籍的管理等诸多繁琐的工作,实施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安保人员的管理效率,更便于院校相关领导实时监督安保部门工作情况,了解院校现有的安全隐患,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及应对,提高了院校的安全系数。

2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信息化缺乏认识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研究加深,高等职业院校安全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化技术手段也更加丰富,互联网科技技术也渗透到院校部门的各项工作中,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安全信息化,呈现发展不均衡的态势,特别在院校安全信息化观念的问题上,部分教师及院校领导对安全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对安全信息化管理与院校教学的联系,进行充分的认识,导致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造成建设推进难度大、无法推进的问题出现。此外,部分校园安保人员对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不了解、不适应,觉得不必要。

2.2校园安保体系缺乏规范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安全工作,主要以安保人员安全检查、校园巡逻、处理突发事件为主,而对预防校园突发事件,安全教育工作则严重缺失,缺乏校园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及整体性,更无法构建完善的校园安保体系。导致安保人员工作局限化、安全治理对象片面化,处理突发事件被动化。往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高等职业院校往往赶到事件现场,进行事件的维稳工作,因为缺乏完善的安保体系,在维稳工作进行种,常常出现安保人员无法及时应对的现象发生,甚至由于部分安保人员经验不足,使安全突发事件不断扩大,最终不得不通过报警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当事件平息后,院校领导常常组织校园安保人员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但因准备不充分,安保人员无法为学生提高充分的教学内容。导致安全教育效果不佳,无法起到安全预防的作用。

2.3安全信息化建设技术滞后

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通常借助微信公共平台、互联网网页、QQ群及安全教育平台,实现对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的目的。然而,以上网络应用软件及平台,功能相对独立,且平台与平台间缺乏相对的联系,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无法全面地对安全管理信息化,进行了解。进而导致安全信息化平台使用率及访问率严重下降,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此外,在安全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上,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无法独立研发平台,往往通过与社会企业进行沟通,通过定制的手段,建设符合院校需求的安全信息化平台。

3促进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3.1提高高校安全信息化管理认识

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不仅关系着校园的安全,更维系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建设,与院校思政学科有相互支持、相互辅助的作用。因此院校领导应深入对校园安全信息化的认识,并邀请信息化专业人员进入学校,为院校师生及科室领导进行培训。特别是校园安保部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应结合安保人员的年龄特点、教育程度、思想观念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使其在安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对校园安全信息化有足够的了解,并掌握应用校园安全信息化的技能。此外,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应重视校园日常安保的工作内容,从日常的巡逻、户籍管理、安全排查到安全教育等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并构建出完善的校园安保体系,并突出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使预防工作与教育工作成为校园安保人员的日常工作,并定期展开针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安全讲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3.2全力构建校园安全信息化平台

针对校园安全信息化技术滞后问题,高校应在结合院校教学特点、学生校园生活规律后,通过招标的方式,寻找出有能力、有信心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通过资金的投入,推动校园安全信息技术的研发工作,从而制定出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安全信息平台。其中在平台的设计上,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模块。院校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应涵盖安全新闻、安全工作报告、应急预案图示、安全制度以及校园安保工作计划等方面,以便使校园安全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其次是安全教育模块,由于传统的安全教育费时费力,在场地的选择,讲师的配置上,存在着各种问题。

3.3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安全监控网络

高等职业院校安全信息化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安全教育,安保管理体系中,也同时在校园安全保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校园安全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地将校园监控设备连接到移动智能设备中,安保人员在日常巡查或户籍管理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对校园内部进行即时地监控。无论是院校内部食堂,或者教学楼、行政楼,安保人员都能够有效地进行监控。此外,在布置监控网络的同时,高校应结合物联网技术,对特定区域、例如高校财务室、行政楼提款机进行改装,从而当有不安全状态出现后,物联网技术能够及时捕捉讯息并信息传递到安保人员移动设备中,并以铃声提醒的形式,引起校园安保人员的注意,以便其及时对不安全状态进行处理,另外,高校在布置监控网络的同时,应将异常监控数据以数据的形式传输到,系统平台,以便相关负责人进行统一的管理,并通过调整具体的安保工作流程,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安全系数,保障了院校师生的安全。

4结语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更提升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从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到校园安保部门信息化管理,再到校园监控网络的布置,信息化不断提升了校园的安全水平。为院校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推动我国校园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玉满.信息化在高校校园保卫中的重要性[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23):75-76,91.

[2]周健,吴炎,朱育红,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趋势[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6-228,242.

校园安全预案范文7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优化路径

学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育密不可分,校园安全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校园安全,颁发了《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都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类型多种多样,例如盗窃、诈骗、交通事故、食品中毒、火灾、打架斗殴、偷窥、校园贷、自杀等等,因此,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一、校园安全管理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学校的安全问题呈现出多发、易发的特性,不仅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而且还会有潜藏危害社会稳定和破坏公共安全的危险。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校园安全管理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协调校内外各种力量,防止各种危险事故和案件的发生。促进学校的运作和促进学生的正常学习与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良好的校园安全管理能够极大地保障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的新管理理念。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日常生活安全的需要。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长大。大多数大学生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这会增加发生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传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并使安全教育成为例行和规范的活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必须到位,以确保大学生的日常安全。

(二)保障良好学校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工作在各行各业都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更是如此。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确保良好的学校管理的基础。学校方方面面的发展离不开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学校各项的管理需要安全管理作为保证,只有这样,才可以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安全环境,保证师生的安全,进而促成培育人才目标的完成。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行也涉及很多内容,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来说,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管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障学校健康发展。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不仅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平稳发展的需要。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发展影响整体的发展,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学校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校园,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旦发生大学生安全事件就会迅速传播,而大学生此时还没有形成正确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就很容易使用网络媒体来传播安全事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只有直面挑战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校园周边存在较为复杂的安全隐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商业活动也进一步兴起,许多消费活动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学校的周围,给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学校的周围来看,食品摊、KTV、网吧等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这些校园周边的商业活动,一方面它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非理性消费的现象,面对各种诱惑,还导致许多大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长此以往,甚至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另一方面,一些商家为了节省费用,无证操作和缺乏完善的安全措施等,这些隐患也会导致例如食物中毒、疾病传播和火灾等安全问题。总之,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重视度不足。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对学校和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也一直关注着。大多数学校已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特别是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有具体实施细则,将职责落实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中。但是还有部分学校缺乏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长期关注,使大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性。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某些限制,不能发挥维持校园的稳定作用。

(三)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缺乏监管。在新时代,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由于网络系统中信息的开放性,许多不良信息正在传播,例如无休止的网络游戏,并且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缺乏筛查和预防能力,就对学生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例如,校园借贷这些非法平台,利用大学生在世界各地的深入参与,为大学生设计各种类型的“借贷陷阱”,使人们难以预测。让一些学生背负无法忍受的高利率,陷入不法之徒设计的圈套,不知所措。有的被迫退学,甚至自杀,这已成为校园内的重要安全隐患。

(四)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与心理素质较淡薄。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面对的主要是大学生,而大学生一直在学校单纯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他们的个人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一方面,当大学生面对各种安全问题时,他们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的特征,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缺乏评估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或解决方案。此外,大学生正处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而缺乏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以他们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很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伤害,容易产生自杀问题。

四、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重视安全教育,制定完善的安全防范制度。高校领导要进一步重视校园安全教育,成立负责实际安全管理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安全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完善安全管理,并确定职责范围。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工程训练等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相关学院(中心、室)对大学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课程管理;利用各种活和途径宣传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开展安全教育应当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在新生入学后,学校负责安全教育部门应根据现实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安全教育工作的规划,在安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目前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和安全意识现状,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应该不断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包括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技能演示等,通过各种安全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近年来,我国也相继颁布了不少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学校应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包括各种制度规定、操作规程及相关技术规范、应急预案等。让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使管理工作呈现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应将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学校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少大学生安全事故和发生的安全问题。其次,要构建高素质的安保管理队伍。学校安保要负责校园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负责消防安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消防器材配备,消防、安防应急演练的组织、指导及监督等。完善学校门卫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所以要从思想素质、职业情感、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升治安保卫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探索建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第三,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事务管理。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所以在校园安全管理之中,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理论知识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应当出台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程度。

(三)建立网络安全平台,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高校管理人员应建立网络安全平台,建立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教育,发表校园安全管理实时动态,提升高校校园师生安全工作管理的参与度,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普及程度,在校园网平台的基础上宣传安全教育知识,通过结合热点时事,抓住教育时机,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应急方法。

(四)多方合作,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整个社会大家庭的支持和帮助,需要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安全的育人环境。比如对于渗透到高校校园的各种商务活动,学校与商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积极协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为大学校园创造纯净安全的沃土。

参考文献:

[1]方正泉.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刍议[J].江苏高教,2017(08):34-37

[2]谢振坛,申伟.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18):52-54

校园安全预案范文8

校园安全是学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职责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为了确保“平安校园”长治久安,海宁卫生学校注重“强意识、建制度、实保障”三位一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并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优化完善,连续十多年荣获市“平安校园”称号,夯实了学校品牌化发展之路。本文对海宁卫生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的改革实践与经验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校园安全;制度保障;机制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校园安全更是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笔者学校连续十余年获得“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得益于坚持将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德育一个有机而突出的位置,坚持将安全管理融合在学校管理的每个环节,坚持抓实日常安全、强化重点时段安全相结合的策略,使安全保障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构建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全员全方位安全意识

1.普及全员全方位安全法规常识

通过始业教育、每月专题讲座、每周国旗下讲话、图文资料展览、校园宣传网络等多种途径,以校级、班级及寝室三层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法规纪律(包括交通消防安全、校纪校规、反邪教及国防安全教育)、教育教学安全(包括校内活动课及实验课安全、室内防火、绿色上网、食品安全)等,全面普及师生的安全法规常识。

2.针对性主题活动,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校学工处、团委针对社会热点、重要节日,将安全教育与时政结合,展开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教育时间顺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3月份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4月份的安全生产与健康教育,邀请卫生行业专家给大家分享临床案例,用专业知识来守护生命;5月份的防震救灾演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月,引导大家关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针对青春期男女生开展性健康教育;6月份的安全月活动及禁毒防爱宣传教育,借助省禁毒示范基地学校平台,与禁毒大队、禁毒义工及社区禁毒人员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防爱教育。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针对性主题活动,如《拒绝校园暴力与冲突》《让女生远离性侵害》《提高警惕,谨防诈骗》等,让学生在真实事件案例教育活动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融合“心育”特色,提升学生心理调适意识

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件正逐年上升,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安全管理中最难防范、最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为此,笔者学校建设并成功申报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规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一次的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同学,由学工处、班主任和心理辅导站老师联动家长共同对上述同学进行重点关注、深度交流,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疏导;同时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辅导,如对人际关系不良的新生进行《打开心门交朋友》团体辅导,情绪自控差的学生进行《Hold住你的怒火》团体辅导,考前焦虑的同学开展《放松心情,快乐面对》的团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及宽容,用自律、自爱、自尊、自强来激励自己。综合《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心理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全员管理制度

成立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订《海宁卫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领导值周、教职工值班、学生信息与巡逻队伍的力量有序整合,以制度为约束,用考核做手段,人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将全员管理落到实处。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全校教职工实行分层次安全培训制度。如管理处室和班主任层面强化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培训;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进行医、药、护职业中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培训;体育专业教师进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培训;实验实训老师进行化学品危害及使用方法培训等。

2.实施分时段管理制度,把握管理重点

(1)以“三早”管理为基点,延伸教学时段管理。“三早”指的是“早读、早操和早集会”,其管理重点之一即班主任检查学生到位情况、观察学生身体状况、察觉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及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和信息反馈。这种管理模式延伸至每一节课和每一位任课教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课前点名,课堂中观察学生身心状态,有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段时时有人管。(2)以“三晚”管理为重点,带动生活时段管理。“三晚”即“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寝”,在值周、值班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组建“学生巡逻队”,实施“学生巡逻”的自主管理模式,实行分区域管理,在学生密集的区域加大巡逻力度,有效预防了学生违纪及安全事件的发生。以“三晚”管理制度和模式带动其他生活时段管理,如学生离校返校时间段,保卫处、学工处对寝室、教室、活动场地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把握动态,跟踪整改;宿舍区的管理以生活老师为主导,辅以楼层长、寝室长和学生安全信息员,经常性地进行安全巡查,及时消除生活区的安全隐患,将学生中较严重的纠纷、矛盾及时反馈给相关老师;学生就寝时除了常规查房外还需要生活老师、寝室长两人签名确认,明确职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

3.健全各类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提高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安全防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安全与稳定。近年来,笔者学校共制定和完善了10余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含自然灾害类、消防安全类、考试安全类、网络信息类、公共卫生类等方面。并组织全体教职工、班主任和学生认真学习,同时将校园常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制版上墙、黑板报宣传等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联合多方力量,确保学生安全

保障学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特别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家校联动机制。笔者学校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安全管理。如通过进出校门刷卡家校系统建立和运行,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学生进出校时间;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学生放假、返校时间;实习上岗前,家校会面对面交流,让家长有的放矢配合学生实习期的安全管理;通过班级家委会建立的QQ群、微信群等,使家长们了解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全力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2)警校共建机制。笔者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发挥公安局、派出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的共建功能,与学校的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建立了校园安全警校共建管理机制。笔者学校常年聘请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担任笔者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做《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系列讲座,组织学生法院旁听,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感悟法制与安全;邀请交警大队教导员到校讲座,组织参观全市监控系统;在学生离校高峰段,邀请交警、派出所民警到校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等。

三、以“三防”为重点落实安全保障

1.标准化配置物防

(1)安全设施设备配置严守标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标准,设置了围墙和防护设施;在校门、校内主要通道楼梯和走廊均安装上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教学楼、寝室楼等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安装上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装置,并按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设置消防设施,为学生安全做好物防保障。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主要出入口均设置传达室,并按标准配备保安和基本防卫器械。校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牌、交通标志标牌、停车设施和人车分离设施。学校周边治安、交通实行警校共建联运。(2)落实“7S”规范管理。首先,保安的基本防卫器械每天按照“7S”标准规范放置,定期清理;其次,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定期清理排查,并记录备案;其三,校内电子监控系统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以减少毁坏,节约资源。

2.全员化人防

成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负责具体抓,保卫处为主管处室,班主任为班级直接责任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安全工作师生全员参与,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1)专职安保队伍。按照标准聘用专职保安6名,定期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值勤时严格按规定着保安服装,携带标准的安全防卫器械和应急处置装备,24小时值守和巡查,严格查验、登记外来人员、车辆等,严防可疑人员、车辆及管制刀具、危险品进入学校,把好门,巡好逻。(2)教职工队伍。实行值周值班制度,由1名值周领导和3名值班教师负责每天的校园安全值勤,管理教育违纪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正常运转。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各类安全检查和教育,组织主题活动等;任课老师则落实课堂上安全检查及渗透式教育,确保学生在活动和课堂中的安全。心理咨询辅导站配有3名专职心理健康咨询老师,47名持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兼职心理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每幢寝室楼配备1名生活指导老师和2名宿舍管理员,24小时全天候管理,主要负责学生在宿舍的安全纪律和生活管理。他们定期接受各类培训,尤其是灭火器的使用、紧急疏散和心理疏导等培训,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处置并报告。(3)学生队伍。组建由校学生会、团委干部为核心,引领各班团委干部及学生参与学生纪律督查队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变被动管理为自主管理,从而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在“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寝”时间段,组织学生“三晚”巡逻队,由值班老师指导巡逻,有效加强了学生自主管理力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由学工处、团委共同组建学生安全信息小组,构建学生管理信息网,把握学生动态,及时将学生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涉及安全问题及时反馈到学工处、团委,将矛盾和问题扼杀在消除状态,有效避免了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校领导、老师、保安、宿舍管理员、学生等人人参与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全员化人防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行是学校安全的核心保障。

3.现代化技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