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1 16:16:29
我的学校的花园,一年四季,百看不厌,朋友们你看:
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花园,花园时的一切都睁看了眼,花园里的花可多了,红得似火,黄得似金,白得如雪,粉似朝霞,好象在选美大赛,不分上下,都是半斤八两。桃花笑红了脸,向我们点头,柳树姐姐发芽了,梳着自己又绿又长的辫子,让我想起了《咏柳》里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细绦。还有小树把花园打扮的有声有色。
春姑娘走了,又迎来了夏哥哥。夏天的花园是深绿色的,花园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花园里有个小亭子,下课了很多同学在那里乘凉看书。花园里还有个池塘,池塘里的水碧绿碧绿的,天空飘着几朵美丽的云彩,漂亮的鸟影倒映在水中。水池中,顽皮的小金鱼在游来游去。真是鸟在水中飞,鱼中水间游。下课铃响,同学们都来观赏鱼,笑得都很开心,花园真美!
我们的花园不仅春天、夏天美,秋天也很美!那茂盛的树木变得稀少,叶子黄了、枯了,不停地往下落,飘落的叶子被风一吹,“沙沙沙”在演奏秋天进行曲。花也谢了,只有剩下菊花仙子和桂花姑娘。菊花的衣服淡淡的、紫红的、金黄的……连它的辫子也扬得很高,桂花的衣裳是五彩缤纷的。银桂,白白的;金桂,金灿灿的;它们虽然没有玫瑰那样华丽,也没有玉兰那么芬芳,但它们有自身吸引力,为花园增添了美丽。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特征;统一;建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一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产生条件不同。校园文化是师生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产物,是师生对校园地理环境、人际关系和自身进行人造的结果。而校园文明则是师生在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矛盾的过程中,对人造结果加以合规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将“人造”结果转化为“造人”结果的产物。例如,各种亭台楼阁、名人塑像、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就是师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动印迹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环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风等校园文明却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发展人材和大师这一“造人”功用的优秀校园文化。
第二,存在依据不同。校园文化是特定学校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为了特定的追求而创造出来的一切,故在不同的学校,校园文化总是各具内容、风格和样式,体现出它以不同学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目的为存在依据的多元特征。例如,农业大学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产的校园文化就有别于师范大学的名师丰碑树立、培养师范人材的校园文化,也不同于理工大学的科技迹象遍存、崇尚发现和发明的校园文化。尽管如此,校园文明的存在依据却是一元的,即不论是何种内容、样式和风格的校园文化,它们要想发展为校园文明,都只能以能够满足校园师生获取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共同依据。
第三,变化形态不同。校园文化的变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则是一个相对平稳跳跃的过程。一般来讲,校园文化由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成果,因而它往往是在顾及学校传统及其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连续渐进地展开它的千变万化。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却不同。校园文明对师生和学校发展所起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决定了它一旦形成就不会被轻易地加以改变,而是保持其相对平稳的变化态势,但当学校出现大的转型和调整,抑或校园文化出现大的变革,那么原有的校园文明势必会随着学校的转变或校园文化的积极变革而发生跳跃式的变化。
第四,价值属性不同。在当今学校,师生个性的差异存在及校园文化生成环境的开放使得校园文化的内容往往是真假共存、善恶同在、美丑并蓄,展现出它在价值上既可彰显智慧和先进,又能暴露愚昧与落后的二重属性。而校园文明因为是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恰当把握,其同假恶丑相远离,与真善美相伴生,所以它在校园中的千姿百态只会是精华的自由展示而不是糟粕的丝毫泛滥,从而显示其在价值上惟独容纳校园精华的单一属性。
二
以上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种种特征表现虽然说明了二者之间界限的客观存在,然而透过形形的校园文化现象,二者又不乏有机统一的一面,这种统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二者相互规定。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外在地规定校园文明的存在。例如,清爽的校道、别致的景点、畅通的网络、齐备的教研设施等器物文化体现的是精致与优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内务、发明创造、排队就餐等行为文化显示的是有益与优雅的行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现的是有序与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奋务实、敬业励志等精神文化张扬的是健康与向上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规定。校园文化虽然是千校千面,但它们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文明需求。以学校的社团文化为例,甲学校的文学社在办刊、经济社在生产,而乙学校的文学社在讨论、经济社在消费。显然,这两所学校的社团文化在对方看来或许都存在值得怀疑的地方,然而经过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各自都不乏文明的价值:前者突出的是社团活动的技能性和创造性,后者突出的则是社团活动的表现性和消费性。这一例证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校园文化,不论师生如何建构它的内容和形式,校园文明始终都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意蕴或内在规定。其次,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文明从来不是随校园落成就可自然出现的伴生物,而是广大师生积极创造校园文化,并努力克服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与学、学与用、劳动与休闲等诸多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的重重矛盾,使校园文化发展到具有泽被师生、造福学校这一价值时而取得的历史成就。离开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变革和完善,校园文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代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存在虽然使得不同校园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与碰撞变得空前激烈和复杂,但校园文化避免蒙上文化尘埃,绽放文化光芒的关键既不在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园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园文明现实地成为了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其一,校园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就会只注重校园文化的积累而疏忽其内容的意义,以至于将校园文化的建构看成是一种可以任意为之的操作。其二,校园文化倘若不以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把现有校园文化的存在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事情。离开了校园文明牵引的校园文化只能走向混乱、流于低俗。
三
上述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关系深刻表明: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校园文明形成和升华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多层面构筑与文明化追求必须结合起来,互动互进。既重视校园文化的创造和积累,又追求校园文化的优化和提升从来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然之义。换句话说,校园文化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决不是一个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分离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统一、交互完善的过程。因而在实践层面上,实现校园文化发展的方略就在于从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统一的角度去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而由以下三要素构筑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无疑就值得学校师生予以重视和参考:
“丰富”,即积累、兴盛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强调校园文化的建构既要重视对校园自然环境、教研设施等“硬件”的添置,也要关注对校园精神、管理制度等“软件”的培育,以保证校园文化内容体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针对师生需要及学校条件,尽可能地创造吸引师生注意、便于师生参与、发挥师生才华的多种校园文化形式,使校园文化形式能够准确、灵活而充分地体现和强化校园文化内容。为此,本着“开放搞活”的原则,在教师和学生队伍中培养和使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专家及文化活动骨干、积极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渠道以争取社会力量的文化投资、建设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数字校园、对外来文化加以批判吸收等就不失为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举措。
“创新”,即变革、优化校园文化。是指对现有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超越性的改造和完善。创新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批判和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能够不断孕育和提升其文明价值,因而它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关键。它首先要求师生时刻反思校园文化的文明程度。例如,反思精神文化是否催生了“道德文章、堪为师表”的大师和“知行合一、心智健全”的学生;反思器物文化是否得以绿化、美化,因而能够“筑巢引凤”;反思制度文化是否成为了促进学术、培育人才和大师的坚实保障;反思行为文化是否彰显了师生热情、上进的儒雅气质;反思校园文化是否成为积极影响社会的示范文化等等。其次是要求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胆变革校园文化形式、小心改造和完善校园文化内容。采用校园文化新形式尽管经常会面临因违背传统、冒犯权威所带来的风险,但只要新形式有助于增加校园文化的文明价值,广大师生就不妨大胆突破校园文化形式的旧框框、采用校园文化的新形式。当然,校园文化新形式的采用由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扶持,例如国情的允许、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宽让、家长的理解与协作等等,故在变革校园文化形式时要做到必要的小心谨慎,不能随意触犯社会的法规与道德。
“树我”,即树立校园文化的独特个性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能独具一格且品格优质,那么该学校不仅难以培育出一流的大楼、大师、大材和大气,而且还将走向沉寂甚至是沉沦[1]。鉴于此,追求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重点[2],需要学校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这是指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他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仅仅是强调在维持诸种校园文化相互支撑、协同提高这一结构关系的同时突出对校园优势文化的建设。第二,重视校园文化的国际定位。在日益开放的时代,校园文化个性的树立显然必须面向全球,实施国际定位战略。它主要强调学校须以自信的校园文化传统与西方学校的校园文化对话,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国际视野来审视、评价和完善自身的校园文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向世界展示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个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在我的企盼中,六年级终于来到了。
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那个我熟悉的校园。进了校园,所有的一切都令我倍感亲切,我在这里生活了五年,对这里自然很熟悉。虽然才5:00钟但校园里已经有了很多人。
看,校园楼依然雄伟壮观,像一位仁慈的母亲孕育着祖国的希望;看,校园中央的那棵青松依然挺拔,像一位不老的人陪伴着我们走过漫漫求学路。
母校我爱您!!!!!!!!!!!!!!!!!!!!!
上平天小学坐落在江山市的一个普通农村里。学校门口金光闪闪的大匾上“上平天小学”五个蓝色的大字格外醒目!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校园看一看吧。
校园北部是一幢幢整齐高大的教学楼。“上平天小学”的校园内同样生机勃勃。操场上,刚探出头的小草青汪汪的。学校的南面花坛上,四棵香气扑鼻的桂花树的花正开得那样灿烂。在散开的同时好像在骄傲的对别人说:“我是最棒的!”桂花树边上,一棵棵牡丹花像美丽的仙女,迎风挺立,花枝招展。我们来到校园的东面,一棵柳树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舒展着嫩绿的柳枝。校园北面四株深绿色的松树像守卫学校的卫兵昂首挺胸。
校园不但美丽而且十分热闹。
“零零零零”一阵清脆的铃声响了起来,下课了。一群刚刚释放出来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冲向操场。他们想干什么呢?去看看就知道了。哦!原来大家都在玩游戏啊。东北面的乒乓球台上,几个小朋友正开心地打着乒乓球,从他们那笑眯眯的面孔上就可以轻易的看出他们是多么高兴啊!操场中心,一些女孩子正专心地踢着毽子“一个、两个、三个......一百个赢了,赢了耶!”踢了一百个,可真厉害!咦?东边那里的小朋友在干吗?原来是在跳皮筋,跳的真好。很快,短短的课间十分钟过去了,热闹的操场又宁静了。
上平天小学可真美啊!
关键词:校园无线网络;系统构建;安全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67-02
一、校园无线网络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校园办公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在各高校、中小学校已得到普遍应用,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迫切需要将应用系统扩展到整个校园。虽然各个教学、科研、学生生活区内都已经有了固定的网络接口和信息插座,但是随着创建世界性高水平综合大学战略的深入实施,学校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术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在国际会议中心、综合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图书馆、自习室、绿地等开放性场所提供无线网络接入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传统的布线建设受环境影响,周期长、费用高、不利于移动办公等诸多问题,在特定的场所也显得更加突出。改进校园网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必须提供一个新的环境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此,众多学校启动了无线校园网计划,旨在建成高速度、广覆盖、易管理的安全校园无线网络,满足校园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师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无线体验。
二、校园无线网络分析
1.无线校园网络优点
(1)全面覆盖:无线校园网络以高速无线的方式覆盖整个校园,包括教学楼、办公室、礼堂、公寓、图书馆、廊道、绿地、公共活动场所等,无线网络强大的无缝漫游功能,让学校师生随时随地可以接入网络,享受无线校园带来的乐趣。(2)管理方便:无线校园网络建立在已有校园有线网络之上,可以很好的融入既有校园管理系统中,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3)安全性高:无线网络使用WPA、802.1x等安全认证技术,具有多层次的安全访问控制措施,可以实现对用户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可稽核性和保密性等要求。(4)可扩充性:在校园网络规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无线网络可满足在不改变主体架构与大部分设备的前提下,平滑实现升级和扩充,并保证扩展后的系统可用性与稳定性。(5)多媒体支持:无线网络支持多种无线媒体服务,如无线语音应用、无线视频会议应用、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等。
2.无线网络传输标准
WLAN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收数据,无须线缆介质,在无线覆盖的模式下室内传输可达几十米,室外传输可达几百米,在无线桥接的模式下,可连接相距几十千米的两地。WLAN大多使用的是2.4或5.8 GHz的频率波段,这在世界范围内是RF频谱中非许可保留的波段,因此使用该频段无须另外申请。
IEEE802.11协议族在协议、传输带宽、传播距离上更具有实用性,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和厂商支持率,尤其是802.11b(工作于2.4 GHz频段,提供11 Mb/s传输速度)、802.11a(工作于5.8 GHz频段,提供54 Mb/s传输速度)和802.11g(工作于2.4 GHz频段,提供54 Mb/s传输速度)的产品可满足企业、校园等的高速无线传输需求。
3.无线网络系统架构
通过分析,建议校园采用三层总体架构。
第一层为管理层,又称为核心层。主要提供认证、管理等服务,由两台接入服务器构成,接入服务器是运营商和校内用户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接的接口,并负责处理来自其下一层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发来的用户认证请求,根据预设策略判断认证类型并将请求转发至接入服务器,对用户账号的有效性采用相应的协议(例如PAP、CHAP、EAP等认证协议)进行判别,并将结果返回给底层的无线网络控制器,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接入服务器的结果决定是否允许用户的网络访问请求。在三层架构下,本层是最核心的一层,管理层系统的故障将导致整个无线网的瘫痪。因此管理层系统必须提供冗余备份,可以采用两台接入服务器,一台为“主”,另一台为“备”。平时只有主机工作,备机实时对主机数据库中用户账号和配置信息等进行同步,一旦主机故障能够确保备机可以拥有和主机相同的配置和用户账号信息,从而可以保证整个无线网的稳定运行。第二层为WLAN网络控制层,也是安全控制层,由若干台无线网络控制器组成,每台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控制各自所在无线子网的无线用户,接收所有用户的认证请求,并将用户的认证请求转发至相应认证服务器。第三层为无线链路接入层,该层由热点区域的众多Access Point(AP)组成,主要负责如手提电脑、PC机等终端设备接入。
4.无线网络组网
通过在校园内热点区域采用蜂窝状信号覆盖方式,以实现无线网络信号的无缝覆盖。各热点区域内AP通过在交换机上划分到全局的独立的VLAN中,该VLAN在中心不做三层交换以保证用户在未认证之前与校园有线网络之间的隔离。由于目前学校面积范围普遍都比较大,因此考虑学校无线网络规模大、覆盖范围广、用户数多的特点,对网络性能和用户认证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将全无线网络都划到一个VLAN内,则会严重影响网络性能,因此建议将全无线网络根据无线网络覆盖的功能区域及用户数划分为几个子网,每个无线子网分别由一台无线网络控制器对其所辖无线子网用户进行控制,以实现降低网络广播、用户分流的目的。
5.无线网络管理
为了保证无线网络的稳定运行,对其进行方便、高效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议在方案中采用一个完整的无线局域网网管系统WNMS。WNMS采用网络管理的标准协议SNMP对相关无线局域网设备进行配置及管理数据、性能数据、故障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同时也可通过WNMS对具体设备上的参数进行配置、调整、故障诊断。WNMS还提供拓扑发现、管理的功能,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无线网络控制器、AP和其他相关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网络监视基于网络拓扑图进行,在性能、告警、配置等方面动态反映网络的变化。由于无线AP孤立地分布在比较分散的位置,因此在一个完整的WLAN解决方案中,WNMS系统将成为保障无线网络稳定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6.无线安全网络认证
由于WLAN是承载于现有的有线校园网之上,通过电磁波信号将有线网扩展到整个三维空间中,实现了将有线网中的位置分散的信息点在连续空间中的延续,任何可以接受到电磁波信号的人都可以访问网络。而对于有线网络来说一般只要控制有线信息点不让非法人员接触,就可以保障网络的安全,因此如果应用了一个没有控制的WLAN将会比有线网络更易受到攻击和入侵。因此,WLAN用户的安全认证、接人控制、数据加密更是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校园在无线网应用中的需求,笔者平衡了不同种类用户对网络安全级别要求不同及用户易于使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利用无线网络控制器,为整体无线网络提出基于WPA2认证和WEB+DHCP认证的用户安全认证的解决方案:
(1)WPA2认证。无线网络控制器采用WPA2认证,WPA即Wi-Fiprotected access的简称,WPA2是WPA协议的第二版,与WPA后向兼容,但是与WPA采用RC4加密算法不同,WPA2支持更高级的AES算法,能够更好地解决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从而实现了对数据更高级别的安全保护。
夜幕还未拉开,草儿甜甜地睡着,鸟儿还未从梦中醒来。
月亮落下西山,星星从开幕中隐去,整个校园弥漫在晨雾中,像神话里天宫缥缈的云。
说实话,我也不知春姑娘是在何时降临到我们的校园,我只能看她、嗅她、感受她……我这时才知道她已经到来,就在我的身边。
早上来到学校,刚跨进门,眼前一亮:左边是教学楼,右边是绿化,那些树木被修理工人修理得非常好看。操场上全是苍翠欲滴的小草, 草坪上开满了盛开的鲜花,有黄的,有红的,有蓝的,各式各样,花样百出,几种花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好像一条五颜六色的长丝带。连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柳树也苏醒过来,长出了嫩嫩的芽儿,银杏树叶长出了叶子。总之,学校的这些变化使我感到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