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诚信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校园诚信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校园诚信教育

校园诚信教育范文1

关键词:书香校园建设;小学生;诚信教育

引言

在进行书香校园建设中融入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时,应该以书香校园建设内容的概述为切入点,分析和探讨小学诚信教育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案,达到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的教育目的。

一、书香校园建设内容概述

所谓的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即以校园为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达到提升小学教学品质的根本目的。书香校园建设能够为我国发展书香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通过研读优秀书籍,提升审美情趣,开阔眼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念,推动社会发展,改善社会风气,推进素质教育。然而在当前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书香校园建设的主要意义,大多数学校对书香校园建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举办读书活动之上,导致学生难以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个活动过程流于表面,书香校园建设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1]。

二、小学诚信教育现状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人的诚信观念有待加强,在对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小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说谎话行为,也存在欺瞒家长的行为[2]。足以证明小学诚信教育有所缺失。从原因来讲,小学诚信教育缺失主要在于当前社会风气较为浮躁。另外,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更注重文化知识教授,造成学生道德教育缺失。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上心,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小学生责任意识有待强化,是非判断能力有待提高,意志力不够坚定。随着书香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小学诚信教育提供了更有效的教育渠道,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的严重性,将小学诚信教育融入书香校园建设之中,使学生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得到更好的诚信教育[3]。

三、小学诚信教育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的融入方式

(一)通过书香校园活动改善校园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起到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根本作用。通过加强硬件建设,拓展书香校园的建设渠道,使书香校园活动得到根本保障。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定期开放图书馆,为学生办理读书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放到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以上活动开展之后,校园内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更加积极向上,学生平时谈论的话题转变为文化内容和艺术性内容。在校园环境的改善下,为小学的诚信教育提供融入性更高的良性土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4]。

(二)通过书香校园活动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尤其是小学阶段,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将受用无穷。在书香校园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教师首先收集和整理蕴藏在书籍之中的优秀榜样,比如商鞅立木取信、季札挂剑墓树、季布一诺千金等故事,并推荐给学生们阅读,让学生们深入挖掘和分析诚信在人生路上的重要作用,写出读书的心得与体会,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要根据学生们在读书之中产生的感想和体会加以引导,奠定诚信榜样在心中的重要地位。一旦诚信榜样在学生心中被树立起来,诚信就会如同一颗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以榜样的处事原则约束个人行为,达到更好的诚信教育效果[5]。

(三)通过书香校园活动融入学科教育

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应该由内而外,立足小学教材本身进行拓展,可以说,课堂是书香校园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是诚信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诚信教育融入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抓住教学时机进行诚信教育。比如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品读思想品德课本和语文课本之中的精品内容,结合各学科诚信教育主旨为学生进行思维点播与活跃。当前新课标教学对小学生的阅读总量提出达到145万字的要求,课堂内容占据绝大部分。在当前语文教材和思想品德教材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诚信教育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朗诵表演的形式营造精彩绝伦的课堂空间,提升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自主性,使其通过思考挖掘诚信教育内容,使诚信教育与书香校园活动有着更高的契合性,提高当前小学教学品质和教学效率。

(四)家校合作共同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家庭,开展诚信教育时,可以采用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力。比如,学校可以安排和布置相应的诚信故事阅读任务,由家长监督和汇报阅读进度。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起到协调和引导的作用,充分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取家长的大力配合。教师应该为家校合作提供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不断收集和整理校方和家长的意见,让家校合作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形成有效的合力,使学生的诚信教育得到最根本的保障。家长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要以身作则,按照书中故事和原则约束自身的日常行为,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贯彻自身读到的道理和知识,达到知行合一,提高书香校园活动之中诚信教育的教育效力[6]。

(五)使书香校园活动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优质的生活技能,使其更好地面对生活之中的困难。因此,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同时,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使诚信教育有所依托。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书中的事例联系当前社会中的实际案例,为学生们深入剖析与解读。比如说读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联系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情况,深入分析诚信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可以将学生生活中不诚信的行为拿出来分析,并对比书中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不诚信对自身形象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在书香校园活动中将诚信教育与实际生活产生深入的联系,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与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坚定意志品德,抵御外来不良诱惑,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小学诚信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时,学校要调动教师、家长及学生多方面的力量,不断融入诚信教育的观念和实际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树立优秀的诚信榜样,使其能够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行为准则,成长为更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东晓.打造书香校园激发诵读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4(9).

[2]曹毅.阅读浸润心灵书香萦绕校园———书香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1).

[3]丁丽娟.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2).

[4]傅维利,王丹.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特征及教育建议[J].教育科学,2009(2).

[5]黄国伟.基于“诚信为本”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校园诚信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书香校园;诚信教育;融入路径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是具有较高诚信自觉意识的人,越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并认可,同时获得更多竞争、发展机会。因此,随着基础教育体制结构的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并开始尝试借助书香校园建设落实学生的诚信教育。为更好地促进诚信教育与书香校园建设的相互融入,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正向发展,学校和教师有必要对该项工作的积极意义展开分析,同时研究更科学的建设、融入方法。

一、小学书香校园建设融入学生诚信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学生文化水平

建设小学书香校园、融入诚信教育,其积极意义之一就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文化学习资源的过程,学生们可以在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加强对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将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文化内容融合进来,学生可以对更多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展开学习,从而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底蕴。

(二)深化学生德行修养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个人品德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融入学生诚信教育,带领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可以促进他们对这一道德内容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1],深化学生的德行修养。

二、学生诚信教育在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中的融入路径

(一)积极调整教育观念,建立学生诚信培养理念

小学教师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做出正确的教育选择,促进学生成长。就目前的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和诚信教育工作来说,部分教师尚未形成正确观念,未能准确认识到在书香校园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积极意义,直接影响了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发展与基础文化学习。要想改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局限的现实情况,教师必须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主动在校园建设中融入诚实守信的教学元素,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健康品质,形成新的融合培养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为教师的学习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如书籍、新的教育信息、指导人员等。这样一来,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会更加科学、正确,无论是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还是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都能更加顺利地推进,从而使教学目标能够高质量地实现。

(二)合理改变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诚信教育氛围

无论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俗语,都说明一个问题———要想促进人才的积极健康发展,必须关注其学习、成长环境,这也是小学教育开始重视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因。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的诚信教育更好地融入书香校园建设中,必须建设合适的校园环境[2]。如果学生长时间生活在缺少诚信教育元素的校园中,即便是在书香校园中进行学习,参与日常活动,其诚信品质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甚至有可能出现在学习活动中记住了诚信知识,但在后续学习生活中因缺少与相关内容的近距离接触,而遗忘诚实守信知识的问题,无形中降低了自身的诚实守信素养。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建设书香校园时,应适当利用诚信元素改变校园环境,如在班级中张贴与诚信有关的名人名言条幅,在活动室中张贴与诚实守信故事有关的人物画报,在宣传板展示诚实守信模范生资料,甚至直接在校园围墙中绘制诚信故事美术图画。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中,诚实守信教学内容融入书香校园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正向引导作用,学生的相关素养、品质必然会在良好教育氛围的支持下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树立教师突出形象,榜样力量助力学生学习

教师的个人魅力与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发展和行为举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越是展示出诚实守信品质,越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加强书香校园与学生诚信教育之间的融合。相反,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守信的行为,必然会制约学生个人诚实守信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思维也不够成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和教师在一起,极易模仿教师的处事方法和言行举止。因此,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融入学生诚信教育,还需要树立突出的教师个人形象。但是当前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出现了“说话不算话”的表现,在向学生做出承诺后并未及时兑现,这伤害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限制了他们对诚实守信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教师必须在书香校园环境中树立自身诚实守信的个人形象,成为小学生的学习榜样,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四)书香校园联系学科知识,培育学生诚信品质

充满书香的校园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支持,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立足于基础学科教材以及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向外拓展延伸,而不是一蹴而就,完全围绕外部教学元素展开。换言之,书香课堂是建设书香校园的起点,学科教材是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学习并实现诚信教育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在小学的诚信教育工作中采取“借助学科课堂建设书香校园、融入诚信教学”的方法[3]。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大多学科教师并未准确认识到自身所教授的学科知识与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品质之间的关系,忽略了语文、道德与法治、英语等学科的诚信教育功能。面对该情况,各学科教师应对自身所教授的学科内容、内涵展开更深入的分析,积极提取如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和诚信教育相关的内容,如名人故事、守信案例等,并将其在课堂活动中向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如此,学生就能够在书香课堂中学习与诚实守信相关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提升诚实守信品质,还能进一步增强文化底蕴。

(五)科学建设阅读空间,丰富资源促进学生成长

阅读与书香校园不可割裂,只有让校园中充满阅读图书的身影,才是真正落实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因此建设小学书香校园必须建设合适的阅读空间。要想将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融入进来,教师需要在阅读空间中提供足够的诚信阅读资源。但是在阅读空间的建设和资源的多元提供中,当前小学教师做得并不是很好,甚至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小学生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材学习上,为升入初中做准备,不应在“无用的”课外阅读上消耗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就此做出了“不向学生提供过多课外阅读资源”的选择,这无疑阻碍了书香校园的建设和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想更好地落实相关教育工作,必须科学地寻找能够促进小学生理解诚实守信道德素养、提高相关品质的课外阅读材料,如《中国诚信故事》《诚实的孩子》等。书籍资源的增加、阅读空间的拓展能够让校园时刻充满书香,也让学生有了更多了解诚信的机会,从而对其诚实守信素养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六)多元组织校园活动,参与建设发展学生素养

新课程标准认为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参与为主,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感受知识内涵,提高践行相关内容的意识。因此,在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中融入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考虑以活动的形式推进相关工作[4]。这也就衍生出来了另一个问题,长时间面对单一的实践活动,一些喜欢新鲜事物的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参与欲望,以至于阻碍其相关素养的发展。因此,为更高质量地在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中融入诚信教育,教师有必要设计更加丰富的校园活动,如诚信演讲、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辩论赛、分享读后感、演绎诚实守信故事等。这样一来,学生在不断参与校园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探究诚信本质,从而提高诚实守信意识和能力,小学校园也因为学生对活动的多元参与而充满诚信氛围和文化气息,书香校园的建设目标就会在无形中得以实现。尤其是在诚信辩论赛活动中,在为辩论做准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寻找更多与诚信相关的素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诚信的理解,从而深化对诚实守信行为的坚守。辩论赛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资料回收、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诚信内容,借助学生搜集的材料构建新的书香教育氛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校园诚信教育范文3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提升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提升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第一,要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活动,举办相关主题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诚信教育;第二,实现诚信教育学科的建设与融合,高职院校通过开设思想道德建设课程、将诚信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相结合、加强网路诚信教育的引导和管理等方式来完成;第三,健全学生信用评价体制,通过完善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和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来保障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国家昌盛、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诚信价值观的塑造。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技术性人才。加强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对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诚信意识也在不断被强化,但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亟需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诚信道德。诚信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认识到诚实守信对社会的良好作用,认清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发自内心的认可诚信,做到做人做事以诚信为本,能够自觉地践行诚信意识。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指教育学生在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诚信贷款与受助、诚信上网和诚信就业等方面养成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道德品质。提升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特点出发,结合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来展开。本文认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

实现诚信教育,宣传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在提升诚信教育时,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搞好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实现诚信教育的全方位宣传,发挥教师言传身教重要作用,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的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1、实现诚信教育的全方位宣传

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从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上要实现全方位的宣传。在宣传内容方面,要注重内容的多样化和新颖性。首先,学校要将国家、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关于诚信道德教育相关政策内容和文件精神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在校园内进行广泛传播。其次,学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故事中汲取营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当中有关诚信的格言、典故、故事等丰富宣传内容。同时,还可以将近年来社会上涌现的诚信道德典范和道德楷模作为榜样进行宣传。在宣传方式上,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方式展开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宣传。利用校园传统媒体的资源,如校园黑板报、橱窗、展板和校园报纸、广播和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诚信教育内容的传播。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开设诚信教育栏目,定期推送诚信、道德等相关内容,或者专门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通过专门的公众账号和微博平台,为学生们推动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印发有关诚信教育的宣传册,宣传海报等形式,来实现诚信、道德内容的全面传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诚信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地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学习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自己的诚信道德水平。

2、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在校园内部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观念当中。如举办以诚信、明礼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的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参加。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此外,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诚信道德模范评比的活动,在校园内部寻找诚信之星,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树立诚信楷模,依次引导全校学生向其学习。那么,为了更好地将诚信教育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诚信教育活动周。在每年的固定时间段,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诚信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中,从思想上提高他们诚信教育的观念意识。

二、实现诚信教育学科的建设与融合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当中,包含着深刻的诚信教育内容,因此,开展诚信教育,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学校应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高职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于诚信道德理念和我国诚信道德建设方面内容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诚信道德理念的认知。在理论课程之外,学校还应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实践课程,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将学生带入到能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诚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其诚信道德的行为。

2、把诚信教育与学生职业教育相结合

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同时,还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尤其是将诚信教育与学生职业教育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职业教育相关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工作,从而让我们的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于诚信道德的新要求。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相应地添加与之相关的诚信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点一滴中,将诚信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

3、加强网络诚信教育引导与管理

当前,全世界进入信息时代,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诚信教育还应该拓展到网络环境当中,也就是要加强网络诚信教育的引导与管理。在这方面,学校要将网络诚信教育纳入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当中,如将其加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当中,同时,还可以开展网络诚信道德教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更加规范的使用互联网。建立互联网规范守则,加强对学生互联网诚信道德的管理,通过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提升他们的网络诚信教育。

三、健全学生信用体系评价制度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还需要健全学生信用体系评价制度,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以此来保证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健全学生信用评价机制

建立专门的学生信用评价机制,学校根据院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特点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对如何评定学生信用行为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赏罚纪律。评价机制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与理论制度相结合,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良性运行。评价机制建立之后,学校可以在每一学年的考察中,注重对于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考核。可以将关于诚信道德的评价纳入学生学分绩点的范围内,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加诚信教育的学习。

2、建立高职学生诚信档案

为了实现学生信用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通过建立高职学生诚信档案来实现。建立诚信档案等措施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包括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诚信贷款与受助、诚信上网和诚信就业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是否存在显著作用。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与学校其他评价体系挂钩,如可将诚信档案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信用贷款等主要依据,从而对学生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总而言之,诚信教育在高职学生教育培训工作中必不可少,高职院校应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特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诚信教育。

作者:赵晓峰 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佘朝华.高职学生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王兴中.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杨洪林.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张成全,兰杏芳.高职学生诚信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35:122-123.

[5]江铭.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24-26.

校园诚信教育范文4

第一,需要接受诚信教育的人群数量大,层次多。高校是一个集约化集合,而这个集合又由不同家庭影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年级的群体组成,这就使得高校诚信教育面临着数量大、层次多的困难。

第二,诚信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甚至是缺失。虽说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是人社会生活的基本修养,但是在社会不良风气日益向高校渗透的今天,大学生诚信缺失是社会影响的间接结果,但却又是高校诚信教育迷茫的具体表现。

第三,网络等新媒体不良信息在高校的渗透。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不良信息的传播导致大学生信念动摇,立场不坚定。网络等新媒体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种集群化影响。

2高校诚信教育困境的解决办法

第一,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同步发展,简言之就是既要使学生端正思想态度,在思想上认识诚信教育,了解诚信的本质意义,又要让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切实做到诚信。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同时诚信,不偏废。思想诚信和行为诚信共同发展,相互影响,达到互补目的。最终使得诚信能深入人心,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良性基因。

第二,鉴于当前诚信教育方式主要是集中在社会道德约束的层面上,集中在喊口号的阶段,针对当前高校诚信教育模式不成熟,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的局面,为了充分发挥诚信教育的社会功能,使诚信成为大学生日后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就应该自上而下建立健全高校诚信教育模式,提升高校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提高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施力度。切实使高校诚信教育在横向和纵向功能上都有延续。

第三,积极关注社会不良风气对校园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控制不诚信向校园的渗透,最大限度的扩大校园诚信对外环境的积极影响。扩充高校环境对诚信教育的内涵解释维度。

第四,扩充诚信教育的范围,优化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确立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强调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明确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功能。使学业诚信、资助诚信、就业诚信等诚信教育活动成为诚信教育的支撑手段。不断夯实、扩大诚信教育成果,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第五,分类引导、层次化教育、个别针对是高校诚信教育的工作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年级特点、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存在的差异,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可以接受或应当接受的诚信教育内容。继续深入优化诚信教育的积极作用,扩大诚信教育的接受范围。

第六,坚持对不诚信行为的零容忍。把诚信教育扩展到上课、作业、实验、实践等大学生学习生涯中。做好高校诚信教育的引导工作,坚持适宜的高校诚信教育原则:不容忍不诚信,鼓励诚信。努力使诚信成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第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网络等新媒体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把握正确价值取向,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档案详细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轨迹。将新媒体平台作为诚信教育的前沿阵地。

3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校园诚信教育范文5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诚信教育;现状;途径

高校教育的大思政理念,就是以思政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课内教学与课外思政教育相结合,使思政教育全程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全面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者不局限于思政课教师,而是“全校的专任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乃至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1]大思政理念能对高校的诚信教育起重要作用,一能有效避免思政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两套系统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协调各方资源形成诚信教育合力。二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主体的自我修养,促进诚信观念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内化。三能实现诚信教育对学生全程、全面的熏陶。

一、高校思政工作中诚信教育的现状

高校诚信教育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作为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事实上当今社会对诚信的呼声很大,用人单位普遍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诚信品质。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让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习惯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很多高校对此却不够重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十分普遍。基于大思政的视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诚信教育普遍存在下列问题:其一,诚信教育内容脱离现实。思政课堂教学是高校诚信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思政课教材中关于诚信教育的内容所占比例甚微。在高校思政宣传教育工作中,诚信教育内容脱离实际表现为:一是重诚实教育,轻信用教育。诚信道德教育多集中在真心实意、诚实不欺这个层面上,但在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等方面的教育则很少。二是重诚信道德品质教育,轻规则教育。诚信教育主要集中在道德品质教育的层面上,诚信的规则教育较少,突出地表现在纪律和法律诚信教育少、经济诚信和职业诚信教育少、诚信合作的团队精神教育不够等。其二,重认知教育,轻行为体验,诚信教育呈现科学化倾向。高校开展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堂教学、诚信专题讲座等方式来进行的,重在诚信知识灌输。诚信教育走向“科学化”,缺失了人文性的特点,使大学生对诚信停留在认知上,忽视了诚信的体验、反省和实践。许多高校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出现了“管知不管行,管教不管育”现象,许多规章制度本身就违背“三公”原则,缺乏诚信约束,尤其是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间按不同的标准执行,领导失信惩罚无章可循,无人过问,教师失信惩罚无力。在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起到诚实守信的示范作用,学生管理过程中因“人情风”而引起的失信现象十分普遍。从诚信道德内化角度看,道德认知固然重要,但诚信道德是需要践行的价值体系,诚信认知若不通过诚信行为体现便没有意义,而我们的诚信教育恰恰削弱了这一重要环节。认知与体验相悖会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因此诚信教育要从“科学世界”走出来,在实践中营造人文性的行为体验氛围。其三,教育考核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思政课实施诚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理论灌输,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僵化的说教形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诚信道德考核途径单一,“应试德育”使诚信教育流于形式。诚信教育的最终评价标准本不应是分数,而是诚信品质的表现和诚信信念的养成。然而,当前高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考核普遍与智育的考核形式相同——通过德育课考试的形式进行。“鉴于中国人分数唯上的传统价值取向,德育课程所取得的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德行等级的标准。”[2]很多人认为成绩好则品德好,成绩差则品德差,这种考核方式仅能考查学生的诚信认知水平,无法对学生的诚信情感、诚信行为进行考核、评估。大学生的诚信修养更多的是从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忽视与受教育者的日常沟通与交流,没能发挥学生主体自我教育的作用,只凭传统课堂教学和考试的教育模式是很难达到良好效果的。其四,教育者没能形成合力。多数高校都把诚信教育看成只是德育教师和生管部门该唱的戏,专业教师忽视自己言行诚信的教育责任,许多党政干部在工作中总是人情世故高过诚信,一些学生干部也“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不同教育者各唱各的调,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系部组织的教育活动之间往往是脱节的,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教育者没形成合力,高校就不能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诚信受监督”的氛围。综上所述,高校诚信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当前高校这项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大思政观,诚信理论教学和思政教育实践严重脱节。

二、大思政视阈下开展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高校诚信教育必须把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正确认知、感悟诚信,体验诚信,培养诚信能力。

1、在思政理论教学环节开展诚信教育

(1)思政课堂要把教材的诚信理论照进现实。思政教师要把握诚信实践与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多层面联系,丰富教学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世界观、人生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诚信原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真理观诠释诚信原则,用人的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原理引领大学生塑造诚信人格。第二,诚信价值和意义层面。现代社会诚信是一种资源,对个人它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对企业它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国家它是国际声誉和形象。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要让大学生明白:诚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第三,道德法律层面。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强调诚信是公民的道德底线,也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础。诚实守信是道德原则和法律原则的统一体,要求公民自觉地遵守,在某些领域则要强制执行,失信者将受到惩罚。总之,教师要结合思政课的有关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2)创设诚信教育意境,让学生感悟诚信。教学手段多样化是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思政课要改变单一的理论灌输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开展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音像等视频工具让学生感受令人震撼的数据和鲜活的事例,从中体验诚信的价值和意义。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诚信教育意义的视频,安排学生从互联网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写影评、读后感。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心灵导师,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诚信观给以悉心指导,提升亲和力,以改变思政课的教条主义说教的形象。(3)注重培养大学生对传统和现存的诚信观的批判和反思能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同时接受多种诚信观的影响。我国传统的诚信观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和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伦理文化之上的,这种诚信观的部分观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自由、平等竞争的需要已不相适应。现实社会中存在多种诚信观,有功利主义的、道德理想主义的、个人主义的、人情主义的诚信观,哪一种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诚信观与他们有哪些本质区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比较中超越困惑。指导学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批判地认识身边现存的诚信观,在批判中超越困惑;对照典型诚信观的事例,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在反思中超越困惑。

2、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诚信实践,偏废了实践教育,“那我们就很容易造就出一些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3]学生只有通过参与活动,才能体验诚信、实践诚信,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才能将诚信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价值追求,实现知行统一。个人认为,思政教育实践环节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诚信教育:(1)从建设团体诚信入手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高校生活是以群体为单位的,团体对大学生个体有约束和引导作用。从团体诚信入手,通过调动学生参加团体诚信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诚信的局面,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追求。团体诚信活动要体现知识性,更要注重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诚信承诺宣誓仪式、邀请事业成功人士谈“诚信人生”等活动很有教育意义,还可以通过开展诚信主题的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小品相声晚会、演讲赛、征文和“失信的代价”主题社会调查报告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诚信之人、诚信之事,从中得到启发借鉴。(2)从“三心”教育入手构建诚信评价体系。“三心”(良心、责任心、廉耻心)是道德教育的前提,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大学生必须对肩负的历史责任诚信,其实诚信也是责任,是对客观事实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诚信良心是做人的起码标准、道德底线;廉耻心是一种诚信操守,不仅是反省时感到羞愧,更是大学生诚信失缺的最后防线。“三心”的弱化是失信的根源,也是诚信教育的切入点。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把大学生的“三心”树立起来,并贯穿大学时期的学习和生活的全部过程,以“三心”教育为基础,构建诚信评价体系。高校诚信评价应与社会信用制度联系起来,从学习、生活、经济、择业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经济信誉、守法信誉和道德信誉。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一些奖罚措施(如诚信标兵表彰,学生失信行为曝光等),测评后应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内化诚信信念。(3)从提升校园文化的审美品位入手营建诚信校园氛围。校园文化能起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提升校园诚信文化的审美品位,要充分体现校园诚信文化的时代气息,又要体现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提升诚信文化的艺术性。如举办诚信典故及名言警句书画展、图片展,在审美中接受诚信文化陶冶;实行优秀生公示、入党考察对象公示、学校收费公示等,渗透“三公”内涵的诠释;建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自觉爱护(不毁坏偷窃)书报“诚信阅览室”活动,蕴涵诚信文化的境界。提升校园诚信文化的审美品位,能化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情绪,促进他们对诚信精神产生共鸣。诚信精神体现一种文化追求,国外著名的大公司如福特汽车公司、通用电器公司、摩托罗拉公司、P&G公司等都把诚信作为公司的指导思想。高校通过营建诚信校园氛围,形成集体舆论、文化气氛对学生进行熏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营建诚信校园氛围,首先,要加强舆论引导,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微博、QQ群、微信群等载体,用诚实守信的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等反面教材警示人。其次,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实习实训过程中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自觉加强诚信意识,养成诚信习惯。此外,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主要受众,营造网络诚信舆论十分重要。诚然,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单凭思政课教师是不够的,应建立由思政教育部门牵头多方参与的思政导师团队,有关部门、学生团体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深入发掘高校各类诚信教育资源,共同营造诚信教育环境,这正是大思政的优势和应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储德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34.

[2]应若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反思与对策[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5.5.

校园诚信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诚信缺失

0引言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乃立人之本,更是古今医者们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早在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医学典籍《备急千金要方》论述医德时就提出“大医精诚”的医学道德准则[1]。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建设,把“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之一,成为全民践行价值准则之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未来护理、助产、康复、药剂等卫生医疗行业工作主体的高职医护生,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国上千年优良医德的任务,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生力军[2]。“诚信缺失”会恶化医患关系,将直接影响医疗卫生行业事业的发展。所以,加强医护高职生诚信教育,是实现新时期我国高校医护人才“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了解和认识当前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在高职护理院校,通过问卷调查、对师生座谈、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了解发现当前医护生诚信教育问题不容小觑。

1医护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在对我院高职医护学生问卷调查中,通过“您对当今时代诚信的看法”一问中,90.95%的同学表明要始终坚持这一优良传统。从整体上看,当前医护高职学生诚信状况较为理想,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信守诚信。但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转型期,大量的内外因素不断冲击着高职医护生们的传统道德观念,诚信意识淡化、行为诚信缺失现象日益突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要表现在:无视学院规章制度,逃课、旷课、代课,尤其是各种节假日前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不假离校、找各种不真实理由请假[3]、找人冒充家长请假;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作弊;杜撰、编造社会实践、见习等报告论文;申报奖助学金虚报家庭经济情况,手机卡、信用卡等欠费透支;对同学的违纪错误行为不仅不予以制止还帮助隐瞒;面试时不诚实,虚报学习成绩、虚构在校任职经历、伪造证书、夸大事实等,面试成功后单方面违约;人际交往利益化,因个人恩怨,在网络上捏造散布虚假信息、造谣诽谤等。

2医护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2.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产生强烈的冲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不断滋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欺骗行为时有发生。如:在食品安全方面,从2005年的“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事件[4],到“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带花黄瓜”、“染色花椒”、“瘦肉精”、“染色毒馒头”“地沟油”、“有毒豆芽”、“皮鞋胶囊”、“双氧水凤爪”、“工业明胶果冻”、“避孕药养黄鳝”、“甲醛白菜”、“蓝帆韭菜”、“漂白大米”等,这些诚信缺失行为直接影响到高职医护生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对我院高职医护学生问卷调查,在“您认为当前自己有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一问中,52.59%的同学表明:观念不清晰,正在形成中。高职阶段正是他们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因为不能正确的辨别,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2.2家庭环境诚信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家庭教育即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曾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转型期,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环境的诚信教育作用正在减弱,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引导遭到破坏,重分数轻德育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5],导致家庭诚信教育缺失或者失位。

2.3学校诚信教育单一,没有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主要表现在教育途径单一。诚信作为医疗工作者的道德底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对它进行培育和践行的教育途径既需要课堂教育,也需要培育浓厚的诚信校园文化氛围。然而,目前一些高职医护院校在诚信教育实现的途径上,大多只选择了课堂教育、制度规范约束。在课堂教育方面,诸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单纯地通过灌输式教学强调他律性、强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度低,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相关知识认知不深刻,言语与行动更不能相统一。当然,高职医护院校中也会通过校园活动来开展诚信教育,但活动的开展多重形式、轻内容,更没有追踪活动开展是否产生效果,校园诚信教育活动开展缺乏有效的监测机制,导致个别班级常出现“作秀”现象。如活动前随便制作几张相关PPT[6],再花几分钟组织同学们拍几张假装开展活动样子的照片,最后上交一份总结敷衍了事。

3加强医护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3.1提高对加强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的认识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意大利诗人但丁也曾这样说过:道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8]。高职医护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个没有医德的医护生等于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一个成功的医护院校不应只注重学生的医护专业技能培训,更应该注重医护生的道德培养。我们的高职院校“不是职业培训所”,一个合格的医护工作者,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医德高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全员对加强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诚信意识根植于广大教职师生员工中。

3.2拓展诚信教育开展方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9],由此可见,课堂诚信教育是提高医护生诚信意识的重要渠道。但如前所述,目前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课程设置单一、课堂教育效果不佳,践行教育不足,是困扰高职医护生诚信意识提升的重要因素。为此,高职医护生的课堂诚信教育应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特点、社会实际、其他教育相结合,提高诚信教育的多元性、实践性,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特别是当前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引导医护生对这些诚信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细致分析、客观认识,提高学生参与诚信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培育学生诚信意识,最终达到践行诚信行为的效果。

3.3丰富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以努力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为目标,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10],丰富、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是高职医护院校诚信教育建设的基础任务,更是加强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之一。一是丰富完善课堂诚信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结合高职医护生的专业特点,依托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不断把诚信教育有机融合、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二是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到毕业求职,根据医护生的专业特点及自身发展规律,分阶段开展适时适用的各式各样、积极健康的校园活动,将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三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构建诚信奖惩机制。要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对诚信教育的推动保障作用,规范医护生的诚信行为,关键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督,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增强诚信奖惩机制的透明度和实效性。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榜样示范导向作用。五是充分调动医护生提高自身修养的责任意识,让医护生将诚信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4结语

诚信教育是高职医护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促进高职医护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回答“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基础,是高职医护院校贯彻落实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现。加强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医护毕业生,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输送高素质医护人才,是我们高职医护院校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郑深锦,黄上峰.浅谈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23:252-253,260.

[2]朱如娇.浅析高职医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J].医学信息学,2014,2:17-18.

[3]潘晓军,关宇廷.市场经济条件下“90后”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8:11-12.

[4]郭安宁.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7:1.

[5]孙凤青,张旭.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析“家风”教育[J].才智,2014,20:49.

[6]郑深锦,黄上峰.基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2:151-152.

[7]赵婵娟.关于高校思政课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10:96-100.

[8]李桂梅,张倩.当代社会幸福观教育的着力点[J].云梦学刊,2015,5:103-106.

[9]张莉莉.高职学生诚信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的研究[J].电大理工,2017,02:71-73.

[10]何俊.用问题导向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当代旅游,2017,8:173-74.

校园诚信教育范文7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高校;诚信教育;时效性

0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也在快速增长,同时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数量也随之有所增长。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收费制度也在不断改革深入,对于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国家和社会也在不断努力。但是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高校在重视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类资助之外,还应该适当采取一定的诚信教育措施以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

1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1诚信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很多高校注重智力学业的教育,而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还有所欠缺。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许多高校只是通过给予国家资助进行经济补助,而对于补助后的管理教育问题却不够重视。高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系统的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也没有给家庭困难学生营造激励创新、改革诚信教育的学习氛围。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也不够强,从而导致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未能认识诚信人格的重要性。

1.2教育形式单一化,教育途径不畅通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师资队伍变得非常紧缺,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更多的是追求科研、就业等,使得高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总结、创新等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模式。并且高校几乎没有针对诚信教育的专业辅导员,即使有,其教育方法也非常简单。在很多高校教师诚信教育的观念不强,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偶尔进行诚信教育,没有通过观察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因为诚信教育途径不够畅通,所以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真正接受系统的诚信教育。

1.3教育主体缺失

家庭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所以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也是尤为重要的。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有很多贫困学生由于自己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不愿意参与学校的诚信教育。在很多高校中,诚信教育的教师资源较为匮乏,因此诚信教育的主体也有所缺失。[1]

2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目标:立德树人

高校在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应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立德树人是与德育为首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教育也是高校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有很多不诚信的表现,比如拖欠助学贷款、考试作弊等。其原因或许是学生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产生自卑感导致价值观扭曲,渐渐偏离了立德树人的轨道。所以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群体,应该给予正确的诚信教育,让学生通过教育能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加大德育力度,学校德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诚信教育中能够明白具有良好的品德才是做人的基本。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的根本,家庭困难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诚信人格,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之所以有所欠缺,和学生自我的人格品德有很大的关系。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在众多学生中经济条件较为贫困,而现如今的高校学生都过分追求物质条件,家庭困难学生也随之有了攀比的想法,动摇了家庭困难学生的道德诚信标准。从而在家庭困难学生中出现的诚信问题较为严重,比如拖欠校园贷款、借款不还等。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往往会有自卑心理,所以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不贪慕虚荣、不追逐物质。只有教导学生无论贫困富贵都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

3提升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实效性路径

3.1创新诚信教育模式,注重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学校应该创新诚信教育模式,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充分发动家庭困难学生的自我教育。[2]学校应当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进行突破,根据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诚信教育。在实践诚信教育中还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对于诚信教育的形式,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漫画、讲座等途径,强化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为学生营造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氛围。高校不仅要对诚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还要做好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在教育引导下,使学生明白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教师与同学,感恩学校与祖国。对于如何做好感恩教育工作,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或者义务献血,在参加志愿活动和义务献血中,学生可以深刻明白无私奉献感恩社会的意义。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时刻,只有让经济困难的学生深刻领悟并常怀感恩的心,懂得回报,才能进一步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2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

很多高校中因为侧重智力学业教育,所以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制度,因此想要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就应该完善诚信管理机制。高校可以统计家庭困难学生人数,建立个人档案,完善学生的基本资料。进一步积极扩展监督管理渠道,同时还可以建立失信惩罚制度。对于经济困难生勤工俭学自强自立的情况,高校也可以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良品质。高校还可以创建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演讲、歌唱、征文等。通过开展各种关于诚信的活动,让学生可以形成“诚实守信,立德树人”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举行承诺宣言,要求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诚信实践目标进行承诺,促使学生能够将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到自觉意识中。通过不同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诚信人格。

3.3通过社会实践转变学生观念

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不仅要加大诚信教育的理论教育,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真实案例分析等,全方位地开展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经济领域有造假、欺诈、逃税等恶劣现象。政治领域有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文化教育领域有抄袭、剽窃等现象。这些社会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更加严重动摇了家庭困难学生的道德诚信标准。因此,学校可以结合社会实际,以真实案例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且积极鼓励家庭困难学生对不诚信现象进行举报,激发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高校中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存在作弊现象,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教育。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困难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与志愿打假活动、举报欺诈坑骗现象。只有家庭困难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明白不诚信现象对社会以及个人的严重影响,也能坚定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观念。

3.4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

国家为了使家庭困难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经济条件下完成学业,其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很多高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制度还不够完善,以至于有很多家庭困难学生并没有享受到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所以高校为了加强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自身也应该完善贫困生的资助制度。很多高校中会出现经济条件良好的学生也申请贫困生资金补助,而高校由于没有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导致在资金扶持对象上出现不公平现象,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考察,严格按照资助制度的标准来认定经济贫困生。对于虚报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给予惩罚,对于实际经济条件过于贫困的学生给予高度重视。诚信观念的确立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学生自律,但是学校的诚信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诚信观念更深入牢固。所以高校可以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诚信表现进行记录,诚信记录可以作为学生评优、入党的考虑依据。对于诚信度过低的学生,比如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的情况可以加大处罚力度,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3]高校只有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才能确保诚信观念能够更深入学生内心。

4结束语

针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但需要高校积极重视诚信教育,还需要学生自己、学生家庭甚至整个社会一起积极行动配合,为家庭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重要领域,应该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采取相应的诚信教育策略,为培养具有良好诚信人格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校园诚信风气,家庭困难学生在高校的诚信教育之下也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旺,李发军.高等学校家庭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80-281.

[2]刘健.高校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3:111-113+121.

校园诚信教育范文8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经济个体趋利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诚信现象。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主体的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状况,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以“无人监考”这一诚信考试制度的实践为切入点,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积极面及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人访谈法,探究大学生诚信建设教育背后的个体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希望能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探索有益的途径。

关键词:无人监考;诚信;大学生诚信教育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要求个体无论是否有外界监督,都能做到诚实信用、表里如一。诚信,自先秦时期,就被推崇为社会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个体主义思潮的传播,社会上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等不诚信现象。某些高校未能坚守好诚信的底线,出现高校教师学术抄袭,部分大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这些行为败坏了高校的风气,高校诚信状况令人注目。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政府和高校进行了诸多尝试。2005年1月17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此次会议上,中央政府将“明礼诚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各大高校更是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班级活动,引导大学生重塑诚信观念。同时,有些高校实施“无人监考”考试制度,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考试制度从另一方面检验和考验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

一、“无人监考”实践中反馈出的大学生诚信现状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这个课题上,学校将“无人监考”作为锤炼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措施开展实验。本校自2011年开始施行“无人监考”考试制度,至今已有六年,其中护理学院作为试点学院至今开展了12个学期的无人监考期末考试。在这累计12学期的无人监考期末考实践中,共有27个班级1360名学生参加过无人监考,其中三分之二的班级不止一次申请。在六年的无人监考实践中,累计共有11名学生因有携带小抄或者询问他人等考场违纪行为被巡考老师发现而受到处分。通过以上我校无人监考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大部分班级和学生愿意不止一次地参加无人监考,积极尝试通过无人监考来检验自身的诚信意识,这说明我校的诚信教育情况总体较好,学生主体愿意接受诚信教育。其次,从无人监考考场的违纪学生数来看,真正出现不诚信行为的人数占参加诚信考试的总人数不到1%,这个数据至少说明99%的同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坚持了恪守诚信。虽说总体情况是积极的,但是无人监考的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那么乐观的方面。从无人监考的班级申请动员方面看,从2011年本科2009级的学生到2016年本科2015级的同学,班级无人监考的动员工作逐渐变得难做,无人监考的申请来自班级学生层面的阻力变大。通过动员工作中的私下访谈和了解,我们发现,相比“90后”的大学生,“95后”的大学生更不相信自己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始终做到“诚信”和“慎独”,这说明当代一些大学生其实对自己能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恪守诚信不自信。从无人监考实施的评价反馈看,虽然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中违纪同学只占参考人数的1%不到,但某些学生之所以未发生不诚信行为,更多的是对外在的巡考制度抱有畏惧心理。经统计,约有23%的学生想过依靠不正当途径获取高分,37%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不是原则性错误。这些结果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仍然很淡薄,对“诚信”缺乏正确认知。

二、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因素浅析

通过翻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影响高校诚信教育效果的可总结为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从主观上看,个体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个体对诚信观念的错误认知、个体自身的价值需求等都对大学期间的诚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个体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影响大学诚信教育的效果。虽然说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阶段,但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阶段则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定向阶段。以在我校无人监考考场中因作弊被处分的一位学生为例。在进入大学之前,他所接受的价值观是趋利的、是藐视规则的。在他看来,只有无能的人才会受到规则的约束,有背景、有关系的人即使触犯了规则也能逃脱处罚。因此,即便是考场作弊被抓,甚至被告知处罚结果时,他依然认为规则只是用来吓唬人的。事后其家长的相关无理举动也再次让人看到家庭教育对个体诚信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由此可看出,如果在个体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中,诚信一直缺席,那么进入大学后,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形成将极为困难。第二,个体对诚信观念的错误认知影响大学诚信教育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某些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是狭隘的,对诚信原则的遵守则是宽松的。一些学生认为诚信就是说实话、不撒谎、信守承诺,认为偶尔抄袭同学的作业算不上不诚信,考试中过程中问一下同学也算不上不诚信,就业过程中签约了又违约也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学生认为,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偷看别人答题是人之本性。这些对诚信观念的错误认知使得大学生心中缺乏有效的尺度,导致一些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第三,当代大学生利益需求压力的加大影响大学诚信教育效果。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需要是人的动机形成和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表明,当人的需要难以通过合乎道德或者合乎规则的途径得到满足时,人的心理压力就会变大,会倾向于采用违反自己认同的道德和规范,也就是采取非正常途径解决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和自身发展的压力,当就业与发展的需求难以通过正常手段解决时,某些大学生往往铤而走险,选择违反道德规范的非正规途径。例如当一名大学生无法顺利拿到学位证书时,他可能会选择造假获得工作的机会。从客观方面看,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失信、无序影响着某些大学生对诚信的认可,而某些高校内部的失信行为和对失信行为的纵容则更让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缺乏说服力。第一,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来看,当前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失信违规的现象使得当代一些大学生的行为选择面临矛盾。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年轻群体,接受的是正统、主流、先进的素质教育,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及自身对个体身份的认知都希望他们的行为能符合先进的形象。另一方面,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体本着“逐利”的思想,大学生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目睹这些失信行为,有部分同学更是遭受了欺诈,这使得他们对是否应该时刻坚守诚信产生质疑。此外,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人情轻法制的人治社会,虽然国家的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中国的人情往来依然对当今社会有较大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某些规则往往屈从于人情,对一些违规行为的不严肃处理让社会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在内对社会诚信建设失去信任。第二,相比社会大环境,高校内部的诚信状况和诚信建设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效果有着更直接的影响。虽然各大高校当前都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点工作,但在大学生诚信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某些高校更多的是依赖定期或不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诚信教育,这种形式大多比较松散,缺乏严谨性和系统性。二是缺乏制度保障,某些高校目前并未形成一套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相关制度,或者只是散布在诸如学生手册等其他学生规范中。三是某些高校内部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也影响着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可。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建设的对策思考与探析

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应当看到,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高校抑或是学生主体,都对大学生诚信建设进行着多种有意义的尝试,因此,高校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建设仍大有可为。第一,结合高校的自身特色,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学生实际,系统、有序地呈辐射状地开展诚信教育。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特色,有自身的专业设置,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开展诚信教育更容易将诚信教育落地。同时,以专业为中心,由专业学习中的诚信问题辐射至现实生活中的诚信问题,有序拓展学生的诚信认知范围。高校应当将诚信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化的项目进行思考,清晰大学生诚信建设的范畴和内涵,思索可利用的建设途径,将诚信建设作为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项目进行开展。第二,完善高校自身的诚信制度。厘清高校诚信建设范畴和应当包含的内容,整合已有的诚信规范和条文,补充缺失的诚信规范。对诚信制度完善后加以公示并广泛宣传,提高学生对诚信规范的认知水平。第三,加大对违反诚信规范的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大失信行为的风险与成本。各大高校应明确高校教师的失信行为和学生的失信行为,明确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并予以公布。其次,重视高校老师的诚信示范作用,对出现有学术抄袭、上课糊弄学生等失信行为的老师严格按照惩处措施进行严肃处理。通过网络、校园活动、课堂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播诚信规范、失信行为及失信后果,老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后时间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如果经过多次教育,学生仍然对诚信规范置若罔闻,那么应当对失信学生进行处理,以树立诚信相关制度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周学峰.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3(4):73-75.

[2]邹菊如.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20):61-66.

[3]徐丽曼.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

[4]王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作者:徐清情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二篇: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及意义

摘要:随着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一个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因此,认清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现状及研究的现实意义,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国家和谐与稳定,中华民族伟大梦想早日实现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随着大学生对网络、QQ、微信、博客等的熟练运用,高等学校更是成为中外文化之间交流与碰撞的前沿阵地。多元文化的交锋与碰撞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一种挑战。从整体上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少,一些人缺乏对事务正确与否的判断力和相应的经验,某些大学生过于注重个性,追求新鲜流行事物,把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丢弃一边,出现社会责任感不强、考试作弊、学术不端、拖欠助学贷款等乱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美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诚信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2001年左右才刚刚兴起,理论界对诚信问题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这时期之后,如许辉的《诚信教育_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杨晓丹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林兴岚的《当代诚信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思考》;王忠华的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透析;陈胜伟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饶家辉,谭瑶的中美大学生诚信教育生态比较及借鉴;谢怀平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自律机制研究等。通过研究和分析以上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出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1.某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诚信教育是从思想品德教育中分离出来的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支撑。二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形式单一化,偏向于内在道德层面,主要靠自觉、自律,在教育形式上,喜欢张贴诚信海报、悬挂诚信条幅,对学生考试作弊处罚不严等。形式比较单一、枯燥。三是惩戒较弱化,在对失信学生的惩罚上,监督机制比较缺乏,还处于写保证书、说服教育、通报批评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阶段,对学生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2.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研究的经验积累

(1)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其研究中的宝贵经验

一是研究领域广泛,理论性强;二是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原因、问题的症结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三是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方法、路径选择等做出较为理性的设计。

(2)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关于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对策研究归纳得比较多、比较细。而对于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阐述得少且不到位,尤其对策的有效性、针对性不够明显。二是对大学生诚信方面的研究只停留在传统以品德及自律为主的诚信教育研究中,对诚信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尤其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要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监督常态化。三是关于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研究较多,可行性及评估体系的建立和执行研究的较少。四是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透彻,缺乏总结和提炼,更缺乏学术性和说服力。五是对外部环境及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对诚信教育的影响研究少,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建设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一些政府和学校高度重视

瑞士是“诚信”法律化的国家之一。瑞士国会1970年通过的《瑞士民法典》第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人行使任何权利,或履行义务,均应以诚实信用为之”。美国也重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每年新生入学报到之际便把《新生手册》发放到学生的手中,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表现形式、处罚规则及申辩程序。使大学校园内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减少。

2.监督管理机制比较完善

国外一些学校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较为完善的引导机制、培育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做支撑。如英国牛津大学,不仅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考核,还对学生的诚信品德、健康水平和交往能力进行评价,不合格则不能毕业。如芝加哥大学,对学生学术真伪的鉴别能力有专门的机构―图书馆、专职人员、专业设备和资源。如美国政府设有专门的诚信教育研究机构,认真履行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监督、管理和调查职能;同样,美国各高校都设有相应的诚信管理机构,一是负责制定学术诚信管理条例,二是监督条例的执行情况,三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3.舆论宣传导向作用

国外一些学校重视新闻、娱乐宣传的强大功能,常常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诚信教育。如美国,除利用大众媒体外,比较有特色的是把学术诚信条例挂在各大学网站的主页上,方便学生查阅及约束自我,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同时为教师奖惩学生提供有效的依据,大大减少学生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的可能性。

4.诚信教育社会化、家庭化、学校化

国外一些学校,诚信教育不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家庭的事、一个学校的事,还是政府机构、社团组织、学校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事。每个人和家庭自觉维系诚信规则。学校在入学前、学中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诚信宣传,政府机构、学校、社团组织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诚信是立人之本,更是高校素|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来是诚信之帮,是人类诚信文化的优秀传播者。古往今来,广为传诵的诚信典故不胜枚举。如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战国时期兵法家孙膑的“一诺千金”动人典故;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如期还书夜半苦抄”感人故事;南北朝时期广为传诵的“孟信退钱牵回病牛”诚信美谈;诚信理念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诚信状况的好坏不仅关乎大学生人格魅力、自我价值能否实现,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社会运行之规,因此,党的十八大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普及、新闻媒体的舆论自由度不断开放、社会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尤其多元文化的渗透,使大学生获得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违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认清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诚信关系大学生整个精神面貌,关系高校思想教育的成败,关系你我他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坚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大学生应认清失信的危害性,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并努力形成大学生诚实做人的共识。守住做人、处事、交友诚实守信的底线,争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2001-9-20.

[2]王忠华.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透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2(4):147-148.

[3]陈胜伟.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33-34.

[4]李琳.国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中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8):147-148.

[5]饶家辉,谭瑶.中美大学生诚信教育生态比较及借鉴[J].继续教育研究,2016(02).

第三篇:当前高校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校加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现状,并提出了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诚信育人环境及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等措施,以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共青团中央《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载体,是共青团深化改革,引领和服务青年的重大创新举措”。由此可见,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是服务和引领青青年的创新载体。而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生力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理工科大学生应该成为倡导诚信、践行诚信的先行者。

一、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笔者于2016年9月至2016年11月,先后对以问卷、座谈和个别访谈等形式调查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四个同年级11个理工科专业600余名本科在校学生,并查阅了大量其他学者的文献资料,掌握了理工科大学生当前的诚信状况。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经济等方面能够坚守诚信,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学业、生活和就业等方面产生不诚信的行为。这就使得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相对薄弱

一些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未纳入课程教学,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做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而往往只是通过各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诚信教育主题班团会等形式进行教育;还有一些高校在诚信教育上只是对大学生提出了应该做什么,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该怎么做。

(二)理工科大学生自身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其在高中阶段为了升学就非常重视理科的学习,到了大学更加重视其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往往忽视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导致其在学业、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都存在不成程度的不诚信行为。

在学业上。主要表现在:经常逃课、旷课;课后作业抄袭、论文东拼西凑敷衍了事;个别大学生甚至花钱毕业论文;考试作弊止,带小抄、传纸条、更有甚者替考和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虽然各高校都要严格的考试作弊处理制度,但还是有同学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在一些大学生眼中这些已不再是违反道德的事情,没有一丝羞耻感。

在生活上。主要表现在:伪造个人信息,隐瞒家庭经济情况,开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各类助学金;与骗取助学金现象相似的还有故意拖欠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校学费;伪造病历、编造各种理由进行请假;提供虚假证书骗取综合测评成绩等等。

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在:对于现在90后大学生来说,集体观念淡薄,自律意识较差,没有时间观念,在交往过程中经常言而无信;特别是这一代人利用网络新媒体交往比较多,但在交往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信任,不说真话;而寝室班级同学关系、男女情感问题等都是因为在交往过程中缺乏相互信任产生的。

在就业择业中。主要表现在:简历造假、伪造各类获奖证书、篡改成绩单,夸大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甚至还有些同学伪造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签约后随意违约等。

二、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将诚信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做好教材的编写更新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理工科大学生思想实际,将文化知识传授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将系统教育与专题诚信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切实加强对诚信教育内容的改革、对诚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创新诚信教育课程载体,充分发挥课堂在诚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诚信道德文化,开展各类诚信道德宣传公益活动,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道德的重要意义,强化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保持健康的诚信环境,不断强化师德建设,优化课堂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创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家庭作为孩子教育的基础,要为孩子建立和谐的成长环境,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子女正确认识和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

学校要结合理工科学生的实际制定诚信教育方案,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专业思想教育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讲授,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新生入校后专门开设一门诚信教育理论课,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诚实守信是做人做社的第一准则。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诚信教育主题班团会、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领悟诚信的重要性。

(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大学生诚信信息登记和记载规定,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在校期间学业、经济、生活、就业、网络、安全等六个方面的诚信状况,以及对其的诚信评价等级。并将大学生诚信档案在毕业离校时装入本人人事档案,转给工作单位,从而达到将学生的诚信状况延伸到社会。

(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

逐渐完善以传统的学业和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将诚信量化考核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中,建立和制定科学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统一标准,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客观评价。每学期或学年作为一个评价周期,给出评价等级,并以此作为组织发展、评奖评优、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

(六)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监督制度

充分发挥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新媒体平台、校报、内部刊物等舆论平台的监督功能,如设立诚信荣誉墙、失信曝光台等有效形式加强对诚信的监督,使大学生明白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同时,高校还要不断拓展诚信监督的渠道,建立诚信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和举报制度,加强校内各部门间信息共享,有效加强大学生诚信评价的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

[2]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Z]2016(7).

[3]才忠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9(17):74-75.

[4]王广飞.“90后”大学生诚信观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21-123.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某师范大学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诚信上存在如下问题:在学业上,有较严重的抄袭作弊现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薄弱;在经济方面,大学生存在不如约归还贷款现象。这些诚信问题的出现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有关,又受到当代社会现实的错误导向,以及重要他人的不良示范也是重要原因。结合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缺失;教育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那么,当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着哪些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实施诚信教育的策略有哪些?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为了调查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笔者对某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100%。统计发现,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主流是好的,当仍然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在学业上,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抄袭作弊现象。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作业临时抄袭、论文依靠百度、考试各种小抄等不诚信行为较为严重。更有甚者,某些大学生代考论文,成为所谓的“职业”。这其中学业考试作弊的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得最普遍。调查数据显示,约10%的大学生每次考试都会作弊,20%的大学生有过几次作弊的经历,30%的大学生在实在没有复习好的情况下有过作弊的经历。这些学业诚信趋势现象不仅会对大学生本人的学业造成影响,而且将破坏整个学校的学风。

(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很好,2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一般,4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很差,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非常差。学校是个小社会,在与这个小社会的交往过程中,某些学生开始急功近利,为了利益不顾其他。在简历上制造虚假经历,肆意夸大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档次。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随意撒谎,不恪守承诺,只想到自己的事情。找工作或者做兼职的时候,当有更好的岗位和待遇时,便不顾之前签好的合同和协议而以各种借口毁约甚至直接切断联系。还有少数学生在网络上填写虚假信息,随意通过网络或转发不实事件的传闻。

(三)在经济方面,大学生存在不如约归还贷款现象。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的学生认为约我国已经相对富裕,贫困生的贷款几年,不还也可以理解。大约30%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事关个人的信用,必须如期归还。约20%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贷过,不清楚贷款的事情。约14%的学生表示以前没听说过贷款不还的,即使没有什么强制性,自己也会主动还贷。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学生能够如愿上学,而制定的由政府贴息,无须抵押,以大学生个人的诚信为依托的一项惠及民生的政策。学生应本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努力回报国家,可是不少学生却借此虚报家庭状况,恶意贷款用于吃喝或高档消费并且在还款期限内迟迟不还。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教人诚信、一言九鼎的例子,可由于长期饱受剥削阶级糜烂的、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他人、贪图自己享受等封建落后思想的侵蚀,有些人的潜意识便发生变化[2]。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控制下,人们的话语权受到限制,上层阶级严格控制百姓的言语表达权。

(二)当代社会现实氛围的错误导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源源不断涌入,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带着利益的面纱一起进入,我国又正处于社会的转型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体现它提高社会生产力、调动社会积极性的优势的同时也带来市场经济本身自发性趋利避害的缺陷,而当代大学生在这种背景下面临的选择越多,思想就越具有多元化的趋势和特点。某些诚实守信的经营者却不如不诚信者得到的回报多,这不得不使许多人对传统的诚信原则和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动摇,甚至丧失诚信原则。大学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成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人生的塑造期,在他们看到这些种种的负面情况后,一些人很可能造成三观的扭曲,从而开始怀疑哪种观点才是自己应该坚守的。

(三)重要他人的不良示范。

这里的重要他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够,甚至有的教师带来负面的效应[3]。如有的老师上课不守时或者答应学生的事情未能兑现,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好的暗示,也容易助长学生不守信的行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直接和最初的影响。如某些家长为孩子进名校拉关系走后门,甚至纵容并且支持孩子考试作弊,教孩子作弊的手段,为孩子提供各种作弊工具。另外,一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甚至自身作风不正,在孩子面前做不诚信的事情,给孩子错误价值观的暗示。比如,和朋友违约,为自己工作不诚信获取的利益而四处炫耀等行为[4]。无形中让孩子觉得不诚信没什么,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诚信这个问题,只要不损害到自身利益就好,在面临相关自身利益的选择时,将毫不犹豫地抛弃诚信原则。

三、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从社会、家庭、学校及大学生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建议[5]。综合各方面力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达到培养学生诚信的素质和形成学生诚信品质的目的。

(一)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我们要以积极的和谐的社会诚信氛围提升大学生的视野和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加入WTO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诚信程度的肯定,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平台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的诚信理念,谨遵各项规则,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申请加入时的承诺办事及处理问题。同时,我们要打造诚信社会,包容互鉴,在学习西方优秀的诚信理念的基础上,鼓励诚信经营,依靠合法劳动致富,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诚信体系;其次,诚信不应该只是被作为体现个人道德意识的规范,更应该将其纳入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中。自古以来,诚信被认为是道德规范而不是法律规范,没有法律的约束,并且对于不诚信行为,法律没有明确的惩罚手段或者惩罚过轻,让一些人索性不理会诚信在道德方面的约束力,导致不诚信思想和行为的扩散,继而影响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诚信既然作为法律追求的目标,就需要法律保护和维持,社会应该通过严格执法打击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等不诚信行为;再次,要把诚信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出重视诚信的和谐氛围[6]。法制约束力始终是有限的,相比之,道德则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一旦它内化为人的个人意识,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就能做到慎独和诚信。因此,社会应加强对诚信行为的宣传,作为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之一,对诚实守信者进行鼓励和推广,对违背诚信者进行批评和教育,逐步引导人人踏上遵守诚信原则的道路。通过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和诚信习惯的引导,让大学生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做到诚实守信。在社会中惩恶扬善,鼓励诚信,打击不诚信行为,让大学生看到诚实守信所获得的收益更多且更安全,更进一步坚定诚信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在毕业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8]。

(二)加强学校诚信体系建设。

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诚信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学校要把诚信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开展关于诚信建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入诚信教育的专题,通过小品演出,辩论赛等加深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呼吁学生从日常生活到社交的各个方面都要形成诚实守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观念和意识[9]。以和谐的氛围带动优良的学风,号召大家诚信考试,诚信学习,诚信做人,共同创建诚信校园。其次,要加强师德队伍建设,以教风带动学风,建立教师诚信评价机制。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有不诚信思想和行为时要及时引导。可给每个老师建立诚信档案,记录教师工作中的诚信状况,定期开展诚信评价,由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诚信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职称、奖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再次,给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完善个人资信档案。全面把握并记录学生诚信状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给学生诚信状况评分,并作为学生参评其他奖项、入党、保研的参考因素,力求公平,让学生意识到不诚信要付出代价,讲诚信将给自身带来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家庭诚信教育。

家庭对诚信的影响具有永久性,并且是潜移默化的,是我们接收诚信的开始。父母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以下方面探索适合诚信教育的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诚信氛围。首先,父母要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单纯只培养孩子才能方面的观念,不断加强对孩子诚信的培养。要认识到诚信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在发挥作用,一个具备诚信的人是他成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前提;其次,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道德的楷模。一个品德高尚,做事、说话讲诚信,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父母,那么他们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拥有这些优秀的品质[10]。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没有时间、地点、场合、方式的限制,在有意和无意中进行。家长以自身实际的行为随时随地地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子女,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诚信行为带来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尊重感。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一起做好诚信,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总之,父母从小就应给孩子创造培养诚信的良好条件,孩子从小培养成的习惯和行为,长大后是不容易被改变的。在诚信的氛围里长大的大学生,纵使在后面的生活中看到身边人的不诚信行为,也不会轻易地走上诚信的下坡路,在他的内心和行为中都会有诚信的表现。父母要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人,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活教科书。

(四)增强大学生诚信建设意识。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氛围和教育都需要学生自身能够接受和消化。做人做事诚实守信,光靠他律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学生必须有自律意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要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就必须从根本上出发,依靠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要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反省自己的行为,与身边的道德模范,以及社会上诚信人士的行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有效地进行矫正;其次,要呼吁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真正参与诚信建设,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找出自身与社会实践中不相适应的言行,诚信做人,诚实做事,以得到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自觉地把诚信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培养诚信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诚信教育,不仅内化了诚信观念,更外化了诚信行为[5]。意识活动与实际行动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大学生才能深刻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并且在相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

参考文献:

[1]张颖香.基于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探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18-121.

[2]罗国杰.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邓红彬,姚红.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33-134.

[4]焦治.高校学诚信生缺失与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5-16.

[5]关雪婷.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6]邹绍清,董娅,刘维.当前大学生政治诚信情况与对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4):61-64.

[7]蒋Z萍.建构诚信的社会体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4):76-79.

[8]黄俊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29-131.

[9]邵建华.当代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56-158.

[10]张蕖,冯文全.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5(3):57-58.

第五篇: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不诚信行为层出不穷,诚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无视诚信的权威,为了自身利益以身犯险,不诚信者比比皆是。如何建构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体系

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所在。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十分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诚信”写入公民二十字道德规范;2002年,十六大报告和2004年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些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老妇晕倒马路,路人置之不理”“少童被车碾压,路人视而不见”以及“三鹿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蒙牛事件”“可口可乐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层出不穷,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呈下滑趋势,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这个群体,导致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普遍存在。本文中在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进而挖掘本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路径。

一、何谓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诚,指“内诚于心”,是一种信仰;信,指“外信于人”,是诚的外在表现。即是说,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行。诚信的道德要求即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因此,诚信,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与“立人之道”。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不论任何时候,诚信都是人最重要的品德。“明礼诚信”被列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诚实守信,严于律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之一。而作为刚刚走过校园的“80”后,还是当今大学生主体的“90”后,无论是在言行、举止还是对传统道德标准的传承上,都倍有争议,他们颠覆着常理,挑战着道德。很多学生将作为传统美德的“诚信”丢弃掉,或者不屑一顾,或者嗤之以鼻,人类的道德准则之一的“诚信”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

二、高职院校诚信现状

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主流是好的,但当代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势必会影响这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无论是在生活方面、学业方面,还是为人处事和就业方面都出现了各种失信的现象。

学业方面,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上网,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社会调查报告伪造和论文抄袭或者直接从网上复制、同学之间相互抄袭,作业雷同现象严重等,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应付教师;生活方面,生活态度不认真,各种不诚信现象频生,学费缴纳拖沓或不缴,制做假证明想法设法获得贷款机会,助学贷款托还、不还等,严重损害了当今大学生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人处事方面,做事不讲信用,不守时间,不遵循规章制度,生活随意,甚至以玩乐态度恋爱,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就业方面,签约违约、花钱买证、证书造假、学历造假等现象比比皆是,使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日益下降。以上各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已经不是个人道德水平问题,而是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滑坡的体现。这对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所学校把“真理”作为校训。在哈佛大学的校门和建筑物上都刻了一个拉丁文单词“真理”,这个词代表了“真相、诚实和正直”。正门上还刻了一句话:“真理之门只会向那些正直的民族开放。”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那些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出路的。

教育部决定自2013年起于每年5月份在各地、各高校集中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要求要以“诚实守信”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素养与行为。这个活动也正是为了发扬诚信的传统美德,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加强诚信教育并非易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配合一同完成,充分发挥家庭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学校里教师的引导作用,社会上舆论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的影响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是莫大的,大学生之所以诚信缺失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为人处世,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父母好的行为会成为孩子好的榜样,否则相反。很多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智育的发展,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或者将之推给学校老师,是孩子缺乏诚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家庭中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要想让孩子有好的修养,增强诚信意识,必须从小抓起,从父母做起,使孩子有个好的生活环境,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西方大学教育排在首位的即是德育,而我国的高校注重的是成绩,也即智育。孩子们正是一直在成绩的重压之下走进高校的,常常是只唯成绩是尊,家长更是如此,因此出现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恶性事件,从“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到“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当今的大学生身上,相比之下的“抄袭”“欠贷不还”“违约”等已经不足为奇。我们常在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一届不如一届?实际并非智商越来越差,而是诚信水平越来越低的结果。正因如此,我们高校必须加以重视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的考评机制

以往我们大学对学生德育的考评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学生处和思政教师对德育方面表现以成绩的方式量化,体现出来,但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是最直接的,应该加强他们对学生德育方面的考核,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成绩方面应该减少试卷成绩的比重,加大学生平时的诚信、表现得成绩比重,并且将辅导员、思政教师及学生处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能否得毕业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成绩。这样学生就不得不重视素质的提高,平时的修养,从而也会更加重视思政课。

2.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很多专家早已意识到,并很重视。但高校一直做的不够,因为这是个复杂的工程,不仅仅是制定些规章制度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诚信档案的完善过程很复杂,需要很多人的配合及做大量的工作。高校需要跟踪记录大学生的诚信情况,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记录好每个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考试是否作弊、学术论文是否抄袭、归还贷款情况及学生就业是否违约,等等。因此,诚信档案对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却至关重要,一个不好的诚信档案会影响学生的选拔、工作甚至将来在工作岗位的提升,反之易然。因此,学生自然会重视档案的内容,不做违德之事,多做好事,自然诚信也即不是问题,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

3.校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生活的主要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对大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些年,虽然校园的诚信建设取得了些成就,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随着社会的价值观的多元化,诚信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校园建设比较单一,只是把这一重任推给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来做,结果成效甚微,也是当前大学校园诚信建设的弊端所在。加强校园的诚信氛围建设要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校园教育、校园宣传等多方面进行,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之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切实的感受诚信的重要和魅力,形成“为学贵以诚、修身贵立诚”的价值共识,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及举办的各种活动都能体现出“诚信”,以诚为出发点,培养诚信人为落脚点,将诚信的氛围建设纳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营造“你诚信、我诚信,大家一起做诚信人”的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氛围,这才是加强校园诚信氛围建设的根本途径。

(三)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力度

随着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占领了传统价值观的领地,同时贪污腐败、欺诈、造假等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从各方面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们,他们在一种毕业将失业的压力下读书学习,为了将来顺利毕业或者不失业,就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为所欲为,不计后果,在这种压力下,道德、诚信严重贬值,甚至不值一提,出现这种情况与当前的社会状况和学生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一些反面案例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就要首先利用法律手段,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诚信的原则、内容,确立诚信的权威,用法律的强制性加强诚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诚信至高无上,任何人不可以身犯险,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让不诚信的代价更大,无人敢侵犯,从而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法律的强制性外,还要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除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每个人的监督意识,发挥每个人的监督作用,让人人都成为监督主体,并非易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诚信宣传、诚信教育等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慢慢解决。只有让人们意识到不诚信的后果很严重,会受到舆论的谴责,道德的批判,甚至职能部门的惩罚和法律的制裁,自然会大大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这样不但会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甚至对于全社会的诚信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正确的引导下,让每个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诚信的内容、本质和重要性,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诚信的高大形象,树立诚信的尊严感,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监督,以及以法律的形式树立诚信的威严,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以身犯险。所以,建立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并非易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一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在大学生心中甚至社会上筑起诚信长城,才能牢固坚不可摧。

参考文献:

[1]张大方.诚信体系建设与约束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03,(10):21.

[2]朴玉霞.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报,2005.

[3]马保恒.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探讨[J].党史博彩,200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