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价范例6篇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范文1

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关法规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等有所规定,但并未细化。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困难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审计质量,增加了审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不明确。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细则规定中只说明了什么可以评价,并没有规定不可以评价或不可以过多评价的内容。因此,在部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为使审计报告更容易得到被审计对象的认同,往往存在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的倾向。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只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种对成绩、问题避重就轻的评价,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纳入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内容过多,造成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许多审计单位将经济责任审计同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合并进行,把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之上,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过多,这就产生了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为了避免矛盾,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谈事实,对经济责任的归属采用回避的态度,违背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特别是不能区分被审计领导的个人责任和单位集体的责任。

3、经济责任的不确定性和审计对象种类的复杂性,给审计评价带来困难。在高等学校中,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种类非常复杂,涉及院校职能部处、院系所、教辅单位和后勤产业等不同经济运行模式的单位,以后还有可能涉及到校级领导。有些干部上任后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经济责任,学校没有直接授权。有些院长、系主任和所长是专家学者型的人物,他们甚至不直接分管其单位的财务和行政工作。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不明确给评价带来困难。

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审计报告文本非标准化。评价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指标和标准。虽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过程中缺乏标准,比如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经济损失的判断标准不一致,对审计责任大小的评判就难免存在偏差。

此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报告并未采用严谨的、规范的标准文本。在实际评价中没有严格遵照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文件规定,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评价用语不够准确规范,使人难于理解或产生歧义,有些评价结论过于绝对化。

5、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质量难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工作政策性强、责任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然而,审计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重视,审计人员地位不高,造成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差异较大,不能满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经济评价范文2

关键词:经济评价 公共项目 经济费用效益

中图分类号:F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83-02

一、导言

公共项目是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在“市场失灵”的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行业中建设的投资项目。公共项目主要涉及公路、铁路、港口、桥梁、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道路、水库、大坝等公共工程;供水、供电、管道煤气、排污、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项目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项目是指所有投向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行业,能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和公共性商品或服务的投资项目,其资金来源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非政府投资,既包括物质性投资也包括非物质性投资。狭义的公共项目特指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在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行业投入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文使用的是狭义公共项目的概念。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后评价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迅速,从军工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之后很多专家学者开始运用这种方法研究投资项目的建设问题、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等,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公共项目经济评价对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投资结构,减少和规避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项目财务及国民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对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经济评价,从而确定项目未来发展前景的一系列活动。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是投资者得到预期收益的前提,如何选择客观、恰当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对正确进行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二、公共项目的经济特征

1.经济外部性特征。对于公共项目供给的正外部性的争论,如果政府是公共项目的投资者,那么各种基于国民经济系统的上述目标就是政府投资决策考虑的内部效果,也是该项目得以建设的原因,如果将其视为外部效益计入效益费用分析,则属于重复计算。而如果是私人资本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由于项目效果不能纳入投资者账户,因此是外部效益。我们界定的公共项目主要投资主体是政府,是研究财政支出资金来源的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问题,很多财务评价的“外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评价体系的“内部效果”,但这一“内部效果”在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又常被漏算,或被计入其他系统的效果。因此,在研究公共项目经济评价问题时,这一问题应该考虑如何解决。

2.经济福利性特征。一般将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公共支出”和“转移性公共支出”,公共项目的建设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包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前者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一般是间接的,例如公共项目的实施带来的对于相应需求的增加,刺激相关行业、地区的劳动力、投入物的需求增长,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和财富的增长;后者则涉及到对于公共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直接影响,例如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以工代贩”;生态移民过程的“移民补贴”等。对于如“扶贫开发项目”、“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这一类的公共项目,一个重要的目标效果就是解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从而带来的整个国民经济总福利效果。而对于大型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则对于项目影响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明显的影响。国内对于此类公共项目的评价中都设置了社会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来加以评价,如“分配效果”指标、“分配系数参数”等。因此,研究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问题,公共项目的福利效果,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

3.公共项目的循环经济特征。基于循环经济的“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循环经济的特点表现为:对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更加关注低数量、高质量、高价格获得的增长;经济活动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在社会就业方面,循环经济使得就业的重点从生产转向维护。资源、能源等类型公共项目的实施对于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中与循环经济目标相关的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此类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应该考虑其对循环经济目标的贡献。基于循环经济的公共项目经济评价,就是要从国民经济系统的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将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纳入国民经济运行系统,考虑投入物循环利用与经济持续发展的效果。

三、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

1.公共项目财务评价。公共项目财务评价是指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从财务的角度,分析测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费用和收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活动。它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公共项目财务评价所使用的基本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流量表等,所适用的参考报表有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投资使用计划表、总成本表、单位成本表、销售收入表、借款偿还平衡表等。

公共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和主要指标包括:(1)项目盈利能力评价主要考察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在进行项目盈利能力评价时,需编制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三个基本财务报表。项目财务盈利能力评价的主要计算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2)项目偿债能力评价可在编制贷款偿还表的基础上进行。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一般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借入资金必须按期偿还。因此,项目的投资者需要关注项目的偿债能力;借入资金的债权人也需要关注贷出资金能否按期收回本息。(3)不确定性分析是指在信息不足,无法用概率描述因素变动规律的情况下,估计可变因素变动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程度及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4)风险分析是指在可变因素概率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分析可变因素在各种可能状态下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取值,从而了解项目的风险状况。(5)外汇平衡分析主要是考察涉及外汇收支的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的外汇余缺程度,在编制外汇平衡表的基础上,了解各年外汇余缺状况,对外汇不能平衡的年份根据外汇短缺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公共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公共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利益出发,使宏观与微观效益相结合,用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观点,从经济、技术、政治、军事和社会等方面,全面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为投资决策提供宏观依据。

公共项目财务评价是从项目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项目财务评价结论可以满足投资决策的要求,但有些项目需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从国民经济角度评价项目是否可行。需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项目主要有:(1)国家及地方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2)国家给予财政补贴或者减免税费的项目。(3)国家控制的战略性资源开发项目。(4)主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较大的水利水电项目。(6)动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较大的中外合资项目。(7)主要产出物和投入物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的项目。

国家计委1987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规定:国民经济评价以经济内部收益率作为主要指标,以经济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率和投资效益率作为辅助指标。国民经济评价主要参数包括:(1)社会折现率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定的,在国民经济评价中用以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参数,代表了资金占用所需应获得的最低动态收益率。(2)影子汇率是反映外汇真实价值的汇率。影子汇率主要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段时期内进出口的结构和水平、外汇的机会成本及发展趋势、外汇供需状况等因素确定。一旦上述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影子汇率值需作相应的调整。(3)影子价格是指项目增加一名劳动力,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

3.公共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公共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就是指在项目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可能导致项目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权衡,并依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排序,综合评估整个项目投资的风险水平。

公共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风险回避准则。根据风险分析,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或完全回避项目中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项目整体目标有重要影响的那些风险因素。(2)风险处理成本最小原则。在处理风险的时候考虑成本最小,甚至可以接受风险。(3)风险权衡准则。确定可接受风险的限度,可接受风险是指在项目中存在的一些可接受的、不可避免的风险。(4)社会费用最小准则。将风险的社会费用与风险带来的社会效益一同考虑,以社会费用最小为原则。(5)风险成本效益比准则。处理风险是考虑处理成本和风险受益相匹配,以最经济的资源消耗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公共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评价

经济费用效益评价是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和对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从而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适用于财务价格扭曲,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的经济价值,财务成本不能包含项目的全部资源消耗,从而财务效益不能包含项目产出的全部经济效果的项目。公共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从项目的成本与收益的角度看,存在着很强的外部性,其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的经济价值,所以要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识别公共项目的经济费用与经济效益就是要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有关费用和效益进行判别,也是全面分析项目投资及运营活动耗用资源的真实价值,以及项目为社会成员福利的实际增加所做出的贡献。识别的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费用和效益;内部或外部费用与效益;有形和无形费用与效益以及项目的近期影响和可能带来的中期或远期影响。经济费用的计算应遵循机会成本原则,分析项目所占有所有资源的其他最有效利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计算。经济效益的计算应遵循支付意愿原则和接受补偿意愿原则。支付意愿原则用于对项目产出物正面效果的计算;接受补偿意愿原则用于对项目产出物负面效果的计算。

公共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评价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公共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方法。要对公共项目正确作出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需要对其费用效益予以正确的识别与计量。在识别与计量过程中,需明确项目基本目标,围绕目标进行必要的情景分析,进行有无对比分析,正确识别正面和负面外部效果,合理确定效益和费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确评价公共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为政府审批或核准项目提供依据。

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内容缺一不可,每种评价的指标都能从不同侧面科学地衡量项目的可行性,财务评价是从微观盈利角度进行分析,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宏观社会角度对整个项目的运行以及为社会带来的贡献进行分析,而风险评价更是公共项目运行之前必不可少的评价内容,综合这些评价得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为公共项目的运行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万威武,孙新梅,孙卫.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佟芳庭.浅析公共事业项目的经济评价[J].经济论坛,2005(22)

4.徐尚友.我国公共项目经济评价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5(23)

经济评价范文3

 

现有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深度不能满足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的需要。期望通过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观念的不断深入,使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得到快速发展。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财务评价,主要采用的指标具有明显的财务性质,其依据就是国家现行的行业规范、财税制度、价格体系等,在不违背现行政策的前提下,从纯粹财务的角度对项目的投资、回报进行计算,从而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生存能力及运营发展能力等,财务评价主要是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是从国家的整体角度来看待项目的社会性效益,剔除项目资金运转过程中的内部转移支付后,采用影子价格计算工程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即社会性效益,主要评价的是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其宏观内涵十分明显。

 

2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作为国家的一项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首先,水利工程都有投资的连续性。也就是这是一项一次性的大规模投资,这样的投资是不能够分开间歇性进行的,只有保证资金的规模和连续性,才能保证工程的进度。其次,水利工程一般收效较慢。它需要大量的投资,长期的建造,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取得收益,因此,它们都需要大量的闲置资本作为创始资本。再次,水利工程具有基础性。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其他部门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在一定情况下还可能成为其他部门生产的原料产品。最后一点,水利工程对人们日常消费的作用是间接的,但是对人们消费的作用还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只不过不是直接体现出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水利工程最直接的经济功能就是进入生产领域。这是水利工程最直接也最为实用的表现,是其经济价值的显性表现。第二,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的经济功能,这种经济功能是间接发挥出来的,但是其作用不容小觑。第三,为水资源的调配提供方便的功能。

 

3水利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政策不配套,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体制发展机制不灵活,发展思路不开阔。上有的水利部门难以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圈子,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收效甚微。

 

3.2水利产业经济规模单一、档次低。水利产业经济规模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开发力度缺乏完整、长期的科学发展规划。水资源经营企业面临着资产不优、经营无门、财力薄弱的局面,经营的产品还没有形成强势,譬如供水、水利旅游等。

 

3.3水利工程受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制约。水利工程也有其自身的负面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都是客观因素的制约,尽管许多水利工程在建造之前要经过严密的论证,但还是会产生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除了客观因素的制约外,人为因素在导致水利工程问题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一,水利工程配套设施薄弱。第二,管理环节缺失或者滞后。第三,关系网络导致工程建设质量大打折扣。

 

3.4资金短缺以及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一J比水利项目亟待开发,但资金缺乏,同时也缺乏筹资策略,筹资数额远远跟不上需求,严重制约着项目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等等。水利系统造就了大批工程建设的人才,但经营管理人才屈指可数。更不能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这是造成水利经济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4水资源价值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影响

 

尽管我们在形式上已经否认“水资源无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意使用”的价值观,但在实贱上还没有彻底地抛弃,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只强调人的劳动价值,没有将水资源本身价值考虑进去,就是明显的例证。调水工程极大地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由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经济因素的变化,水资源价值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大型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时,如果仍然不改变“水资源无价”的错误理论,会导致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失真及决策的失误。

 

4.1水资源价值影响供水区供需矛盾。为了研宄水资源价值对供水区供需矛盾的影响,我们假设除水资源价值以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并且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完善,在此条件下水资源价值是调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调解器。具体地说,当水资源短缺时,水资源价值高,水资源越短缺,水资源价值越高;当水资源供求量越大时,水资源价值越低,甚至可以忽略水资源本身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其它因素保持不变,资源价值对水资源供需有很大影响:在考虑水资源价值情况下,由于水价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它给我们一个很大启示:在水利工程可行性评价中,在开展供水区水资源供需状况预测时,应该充分地考虑资源本身价值对需求的影响,否则,供需矛盾的定性是不准确的。

 

4.2水资源价值对水利工程经济效益评价的影响。污水治理效益表现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为了更好的说明水资源价值的重要性,着重探讨经济效益中水资源本身价值的变化情况。污水被治理后,水资源本身效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污水被治理后因水质变好而升值和减少水资源财富损失。从资产的角度来看,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财富,水资源污染意味着水资源财富的损失。水资源财富损失是指水资源因受到污染质量下降而导致的水资源资产减少。事实上,如果不对污水进行治理,那么污水将导致清洁的水资源受到污染,造成水资源财富的损失。所以,水资源财富损失确指由于未对污水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清洁水资源被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并没有将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包含在内,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必须加以改进。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应该着力于通过经济杠杆高效配置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在工程可行性论证时,特别是大型的水利调水工程,开展全面的多方案比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开阔思路,为正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评价范文4

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 经济 的 影响 ,我国对 企业 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单一,平面化,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改革开放后,市场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企业效益评价由实物量为主转为用价值量衡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 发展 和完善,企业积极推行经济效益评价,运用 科学 的手段规范管理,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通过这次实习,发现在实际 应用 方面仍存在一些 问题 ,因此为了客观的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掌握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相关 内容 ,使有关人员有效指导此项工作,并在 会计 领域前辈 研究 基础上,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查与 分析 ,试图对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重要指标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 经济效益 指标体系 权重

点击查看全文

经济评价范文5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伊犁州直旅游业加快了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伊犁州直是新疆重点旅游区域之一,也是新疆的旅游集散次中心。有着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优势。随着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该区域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和打造旅游精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地效果。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该区域增加旅游人数、提高收入、改善设施、增加就业人数、增加政府税收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作用尤其显著,同时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保护、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研究旅游经济发展状况是伊犁州直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对伊犁州直旅游业发展综合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其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本地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旅游业是伊犁州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通过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生产力布局,以中高端旅游市场旅游者需求为主,提升了有效供给。旅游业是伊犁州直重要的经济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析其区域内各县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区域内各县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运用改进的功效函数法、熵值法、线性加权法作为数据分析方法。由于受统计数据资料的限制,本文仅以2015年伊犁州直8县3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数据作为切入点,研究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其各县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一、材料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与权威性,以2015年8县3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的面板数据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指标体系

通过查阅相关成果,建立了l1个量化指标作为伊犁州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即x1旅游收入、x2人均旅游收入、x3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x4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x5旅游人次、x6旅游者人均消费、x7旅游投资总额、x8旅行社数量、x9星级饭店数量、x10旅游景点数量[1]、x11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数。

2.研究方法

为消除因量纲不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改进的功效函数法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结果分析

依据公式(1)、公式(2)计算可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

1.伊宁市是伊犁州直的旅游集散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伊宁市向西开放“桥头堡”作用凸显。伊犁州直的旅游产业要素以伊宁市为中心形成集聚态势,在旅游设施、旅游收入、旅游人次、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优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是0.908,旅游收入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的31%、41%,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明显。近年来,伊宁市突出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特色的打造,加强了对重点旅游产品的规划,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生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良好的区位条件、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要素以及政策、资金等重点倾斜,使伊宁市城市旅游的功能日益完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县市。这种优势将会随着旅游业发展更加突显,区域内的这种差异会更加突出。但是,使伊宁市应该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避免过分依赖旅游业,导致产业结构比例失调,引起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之间的失调,这将会不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霍尔果斯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城市,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依托特殊的地缘优势和区位条件,霍尔果斯通过举办商品推介、旅游节和文体等活动助推旅游业快速发展,尤其以启动中哈国际旅游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和特色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组合型旅游产品,由功能单一的边境旅游向功能多样的购物加边境、观光加专项、购物加休闲的复合型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多样化的个性需要。国门景区旅游和购物已经成为霍尔果斯旅游业增长的引擎。霍尔果斯通过投资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和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已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旅游收入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的86%、96%,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是0.822,旅游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县市,旅游产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命脉。

3.新源县通过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那拉提旅游风景区为龙头品牌、辐射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旅游收入分别占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12%、26%,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是0.715,旅游景点数量、星级饭店数量、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数量均位于伊犁州直的前列,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新源县的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没有转换成经济优势,旅游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增长方式粗放、旅游收入依赖于门票经济,那拉提景区是新疆的11个5A级景区之一,也是伊犁州直最早评上5A级的景区。但是,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弱,一家独大的现象很明显,由于那拉提景区的遮蔽效应,其他景区发展滞后,导致旅游者人均消费额比较低。因此,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大那拉提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保护资源环境是当务之急。

4.霍城县、尼勒克县、特克斯县、奎屯市、巩留县五个县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在0.651—0.687之间,在旅游者人均消费额、旅游项目投资、旅行社数量、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数等方面比较低,旅游产业要素规模小,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弱,旅游生产要素比较有限,资金匮乏,旅游资源开发的水平不高,档次不高,功能单一,缺乏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因此,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培育和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投融资体制迫在眉睫。

5.察布查尔县、伊宁县、昭苏县的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在0.611—0.642之间,旅游业发展比较滞后,旅游资源特色不突出,缺少旅游精品、旅游产业要素、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投资少,旅游企业规模比较小,缺乏竞争力,区位条件没有优势,没有形成地域特色,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比较低,旅游业明显落后于伊犁州直的其他县市。因此,加强主打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创新旅游资源及产品、完善旅游设施、集中资金重点开发一批旅游景区、提升景区知名度是当前工作的重点。研究结果显示,8县3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值反映了相对变化的度量,所选取的各项指标能够较全面的反映伊犁州直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通过定量测算,在2015年,8县3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呈现梯度发展的现状,综合评价值与其旅游业发展现状是相吻合的。由于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等要素的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性,导致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旅游业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但同时,也正是由于各种地域差异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2],有效地对旅游业各要素进行合理布局,将会取得综合的整体旅游经济效益。

三、结论与建议

运用改进的功效函数法、熵值法、线性加权法评价伊犁州直8县3市在2015年时间剖面上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靠性、可比较性。虽然选取的指标缺乏各指标之间的纵向比较,但是分析结果能够客观反映旅游产业的现状、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以及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性。研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社会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分析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以旅游业及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优化旅游经济结构,保证旅游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11个评价指标,运用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8县3市2015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了解了其旅游经济水平的现状,从不同的侧面进一步厘清了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特点以及产生差异的因素,并且针对其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东红.天山北坡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分析[J].焦作大学学报,2015,(3):52-54.

经济评价范文6

【关键词】DEA;系统效率;能耗

一、问题背景

目前,由于国内外缺少定量描述减排不同污染物所需的能耗数据,导致难以针对不同污染物提出科学、合理、定量的减排指标,也难以真正定量地评价过程工业节能减排的效果、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这给减排国策的最终落实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缺少综合的路线评价指标与体系已成为减排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能够对节能减排效率进行定量的评估,首先需要确定影响该效率的各种指标。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能耗及COD、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出了明确的降低指标,为了提出更加完善的评价标准,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及处理纳入考虑,确立起综合评价的指标。对应于各项指标,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可以得到各地的节能减排的效率值,由此效率值,可以对各地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一定的评价,并可以提出相应的意见。对于评价过程,由于各种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一些参数化的评价方式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因此,可以考虑使用非参数化的评价方法。

二、模型假设

本文在确立节能减排效率的评价指标时,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和经济等因素。同时,考虑到区域和因素的复杂性,本文将选取我国经济区的代表省市吉林、北京、上海、广东、陕西、安徽、云南和甘肃作为研究对象,并以2009年各地区的GDP,能耗,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的排放总量及相对上一年的减少量,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和回收利用量作为综合评价节能减排效率的指标。我们把各地区的节能减排过程看做一个系统,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效率评价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是解决系统运行过程效率和规模效益等评价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对DEA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由Charnes、Coopo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该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s)的输入或者输入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

如果我们在进行第j0个决策单元效率评价时,使第j0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被其他所有的决策单元投入和产出的线性组合替代,而将第j0个决策单元排除在外。一个有效的决策单元可以使其投入按比例地增加,而效率值保持不变其投入增加比例即其超效率评价值。改进的模型如公式2所示。式中,θ为超效率值,G=∑λj为规模效益,x、y分别是输入输出指标,s-是松弛变量,s+为剩余变量。

三、实证分析

本文将能源以及环境容纳资源的使用作为投入指标,这些指标代表了经济发展中对于能源的投入及环境资源的投入;输出指标反映了经济是否发展以及减排结果。如下表所示:

投入指标名称:能源消耗总量,简称能耗,单位为万吨标准煤;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简称COD,单位为万吨;工业SO2排放量,简称SO2,单位为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简称固废,单位为万吨。输出指标名称: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单位为亿元;COD减少量,单位为万吨;工业SO2减少量,简称SO2减少,单位为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简称固利用,单位为万吨。

由于篇幅所限,2009年我国节能减排投入输出指标原始数据请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0,这里不在罗列.利用MYDEA软件,将输入输出指标原始数据代入上述模型中,得出各省市的节能减排效率值和规模效益值G为:

我们以09年陕西省的数据为例,分析陕西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并给出建议,其他省市都可以依照陕西省的情况来处理。

09年陕西省,能源消耗量、COD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四项投入分别为9575.,12.64,74.2,5546.7,而GDP、COD削减量、工业二氧化硫削减量和固体废物利用量四项输出分别为8169.8,0.57,8.4,2997.6。并得到θ=1.033、G=1.114,都是微微大于1,说明09年陕西省节能减排效率不算太高,并且成倍地增加节能减排资金并不会带来更高更好的比例增长。

根据MYDEA软件我们得到了给出的调整数据,如下:

上表表明,陕西省可以通过技术革新,进一步提高效率等手段,在保持节能减排投入微微增加的情况下,提高减排量;或者可以保证在减排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缩减在减排方面的投入。

对于其他地区,政府可以根据表中进行同样的分析,从而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于鹏飞,李悦,高义学,等.基于 DEA 模型的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1).

[3]吴文江.数据包络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上一篇政策法规

下一篇节日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