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赏协会工作计划范例6篇

艺术品鉴赏协会工作计划

艺术品鉴赏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

1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

艺术管理专业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是设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只有给予它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才能明确艺术管理学科的地位、特性和研究方向,才能够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

第一,从学科名称来看,艺术管理赖以形成的两个基础性学科是艺术学和管理学。而它赖以形成的两个学科都是交叉性学科,艺术学是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管理学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同时管理又是由这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可见艺术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艺术学的分支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其交叉性是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最明显的区别之处。

第二,从学科研究内容来看,艺术管理研究的范围不在行政领域、不在金融领域、也不在司法领域,而在艺术领域内。然而,艺术管理不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也不研究艺术中的审美规律,它侧重研究艺术中具体的艺术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既有对非赢利性艺术团体开展的艺术展演的研究,也有对赢利性艺术机构艺术活动运营模式的研究。由此可见,艺术管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是一门应中国艺术市场发展需要,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的较强应用性的新兴学科,艺术学和管理学是其学科基础。

2 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艺术管理是一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交叉性、应用型的新兴学科,特殊的学科定位决定了艺术管理人才不能只是某一领域的专才,而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由于艺术管理属于交叉性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管理学理论,还要学习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其次,由于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在管理对象上的区别,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再次,艺术管理是以管理学为依托的应用型学科。它需要将管理理论、经验服务于实践,于是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全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艺术管理者应有艺术创意者、创作者、策划者等职能,既应具有宽广的视野,又应具有细腻的、微观的创造能力;既应富有研究素质,又具有批评内涵;既应有理论修养,也应拥有管理运作的较高水平”。[1]

2.1 扎实的理论素质

任何专业的人才都需要具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素养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既应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也应体现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首先,从继承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每一个学科的形成都不可能割断同过去的联系,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过去、未来和现代的相互交织,每一个学科的当展都必须以前人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础,艺术管理人才需要从中国古代典籍和西方经典中汲取理论资源。同时,艺术管理又是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时代性,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应具有创新性,艺术管理人才应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保持自己的学术敏锐度;其次,从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艺术管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管理学相关理论,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需以管理学为核心。同时,艺术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在掌握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广泛地掌握其他相邻学科的基础理论,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让艺术管理人才懂得艺术经济与市场的基本规律和运营方式;艺术学的基础理论,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人文历史素养;法学的相关理论,使艺术管理人才能够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文艺政策,遵守文化艺术的法律法规等,使艺术管理人才形成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

2.2 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

艺术管理人才从事的策划、组织、经营等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艺术管理人才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艺术发展史,也需要能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欣赏传统的经典艺术,也需要能尊重新晋艺术家的创意;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需要能予以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艺术管理人才还需要能在掌握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广相应的艺术作品。

2.3 全面的实践能力

从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来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战略性新兴艺术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以艺术学为根基,以管理学为指导,在现有的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对艺术品与艺术机构进行操控,达到体现艺术内涵及功能价值与满足人们文化艺术需求有机融合的目标。[2]在学科定位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鉴赏素养最终都体现在艺术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所以艺术管理人才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对艺术项目的策划能力、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艺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甚至还应具备初步的艺术创作能力。

3 艺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清晰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指明了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因而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因围绕构建人才的全面素质展开,在夯实专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围绕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提升人才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3.1 夯实基础理论知识

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是其综合素养形成的基础,艺术管理专业应把基础理论教学放在首要地位,以管理学作为主干课程。同时,开设经济学、法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课程,尤其在本科低年级阶段更应多开设理论课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为高年级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另外,专任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讲授本学科理论知识,有助于人才形成系统的、逻辑性强的理论体系。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由于未对艺术管理专业形成完备认识,面对开设的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会陷入专业定位不明的误区。这一方面,需要各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色准确介绍;另一方面,更需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主次关系,以管理学课程为主干,在不同学年开设不同的管理类课程,如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在大一学年上学期开设的《管理学基础》,之后的各学期中再分别开设《行政管理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在管理类主干课程基础上,再适当地进行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安排,如《文化产业概论》《民族文化学》《艺术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3.2 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独特的鉴赏力,鉴赏力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美育在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属于美学研究领域,指通过培养和提高人才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人才形成全面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学校内开设美育课程不但有助于提高鉴赏个体的艺术修养,而且能提高全校的艺术鉴赏水平。

(2)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历史、文化知识。只是看几部电影、欣赏几次画展、观赏几部话剧,是不可能从根源上提升人才鉴赏力的,如达?芬奇的绘画同他渊博的科学知识有密切关系;美国舞蹈家邓肯的舞蹈深受西方古典文化熏陶;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舞蹈“水月”、“行草”和“竹梦”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宁静、优美传递出来,对这些艺术的欣赏都需要有渊博、深厚的文化修养。因此,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艺术鉴赏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在艺术管理专业中开设中西文化导读、艺术鉴赏类课程的必要性。当然,文化知识的积淀也不是只靠死记硬背一堆艺术理论就可以获得的,真正文化修养的培养,应是学校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重要名家、名作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意境都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本国的作品,如云南艺术学院地处西南,拥有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我院在设置课程时更注重民族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并且组织学生前往西双版纳等地,进行民族艺术的实地调研。

(3)艺术鉴赏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艺术基本知识和规律的掌握。艺术修养既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美学特征的熟悉,所以《艺术概论》和《艺术美学》类课程一般都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4)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很重要,如多听音乐可以培养乐感;多欣赏绘画可训练视觉美感;多阅读文学作品便逐渐具有了鉴别能力。然而,艺术院校在提供艺术鉴赏机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每个学期校园内都有丰富的艺术展演活动,如云南艺术学院有的展演活动已经初步具有品牌效应,艺术管理人才在大量、经常地欣赏作品过程中,可直接提高鉴赏能力。

(5)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生活阅历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的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感受越深刻,艺术管理人才的生活阅历,更需要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积累。

3.3 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础理论素养的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在艺术项目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应在教学活动中把实践环节放在核心地位,将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从校内实践活动来看,可将教学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多层面、多方式地开展实践活动。在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在课堂内适当加入实践环节,如专任教师可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任教师可以以团队形式设置课前的十分钟发言,发言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这既可以锻炼艺术管理人才的团队组织能力,也可以提高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自我表达是人际沟通的前提。同时,专任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堂辩论赛、课堂法庭辩论、课堂艺术品竞拍等活动,这些实践教学可交由艺术管理人才全程策划、组织,并安排相关学生参与,既增加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锻炼了人才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实践活动,需要在课堂外开展。为了加强艺术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国内相关院校都进行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山东艺术文化学院于2010年建成‘艺术创意与策划实验平台’,侧重对文化创意、文化营销、文化会展、艺术市场、文化经纪等方面模拟训练以及实践锻炼……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于2011年9月建成艺术项目策划与营销实验室;广西艺术学院的广播站、策划创意协会、戏剧社及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等成为文化艺术管理系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3]同时,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一间,更在院内新设三个实训工作室――“ing”演出演艺工作室、“Ace”展览策划工作室和心理研究工作室,这三个工作室由相关专任教师负责,学生自愿报名加入,现已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多个艺术展演项目的工作,尤其是在“ing”演出演艺工作室的负责教师杨洋自编、自导、自演的庭院话剧《问心》中,从主要演员到工作人员,都由“ing”工作室的学生全程参与完成。另外,“Ace”工作室的学生也负责完成了院内多个画展的策展、布展工作,这些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提升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在活动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艺术管理人才未来走向市场奠定基础。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除设置了实践工作室外,还在每个学期安排了教学实践周活动。教学实践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准备和操作阶段。艺术管理人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意策划案,然后根据策划案在校园内开展活动,如“创意市集”等;第二阶段,为展示阶段。艺术文化学院将对各团队的策划案进行评比,艺术管理人才将自己实践过程和成果以生动形式展示出来,最终获胜团队,将有机会代表艺术文化学院参加每年全国性的创意大赛。教学实践周的创意大赛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现与考察,从中发现的问题也有助于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修改。

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只靠教学活动开展是不够的,更应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以所学知识为管理,实现对自我管理便是最基本的运用,如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等,均可以在相关教师指导下,由人才自主策划、组织、实施。同时,日常生活和课余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提高艺术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

艺术品鉴赏协会工作计划范文2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鉴赏 教育方针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大学音乐鉴赏课是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使音乐鉴赏课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求使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音乐鉴赏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一门素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正像一位作曲家说的“许多人都在听,却没有听见音乐”。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大容量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该课程需要鉴赏者根据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音乐基础知识相对缺乏,课程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全面地提升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并科学有效地指导其进行音乐鉴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不能沿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审美发展规律以及音乐素养水平,分析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从被动地“听”音乐,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联想,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艺术深邃的内涵和充溢的美感,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从而养成优雅的品性,高尚的气质,获得至善至真的音乐美的教育。开好音乐鉴赏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授课前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大学生进入高校,通常以文化课作为录取的标准,而学生的音乐素质,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和学生自身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大学生的音乐水平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具有识谱视唱、甚至演唱、演奏水平,但还有一些甚至是乐盲。面对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音乐鉴赏课授课前必须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进行调查摸底,搞清楚有多少学生具有识谱能力,有多少学生具有演唱能力,有多少学生有音乐兴趣爱好,有多少学生不懂乐谱、不会唱歌、甚至不喜爱唱歌,有多少学生喜欢乐器,喜欢什么乐器,演奏水平有多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等等。根据对学生调查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并制定对应措施。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将教学与实践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音乐作品的高低、雅俗、难易、中外、古今、类别等,在教学中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的原则,让学生听懂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视频、音响和史料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较,如中、外音乐比较,同一作品不同演奏乐队、不同指挥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地区或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具备从多侧面、多视角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某一音乐作品,通过想象、创造,并结合音响、歌唱、舞蹈、排练、表演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了音乐审美感受和音乐审美体验,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需要。

其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浩瀚如海,水平再高的演唱家和演奏家,也不可能演唱、演奏完所有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不可能对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进行逐一鉴赏。只能根据教学课时的多少及学生的鉴赏能力,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教学。但是,对选准的作品就不能泛泛而谈,应当精雕细刻,讲透讲深,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特点及风格。对鉴赏过的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收获体会,真正听出作品的滋味,得到艺术的享受及美的熏陶。音乐鉴赏课程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起到典型示范、举一反三的作用,贪多求全是教学中的大忌。

另外,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教学内容往往按照教师个人研究的深浅而准备,研究深的多讲,研究少的少讲,甚至不讲,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教师应该按照学科规律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自身的学习钻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自己不懂的相关领域,还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请几个教师一起研究和探讨课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教学计划必须明确教学的指导原则、基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贯彻计划的措施等。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工作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三、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艺术课,不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死板的教学方法,这些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既缺乏教学形式上的灵活性和教学风格上的多样性,更缺乏教学互动及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预发式方法

欣赏前,不管音乐作品是声乐曲或器乐曲,也不论作品的规模有多大,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所要介绍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哪怕仅仅是片断)写出来,弹或唱给学生听,当然如果可能也可组织学生唱一唱。当他们熟悉了作品中的主题或旋律之后,再介绍这些优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个性及风络、作品的形式、内容等。通过学生反复聆听,教师的引导、提问以及细致的讲解,指导学生进入联想和感情体验。例如,在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首先把《梁祝》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要把贯穿作品始终的爱情主题弹或唱给学生听,还可以让学生一起唱,当他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开始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的结构,以及协奏曲的形成及特点,这部协奏曲与其它协奏曲的区别等,然后再把每一乐章的结构、手法、标题及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之后才是逐乐章的欣赏。当学生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明确了作品的主题及各种乐器和作曲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后,再聆听作品,那音响仿佛把他们带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乡村,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感人的爱情,以及双双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形影不离的动人画面。

2.采用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在课堂上讲授的音乐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尽量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内容充满丰富的感情色彩,构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例如在欣赏相对简单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简单地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把学生分成小组,把音乐分成几个乐章,每组学生讨论分析一个乐章,最后再由各组选派的代表将分析的内容阐述出来。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思维积极起来,学得主动起来。  3.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常与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即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学生质疑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对音乐作品各抒己见。如学生聆听教师指定音乐作品,对作品的重点或难点的乐章,教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最后做总结发言。

4.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这是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最好、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等,将言、行、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例如欣赏作品《伏尔加河船夫曲》,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风情的图片以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拉纤的过程。一群衣服褴褛、骨瘦嶙峋的纤夫,胸前套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货船前行,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一场景的播放,当时会使鉴赏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5.采用快乐教学方法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因乐施教的教育方法,课堂上始终充满欢乐愉快、轻松舒畅、和谐融洽、幽默喜悦的气氛,让学生感到音乐鉴赏过程是美的享受过程,以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乐器的特性时,可以带一些乐器让学生参与演奏,还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用品,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像沙锤、锣、碰铃、木鱼等乐器,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在演奏和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6.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理论是音乐审美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是学生提高审美层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非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才能走入音乐世界,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应在音乐鉴赏课中适当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如音乐的基本特征、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音响要素、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人声的分类与组合、中西乐器的种类组合、聆听音乐的方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音乐的实践,深入地理解音乐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7.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人们音乐知识的丰富和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音乐的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出新,音乐书籍、音像制品、大大小小的音乐会、经典音乐系列片、电视台的戏曲频道、音乐频道、网络等资源,这些现代化的手段都为上好音乐鉴赏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开设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在大学校园网络中建立多媒体音乐教学平台,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制作音乐鉴赏多媒体网络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需要及音乐水平,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克服了音乐鉴赏课程课时少的困难,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存在和使用的,应根据作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往往在一堂课中需要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钻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

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关键是要多听、多接触与多欣赏,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才能充分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因此,音乐鉴赏课还需要不断丰富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分析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1).

[3]庞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09,(6).

[4]白陆平.音乐鉴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艺术品鉴赏协会工作计划范文3

虽然大环境不利,但小环境却不差。由中国观赏石协会申报的赏石艺术项目,作为传统美术的一种已经成功申办成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赏石鉴评》已经由部颁标准升格为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观赏石协会联手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进行了观赏石价格评估师的培训和认证;作为一部中国赏石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中国石谱》即将出版。特别是围绕观赏石价值鉴定、价格评估所产生的系列成果――包括观赏石精品在香港大公文交所上市交易等,显示了观赏石精品正在走进主流社会、成为投资艺术品。毫无疑问,目前是赏石文化发展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观赏石真正融入主流社会指日可待。

之所以说观赏石尚未能够真正融入主流文化。首先,从观赏石的影响力来看。如果说,古代赏石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以其充满抽象的和表现的现代艺术意味“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悠久的绘画、雕塑、园林以及工艺历史,但又突现于西方的艺术学界并引起强烈的震撼”(丁文父《中国古代赏石》“绪论”)的话,那么,当代赏石目前尚无法深刻影响其他艺术门类或是学术界,而且,反而是其他艺术门类在深刻影响着当代赏石的发展轨迹。其次,从整体来说,当代赏石尚未成为一种文化事业,一种精英文化。当前观赏石的收藏可谓普及有余,提高不足;热闹有余,思考不足。参与者浅阅读式观照的较多,注重投资保值功能的较多,赏石艺术虽然已经申报成为部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作为一种文化事业尚缺乏专项资金(基金)的扶植和运作。当代赏石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学科)以及价格(价值)评估体系,无法完全进入主流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当前,观赏石是否已经成为一个产业也是备受争议。其规模经济、集约化程度还是规范经营等方面来看,当代赏石尚不足以形成一个产业。目前观赏石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经营收入规模等均缺乏权威统计 (据前几年中石协不完全统计,观赏石产业从业人员35万人,年销售额20亿元――这个数据是否权威准确尚有存疑,即使准确,也说明观赏石产业的规模效益和附加值还是非常之低的),与此可作比较的是,我国的宝玉石产业早在2003年产值已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宝玉石与观赏石在一些品种、一些商家的经营方面有重合的倾向,比如黄龙玉就是一例)。

观赏石精品属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它的稀缺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既制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又体现了独一无二的高附加值。观赏石的产业链其实不仅仅是采集、加工、配置、经营等环节,还涉及到一个后期深度“加工”的问题,也包括鉴赏、展示、评估、研究等环节,其“含金量”和附加值随着内容的不断深化和发掘而实现增值。如2005年年初,台湾雅石收藏家周伟权编著的戈壁石专辑《纵怀》一书出版,该书展示了精品戈壁石的演示之美,得到了石界的广泛认同。半年后,该书所刊100件(套)雅石被人以300万元人民币整体收购,实现了跳越式增值。

古代赏石之所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稳居一席之地(古典赏石是“搭便车”),并实现价值回归,最主要还在于研究者对于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量予以充分肯定。如丁文父的《御苑赏石》一书,通过对于石质须弥座年代的考证,来判定古代赏石的入藏年代,从而实现了其价值回归。2002年9月,在纽约佳士得中国古董工艺品专场拍卖中的“泥留斋”赏石藏品专题中,一方高 1.28米的清中期青白石须弥座太湖石立峰,以4.5万美元的高价创造了当时中国古代赏石拍卖的世界纪录。这就是因为有了《御苑赏石》这本书作了铺垫。

当代赏石之所以在拍卖市场上处于缺位状态,在于我们还没有予以精心策划和深刻“包装”。如何让观赏石走入家居生活,走入艺术殿堂,这是我们做大观赏石文化产业需要探索和突破的难点和重点。

所谓艺术品市场,其交易的也不全是艺术品,也包括工艺品乃至玉石原料。原来在艺术品市场统计份额之中,观赏石绝大部分是没有被列入范围的。按照中石协的不完全统计――观赏石交易量统计是个盲点和难点,从来就没有过一个准确的官方数据――2013年各类观赏石交易达数十亿元人民币――我的估计是百亿元左右(目前观赏石和宝玉石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这个份额相当于艺术品市场的5%,而观赏石的收藏爱好者达上千万之众,相当于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的15%。从数据对应来看,观赏石的市场规模和价格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也说明有很大上升空间。

以2014年5月举行的瀚海春拍会为例。“养石斋――一石一世界”专场104件拍品成交率为 97.12%,成交额达690.10万元。算起来平均每件赏石成交价为6.83万元。其中成交价最高的一方“昆石矿外石山子带石盆”(高82cm),成交价达34.5万元。同时上拍的其他器玩类专场计有“紫瓯凝香―紫砂艺术”、“八风不动―金铜佛像”、“烟缈集真―明清铜炉”、“斯文草堂―文房雅玩”、“中国玉器”、“荣斋善泽―沉香,茶,香具”、“国香馆―珍藏中国老名酒”、“中国古董珍玩”,综合平均下来,其他各器玩类专场拍品平均单件成交价为44.9万元。古典赏石均价只有其七分之一(成交率则远高于其他专场),价格洼地优势明显。虽然古典赏石不能简单地与其他类别新老艺术(工艺)品相比较,但亦古亦今的古典赏石无论是象征意味、文化品位还是装饰意义,其效用都是十分明显的。目前,观赏石(古典赏石)精品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遑论古石),其存量和增量都十分有限,而赏石早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许多古玩(文玩)爱好者都把古典赏石作为家居装饰的“标配”,市场供需矛盾将日渐凸显。

虽然目前主流拍卖公司尚未整体介入当代赏石精品的拍卖行列,但市场需要培育,也需要引导。其实许多拍卖公司也在不断寻找市场新亮点,开拓新专题,寻求新突破,这方面当代赏石是有很大机会的。原因很简单,其他古玩书画不断被曝出卖假新闻(包括拍卖公司非保真拍卖),使得市场诚信度受到严重打击,而赏石市场相对来讲还属于比较“干净”,而且观赏石精品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探索当代赏石精品拍卖常态化,实现当代赏石精品拍卖常规化,将给赏石市场引入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高端人群,激活赏石精品市场,带来新的客流、资金流,这需要赏石界和拍卖行共同努力,精心策划。

关于艺术品(拍卖)市场,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凡是重要的、代表性的藏品、作品,都是通过拍卖平台公开成交的,这也形成了艺术品数据库并由此诞生了艺术品指数(雅昌指数)――这是作为投资品必备的。反观观赏石,绝大部分所谓精品并未通过拍卖这个高端平台,所以其价格都是隐蔽的、非公开的和碎片化的,也缺乏一定的公信力,这与整个市场缺乏高端的、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交易平台有关――尽管已经有很多人将它视为投资品。还是先让我们树立一种消费观念吧。

关于消费和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确实不太容易理清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购置住房,既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投资行为――统计局则将其视为投资行为。艺术品也有点类似。衡量投资与消费最简单的办法是:现在花出去的钱,未来能不能增值变现。

一般来说,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艺术品市场被认为是三大投资市场。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都有政策调控因素,证券市场投资风险大于回报――股市有二八定律,即二成为赢家,八成是输家;房地产投资未来一二十年将面临下行风险以及房产税、遗产税等不利因素影响;唯有艺术品市场,不存在上述种种因素制约,而且如同著名节目主持人、收藏家王刚所言――收藏是天底下最美的事,每天让你玩着、欣赏着,同时,它还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让你发大财。目前高净值人群普遍把艺术品作为另类投资的标的(另类投资还包括红酒、奢侈品等),值得配置。艺术品之所以能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投资品,正是因为玩是人类的天性,所谓艺术品、收藏品,其实就是成人的玩具。已故收藏大家――也是真正的大玩家王世襄曾经说过:一个人连玩都不会,那他还能干什么?

关于艺术品市场的兴旺,国际上有一个公认的界限――当一个国家 (地区)人均收入达到6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兴旺起来,当人均收入超过9000美元时,艺术品价格就会迅速拉升。

参照这个标准,如果以人均年收入6000美元(2015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2284元,约合37370元人民币)为限,按照2015年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20多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这个界限,包括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宁波、广州、南京、深圳、厦门、青岛、济南、义乌、绍兴、嘉兴、无锡、舟山、温州、东莞、佛山、镇江、珠海、呼和浩特等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毫无疑问,这些地区的艺术品市场正处于兴旺发达时期,其中有若干个龙头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厦门、杭州等地。这是观察艺术品乃至观赏石市场行情的重要参数。当然,观赏石还有一个产地因素影响市场交易行为。

如果我们将观赏石(精品)视作为艺术品――观赏石与艺术品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观赏石鉴评标准》,观赏石是具有四大价值的石质艺术品。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四大价值,那么观赏石徒有其名,并不名副其实。与其他艺术品可比的话,观赏石还是有其独特优势的。

从横向比较来说,目前古玩市场“新加坡”,书画市场“高仿货”现象十分突出,一般爱好者已经无法识别和涉足。这也是当代艺术迅速崛起的一个因素。大连万达曾经成功投资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的作品而身价百倍。王健林曾经豪言,艺术品投资带给他的回报超过千倍,是最成功的投资。但即使是当代所谓著名画家的作品,也存在“流水线”作业的风险。相比之下,观赏石的优势十分明显,它的不可复制性、类艺术性、雅俗共赏性、不易毁损性、见仁见智性、不可琢磨性等特点,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从藏品的保管角度来看,书画古玩等多有严格的温湿度保管要求,有的无法把玩欣赏,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只有观赏石(岩石类)几乎没有任何条件约束。

如果说,引入主流拍卖公司意味着给当代赏石带来新的价格参照体系、带来新的增量客流的话,那么培养新一代收藏群体也迫在眉睫。从某种程度上讲,观赏石市场目前的困局是因为缺乏活水(资源枯竭只是表象,目前以企业家为群体的开设赏石博物馆的热潮已经渐行渐退――这也是奇石市场面临萧条调整的一个原因)――新进人群和资金,就像2003年非典的时候,由于“黑马”高津龙的介入,使得观赏石精品价格有了一个飞跃一样,目前也需要圈外的搅局者激活这潭死水。这方面,矿物晶体、化石市场这些年的迅速崛起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这完全是新人、新资金介入以后成就的,目前矿化石收藏群体以中青年为主,正处于一个持续活跃增长的阶段。

反观观赏石收藏圈,随着老龄化时代来临,目前许多地方石协人员老化严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现象十分明显,如果不加以警惕,积极发展年轻一代收藏爱好者的话,那么不出若干年,赏石文化将面临萎缩的困境,完全可能会重蹈上世纪60年代日本赏石界的覆辙。1962年的时候,日本观赏石爱好者曾经达到了200万之众,而今已不到10万人。所以,我以为,培养新生代,让赏石文脉代代相传,是我们,特别是各级石协的中心任务,目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建议应该作为各地石协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没有新人加入激活日益老化的群体,带来新思维、新资金、新玩法,市场就不会活跃,赏石活动也终将会成为一潭死水。这方面,矿物化石市场近年来持续活跃就是一个反证。

艺术品鉴赏协会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未来设计人才能力

伴随着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设计正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美化生活的的未来设计人才,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以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则成为衡量设计者一把尺子。结合人的整体发展过程和目前教育实际,未来设计人才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继续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在不断的变化,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促使未来设计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作为对人工制作物的一种策划和构思,具有知识综合化和文化整合的基本特征,它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生活感悟能力,并通过一定的文化形态组合成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而知识的储备是发挥该职能的前提,如果说宽泛的知识层面是未来设计人才自由飞翔的翅膀,那么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未来设计人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则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未来设计人才步入成功的阶梯。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始终伴随着未来设计人才的成长过程。为此,注重培养他们的继续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对有用知识搜索、鉴别、综合和运用的能力上,要让他们学会对知识鉴别和储存,在此基础上善于把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二、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设计者对艺术品的鉴别欣赏能力是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表现的基础,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鉴别能力与创造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鉴赏能力直接反映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并在设计作品上凸现出来。艺术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综合创新能力来实现,来源于设计思维。而设计者所运用的思维模式是分析式串行思维和整体式综合思维的组合。我们知道,人的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思维模式。左脑具有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优势,右脑具有非语言功能和形象思维优势,左右脑之间是通过胼胝进行整合的,是左右脑共同协作的结果。

在创造力的发挥中,人的相象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可以使人的思维产生飞越从而形成创新机制。创新能力作为设计人才的智能结构的核心部分,是设计的灵魂。为此,综合创新能力是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其中对创新来讲,具有两种规定性,其一是独特性,即是具有不同于以往事物的特质;二是其作用价值,因创新必须生产出新的效益和作用价值。然而设计产品的相关属性也规定了设计的创新又不是设计者个人随意发挥的,必须具有明确的预期效应。现代设计的基本目的是要创造更多满意顾客、更多美好的形象、更多丰厚的效益回报和更有发展前景的未来空间。

三、具备踏实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所谓敬业精神,则集中体现于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上。艺术设计作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人们的生活现实空间具有直接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面貌和生存环境的质量。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促进科技成果向商品的高雅实用性转化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并可以创造很好的附加价值,发挥主要的经济作用。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和交流手段,艺术设计在沟通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助于实现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要求设计者既要有澎湃的创造激情,又要有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只有把设计事业作为终身的追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并有所成就。此外,由于设计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艺术设计只是整个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它与生产的科技开发、材料准备、产生工艺、市场营销等环节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团队的每个成员有良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在合作与竞争、分歧与协调、领导与服从等关系的处理中,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在协调、互助的整体框架下发挥作用。

四、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艺术品鉴赏协会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中专院校 音乐鉴赏 教学策略

一、音乐鉴赏的内涵

音乐鉴赏就是人们对音乐的鉴定和欣赏,它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我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常有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或鉴赏音乐的提法,但这三种提法有实质性的区别,从感受到欣赏再到鉴赏是理解音乐从粗浅到深层、感性到理性、被动到主动的一个变化过程。感受,是指人们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它是针对所有事物而言,不单指艺术作品。它的特点是针对的一切事物都是粗浅的、被动的;欣赏,是享受美好的事物,并领略其中的趣味。主要针对文化、艺术而言。比较鉴赏,意义较粗浅,感性一些,甚至是较被动的;鉴赏,是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鉴赏与欣赏相比意义更深一层次,它不仅是感受、鉴赏的概括,更增加了鉴别精神和创造性。鉴赏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了人们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性质。

二、中专音乐鉴赏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随意性较大。

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由各院校教师自行编排教学计划,而音乐教师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教学计划的编排上往往顾此失彼,随意性较大。另外,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目前的教学体系还不太完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因此,根据该课程的定位,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出规范、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已迫在眉睫。

(二)教学特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目前,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该课程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事实上,音乐鉴赏课是一门艺术修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完全沿用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另外,由于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接受、理解、欣赏能力是不一样的,音乐鉴赏课应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效果不理想。

作为中专院校的选修课,音乐鉴赏课对学生的艺术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教学效果还不十分理想。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接受教学信息比较被动等方面。其次是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很肤浅,深度不够。有的学生对乐曲的内涵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欣赏了。再次是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提高对艺术的兴趣,也没有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提高中专音乐鉴赏教学质效的对策

(一)改革教学手段。

教师应自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强调学生参与的教与学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考查、体验、探究等各项活动中感受生活,体会人生,观察社会,领略自然,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有效综合其他学科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些权利和义务,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让他们自己去前进、去发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方式是现代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特点,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任务进行过程中存在特殊困难的学生和小组给予特殊关注,多给予指导,必要时协助其解决困难,倡导同学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二)教学前制订出合理的计划。

在教学前根据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调研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教学的内容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计划说明,将教学实践过程和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制订教学计划时,要遵守循序渐进、由简单到深入的原则,根据音乐作品的内涵、高低、中外、类别、古今、曲风和难易程度等特点,采用由中到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听懂并理解音乐,激发浓厚的音乐鉴赏兴趣,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中外音乐作品、音响效果、多媒体音乐视频等材料辅助课堂并比较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

(三)引导学生重视“听赏”学习。

音乐新课程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可见,声音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听觉是感受音乐的基础,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均离不开听觉训练。因此,听是音乐鉴赏学习的基本方式,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时应充分尊重这一规律。另外,音乐最有力的作用是诉诸感情,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正是这个用意。音乐对智力的培养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不是主要的。对于音乐来说,只能通过耳朵这个感性器官去听,与音乐流动的音响一起体验才是最佳学习音乐的方法。

(四)合理压缩音乐鉴赏内容,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音乐,每个地方的音乐都各有特色。而中专院校音乐鉴赏课的内容包括中外各地的名曲鉴赏。音乐鉴赏课的内容较丰富,教师不仅应该鉴赏世界各地的名曲,还需要对音乐中的文化底蕴加以鉴赏。教师可以先从我国的古典音乐入手进行教学,教会学生如何鉴赏国内传统音乐。然后,教师在让学生在对中国古典音乐理解的基础上对国外的音乐加以鉴赏,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以提高。由于国外很多音乐家创造出了很多世界名曲,他们对于世界音乐的影响颇大。但是这些鉴赏内容较丰富,教师的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对音乐教材中的全部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也就是说,如果不对授课内容进行压缩,就可能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合理压缩,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如何鉴赏音乐,又要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五)利用科技手段,大胆革新。

传统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无疑会有诸多限制,而互联网络则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音乐宝库,它不但满足了不同学生各自迥异的音乐选择,而且这些用之不竭的音乐资源集成了各种音乐流派,就如同一个琳琅满目的超市一样,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音乐。所以,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思路,不应将教学空间仅限于音乐教室,可以把学生带进网络教室,引导学生将音乐欣赏空间拓展到无限的网络世界中,因为网络音乐无须经过专门的音乐制作部门和媒体单位的过滤就可以被网络听众所接收。它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因素,不需要考虑欣赏的顺序、时间,欣赏的内容也可以随时更新,音乐的风格可以自由挑选,由此,欣赏者的审美个性可以得到充分释放。音乐爱好者在网络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将之与教材的某些章节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音乐审美课题进行研究。学生针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抒发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音乐微博,直接在互联网上与外界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音乐欣赏与文学、史地、哲学和美学等多学科进行彼此渗透,把音乐欣赏与研究性学习、“网上冲浪”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鉴赏教学是中专生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5).

艺术品鉴赏协会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音乐鉴赏;汽车音响;教学内容;提高鉴赏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10-02

一、《音乐鉴赏》教育与汽车音响专业的联系

在目前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的大潮中,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与惠州天缘电子公司、广州曼琴汽车音响公司合作,开办了“芬朗汽车音响安装工程师班”。汽车音响专业是根据汽车音响行业的发展,解决汽车音响人才短缺问题、培养优秀汽车音响改装技术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所开设的专业。

早在50年前国外汽车音响就出现端倪,发展至今已由最初的音乐收音机演变为集视听、电玩、娱乐、通信导航、辅助驾驶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媒体车载电子系统,并成为未来汽车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音响市场通过几年来的风风雨雨逐步走向成熟。方兴未艾的汽车业代表着一种高消费品时代的到来。尽管它的用途是交通工具,但也没有离开音响爱好者的追求,汽车音响成为爱车族的首选品之一。音乐爱好者们进入汽车时代后,必然将汽车音响看成享受驾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高品质的汽车音响也必然成为音响爱好者的追求目标。

音乐鉴赏课是汽车音响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汽车音响专业的学生必须要通过听来感受音响的质量,从而对音响进行改装和调试。音乐鉴赏课是一门“听”的艺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离不开“听”。人们既要在听的过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

《音乐鉴赏》课程作为我院汽车音响专业的主干课程,其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国及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音乐文化及其主要艺术成就和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流派、作曲家及其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中西方音乐的美学特征,了解中国及西方的传统音乐体裁及其历史变迁,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以音乐鉴赏有关知识为学习主线,通过学生在汽车音响安装试音的工作项目中,真实培养岗位能力。该门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音乐鉴赏》在选修课与专业课教学内容中的异同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更明确具体地规定:“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将音乐鉴赏课程进一步明确为所有高校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音乐鉴赏作为一门限定性选修课已深入大学素质教育各个领域。音乐鉴赏选修课教学目的是“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和音乐教材的各个部分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音乐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目前在诸多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流,而音乐艺术又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汽车音响专业中的音乐鉴赏课,除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之外,还应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 专业能力

(1)具备音乐鉴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欣赏技巧。

(2)具备准确、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内容的能力。

(3)具备评价音乐内容和形式中所反映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4)具备安装汽车音响音乐的辨别能力。

2. 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修养。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 方法能力

(1)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音响专业中的《音乐鉴赏》课,在学习情境设计上,应该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音乐鉴赏有关知识与汽车音响安装试音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以芬朗音响对学生安装音响所需音乐基础知识及对音响的分辨知识要求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方法,从而搭建自身相关知识体系,发展其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以音乐鉴赏有关知识为学习主线,通过学生在汽车音响安装试音的工作项目中,真实培养岗位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对每一个项目的完成程度、辨别音质能力作为评价职业能力的标准。

三、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汽车音响专业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根据汽车音响专业学生在校只有一学期时间学习《音乐鉴赏》课的现实,又因为学生在这一学期学业完成后,马上就要奔赴工作岗位,也就是马上就要在企业进行音响安装、调试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短期内,对音乐鉴赏的认识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教师不得不思考以下问题。

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聆听音乐。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觉体验,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并且学会如何创造性地去“听”,对一部音乐作品则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人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需具备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学生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不仅能听、会听,而且可以创造性地听,“听”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其次,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欣赏时把握音乐的各个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意义,如《祖国颂》这部作品不同于其它作品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众多的节拍交替,具有丰富的节奏、调式,通过对比及和声织体的进行,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感情。因此,通过对这首乐曲的赏析,可以让学生理解节奏、调式、和声织体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意义,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第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可以通过背唱优秀作品的主题旋律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学生在对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可以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积累,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讲自己喜欢的音乐,为什么喜欢,怎样欣赏等感受。

通过这样的教学途径,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欣赏水平都能有较大的提高。在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逐渐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从而达到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