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范例6篇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范文1

在讲企业文化理念到底该如何落地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下企业文化理念宣贯对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宣贯,顾名思义,即宣传并贯彻实行。宣传是基础,是前提;而贯彻就是落实,是执行,两者合而为一,构成了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理念宣贯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播。企业通过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等,实现了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使企业干部员工了解、熟悉、掌握企业文化知识、文化内容、文化内涵、文化精髓,提高知晓率,扩大知名度,增强干部员工的认同感。这犹如一粒种子撒下大地,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推广的第一步,也是宣贯一项基础性作用。二是营造氛围。宣贯如同一个平台,一条纽带,企业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宣贯,有利于在企业上下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激发干部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达到营造声势、推波助澜、顺势而为,加快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三是执行。执行是整个宣贯环节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企业文化所有理念和内容,其最终都要通过执行来实现,可以说,衡量宣贯效果如何,就要看企业文化理念和内容能否执行到位。因而,企业在企业文化宣贯上一定要高度关注执行力、执行文化的建设。

2企业文化理念宣贯的方法与途径

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完成以后,让文化理念落地是关键。将抽象的理念落实到员工具体行动中,实现从理论认知向文化落地转变,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笔者接下来就结合自己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经验,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企业文化理念宣贯的方法与途径。

2.1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建议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企业“一把手”担任组长,成员由各部门经理组成;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组长由企业一名副总经理担任,秘书由企业专职文化人员担任,成员由各部门指定人员组成。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以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就要制定企业文化理念宣贯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2.2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和党工团的作用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企业文化通常体现企业创办人及其后继者所提倡的文化和经营思想。因此,在企业文化理念宣贯落地过程,企业的领导要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为员工当好表率。其次,国有企业都有齐备的党的系统、工会系统和团的系统,党组织在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训与教育中要起到带头作用。只有党工团齐抓共管,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搞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

2.3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制度,通过制度推进企业文化理念落地制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优秀文化的体现,必然是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中。在推进企业文化理念宣贯落地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理念形成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政策和程序,这就是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制度就是企业文化理念传播的载体之一,而且通过将企业文化理念制度化可以加快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2.4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传播载体,注重企业文化活动企业文化理念传播过程中,企业要摒弃单纯依靠文件、宣传栏等呆板、单一的形式,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传播载体,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新媒体(微博、微信)平台、企业网站、内部刊物等载体,将已经形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干部员工,及时让员工了解,取得员工的支持。同时,文化活动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有效方式,企业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员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主题活动,如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企业文化故事会、企业文化演讲比赛、企业文化周等互动性强的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让员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5建立企业文化培训机制,定期对全员开展培训要把企业文化培训摆上日程,实行全员学习,并通过制度固化,有效解决企业文化理念领导知道的多、员工知道的少的现象。要在完成日常企业文化培训计划外,根据企业文化宣贯实际需要,开发出企业文化宣贯系列培训项目。邀请外部企业文化方面的专家或公司主要领导通过深度分析,延伸讲解,让企业文化在全员中入脑入心。同时为避免培训流于形式,要严格培训纪律,强化考核,通过培训后小测试等形式,把好培训效果关,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性。

2.6注重全员参与,扩大认同基础企业文化理念宣贯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它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涉及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个一角落。企业文化理念宣贯需要全员参与,因为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是关系到企业文化理念宣贯和落地效果的重要方面。为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建议在企业文化活动中能够给员工一些利益,如发些小礼品,这些细节可以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2.7以文化故事促进企业文化理念宣贯征集和挖掘企业内部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典型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把抽象的企业文化理念具象化为员工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可以帮助大家充分认识、深刻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心里真正生根发芽。

3结束语

文化建设范文2

一、充实内容,强化服务,提高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各级文化部门要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活动、文化设施都要真正做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服务,在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和提升服务上下功夫,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围绕中心工作,繁荣文艺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今年的文艺创作要重点围绕以下几项要求:一是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建城2222周年、中国奥运年等重大主题,创作一批反映我市改革开放成果的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二是为承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做准备。现在离2010年举办九艺节仅有2年多时间,必须及早启动筹备工作,加快文艺创作,以当好东道主、全面展示我市文艺创作成果为目标,创作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艺精品。三是为发展我市旅游剧场服务。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和我局正在研究制定旅游剧场发展计划,以公务会议、商务活动、旅游观光和广大市民为服务对象,逐步推出一批定时、定点、定剧(节)目的旅游演出。四要为*歌剧院等文化设施提供优质产品。各专业艺术团体都要积极探索项目制、制作人制、签约制等有效途径,排演更多面向市场、面向观众、能够常演不衰的剧目。

(二)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协调管理,全面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基础。创新文化设施建设机制,充分利用市文化设施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设施建设绿色通道、项目代建制等途径,加强协调,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各项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对*歌剧院、*新图书馆、*文化中心(太古汇)等代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协调落实使用功能,并及早研究制定管理方案。二是做好南越王博物馆整治工程、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南越王宫博物馆、*话剧团13号剧院、永汉电影院的筹建工作,加快推进立项、报建手续,早日启动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沙河顶艺术苑、蓓蕾剧院、市群众艺术馆海珠分馆、东山剧院等项目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四是完成从化图书馆、增城图书馆、花都区文化艺术中心、荔湾区文化大楼、八和会馆二期工程、白云区博物馆、黄埔文化中心、*海事博物馆、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等各区(县级市)文化设施。五是继续加强街(镇)文化站、村(居委会)文化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新建街、镇必须加快建立文化站。逐步将农村社区的祠堂、小区会所纳入文化阵地建设范畴,扩大公共文化阵地的覆盖面。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向群众开放,并充实服务项目和内容。

(三)面向基层群众,工作重心下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以社区和农村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全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一是坚持开展“四进”社区和文化下乡活动,市群艺馆、各区(县级市)文化馆每年要免费为群众演出、举办各类活动总量在80场(个)和50场(个)以上,市属各专业艺术院团每年要为基层群众送演出100场以上。二是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重点抓好“岭南重大历史题材群众文化创作工程”,为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办好*民俗文化节、“都市热浪”群众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公益文化春风行、农村文化欢乐节、*水乡文化节、岭南书画艺术节、*乞巧文化节、香雪荔枝文化节、王诞民俗文化节、羊城之夏、羊城学堂、*文化讲坛等一批示范性文化品牌活动。三是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方式,采取图书馆分馆、流通服务点、数字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等形式,不断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迎接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工作。四是全面开展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继续实施电影“2131”工程。

(四)保护文化遗产,科学利用资源,不断扩大*历史文化的影响面和辐射力。一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形成预防与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成我市近现代工业、仓库码头等遗址保护方案和控制性规划,完善小洲村、黄埔古村、横沙书香街等保护和利用控制规划,完成粤一师、平和大押、南汉二陵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并实施首期保护工程,编制虎门炮台总体保护规划。紧抓“中调”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沙面近代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恩宁路骑楼街区的改造与保护。公布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登记保护工作。二是推进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按照全国的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并努力探索有效的文物保护模式。做好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发掘和文物资料整理工作,加快*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和机制,落实传承保护措施和传承人保护计划,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四是不断提升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馆藏文物保护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坚持送展览工程,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建设。让更多的市民共享博物馆的文化成果。推出一批精品展览,争取在学术水平、展示艺术、表现手法、服务手段上力求有新的突破。继续支持和指导各行业博物馆工作,推进行业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要疏通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渠道,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公共文化领域。

二、加强监管,营造环境,打造品牌,搭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平台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思路和更加宽广的视野,在规范市场、政策服务、业务指导、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努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一)依法加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构建繁荣健康的文化市场环境。坚持规范市场秩序,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市场繁荣。着重加大网吧监管力度,对全市已审批的网吧进行清理、核查,协调市有关部门,将网吧监管落到实处,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依法做好音像制品、电影、娱乐场所、演出等行政审批、审核和备案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配合做好“正版音像进社区工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坚持疏堵并重的原则,引导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市场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发挥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等有效途径,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管理责任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动与有关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并发挥文化娱乐业协会在市场管理和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服务指导,完善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和多元投资机制,在市场准入的范围内,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开发。加强行业信息服务和引导,对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监控,重大政策调整实行公示制度,为包括民营在内各种所有制的文化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吸纳和打造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文化产业聚集带,积极扶持和引导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我市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继续办好*国际艺术博览会、羊城国际粤剧节、*民俗文化节等重要文化活动,着手筹备世界合唱锦标赛,扩大*在全国和国际上的影响。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一区一品”战略,横向联合,上下联动,争创文化品牌。如荔湾区的粤剧文化、西关文化,海珠区的岭南画派、“粤商”文化,黄埔区的以南海神庙为依托的民俗文化,越秀区、白云区、增城市等地的广场文化,番禺区的动漫和星海文化,萝岗区的香雪文化,南沙区的水乡文化等。要珍惜老行业、老字号的文化资源,通过注入新的内涵、借助新的手段,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产业。要发挥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注重与商贸、旅游等资源的整合,注重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引导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和参与文化品牌建设。

(四)创新合作形式,开拓境外市场,积极有效地推进我市“文化走出去工程”。我们要拓宽视野,放眼世界,努力探索、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和力量,积极与国际知名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开展合作,培育对外文化交流中介机构和文化经纪人,借助他们的渠道把我市文化精品推广到世界各国的主流社会,从以形象展示为主向产品和产业输出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形象推介的双重目的。拓展民间交流合作领域,扩大商业性展演和文化产品销售,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对外文化交流的合力,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强活力,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障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相符合、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协调的文化新体制、新机制。

(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一是继续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整合我市的艺术资源,启动文艺院团投入机制、用人机制改革,创新艺术创作的管理机制。按先易后难、分批下放的原则,将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下放到区管理。二是继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资改革、公开招聘等工作,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利于事业长远发展、利于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微观运行机制。

(二)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和渗透,逐步实现文化管理数字化、文化传播网络化、文化服务信息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和文化建设的成果。一是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行政审批系统和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手段,建立文化市场信息化监管体系,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改进管理方式。二是推进局机关政务网建设。加快建立政务网,将文化政策法规、各方面政务信息、文化许可过程和结果在网上向社会公布,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服务社会、服务市民方面的时效性、针对性。三是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加强文化信息数字化建设和利用,进入各级文化馆、文化站等阵地。四推进*文化信息网建设。完善网站管理机制,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网站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全市文化信息门户大网,成为我市文化宣传和信息服务的重要阵地。五是建立文化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开辟文化市场信息平台、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电影和演出和文物数字库建设,提供更多更快捷的网络文化服务。

文化建设范文3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早在1999年,**省委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2000年,制定了《**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2005年,又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文化大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的文化建设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的有力支撑,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是,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的同时,继续深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三大体系”,努力使**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文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努力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认真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的实践”系列研究。要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深化对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精神的研究和宣传,精心组织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开展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继续组织道德模范评选和先进典型宣传,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各级各类媒体的宣传之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环境。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问题,因势利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方面,着力建设和谐文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转化为社会的群体意识,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和行为方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之中,用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并在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大力倡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要突出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人物等重点对象教育,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要牢固确立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重要文化设施。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把建设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切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等问题。加强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

抓好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精心组织重点作品创作和生产,继续发挥文化精品工程的龙头作用,加强题材规划,提高精品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努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力作,着力扩大**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加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力度,继续扶持现实题材、少儿题材、农村题材作品创作,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

抓好公益性文化活动。继续探索各种文化下乡的有效形式,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深化农村“种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支持开展各种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为基层提供志愿文化服务。

抓好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创新。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文化低保”工程。

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

目前,**的文化产业无论是影视业、出版业、文化艺术服务业,还是会展业、演艺业、动漫业等,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要看到,**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需求旺盛和民间资本充裕等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着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重点产业门类,形成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实力的主导产业,特别要注重扶持有影响、有优势的新兴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企业集团化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建立一批多媒体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报业、广电、出版等国有文化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推动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拓展对外文化交流领域和渠道,推动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更多地“走出去”。

着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雄厚的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要注意保护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切实加强引导、管理和服务,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型民营文化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引导中小型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民营文化企业,努力把民营文化企业培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着力提高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借鉴**经济领域发展特色专业市场和“块状经济”的经验,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以深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继续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引导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和辐射力。

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之一。要积极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软件、影视、动漫、广告、数据处理、网络出版等创新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带动作用和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功能。

着力抓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重点搞好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义乌文博会等重大文化会展活动,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流通业,充分发挥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着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提高对文化创新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不断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文化发展理念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文化发展新课题,用新举措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的生动实践,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运用现代技术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使文化产品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着眼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注重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推进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大力提升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把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纳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文化生产和传播核心技术的研发,积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知识品牌,把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文化建设范文4

(一)营造环境示廉,增强感染力。在单位内部设置廉政文化专栏,悬挂格言警句,张贴廉政宣传画等,将廉政文化渗透到每个细节,体现在点滴上,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建设氛围,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如在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大楼,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工作人员娴熟的业务技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还能体验到一种质检廉政文化的浓郁气息。

(二)开展读书思廉,增强渗透性。“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干部和职工中大力倡导读书学习,引导干部和职工熟读精思,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不断提高免疫力,增强战斗力。

(三)发挥网络传廉,增强群众性。设置如“廉政在线”、“廉政论坛”等栏目,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廉政理念,使这些栏目成为干部职工及时提供和反馈反腐倡廉工作信息及动态的重要渠道。

(四)树立典型导廉,增强教育性。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在质检系统形成弘扬正气、尚廉倡廉的良好风尚。如2007年福建省局举办的质检系统先进人物全省巡回演讲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找出了自身的差距,也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的意识。

(五)开展活动促廉,增强实践性。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必要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努力增强廉政文化的实践性,使文化宣传入耳、入脑、入心。要拓宽廉政文化建设领域,扩大廉政教育的覆盖面。如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科室、进楼道、进食堂等活动;举办知识竞赛、书画摄影比赛、球类比赛等,使廉政文化与文体活动实现有效结合、既突出活动的文化内涵,又弘扬廉政文化;要深入基层,走访工厂、企业,察民情,了民意,解民忧,积极为企业、老百姓提供帮助,密切与企业、老百姓的关系;结合质检单位特点,利用“3·15”等节日宣传活动、举办咨询会等方式有效地进行廉政文化宣传工作,潜移默化地向老百姓宣传廉洁思想,“润物细无声”地增强老百姓廉政意识,弘扬新风正气,建设廉洁社会。

二、立足实际,创建具有质检系统特色的廉政文化

质检廉政文化是包括廉政文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质检工作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体。我们要把质检廉政文化建设和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公信力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廉政文化传播,为创建“公正、科学、廉洁、高效”质检形象服务。要创建有质检系统特色的廉政文化,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一)与加强学习教育相结合,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方向

廉政文化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地方,无一不是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制度,深入思考,并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去。2004年2月以来,中央相继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局也制定和下发了很多廉政建设方面的文件和制度。福建省质检系统的“金质大讲坛”自2007年开讲以来,坚持每两周举办一次,始终围绕质检系统中心工作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讲时事政策,普及社科知识,努力释疑解惑,使讲坛成为宣传质检廉政文化的新阵地,成为提高质检人思想素质的大讲台,受到普遍的欢迎。

(二)与提升质检服务能力紧密结合,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内涵

加强质检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使质检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重点抓好行政管理、执法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他们的质检服务能力,从而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体现应有的内涵。

(三)与公信力建设相结合,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实效

以“质检促发展,服务构和谐”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为中心环节,以绩效考核为主要手段,扭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加强对检验质量的监督管理,定期对检验检测报告进行抽查,查看报告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定期听取用户对检验人员检验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执行检验情况、报告及时性等方面的意见,接受用户的监督;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上门征求意见建议、聘请行风监督员、发放行风问卷、召开座谈会、明查暗访等形式,征求社会各界对质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措施,结合实际加于整改,有效解决基层关注的办证、年检、收费、监管等热点问题;深化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从“评”字上入手,“整”字上动真,“改”字上过硬,从而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保障

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及内容,减少办事环节;公开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行为;做到公开内容规范化,公开程序科学化,公开事项明晰化,公开过程监督合理化,公开形式多样化;通过制定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对质检部门执法行为、执罚程序、服务规范的执法检查,把违反廉政制度和职务任免、经济处罚相结合,让腐败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规定》和《招待规定》,强化源头治理和倡廉节约的意识,从而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权的良性机制,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王安琦等.关于廉政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J].理论导刊,2007,(11):71-73.

[3]张铃枣.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3):182-185.

[4]赖腾云.努力构建廉政文化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6):16-19.

文化建设范文5

一、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战略目标,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深层思考的一个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思想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以总书记《在全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把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作为全省文化工作的主题。要充分发挥文艺反映时代生活、团结鼓舞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文化生产为中心,积极创新,加快发展,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省成为发展理念科学、公民素质领先、文化产品丰富、文化人才荟萃、文化设施配套、文化体制先进、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省,让全省人民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一是研究和谐文化理论。首先要加强学习。重点组织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会全精神、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理解党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观点、新要求,掌握和谐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深刻领会和谐文化的时代精神,明确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要加强宣传。在南京图书馆举办“和谐文化论坛”,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影响我省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调查研究,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提出新时期文化强省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使和谐思想深入人心,指导文化建设实践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两个率先”建设宏伟蓝图之中。承办江浙沪文化厅局长联席会议,共同探索如何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二是加强和谐思想教育。要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宣传人类健康文明成果,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道德规范和社会氛围。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以“和谐”为主题的公益文化讲座,倡导和谐理念,树立共同理想,激发爱国热情,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大众素质,培育创新精神。要充分发挥全省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引导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接受民族文化传统熏陶,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组织和谐艺术创作。认真贯彻胡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和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精神,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加大对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演出投入的力度,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以和谐为主题,重点扶持并积极组织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和舞台艺术、书画艺术的创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充裕、精彩纷呈的,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三贴近”,弘扬主旋律,面向全国开展现实题材京剧剧本征集活动,推动我省舞台艺术精品生产取得新突破。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性重要美展,如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十八届全国版画展等;重点组织好画家开展“万里写生精品创作”活动,推出一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美术精品。要精心打造一批以“和谐文化”为主题的群众舞台艺术精品,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新农村新农民文艺调演,向党的十七大献礼。

四是开展和谐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多功能、多层次,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培育人文精神,落实文化权益,普及文化关怀,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各类节庆活动,活跃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营造和睦、安定、祥和的喜庆气氛,把元旦、春节、元宵节及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办成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盛会。精心策划“20**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周”及以“历史的回顾”为主题的文物系列展览等。重点办好第五届我省戏剧节、第七届我省音乐舞蹈节和《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20**·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及《俄罗斯300年经典绘画展》。继续推进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组织和谐文化农村行、社区行等一系列送文化到乡镇、进社区的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龙头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开展以“和谐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性读书活动、歌曲创作及摄影比赛,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用艺术影响社会,感染群众。

二、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城市”的要求,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更是及时地提出了“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城市”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十一五”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任务。文化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和“两个率先”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按照会议提出的建设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江苏的要求,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全面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等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继续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和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多功能的社区、乡村文化活动室,逐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加强文化科技研究,推进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实施“身边的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项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现代化。

文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81-01

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谈一些浅见。

一、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在这里主要论述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如何使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促使校园文化综合发展。

(一)创建优美自然的生态育人环境,凸现生态教育的无穷魅力

现今许多校园,特别是大学校园都建有大面积的水泥硬化的广场或或门厅,如果改建成自然的绿色生态景观,如仿自然生态小山――小瀑布垂流,凹间小道蜿蜒,旁有溪流潺潺,鸟儿溪间飞翔,溪旁偶见仙台厅阁;仿自然水体――芦荷丛丛娃儿鸣,湿气升起负离子;仿乡土生态化的绿化模式――不同地域的自然符号,原生态的乡土…。校园掩映在这样一个自然生态化的景区之中,一方面使学生亲自感受乡土自然的气息和乡土生态文化及对生态化的直观认识和和保护生态的意识,是一个生态教育的绝好场所;另一方面优美自然的环境具有增进学生健康,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二)建设符合学校特点的建筑和点缀艺术

1.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建筑风格应有不同的风格,如中医药院校的建筑风格应能够体现中医整体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富有教育意义。

2.艺术或文学点缀合理的分布在学校不同的空间

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应有相应的艺术或文学点缀有教育性。如路灯的设计既要符合学校特色具有艺术性,又要符合节约的原则;教室的布置能促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安心学习的情绪等等。

二、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

(一)高尚师德是学校神文化建设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老师是一本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教师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应学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培育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才能形成先进带后进的风气,以带动整体师德的整体提升。

(二)学生思想文化建设是学校神文化建设的核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是学校神文化建设十分重要要的核心。重点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第二是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供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四是加强领导,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教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一切的基础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代表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学校制度表明了学校的价值取向,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发展人的层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明确而严格的校规和校纪是强化校风的重要方法,如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文明班队等的评比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的一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努力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建立起政治方向明确、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健康、文化娱乐品位精美、道德风尚崇高、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把青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