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范例6篇

智慧体育

智慧体育范文1

整体推进翻转课堂

山东省昌乐一中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所县城中学有8200名学生,148个教学班,从初一到高三年级全部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今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昌乐一中联合举办“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发现之旅――走进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暨翻转课堂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对学校教学改革进行了推荐。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网络课程可以使用的中心网络资源:

昌乐一中智慧教育体系是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所以,学校投入硬件和软件建设内部网络,是必不可少的。2013年4月,学校与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发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阳光微课”,并无偿提供240台根据实验需要定制的平板电脑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便携终端,解决了网络和硬件两大问题。实施翻转课堂改革之后,昌乐一中无论是从学生、教师还是学校层面,都收获颇丰。调查问卷显示,82.94%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特别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现在的昌乐一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体制内学校探索“互联网+”的一个样本。

长期关注在线教育发展的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评价:“把互联网加到教育里头,用新的模式,用慕课的模式改造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大有潜力可挖,都能解决目前在学校、在传统教育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智慧校园运作

智慧教室解决方案以智能录播系统、交互智能电子白板、实物视频展台、沉浸式教室解决方案为主体,配套多媒体中控、音频系统、推拉黑板等周边设备,实现统一管理的多媒体数字授课,为教育行业打造一个惊喜无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从根本上克服单调、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

智慧校园的关键是资源的互联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教育资源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而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为此,要构建一系列的应用平台,包括基础支撑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共享数据平台为学校整体教学服务奠定了基础,实现信息分层、流程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学校整体运转效率。教学举例:

融合后的互动课堂教学系统、试题应用级评测系统及教育云服务平台,除了能够支持教师备课、课堂互动控制、监控和协同教学外,还能辅助教师试题采集、加工和管理,实现试题资源的积累和应用,为教学活动提供智能组卷、在线测试、训练诊断、查缺补漏等功能。不论校园内外的教育如何发展,基于视频的在线教育将大行其道,视频即服务模式早已成为在线教育的基本模式。

微课:新型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内容的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的移动化,满足现代人们对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并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微课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下应运而生。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表现形式,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程度等维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智慧体育范文2

善用导是一种智慧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课余时间学生的安全问题往往成为学校头痛的一件事,课余的追赶、玩闹也很容易引发各种意外伤害事故。面对这个难题,是采用“堵”的方式,还是“导”?哪种方式更有效,更能解决问题?从表面看来,“堵”,似乎暂时解决了学生课余追赶、玩闹引起的意外伤害事故,因为学生被“堵”住了活动的空间,课余大多时间都呆在课室里,相对减少了同学之间的碰撞机会,意外事故发生率相对降低。可这种看似安全有效的做法往往违背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也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压抑了学生。是否有一种做法可以既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又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事实上是有的。笔者接触过一所学校,他们就是把智慧融入到德育工作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学校以大队部的名义制定活动方案,以校内课余时间开展健康有趣味的游戏为主题。目的是既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活动的开展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由学校拟定活动方案,各班以自然小队或自由组合小队为单位(不超过10人),自主酝酿、设计一个课间小队活动项目,并做好在第二阶段班会上进行示范性推荐的准备。第二阶段是组织开展“我是游戏王――课间小队活动我来荐”主题会。各小队通过自荐、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两个优秀活动,接着再组织各小队在课间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验证是否符合学校设计的活动评比标准,中队对小队活动进行修改完善。经验证通过的小队活动,填写推荐表交到大队部,参加第三阶段的全校优秀小队活动评选。第三阶段由大队部组织初选,推荐20个游戏参加终极投票评选。利用校会、红领巾广播等时间,大队部邀请进入终选的优秀小队队员向全校少先队员示范介绍自己设计的课间活动。然后由全校少先队员根据课间小队活动评比标准进行投票,评选出十大“最受欢迎的优秀课间游戏”,并大力推广和普及。第四阶段是利用中队会,各中队组织开展“健康游戏我能行”主题队会。民主投票选出3个校荐优秀小队活动作为中队课间优先推荐的小队活动。学生开展的情况中队要进行指导,并结合学校评比活动进行。最后,在全校学生中全面推广优秀课间游戏。

发挥家长义工作用是一种智慧

家长义工的形成,是家长的需求,学校的需要,既增强了凝聚力,提升亲子关系,发挥引领作用,又参与学校的日常运作,了解且有利于配合工作。笔者接触的这所学校,自2010年成立了家长义工会,义工会成员由原来的一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三百多人。家长义工多次参与学校的活动,包括新生家长会、诵读比赛、艺术节比赛、舞蹈比赛,甚至是涵盖四地(海珠区、香港、新疆、翁源)的大型六一文艺活动“四地欢歌・童心飞扬”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赖于家长义工的支持和通力合作。每一次活动,家长义工们都积极参与,在享受成功和喜悦的同时,又留下了难忘的体验和珍贵的记忆。

智慧体育范文3

关键词:教育智慧;体育教学;体育素养

当学生走进校园,无论是安静的听讲还是雀跃的活动,都是校园生活带给他们的无限神奇和无限的魅力。而体育课更是同学们锻炼身心、强健体魄的重要学科。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效能,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体育,并在体育课上受益是每个体育教师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一、丰富教学语言情境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在很多传统的观念里认为,体育教师只要能够做好学生动作的示范即可,然后就是给学生充足的训练时间,这就是体育课。今天我们更应该反思,体育课堂,如果只是传授技能知识那样的课堂学生一定不会喜欢,体育课堂也是教师于学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把传授教学的过程升华到一种有情感熏陶的层次方能够事半功倍。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的课堂,对于一些不喜欢运动的孩子来讲他们会躲避和逃避,这个时候教师与他们的交流和激励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没有语言交流的体育课会是多么的乏味,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语言的、肢体的,要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你的语言里看到激励和鼓舞,这样他们才能够逐渐的在体育运动上挑战自己,并且快乐的接受老师给自己提出的更高的目标,体育课堂跟应该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教师的思考和尽心审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式的体育课堂,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认真只能完成用心才能做好,体育课,四十五分钟的呈现,更需要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用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搭建了一个较高的阶梯,学生在学习进程上得到教师的引导也快速前进,最终顺利培养出学生较高的体育素养和运动习惯。

二、塑造坚强的意志,学会健康生活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具有自强、自信、自立、自护、自救、自防等多方面能力。这或许是我对体育课价值最深刻的理解,在体育课堂中,我们更应该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让他们沿着既定的而目标去付出努力,锲而不舍并最终实现目标。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更需要的是一种坚持和拼搏的劲头,体育教师有责任和孩子们分享那些为了成功品比赛场的动人事迹,比如刘翔在一百米栏训练的锲而不舍最后赢得了世界冠军,让同学们走进体育名人,走进那些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体育人,并从他们身上得到激发。如果一个学生知识有着优异的文化课成绩,对体育项目置之不理,那么他们及时走进了大学也难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跟更应爱引导他们经受得起各种考,经受得起各种磨炼,这样的人生才是有着无限动力的,让体育的奥林匹克精神引领学生的成长,让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生命健康,让自己的生命绽放青春和光彩。心胸坦荡,体魄强健,健康自信的迎接自己生命的每一天。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回归生活

每个孩子由于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包括父母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一,孩子们对体育的接受程度也完全不一样,就在教育教学中更要注意让体育课更接近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在体育训练的整齐性和完整性的同时,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抛弃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我们更应该考虑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让体育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体育课堂只是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学生是否掌握,是否对此感兴趣,教师却全然不知。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的真正作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当今的教育理念提倡“健康第一,以人为本”,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将这样的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中。体育课堂我们就对不能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要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评价标准,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应结合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生活化的体育,最大限度的激发每个孩子学习体育的热情,这将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体育教学充满了乐趣与吸引力。

四、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亲近体育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他们会喜欢的方式可能并不被他们接受,这就启发我们在体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教学,保留他们的童真和童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吸引。

很多时候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小学生我们就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上更趣味化,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舒展和放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我们就更应该按照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体育课,比如初三的体育教学,考虑到学生即将走进中考的考场,要在竞技上加大对他们的引导,尤其是考试时的心理素质。总是教师要善于控制学生的心理,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智慧体育范文4

聚拢人群 购买粉丝热情

聚拢人群是体育营销的初级阶段,受众数量是赞助商关注的第一目标。因为体育营销所聚拢的人群忠诚度都非常高,大多为体育运动的粉丝或发烧友,所以人群会有很强烈的情感反应,拥有真正的热情。企业通过投资体育营销,购买这种热情,用这种热情来和他们的粉丝和顾客建立联系和互动。这意味着受众可能对品牌和对他们所热爱的体育运动一样有激情。体育营销为企业与他的顾客提供一个参与和互动的点。这时,品牌的认知度被强化、受众对品牌的回想度逐渐提高。

提纯创新 打通一体化路径

体育营销的初级益处是认知上的和行为上的,而提纯创新是营销的第二个阶段,也是企业进化的关键。市场蛋糕不断被瓜分,当别人切得大时你企图切得更大,短时期看企业是在竞争中赢得了成功,但此消彼长的模式无法改变市场饱和的现状,唯有通过创新,创造新价值和更多的可能性让整个蛋糕变得更大,才能使企业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获得立足的资本。这一过程中,“销”应该隐匿于“营”的身后,企业要善于创造和创新,打通技术、方法、策略、品牌一体化的路径,形成壁垒,垂直性层级跨越,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

品牌渗透 引发情感共鸣

体育营销的渗透能力绝不是一个LOGO、一句口号、一段视频广告所能比拟的,这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情感共鸣是体育营销的主要载体,我们所构建的体育营销最重要的是为品牌提供了更广泛的、策略性的、与顾客相关的益处——品牌定位。目标人群主动被品牌基因所吸引,自愿购买的行为成为常态,潜在客户不断扩大上浮,品牌渗透生活的每一个不经意间,人们通过赛事联想起品牌就像运动就要穿上运动鞋一样自然,这便是体育营销量变到质变的演化。

智慧体育范文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我国体育课中采用云技术智慧教学的原理、功能特征、发展前景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探究。我国智慧型体育课在短暂的时间内逐步兴起,经过初步萌芽发展之后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爆发式地进入学校教学中。目前,利用云技术开展智慧型体育课已经初具实用价值,其前景是可以预见的。开展智慧型体育课,需要充分发挥其特点及优势,合理地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记录运用,开展智慧型体育课的具体策略研究。在贯彻实施智慧课程的过程中,需逐步实现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分类实施,育人为本、专业引领,根据问题、精准发力。

关键词:云技术;智慧型体育课;策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一点点涉入到体育健康领域。我们身边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除了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以外,还有鞋子、衣服、眼镜等等。最近美国的研究者提出,可穿戴设备在教育事业中有着无限的前景。英国研究者拉尔夫默瑟总结在教育阶段进行可穿戴设备试验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自我追踪,促进学习变量的统计测量。在我国,近几年智慧器械正逐步进入体育教育领域。如:青岛市实验小学创新学生健康监测管理方式;宁波的中小学生逐步推广戴着运动手环上体育课;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北校区等几所学校,一种新兴的“智能体育课”正悄然兴起,孩子们佩戴智能腕带,在体育老师指导下进行锻炼,老师通过手机APP对学生的锻炼负荷进行监测。

一、明确核心概念

(一)云技术

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

(二)智慧型体育课

通过结合智慧操场、智慧器材、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软件等平台的运用和操作,能对学生的运动内容、练习密度强度、学习时间分配、运动负荷、特定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处理,为师生提供相关教学反馈,从而更好地针对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练习方法和组织形式,形成个性化激励评价的体育教学模式。

二、发挥智慧型体育课的相关优势

现今在人们生活中,高科技、高智能化的产品正渐渐取代传统观念中的体育设备和器械。比如跑步用咕咚、睡觉靠手环。一天的运动步数不仅能统计,还能通过微信运动平台相互激励、健身能量数字化。这些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运动器械的智能化,正像一场科技革新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一变革也正逐步走入学校教学。云技术下结合智能设备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内容诠释学校体育,而且将颠覆性地改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教授和学习习惯。

(一)收集记录反馈并运用课堂学习数据

在运动装备智能化之前,个体运动者对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无法做到实时、全面统计。在智慧型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并记录运动过程中学生的有关数据,如心率、血压、运动步数、相关体育项目的运动成绩等。同时,根据记录的有关数据可以观察反馈练习者相关指标的变化,如跑类项目的耗时、跳类项目的远度高度、投掷项目的远度、技术性动作的运动轨迹。

(二)转变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通过记录学生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能够制定相对系统化的运动计划,让师生对自身的运动过程及结果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还能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为体育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实时变化及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从而摆脱盲目、无计划的运动方式和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智慧课堂中的云技术示范讲解、分析评价,提供立体式、多方位的技术支持。

(三)个体定制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于智能设备的特性和个体性,每位学生的数据都能及时被掌握,教师多了一位强大的智慧型云机器人的帮助,学生多了一位关怀备至的健康助手,家长多了一个时时关怀子女的智能平台。通过给学生配备唯一的智能编码,将这个编码与学生个人数据库相对接,可以采集特定的运动和健康信息。通过这些支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个体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分析,为个体设立个性的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对这名学生提出单独的运动建议,或开出运动处方。

(四)家校联动形成激励性的评价方法

通过手机软件、家长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交互平台,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相关锻炼情况。教师和家长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出学生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教师还可以将每周或每月学生运动情况汇总下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这段时间内体育课中的运动情况,以便有更明确的运动目标,激发他们的体育参与热情。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一个学期的常态体育课的出勤情况、平均体育课心率、体育课总步数、平均步数都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取出来,成为这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参考依据,再结合他的体育测试成绩成为每学期的终结性评价。

三、制定云技术下智慧平台的创设策略

(一)学校层面要构建起智能学习环境

学校层面要构建起全方位的无线学习网络。以智能学习环境的构建为基础,智能随身设备采集的学生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云数据库和移动终端上。学校要根据校园实际合理布置相关传感器或无线接受设备。这些设备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到覆盖的全面性及接收信号的准确性。

(二)教师层面要创建好智慧软件平台

智能云平台提供数据库支持和移动终端接口平台。利用智能学习环境采集到学生的数据信息都会存储到云平台的数据库中,体育老师可登录数据库查看收集到的大数据信息。移动终端平台接口运用于体育常态课中,教师可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学生和班级实时运动相关数据。

(三)学生层面要搭建好智能穿戴设备

要开展好智慧型体育课对每个学生的数据采集,学校需要根据智能学习环境的特点配套选择好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采用单一的或是组合的,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做好针对性的搭建。智能穿戴设备的性能也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今设备的基本功能主要以心率、计步、血压等功能为主。在智慧型体育课中同时要考虑测时、测距、测力、测运动轨迹等多方位拓展功能。

(四)家长层面要组建好智慧交互网络

身处互联网社会的人们,网络交互系统已经变成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因此,校园教育与网络交互微平台的对接也变得大势所趋。根据终身体育的养成要求,体育课可以结合智慧交互网络的特点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去,同时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做好对体育课堂教学成效及课后锻炼的监督工作。

四、落实学习数据处理的指导策略

(一)数据采集力求及时性

在常态体育课中,有了“智能随身设备”、“智能学校环境”、“智能云平台”设备的支持,课堂中学生的运动信息被实时采集,第一时间为教师提供学生的个体运动信息以及班级的平均运动信息,教师可以精准及时地看到每位学生当前的运动情况。

(二)数据记录力求系统性

在数据记录方面,要考虑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计划及学期、学年的相关课时安排及要求,选择采用单次的数据或者持续性的数据记录,从而选择好特定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智能穿戴设备,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合理安排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三)数据分析力求专业性

对于采集的数据,要有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一节好的智慧型体育课的开展,除了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更关键的是对数据的分析。学校和体育教师要选择和开发好专业的云平台智能软件,对学生的数据要做好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来供体育教师、练习学生以及家长参考。所得出的专业数据也可以结合体育综合素质评定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四)数据运用力求全面性

在相关智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的较为专业的数据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手中的数据。在智慧型体育课中,对数据的收集、记录、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地运用数据,同时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要合理且具针对性地使其成为改进单次课、单元课、学期课程的依据。

五、明确智能穿戴设备的选择策略

(一)操作简单交互性强

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智能穿戴设备应尽量选择操作较简便的,能够使绝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尽可能减少操作所占用的时间。同时要考虑到智能穿戴系统的电量能耗情况。此外,还应充分考虑设备的交互性,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提升其拓展功能的开发使用。

(二)轻便贴身利于运动

在运用于智慧型体育课时,智能穿戴设备需要做到体积小巧、实时接触、软硬件融合程度高、材质无刺激、柔软、防潮、防水、长续航时间和适合长时间佩戴。此外,还应具备较为全面强大的软件功能,能够将设备搜集到的信息与数据第一时间推送,给师生直观的展示与反馈,便于用户根据反馈做出相应的变化。

(三)感知灵敏数据精确

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全面延伸人的感官能力,通过专业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主动搜集学生运动前后的信息与数据,并及时传输至智慧软件平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感知体验。智能穿戴设备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需达到智能化的感知体验,做到数据反馈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为智慧型体育课提供精确的感知数据。

六、贯彻实施智慧课程的总体策略

智能设备的出现,是教育系统的革命性因素。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性力量已经发挥巨大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智能装备的变革,其作为新生力量也被赋予了诸多期许。

(一)稳中求进、开拓创新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在实施革新时不冒进、不搞跃进式发展。要使体育教育智慧化,首要核心是稳,基础是进,在稳的前提下探索进的出路:稳定全局,局部求进;改革在稳,创新在进;对于装备、技术、理念的存量是稳,增量为进;做到稳在当下、进在长远。

(二)统筹规划、分类实施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制定相关的智慧型体育课的发展路径。遵循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生命周期规律,运用可发展的眼光使设置装备做到可持续发展。在配置专业的智能设备的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育人为本、专业引领体育课程的智慧化

要以服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教学育人方式的改革为目的。智慧型体育课要从学生的实际、课程的性质以及教学的实际出发,而变革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培养为宗旨,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此外,要做好体育教师的相关培训,提升其技术操作能力,做到设计运用专业化。

(四)根据问题、精准发力互联网云技术

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很多是颠覆性的。但在部分教育领域引起的变化并不大,因此在具体运用时要做到根据具体问题精准发力。要理清智能平台与传统平台的联系与变化,从教学环境以及适宜使用智慧系统的教学内容入手。并且确保家长对智能交互平台的有效使用,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帮助学生个体做到个性化的教育变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于南翔,陈东义,夏侯士戟.可穿戴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的新发展[J].数字通信,2012(4).

[3]李扬新.一代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3(10).

[4]孙效华,冯泽西.可穿戴设备交互设计研究[J].装饰,2014(2).

[5]张仁玉,马霖霖.可穿戴设备的今世来生[J].走向世界,2013(2).

[6]张生.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奋力推动四川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科学发展[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6).

[7]尹恩德.互联网+时代区域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59-60.

智慧体育范文6

一直以来,古希腊体育被认为是现代体育的起源,尤其是古奥运会,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哲学意味都被体育哲学各位论家诠释、阐发。在此中,古希腊哲学思想与古希腊体育运动之间的关联成为解释的关键所在。在先前较多的研http://究中,古希腊体育运动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表现”、“实现”特定哲学观念和文化理念的中介,而它的自性则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所以,厘清先前研究中古希腊体育所扮演的中介角色,深挖古希腊哲学思想中蕴含的实践智慧,对古希腊体育作哲学认识论层面上的诠释,使之有着更为饱满的哲学思考内涵是该文的思维导向。

当在体育运动领域论及古希腊哲学家及其思想时,最常被引用的一个例证是古希腊为数不少的哲学家,尤其是伟大的师徒三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出色的运动家,其中还不乏奥运桂冠获得者[1][2]。以此为依据,在较为宽泛的历史文化层面来树立体育运动在古希腊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古希腊哲学与古希腊运动在形成伊始所具备的紧密关联。而在古希腊哲学家的原著中挖掘其思想内涵和论述与古希腊体育运动之间的关联则能开出另一条研究径路。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说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被称为“爱智慧”(希腊语为philosophia)[2],意旨于对睿智的追求、热爱。但是凸显智慧的实践性,换言之确定实践智慧的内涵与意义的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wWW.133229.cOM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区别为三类:“第一类是理论知识或科学知识;第二类是实践的智慧、实践的知识或者明智、审慎;第三类是技艺、技巧或生产的知识、制作的知识” [3](这三类分别对应希腊文episteme,phronesis和techne),本文所主要关注的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phronesis,即实践智慧这一概念。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智慧包含着伦理学与政治学,他们的研究目标是善和善的行为。国家和个人的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而在实现善的过程中,实践智慧作为“一种体现为行动的知识”即实践知识,得到了凸显。

1.1 实践智慧与实践知识

亚里士多德崇尚知识,崇尚求知的生活,“他坚信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只有通过持久不懈的学术研究、逐渐积累知识才能达到,并因而告诫我们说,按照求知的欲望行事、实现自我乃是人生最崇高的目标,从事理智活动、进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并且这种求知的过程——“一种从事智识活动并进行思辨的生活”,是一种人追求不朽的过程,是人最接近神的一种状态[4]3。然实践智慧中包含着实践知识这一维度。通过挖掘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知识因素,尤其是当摆脱亚里士多德所提到的第一个知识类型(理论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束缚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具备的实践性知识,即亚里士多德所提及的第二种知识类型(实践知识)得以彰显,这是实现认识论层面上对体育运动理解提升的一个途径。

然而实践知识却是丰富的,首先它是一种属人的知识,更是一种“让我们的欲望行正道”的知识。而如何“行正道”则与亚里士多德之后提出的两个概念——权衡与直觉,及由这两者构成的话语性知识和直觉性知识密切相连[5]。

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的行为,尤其关注人行为的目的和方式这两个方面,而由权衡形成的话语性知识就是解决人行为的方式问题,而由直觉形成的直觉性知识就是解决人行为的目的问题。

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实践的智慧必须是一种能够在与人类的善相关的事情上作出行动的合理的正确的状态”[3],而实现这一合理、正确的状态就需要人来“整体性”地判断“什么是对他有利的”[5],这一行为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权衡。所以说“实践的智慧的本质是权衡的”,且权衡的对象就是“那些我们并不永远如此的事情,比如医疗、航海”。从对实践智慧的界定出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著名的中道原则——以权衡的方式“在恰当的方式,对恰当的人,有所行动” [3],而并非是一种无原则的一味“折中”,同时这也是人最好的一种行为方式。

而直觉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思想。作为一位古典经验主义肇始者,亚里士多德对感觉经验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的强调是必然的,但它同时也区别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列举的方式,即从“大量的特例中找到逻辑层面上的共同点”;第二种则是当人面对只能在整体中被观察到的原则时,人的直觉体验就至关重要,他便如斯定义了直觉理性——“区别于在推理过程中展现的逻辑理性”,而是一种“本质性的定义”[6]。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强调直觉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重视人的参与过程和直觉体验,更为甚之的是,直觉成为了直面本质的一种方式[7],是跨越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回归到特殊的途径[3]。所以通过直觉,人们就能把握行为的目的。

1.2 实践智慧的身体性

在论述完实践智慧中存在的实践知识维度及其权衡和直觉两个方面,但是真正要与个人和国家的生活发生关联,知识和德性需要与个体发生关联,那么身体这一概念却在此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但由于哲学界的学者对亚里士多德的关注多从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身体维度存在一定的漠视,时至今日,对身体问题的关注已是炙手可热,对亚里士多德对身体的描述的挖掘无疑有着对当今身体问题追根溯源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不像柏拉图,虽然两者都承认人身体的不完美性,但是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身体是人实现“理智生活”的一个中介[8]。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有着两个基本的界定。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善已然被分为三个层次:一些被称为外在的善,另外一些则与灵魂与身体有关”[9]13,与身体相关的善即可被认作是“身体的善”,其中包含了“健康、强壮、健美、敏锐” [10],而在现代看来这些描述静态身体的形容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必须“在于行动”,“获得奥林匹克桂冠的不是那些长的最漂亮和最强壮的人,却是那些参与竞技的人” [9],所以身体的行为是实现善的一个必要途径,身体的善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再者,亚里士多德并不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避讳身体的快乐,而相反他认为在身体的快乐中可以体现人“自制”的品德,并且这种“节制”的形成并不来自于道德、心灵的掌控,而更多的是身体快乐本身所具有的两种特性:第一身体快乐能驱开痛苦,只有过度的身体快乐才能治愈过度的痛苦,是从快乐的匮乏走向正常的品质,所以毫无疑问是一种向善的过程;第二身体快乐是强烈的,是天生的。[9]

可见,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中的权衡与直觉概念都在他对身体的阐述中得到体现和印证,如果没有身体,直觉经验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对身体快乐的正面肯定,实践智慧的善就无法在个体身上得以实现。同时身体也是古希腊时期个人参与政治和公共活动的一张必要的门票,亚里士多德也说过,“身体丑陋的人,不是我们所说的善的人” [9],所以身体也是个体通向集体的一个道路。

转贴于 http://

1.3 个人的善与国家的善

经由身体这一中介,实践智慧及其衍生——实践知识进入了个体和国家的生活,成为个人和国家形成善的一个基础。个体在具备直觉性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明了善的行为目的,通过权衡这一话语性知识,便可使自己行为的方式符合善的需要。在亚里士多德对善的描述中,个人的善是身体的善、灵魂的善和外在的善的三者结http://合,前两者又与第三种相区别。在身体的善中,包含着“健康、强壮、健美和敏锐”,在灵魂的善中包含着“节制、勇敢、公正和明智”,在高扬身体价值的前提下,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而这两种内在的善需要外在的善作为表达,正如他所说“具有德性还是认为在于实现生活”,所以外在的“财富、高贵出身、友爱和好运”是内在的身体和心灵的善的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10]。在这三种个人的善的描述中,也蕴含着向最高善——国家的善的迁移方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最高善,其他属人的善都是以其为目的,而城邦(古希腊的城邦实质上就是一个个小的国家,为了理解便利,本文在后面将其都写作为国家)的善就是各种技艺的目的,如战术、理财术和修辞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善。并且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完满的善应该是自足的,我们所说的自足不是指一个孤独的人过着孤独的生活,而是指他有父母、儿女、妻子,以及广言之有朋友和同邦人,因为人在本性上是社会性的”[10]。所以亚里士多德作出如下论断:“尽管善于个人和于城邦是同样的,城邦的善却是所要获得和保持的更重要、更完满的善。因为,一个人获得这种善诚然可嘉,为一个城邦获得这种善则更高尚,更神圣” [10]。在这一论述中,不仅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对个人善和国家善一致性的论述,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善的重要性的认识。国家的善的体现和实现方式也与个人的善相区别,目的在于形成“共同体的利益”,即在于利益的形成的公正的分配。但是有一点应当值得重视,也被当代的伦理学学者发挥:“一个东西之所以在国家层面是好的,完全是因为他在个人层面上也是好的。我们不能反过来说,国家层面上的善为个人层面的善提供了根据。对亚氏来说,如果什么东西在国家层面上是好的,在个人层面上却是坏的,那将不可思议 [11]。”

2 古希腊体育运动与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契合

如若单纯从当前哲学界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伦理学、政治学视角出发,无法非常直接地与古希腊体育运动建立直接的关联,但是当身体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中被挖掘后,古希腊体育运动,尤其是作为其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就能与古希腊的实践哲学形成互为印证,继而能在西方哲学发端之时树立体育运动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所存在的通向个体和国家的善和通向实践知识这两条道路是形成与实践哲学相互印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历史层面上来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也成为了古希腊哲学实践智慧的集中展示。

2.1 体育运动:通向个体和国家的善的道路

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重视,但是由于柏拉图主要持理念论的观点,所以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身体不能保证心灵的优秀,但是一个懂得思考的人一定会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拒绝过度的饮食”,但是柏拉图却又尖刻的指出日常的体育锻炼会让运动员变得缺乏适应性和懈怠,需要更多的睡眠[12]32。而亚里士多德高扬了身体感觉,重视体育运动,原因在于“健康的心灵取决于健康的身体”,“田径运动能让年轻人变成强壮、健康的公民并能在战时保卫雅典在和平时为雅典服务”[9]47,这就非常直白地印证了实践智慧中对身体性的强调和伦理学、政治学意义。而下面所阐述的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两个隐喻便展开了个体善的提升和国家稳定这两大实践智慧的意义。

2.1.1 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

古希腊先民普遍存在着自然崇拜和人格神崇拜,一方面是对自然力量的畏惧,而另一方面也是对身体不朽的追求,然后太阳的东升西落,季节交替和风雨雷电,使得先民认识到“运动”(这里的运动是更为宽泛意义上的物质运动,而非体育运动)是自然力量的本质所在,所以先民用自己身体的运动来“模写”自然的运动,所以古希腊的体育运动就形成了“模写”自然崇拜和人格神的作用[13]。从对古代神话和身体运动的研究出发,这种“模写”作用的一个反映便可诠释为身体——自然隐喻,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体育哲学学者c.jane和darwin就揭示了各种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着大地与天空是身体——自然隐喻的两个方面:

他们转述了早在公元前522年-443年的pindar的记载,“赛跑、铁饼和掷标枪、搏击、摔跤和战车比赛都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认为其中“摔跤、拳击、赛跑和战车比赛都是与大地相关”,而“投掷性的如铁饼、标枪却与天空相关”,更深入地说,摔跤、拳击等运动模拟着人格神宙斯在大地上的动物代表——公牛,骏马的行为,而“甩出铁饼前所做的圆周运动正是模写着宇宙的一种秩序”,是一种对天空中太阳东升西落的圆周运动的模写,所以“铁饼只要求达到最远的距离,而不是击中某个目标”,但是圆周运动只是铁饼运动的一部分,这也暗示着“人是无法完美地展示这永不停歇的太阳的运动”。而人投掷标枪的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古希腊人格神宙斯投掷其武器——雷电的动作,标枪在天空中的划过的轨迹也模拟着流星从天空中滑落的过程[13]。

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实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完美的追求,也着重实现了身体在人与自然进行交流沟通时的关键性地位。这样身体,尤其是身体的运动,成为了实现人能力提升和对完美追求的先决条件,是模写了完美的天空和太阳。由此引发出的身体观便不同于近代心物二分观念深入人心后的身体观。在这一身体观中,首先,善和身体的美相关联,古希腊人对身体的一个信念:“(身体)超越战争、超越性爱,对身体特定但是却普遍的一个信条:美貌由德性而来,成为美的才能成为善的” [12],而体育运动正是形成身体的美的一个最佳途径;其次身体的美所形成的善更是一种社会的教养,这样身体又与社会规范相关联,norbert elias更深一步地解释了古希腊时代的善是不同于我们当代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与军人和有教养的人的培养相关”,而“身体形象是其中的主导因素” [14]。最后,体育运动中的身体又是行为的身体,是趋向于美的身体,是个人趋向于善的过程,同时具备了善的目的和过程。所以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从实质上是一种善的体现,更为确切的说,是一种个体的善的提升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实践智慧个人的善的实现、展现的一种方式。

2.1.2 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个体——国家隐喻

如果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自然——身体隐喻是一个个体层面上善的追求,那么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含的个体——国家隐喻则是一个社会的、群体层面上的善的追求。然而这一个体——国家隐喻就体现在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场地、规则和教学方式的设置上,其中“正义”理念是隐喻的内核。

首先在古希腊时代,体育比赛必须在一个公开的场地上,在日光下进行,这是为了让神来见证比赛转贴于 http://

的全过程。拳击比赛都是没有现代拳击比赛的“重量级”概念,虽然这一方式在现代拳击运动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它的目的却在于,古希腊人认为只有这种无差别级的比赛才能展示最有力量和最强壮的人且不受制于体重,才能代表太阳这一“生命之源”的力量。在摔跤中,一个失败的身体姿势是某一方的背部触及了地面,因为这个时候失败者能感受到太阳的力量,而此时毫无疑问,获胜方正是代表了和行使了太阳的力量。可见,古http://希腊时代的正义来源于太阳,而在古希腊的体育运动中正是展示了这种正义,更为重要的是,它将这种正义展示给社会大众,形成维系社会群体,形成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13]。

再者,尽管是体育运动或者是早期的身体教育,古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拒斥特殊化。在eliseo andreu-cabrera等人对古希腊时期体育运动与身体教育的研究中就发现了亚里士多德就反对音乐教师和体操教师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化的训练,他坚持认为“年轻人应当受到所有种类的体育运动,而不是仅仅接受它们中的某一项运动训练”[15]。简单地看,这是一项古希腊身体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层次的政治学理念。不同于上面所提到的体育运动中的太阳隐喻展示了正义,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这种拒斥特殊化的做法是实现正义的一种途径。个体的身体在未经体育运动和身体教育时是私人的,为己的,但个体若要成为一个公共人物,抑或是政客、官员,从事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私人的肉体得到公开的展示,且需要进行近乎“全才式”的培养,这样个体的身体才能形成国家的公器,社会的、群体的、国家的善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古希腊城邦时代,作为“哲学王”的哲学家们有不少都是运动员。

通过揭示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含的个体——国家隐喻,可以打通古希腊体育运动中两大隐喻,个体的身体不仅仅在个体层面上与自然力量呼应,同时也能超越个人身体的限制,成为一种社会的身体、城邦的身体,个体与集体之间的鸿沟也同时被超越。

2.2 体育运动:通向实践知识的道路

暂且将古希腊体育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知识在学理层面上的联系搁置一边,古希腊哲学家们所创办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就与体育场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希腊的哲学家在教授哲学的同时,还会教授各种运动技能。亚里士多德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府(对应的英文为lyceum, 也有翻译为莱森学派,逍遥学派)就靠近古希腊式的体育场[7],在那里经常还会有哲学、政治学上的论辩。由此可见,古希腊的体育场所,不仅仅是一个人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展开哲学争论,学习哲学、算学、修辞学等知识的地方,所以先天的,古希腊体育运动就与知识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体育运动所包含的知识,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实践知识,却是另需一番论证,healther l. reid[16]对在知识层面上对古希腊体育运动(包括了体育教育)作出的重释是实现体育运动成为通向亚里士多德多崇尚的实践知识之路就是其中较为典范的。

reid对古希腊体育运动在知识层面上的复兴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第一便是古希腊体育运动是“真理之争”。因为首先古希腊体育运动挑战着人们业已认可的答案,不重复原有的状态,充斥着不确定性;其次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是一种“开放和中立”的比拼,在其中形成的知识正符合了古希腊哲学的知识定位,“知识作为事实的表达必须是可信的且是可以被证实的,并不是一个所谓信念、意见”;最后,古希腊体育运动是通过公开展示的方式,由“共识”来确定胜负,而非传统、权威、信仰和暴力。

第二是蕴含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善德之争”,它的基本核心是将体育运动对胜利的追求转向对善德的追求,亚里士多德的两位先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这种转向的积极倡导者。在哲学史层面上,苏格拉底将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为主的研究导向转向于道德哲学。苏格拉底一直坚持体育运动应该是“离开那些现实的,追求胜利的目标,而是为了追求理想性的善德的目标,换言之,这就是‘爱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就能发现自我的存在,实现真正的幸福。柏拉图则与苏格拉底所走的类似“个人救赎”道路迥然相异,他的教育理念是追求“发展灵魂的哲思能力,最终形成社会领导能力”,所以在他看来,体育教育一方面需要参与者能理解规则,让自己的灵魂和欲望恢复到原初状态,一方面体育教育也能训诫灵魂,使之能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最终形成公共服务能力,形成欲望和灵魂的和谐。

由上述两点可以发现,与其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与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毋宁说古希腊体育运动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区别于理论知识的一种实践知识,其中追求真理与善,追求国家与个体的和谐正是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界定的关键所在,是一种身体化的实践智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践智慧中的“权衡——对不永远如此的事情的求解”的具体体现。

3 古希腊体育运动与实践智慧契合的当代意义

上文在阐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内涵的基础上,又以蕴含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个体——国家隐喻及实践知识维度为中介,实质上就是挖掘了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实践智慧。但是这种深挖已然存放在博物馆中的历史故事,厘清其中的历史脉络是否有价值,却是非常值得深思

转贴于 http://

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追寻这一历史踪迹的现当代意义是本文的要旨之一,其中它对植根于当代体育深处某些问题的反思更具有核心意义。

3.1 体育与知识关系

体育运动是否在传授一种知识?这一疑问一直困扰着体育学学者、体育教育学者。尤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这一疑问则更为凸显。随着教育学的日臻完善,“教育性知识”被界定成一种“命题式或理论化的理http://解”,它有着启发性的价值。而体育作为一门学校的课程,也用这种“教育性知识”来重新“装点”自己,努力能“自证”为一种“学术性课程”[17],成为一种和其他理论学科一样的一种“知识”。为实现这一目的,体育教育有两个做法。amour对此进行了描述:第一,体育课程中,“理论课和理论考试是寻常可见的”;第二,国家课程体系必须主导国家体育课程的设置。hargreaves[17]等人对这两个做法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他们尖刻地指出“(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理论考试的出现意味着体育教育失去了他最为优势的方面”,即便不停地在体育教育中强调理论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的体育课从本质上而言仍然是实践性的,身体性的。虽然armour在身体维度对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这种身体与智识之间的矛盾进行重构,但是这种直接在体育运动、体育教育的体系中直插入身体概念是稍显突兀的,然后追寻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实践智慧,挖掘其中的实践知识却是一个正本清源的做法。

毫无疑问古希腊时代风行的体育运动、身体教育方式和当代社会的体育教育课程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身体与智识的和谐共处却在哲学层面上为当今体育教育、甚或说为“体育运动是否在传授一种知识”这一疑问提供了一条解释的径路。毋庸置疑,在上述的种种论述中,已经不难发现古希腊的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种实践知识,区别于理论知识,体现着一种实践智慧。也正是由于古希腊体育运动的这一特性,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体育与知识息息相关,互为辅佐。

随着古希腊文明的式微,基督教统治欧洲,虽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层面上二元论得以延续,但是它有关体育教育,实践智慧的理念却被忽略[2]。之后兴起的近代哲学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形成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心物二分”观念,身体不再被认为是“人类主体在世界的泊处”,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类理智——“我思”的高扬[18],身体成为了心灵“令行禁止的工具”[19],所以在中世纪,对身体的拒斥走向了极端,出现了宗教式的禁欲和苦修生活[2]。在这一知识背景下,体育与知识之间形成了隔阂,而在其中对身体的认识的跌宕便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一直影响了后期体育、体育教育哲学的思想。之后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体育开始从走向了学校,进入了教育化过程,在18-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科学和技术成为了时代的主导,体育便进入了科学化和课程化时代。虽然在这几个时代中,似乎体育与知识紧密联系,体育中充满了“理性知识”,整合了心灵与肉体,如jesse feiring williams的将体育认为是“通过体育的教育”这一观点便是代表之一。基于将个体认为是心灵和身体的整合体,心灵是这一整合体的本质的观点,williams认为“体育教育不仅仅只关注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通过体育教育而达到的个体关系、情感反应、智力学习、团队行为、社会关系、情感和审美效果” [2]。可见在这一知识背景下,体育,包括体育中的人的身体只是一个被科学所分析的对象,它的知识来源于其他学科,体育中包含的运动技能甚至运动技艺不被认为是知识的来源,而是被解释的对象,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所倡导的“实践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在现当代哲学繁盛的今天,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传统、尼采-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传统、莫斯-布迪厄的人类学传统实现了身体的重光[20],在这三股思潮传统的作用下,身体不再被简单的当作“肉体”,也不再是心灵和意识的附属。身体成为了“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身体是某种兼具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实体,既形塑社会,也被社会所形塑”[21],由此身体成为了社会与个人的中介,也成为了人认识和影响世界的中介。针对身体的探讨还在深入了认识论层面,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指出:“所有知识都有其身体根源”[22]。虽然波兰尼对知识的身体性的论述有着深刻的认识论变革意义,有着冗长的论述,但是他却是将知识的根源定在身体之上的开始。在当代的体育哲学界,将身体纳入研究分析,甚至成为研究的主题之一[23],引发了国内大量学者的共鸣,但是较多的研究均是在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对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如体育中社会对身体的规训,体育中对身体的人文价值的体现等,所以只停留在身体的中介性意义上,但是最为知识根源的挖掘则尚未展开。从这点看,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就缺憾了与当代哲学的认识论研究的身体根源性挖掘这一方向的呼应。所以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还未深入到知识层面,体育运动中蕴含的“实践知识”就无法得到进一步挖掘。

上一篇家长里短

下一篇拳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