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智慧工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智慧工程

智慧工程范文1

关键词:智慧工地;信息化;可视化;实时采集;分析

1概述

2019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等要求;2016年交通部安质司《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应探索“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新思路,推行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提升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为了响应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切实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推行智慧工地建设。然而,无论是硬件和软件,目前对于智慧工地尚没有统一的认识与定义[1、2]。本文依托实体工程的建设,开展智慧工地顶层方案的设计并通过实际应用,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2智慧工地的框架结构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设应聚焦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项目成本、质量安全管理目标等因素,紧密围绕项目前后场的人、机、料、法、环等5项关键要素,进行定制化的框架结构搭建,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3智慧工地顶层方案设计

在智慧工地框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软件、硬件的调研和分析,介绍了智慧工地当中,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等7大模块的主要功能,可为智慧工地的建设与推广提供借鉴。

3.1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包含合同管理[3]、计量支付、考核管理、文档管理等内容。通过合同管理,登记上传合同文本和扫描件,记录合同信息和主要条款,以及过程中的合同变更等信息。系统如同网盘一般自动生成合同台账和清单,并及时更新,可根据变更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变更程序和流程,每项变更程序之间相互关联,做到自动留痕,可追溯。通过计量支付功能,登记上报每期计量与报验的信息,并可在网上办理计量支付过程中的审批手续,并生成计量支付台账。通过发文管理,进行收发文网上办理,可以在线办理收发文审批流程,并对公文进行自动归档;在线新闻、通知公告等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各单位接收相关通知文件;通过办公管理在线浏览规范文件,填报施工日志和月报。根据平安工地考核办法,内置完整的考核用表,建立网络化的安全考核机制系统,每月自动生成对各参建单位的考核结果,实现考核管理的公开、公平及透明,如“平安工地”的网上打分及统计等。

3.2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包含考勤管理、实名制与培训管理、工资管理等模块。通过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可以对人员考勤实现全面自动化管理,随时掌握人员出勤情况,能够快速、准确地查询人员各个时间的位置等考勤信息,便于指挥部进行管理;为所有进场人员通过身份证读卡录入实名制登记系统,进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工资管理可与考勤管理系统相关联,能自动生成每名员工当日出勤小时数,剔除异常数据并生成日报表;每月初系统还能自动生成月报表,包含员工姓名、考勤天数、出勤小时数、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等数据[4]。

3.3设备管理。可应用二维码识别管理系统[5],在现场拌和站等固定设备和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等可移动机械上贴上包含设备编号、设备规格型号、管理责任人、进场日期、验收状态等信息的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识别管理系统,可有效加强对机械设备等动态管理。此外,在两区三场入口处通过摄像头对项目运输车辆的管控以及社会车辆出入道口的管控,能够识别车辆在每个道口的通过时间以及车辆的基本信息,明确每辆车的放行人员以及车辆的基础运输轨迹,从而实现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出入车辆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3.4物料管理。通过物料管理模块及时了解各原材料物资的价格信息,加强物资采购价格指导和严格管理。可以通过对各类原材料进场登记管理,实时了解各材料进场数量、产地、验收状态等,加强原材料进场验收管理的规范性,同时能够有效节约采购成本。

3.5质量管理。以沥青路面施工为例,通过在拌和楼、运输车辆、摊铺机、压路机中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级配、摊铺碾压温度、车辆运行轨迹、速度等参数,对施工过程中的参数进行实时管控。2沥青路面施工管控示意图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各试验室仪器设备的升级改造,可实现试验设备联网监控,对关键试验的检测过程、检测结果实时监督,数据实时上传平台,可有效杜绝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行为,目前可监控的试验类别:沥青品牌、沥青原材料、沥青混合料、无机结合料、水泥原材、钢筋原材、钢筋焊接等。

3.6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包含视频监控、特征设备安全监测以及结构物安全监测等。对工程建设的关键部位安装如球机、枪机等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控现场的人员与设备的施工行为。通过视频监控,对两区三场、生活区、办公区的安全、重大、危险性高或隐蔽性施工作业进行全程监控,管理者从而对现场的施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此外,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可采用基坑自动化监测系统确保深基坑的结构安全。通过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和高精度测量设备,对基坑岩土体地表位移、内部位移、结构应力、地下水位、倾斜等一系列关键参数进行连续监测,当出现坍塌危险时即时进行预警。

3.7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模块主要通过对大气、水文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当指标超过阈值时,即时进行预警和处置。以扬尘监测与喷淋系统为例,本系统可对空气中的PM2.5、PM10、温度、湿度、噪声等参数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可通过平台实时展示,当指标超标时,紫东控制喷淋系统,通过雾炮机进行喷淋除尘。

4应用效果分析

依托南京江北地区某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智慧工地的应用效果表明,智慧工地可以取得以下经济效益。(1)机械燃油方面:采用如3D摊铺施工、无人驾驶集群化等智能化施工技术,可以精准施工,施工机械油耗降低约15%。(2)人员成本方面:采用智能化施工与监管技术,可减少监理及管理人员约30%。(3)节约资源方面:采用智能降尘与养生系统,实时监测、预警、智能治理扬尘,节约用水40%。社会效益方面,智慧工地的建设,以数据驱动的新型柔性组织形态和工程管理模式,使工程建设各要素可测、可知、可控,从而实现工程建设综合成本大幅降低,不仅降低工程活动能耗,减少污染,而且保障施工安全,提升安全管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5结论

智慧工程范文2

1.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

在对智慧城市进行建设的同时还应站在国土规划管理的视觉进行考虑,确保通信工程建设能够有充足的用地空间进行支撑。所以,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最大的前提条件便是制定全新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

2.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重视系统工程,科学合理地构建智慧城市,确保智慧城市能够得到完整的统筹与规划,并集合各类有效资源,实现良好的整体效果,并使智慧城市下的产业经济及政府管理、社会环境共同实现智慧化管理;其次应重视配置的合理性,创建两型化社会,即是资源良好配置型社会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尽可能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共享与和谐,加大配置优化程度,搭理发展我国城市的产业化经济及民生管理。

二、智慧城市中通信工程建设的规划

1.城市中通信工程建设的规划内容。

合理规划、适当引导、资源共享、系统完善、满足需求,这是我国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通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进展,我国信息网络的承载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通信工程的综合利用率及信息通信的集中辐射程度也会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宽带城市建设。

宽带城市建设可以轻松改变传统网络宽带的传输能力,因此在建设DWDM全光设备传送网络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有效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在一些新建设的楼房安装光纤电缆时,必须严格根据标准来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在对一些已安装光纤电缆的老楼房进行维护或改造时,必须确保每座楼房及每个用户都装有最新的网络宽带,不可有遗漏现象发生。

1.2智慧公共服务。

为了尽快实现城市中各类资源的共享,在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及城市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强化医疗就业文化等专业应用来进行系统的建设,通过规范城市建设及提高智能水平来有效推动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共享,协调城市中人流、信息流及资金流之间的平衡性及协调性,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及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促进城市转型的实现。

1.3无线城市建设。

强化城市无线网络的建设水平和进度,例如WIFI无线网络技术、WLAN热点网络技术、3G网络技术及4G网络技术。

1.4三网融合建设。

三网融合建设主要是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广电业务,另一方面是电信业务。因此三网融合建设工作的工作方向就是将广电及电信业务进行同步开发及推动,实现双向辐射,必须保障最终建设完成的三网融合业务的运行方式能够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并满足网络信息安全及文明管理等各方面要求。

1.5数据中心建设。

必须强化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开发与建设,确保所建设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具有强大而有效地数据处理储存、分析及处理能力,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并适用于各个领域,对云计算环境的布局进行合理分配。

1.6智慧安居服务。

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试点工作,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试点区域进行试点工作,在进行试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全方面考虑到公共区、商务区及居住区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及需求,与无聊网、互联网、无线网等各类通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开展社区政务工作,建设智慧家居系统、智能楼房管理系统、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等,使居民的工作、生活都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靠近,对智慧社区安居相关的标准进行探索与总结,推动智慧社区安居工作的标准化进展,为今后全市新住宅及楼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2.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通信工程的规划要求。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及通信工程建设的不断进展,对现有的通信楼宇的规划提出了两个要求,分别是数量要求及容量要求。

三、结束语

智慧工程范文3

【关键词】BIM;CIM;智慧型项目管理

1引言

对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智慧化管理,通过新兴信息技术,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文章以某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工程建设的创新管理示范性项目为研究对象,探索从BIM走向CIM的智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为新兴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2项目概况

文章研究的项目是广州市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2万?,地下3层,地上为超高层塔楼,总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项目结构类型为框架—核心筒和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该项目由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内含大型钢斜柱与墙内钢斜撑,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同时,该项目也是广州市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助力工程建设,促进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管理示范性项目。

3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

目前,BI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在推动工程项目的建设进程、攻克施工重点和难点、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目标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1BIM碰撞检查。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土建和机电综合管线分别建模。通过BIM建模和碰撞检查的方式,及早发现各专业施工图纸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动就图纸问题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确认,把图纸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在施工前期妥善解决,为项目施工全面推进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比如,在机电综合管线建模过程中,发现图纸标注的地下室给水管道距地标高与结构柱帽会发生碰撞。发现问题后,及时与设计单位给排水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取得设计变更方案。通过建模方式,将图纸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为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2BIM4D施工过程模拟。BIM4D施工过程模拟是通过在三维模型上添加时间轴,进而实现时间流程管理的仿真模型。它主要由组件模型、程序模型和数据库三部分组成。组件模型就是用BIM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项目构件;程序模型就是通过程序建立虚拟项目构件与项目时间流程的逻辑关系,呈现整个施工过程;数据库主要是分析和统计相关数据,生成报表,为项目管理提供决策信息。它把虚拟的模型和进度计划关联起来,按计划模拟施工的进程,检查施工流程、材料供应及进度计划的合理性,使项目人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和具体化。同时,该技术让各参建方在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就能了解到项目的建设全貌和建设的全过程,更直观地把握项目建设过程的关键时间节点。

3.3项目重点难点的施工模拟。地下室逆作法施工和钢斜柱吊装是本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施工总承包单位决定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有效控制重点难点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等管理问题,共享数据,协调各方达成一致目标。在超高层建筑中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地下室施工期间的支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地下结构,并与土方开挖交替实施的逆作法施工,能够大幅缩短工期,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是:地下室连续墙和桩基础施工→地下室结构柱施工,采用一柱一桩结构形式→土方明挖至首层地下室底板→首层梁板结构施工→逆作地下结构、与地上主体结构同时施工。本项目对上述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全过程模拟,对关键工序的模拟精度力求接近项目实际工况,对关键节点大样实现三维可视化交底,为逆作法施工奠定基础。该项目另一个施工难点是钢斜柱吊装。该项目地上主体结构采用大型悬挑偏心受压钢结构设计,施工难度大。同时该项目因现场复杂环境的诸多限制,无法采用常规的搭设落地胎架的方式进行钢结构安装。如何在偏心受力和复杂环境双重不利施工条件下确保钢结构的安装精度,成为项目管理必须解决的难题。对此,项目总承包单位采用BIM技术对安装过程进行施工过程模拟,确定最不利的施工工况,寻找解决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最终使得吊装作业得以顺利实施。施工总承包单位通过施工模拟方式传递有效信息,使项目参建方对项目施工重点、难点的进度和质量控制目标达成一致,高效实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项目管理工作,在管理上形成协作和合力。

4从BIM走向CIM的智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4.1智慧建设理论推动BIM技术向CIM平台发展。智慧建设理论是集成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满足工程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不同参与方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构建工程项目建造运行的智慧环境,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智慧建造逐步向基于CIM平台的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发展和融合的新理论。其中,CIM是城市信息模型[1]的简称,其数据主要由大场景、宏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和着眼于建筑单体、微观的BIM数据构成[2],为实现城市的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提升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提供信息支持。BIM与CIM是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智慧建设理论为构建全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智慧建设理论的指导下,工程项目智慧管理模式将寻求突破,推动局部向整体发展,与宏观的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融合。

4.2基于CIM平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本项目着重探索CIM平台在建设阶段,通过数据融合和可视化等方式,为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带来新的内涵。基于CIM的智慧化管理的关键基础在于信息的智能获取。它有别于传统的人力采集信息的方式,其基础信息数据源自摄像头及智能捕捉、传感器及数据分析、电子芯片感应、倾斜摄影成像、三维扫描建模或其他信息平台关联导入等,然后通过数据接口实现各项管理业务的各类数据汇总,集成在CIM平台各功能板块上。此外,与传统的二维平面或表格统计的呈现方式不同,CIM平台以BIM模型或三维模型为数据载体,以三维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数据均与工程模型相关联。从BIM到CIM,项目进度、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三大目标的管理有了创新的方式。1)项目进度管理基于CIM平台,建筑的建造过程被纳入城市建设实时管控中,进行全局和局部的整体协调。本项目采用全景和全过程实时监控,无人机和监控采集数据后上传至CIM平台,建造的实时进度即可呈现在城市的动态面貌中。对于政府职能部门和项目投资者来说,能从平台上及时了解到项目的进度。通过与BIM4D施工模拟的数据进行比照后,对项目进度的总体控制更加直观。对项目总承包单位而言,能从平台上掌握到项目所处周边环境的情况,为项目实施寻找最佳时机。2)项目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常规的管理方式是事前监督程序到位、事中监理和事后实体抽查。在CIM平台上通过数据提取和融合后,可以实时可视化、立体化监督,质量监督不再停留于纸面化和会议化。3)基于CIM平台的项目安全与环境保护目标的管理应用广泛在安全方面,比如工地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信息可视化监控;安全教育和培训中结合VR和AR技术,使人员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达到教育目的;通过人工智能方式对工地安全帽佩戴、高空作业安全带配置的情况进行识别和报警;深基坑监测数据的同步共享和预警;塔吊、施工电梯等主要机械设备的智能监控的应用等。扬尘和噪声监控则是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通过CIM平台获取的信息是智能且可视化的。它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赋予项目管理更加广阔的思维和视角;同时,通过CIM平台,项目参建单位为信息化赋能城市治理贡献数据,让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5从BIM到CIM探索中的思考

5.1实现从BIM到CIM的思考。BIM与CIM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决定了二者对信息详细程度的要求不一样。在BIM应用过程中,对模型本身有较高信息精度要求。在CIM平台中,更注重各项信息的自动获取、智能分析、高效处理。

5.2数据双向服务的思考。BIM定位于服务项目,CIM定位于服务城市管理,二者定位不同、受众不同。当前CIM试点平台着力于职能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智能监管,强化了监督管理,对项目本身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项目参建方的角度看,却增加了人力物力投入。思考以政府为主导的CIM平台能否在满足职能监管功能的同时,研发并开放相关平台端口、功能模块用于项目自身管理服务,为项目各参建方提供便利,真正实现数据源自项目、服务于项目。

6结语

从BIM技术走向CIM平台,从传统的项目管理走向智慧型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行业主动融入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创新和建设,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10):32.

智慧工程范文4

关键词:智慧化校园;监理方法;过程控制

1工程概况

该项目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了3套网络,办公网络,智能网络和测试网络。其中办公网和智能化网共用一套物理设备,进行逻辑隔离,组成校园网;考务专网与校园网进行物理隔离,校园网通过网络安全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考务专网与上级考试院对接。本工程智慧化校园主要图纸设计有: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室录播系统、校园安保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校园信息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片系统、校园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弱电集成管道系统、机房工程、云教室、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智能校园集成可视化系统、消费监控系统等。

2校园智能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园智能系统工程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2)校园智能系统子系统与土木工程、装饰、其他机电系统、校园智能系统之间存在一系列相关的协作与协调。(3)业主单位、设备供应商、管道和设备安装单位以及系统承包商之间的监督单位的协调和监督。(4)许多完成文档不涉及系统集成、软件和设备参数设置的核心。校园智能系统项目建设过程应涉及检测机构,有利于整个项目实施的严谨性和标准化;有利于把质量问题控制在初期;有利于各种系统建设的顺利协调。(5)对于具有高安全性要求的关键业务系统,通常不会严格证明系统的风险分析。一些安全漏洞要求用户支持相应的管理措施,承包商没有给用户足够的解释。(6)用户需要在IT设备的标准配置中添加附件时,供应商向用户提供的设备通常会有差异,会损害用户的利益。(7)隐蔽工程或预埋系统(如各类布线产品等),选用的产品或设备的功能与性能指标都适度超前,成本增加。(8)非嵌入式或隐藏式开放式设备(如交换机)应基于当前的学校管理和应用要求。选择具有成本效益的设备,并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预留。

3监理工作的方法及应对措施

为了现场动态控制质量节点,加强施工单位“三检系统”(即自检,互检,全时检查)的管理,在关键流程旁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质量控制,例如:建设开始建立模型管道布线工程、模型控制箱,牢固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原则,增强质量意识,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3.1施工准备阶段(事前)控制

(1)组织监理人员岗前培训,学习熟悉工程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和与该项目相关的其他合同;学习与该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则以及强制性规定;并组织安全专业知识评估,合格后才能就业。(2)检查提交建筑单位审查的各类文件,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施工计划、分包单位资质、施工机械和工具、施工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等,提交书面评论意见并建立注册账户。(3)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图纸进行预检,重点关注各行业的对接,总结施工单位的评审意见,并向施工管理单位报告,由设计单位答复。参与(组织)施工图设计和图纸审查,并监督施工单位认真执行设计文件。(4)实施工程材料进入检验验收制度,重点是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见证取样和拆包检验。有必要检查并接受全面覆盖并完成项目,并确保各种材料的质量达到100%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现场检查工作通过检查,侧站和平行检查进行。下达监理通知单,并监督其整改到位,形成闭环质量控制管理。(6)隐蔽工程应严格实施隐蔽工程验收申请制度。(7)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安装后,主管将通过边站方法跟踪系统调试和测试工作,对问题和不合格系统进行监督和纠正,直到重新测试合格。在此基础上,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委托的项目体系应配合验收,并审核检验结果的符合性。(8)监督和检查每个检验批的检验和批准文件的完整性和完整性,子项目施工检验控制和各系统的调试检验报告。并协助施工方完成验收工作。(9)验收完成后,主管根据工程材料的归档要求收集和组织文件、材料、目录、登记和档案,及时转交施工方备案。

3.2施工阶段(事中)控制

3.2.1所有材料的检验和取样

(1)国家监察委员会审查了相关的质量认证文件,如建筑单位提供的制造商资质、质量保证证书、证书和检验报告。当能够满足项目需求时,组织者,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物资人员将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严格检查材料,设备品牌,数量等是否与报告的数据一致。检查进料的外观质量,做好现场见证抽样检验,通过测试后,即可同意使用项目建议部分。如果试验不合格,应责令施工单位清理出口并报告有关书面文件和录像资料。(2)验收。随机检验和重新试验后,现场的电缆、监控设备、广播设备和其他材料均符合设计和规范,并投入使用。

3.2.2技术复核情况

每个过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将自检并通过检查。施工单位应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管道、预埋管道和设备的设计位置和高程进行技术审查。通过审核后,进入下一个流程。如有偏差,施工单位要进行现场调整、整改和完工。

3.2.3隐蔽验收情况

在预埋之前,所有电线、电缆管道和电缆都经过自检。隐蔽的验收数据应报告监督部门、业主的现场代表、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经验收合格,同意隐蔽;验收不合格,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当场监督整改。

4竣工验收应具备下列条件

(1)根据批准的工程技术文件,施工完毕;(2)完成调试及自检,并出具系统自检记录;(3)子项目的质量合格并被接受,并子项目的质量验收记录;(4)完成系统试运行并发出测试运行报告;(5)系统合格,系统测试记录;(6)完成技术培训,并出具培训记录。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验收应采用子系统、分阶段、多层次、首次分布式和集中验收的方式。整个系统验收按照施工和调试运行阶段分为单个设备验收和子系统功能验收。第三方测试和验收系统已在五个级别完成并被接受。业主组织专家以及设计、监督、安装单位完成验收。

5结语

整个智慧化校园系统设计从以人为本、功能实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经济合理、施工维修方便、可扩展等方面考虑,完全满足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使整个智能校园系统工程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合理控制投资成本。

参考文献

[1]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智慧工程范文5

关键词:智慧工地系统;建筑工程管理;绿色施工;周界防范红外对射

智慧工地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精密的设计与模拟,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关键在于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传感技术等植入建筑、施工人员携带的设备及机械设备中,通过网络将其连接,整合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1智慧工地系统

“智慧工地系统”是在智慧地球理念基础上诞生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其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传感技术、物联网等,实现了建筑工程的互联协同、科学管理以及智能生产,逐步实现了绿色施工及生态建造[1]。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确设计及施工模拟,围绕建筑工程施工开展全过程管理,提高管理实效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绩。将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通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快速、准确处理建筑工程施工大数据,提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效率,提高施工规范性。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有助于排查施工质量隐患,及时发现施工管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发挥更好的管理作用[2]。在智慧工地系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间的沟通更直接和流畅,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具体问题和管理过程进行有效对接,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开展,落实各项施工管理手段与制度,提高整体管理效果。

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筑工程施工数据监控。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需要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工程中,实时监控施工数据是主要工作内容,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有助于提高施工数据监控效率,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实际应用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施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效率,且获得数据更加完整、准确,不会受到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的影响,整体工作效果较好。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时,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对比、分析智慧工地系统收集的施工数据,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数据监控,一旦施工数据出现异常情况,须及时停工,排查安全隐患。

3.2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项目多、施工人员与设备多等特点,给施工管理造成了较大困难。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可推动建筑工程施工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工程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等[4]。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将人工智能设备、传感器等,装置在工程机械设备或施工人员穿戴的衣服和防护设备上,整合建筑工程施工全程,及时发现施工人员使用操作、工程机械设备运转等问题,及时预警并加以处置,以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减少工程维修成本。智慧工地系统在施工材料使用和工程进度方面有较好应用,可准确获得计算结果,且可长时间监测,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利用率。

3.3周界防范红外对射。建筑工程施工的范围普遍较大,且施工周围环境复杂,可能影响周围的住宅区、公路及生态环境等。因此,需要做好周界防范,避免非施工人员误入施工现场或有目的地进入施工现场,破坏建筑工程,妨碍施工的正常进行,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区域的安全性,同时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区域、设备及材料存放区域、生活区域及办公区域是四个重点管理区域,需要做好周界防范,避免出现入侵行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在施工现场的边界(围挡)处装置全方位、无死角的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通过红外电子技术自动探测布防范区域内的全部入侵行为,且及时报警提示入侵行为的发生位置,以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入侵人员或生物,并将其驱除,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安全,避免丢失或损坏。

3.4电气配电无功补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其中有较多的设备使用时间均较长,存在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且设备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易导致功率下降,造成电能浪费。全新的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操作不当或空转,导致用电效率下降,增加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因此,电气配电无功补偿设备的应用较为关键,有助于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用电效率,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良。电气配电无功补偿系统主要结构包括隔离开关、智能控制器,是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实际应用时,施工管理人员需要设定一个智能控制器功率因素目标,在工程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采集功率因素,如果功率因素低于设定目标值,系统就自动发出信号,使电容器组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投入,促使系统功率因素逐渐接近设定目标,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功率[5]。不同的工程机械设备具有不同的功率因素,且电气配电无功补偿系统负荷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工作时,系统需要在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下,及时采集和反馈功率因素,调节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各种参数,确保系统有序运行,提高电气配电无功补偿效果。

3.5绿色施工在线监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施工污染控制方面,提出了绿色施工的全新理念,并应用在多个建筑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可在智慧工地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污染监测,确保施工噪声污染、灰尘污染、垃圾污染等符合相关标准,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对周边居民区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性与环保性[6]。例如,在建筑工程区域的边界处设置装配式冲孔围挡,封闭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在围挡上方间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雾化喷头,在施工灰尘较大时进行雾化喷雾,防止灰尘扩散。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特定的位置,安装施工噪声和扬尘监测系统,对重点施工区域内的扬尘、噪声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到智慧工地系统控制平台,施工管理人员通过分析各种污染数据,及时发现污染超标问题,并自动触发喷淋设备进行降尘,在扬尘数据降低到预先设置的数值范围内后,可以自动停止降尘设备工作。

3.6日常管理系统优化。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提高建筑工程日常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优化日常管理系统,如人员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首先,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督各个施工环节,汇总所有施工项目的操作行为,以供施工管理人员分析、处理,以此合理分工和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闲置或浪费劳动力。其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提高物料管理系统应用水平,在物料管理系统中导入智慧工地系统模型,通过BIM技术进行三维成图,以此准确计算工程施工量,快速生成物料清单,促使物料采购人员可提前获得准确的物料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施工管理人员可利用智慧工地系统管理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和劳务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管理工作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可以在系统上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智慧工地系统不断完善,功能越来越丰富,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起到的作用不断增加,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质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助于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因此,在建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与管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智慧工地系统,明确系统应用重要性与特点,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灵活运用智慧工地系统,从多个方面给予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支持,提高整体管理实效,确保工程施工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罗吉国.研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9):177-178.

[2]晋晓梅.浅谈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20,6(12):136-137.

[3]苗泽惠,张京.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6):25-26.

[4]谢坤坤.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22.

[5]柏艳玲.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0(10):188-189.

智慧工程范文6

【关键词】智慧工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1引言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高。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监管手段无法及时追踪风险因素,不能有效控制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借助智慧工地,改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智慧工地是一种全新的建筑工地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互联网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工地”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工地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为施工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工地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1]。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的优点

2.1劳务实名制度管理的精准化

加强劳务实名制是确保工程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考勤是人力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以往都是分包人员手写登记,内容真实性差,没有真实反映实际工作人数,后期出现纠纷难以解决。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和技术平台,可实现管理的实名制数字化“门户”系统,在智能平台的基础上运用人脸识别、无线通信等数字化技术,使施工单位能够密切监控现场,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取工人的信息,为合理管理和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智能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员工的出勤频率和行踪,极大提高了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2机械设备设施管理的智能化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大型建筑项目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项目建设中,大型机械和设备是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对脚手架、电梯、升降机等设备,应加强工地现场的安全控制。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科学管理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例如,施工中常用的塔式起重机,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速、重量、振幅等参数。通过在塔架的多个部位配置不同的传感器,对风速、重量、幅度、倾角和回转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发送给相应人员,以便根据当前情况及时评估起重机的运行状态,发出警报或执行适当的操作指令。如遇声光报警、停电、减速等措施,第一时间发现并有效处理安全隐患,确保塔式起重机安全稳定运行。

2.3安全体验教育培训的生动化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业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专业知识,同时,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应对措施不了解。培训系统的建立对安全管理有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智慧工地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可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建立和完善智能化设施管理系统,提高项目经理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降低施工风险。采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方法和多维技术,可以模拟建筑安全事故,基于建筑工地真实场景的虚拟教学系统,可提高教学经验和效果。例如,虚拟现实系统可以模拟高空坠落、火灾、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风险,这能使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影响,提高工人对各种事故的敏感性,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确保施工的合理性,规范施工过程。同时,在面对新的安全问题时,也有能力对施工中的险情进行积极地自我防范与自救[2]。

2.4安全预警监控的自动化

采用智慧工地平台后,可以实现对现场多区域、多角度的远程安全巡视,通过施工现场视频监控以及在后台搭建危险源数据库、隐患清单等,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远程巡视,通过现场数据上传及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安全巡视人员通过后台可以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与管控。在施工现场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时,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管理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智能手段对危险监控区域的数据进行实时收集,系统地综合分析,对超过预警的状况进行报警,对实行危险操作的作业人员发出警报,解除隐患。施工团队也能在警报提示后,加强对安全问题的整治与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出应对策略。

2.5工人防护设备的智能化

在实际使用中,智能化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相较于传统防护措施,其安全性能也相对较高。其中,安全帽、智能手环等的使用能有效减少沟通障碍,提升施工效率,解决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中不必要的奔波游走,安全监控管理更具针对性。当作业人员使用非正规手段进行操作,或者近距离接触危险事物时,智能工程安全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作业人员的安全信息将会被及时传递到管理平台终端进行储存,智能工程系统检测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进行危险源位置确认以及人员状态检查,在出现伤亡情况时,系统将即时联系医院进行医疗救助,在预防事故发生的同时,减少人员伤亡情况[3]。

3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3.1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

系统需以劳动力资源共享为基础,采取业务统一规划、数据集中管理和分级应用的原则,覆盖劳务管理全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劳务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劳动力资源共享和统一调配、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系统主要组成应包含人员实名制、作业人员考勤、安全教育培训、工资发放监管、工人现场定位等几个模块,系统组成架构如图1所示。通过结合监控系统,可以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定位跟踪,保障工人人身安全;对特殊部位或者危险地域部署定位,对进入区域的人员进行跟踪,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时掌握劳动力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劳务纠纷风险。发生恶意讨薪事件时有据可循,全公司共享恶意讨薪人员或施工班组监控工人培训上岗,对未培训人员预警,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2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吊监控是对一台塔吊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全过程监控。用技术防御代替人防,通过塔机监控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实时记录塔机运行数据,提高安全系数,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安装塔机监控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安全管理成本和安全损失。塔吊安全监控系统一般由主控单元、显示器、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GPRS通信、终端软件等组成。塔吊监控可以通过客户端和主机进行可视化远程监控,全方位保障塔吊的安全使用。引导系统根据实际工况,将吊钩周围的实时视频图像以高清图像实时展现给塔吊司机,让司机快速准确地做出正确操作和判断,解决了塔吊司机在施工现场存在的视觉死角、远距离视线模糊、语音引导容易出错等专业问题。它能够全方位保证塔机的安全运行,包括塔机区域安全防护、塔机防碰撞、塔机超载、塔机防倾翻、吊钩可视化等功能,也能够提供塔机安全状态的实时预警,并进行制动控制,是现代建筑重型机械群的一种安全防护设备[4]。

3.3深基坑监测系统

智慧工地基坑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主要应用于降水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在深基坑作业现场安装传感器等智能设备,例如,在基坑开挖、支撑保护的全过程中,采用锚杆应力监测基坑周围的稳定状况。同时,采用先进的通信和大数据技术,将现场监测数据上传至监测后台,将后台对数据的动态分析和处理发送至相关责任人,相关人员对数据中的异常越限和告警进行解决,确保基坑作业的安全稳定性。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大数据监测,主要通过以下几步进行:①利用数据服务器和计算服务器组建基坑风险管理系统硬件平台;②将收集到的基坑风险信息上传至风险管理平台;③将基坑相关变形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器;④将当前基坑与历史基坑信息相对比,得出分析结果并作为相关数据;⑤将基坑相关风险信息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展示;⑥判断当前基坑收集到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推送,显示基坑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效果。

3.4设备、材料智能安检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在施工期间使用前,必须通过安全检查和质量检查。使用智能视频控制与识别方法,可实现材料的快速分类和机械设备的智能安全控制,为确保交付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及安全,可采用移动机械系统,其智能安全控制流程相对简单,软件安装成本低,采用嵌入式系统和内联技术、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使计算机能够及时发现机械系统运行中潜在的安全风险。由于许多工程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对设备的工作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全智能安全控制,覆盖潜在的安全操作,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故障概率。

3.5高支模监控系统

建筑行业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类型不断丰富,在混凝土浇筑时都需要搭建高大支模。高支模作业施工难度大、作业风险等级高,现场采用高支模监控系统辅助施工作业,进一步提高作业安全系数。主要是在模板或者支撑杆上加装传感器,传感器将现场采集的压力、位移等数据传输至后台,后台可以对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相关人员根据后台发出的告警或者提示信号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智慧工地系统和技术平台加强建筑施工人员培训、特种设备管控、高危工程作业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人工管理的弊端。安全无小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是提高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孙洪磊,刘著国,王帅.智慧工地——建筑业的智慧时代[J].智能建筑,2019(6):15-19.

[2]吕军,吴海建,齐国强,鄢团军,吴缙峰,缪泽峰,王君.塔吊在线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8,8(8):68-71.

[3]陈炬锋.施工群塔监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智慧工程范文7

[关键词]教学模式;智慧课堂;专业认证;安全工程;互联网云平台

安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现有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采用“大安全”办学理念,为各行各业提供通用型安全管理人才,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1]。然而,毕业生反馈工作初期存在上手慢、适应力差、执行力弱等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育与实际脱节,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严重不足[2]。因此,部分高校从2006年开始引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方法,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3]。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为当前课堂教学提出新挑战,传统的课堂板书、PPT,课后作业的教学方法已严重制约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亟需一种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专业认证的需求。本文通过近两年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构建,可为相关院校安全工程教学提供参考。

1专业认证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融入生活的今天,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交互性,学生学习兴趣低,课后作业不重视,草草了事,学习效果差。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智慧课堂教学,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适应千禧年出生的学生。安徽省从2018年开始在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设立智慧课堂专项,笔者是首批智慧课堂建设人。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安全工程专业认证需要,智慧课堂建设还需解决如下问题。(1)智慧课堂是什么?智慧课堂这一词出现较早,2004年就有人提出,主要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但那时并没有太多内涵,仅仅是一个概念和努力方向。后来,微课和翻转课堂发展迅速,智慧课堂被赋予利用多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上、课下交互式教学的内涵[4],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的考核指标也以课堂教学视频和软件交互内容为主。这使很多人分不清智慧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不同,或者认为智慧课堂是翻转课堂的延伸。尤其是专业认证背景下智慧课堂内涵的界定,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智慧课堂是一种不断进步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智慧二字。以专业认证为目标的智慧课堂内涵在于以工业界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培养为中心,构建智慧学习生态,实现教学内容持续更新、学习方法持续改进、学习效果持续提升。(2)智慧课堂建设什么?笔者认为其建设核心是适应安全工程专业认证需求的教学内容。由于“大安全”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适用于各行业、各组织安全问题的科学理论和方法[5],需要设置多门课程覆盖各行业,但行业如采矿、建筑、交通、化工的运行机制差别很大,导致课程覆盖面广,教学组织难度大。因此,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智慧课堂建设的内容应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及时转化社会需求,能够反映工业界诉求[6-7],并持续更新改进,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掌握解决各行业安全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适应企业的需要。(3)智慧课堂怎样建设?智慧课堂的内涵核心在于构建智慧学习生态。因此,专业认证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聚焦于如何构建适应安全工程专业认证需求的智慧学习生态,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理念。智慧学习生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与学习,互动与反馈,追踪与改进,最终实现教师的精准教学和学生的精熟学习。智慧学习生态的实现不仅需要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教师穿插运用新技术,合理安排教学组织[8]。

2智慧课堂云平台的架构与核心功能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战略,相关公司基于互联网云教学模式开发了多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平台,如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大大丰富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熟悉并应用这些教学工具平台,为智慧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1系统架构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互联网云教学平台内容涵盖矿山、建筑施工、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集“在线学习+行业课程+追踪反馈”为一体,如图1所示。系统的整体架构如下:(1)云课程:教师与企业合作,综合现代IT技术,将多媒体、动漫、3D、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到现代教学中,丰富教学课件和视频,形成精品课程,有效地满足了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的需求。(2)云学习:云平台提供强大的在线学习、在线考核功能,基于互联网、手机的在线学习,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学习与练习、考试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3)云服务:云教学采用“互联网+”的应用模式,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实时追踪反馈学习效果。教师通过网页快速构建教学内容,无须购买任何服务器等硬件设备。

2.2核心功能

云教学平台整合了学习管理、在线考核、移动学习、课程中心、知识管理等功能,能满足日常教学的不同需求:(1)学习管理:平台提供强大的在线学习管理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安排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如图2所示。可以让学生自主选课,也可以按培养计划的要求,主动分配课程给学生。平台整合精品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学习、测试、模拟考试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生动性和实用性,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2)在线考核:平台提供强大的在线练习、模拟考试、专业测试等功能。提供题库管理功能,支持强大的批量试题维护,让教师轻松创建和管理题库;系统支持智能组卷方案,实现高质量出卷;同时系统支持大规模考试的应用,支持分布式考试。(3)移动学习: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介质,引入组织学习理念,将学习根植于日常工作流程,融合人脉、圈子、分享、互动交流、社区等非正式学习元素,结合正式学习、知识管理、游戏化学习及平时成绩支持功能,实现“无处不在”地快乐学习。(4)课程中心:依据专业认证需要,教师建设不同行业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构建个人专业发展方向。该中心可引入其他高校的精品课程和企业的安全案例,拓展学生眼界,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5)知识管理:“大安全”覆盖面广,既需要了解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又需要掌握行业实操知识。该系统的安全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安全法规、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安全知识,并根据国家政法法规的要求,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平台为毕业校友开放账号,使不同工程背景的知识实现共享。

3智慧学习生态的构建

在智慧学习生态的构建中,互联网云平台是基础,教学内容建设是核心,教学组织安排是灵魂。笔者在智慧课堂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实践应用不断丰富发展智慧学习生态,适应安全专业认证需求。

3.1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贯穿智慧学习生态的核心管理功能,实现从学习需求、学习计划、学习实施、学习评估、学习统计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体系化。教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对需求的汇总,为学校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奠定基础;学生依据专业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学习活动,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自动生成学习档案;系统提供证件管理功能,学生考试合格后,可以发放资格证,并推荐关联课程学习;通过练习、测试、考试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并对课程和效果进行评估;系统可以自成各种学习统计报表,实现院系、专业、班级的学习情况统计分析,为持续追踪改进提供基础。

3.2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评估学习效果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动漫、3D、虚拟现实等技术制作,可以直观认识工程上的一些复杂结构,学生易于接受。相关教学视频可供给学生预习、复习。课前,教师可在云平台教学计划、课件和课程相关背景知识,供学生预览和自学。课中教师对每个知识点实时发起问答,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发起抢答、抽答、投票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课后,学生可对教学效果反馈意见,以供教师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在线练习、模拟考试、专业测试等功能,“以考促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设置每天课后的复习时间,完成后通过模拟考试考核,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可通过电脑、平板、手机多平台登录,实现边走边学,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空闲时间。系统定期向学生提问,避免挂机学习现象,系统题库随机出题,避免学生考核时相互抄袭。平时,教师通过平台进行试卷管理,可新增、查看、修改和删除试题;期末,可依据学生模拟考试的错题分析,自由组卷,形成高质量的试题。选修课、考查课等非考试课可直接在云教学平台考试,获得成绩。

3.3实践应用

为适应安全专业认证需求,解决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云教学平台可向企业和毕业校友开放,提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功能和交流平台。教师依据企业需求,相关培训课件和试题,企业依据课件学习人数支付报酬。云平台提供了教师与企业互动的渠道,教师不断改进以符合企业需求,促使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企业上传工程案例换取培训时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践知识。通过该平台企业可实习需求,学生参与实习,可细致了解企业所处行业和工作内容,为就业选择提供参考。学生在平台上与企业和校友交流,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方向,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为就业发展提供基础。

4结语

智慧课堂教学是依托互联网云技术的全新教学方法,基于云端教学管理,实现从学习需求、学习计划、学习实施、学习评估、学习统计的有效管理;基于电脑、平板、手机的多平台学习,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扩大了教学覆盖面;采用互动式在线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在线练习、考试促进教学与考核联动,提高了教学质量;云平台有效整合企业和校友资源,使社会优秀资源共享,解决了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智慧学习生态实现了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随着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的推广,一定会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傅贵,周心权,秦跃平,等.安全工程本科的“工程型大安全”教学方案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8):64-67.

[2]邵安.安全工程人才的能力框架及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87-91.

[3]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8):49-57.

[4]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8-26.

[5]袁昌明,谢正文.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S1):35-37.

[6]孙晓雷,杨英丽,牛金成.专业认证与安全工程本科教育[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3):78-82.

[7]蒋复量,李向阳,谭凯旋,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2-18.

智慧工程范文8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化发展路径;工程项目管理;应对策略

1引言

随着云端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环境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以及5G技术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目前全球智慧城市有1000多个,中国在建城市约500个[1]。尤其是2019年工信部下发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时代,智慧城市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融合,大幅提升城市运行的管理效率。国家在基建领域越来越倾向改建扩建,城市老城区市政道路出行无法满足需求,具有广阔的建造空间。智慧城市以微观经济主体及居民和企业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云端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生产、生活、生态活动产生的数据为新要素,旨在通过匹配城市微观主体的供求,实现城市新空间资源有效整合的实时智能服务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2]。本文旨在讨论智慧城市中智慧城市建造对项目管理带来的挑战,并尝试给出应对策略。

2智慧城市在市政道路提升项目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在市政道路提升项目上的应用是多领域、多维度的,目前探索和实施的主要领域在道路监控系统、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电子诱导系统、汽车定位系统和汽车导航系统等[3]。深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以深圳某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其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多功能智慧杆、多功能箱和智慧路口上。多功能智慧杆是在传统路灯设计的基础上,减少杆体对行人出行的影响,创造性加载智能照明、视频监控、传感监测、信息广播、5G基站和充电桩等功能模块,是智慧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综合体。智慧路口则配备新型信号机和车流采集设备,支持TrafficGo,实现数字治堵,同时在信号灯杆上加载RSU设备,实施救护车感应优先控制。

3智慧城市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智慧城市的思路是基于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管理途径,该思路同样适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也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工程项目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管理系统,人的主观意识与行为、环境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想解决所有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十分困难,智慧城市的思路仅在限制某些人的行为和环境监测感应方面发挥作用。2019年,阿里巴巴中标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一期)引起了传统建筑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将其视为对传统建筑企业的降维打击,也使建筑行业将目光转向智慧建造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强化企业发展智慧建造的决心,但受制于工程项目固有的特点和新技术的短板,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基于智慧城市建造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反思

4.1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劳动密集、粗放、高能耗、不经济等特点,更多的是单因素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缺点越来越凸显,建筑企业开始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另外,中国经济开始降速、竞争加剧,向存量经济发展,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提出,建筑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面临空前挑战。

4.2智慧城市思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国家相关部委相继下发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和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相关管理办法。建筑企业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入和研究,培养复合人才,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打造高效益、高质量、低能耗、低排放新型建筑企业。例如,上海建工5G技术+BIM建筑全生命周期平台用于上海音乐厅;BIM协同管理平台用于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和资料管理;BIM技术用于上海迪士尼乐园小屋、假山的加工和拼装;研发绿色安全的拆除机器人和砌墙机器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4]。

4.3市政道路提升项目管理的特点

较一般工程项目管理,市政道路提升项目呈现出不同的难点和困境,尤其在一些老旧城区,施工难点更为突出。以深圳某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工程位于罗湖老城繁华区域,一是道路狭窄,车流量、人流量较大,交通繁忙;二是地下管线复杂,市政道路产权界限不清晰。此类品质提升项目往往工期紧张,用工管理突出,组织难度、协调难度较大,无法做到封闭集中管理。

4.4智慧建造的监督与管理

智慧城市、数字化技术、智慧建造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智慧建造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被人所使用,另一方面也面临将人作为其“工具”的伦理学问题。同时,可能涉及相关数字被利用于非法目的,或者受到外部不法分子侵害,从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除开发封闭式数字安全技术外,对一些已实现功能的数字信息要做到“阅后即焚”,并结合复杂多变的现实因素,实现人性化数字技术管理。国家监管部门将此类数字安全加强引导和监管,提升智慧建造的水平和安全。

5市政道路提升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5.1新技术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日益成熟,相应的项目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但中国互联网、物联网、配套的信息传输技术和环境传感器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影响到施工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往的项目管理方式和施工技术难以匹配工业化施工企业的需求。因此,建筑企业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需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并善于不断学习的综合性人才。

5.2积重难返的地下管线

老旧城区地下管线由于管理的更替和历史发展规划等诸多原因,变得异常复杂,呈现纵横交错、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对市政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施工带来极大困难。“综合管廊”构想提出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但由于经济发展因素限制,大多城市无法实现。老旧城区应以品质提升为契机,对地下管线进行重新分区规划和更新,技术上采用BIM技术建立模型和远程监控,管理上划归同一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

5.3日趋严重的老龄化

李忠富等通过对江苏省五个城市建筑农民工平均年龄进行研究发现,江苏省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4.73岁,45岁及以上建筑农民工比例为49.5%,这意味着有近50%建筑农民工为老年劳动者[5]。伴随老龄化的是文化教育低、安全意识淡薄。笔者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民工使用老年人手机,不具备智能手机功能,甚至还有人没有手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新兴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现存用工管理的问题,企业应在发展智能施工设备的同时,仍需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结合。5.4竞争加剧效益管理创新存量经济时代,市政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的效益空间遭遇进一步压缩。据相关资料表明,工程施工过程中与信息沟通共享有关的不确定性问题高达67%,同时,33%的成本增加都与信息共享有关,信息管理失误引起的设计变更与施工不当造成的成本损失占建设项目总成本的3%~5%[6]。目前,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较为成熟,在消除信息管理失误、设计图纸审查、成本控制与运营维护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6智慧城市路径市政道路项目管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