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里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长里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长里短范文1

关键词:韩剧;家庭生活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094-02

韩国电视剧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在我看来,在于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满足了电视观众不同于感官刺激的深层次的情感。比如,长达158集的韩国日常生活电视剧《看了又看》于2004年2月16日晚在中央八套播完了大结局,但许多观众却意犹未尽、欲罢不能。这部电视剧的忠实观众不仅包括中老年观众,许多时尚青年也一样喜欢。在央视网站上,还能看到无数网友为剧中的人物、情节展开激烈争论:“金珠和银珠(剧中两位女主角)谁更可爱?”“银珠的妈妈究竟爱不爱银珠?”还有观众对现在的结局不满意,自己为该剧设计了许多种结尾……这部讲述家长里短、看似“婆婆妈妈”在夜里近23时播出的电视剧,在央视“中国电视剧风云榜”的调查表上,一直高居榜首位置,不得不让人称奇。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因为日常生活的特性以及其审美化表达在起作用。

一、聚焦真实生活,凸显电视特点

电视剧是极为日常化、生活化的艺术。电视剧的独特意境来自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是过去舞台剧和电影中所没有的,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然而,以往的各种电视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不够重视,对普通人的情感不够关注,将日常生活看作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俗事,没有注意到它丰富的审美性征。而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开始关注广大平民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具有真实的,积极向上的日常生活色彩。

前苏联著名的电视剧导演别梁耶夫所说:“对于我们来说,电视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相信,他所看到的是真实的生活”。日常生活叙事剧源于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认知、表现、思考及审美需求,可以说日常生活电视剧就是一种艺术化的现实生活的纪实与叙事。它的创作源泉来自现实生活,它的虚构自然应该以现实的日常生活为基础,不能犯博德里亚尔所说的“完美的罪行”,而应该自觉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以当代大多数人的情感状态和生活实际为原本、以发现或赋予生活意义为审美理想的电视剧类型。

可见,日常生活叙事剧不是对生活无中生有的空洞戏仿或对历史进行离奇解构,也不是披着形形“后现代”外衣的小资情调,而是聚焦当下广大民众的此时此地的生活与情感,去发现并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极其所具有的朴素而真实的美。

二、满足观众情感需求,强调真善美

韩国电视剧拥有日常生活叙事剧所共有的特征,但其不断引发的收视高峰却是一般日常生活叙事剧所不能达到的,它更关注观众的情感需求,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有人说,“服装是一个城市的表情,电视剧是一个民族的性情”。的确,韩剧多以现代家庭生活形态为背景,展开一个个有真实感的故事,这些故事,平浅而传统,观众在轻松地进行审美享受时,不自觉地感受到韩国民族的“性情”:如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忠于祖国,朋友之间以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对家庭亲情要珍惜等等;又比如剧中的男女主角往往苦闷、彷徨、追求或奋斗,不断思考人生价值、追问生命意义等,极其所表现的完全东方式的谅解、宽容的精神……所有这些突出的体现其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特点。

1.真。韩国日常生活电视剧的真,不仅表现在剧情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而且其叙事空间的选择、台词等细节上也给人以真实感。《爱隋是什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这些描写韩国日常家庭生活琐碎事件的电视剧让观众领略了其贴近生活的深厚功力,在日常生活中被柴米油盐困扰的老百姓们由衷地清醒:“原来外国的月亮也有圆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的生活。”观众的心理得到巨大的平衡,从而感到情感满足。而即使是描写模特生活的电视剧《天桥风云》也运用了贴近的表现手法使得模特缩变成观众的邻居。如同古希腊悲剧中的神有着人一样的身形、性格。神秘的模特生活一眨眼就变成抬脚即可串门的邻家日常生活,怎能不使观众们欣喜异常。

以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为例,该剧反映的是福童一家老少的日常伦理生活,他和他的儿女们生活宽裕,孙子辈儿都有汽车、豪宅,但是作为以内景戏为主的电视剧,我们看不到对房间楼上楼下的炫示性镜头,不同房间的戏就是简单的切换。即使是在有限的外景戏中,高楼大厦、车流也尽量隐去。在第二部第36集中,敏基驾车载着妻子秀京行驶在街上,秀京在车里抱怨着婚姻的劳累,这时我们看到的只是挡风玻璃里两人的近景镜头,繁华的街景和长龙般的车流始终没有入面。韩国经济发展之快曾被列入亚洲“四小龙”,它也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国之一,照理说剧中此时插入都市繁华景象的全景镜头也不为过,但导演没有这样做,因为此时观众的注意中心落在秀京为什么刚结婚就对婚姻产生了失望感这件事上,简单的镜头符合观众的需求,更能给人真实感受。接下来的戏让观众真相大白。他们中途加油的时候遇见了秀京以前的男友永烈,秀京在丈夫面前表现出对永烈的旧情难舍,这让丈夫敏基大为吃醋。秀京的婚姻在以后会不会出现问题?观众在心理画上了问号。在这里,镜头里的空间尽量为任务的情绪变化留出位置,后景尽力简化,其结果是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得到了突出。其他场景的戏在镜头调度上也都有这个特点,空间安排避免干扰人物的对白和动作,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跟着人物的对白和心理动作走,场景的真实简易没有让观众感到乏味,观众的注意力反而被饶有趣味的对白紧紧地抓着。

2.善。韩国日常生活电视剧大多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题,充溢的仁、爱、德的观点,将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自然溶入剧中,洋溢着“善”的气息。韩国日常生活电视剧中往往贯穿着爱国主义和美德教育,但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细小的情节体现出来。比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中,传统文化的优秀典范,通过对男主人公们的成功表现得到体现。忠厚、老实、宽容、富有孝心、光明磊落等“善”的品质在福童家的男人们身上表现得十分充分。澡堂老板福童总是号召全家节衣缩食,少做几个菜,少买几件衣服,帮助国家度过困难;让大儿媳妇多买牛肉以挽救受疯牛病影响的牛肉商;经济并不宽裕的长子丰秀在得知女儿秀京非要父母出三百万元做一件只穿一次的订婚礼服时,并没有严厉批评女儿,而是首先检讨自己没有教会女儿养成节俭的习惯,并递上三百万元的支票让女儿选择是礼服还是捐给慈善机构……在福童的女婿炳烈的身上我们更能感受到人性善的光芒:炳烈是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大夫,与妻子没有一儿半女,却一点怨言也没有,还是爱着连她父母都嫌她胖的妻子,他所表现出来

的豁达、开朗和善良,让肃起敬。特别是有几幕令人感动的细节,当新年到了,看到哥哥嫂嫂们接受子女们的拜年,自己与妻子却要躲到厨房里,还要安慰哭泣的妻子――这是一个生活在传统观念包围下,又有着现代意识的韩国丈夫。剧中当他得知妻子在自家门口捡到一个弃婴时,竟然兴奋到心脏都要跳出来,还马不停蹄地去购买婴儿用品,鼓励没有心理准备当妈妈的妻子,买礼物送给她,在全家人面前发誓要把孩子培养成国家有用的人才。

3.美。“美是至真至善的结合,是人生的最高追求。”韩国日常生活电视剧的独特的美感不是来自精美亮丽的画面,相反,它的画面往往朴实无华,它的美是其“真”与“善”共同映照出来的。真、善的韩国日常生活电视剧给我们的心灵以美的享受,这种深层次的美很能吸引人,这在其对纯真爱情的表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细节上表现出来的美感同样为韩国日常生活电视剧增色不少:轻松自然的基调、高尚的礼仪行为、优美文雅而富有哲理的台词也更增添了它的美感。比如《看了又看》写了三对年轻人的爱情,这些爱情戏并没有用三角恋、婚外情或凶杀案做“浇头”,剧中甚至很少接吻的镜头,但清澈纯净的爱情却显得格外美丽动人,这些几乎不掺杂质的爱情深深打动了观众,不少观众反映:“我们的言情剧中已经很少看到这样描写纯净爱情的作品了。”

三、追求类型化中的个性

家长里短范文2

中国人的哪些家庭观念最让你感到惊讶?

中国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非常紧密,即使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做了父母,在他们眼里,孩子还依然是孩子。这一点让我很惊讶。在西方,我们已经习惯在长大后和父母分开居住,也许父母在洛杉矶,孩子在纽约,这很普遍。但是在这里,父母可能就住在你隔壁,甚至同―屋檐下。再有,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很重,不仅是自己家,表亲这类亲戚也常会聚会,互相关照,这种凝聚力在西方不多。我经常看见中国的大家庭在―起聚餐、聊家常,任何生活上的细节都拿出来分享。好在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我的表亲兄弟姐妹们关系也很好,所以这些不会让我觉得困扰。

哪些家庭观念是你不能接受的?

我不能接受和父母同住,自己的或是妻子的父母都是,我很爱他们,我愿意每天都见到他们,一起吃饭聊天,但我需要空间和自由。

你眼中的美满婚姻是怎样的? 我更愿意把婚姻关系视为一种伙伴关系,两个人一起成长,互相平衡,互相制约,但同时又都有独立的部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兴趣。对于我,婚姻的关键词首先是安全和爱,这是让婚姻成立的必要因素,其次,是支持,成长,机会,孩子,未来。

你怎样定义“好冼生”?

其实婚姻也是一个舞台,好的妻子或者先生都懂得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失败的婚姻,原因可能是双方的角色都太单一,也让生活越来越枯竭。在家庭里,不要止于一个角色,你是妻子的先生,也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老师,有时还是她的学生。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

在中国,很多家庭的中心都是孩子,孩子的地位比父母甚至祖父母都要高!我有时在朋友家做客会看到孩子和祖父母说话很没礼貌,没有应有的尊重,可是其他家庭成员都认为很有趣,然后笑成一团!中国孩子在小时候,大概在5岁前都很自由,在家里为所欲为,可是之后就开始上学,上辅导班,压力一下子就来了。但是西方孩子可能正相反,从很小时就要遵守严格的纪律,随着长大,自由会越来越多。

因此,我首先是个HJN PAPA(风趣)的爸爸,同时更是个严格的爸爸。我会让他从小就习惯遵守纪律,尊重长辈,懂得礼貌,学会辨别是非对错。

我自己喜欢极限运动,我也相信,人无论是精神还是体能都有巨大潜能,大到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能量。所以我会带着孩子去做各种运动,游泳、登山、滑雪、冲浪,我会尽可能让他去做梦想的事情。

婚后二人世界有何幸福秘诀?

首先是要平衡吧,两个人,总有一个人快乐而另一个人不快乐的时候,也有一个人对,另一个错的时候,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最后的决定是对的。我出生在津巴布韦,成长在南非,二十岁时回美国,现在在中国住了十几年,可能是我经历的太多,所以我善于平衡。至于你问我是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你要问我太太了。

太多人降低了对家庭忠诚的底线

对中国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不同,你有哪些感触?

首先是美国人的自信,他们很直接的表达骄傲或者赞美,这和我从小受到的做人要“谦逊”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再有就是美国人非常注意保留个人空间。再好的朋友之间也不会谈论彼此的妈妈、女友或者妻子以及个人资金状况。美国人欣赏勇敢者,比如一个屡次创业失败的人,在中国求职,老板会很有顾虑,但是在美国,大家都欣赏他的勇气和干劲,会相信他这一次会成功。

中国女人和美国女人婚恋观差异在哪里?

美国女孩面对感情简单坦率,一根筋,爱不爱这个男人,是不是相处舒服是她们惟一要考虑的,而中国女孩可能会相对理性一些,喜欢让男人,来猜她的心思。她会在乎男孩子的客观条件,是不是能给她一个安全的保障。美国女孩会更强调独立性,不喜欢男人给她太多约束,而中国女孩会比较温顺,也更会照顾人。面对婚姻,中国女孩希望找到能照顾自己的伴侣,但美国人更看重灵魂的交流、教育程度的对等、对生活的追求是否对位……

此外,美国人会认为婚外情是大件事,尤其当你是公众人物、前不久HP的CEO就因为买礼物给婚外女友曝光而“被下台”。美国是宗教国家,他们对于婚姻家庭的敬畏心比中国人想像的要高得多,所以公众尤其不能容忍名人对婚姻和家庭不忠。但是在中国,太多人降低了忠诚的底线,很多妻子容忍先生在外面和女人搞暖昧或者更严重的事情,只要他能够维持物质生活。中国人爱面子,有的婚姻已经死亡,还是要在外人面前维持幸福的样子。而美国人比较简单,过不下去的婚姻就结束好了,他们不看重面子,他们过的是里子。

你觉一个好妻子该具备哪些素质?

我觉得婚姻是一件奇妙的事儿,像中国的太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个人互相包容,又互相借力,才是最好的婚姻。我觉得理想的妻子,她首先是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兴趣,她喜欢不断学习和进步,处在一个时时更新的状态。婚姻里的女人没有理由停滞,她应该成为活水,不断为自己“增值”,这样也会给伴侣、给家庭带来良性的影响。此外,我希望她不轻易抱怨,永远对生活有积极和阳光的心态。现在生活压力都大,哪个先生希望回到家,面对的是一张阴云密布的脸呢?

懂得欣赏太太的男人,更容易幸福

中国人的哪些家庭观念最让你感到惊讶?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非常惊讶中国人的房子布局,因为在澳洲地广人稀,我们都习惯了每家有自己的院子、花园、大的露台。可是在北京,土地太珍贵了,我们只能习睫没有院子甚至没有阳台的家。其次是中国人和父母的关系。我和妻子现在和她父母是邻居,孩子出生以后,她的妈妈每天帮我们照顾孩子,还会过来给我们做饭,照顾的非常好,这一点在澳洲是不可能的。

你眼中的美满婚姻是怎样?

其实很简单吧,就是两个人相处的愉快,我们叫做easy going(相处的简单、愉快),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于未来的家庭生活有一样的希望,对于孩子有一样的期待……美好的婚姻是需要很踏实的情感磨合的,这个基础打得好,就是好婚姻的一半了。我和妻子恋爱了七年,对彼此的了解都很清楚才决定结婚,慎重是我对婚姻的态度。可能很多人认为西方^重视激情,看重感觉,不太在乎稳定,其实这恰恰是错的,或者说,绝对不是大部分西方人的爱情观。

你如何定义“好先生”?

首先要娶个好太太!哈。我的妻子是个聪明美丽的北京女孩,也很独立,和我回家乡时我父母都很喜欢她。男人要欣赏自己的太太,每天挖掘到更多她的优点,这样你自己也会进步,两个人的感情也会成长,家里就会有一种很积极的氛围。

婚后二人世界有何幸福秘决?

两个人在一起,不是你和我,如果把太多时间花在“你”或者“我”身上,那谁来建设“我们”?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小,所以我太太在时间上精力上就会多放在家庭一些,我这段时间又特别忙,满世界去飞,回家时间不是很多,也好在我的岳母给了

我们很多实际的帮助,这就是中国家庭关系的一大福利!但是等忙过这阶段,我会让妻子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工作或者是其他,我会更多来照顾家庭。

面子,害了你的婚姻!

中国人的哪些家庭观念最让你感到惊讶?

我有一对夫妻朋友,妻子说其实婚前对先生感情不是很深,是为了婚姻走到一起,然后想着生了孩子可能会好一些,就要了宝宝,现在宝宝长大,但是两个人的感情还是很平淡。现在他们两个为了工作在两个城市生活,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过着有名无宴的家庭生活,这个事情让我满吃惊的。后来我在中国时间长了,我觉得可能中国人对家庭的要求是稳定第一,中国人重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把这视为婚姻的第一要素。而对于法国人来说,爱情还是婚姻里最重要的事情。我也希望婚姻让爱情做主,就算是老夫老妻,也要将爱情进行到底,没有爱惜和激情只靠理性维系的婚姻家庭,不是我想要的。

法国人对于美满的婚姻是如何理解的?

法国人对于婚姻和家庭的理解这些年变化很大,我父母那一代人都经历过法国1968年的自由革命,他们追求自由和解放,对于婚姻的态度也是如此,很多人不结婚,只是同居,即使有了孩子还是维持相对自由的状态。不能说好或者坏,这是那一代人的选择。到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开始重新把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摆上人生思索的舞台,父母那代人崇尚的自由,憧憬纯粹的激情和爱,我们也都渴望拥有,但同时,我们也开始考虑忠诚、义务,婚姻里这些比较理性的部分。

你如何定义“好先生”?

我觉得一个好先生必须要对家庭和妻子忠诚,也对自己忠诚,很多人认为法国男^浪漫,会说甜言蜜语,除了在家里会哄老婆,在外也有情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法国男人在爱浪漫之余,也看重忠诚。我在中国看到一些男人,特别是事业比较成功的,下班后去酒吧喝花酒,和很多女孩子搞暧昧,他们自己认为这只是在享受男人的生活,而不是背叛,这已经是不忠诚的丈夫了。

家长里短范文3

李文荣在两块儿小黑板上都写了这句话,一块儿出门卖馒头的时候,横在三轮车上,还有一块儿挂在她家窗户的防盗网上―她家住单元楼的一楼,街坊邻居们没赶上她出摊,就会探个头来问,馒头呢,还有吗?

李文荣说自己的广告词实打实,“就是好吃啊,只要吃了一次,必定是回头客。”每天,她要卖出去600个馒头,这是信誉的证明。她的馒头不是自己做的,是从馒头店进货,卖一个,馒头店的老板给她一毛钱。但你不会就此怀疑她是为了卖钱胡吹,她的语气坚定,眼睛质朴得像一双磨砂小灯泡,让你愿意相信她。

早上7点,老伴儿孙福达送孙子去上学,李文荣就该出门了,吞下阿司匹林、降压片、银杏片、钙片、维生素C,她蹬着三轮车去出摊。李文荣今年整七十,她是老北京,一辈子没离开过北四环外的望京。蹬着车出了门,沿着湖光中街,拐进南湖南路,一路高楼大厦,十来分钟,就到了花家地,这是上午卖馒头的地方,也是她的娘家,她从小生活的地方。

有一次,她和小学同学兼现在的邻居麻秀珍路过这里,麻秀珍感叹,我们一辈子就搬出去四里地。李文荣说,哪里是四里地,我们搬出去四万年呢―永远也找不回来原来的模样,原来的感觉啦。她小时侯,这里是花家地村,李文荣家住在村的最南边,东面是一条河,他家有一个碾子,李文荣从7岁开始就推这个碾子,一直推到出阁。现在呢,花家地周围是叫某某国际、大西洋城的高楼林立的小区,密密麻麻的汽车,河没啦,碾子也无影无踪。23岁她出嫁,嫁去4里地外的南湖大队,现在叫南湖中园小区,他们种小麦、玉米、青菜,队里的电磨棚就是现在的京客隆超市―那是下午卖馒头的地方。那时候,南湖大队只有3000人,现在有多少人,翻了多少倍?李文荣闹不清,倒是望京,有了全北京韩国人最扎堆的名头。

停下三轮车,不用吆喝,买馒头的顾客就会找上来,都是熟客。李文荣讲究,她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子,像极了一位卖馒头的“医生”―这是她的工作服。没有顾客的时候,她把三轮车上的木板横下来,坐在小马扎上,搬出一台1100块的二手电脑,开始写散文或者诗。

有一天,李文荣告诉老伴儿孙福达,我想当作家和诗人。孙福达说,是啊,你这不是天天在家坐着吗,而且坐哪哪湿吗?

李文荣不生气,把这些对话写下来,“我总爱写一些身边发生的事。”

“秋分过后秋风刮,游商面颊迎沙打。”这是浪漫主义。“联合执法行为粗,果商妇人滚地哭。”这是写实主义。

同龄的老年人喜欢来找她聊天,也分不清是买馒头顺带着聊聊,还是聊天顺带着买馒头。大概是老来皆寂寞,李文荣是一个很好的倾听对象。她也把这些听到的故事写下来,有的是家长里短:老太太要卖房养老,儿子说房子是他的,不准;有的是荒诞薄情:老太太向她诉苦,老头子当了一辈子官,80岁了每天还要给她摆官架子―“你甭想在我这里得宠”;有的是骨肉相争:因为征地补偿撕了面子,两兄弟不相往来,一个将父亲葬在东边,一个将母亲葬在西边,连累父母不能合葬;有的是旧恨烟云:“”时候,儿子想娶成分不好的女人为妻,当大队长的父亲不准,儿子终身不娶,发誓要让父亲绝后―父亲73岁离开人世,儿子50多岁病倒,妹妹给他送终,一生就平平淡淡结束。

李文荣也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升了高位的发小看到卖馒头的她,装作不认识走开了;另一位有钱的发小每次来买馒头还要去超市买肉,因为要给家里的狗做肉丁炒馒头。“卖菜的吃菜叶,卖盐的喝淡汤,卖炕席的睡土炕,卖扇子的手冰凉。”她是卖馒头的,卖不完时,就和老伴炸馒头片吃。

但没什么可抱怨的,无论卖馒头还是写作,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慢慢的,也写了10多万字,打印出来就是厚厚一本,封面上写着《人间的千姿百态―李文荣散文集》。卖馒头时候放在一边,谁有兴趣就翻来看看。一个大学教授也翻了看,夸她写得好,就是有错别字。

60多岁的时候,她找大女儿学拼音,找二女儿学五笔,儿女们都成家啦,孙辈们也大了,她终于有时间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她不缺钱,农转工后,她每个月有2000多的退休金,老伴每个月有5000多。她就是闲不住、乐意。况且,她喜欢一边卖馒头一边写东西,她可以以一种更从容的态度面对她写下的故事,还有其中的苦痛,对于一个70岁的老人,已经不惮于承认自己曾尝遍平凡生活中的苦与乐。

李文荣说自己和孙福达的婚姻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她是牛粪,老伴是鲜花。孙福达身高一米八,研究所工程师,宽肩细腰英俊潇洒,李文荣身高一米五,小学毕业,年轻时绰号“小佛爷”,她这么形容自己的长相:鼻梁还算高,嘴不小。眉毛还算重,眼睛不机灵,腰围大于身长。

后来她明白孙福达娶她的原因,1960年代搞三线建设,研究所传说要抽调员工去西部,他和初恋都是研究所的职工,担心结婚了“双职工”都被抽调去,家里父母没人养老,于是选择了身为农民的她―歇完婚假上班后的第一天,孙福达和初恋碰到,两个人都哭了。

46年后,一边卖馒头,李文荣一边写下往事,“几十年来他的朋友没招待过我,我也从没招待过他的朋友。如今已是老伴相称了,他的朋友们也都白发苍苍了,但这层隔阂始终没有抹。那次在半路碰上了他的同事,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只听他们聊,没引见我,回家来我问老伴怎么不给我引见?‘不够档次。’四个字刺得我背过脸去,他却不知道我在哭。”

现在,一切都和解了,昨天还叫小李,现在叫老伴儿,刚见面时好潇洒,转眼满头是白发。

孙福达也心疼她。一年前,北京一家晚报采访了她,介绍她一边卖馒头一边写诗,街坊邻里的,李文荣也成了“名人”。她的馒头销量见涨,馒头店的老板可开心了,决定给馒头涨价一毛钱,跟着把李文荣的成本价也涨了―销量上扬,她也是瞎忙。李文荣认了,没想到却是老好人孙福达发了火,打了电话去告诉老板,“我们不干了。”把老板娘气哭了。

下午出摊的地方,是京客隆超市对面的树荫下。李文荣把位置占好,旁边是卖鸭蛋的、卖光碟的,还有卖水果的。他们也算共经过患难,卖光碟的被城管抄了,人也被拘了,放出来后就请他们这些摆摊的上饭店庆祝。卖鸭蛋的收摊了,也留20袋鸭蛋给李文荣卖,可以赚40块。

小贩的天敌,城管,李文荣也没少碰到。卖青菜时被抄过青菜,卖馒头时被抄过馒头,还被罚了500块。但有时候她还忍不住要操“闲心”,城管队长和配钥匙的打起来了,打折了对方的鼻子,事情闹大了,她却开始担心队长是不是要丢工作―“都拉家带口过日子,都不容易”。队长请她去打听打听,私了要赔多少,她还真去了。过了一年多,队长带着一帮人来抄她的摊,事后,她写下了当时发生的故事,“我害怕一声令下,刽子手就要下手了可就没救了,我大声说,我写保证书,我不干了,我死死地盯着他。他说写,我用非常快的笔锋写给了他。其他副队长还说,你写了多少回保证书啦,我没理他,正队长一声说,走,这一帮全走了,他明白,我明白,你明白吗?”后来,当然是接着卖她的馒头。

李文荣不想承认自己老了,她觉得自己还年轻,怎么就一下子七十了呢。孙福达说,咱们是穷底穷根穷苗刚要发芽又老了。36岁的时候,有人叫李文荣老太太,她不反驳,但现在,叫她老太太,她却心态上不愿意。她的QQ名是童心永驻。她葆有好奇,做着想做的事,过着想过的生活,她想,她还没有老去。

家长里短范文4

“喜报!今天我们进行了周测。全对的同学有:张××、陈××、李××、刘××、郑××、肖××;获得优秀的有邱××、刘××、易××、周××、焦××、苏××……特向以上同学表示祝贺!”

这样的短信初看似乎不错,但细想后却发现,表扬了12个学生的同时却批评了其余四十多个孩子,可谓批评多于表扬,当时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再如:

“××家长,经学校研究决定,明天下午上完两节课,放假两天半,请督促孩子按时返校。谢谢!”

这是放假时大部分班主任发给家长的短信,给人的感觉是太冷、太硬,完全是转发学校的要求,缺少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把这些短信的类型粗分如下:

“公告式”。客观传达班级学习生活情况,不是排名的排名,固然会让少数家长欢欣鼓舞,但同时也会让大部分家长感觉脸上无光,因为取得优秀成绩的毕竟是少数。

“指令式”。要求家长配合学生学习,更多地反映出老师的优越地位。

“转播式”。学校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发,缺少创意,纯粹应付任务。

在不知不觉中,很多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变得疏远了,变得陌生了,似乎忘了“家长是朋友”,忘了“家长需要尊重”。重温以往发的那些短信,还真是感慨万千。“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半句多”,古人早已道出了交往的真谛。为什么发给家长的短信只是手(指)动而不是带着情感关爱的心动?为什么不能像朋友之间那样相互祝福,不能有效地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引领呢?

思考指导行动,通过不断改进,发出了一连串传递情感关爱的短信,发生了许多短信背后的故事。

暑假里,我给小左的爸爸发了个短信:“左老板,我这几天不太忙,如果孩子有空的话,我想和他聊聊,顺便有针对性地讲讲如何学好语文。”

一条不经意的短信竟解开了家长的疑虑。原来,小左的成绩平平,学习上有点随便,逆反心极强,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高三上学期我跟他爸爸交谈时虽注意肯定孩子的优点,但在分析差距和不足时,不免流露出一丝抱怨情绪。有些失落的家长临走时说了一句话:“陈老师,我做生意很忙没空管孩子,我也没读过多少书,想拜托您一件事,假期如果方便,您能不能单独和孩子聊聊?”我满口答应,也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嘱托。假期里,我把孩子如期约到家里,专门安排时间辅导,激发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孩子很开心,他的爸爸也打开了心结:“我的孩子学习不太好,有点调皮,我本想您会放弃他,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您一直惦记着,您牺牲休息时间为孩子操心,他能考上大学,真的非常感谢您!”

今年11月,我在医院住院,要动手术,很多毕业的学生和现在教的学生还有家长都来看望我,最令我感动的是,正好是学校放半月假,星期五晚上十点多收到的一条长长的短信:“老陈,这段时间你憔悴了。也许是我太让你费心了吧!老陈,你要坚强——我还想看到生龙活虎的你站在讲台上吼吼的样子,还想听你振聋发聩的喊声。老陈,我和你约定:我一定会成为让你骄傲的学生——一定的!一定的!!一定的!!!”

发短信的是我们班的小焦,他外形帅气,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接受教育时态度好,但就是不改,三大特点——吃零食、闲聊、打瞌睡。

短信“誓言”之后的小焦,已少了些许顽皮、无聊,多了深思,多了自律,他代表我们班参加经典诵读比赛,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

我收藏并喜欢翻阅这些美好的短信:

“××家长:趁学校放假这个难得的机会,不光为孩子准备好吃的好喝的,还想请您和孩子多聊聊家常,聊聊如何做人,聊聊外面的世界。要知道您也是一本书,一本内涵丰富的书。谢谢!”

这样的短信,也许让家长对孩子从盲目的物质宠爱转向精神关爱。

“就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认为您的孩子不行,身为父母的您千万不能这样认为,父母的宽容与理解是孩子一生前行的强大动力。”

这样的短信也许会让漠视孩子成长的家长重拾责任。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学生专注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把这个函数式表达出来,把一个精彩的片段描绘出来,用他的大脑和手。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样的短信也许能够引导家长从过去的拔苗助长行为转向等待。

短信,虽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蕴涵着许多智慧,许多真情,它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

“陈老师,每逢遇到困难,碰上疑惑,比如,孩子钱带少了,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哭泣,闹情绪了,我便会想起一个熟悉的手机号,拨通它或发一个求援短信,那端就会传来甜声笑语,或苦口婆心的开导,我心中便顿时一片晴空。”(小徐的妈妈)

家长里短范文5

脱衣裤比较简单,可以先教。

脱衣服

手臂从袖子里钻出来,然后两只手将领口撑开,头钻出来,不用把衣服翻过来,就可以脱了!

孩子想自己脱衣服,但是怎么也脱不下来,爸爸妈妈在一旁要鼓励一下:“还差一点。”孩子真觉得很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不落痕迹地帮一下忙,增强孩子自信心。

站着脱短裤

家长蹲着,孩子手扶家长的肩膀,把短裤拉到脚踝处,让孩子的脚脱出来。

自己站稳,把短裤往下拉,两只脚分别脱出来,家长在一边照看着,别让孩子摔倒。

衣裤的样式有很多,穿法也各不相同,一样样耐心地教孩子吧。

学会分前后里外

告诉孩子有图案的那面是前面,有针脚的那面是里面。尽量为孩子挑选前后里外容易区分的衣服。如果孩子的衣服是纯色的,可以给孩子做个方便辨认的记号。

穿套衫

为了便于穿,衣服的后背向上平放,抓住袖子从上往下套,让头先伸出来。

找到袖子洞,把手伸出来,注意前后哦。如果孩子有困难,家长可以适当帮把手。

如果袖子长了,教孩子如何卷袖子。

穿带纽扣的开衫

把衣服披在身上,找到袖子洞,逐一把手伸进去。

为了避免纽扣扣错,可以从下往上逐一扣。

坐着穿短裤

孩子坐在家长的膝盖上,家长帮忙拉住短裤的两边,便于孩子的脚伸进去。

用牛奶盒给孩子做一个小凳子,靠墙放置,让孩子可以坐着穿短裤。

如果坐在地上穿,记得要把长裤或裙子垫在下面,让孩子养成不光着屁股坐在地上的卫生习惯。

站着穿短裤

家长蹲着,孩子手扶住家长的肩膀,单脚抬起,让孩子穿短裤。

或者让孩子靠着墙,尝试自己穿短裤。

没有家长的帮助,孩子自己也能自己穿的话,家长要好好鼓励。

牛奶盒子凳子的制作方法

① 准备36个牛奶盒。

② 盒子的高度选择孩子膝盖以下的高度为宜。

③ 2个盒子一组,两口相对,插到底部。

④ 用胶带把两个③组合在一起,3组竖着放,同样的做3列。

⑤ 最后把所有的盒子用胶带牢牢地绑起来变成凳子。

⑥ 在上面盖上布就好了。

TIPS:

家长里短范文6

与Christisn的会谈在文化中心三层电梯口的小小的门廊,门廊的上面是巨大的玻璃屋顶,“因为这里光线会好一些,方便拍照”,Christian非常善解人意。采访时间将近两个小时,因为,说起短片节的历史,Christian很有兴趣,如数家珍。

那天外面的风很大,把山地特有的的云朵吹动,几乎是擦着房顶漫过,阳光很强,在云朵间闪动,让Christian的讲述显得格外有故事h。

一项重要的政策

1978年,法国当时已经有很多人拍摄短片,但是,短片没有机会能够让大家看到。短片节最早是一个在大学的活动。克莱蒙费朗有几所大学,当初几个热爱电影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凑在一起,组织大家看一些短片。1979年,每周都有放映,那时每周有1000人左右观看短片。1980年和1981年一直在继续。1981年法国政治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密特朗总统上任后,颁布了很多扶植文化的政策。1982年,这个放映活动已经正式成为一个短片节,在经济上也获得相应的支持,并得到了文化部部长的肯定。

克莱蒙费朗以及周边的小城共有30万居民。这个城市一直对电影有浓厚的兴趣,其实在短片节之前,这个地区的电影俱乐部就很活跃。电影俱乐部是个独立的机构,他们经常搞一些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电影观众。俱乐部每周放映两部电影,以很低的票价吸引人们前来观看。那时候,每周就有800――1000人看电影。

文化部部长的支持,让克莱蒙费朗短片节忽然成为新闻媒体的关注对象,当地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个短片节。当巴黎的很多记者赶到这里时,观看电影的观众之多让记者们感到震惊,短片节成为热点文化新闻。就这样,电影节每年都在继续,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1985年开始设置国际竞赛单元,观众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从几个学生的电影放映活动,到全国皆知的短片节,这是我们没有料的事情。”Christian认为短片节之所以有今天,当年的文化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种长久的热情

从学生的电影放映活动,到短片节,这个变化虽然非常巨大,但真正操持这些事情的仍然是当年放映短片的那几位大学生。他们成立了一个协会,叫“人人为短片” (Sauvequi peut le court metrage――La Jetee),直到30年后的今天,协会的17名工作人员当中,有7个都是当年放映电影的大学生!在短片节初期的12年间,协会成员都没有从短片节上拿到过工资,大家靠各自的工作维持生计,短片节不过是热情的义务工作。Christianl992年开始全职从事短片节的工作,这才有了工资。当我问及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长久地坚持做这个短片节时,Christian说是“热情”。做这个工作非常有趣,完全凭借的是热情,而非任务。30年来,在这个短片节的组织者中,没有老板,没有领导,现在协会的17个人也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都负责自己的工作,事情大了就坐下来讨论,投票、成果共享。

在这里,工作30年的人并不意味着比刚进来的人挣得多。陆续有年轻人加入,但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那么如何选择留在这里工作的人呢?“很简单,先工作,不付钱,能坚持下来的就留下来了,”Christian说。协会不是公司,所有的账目都要公开,通过短片节自身经营的费用也要用到短片节中,工作人员的工资由政府发放,不能因为短片节的盈利而拿更多的工资。联想到我们到协会参观,看到那么多的工作,那么有条不紊的管理,原来都是自发的行为,居然没有领导,没有考核,这听起来多少有点乌托邦的感觉,让人既向往又觉得不可思议。

一座电影的城市

说到克莱蒙费朗市政府对短片节的支持,Christian说,现在克莱蒙费朗因为电影而逐渐被世界所认识。早在1982年,市政府就开始支持短片节,每年都为短片节提供资金,官员换了很多,但这项政策却一直没有改变。现在,市政府每年支持的经费是12075欧元,但不全是钱,很多是以其他方式体现的,比如电影节期间,免费使用的公共设施等,以及为“人人为短片”协会提供长久的办公场所。

说克莱蒙费朗是电影之城的意义还在于市民对电影的热爱。协会所有的工作中,短片节目前只占到一半,同时还承担很多别的和电影相关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处是电影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那些每天坐在电视机旁,吃薯条、喝可乐,看美国商业片的孩子们是主要的教育对象,协会组织适合孩子们观看的电影。短片节期间,有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节目单,这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看剧本,找到自己喜欢的导演,参加他们的见面会,看他们的电影。每周三、周日下午,小孩子都是可以免费观看的。这些电影培养了孩子们的口味。

在短片节期间,我们看到一个自发的表演小组,道具摆在楼梯走廊拐角处,表演主题是“艺术使人发疯,还是电视来得便宜”。道具是两台假电视,几个演员煞有介事地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里”的“肥皂剧”。男人女人都衣着邋遢,吃着零食,一幅被电视所“控制”的状态。这个表演以反讽的方式,嘲笑了流行文化。捍卫电影文化,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气质。

克莱蒙费朗更是以电影为媒介宣传这个城市,并为这个城市带来收入。在协会,有一个部门专门为世界各地的电影制片公司选景,协助外来剧组到这里来拍摄电影。克莱蒙费朗三面环山,多湖,有古老的教堂,还有漂亮的村庄、古堡。只要制片公司寄来文字,提出要求,这个部门就会替他们选景,并发去照片供剧组选择。这些工作都是免费进行的,地区行政以及电影局提供基金支持。以前,导演们很喜欢在巴黎拍摄电影,基金则鼓励他们到巴黎以外的地方拍摄电影。“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做10年了,这个地方也越来越有名气,因为很多电视剧、短片、纪录片、广告片都来这里拍摄,这里逐渐成为电影之城。”

一份崇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