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人名言范例6篇

教育名人名言

教育名人名言范文1

1、父母身上不良的品行,诸如懒散、粗鲁、急躁、狭隘、势力、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容易被继承,因为“坏品质”总是更有活力和传染性,二所有的优良品格则需要加倍的心力才能培植,同事他对父母的要求也更高。

2、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塞德兹

3、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后来能力的趋向。——杜威

4、只有受过教育的、诚心诚意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人越多,天国来到人间也就越快。——契诃夫

5、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洛克

6、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7、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8、孩子们被送进了学校,至少在当时,那总算是一个学校吧。柔弱的幼年一代每天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苦干上十个钟头,从书本里学些他们所不懂的毫无用处的东西,依靠死记硬背,像鹦鹉学舌似的;因此受完了教育的成绩只有两点,一是永远的头疼,二是念书的本领——念起来流利得很,既不要停下来拼字,也不要换气。——马克·吐温

9、胆小可能是天生的,懦夫,则就是造就的,父母自身的懦弱或对孩子过分的严苛,都会把孩子造就早就成懦夫。

10、孩子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孩子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孩子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孩子不需要给予希望,希望为他本身就是希望。

11、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12、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卢梭

13、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

14、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15、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抚养的麻烦在于,祖父母对孩子的喜爱往往超过了对自己儿子的喜爱,同时祖父母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孙子的父母更聪明更有经验,只有他们才能够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16、对于儿童,做父母,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有政治觉悟和良好体现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陈鹤琴

17、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18、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既全以儿童时期所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培养,能去应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夸美纽斯

19、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洛克

20、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21、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22、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23、我们都知道,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所以,儿童教育是人类展重要的一个问题。——蒙台梭利

24、对不应该畏惧的感到畏惧,不免有点可悲。对应该畏惧的毫不畏惧,则更为可怕。只有父母才能帮孩子辨别这两者的区别。

2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苏霍姆林斯基

26、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27、严酷的纪律不应当用在与功课或文学练习有关曲事情上面,只能逢到道德问题感受危险的时候才施用。——夸美纽斯

28、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29、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30、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鲁迅

31、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件戕贼,也可以萎死的。——鲁迅

32、“温和而严格”是最恰当的教育。在“温和”中才能自由成长,在“严格”处才可以学会自律。

33、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34、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35、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36、幼儿教育是教好后一代的基础的基础,它关系到进入青少年时期德育、智育、体育的健康发展。所以说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非常细致耐心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光荣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是要求搞幼儿教育工作的同志自身要有高尚的共产主义的道德修养,热爱自己的专业,专心致志,钻研业务,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徐待立

37、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38、当众责骂和惩罚孩子,几乎就是一种可怕的虐杀。

教育名人名言范文2

关键词:英语;名人名言;思想品德教育

英语名人名言是英语国家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及知名人氏的人生感悟、成长箴言、思想沉淀,是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它时时处处弥漫着一种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英语名人名言内涵深邃,发人深省,能给读者带来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效果,是人类最丰富的精神土壤。教学英语名人名言,能帮助学生感受西方民族的价值理念、道德取向、智慧火花,从中吸取力量,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英语名人名言教学不仅可以制造、烘托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的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和技艺。英语名人名言更是生动的德育教育素材,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中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对于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尤其是来自贫困和边远山区家庭的学生,如何树立远大的抱负、在逆境中乐观地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改变自己的命运、书写美好的未来?我们选择了以下英语名人名言来坚定学生对生活的信念,增强学生的自信,鼓舞学生的斗志。

The Chinese word for crisis is divided into two characters,one meaning danger and the other meaning opportunity.

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布瑞杰)

A man is never so on trial as in the moment of excessive bad fortune.

最考验人的是一个人最不幸运的时刻。(华莱士)

Although the world is full of suffering, it is also full of the overcoming of it.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海伦・凯勒)

Rejoicing in hope,patient in tribulation.

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肯尼迪)

Pain does not matter to a man.

对男子汉而言,痛苦算不了什N. (海明威)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生活没有目标等于航行没有指南针。(罗斯金)

Each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ate.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克劳笛乌斯)

The man 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 " Impossible".

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拿破仑)

Victory won’t come to me unless I go to it .

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穆尔)

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维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爱国、文明、守纪、诚信、乐观、务实、勤奋、尽责、感恩已经成为时代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精心选择了对应的英语名人名言,给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催化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Ignorance is not innocence but sin.

无知并非单纯,而是罪恶。(勃朗宁)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

记不得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桑塔亚那)

Good order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things.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伯克)

Character is what you are in the dark.

暗处最能反映一个人真正品格。(穆迪)

Mutual forgiveness of each vice,such are the gates of Paradise.

相互宽容对方的缺点,乃是通向天堂之门。(布莱克)

Virtue is bold,and goodness never fearful.

美德是勇敢的,善良从来无所畏惧。(莎士比亚)

Wherever true valor is found,true modesty will there abound.

真正的勇敢,都包含谦虚。(吉尔伯特)

The value of life lies not in the length of days,but in the use we make of them.

生命听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了这些日子。(蒙田)

Personality is to man what perfume is to a flower.

品格之于人,犹如芳香之于花。(施瓦布)

Home is the place where ,when you have to go there , it has to take you in.

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罗伯特)

We never know the love of the parents until we become parents ourselves.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比沏)

If you would be loved,love and be lovable.

想被人爱,就要去爱别人,并让自己可爱。(本杰明・富兰克林)

大学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体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更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求实创新。英语中的名人名言为大学生志成高远、顽强拼搏、敢于胜利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Better be unborn than untaught ,for ignorance is the root of misfortune .

与其不受教育,不如不生,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柏拉图)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 have a great aim,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attain it.

人生重要的在于确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歌德)

Ideal is the beacon.Without ideal,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without direction,there is no life.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Do you love life ? Then do not squander time,for that's the stuff life is made of.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富兰克林)

We always have time enough,if we will but use it aright.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歌德.)

Make yourself necessary.

使你自己成为别人所需要的人。(爱默生)

Success covers a multitude of blunders .

成功由大量的失望铸就。(肖伯纳)

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门捷列耶夫)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

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培根)

Activity is the only road to knowledge .

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science,and only those who do not dread the fatiguing climb of its steep paths have a chance of gaining its luminous summits.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路,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英语名人名言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在对英语名人名言的学习和玩味中必将受益匪浅,助推其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顺,走得更高。

参考文献

【1】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教育名人名言范文3

为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尽职尽责

——在人大常委会上的表态发言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叫XX,现年41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学历,1998年3月至今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现被XXX县长提名为县XX局局长人选。如果今天我能被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我将倾注全力为发展和振兴教育事业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勤奋耕耘。并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依法治教,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政策,全面贯彻《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社会各届的监督,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和议案,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在法制化轨道上开创新的局面。

二、谋事创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立足我县实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重点,巩固优化义务教育;以配强师资、质量立校为重点,扩张提升高中教育;以突出特色、规范管理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行政与教研教学管理机制,抓好学校管理,加强教学指导,强化教师培训,增强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全县教育的整体质量,确保高考升学率稳步提升,并尽快在考入全国一流名牌高校的人数上实现重大突破。

三、廉洁自律,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廉自律的若干规定,坚持警钟常鸣,做到自省、自警、自重、自律,不断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抓好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做到总揽不包揽,兼听不偏听、放手不撒手、爱护不袒护、直率不轻率、果断不武断。狠抓基层领导和教师作风建设,树立和弘扬为人师表、忠于职守、治学严谨、无私奉献的时代风尚。实行专干校长轮岗竞争和教师择优聘任等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总之,如果我能有幸肩负教育局长的重任,我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教育局一班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谋事敬业,开拓创新,用辛勤和汗水,为振兴教育事业、打造教育强县做出无私的奉献。

教育名人名言范文4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改名;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8-0020-04

2010年初,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201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并向相关部门对《专业目录》中的调整征求意见。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将已称呼多年的“教育技术学”改为“教育信息技术”,这引起了教育技术学界的广泛关注。南国农先生、何克抗先生、杨开城教授、焦建利教授等新老教育技术专家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何先生在比较“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信息技术”两个专业名称内涵的基础上,对改名的基本论据进行了批驳,对改名可能的不良后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系统表达了他的反对观点。口]诸位学界前辈、专家的观点明确,论述有力,但许多讨论都是从学科内部进行的审视,作为“教育技术”学界的一员,笔者试从《专业目录》中所调整的专业的横向比较、教育技术改名历史的纵向分析以及命名的语言学意义分析等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一些补充,以期引起同仁更广泛的思考。

一 《专业目录》所调整专业的横向比较

《专业目录》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指导文件,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每次修订都会有些专业发生变化,而不同专业的变化背后体现了相似的原则,因此各专业的变化在横向上具有思路上的一致性。审视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进行了调整的专业,可以看到这些调整在整体表现出两种取向:“口径放宽”和“突出重点”,然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称的调整与这两种取向很不统一。

1 专业数量减少,口径放宽

本次《专业目录》调整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具体专业数量的减少。虽然从专业门数上看,《专业目录》增加了艺术这一大的门类,从专业类别上看也由原来的73个增加为91个,但具体专业数量却由原来的621种调整为443种。

这种专业数量的减少主要是通过小专业撤销,相近专业整合两条途径实现的。首先,《专业目录》体现出清晰的“削枝强干”的思路,一些人才口径狭窄的小专业都被撤销了。如98年专业目录中的“林木生产教育”(代码040304W)、“特用动物教育”(代码040305W)等12个属于教育学专业类别下的小专业以及“影视教育”(代码050421W)这1个原属于戏剧影视学类别下的小专业撤销了。其次,《专业目录》还体现出“集中做大”的思路,一些联系密切、内容相近的专业被整合为一个新的大专业。这种整合的专业比较多,如03年专业目录中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类别的三个专业“对外汉语”(代码050103)、“中国语言文化”(代码050106W)和中国学(代码050108S)因为都是面向外国人了解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专业知识之间有许多内在联系,因此整合为“汉语国际教育”(代码050103);再如教育学专业类别中的“教育学”(代码040101)与“高等教育管理”(代码110306W)研究内容在逻辑上是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新的《专业目录》将其合并为“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1),这种反应学科整合的集中做大更有利于学习者个体的发展和学科整体的进步。

通过狭窄专业的撤销、和相关专业的合并,新修订的《专业目录》中专业数量的减少了178种。专业数量的减少必然导致专业口径的放宽,这种大口径的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宽口径的培养方略能赋予高等学校更多的办学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传统和优势,选择专业中的部分方向着重突破,利于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另一方面,从更宏观意义看,这种宽口径的专业定位也符合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体现了学校从培养“专才”到培养“通才”的调整思路,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 小专业名称调整,突出重点

除了专业数量的变化外,也有一些专业的名称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大都保持了原有的研究范围,而更加突出专业的某些特点。例如,财政学类别中传统的“税务”(代码020110W)改名为“税务学”(代码020202),新名称在保持原来研究范畴不变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专业的学术性;再如“民族传统体育”(代码040205*)改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代码为040304K),在原有研究领域“民族传统体育”不变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武术”这种传统体育的项目。

限于对不同专业认识的不足,我们不能详细揣摩各个专业名称修改的深层意义,但比较这些名称变化了的专业,还是可以看到这些名称修改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成熟学科专业名称保持稳定。名称局部调整的专业往往是往年《专业目录》中加注了特殊标示,需要控制的小专业,而对于那些“比较成熟、布点较多、稳定性好、共识度高”的专业则很少有调整,只有“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和“大气科学”三个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中的内容(相比“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和“大气科学”都是98年才进入当时的“专业目录”的,是更年轻且分布点较少的专业)。其次,修改后专业口径不缩小。如“大气科学”调整为“气象学”;“运动人体科学”调整为“运动科学”等修改实际上是扩大了研究的领域和范畴,这一点与上文提到的“专业数量减少,口径放宽”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3 本次教育技术学专业改名的逻辑偏失

通过对《专业目录》修改调整情况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到将“教育技术学”专业改为“教育信息技术”技术在逻辑上与整个《专业目录》的修改思路是相悖的,在逻辑上是存在一定偏差的。

首先,“教育技术学”改为“教育信息技术”实际上缩小了专业的培养口径。我们知道,对一个概念的限定越多,其概念范围越小。因此,当修订的《专业目录》在“教育”和“技术”中间加上“信息”这个定语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口径将会减小,一些跟“信息”没有直接关系的专业方向可能面临身份的尴尬。对比其他专业名称修改的专业口径的扩大,从“教育技术学”到“教育信息技术”的专业口径的缩小更显得与《专业目录》整体的思想格格不入。

其次,“教育技术学”改为“教育信息技术”实际上是人为矮化了“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地位。专业名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的成熟度,一个成熟的、共识程度高的专业是不会频繁更名的。经过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多年努力,“教育技术学”已经成为一个囊括本科、硕士、博士不同教育层级,

遍布师范、非师范各类院校,有多本专门研究刊物,有二百多个本科专业点的成熟专业了。对这样成熟专业的名称进行修改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已有的成果,是对专业地位不自信的表现。

二 教育技术学专业名称修改的纵向分析

当前“教育技术学”这一专业名称的确定也是对过去“电化教育”这一传统专业名称修改的结果,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中也曾将进行过专业名称的修改(以下简称“旧改名”),在纵向上回顾这次专业改名的得失,有利于我们从整体把握当前专业改名可能的问题。

1 “旧改名”的合理性

今天再来回顾1993年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学”专业名称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专业改名的合理性,尽管这在当时也是“学界的一场重大争议”。

首先,“旧改名”扩大了专业的口径。“电化教育”这个专业名称暗含了其关注的内容主要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方法,仅仅在教学中起到辅助或局部的作用,在实践理论上,只能从属于教育内部的其他领域或其他分支学科。而教育技术不仅包括物化的媒体技术,也包括非物化的教育设计、开发、管理、评价,因此“电化教育”只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那么这种由小范畴到大领域的改名实际上是扩大了专业的口径,有利于学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人才。

其次,“旧改名”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国际交流。当时快速发展的国际学术交流要求专业有一个国际通用的名称,因此,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的过渡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最后,“旧改名”有较充分的准备与讨论。早在1990年,北方地区开设电化教育专业的14所高等院校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时,北京师范大学就正式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称,并引发了后续的系列讨论。因此,“旧改名”有更坚实的研究基础。

2 “旧改名”的“不合情”及得失分析

虽然“旧改名”是理性的,但专业名称的修改还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合情”――不合国情,不合感情。一种代表性的观点主张不要改名,因为电化教育是我国独创的名词,符合我国国情,只要在这个名称下扩展概念外延就好了。而且,从感情上来看,电化教育已经发展多年,许多“电教人”已经视“电化教育”为自己的毕生的工作领域了,一旦改名会伤感情。也许是因为这种“不合情”,至今仍有研究者拒绝使用“教育技术”这个名称,也屡屡有研究者反思当年改名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旧改名”基本已经尘埃落定,“教育技术学”已经成为这个领域最具共识的专业名称了,但通过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这次改名的得失。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改名基本实现了支持者当初的理性预期:专业领域更扩大,培养方向更具特色;国际交流更通畅;而且由于改名引发的广泛学术争论也激发了研究者的学科专业意识,促进了人们对于该学科的“元理论研究”。但消极的一面也不容忽视:许多传统“电教人”的感情挫伤,大量研究精力虚掷于一些意义不大的概念解释,打造多年的专业品牌的消失,种种问题都是专业改名带来的负效应。

3 本次教育技术学专业改名的情理困境

通过对此次《专业目录》修改调整情况的纵向分析,可以看到将“教育技术学”专业改为“教育信息技术”技术在“合情”上同样面临“旧改名”的困境。而在“合理”上却找不到“旧改名”的正当性。这样的改名实际上缩小了专业的口径,不利于学科的发展;这种改名违背国际惯常,不利于学术交流;这此改名缺乏广泛而周密的讨论,缺乏理论的铺垫:特别的,这次要改的不再是“电化教育”那个中断发展多年,起步不久的不成熟的专业,而是一个经过多年发展,正稳步前进,甚至雄心勃勃要成为一级学科的稳定专业,改名的困难可想而知。

三 教育技术学专业名称修改的语言学思考

专业名称的修改,不仅仅是专业的事情,从本质上看是名称修改的问题,在根源上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从语言符号发生的角度分析“教育技术学”相关名称修改,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厘清改名的问题。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在语言学研究中,关于语言符号的发生和发展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任意性和理据性。任意性的观点来源于语言学家索绪尔,他认为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能指sigllifier)表示一定的事物(所指signified)是没有原因和不可论证的,是“大家看法的一致”,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一种约定俗成,是任意的。理据性则认为语言的发生发展是有依据或动因的,在语言形式(能指)和其代表的事物(所指)之间存在一种可以论证的关系,也就是说不能任意赋予某事物一个不相关的名称。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语言哲学中一个基础性的论题,至今仍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做出不同的论证。虽然我们很难从学理上对这个语言学难题进行深入探讨,但任意性与理据性可以作为我们分析专业改名的一个框架。

2 本次教育技术学专业改名的语言学困境

从语言学的意义上看,在各专业的命名上,任意性和理据性的观点都有所反应。

审视《专业目录》,其中许多专业名称的确定都表现出名称的任意性思路。例如专业目录中的心理学,虽然我们都知道思维的器官不是心而是脑,从理据性出发,心理学应改名为“脑理学”,然而大家已经对原名称熟悉了,也就不再修改了。再如数学这一大的专业门类,其内容包括矩阵、几何、黎曼几何等许多非“数”之学,但数学这个名称已经叫习惯了,也从不曾再修改。由这两例可见,任意性强调已有专业名称的不变性:如果大家都已经习惯用某个名称称呼某个专业了,就没必要修改。而“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各专业名称都是一种语言符号,因此从语言学的任意性出发,“教育技术学”改名似无必要。

在新的《专业目录》中,也有一些专业的改名体现了理据性的追求。如“运动人体科学”改名为“运动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改为“海洋资源与环境”,“社会体育”精确化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都从名称上更准确地反应专业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但“教育技术学”的改名却不在此列,何克抗、杨开城等诸多学者已经对两个专业名称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读,充分说明“教育技术学”这个名称的更合理据性。因此,从语言学的理据性出发,内涵更深刻的“教育技术学”更能反映专业领域的内容,不应修改。

教育名人名言范文5

[关键词]孔子;“正名”;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作者简介]李仁卿,湖南工业大学冶金校区社科系讲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瑾,湖南工业大学冶金校区社科系副教授,湖南株洲412000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4-0095-03

“正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他一生忧国忧民,志在救世。为了安定社会秩序,变无道为有道,孔子提出了“正名”的思想。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卫国的国君若要你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干什么事情?孔子回答:“必也正名乎?”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可见,在孔子眼里,一切不良的社会后果都是从“名不正则言不顺”开始的,所以,他把坚持“名正言顺”看成是为政的一件大事。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子所说的“名”,实际上是指一事物的构成要素或概念。即“一名必有一名之定义,此定义所指,即此名所指之物之所以为此物者,亦即此物之要素或概念也”。也就是说,“名”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规定。如“君”作为一个名,其定义就是指一个做“君”的人应当包含哪些要素,才能符合“君”的概念。所以,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第一个“君”就是指事实上那个做君的人,第二个“君”就是指君的名,或者说是君的定义。“君君”就是做君的人只有符合了君的定义才能叫君,否则就不能称其是君,如果硬要称其为君,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同样,“臣臣,父父,子子”也都照此例。在孔子看来,“言”是由“名”组合而成的,在他的哲学中有“积名成辞”的思想。也就是说,假若名字没有一个正当的意义,就会连话都说不通的。所以,孔子讲“正名”,首先是为了“言顺”。他说:“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易经·系辞下》)这里的“正辞”与“正名”实际上是一回事。所谓“正辞”就是说话要符合事物的名义,以便给人们的行为有一个好的导向,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从而,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实际上就是主张事物的“名”与“实”要相符合。只是这种主张从本体论方面看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在孔子看来,名正了,话才讲得通。实际上是主张事物的“实”要符合其“名”,而不是主张“名”要符合其“实”,把“名”看作第一位,放在了“实”的前面,颠倒了“名”与“实”的关系。孔子的哲学主要是政治哲学,他主张“正名”主义,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要做到“名正言顺”都是为实现其政治主张服务的。因此,他把“正名”看作是为政的第一件事情,强调统治阶级应当重视“名”、“辞”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他认为天下之所以无道,问题就出在社会上盛行以“不正”之名,语“不顺”之言,思想界话语失真,名与实不相符。孔子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他借“觚”为题,大发议论:“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意思是觚不像个觚,这是个觚吗?在古代,“觚”本来是一种有角的酒器,有的有六个角,有的有八个角。可后来人们把觚字用泛了,把凡是可以盛三升酒的酒器都叫成“觚”,而不管它有没有角。孔子“觚哉!觚哉”地质问,目的是借以说明“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子认为,如果在社会上说话做事没有一个公认的是非标准,名实之相乖违,那么人人都可以“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不可日变”了。所以,为政者要想消除天下无道的病根,就必须以“正名”为先。在孔子看来这是循大道之举,可以收到社会政治稳定、天下太平的效果,因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正名”为先,就要首先订证一切名字的意义。也就是要别同异,搞清楚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即如董仲舒所言:“《春秋》辩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其次,要订证一切名字的意义,就要有一个辨别事物的公认标准。在孔子看来,事物之名如果没有公认的标准,不但会造成人们言语失真,思想混乱,而且一切制度,如礼乐刑罚之类,便都不能成立,就会引起纲纪败坏,最终弄得整个社会惶惶而觉得没有主宰。这就是“礼乐不兴,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所以,“正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的“正名”思想,对后世儒家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后世儒家政治思想的中心问题。荀子说:“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是非之形不明,则虽守法之吏,诵数之儒,亦皆乱也……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互纽;贵贱不明,同类不别:如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荀子·正名篇》)也就是说,要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要做到“名正言顺”,否则,就会“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这与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遥相呼应。孔子的“正名”思想不仅对后世儒家有深远影响,在中国学术界同样有广泛影响,先秦诸子多家论著对此都有申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1939年2月20日在《致》的信中对孔子的“正名”思想作过评价,其中说道,孔子的“正名”思想,“作为哲学的整个纲领来说是观念论”。但孔子的“正名”思想,也有其合理的因素。说,孔子的“正名”主张,“如果作为哲学的部分,即作为实践来说是对的,这和‘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意思差不多”’。还说:“‘正名’的工作,不但孔子,我们也在做,孔子是正封建秩序之名,我们是正革命秩序之名。”在看来,“正名”主张,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来说,也就是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明辨是非真假,坚持理论之“名”与实际之“实”相符合,以真正切合实际的正确理论指导现实的实践。他晚年尤其重视“名”(理论)的指导意义。他提出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虽然在具体问题的认识上有“左”的偏差,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他实际上也是在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如果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就会出现“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问题。他曾以苏联的赫鲁晓夫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言论为例,在肯定的意义上引用了《论语》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话。他说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的就是精神变物质。马克思讲无产阶级,是一言兴邦;赫鲁晓夫讲三无世界、全民党、全民国家,是一言丧邦。事实证明,的这些话确实是寓意深远。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尽管原因复杂但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没有正确的是非标准、曲解马克思主义原则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因此,孔子的“正名”思想对于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有积极的启示意义。首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基础和核心部分是政治教育。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突出以“政治”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因而政治观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相应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民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不能把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当成马克思主义来宣传。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名不正而言不顺”,给人们的思想认识带来混乱。譬如,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关系呢?这本来是一个老问题了。西方“马克思学”把人说成是摆脱一切客观制约性的抽象主体。指责马克思主义是所谓的“入学空白”。于是,在近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中,一些哲学人本主义学派,为弥补马克思主义的“不足”,就把自己的理论抹上马克思主义的油彩,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趋向十分明显,出现了所谓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不仅西方,在东方也出现了南斯拉夫的“实践派”,波兰的“哲学人类学派”、捷克的“存在人类学派”、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学派”等等,这些理论虽然名称各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以抽象人道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历史观。它们都不是从现实出发,而是从概念出发来谈论“人”。这种人学观念,尽管语词华美,却往往会漠视现实社会中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根本对立的。尽管马克思主义也不反对人道主义的伦理原则,但它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社会历史观是不可能相互包含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从来不会承认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在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一些人对“以人为本”含义的理解,也误人了“人本主义”泥坑。例如,有人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人道主义最高体现,把我们社会生活中人道主义原则的实践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目的的实现。似乎是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贬低了马克思主义;似乎是在宣传“以人为本”的政策,实际上却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相去甚远。因为如果模糊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界限,或者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人道主义,也就等于否定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那正是社会民主主义的观点,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教育名人名言范文6

关键词:师者;传道;师道;修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5-0103-0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依韩愈之见,为师之要,首在“传道”。何为道,何为传道?道,乃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最普遍、最高层次的、具有本体意义的范畴,指天地万物按其本原存在、演化和发展的状态、规律与法则。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而言,道不仅是教育自然展开、人之自由成长的天然法则的本体性存在,更代表着一种以此为依据的价值体系,同时也可隐喻指引人类通向“彼岸”自由世界的道路。“道”之经典表述,似乎当属《大学》所言之“大学之道”,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即:大学(大人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故此,所谓“传道”,就是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领悟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本体性规律,并按此规律自由地展开个体的精神生命成长;就是通过教育的教化功能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成长道路或个体发展方向,使其得以发展成一个雅斯贝尔斯所寄望的“整全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显然,为人师者的首要职责在于“传道”,授人以“道”,即让人挺立于天地之间的价值追求、精神境界和生命支柱,远重于授人以“技”或“术”。有道所倚,人方为一个“大写的人”,才无愧于“万物之灵”。教化育人,首在“传道”,凸显和强调的是教育的首要价值与目标――教人如何做人,即孔子所谓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无论是古书(指《左传》)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论”,还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句”,都将立德、立心置于首位,可谓直指教育的核心价值与目标,亦印证了为人师者“传道”之重要性。是故,韩愈同样强调: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人师者,对学生的教育若缺失了“传道”,其精神生命成长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思想境界和精神世界就有可能产生某种内在缺陷,譬如成为“无根之浮萍、无魂之器物”①。教育当是教化育人,而非偏狭地“制器”。因此,“传道”之于教育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应首当其冲。

教化育人,除“传道”外,尚须“授业”、“解惑”。所谓“业”,是指学习的过程或内容。教育应当追求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故所授之“业”当包含人全面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方法、技能和能力,即包括为人之业、处事之业、谋生之业等等,而不可仅仅局限于谋生之业,使教育者的“授业”和受教育者的“受业”失之偏颇,使大学沦为蔡元培先生等教育大家所批判的“职业养习所”。所谓“解惑”,当然源自受教育者心智的不成熟和阅历的欠丰富。真正的“解惑”,既不应仅仅限于学业,也并非简单的“就事论事”、“一问一答”,而是应直通学生精神生命的内在世界,直达学生心灵的深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化解其对所传之道、所授之业及自身生命成长的疑惑与困顿。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为人师者教化育人的具体活动与职责,似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对待,三者之间既不可偏废于某一端或某两端,更不可不分主次、倒置本末。依个人之见,三者之间,传道是根本,授业为基础,解惑是关键。解惑是为了更好地授业、传道,传道必须有效地统摄授业和解惑。遗憾的是,在如今的教育实践中,最被看重的常常是授业(而且是授谋生之业),次之是解惑,再次为传道,似有“主次不分、本末倒措”之嫌。其结果呢?自然是难觅教育所育之才,甚至连“立人”尚不可得;所得者,“器物”也!

传道、授业、解惑,既为师者之本职,其功效亦仰赖于师者之品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有其所长者,能于人有益者,即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暂时扮演“为师”的角色。事实上,教育乃一个有机的整体,囊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教师当然不宜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中的专任教师。我国素有政教不分、官师一体的传统,以今日思维视之,似乎纯属体制糟粕,但于社会教育而言,却不宜完全否定。传统社会所谓的“教化”职能,并非专指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书育人,而是涵盖社会教育中的官员以身作责,教化民众。上有各级官吏为政以仁、率先垂范,教化民众,再有官学、私学两端的“先生”兼施德育智育,开化学生,才有整个社会的品质与格调。当下我国教育的问题,实质上亦不仅限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亦有缺失。审视当下社会,不仅部分教师无“道”,官员更是多有劣迹;不仅政治清明不够,就是社会亦呈迷惘之势;不仅工具理性被推到极致、功利之风迅速蔓延,而且“短线操作”大行其道、教育的异化日渐明显,导致整个教育的生态愈发艰难。当然,这种真实的教育生态也更加凸显出教师“传道”是何其重要,教育的还原与更新是何其紧迫!

韩愈讲,“吾师道也”,意即拜师求学,首当学“道”。换言之,为人师者,欲教化学生、作育英才,当以身载道,以道授人。既然为人师者关乎教育的品质,“传道”关乎人的健康成长,那么,何以为师,何以“传道”,就值得认真思考!还教育于其本原,教育不过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1](P3)。由此观之,教育即用一个生命去启迪另一个生命,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人师者要充分地履行自身传道、授业、解惑之天职,有效地担当起教化育人、唤醒生命、铸造灵魂、引领人之精神生命成长等神圣使命,就必须确保师者的个体品质,确保其先得道守道行道而后传道,确保其以经师人师角色、言教身教行动来立教师之名、立教育之名。

何以为师,如何从教?古圣先贤多有精辟见地。肇始于元、重建于明的雷阳书院即以一幅楹联解之:“守道重醇儒,经师人师,文运宏开钦北斗;立名遵先哲,言教身教,士风不变式南邦。”文以达意,此楹联以教师和教育为主题,标定了教育应有的境界和教师应有的高度,并对教育之道、为师之道进行了独到的阐释。以教育之道而论,其力主者为:倚重醇儒,依循先哲,经由经师人师一体的感化及言教身教并行的教化来培育英才,开启文运,强盛一方家国。其彰显者,乃以人为本的理念(“醇儒”、”先哲”、“经师”、“人师”、“士”);其倡导者,为匡时济世的精神(“开文运”、“弘士风”、“式南邦”),从育人的基点出发,将教育提升到引领文化、强盛家国的高度。可见,教育可培育精英人物,可转移社会风气,可助益于兴邦立国,早已为古人所洞悉。中国之政教合一、官师一体传统,固然不乏有统治阶层捍卫核心领地、灌输“主流”意识之用意,却也展现有重视教育之姿态。

以为师之道而言,其所解答者,在为师之资质、为师之职责、为师之定位和为师之养成。

首先,何种资质者可以为师?因教育关乎英才的培养、文运的开启,家国的强盛,兹事体大,是故为人师者当品学兼优,须是儒者(博学之人)、哲人(有才德之人)。因为只有儒者(才情并茂)、哲人(博学精思)方有足够的德性、胸怀、情感、意志、学识去领悟道、践行道、守护道,而后传播道、弘扬道。同时,也只有儒者、哲人才能立名(立教育之名,立教师之名),正名(正教育之名、正教师之名),名正而言顺,言顺而事成。教育要教化民众,引人精进,当然需要为人师者在学识、视野、胸襟、情感、意志、品性、行为等各方面“自成楷模”,进而为人师表,据以感染人、熏陶人、引人向上。

其次,为人师者当肩负何种职责?韩愈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直指教师之职责定位,却未论及为师者之职责履行。而雷阳书院楹联则直切此题:经师人师一体,言教身教并行,知行情意合一。西方教育先贤雅斯贝尔斯讲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1](P4),“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1](P3),精辟地阐释了教育唤醒生命、铸造灵魂、引领人之精神生命成长的本质。此类教育功能当如何实现?当然仰赖于师者之学识才情与言传身教,仰赖于师者之诲人不倦与敬业奉献,以铸就弟子知行情意之全面发展。

再次,师者当如何自我定位?若从教育之社会功能视角考察,当承认教育承载有培育英才、建树新风、开启文运、强盛家国等诸种使命,为人师者自然藉此肩负诸种社会期待与历史使命。正所谓,教育国之本,师者教之本;有一流教师,方有一流教育;有一流教育,方有一流人才[2](P1)。若从教育志业之从业要求审视教师之角色定位,似应由儒者、哲人推演开来,将师者角色归为“四者”,即士者(有崇高追求)、仁者(有博爱之心)、智者(有超凡智慧)和学者(有学养涵养)。何应如此?简言之,(师者)若无士者品格(“士志于道”的求索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修己以敬”的人格特质),则不足以淡泊名利、坚守教育志业(因为中国自古至今从教从来都不是升官发财之“正途”);(师者)若无仁者之心,则难以温良恭谦,难以亲近学生,以扣问心灵、感化学生,唤醒生命,铸造灵魂;(师者)若无超凡智慧,则不足以确立师者魅力和挥洒教育艺术,以滋养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师者)若无深厚学养,则不足以传道授业解惑,引领学生潜心向学;无学者内涵则不足以立己以正、立德树人、教而化之。一言以蔽之,教师若无此“四者”涵养,即不足以弘教化育人之道,立教育与教师之名。

最后,为人师者当如何养成?为人师者,当成儒者、哲人,当以“四者”合一为修养标准,否则无以守道、立名。但此种境界如何达成?似乎当追随醇儒、先哲(即从学于贤达名师),同学高身正、德高望重之师长一起学习、共同生活,不仅坐而论道,而且起而行道;从问道于师,到经点拨后自悟于道,再到依道而行,持之以道,认同之、践行之、固守之,最后内化之、弘扬之,以期“本立而道生”,“得道而立人”直至“推己而及人”;似当“品读高人”和“博览群书”相结合,借名师相伴之良机,通过“零距离”地品读“师长”、“反刍式”地精读典籍、知行合一的生活历练来积累学识、增长见识;通过求学良师、饱读诗书、独立思考、与人切磋、提炼生活来增进智慧、提升涵养;通过“与人向善”、日省己身、修养心性、砥砺德行来修成仁心、激发“大爱”;通过由外而内(即从师长引领到自我认同、内化)、由知而行、由行生情、以情砺志的路径来坚定人生志向,定位价值追求。简而言之,师者之养成,似应是一个始于“问道”、终于“立名”的“持道守道”过程,亦是一个在大师感染、熏陶和引领下自主选择志向、精进学识与才情、自觉修身养性的自然养成过程。在名师的陶铸过程中,“道”、“师(本质上是“士”)、“名”三者合一:“道”为“师(士)”之追求,“师(士)”乃“道”之载体,而“名”则为“成师得道”之善果。是故,为人师者欲教化育人,则须先守道而后传道,先正名而后立名,实至则名归,道法以自然,是为“教而化之,育而成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