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区设计范例6篇

商业街区设计

商业街区设计范文1

关键词:褐石风格 住区规划 商业街模式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sign of Yingkou City brownstone style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planning project cases, introduces a new mode of commercial street and residential villa residential integration, the paper illustrates and from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community function.

Keywords: brown stone style commercial street planning area.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风格的定义

运用褐色的石材和砖石以及红砖建造的建筑,兴起于欧洲,兴盛于美国纽约。褐石建筑是纽约和新英格兰大多数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多属于联排式住宅,建于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这类建筑得名于赤褐色砂石——一种沿用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材料。这类房屋与相邻住宅共用一面墙,由此形成长排的房屋建筑,成为了纽约许多街区的风景线。厚重的墙壁、精致的挑高天花板、装饰壁炉或实木壁炉,还有雕饰的门厅,以及褐石街区独特的铁艺灯影、山花坡顶、八角飘窗、咖啡街角、被艺术化的景观小品,组合而成一幅文艺和奢雅的生活画卷,由此演变成为褐石风格。褐石风格代表着一种中产的、富足的、美好的、雅致的生活状态。

项目鸟瞰图

2.褐石住区规划设计 营口锦联-经典名郡项目位于营口市站前区东部,属于老城区核心地段。整个项目意在打造营口市第一个“褐石”风格洋房社区,以洋房、小高层及高层住宅进行组团规划,区内引入商业内街,并对城市广场优化设计,配以大型超市和独立公建提升区域价值和社区生活质量,使街区与住区完美结合,形成整体性强的优质社区。

我们沿项目临市政路一侧设置了褐石风情商业街,以东侧住区入口为开始,依次设置了市民活动广场、中心会所广场和南侧以超市商铺为主的商业广场。商业街的设置除了满足住户日常商业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创造一种闲适的氛围。通过道路两侧2-3层的商业街围合出宽松的街道尺度,两侧道路种满法国梧桐,树下人们可以悠闲的在室外喝着咖啡交谈,偶尔缓缓驶来的小火车将我们仿佛带到了纽约街头。在社区内部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将人们带入一个平和宁静的生活区。红色砖楼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这里仿佛如世外桃源一般安详。连接入口广场与市政广场的是我们社区的景观大道,这里布置了艺术化的雕塑,水景喷泉。穿过景观道便可以进入封闭的组团内部。每个组团由3-4栋楼宇组成,利用开敞空间又分别形成了组团内部的景观中心。人们可以在这里亲切的交谈,慢步。

商业街内部透视图

户型设计是每个住宅项目的灵魂所在,而整个项目的户型是完全针对褐石所研发出来的全新设计。在设计户型的过程中我们把自己当做住户设想在这样一个充满风格情调社区中怎样的户内外空间才能和褐石融为一体。这让我们想起了诗人卞之琳在《断章》中的一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于是我们针对不同楼层的户型设置不同的室外空间,通过退台、阳台的设置,让住户能够在不同的楼层看到不同的风景。

3.商业街模式初探

对于住区配套的商业街模式,本次设计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3.1建筑设计

以低、多层建筑为主,包含中小型独立建筑、沿街商铺等形式;业态构成应做到功能灵活,以休闲、娱乐、餐饮功能为主,辅以部分中小型主力店;考虑到对外营销,尽量减少纯二层商铺,一二层一起对外出售;大型主题商业可以大部分设于二层,但在一层设置出入口;

3.2规模与尺度

长度最好控制在300米以内,不宜超过500米;规模控制在5-30万;步行街宽度与街边建筑高度比值控制在1-2,步行街宽度控制在6-20米

3.3流线组织

商业步行街由一条主流线与多条次流线构成,组织商业单元;主流线宜采用自然曲折的路径,忌宽大,笔直,大一统;共享空间设置尺度宜人的广场,临街面商家露天茶座,供居民休憩并聚集人气;交通组织要做到人车分流,易于管理,给步行者安全放松的交往空间;设置足够停车场,易于到达,易于排空;

3.4地域性

考虑到北方气候,尽量减少纯室外街道,通过架设屋顶,设置半封闭空间;焦点处宜设置主题标志物,为往来者留下深刻印象;此外要注意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的传承;天际线;外立面;建筑细部及材质的运用;地面铺装;门窗;雨蓬;挑檐; 栏杆;广告柱、广告牌、招牌;灯具,灯箱、霓虹灯、LED灯等灯光工程;旗帜等软装饰;花坛、雕塑等小品;电话亭;凉亭、座椅;路牌……

商业街平面图示意

结语

商业街区设计范文2

关键词:民族街区、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是容易认明,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3]所谓城市的可读,是因为它由可认知的符号所组成。因此,作为城市子系统的街区、标志物和道路等元素,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应从挖掘和保护特色文化、打造具有自身独特可认知符号等方面入手,最终形成一个特色的城市形态。

一、保护理念与再设计理念

保护理念

文章开头对可读性城市塑造的解读中提到了对特色文化的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中营造特有场所感和认同感的标志物,它是构成城市魅力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历史街区的保护,正是塑造可读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常跃中老师在《街区环境特色设计中的特色保护》一文中,对“保护”一词的内涵做了“历史的保护、场所精神的保护、保护的动态可持续性和保护的价值开发与效益的最大化”这四个方面的解释,其中“历史的保护”指的是: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不单单只是建立在保护单个实体上,而是将自然环境融入其中的整体、统一性的保护;“场所精神的保护”指的是:对外在实质环境等具体事物的精神文化和内在的人类长期使用的痕迹以及相关文化事件的保护。因此,可以从构成场所的物态内容和活动两个方面来进行;“动态的可持续性保护”:是将历史、现状、未来联系起来进行考虑,使之处于最优化的状态;“价值的开发和效益的最大化”是保护理念的最终目标,即是从文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双重考虑。[常跃中.街区环境设计中的特色保护[J].装饰,2007.10(110-112)]本文正是以这四个方面的保护为指导,探讨乌鲁木齐民族商业街区特色环境的保护设计。

再设计理念

再设计理念是指重新面对已有的物体,把物体从熟知变为陌生所进行的创造过程,同时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意义的一种方式。本文以保护民族文化,塑造特色商业街区环境为目标,在原有街区的结构中,对其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再设计,将原来密集、狭窄、弯曲回旋的具有神秘和趣味性的街道空间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的设计,不仅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打造了符合现代城市街区特点的商业性空间。

二、乌鲁木齐山西巷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乌鲁木齐山西巷的历史沿革

山西巷位于乌鲁木齐龙泉街与解放南路附近,是纵深发展的综合商业区,具有四重特征:首先,山西巷是乌鲁木齐民族风情一条街的“开端”,是城市中较为繁荣的民族传统商业聚集地;其次,它坐落于乌鲁木齐城市旅游中心的南北交通干道上;再次山西巷是乌鲁木齐城市中心中轴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还是乌鲁木齐城市中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传统民族买卖方式的保留地。上述四重特征决定了山西巷在体现乌鲁木齐城市民族文化特色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历史、商业文化最悠久、最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商业区,而且它的发展是随着整个城市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着特色历史文化的烙印。

从历史记载来看,现位于乌鲁木齐山西巷一带的民族商业区、二道桥市场以及国际大巴扎,同属于原来二道桥民族传统商贸区。在1896年,二道桥一带就已有种类齐全的各种市场,另外大小饭馆、钱庄、制衣铺、剃头坊等辅助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同年,清政府在乌鲁木齐给俄商划定了“贸易圈”,许多俄商店铺也随之而来,逐步形成了著名的“外货市场”。辛亥革命后,俄商“洋行”的衰落,各种民族小吃店、铁匠铺、杂货店、点心铺等布满街道两侧。其后,根据现在乌鲁木齐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成了集民族建筑精品、商业、旅游、娱乐等为一体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乌鲁木齐民族商业区的特点。

客观上讲,虽然后期建成的国际大巴扎商业建筑群目前已成为新疆最具特色的商业区,但其周围的民族山西巷一带却很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规划,对人文历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则更显得滞后。

乌鲁木齐山西巷现状分析

山西巷由于没有融入到国际大巴扎民族商业圈之内,不仅缺乏街区环境与人文历史精神的特色保护,而且缺乏科学的指导综合性规划设计,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出性的问题:首先,科学保护规划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街道空间店面经营的错位和空间资源的闲置。在山西巷的街巷中,大多以经营普通的低档商品为主,店面较为凌乱。使得传统的小尺度的商业街巷承受了过重的商业重任,货物和人流的大量涌入使富有历史文化街巷失去了它的本来面貌。由于街巷中店面配置的无序,使得山西巷所依托的自然街区形态、历史人文资源以及神秘而有趣的街巷空间、建筑景观等各方面的资源,不仅没被充分的利用,反而失去了原有潜在的空间价值。其次,街巷中地域性公共艺术及无障碍设施的缺乏。在街巷中,无论是沿街外立面、侧街或小巷,整个空间结构似乎都是为了商业而商业、居住而居住,过多的追求功利,而忽视了对地域文化、场所精神以及可读性城市特点的保护和培育,从而丧失了场所中历史文脉的现代价值潜力的挖掘,以及更多经济开发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商业街区中对于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关照几乎为零。最后,有效、正确、全面管理政策的缺乏。由于没有科学的、综合性街道规划管理作为理论指导,使得街区中的建筑外观逐渐的被破坏,而杂乱无章的、缺乏整体设计的新建筑外观、材料以及色彩,不但没有起到更好的修复和美化作用,反而破坏了商业街区中原有的特质,造成了“猫虎”不像的现状,也造成了街区空间特色的沦陷。不仅如此,乌鲁木齐城市的管理阶层在对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进行管理时,对街区色文化的买卖传统方式给予打击和取缔。这项举措严重缺乏对市民生活意识的考虑,同时也是对场所精神中内在因素的破坏,没有实现从物质的保护发展到场所中人的行为文化及精神保护的层面。

三、乌鲁木齐山西巷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对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色环境保护和再设计方面,应遵循以下目标和原则:

首先,坚持对空间完整性、历史真实性以及文脉延续性的保护原则。此原则不仅强调街道在空间形态和整体规划上的完整性,同时也对街区中独特人文环境氛围,悠久商贸传统买卖方式以及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全面保护。此原则决定了山西巷今后发展是以文化为主导,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为起点,以保护新疆特独特的民族传统商贸方式为手段,以打造特色环境和形成商业旅游业态为最终目标。

其次,坚持民族商业街区的价值多元化及地域个性的保护原则。山西巷特色环境的保护和重塑, 不应只是作为历史的复原,而应该放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中来进行更新,协调多方面的因素达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使其保持自身价值多元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地域性是该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对城市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也是区别于其它城市最本质的特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山西巷作为乌鲁木齐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商业街区,应反映和满足市民不断增进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创造符合当地居民生活的模式。因此,应该以人的尺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来进行,应把人的感受和需求作为保护的重点来考虑。

四、乌鲁木齐山西巷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的具体方法

对于乌鲁木齐山西巷特色环境的保护以及街巷再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将从商业街区的规划构思、空间边界、建筑界面、街道景观等方面展开,力求在保护原有特色环境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设计出适合现代城市商业街特点的民族商业街区。

1、街区规划

首先,按街区中原有建筑和自身肌理将其功能区域划分为三部分:1)、主干道沿街区域(主街):民族现代商业空间、对应现代文化,商业模式较为现代,所受物品档次较高;2)、副干道沿街区域(副街、居民住宅楼和商业楼之间的小街巷):民族跨时空复古时尚空间、对应街头文化,商业模式介于现代和复古之间,所受物品适于大众;3)、小巷子区域(穿插于副街之中的巷子):民族传统手工作坊空间、对应院落文化,商业模式较为传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用于此模式的物品,一般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其次,在不影响街区大的格局下将街区中的空间形式作相应的调整,以开敞式为主,增加半开敞式和空中式。同时将山西巷主干道沿街区域的部分商品买卖以“外街内引”的规划方式引向内街小巷中,实现人们步行、购物与车辆的分流,创造城市规范化购物环境。最后,商业街区空间功能由原有的以商业和居住为主,转为重点以商业为主,居住为辅;同时介入更多的餐饮、展示、旅游等活动区域,以适应现代城市商业街区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2、空间边界的再设计

为实现“街市内引”及内街价值体现的双重目标,在进行空间边界的设计时,应强化外街中部入口及内街原有北部入口的开放性和指示性,使其成为连接内外商街的主要标志性通道。同时,增加两个副标志性通道,使外街人流更容易看到并进入内街,达到上述双重目标。由于受现有街道走向的制约,街巷中的边界呈直线状态,缺少进退、转折的变化。为打破此状态,在内街边界设计时,将其街巷空间中的节点增加,并运用转角和小空地来减少内街直线的局面。

3、建筑界面的再设计

首先,外街的建筑立面缺乏地域元素,无法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地方文化,并与临近建筑表面脱节。因此,在进行再设计时,将外街立面加入地域文化的元素并加以修复;在内街空间关系得到改造后,将其内街建筑的外立面也同样运用现代建筑材料,进行民族图案、民族纹样的拼接,局部使用雕花木柱和透雕装饰来增加街道的亲切感,突出新疆浓郁的地域特色。其次,在对街区建筑外立面颜色的考虑上,将本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统一的理念进行设计。最后,为打破街区中建筑界面的单一,将传统的前店后坊、木板式等店铺形式融入其中,以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保留和延续。

4、地面铺装的再设计

为保持与城市其他商业街道地面的统一,在对街区内外街道的地面进行再设计时,首先,对外街地面进行保留,将其不完整的地方进行修补。其次,内街地面采用流线型铺装,以起到纵深引导的作用,以此来减弱直线型街道给人带来的单调,使空间组合具有多种可能性。同时,在与外街垂直交叉口或节点处,通过地砖颜色、方向的调整,或拼贴指示性图案来进行方向的引导。

5、环境小品的再设计

山西巷街区环境中的小品设计,不仅要加入体现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文化的标志性雕塑,同时根据内外商业步行街巷的尺度,增加地域性植物景观,如特色的景观树以及亲人尺度的灌木、植物容器、鲜花盆景等,来增添街道的温馨和亲人特质。最后,公共设施的增加也是对其街区完整性的另一种表现。

结语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场所精神等各方面保持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而城市中最难能可贵的文化就存在于历史街区中人们世代所遵循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中。因此,本文对乌鲁木齐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环境的保护和再设计,是重新认识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城市的地域文化,保留集中体现民俗风情的街区、建筑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以期达到对历史文化和场所精神的进一步保护。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常跃中.街区环境设计中的特色保护[J].装饰,2007.10(110-112)

[3]张勃.城市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杜雁.历史性步行商业街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刘丽娟.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改造与更新[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覃伟伟. 城市化进程中新疆民族传统商贸方式保留的可行性研究[J].硕士论文,2010.

作者简介:覃伟伟,女,1983年生,河南省安阳市人

现工作单位:昌吉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乌鲁木齐山西巷商业街区的现状

商业街区设计范文3

关键词:商业街 防火 设计 探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要求更趋多样化层次化,为了改善城市购物环境,拉动经济发展,城市商业步行街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步行街建设的形式多样,包括传统步行街的改造和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建设,还包括购物中心和室内步行街的建设等。在这股商业步行街建设热中,防火分区划分、安全疏散设计、防排烟设计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如何划分商业步行街连通空间的防火分区、有顶的商业步行街商铺的疏散门到达室外地点的步行距离如何控制,室内商业步行街疏散楼梯在首层如何设置直通室外出口,商业步行街自然排烟口面积如何确定,净空高度大于12米是否能够采用自然排烟等。国内有关防火设计规范对商业步行街设计尚无的具体规定,如何避免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盲目性,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防火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点,确保商业步行街设计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步行街防火设计的关键,不仅是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分析大型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出现的难点,研究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与同行商榷。

一、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难点

现代的商业步行街以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为主,其主要特征为:商业建筑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组成一个步行街商业建筑形式,是供人们进行购物、饮食、娱乐、美容、休息、休闲等而设置的场所。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商铺有进入街道的人口,顾客可以通过该街道在商铺之间流动。步行街两侧商业建筑形式多样,既有鳞次栉比的小空间摊位,也有空大的超市等主力店,既有闭合的主体,也有开放或半开放的交往和景观空间。因交通功能,步行街还可以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等。有的商业步行街不仅有顶棚,步行街出入口等处设置门窗,形成完全封闭的有室内商业步行街的商业综合体,其防火设计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顶的商业步行街空间如果视为室内受限的空间形态,按照现行消防设计规范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应符合有关中庭的规定,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如果利用防火卷帘或实体墙进行防火分区划分,这无疑会极大地破坏建筑设计的效果,但是如果不分隔将导致商业街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过大,超过规范要求。

2、步行街人员到达室外安全地点的疏散距离往往超过了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30m。

3、两侧商业建筑的部分安全疏散出口设置在步行街内,在首层无法直接对室外,必须借助商业步行街疏散。

二、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研究

1、相关标准条文

国内消防设计规范对有顶的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条文。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商店规范》及重庆、江苏地方标准中有一些相关的条文,具体规定如下:

(1)《商店规范》第2.2.3条,步行商业街的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二是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2)《商店规范》第2.2.4、2.2.5条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

(3)《商店规范》第4.1.6条,大中型商业建筑中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及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当两边建筑高度小于24m则通廊或中庭的最狭处宽度不应小于6m,当建筑高度大于24m则该处宽度不应小于13m;二是通廊或中庭的屋盖应采用非燃烧体和防碎的透光材料,在两边建筑物支承处应为防火构造;三是通廊或中庭的自然通风要求应符合第3.1.10条的规定。当为封闭中庭时应设自动排烟装置;四是通廊或中庭的消防设施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2、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看法

(1)区分商业步行街形式,防火设计要求分别对待

传统的商业步行街建筑形式和现代有顶的商业步行街,甚至是室内封闭的商业步行街建筑形式不同,火灾危险性也存在差异,防火设计要求应该区别对待。对于有顶的商业步行街既不可以完全按照室内建筑中庭的防火设计要求,也不可以完全按照室外空间要求。上述相关标准条文适用于不同的商业步行街形式。一是《商店规范》第2.2.3~5条,适用于传统的街道式,没有盖顶的商业步行街。二是江苏省地方标准,适用于有顶的商业步行街,但街道的出入口面敞开,属于半敞开的空间,面向步行街一侧宜为小型商业店铺。三是商业步行街两侧建筑围合区域中设置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需要满足《商店规范》第4.1.6条的规定,但是不应适用于周围完全封闭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四是当步行街建筑的围合区域完全封闭,形成室内商业步行街时,应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中庭的规定。

(2)尽量加宽步行街宽度,控制火灾荷载,形成防火隔离带,利于安全疏散

为阻止步行街两侧店铺或步行街内发生的火灾沿着步行街蔓延,确保人员疏散时步行街不垮塌,对步行街的宽度、高度、横通道、材料的燃烧性能及构件的耐火极限做严格的规定十分必要的。加宽的步行街可以提高空间的可识别性,可以成为畅通的安全疏散通道。商业步行街两侧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建筑之间最狭处宽度不小于国家规范规定的间距的要求,且不小于8米。步行街无固定的火灾荷载,不用于人员通行以外的其他用途,使步行街能够真正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使得步行街成为疏散的准安全区域,这样步行街两侧店铺通至步行街内的出口可作为安全出口设计,但步行街由于不是疏散最终的安全地带,所以该店铺的安全出口到步行街露天出口之间的步行距离不能太长,要控制在60m以内。

经营使用中,步行街各种形式的商业促销活动和临时摊位,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步行街的安全净距离也能以保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如果步行街两侧商铺是开敞的摊位,有可燃物堆放,步行街宽度应增加,应满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二是设置外廊、天桥等的步行街,当两边建筑高度小于24m则外廊或天桥之间的最狭处宽度不应小于6m,当建筑高度大于24m则该处宽度不应小于13m;三是步行街两侧建筑防火间距应按防火安全净距离确定,有外廊时,防火间距应从其外廊部分外缘算起。四是步行街外廊及天桥,空间宽度不宜过大,避免为临时摊位等的设置提供条件,五是装修时,可以在面向步行街的商铺门前设置“警戒线”,限制商业活动的区域和商品的摆放。六是商业建筑及步行街道内不要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面向步行街一侧不得设置明火作业的饮食摊点等。

商业街区设计范文4

1.1滨水景区商业建筑的分类

根据水系形态的不同城市滨水景区大致可以分为江滨景区、湖滨景区及海滨景区,其中江滨景区和湖滨景区常被开发成城市开放型公园,形成城市景区。

1.1.1江滨景区的商业建筑设计

城市大多邻水而建,我国大多城市都有贯穿城市的江河,这些江河成为很多城市主要的滨水景观带,因为江河具有流动性且成线性分布,所以江滨景区的商业建筑多成带状发展,沿江、河展开,商业区进深较小。由于商业区成带状分布,所以常把商业区两端设为主要出入口,中间加以景观节点与城市道路想通,形成较为开放型的景观商业区。江滨景区多建设于江河两岸,用地时常相对紧张,商业建筑往往只能临江而建,但幸于此类景区的景观主要来自江河与堤岸,所以在规划上主要依靠沿河布置步行道,争取沿河步行景观的最大化,局部地段可离岸设置,以增加景区空间维度,同时根据景区需求,建筑要适当让出一定岸边作为开敞空间形成景观节点,以便供人观光休憩。

1.1.2湖滨景区的商业建筑设计

城市景区公园在选址时,乐于选择在有水系的位置建设,而湖泊则是其中最好的选择。湖泊水系的流动性不强,景观视野开阔,水面进深较大,根据湖泊的大小,可以沿湖设计多个滨水景区,必要时还可向湖面伸展,景区之间相互串联成一个大的城市公园。在湖滨景区设计时,由于湖泊提供了一相对开阔的环境空间,并且湖岸用地相对充足,所以城市湖滨景区有条件进行大型的景观及商业街区设计,在保证景区主体景观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其配套的商业建筑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设计,打造出种类繁多的湖滨景区。该类景区设计容易出亮点,是提升城市形象,建设城市名片较为关键的一笔。

1.2商业建筑对城市滨水景区的作用

1.2.1促进景区多方面的发展

生长于城市中间的城市滨水景区,给钢筋混凝土森林带去了一片自然的气息,是都市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中,最易得到放松的休憩场所。虽然其最初设计目的是在城市中创造出一片贴近自然的生态空间,但其仍未脱离城市的生活属性,所以在城市滨水景区内规划设计商业建筑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促进景区多方面的发展,完善景区的功能,满足都市人们所需的城市生活需求。

1.2.2扩大景区对城市的影响

随着商业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营,当商业建筑借助景区展现出与之配套的商业影响力时,商业建筑的商业影响就可以反向作用于景区,以其声誉带动景区的影响,给景区发展带来第二助力。另外城市又可借助景区营造出来的商业氛围,加大景区的利用率,使其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为城市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2.3分清主次、有效节制

商业建筑对景区有较多的积极作用,但在城市景区中规划建设商业建筑还是要分清主次、有效节制。因为城市景区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在城市中营造出一片自然生态的空间坏境,如果过分的把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进去,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方面背离景区建设的初衷,另一方面破坏了商业与景区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2景区对云龙湖北大堤商业街区的设计要求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云龙湖景区位于徐州城区西南部,是徐州市重要景点之一,云龙湖东靠云龙山,西依韩山、天齐山,南偎泉山、珠山,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随着徐州的发展,云龙湖景区被造成徐州较大的城市景区,为徐州市民提供了自然舒适的生态环境、是市民放松休闲的好去处。北大堤堤下步行商业街就位于云龙湖景区北面,靠近城市的一侧。用地东西约为630m,南北约为42m,用地面积34295.88m2,总建筑面积19609m2,建筑形式为局部两层的底层商业建筑。

2.2设计要求

2.2.1规划上保存景区整体风貌

徐州市云龙湖景区的建设目标是国家5A级景区,5A级景区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涉及到内部商业建筑的主要要求有:选址不破坏景观,建筑风格统一、协调,建筑体量适度,功能性建筑选址要隐蔽或外观美化,景区周围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等。所以对北大堤堤下步行商业街的规划上要满足景区大环境的要求,在满足景区的功能需求时,还应保存景区的整体形象。

2.2.2景观上优化景区细部空间

徐州云龙湖风景区总面积达44.7km2,其中核心景区15.1km2,作为一个较大的自然景区来说,其中的商业建筑在设计时应承担其局部空间的细化工作,因为建筑的尺度相对于自然环境来说是较小的,当人活动与景区中建筑群中时,空间尺度感被缩小,所以在景区商业建筑设计时要注重优化细部空间,使得整个景区的景观环境有放有收,充实饱满。

3云龙湖北大堤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

3.1总体构思及布局

根据地块的区域位置、历史文化特征、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对用地性质、使用人群、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了详细分析后,将其定位为:富有地方特色、反映徐州历史文化、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和购物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把“完善城市设施、突出文化特色、滨水空间亲近游人”作为设计原则,利用步行街富有变化的线状空间形态和建筑功能的多用途集聚效应,通过融合当地人文要素达到繁荣商业氛围,提升城市地段形象的目的。在生态环境的考虑方面,从城市生态大系统着眼考虑步行街的作用,形成人与自然山水的亲近关系.景区的主要景观是来自云龙湖的湖景,配合湖岸周圈的绿化景观及景观小品形成的一个环景观带。从南向北看去,将湖景作为视角的前景,配合北岸已建成的美术馆、音乐厅等大型公共建筑,衬上徐州的城市背景,便形成了一道优美的城市风景线。所以在北岸建设商业街区,与环境不相符的建筑尺度,有可能会破坏这一城市景观。所以为了将堤下步行街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欲将其整体定位配角化,低调化。整个空间序列以徐州音乐厅为核心,以市民广场为主角,以原泄洪渠加以开挖的如意湖作为主要景观要素,与步行街遥相呼应。利用堤下高差变化将其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空间,整体规划以步行台阶中心轴线作为步行街的中心对称轴,分别布置东西二大区,每个独立分区都围绕内庭院为核心空间,形成内街的形态,整个步行街北面临堤下路处又以线状布局,毗邻如意湖,一路迤逦而来,空间布局层次丰富,主次分明。两区之间的大台阶直通堤顶的滨湖公园,并根据台阶的尺度来控制建筑的收放。步行街建筑物充分利用北大堤下部空间,其大部分建筑物的屋顶标高低于或平于公园主景观路面(堤顶)标高,这样既不影响游人的景观视线,又可以利用步行街建筑物的屋顶种植花园,有效的把商业街区隐藏在大的景观环境中。并以此来消除大堤对景区的限制,将景区公园的带形空间向南加以拓展。通过商业街区,使得美术馆及周圈的城市绿地与云龙湖景区连为一体。

3.2丰富空间形式,细化景观细部

作为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考虑了观景、休闲、晨练等文化活动的要求,并提供展览、餐饮、购物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线性的购物、休闲功能空间,以及内庭院式,面性的功能空间,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舒适、富有特色。

3.2.1广场空间

结合步行街的特点,以东西两区中心对称轴线上的堤下空间为核心,在体育场及休闲公园的中轴线位置上形成节点空间,设置一个入口广场,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通过中轴线的控制,来实现广场与周边环境既相互联系又具统一性。因为有大量人流的集散,在两区中间台阶部位放大空间节点,并将此节点放大处理,形成面积较大的集散空间。同时,作为商业街的主要节点,具有鲜明的入口意象和引导性,起到汇聚,分散人流的作用。各构成元素尺度亲切、比例和谐、材料运用得体,使前来购物观光的游客或市民皆能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

3.2.2街道空间

步行街街区的布局形态沿店铺街道一侧呈线状布局,鳞次栉比,店面凹凸有致,半封闭的、步道拓宽式的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出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街道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节点,以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注重边界效应理论的运用,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是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我们在商业街设置休息的座椅,让人们驻足、停留、交谈,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变换的街道空间,间以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更加简短便捷。

3.2.3内街入口与庭院内街入口的功能和类型是整个步行街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形成一个重要节点,是人们进入内街的“序幕”,是对步行街内街有所感知的重要范围。内街院落型空间具有相对静的特征和停滞性,人可以停下来进行交流,谈话等活动。在步行街内街的设计中,融入了北方民居的空间意向,将其核心空间设计成类似四合院内庭院的形式,实质上,内庭院的设立,不仅是线性空间的点空间和面空间的补充,还起到了外街线性空间的一种暂时停顿和休止。

3.3建筑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以暖灰色(低彩度)为主色调,局部间以高彩度和明度的点缀色,并设计了大面积的清水玻璃、隐框幕墙,与中间地标式建筑——音乐厅低调呼应。门窗饰线,铁艺栏杆以及木本色装饰百叶,建筑功能入口用高起汉白玉的牌坊来区别,其整体为典雅,低调的中性色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采用暖色调设计,从色彩上取得和谐的效果。从整体风格到细部设计遵循现代、简洁、朴素淡雅的原则,与周边环境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

4结语

商业街区设计范文5

关键词:商业街;规划,人性化

城市商业区因其规模、丰富的物品、时尚的购物氛围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同时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业街的发展和建设正因它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而受到消费者和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1、城市商业街现状

(1)商业街分布不合理

现代城市商业街主要分布在老城区,老城区建筑物多,交通相对拥挤,再加上商业街的出现,明显加剧了城市的拥挤度,既不利于老城区市民的交通出现,又不利于充分发挥商业街的功能,最终降低了城市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高度密集的商业街给交通组织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带来了诸多不便。部分城市规划人员把财力、物力以及工作经历一再放到老城区的交通规划上,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总是杯水车薪。关键问题还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2)商业街的特色不鲜明

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差异和历史差异,都有自己的特点特色。但是如何将当地的特色体现在城市的商业街的建设规划上,未必每个城市的城市规划者都有考虑过。大部分建好的商业街都缺乏历史传统,没有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

(3)设施不完善、规划不合理

各地新建的商业街,虽然在购物坏境上有所改善,但在设计的科学性、全局性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他们没有考虑历史形成的商业营销氛围;没有考虑购物顾客的导入与流向;没有考虑到未来的辐射发展。

2、商业区的选址及布局

商业街的选址是在城市商业街规划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选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商业街未来的兴衰。商业街的选址,首先要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阶段相结合,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商业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商业街区的规划, 不能是简单的圈定一个区域,它必须被放在城市的总体范围内考量。在这个大前提下,再对形成商业区各要素的进行详细比对,考虑诸如是否有足够的人流量;是否有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是否有有时尚的消费观念的代表,是否有方便的 交通, 服务功能是否齐全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并逐渐形成符合大众需要的成功的商业街。

其次是合理的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商业街不但要从城市空间布局上予以考虑,还应处理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同时必须考虑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及配套。

3、商业街区道路及建筑立面规划

商业街去的道路不宜过长,应该充分考虑到顾客的时间和体能等因素的限制,一般应该控制在500 m到1000 m之间比较适宜,并在街区两侧由购物空间及非商业段落互相搭配,同时配上符合地区特色的文化雕塑及由植物花卉等构成的美丽街景。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调动顾客的购物情绪,避免由于单调的商业氛围使人产生厌倦感。至于路线的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太多的设计要求,为了更大限度的发挥商业街区的作用,可以将商业街和附近的商业网点及具有特色的老街老巷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商业街区网。以南昌胜利路步行街为例,将胜利路步行街和打向南昌起义第一枪的中山路,名胜古迹滕王阁,以及附近有名万寿宫、有着江南民间集色古街称号的翠花街、珠宝街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购物、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商业氛围浓厚、文化内涵丰富,环境舒适优美,动能配套完善的商业旅游区。让胜利路从单一的商业街,提升到具有文化底蕴的大型现代商业区。

商业街的建筑不宜过高,另外所规划的建筑物应该和周围的小品、绿化设施统一规划。并要求建筑外广告牌的设计也要有统一、一致的风格。因多方位、多层次的考虑人的视觉、触觉因素带来的的心理感受,尽可能的突出景观性、功能性、安全性。如在街道的适当部位摆放盆栽、种植树木、灌木和花卉,创造轻松惬意的视觉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商业街区的建筑立面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从而提升商业街区所呈现出来的高文化品味。

4、人文关怀

商业街在强调整体风格的一致性性的同时,也要展现出自身的个性。为了创造一个美的环境,必须对绿地、花坛、步行道、街道照明设施、微型广场、艺术走廊、雕塑、路牌、广告灯箱等进行精心设计和建设。同时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商业街区还应规划各种类似于导向性标志、艺术座椅、公共厕所、银行自动取款机等便民服务设施。此外,在街道出口、上下台阶处要考虑残疾人的特殊要求,以及防火防灾、紧急疏散的要求。同时,商业街还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提供给客户足够的便利。例如,商业街管理部门可以与当地的文化、体育等部门联合以来,组织各类文艺汇演、体育竞赛,这样可以让顾客更多的感受到管理部门的人文关怀。这样做也可以使商业和文化体育事业相互协调发展。

我国一些商业街由于交通管理方面原因,往往禁止机动车在上商业街区通行,或是设置单行道的方式管理商业街区的交通。这样给许多拥有小汽车的人带了很多的不便。虽然在很多城市,公共交通和步行空间已被列为商业区建设,甚至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诚然,将商业区建成公共交通主导区和步行区主导的街区有利于改善交通管理,加强老城保护。但是这不是本质的问题。本质的问题是在新的商业街区规划的时候就因全面的考虑商业区的未来发展问题,在最初的平面布局上就应注意私家车的交通问题,至少因留有足够的停车场地,合理的布设各种停车场地或临时车辆停放点, 使尽可能多的人,感受到商业街区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5、商业街区历史遗产的保护。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珍贵的历史遗产被人们遗忘,被人们破坏,这是让人痛心的。城市规划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的规划及发展与历史文物的保护并不相冲突的,相反,历史遗产对于城市布局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商业区的具体规划中,把老城保护和历史遗产保护做为一项基本原则,应该维持地方特色和传统的过程。在规划商业街区时,应规划具有古文化特色的传统商业区,可以利用古建筑及历史遗产建设具有与该城市文化传统相关的特色商店,如老字号一条街、古玩、玉器商店等等。

总结

城市商业街区的规划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深思的地方,这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我国未来的城市规划必将更趋合理、规范。

参考文献

商业街区设计范文6

关键词:商业街区;座椅;隐性化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52-01

一、商业街区座椅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需求大

当前,商业街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调查,大多比较繁荣的商业街区日人流量5万人次。而如此多的人共享的座椅却少之又少。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抱怨户外座椅的数量太少或间隔距离太远,不能满足使用需要,但是盲目增加座椅的设施的数量,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空间不足

在现阶段,城市家具设计的不够人性化是国内步行商业街区的一个通病,由于商业街区店铺林立,加上人群较多,使得街道家具占有的空间极为有限,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的时候,如涌的人潮让这个缺陷表现的尤为明显。人流量不断增长,现有的座椅也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要。

(三)设计不合理,利用率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城市家具设计还是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并且创新意识薄弱。当今西方国家十分注重这方面的设计。相比之下,国内的花坛与人们总是保持着那种“敬而远之”的姿态。草地上面插着的牌子永远是“禁止入内”,而有些喷水池只有在节假日才可以“一显风姿”,并且尺度太大,人们只能远远了望。这些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隐性的定义

这里说的隐性不是把座椅藏起来。隐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于空间不足,需求量大,不能盲目增加座椅的数量,使得拥挤的商业街区更拥挤,所以我们要在不影响整个空间的前提下,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休息需要,这时把座椅的隐性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哥本哈根的城市调查中,发现有一种边界效应,大多数人更喜欢或站或坐于街道空间的边界,所以那里的建筑有很多壁龛、台阶、石凳与凹进之处,这些细节非常适合人的休息和驻足。这些凹凸的连接面给人直观的“港湾”似的心理暗示,给人的休息停留创造了条件。

三、座椅的改变

(一)造型上

隐性座椅要易于人识别,能使人在不远处能意识到座椅的存在,所以在造型上凸显出来。另外,舒适度也是隐性座椅要考虑的问题,不能以节省空间,节省材料作为前提,而是要以人为基准,在能满足坐者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问题。室外椅、凳的坐面高度应在35~40cm,宽度不小于40cm,长度视设计容纳人数与空间环境的大小而定。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以100~110度最为舒适。在步行街节点处的面积较大的区域,以及与商业街区相连的广场内,适于设置供人长期停留的休息空间,这里的坐椅应设计为有一定私密性的、便于交流的样式;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桌子作组合设计。

(二)色彩上

隐性的座椅在色彩上要特别重视,如果色彩运用的好,即使不设置指示牌,没有夸张特别的造型,人们也会从色彩上就辨别出来。所以色彩在城市家具的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另外,商业街是热闹的还是静谧的,这也与色彩的运用相关。它与街道所烘托的热闹或精致的特点应相对应,比如热闹的步行街道座椅用鲜艳的色调和相对密集的数量突出欢乐气氛,而相对静谧的小巷则可能用淡雅的色彩突出其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功能上

商业街区是一种临时性的场所,人的流动性大,停留时间较短,街区座椅只是给人提供短暂性的休息区域,如果功能上较单一,既占用空间,又浪费材料,得不偿失。当前功能多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南京正洪街和上海南京路上,都采用了座椅、花坛的组合设计作为休息类街道家具的形式;还有把座椅做成雕塑形式,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将休息的功能融入到花坛、雕塑、水景、车障等的设计中去,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些多功能的次要休息设施。座椅设施的布局充分考虑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布置在公共空间区域或建筑的周边,空间中的花台、树下,会比随意布置的座椅更受欢迎。

四、总结

在日益拥挤的城市中,我们考虑的不仅是造型的奇异或者大面积的占用空间,而是应该在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之间、自由空间与可利用空间之间,引入新的对话场景和体验,阻止现代设施的可见性的膨胀。隐性化设计并不只是针对座椅而言,其他的城市家具也需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限度为更多人服务。

参考文献:

[1]谢佩,盛起.城市街道座椅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理工大学,20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