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范例6篇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档案管理;基建;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infrastructure file management work more and mor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ase the infrastructure file management face,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File management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frastructure file management elaborate, and tak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counterparts reference!Keywords: file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基建档案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在《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基建档案是指在整个建设项目从酝酿、决策到建成投产(使用)的全过程中形成、应归档保存的文件,包括基本建设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计划、勘测、设计、施工、调试、生产准备、竣工、试生产(使用)等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形式与载体的全部文件材料。同时规定各单位要按照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管理好基本建设项目的档案资料,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基建档案记录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应始终同它所反映的工程实体保持一致。基建档案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首先它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稽查、审计、检查、监督的重要依据;其次是对工程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提出改进方法的技术依据;第三是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工程质量的必备条件;第四是建设单位维权的依据;第五是工程进行维修、管理、改扩建的凭证。 

二.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基建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采取规范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基建档案管理各环节不符合质量要求,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得不到统一,如归档的基建档案质量不一,格式和内容不相同,给档案部门带来一定的负担。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没有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基建档案管理措施不完善,对当前的改革形式和现代管理方法缺乏研究和思考。

(2)面对发展机遇,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颁布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法规、标准,在传统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产生了问题和困难。基建工程其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建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经济利益或赶工期等原因,人们只重视工程本身,轻视工程档案,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造成了摧建档案工作滞后,反而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文件资料处在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制约了单位经济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3)基建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对档案保护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基建部门出于方便工作考虑,不能主动上交基建文件材料。从专业角度来讲,档案人员虽具备档案专业知识,但缺乏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不熟悉基建项目流程。而基建部门工作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虽有较丰富的基建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但对于基建档案的日常积累和保管缺乏经验和必要的重视,双方各有所长却不能互通有无,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基建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4)收集难度大。基建档案收集难是众所周知的问题,由于基建档案具有成套性、专业性、形成周期长、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建档案的收集工作具有相当难度

(5)档案知识缺乏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对档案的知识特别是对基建档案知识了解得不够,缺乏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基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维修、改造、扩建,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系列制度。进行多项改革,随着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日益增多,边建设、边报批、边设计的事情常有发生。这给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应制定相应的基建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基建档案前期的收集工作,力求后期档案的完整、真实,使基建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从而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2)加强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发挥档案价值作用的前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必须发挥全体参与人员的档案意识,一起参与档案收集,特别在项目建设初期,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树立科学的档案观,让科室内每个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解、重视基建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各负其责,大家尽量配合把好自己的关口。这是做好基建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3)提高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随着基建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医院管理中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熟悉基建专业知识,掌握电子文档管理和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论的技能。以业务素质的提高为着重点,可以争取各种机会参加有关基建政策文件、档案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 (4)增强档案意识,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理念。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正逐步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积极宣传《档案法》,正确认识基建档案重要性是提高基建工程管理和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和保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基建档案人员应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有为才有位,使档案人员和各级领导达成共识,齐抓共管,提供基建档案管理水平。 (5)完善基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基建工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基建工程项目特点和基建档案管理要求,各参建部门都应设立相应的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人员,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建立基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深化职能,加强各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沟通。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范文2

黑龙江省呼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是信息时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凸显出它重要性,对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造就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 http://

关键词 ]档案;管理;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今档案都以数据形式存储,这就使档案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纸质档案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管理对象由传统的以纸质档案为载体向以存储于计算机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化的机读档案转化,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具备更多更高的素质,以便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政治素质指档案管理人员坚持用正确的理念、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档案管理中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高低是档案管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保持先进的党性,培养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为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一方面,档案管理者要坚持保密原则,保守秘密是一个合格档案人员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要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遵守档案的保密程序,依法依规开展档案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档案和信息的安全,只有逐步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水平,才能适应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需求,为社会主义档案建设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档案管理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整个社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条件。

档案管理人员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认同和追求自己所在岗位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如果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认同感,不珍惜自己的岗位,就不会有热爱和忠实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敬业精神,而认同的方面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敬业态度。当档案管理人员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它的伟大历史作用,产生工作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的时候,他才能以其忘我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职业规则的信奉和档案职业规范的遵守是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态度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规则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管理的、枝术的,也包括道德等方面的行为规定,通常表现为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必需遵行的道德规范。档案管理人员能否充分的理解,正确执行这些规则,不仅表明他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也直接反映出他的职业道德水平。一个具备着积极职业道德态度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表现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热爱,对档案管理中的应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充分理解和认真遵守,官才是具有积极职业道德态度的表现。

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就是全心全意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提代高质量,高效率的人事工作服务,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工作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工作要积极主动、态度要诚恳热情、言谈举止文明,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三、过硬的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企业档案管理的规定》、《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办法》和各种门类、载体档案相关规范、标准等内容。将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学习并重,增强档案意识、法制意识,加深对档案工作、档案的了解,明确档案工作的职责、任务,突出归档协调配合的重要性;要掌握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的要领,制成材料的注意事项,归档的范围、时间、要求等等。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才能把档案工作做好,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与档案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人员除了掌握档案学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与档案管理工作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和与档案内容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或与业务工作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尤其应该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领导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知识,只有掌握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四、培养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的途径

1、档案管理人员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要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其关键还在于档案管理工作者本身,也就是说档案管理工作者自己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素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首先,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全面认识档案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今信息化档案的价值作用。其次,要积极主动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管理等相关知识,努力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并且不断吸取各类知识,及时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且要坚持长期不懈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各方面能力。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储备和建设,是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体现所在。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各方面能力的培训,包括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加工与存续、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配套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运用现代科学技知识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通过加强素质,努力使档案馆为社会服务。

3、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严格依法治档,是新形势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在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

http://

参考文献

[1]乔君华.浅谈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活力,2010,(2)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范文3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档案工作 协同 创新

知识管理给管理的一切要素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档案作为知识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受到了知识管理波涛的席卷。企业档案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点,对企业档案知识的挖掘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企业档案部门应该实现与企业知识管理环境和实践的协同,最大程度的发挥档案知识的边际效益。但目前,现行企业档案工作模式与知识管理的相容性存在问题,企业档案工作在知识管理环境下走向了“瓶颈”,本文将在详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一、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的“瓶颈”

1.传统企业档案的分类模式不合时宜。国家档案局早在1991年就已颁发《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工业企业档案分成十个大类,即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档案类、干部职工档案类。特大型企业或生产程序特殊的企业,有些档案难以归人上述十大类目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一级类目。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规则》的字里行间,会发现新生档案群体在《规则》中无处安放。

知识经济对企业档案工作产生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企业档案成分本身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企业竞争情报、客户档案与知识产权档案等应运而生。竞争胯限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从本质上看,竞争情报是一种能产生效益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决策性及增值性。知识经济时代将竞争隋报为组织机构取得竞争优势方面的强大功能突显出来,也将竞争情报的功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客户档案指标准版式的客户资信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包含对供应商、销售商,有竞争或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及个体客户资料的收集、处理、评价成果等。对客户档案进行知识挖掘是企业维持固定客户群、发展新客户以及扩大市场份额的工具。基于发展的角度,《规则》所规定的企业档案类目在知识经济环境中早已时过境迁、不合时宜,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催生的这些新档案群体在《规则》中无处安放。需要在企业档案的一级类目中明确这些企业新生档案的归属。

2.传统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难以为继。“八大环节”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象征。文档一体化管理,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等理论给“八大环节”模式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基于实践层面的文档—体化和全程管理,就是要求重新规划并建立企业档案工作的业务流程。

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对于各种知识资源的管理,其核心在于对资源进行整合。成功的知识管理不是把各种知识资源有条不紊的保管好,而是将新的、片段的、孤立的信息补充到原有的固化知识中,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从而扩大知识的整体能量,实现知识资源整体效能的最优。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必须体现这样的思维,企业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需要做新的设计,以弥补“八大环节”缺少渗透和融合的缺陷。新的企业档案业务流程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档案部门在企业知识系统中的定位务必准确。基于实践操作层面来讲,企业知识系统设计与实施主体均非企业档案部门。这正如档案馆承办现行文件开放一样,现行文件开放最终没有颠覆档案馆的本职角色,档案馆是保管国家历史档案的基地。政务信息公开时期,档案馆可以开放现行文件;知识管理时代,档案部门则应该把自己建设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重要一环。但是从实际出发,档寒部门绝不可能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构建主体。

(2)将档案知识的管理纳入企业整个知识资源管理规划中。企业知识资源包罗万象,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都是企业的知识资源。长期以来,各种知识首先确立自己的“生态环境”,然后开始建立相互之间的“生态链”,最终的结果是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起强大的生态系统。为更好地发挥各种档案知识资源边际效益递增的优势,最好的解决思路是寻求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整合。档案业务流程的设计应该以企业整个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为行动指南,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则具有对企业全部知识资源的整合机制。

(3)文件全程一体化管理。传统的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从物质实体上看是指从归档到永久保存或最终销毁的文件。传统的“档案运动观”塑造了传统档案工作流程的灵魂以阶段式管理为中心。收集、鉴定、整理、归档、保管等各工作环节相互独立;档案业务工作与档案利用工作缺乏联系;档案部门与单位内其他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档案工作人员观念封闭,缺少企业文化的熏陶。文件全程一体化思想指档案部门对文件从产生到归档这一段时期的管理工作进行前端控制。这既满足了电子文件的管理需要,也便于了解文件的形成背景,更有利于挖掘文件信息中的知识资源。 

二、实现企业档案部门与知识管理的协同

1.目标协同。档案部门在参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分目标应与知识系统的总体目标基本保持一致。目标是行动的指南,目标不相符,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实现了局部效益,但总体效益不一定有增加。通过协同机制将企业各个知识子系统的分目标统一起来,在协同环境中建立趋同的价值追求,使得参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各个部门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2.技术协同。强调各个分散工作环境下的知识系统之间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企业各个部门会由于自身实际情况所限而对知识系统的技术标准要求不一,标准上的差异会在部门之间的合作中形成“技术壁垒”。企业知识主管部门首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各类系统的转换与协调上,这样才能保证知识存储和利用的一致性。高度兼容的系统不仅能够发挥若干子系统本身的整体功能优势,同时也能够放大系统内聚后的功能创新效应。

3.资源协同。重新整合知识资源,优化知识资源的配置,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交叉性、集成性和复合性使企业各信息部门必须和谐地联系起来,档案知识必须与其他部门的知识资源整合才能实现其价值。对于很少使用或具有潜在价值的档案知识或图书、情报知识,企业应建立一个整合知识资源的平台,将知识单元或其线索以结构化的方式记录在指定数据库或知识库中,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使得知识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企业档案工作与知识管理协同的策略分析

1.利用协同思维,引领企业档案分类模式创新。标准与规则的设定都与一定的社会管理环境密切相连,《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在设定之初,并没有预测到知识管理的到来,更无法预知知识管理给企业档案类别带来的巨大冲击。自《规则》颁布至今,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规则》并没有新的修订。企业档案分类模式的创新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

基于协同论认为:企业档案的分类应该以档案信息的相关性为标准,分类工作要建立在熟练掌握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展开。知识管理时代,档案分类适宜采用内容分类法。基于协同论还认为:企业档案部门除了与企业其他信息部门协同外,还应该积极与企业研发、采购、销售、客服等职能部门协同,充分挖掘这些部门的竞争情报、客户档案与知识产权档案。对于企业档案内容分类法,企业档案部门则可以加强其分类操作的标准版式,如设立内容主题词,也可以加强内容关联性系统的研发与构建。 

2.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纵横协同,促进档案业务流程的重组或优化。业务流程重组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流程整体化。每个员工应该熟悉和掌握某一流程的所有步骤,改变以职能分工的运行体系、以作业流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强调工作过程的整体陛和统一性。二是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原有工作设计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获得巨大的成功。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三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能。实现业务流程重组,重点解决组织结构扁平化问题,减少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以期达到灵活、敏捷、应变的效果。优化或重组企业档案业务流程需要把握两个层面的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

(1)纵向协同:文档一体化。大亚湾核电站总经理评价核电站运行情况时曾说过:“大亚湾核电站所以能长期安全、优质、高效,是因为有三大支柱:一是拥有一流的人才;二是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技术设备;三是拥有一个优秀的文件档案管理系统。”他把文档管理列为企业安全、优质、高效的三大支柱之一。档案工作环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的革新,要在立卷制度上更新,在工作手段上改进,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烦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这样也便于推行部门立卷工作。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范文4

资产是指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档案的信息、知识属性决定了其经济价值,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地位更加凸现。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ISO15489)指出:“文件是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重要的企业资产。”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系统—基础和术语》(ISO30300)进一步明确:“文件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是组织智力资本的一部分,因此也属于组织的资产。”我国档案行业标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也强调:“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1992年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参与组建上海石油天然气公司时,以其东湖油气田勘探阶段所获得的档案估价1.2亿元作为注册资本认缴。[2]2000年,欧盟估计,欧盟各国政府以电子文件为主体的信息资源蕴涵了4700亿欧元的价值。[3]2000年英国了《信息资产登记》和《评估信息资产:政府组织机构电子文件的鉴定》,用于英国联邦政府机构对包括档案在内的信息进行资产登记和评估。2008年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提出:要像“离任财务审计”一样,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档案审计”,并纳入《档案法》。[4]将档案视为资产,进行登记、评估和审计,将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企业文化

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我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做成百年基业的卓越公司,必须努力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档案管理。档案是企业历史的沉淀物,是公司文化的固化物。世界许多知名企业,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福特汽车、IBM、西门子、巴斯夫、拜耳等,都十分重视档案管理,重视对企业历史的研究。这些公司的档案馆还收藏了大量具有文物价值的产品、纪念品等,兼具公司博物馆和工业文化遗产陈列馆的功能。[5]我国许多企业档案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挖掘企业历史与文化,弘扬公司的优秀传统、增加公司的历史积淀、提高公司的文化气质,促进公司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三、标准化

标准化是人们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广泛地将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共同准则,并加以普遍推行的活动。标准化内含着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的基本原理。推行标准化是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的基本要求。多年来,我国企业档案界一直强调推行标准化,但实际工作中,主要遵循的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较少关注国际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经营跨国化,采用国际标准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而且,许多国际标准反映了某一领域内的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卓越企业应该以权威的国际标准为指引。档案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主要由ISO/TC46/SC11(国际标准化组织档案/文件管理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目前,ISO/TC46/SC11制定的以下标准值得企业档案部门关注:《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系统—基础和术语》(ISO30300)、《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系统—需求》(ISO30301)、《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ISO15489)、《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过程—文件元数据管理》(ISO23081)、《信息与文献—用于文件的工作过程分析》(ISO26122)、《信息与文献—文件数字化实施指南》(ISO13028)、《信息与文献—数字文件的转换和迁移流程》(ISO13008)和《信息与文献—电子环境下文件管理原则与功能需求》(ISO16175)等。

四、组织记忆

“记忆”原为生物学、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其经验、事物等的保存和再现。记忆是一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基础。社会学家提出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的概念。集体记忆是所属群体共同的精神财富、文化纽带。上世纪末,“记忆”被引入档案学领域。1996年加拿大档案学家特里·库克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指出,全世界档案人员仍然在建造记忆宫殿。2000年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上,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指出:“档案馆是保存人类记忆的各种表现形式,保存社会记忆、个人记忆的最权威场所。”[6]2004年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主题即为“档案、记忆和知识”。ISO15489提出,文件给组织带来的收益之一即是“维护组织记忆、个人记忆或社会记忆”;ISO30300也强调,实施文件管理系统的目标之一是“维护企业或集体记忆并承担社会责任”。管理学界也提出了“组织记忆”的概念。组织记忆是指将过去的知识应用于现在的活动,并以此来提高组织的业务水平,其本质上就是企业的经验性知识、历史性知识。组织记忆与组织智能、学习型组织、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系统、组织和个人发展等概念密切相关,甚至等同于知识管理。王兆祥等指出:“企业记忆系统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识记、保持、回忆等方式,积累和保持知识的系统。它主要由以下要素组成的:企业内全部成员的大脑,文件、合同、档案资料、图书、电脑存储器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存储介质等。”[7]可见,档案是组织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组织记忆应该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目标。从组织记忆的角度审视档案,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知识管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范式。知识管理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编码化模式(CodificationMode),强调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知识库,通过“人—文档—人”途径,实现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与开发;二是人性化模式(PersonalizationMode),强调投资于人力资源,培养知识交流氛围,通过“人—人”途径,实现对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档案是企业显性知识的“沉积容器”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编码工具”。编码化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化的、高级的档案管理。早在1994年,特里·库克就提出,档案工作者应该从实体保管者向知识提供者过渡。2002年,张斌提出:“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8]2007年,徐拥军进一步提出“档案知识管理模式”(“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档案管理”和“以档案管理为基础的知识管理”),认为档案管理应该向知识管理方向创新、拓展,知识管理可以从档案管理切入、起步。[9]早几年,由于忽视档案管理,知识无法固化,许多公司的知识管理失败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知识管理经理认识到,知识管理要落地,离不开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档案部门也更加积极地参与知识管理,有的甚至成为公司知识管理的主导者或牵头单位。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在完成从实体管理到信息管理的发展后,正经历着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从知识管理向知识服务的过渡。

六、集成管理

集成是指将一些孤立的事物或元素通过某种方式集中在一起,产生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集成管理是为实现系统目标而进行的纵向与横向的整合与优化。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集成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资源集成,包括文件与档案的集成(一体化)、图书情报和文档的集成(一体化)、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集成。未来企业将不再严格区别文件与档案、图书情报与档案、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而是将它们都视为信息资源(信息内容)予以统一管理。二是系统集成,即档案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先期主要构建业务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接口,实现业务系统的数据自动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最终将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无缝衔接。部分企业也可以不建设单独的档案管理系统,而是将档案管理功能嵌入业务系统中。三是流程集成,即将文件/档案管理嵌入业务流程中,以文件/档案信息流支撑业务流。四是标准集成,即将文件/档案管理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七、风险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无论是自然灾害,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还是人为灾难,如2001年“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都严重损毁了大量珍贵的档案,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9.11”事件之后,世贸大楼许多公司因为业务数据全部被毁,没能再恢复运营,而摩根斯坦利公司因为在新泽西州建有备份系统,第三天就恢复了营业。[10]可见,加强档案风险管理十分必要。2001年,ISO15489就强调对文件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与应对。2004年,国际文件管理与行政工作者协会(ARMA)出版了《文件与信息的风险管理》,为各国文件管理人员提供风险管理方法论指导;欧洲数字保护中心(DCC)和欧洲数字保护(DPE)课题组研制了《基于风险评估的数字仓储审计方法》。2009年,我国DA/T42要求:“制定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企业应制订档案抢救应急措施,包括组织结构、抢救方法、抢救程序、保障措施和转移地点等。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件、操作系统、数据的维护、防灾和恢复,应制订应急预案。”构建档案风险管理体系、制订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一环。

八、境外档案监管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国有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境外投资设厂、开展业务,从而产生了大量境外档案。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监督不力、管理混乱,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国家核心经济秘密频繁外泄,企业经营风险急剧增加。为此,2005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加强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母体公司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2009年,国资委和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要“加强境外企业和机构的档案管理”。由于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的特殊性、境外档案工作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境内外档案法律、制度、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性,给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监管带来了特殊挑战,提出了特殊要求。为此,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监管应遵循两项基本原则——“双重遵从”(同时遵从中国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档案法律法规)、“双向包容”(相互包容中国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档案文化传统);把握三个关键控制点——境外文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的确定,覆盖全球的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境外档案向境内移交方法的选择。

九、云计算和大数据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范文5

关 键 词:档案管理 现代化 必要性 内容途径

一、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过程的角度理解,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部门主动连接新科学技术的挑战,为促进社会现代化而进行的变革传统档案归展现代档案管理的过程。现阶段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应包括: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档案管理发展水平现代化、档案管理装备现代

化、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等五个方面。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让档案管理从传统迈向现代,而与现代社会同步。但由于现代社会的特征是自由化、民主化、多元化、人体化、科技化、本土化、国际化与未来化,因此,档案管理现代化当以这些特征作为努力方向。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长期的,又是动态的,在本质上表现为对社会的顺应和超越。

知识经济时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有如下几点:

(一)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经济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化、高级化的结果。先进和技术设备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任何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无法落于实处。当今社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统计和检索;微缩技术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微缩复制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大大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使之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

(二)知识经济将为档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以为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三)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迸一步扩大。档案是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所以,信息属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档案的信息含量已成为评估档案驾驶的主要参数,而以往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微缩、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新的载体形式将会不断涌现,况且载体形式只是在档案保管上有所不同而已。所以采用档案信息内用属性划分档案的外延,将不会使档案种类混杂,分类关系不清,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曰趋完善、科学、合理。

(四)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档案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实现的过程,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从理论方式到技术手段,都深刻地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一)其手段是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要求必须以创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开展。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对应的是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传统的档案管理是手工管理模式,包括收集、整理、鉴定、编目、排架、统计和提供利用等诸环节。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以智能化的计算机管理为主,工作环节以监控信息为核心。因此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就要改变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手工检索查档方法,以智能化的计算机管理档案,以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提供利用服务,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整体平。

(二)其优势是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来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三)其核心是档案资源信息化。21世纪,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核心与主导,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是今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因此信息化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四)其开放陛使档案利用也实现了现代化。保管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未来的档案馆是一种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网络联系起来的档案馆的集合。它将使档案馆走出自我封闭,从有限开放到全面开放,为社会各界提供最快、最新、最准确的档案信息服务。

二、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第一、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人手。要尽快培养既 懂专业知识,有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范文6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则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而做出的战略性的反应,正如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讲,知识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其所拥有的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的过程。

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是企业档案管理的组织、制度和机构、机制或组织结构的形式,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式样。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随时展而不断优化,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不断吸收,用来改善企业档案管理环境,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是时代的要求。

2 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的新特征

知识管理要求档案管理具有新的特点:一是知识管理要求拓展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职能。由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加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档案管理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其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并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实现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二是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完善和优化馆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大量产生,档案工作者须投身对其的产生和控制过程中,进行价值鉴定,确定接收内容,积极接收磁盘、照片、录像带、光盘等非纸质档案。三是知识管理要求企业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档案信息化离不开企业信息化,须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中。

3 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

3.1 将知识积累电子化、信息化,建立企业档案电

子信息库。应将档案管理看成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过去重藏轻用的现象,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知识资源管理整体规划,全面收集各种信息、知识,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标准,对文本、音像、音频、视频等档案信息资源,采用标准规范对其进行加工、组织、整合,使多元的档案信息资源得以顺利存储、管理、使用,完善档案管理职能。

完善和优化馆藏资源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而其重要手段则是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同时,也是深化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中,档案工作者不仅要介入电子文件的产生和控制过程,对电子文件进行价值鉴定,确定接收内容,并积极接收磁盘、磁卡(照片) 、录像带、光盘等非纸质档案,而且,要借助信息网络传送、储存、查询等数字化手段去挖掘档案中的知识成分,引导知识资源的拥有者,积极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诀窍,用知识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系统的企业知识体系和企业知识库,以完善和优化馆藏。

3.2 建立档案资产管理部门,探索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长效机制。知识管理背景下,集聚有企业各类文献型知识与分散记录型知识的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企业决策部门成立企业档案知识资产管理部,改革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构建基于数据挖掘机制的企业档案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实施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途径,是当前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企业档案知识资产管理部主要为企业的高级管理决策层服务,是实施企业管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机构。其主要任务应该是针对现实需求、联系决策过程,对隐含在企业档案中的关联知识、知识因子及一些具备统计特征的累积数据等进行实时挖掘与发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提供给企业的各级管理层与决策层,以实现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企业管理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