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垃圾清运范例6篇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范文1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深入贯彻落实“两加快一维护”战略。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的意见》豫政〔〕43号)和我区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全区农村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加强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组清扫保洁、村收集、镇(办)转运、区处理”收集处置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思路

深入宣传动员,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等载体和手段。培养村民良好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通过设置合理方便的垃圾站点、组建专业清扫清运队伍,引导规范村民的垃圾投放行为;通过分类投放、分别收集,实现宏观意义上的垃圾类别源头分离,降低处置本钱;通过区、镇(办)村、组四级管理,达到多层参与、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效果;要通过体制的顺畅、机制的健全、目标的明确、制度的完善,实现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长效化、效果乡村化,达到全区农村垃圾管理全覆盖、无盲区,体现垃圾管理这一公益事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运行模式

全区农村建立“组专人清扫保洁、村定时分类收集、镇(办)集中分类转运、区统一定点处置”运行模式,以镇(办)为单位。基本实现全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建筑垃圾无害化填埋的目标,打造农村环境新面貌。

四、工作流程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建筑垃圾收集处置流程

五、时间布置

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分五个阶段进行:

深入调查,宣传动员、制定方案阶段(8-9月)各镇(办)召开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动员大会。摸清底数,制定方案,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新建农村垃圾池(房)为农户配置分类垃圾桶。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阶段(9-10月)此阶段。

对农村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同时,集中整治阶段(11月)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有效控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全面实施阶段(12月)通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和卫生保洁制度。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六、职责划分

区爱卫办、乡村管理执法局负责建成区内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区爱卫办、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负责建成区外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工作指导。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村庄卫生保洁规范,各镇(办)根据本辖区农村的定位与现状。完善卫生保洁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并对农村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议。

教育村民对垃圾进行适当分类投放;每个村、组应按比例配备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各村、组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处置的意义。做到日清扫、日运输,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收集池(房)负责村道、沟渠及其它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定点倾倒,定期清圈除粪,喷药灭蝇,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范文2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继续在全县开展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活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活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实现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构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内容

(一)完善环卫设施的配置

继续完善垃圾箱(池)、垃圾屋的配置。以村(社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和区域面积测算,继续合理设置垃圾箱(池)、垃圾屋等环卫基础设施,同时,配置若干辆垃圾收集机动车,确保垃圾的日常清运工作。

(二)建立农村环卫设施、设备建后管养工作机制

完善各项基础台账,健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立镇农村清洁工程环卫设施、设备管养机制,明确环卫设施、设备管养经费预算投入,确保我县农村清洁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三)完善垃圾分类及处理模式

各镇结合实际,按照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选择部分美好乡村建设点启动垃圾分类收集(有毒有害垃圾和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完善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四)开展环境卫生治理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存量垃圾按计划逐步清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杜绝生活垃圾随意焚烧、填埋现象。

1、村部保持卫生整洁,地面无杂草,无污迹,无烟蒂、无积水,无乱披乱挂,无杂物无序堆放,公厕整洁有序。农村清洁工程宣传专栏设置规范,内容及时更新。

2、自然村、中心村、居民集中点公共区域无散落垃圾或垃圾堆放,农户房前屋后无零星白色垃圾或积存垃圾堆放,农户庭院杂物堆放有序无污水流淌。

3、国(省)道、县(乡)道路和村庄道路沿线两侧无散落或积存生活垃圾,无装修、工程弃土等建筑垃圾堆放;镇辖区内的河道水域、沟(渠)、库(塘)堤坝两侧无散落或积存生活垃圾,无装修、工程弃土等建筑垃圾堆放,水面无飘浮垃圾。

三、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各镇要进一步强化农村清洁工程活动的宣传,把农村清洁工程与爱国卫生运动、文明镇村创建等工作相结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村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工作,引导群众增强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不文明行为习惯,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为确保我县农村清洁工程活动长期有效运行,鼓励各镇结合本镇实情,拓宽筹资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具体征收标准由各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确保制度、人员、经费“三落实”。

1、县财政对农村清洁工程全年综合考核得分80分以上(含80分)的镇的垃圾处理费用实施补贴。

2、各镇对镇、村驻地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建筑工地等,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收取垃圾处理费。

3、各村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村规民约,约定农户交纳一定的保洁费。

(三)细化目标考核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范文3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清运处理机制,实施垃圾清运户、村、镇、县分级负责,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打造卫生清洁、环境舒适的农村新形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镇、村实际,多措并举,多元投入,选择适合本地的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模式。

2、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能动作用,使其积极参与垃圾清运处理工作,维护整洁家园,保护农村环境。

3、分级负责的原则。以户分类收集、村清理汇总、镇简易填埋、县化学处理为主要方式,明确各级责任目标,抓好落实。

4、清管并重的原则。以农村垃圾集中清运突击月为基础,以建立长效机制管理为重点,探索农村垃圾清运处理的常态管理办法。

目标任务

坚持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与全县小城镇建设、农村集贸市场整治和城中村环境治理工作相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结合,集中清理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垃圾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处理体系,形成城乡一体的环境卫生和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境面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管护机制规范”的目标。

工作要求

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要因地制宜,科学运作,原则上每个村要按照“有一支清运队伍、有一批基础设施、有一套环卫制度、有一个处理模式、有一笔经费保障”的“五个一”要求,做好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的常态管理工作。

1、组建保洁队伍。一是各镇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纳入工作职能,建立镇级环卫所,与镇城乡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管理机制,村委会要建设环卫室,挂牌办公。根据各镇规模大小,每个镇配备3—5名环卫监督员,负责辖区内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监督及垃圾清运工作的协调管理。二是原则上按照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成立村级清扫保洁队伍,保持保洁员数量的相对稳定。三是为保洁员配备保洁工具,配戴统一的农村环卫标识。四是加强保洁员培训。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垃圾处理工作的要求、职责,学会垃圾分类,熟练操作。五是明确保洁员既是卫生保洁员,又是卫生监督员,也是卫生宣传员,尽职尽责做好垃圾清运处理工作。

2、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因村制宜,由户负责设简易垃圾桶,由村负责,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池,合理设置在街道两侧;村配置垃圾清运车,进行垃圾收集中转,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垃圾中转过程的规范管理和安全运行。二是根据村庄规模大小,设置1-2个垃圾临时存放点或臂式垃圾箱。同时,各镇要以村为单位积极探索、推广使用垃圾碳化炉或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器等设施,降低处理成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三是由县、镇负责,根据服务半径科学规划、建设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在全县各镇合理布局。不具条件的镇设立简易垃圾填埋场,并做好防渗、防外溢等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3、健全保洁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清运处理工作制度。结合各村实际,建立完善《村庄环境暂行办法》、《农村环卫设施管理办法》、《农户“三包”责任制度》、《垃圾清运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保洁员工作标准》等规章制度,张贴上墙,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建立清运队伍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保洁员档案,一人一档,实行备案制,要求保洁员严格按照保洁工作标准规范操作,对工作责任心差、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重新招聘,实现动态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建立保洁员绩效工资制度。实行“日检、周评、月查、季考”制度,即各村明确专人每日对保洁人员履行责任情况进行检查,村每周对保洁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镇每月对所辖村“户清、村集”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县每季度组织专人对各镇、村的垃圾清运工作进行考核,保洁员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严格落实奖惩。

4、选定处理模式。因地制宜建立科学清运处理模式,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垃圾清运工作的基本思路: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培养群众良好卫生习惯,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因村制宜,确保实现农村卫生整治常态化。结合镇村实际,原则上全县推广以下4种模式。

----全民参与尽义务工模式。这种模式适合村两委班子具有较强战斗力、凝聚力、有威信的村庄。基本做法:一是通过长期坚持宣传,使卫生保洁意识深入人心;二是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随时清理各种垃圾;三是两委班子成员负责督导检查。

----垃圾袋装化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中心镇商业街和较小村庄。基本做法:村庄不设垃圾箱,各户实行垃圾袋装化,做到保洁员日运日清,送至村内临时存放点。这种做法无需购置垃圾箱,可以向商业经营摊点收取卫生管理费,以减少镇村投入。

----市场化模式。这种模式适合经济较好的村庄,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承包费用。基本做法:把村庄卫生分区、划片,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承包,承包人负责区内的卫生清理工作,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户集、村运、镇处理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大多数村庄,但投入较大,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用来完善基础设施和支付保洁员工资。基本做法:一是每户购置垃圾桶,实行门前三包;二是村庄设置垃圾箱(池);三是保洁员定期清运;四是镇政府统一处理垃圾。

5、实施多元投入。垃圾清运所需费用要坚持镇、村自筹为主,政府补贴、部门支持为辅的原则。可以采取村里筹一点、镇上拿一点、县财政补一点、企业捐一点、社会集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可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或每户每月收取一定的卫生清理费用的办法筹集费用;有商业门店的村,可以向临街商业门店收取一定费用,以补充经费不足;县财政将对每名保洁员按每年补贴1200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分两次根据验收结果将资金拨付给各镇。各镇、村要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逐渐淡化政府的主导角色,积极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以及维护和管理,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良性运行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执行组长,相关副职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农村垃圾清运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主管县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各镇都要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实行党委书记负总责、镇长具体抓、副职分片抓、包村干部驻村抓的工作机制。各村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各级办事机构要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

2、明确责任分工。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涉及全县各镇及多个部门,各单位要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县清运办负责组织协调,统筹推进整体工作;各镇村是村内垃圾清运工作的主体,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投入,落实清运模式,加强监管,确保辖区内垃圾清运工作落到实处;县卫生局要负责各镇村卫生医疗机构垃圾的集中处置;县教育局要统筹协调好县内各中小学校校园内外的卫生整治工作;县爱卫办负责指导农村“五乱”治理、农户改厕及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县文明办负责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县建设、规划、国土部门要做好县级垃圾填埋场布点规划编制工作,并指导各镇做好镇级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和建设;城管、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治理乱倒、乱堆垃圾和收留外来垃圾的现象;县畜牧兽医局要做好畜禽养殖场(区)的规划审批,搞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防止养殖业污染;县水务局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农村河道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县交通局要加强县级以上道路管理,并做好道路两侧边沟内的垃圾清理工作;县工商局要加强个体工商业主的日常监管,督导其严格按照“门前三包”的责任抓好卫生清理工作;县市场建设服务局要加强市场卫生监管,协调好县内专业市场及分管区域内的农村集贸市场的卫生清理工作,确保环境整洁常态化;县委、政府督查室要把农村垃圾清运处理督导工作作为今年工作重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保障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顺利推进。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范文4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5年2月5日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生活垃圾产量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各地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但是生活垃圾问题依然严峻,垃圾围村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痼疾”。在此情况下,加快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日趋紧迫,势在必行

(一)垃圾分布从遍村到围村,清运处理紧迫性凸显。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垃圾遍村问题有了根本好转。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垃圾清运无组织,农村日常生活垃圾开始向村头、村外转移,部分村民将以前倒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污水、农业废弃物随意堆放在村头、河边,垃圾围村已成为农村“脏、乱、差”的新特征。

(二)影响危害从地表及地下,清运处理重要性凸显。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之前,农村保洁机制尚未形成,“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农村环境问题的真实写照。而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保洁工作日益完善,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垃圾清运机制,很多村庄垃圾积累达到一定量之后,随意填埋、随处填埋,垃圾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据有关数据分析,生活中最常用的塑料袋、地膜等“白色污染物”,自然降解时间需要100~200年,它长期不腐烂,影响了土壤的通透性,破坏了土质,导致植物生长减慢,甚至无法生长。模拟试验表明,土壤中残留废膜达37~45公斤/公顷时,小麦和蔬菜将分别减产7%和10%左右。更为严重的是,垃圾的随意倾倒、填埋极易污染周围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时垃圾堆放的发酵废气以及风扬颗粒时刻污染着周围的大气环境,这些都会给农村的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危害。

(三)公共服务从二元走向统筹,清运处理必要性凸显。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密切关联的系统工程,但归结起来,就是在加快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目前,虽然农村公共服务日益改善,但是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顺畅,没有实现一体化清运处理,已成为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短板”因素。

二、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基础良好,现实可行

(一)群众愿望迫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使广大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推动了农民卫生保洁观念的转变,“爱干净”的思想意识日益增强,更加迫切地希望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管理硬件设施和清运处理长效机制,以更好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二)试点成效明显。近几年来,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为契机,各地纷纷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处理的新路子、好路子,像一些地方研究提出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一体化、一条龙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同时配套建立了资金支持、监督管理、考核奖惩等保障机制,并积极开展试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更好地实施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财力保障可靠。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财力明显增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加大,实现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在资金保障问题上是完全可靠可行的。

三、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需分步实施,统筹推进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垃圾处理方式不科学,等等。因此,推进农村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分步实施,统筹推进。

(一)立足当前,继续完善“四级联动”垃圾清运处理机制。卫生填埋仍是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垃圾处理方式,清运都是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中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因此应继续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四级联动的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机制。一是从垃圾清运的专业性和集约性来看,因为需要配备清运队伍和清运车辆,并要有专业清运资质,从节约资金资源和便于统一管理的角度,垃圾清运应由县级环卫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二是鉴于农村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资金投入较大,启动阶段需要一定激励和奖惩措施,各地应当设立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补助。同时,要逐步探索市场化运营路子;三是针对运行环节比较多的特点,应当建立县对镇、镇对村、村对保洁员逐级负责、三级联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并配备适当的奖罚措施。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范文5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96-02

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消费的工业产品也日益增多,生活垃圾成分和含量也在趋向城市化,产生量也逐年增加。据调查,农村平均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6kg/d,全国农村1a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t[1]。城阳区地处青岛市郊,农村城市化进程较快,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青岛市城阳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适合的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与处置对策。

1 城阳区概况

城阳区是1994年6月青岛市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而设立的新城区,东依崂山区,南接李沧区,西临胶州湾,与胶州市相邻,北与即墨市毗连。东西最大横距41.5km,南北最大纵距24km,距青岛市区中心35km,是青岛通向国内外的必经之路,也是青岛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城阳区土地总面积5.53万hm2,海岸线长91.6km,其中浅海滩涂达1.07万hm2,宜耕地1.66万hm2。城阳区共辖城阳、流亭、夏庄、惜福镇、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8个街道,242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2010年末全区总户籍人口48.1万人[2]。城阳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910亿元,财税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 1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 855元。

2 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007年,环保部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要求各地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城阳区委、区政府以此为契机,2007-2008年连续2a将建立完善农村社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作为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解决全区所有社区村庄生活垃圾清理问题。目前“居民投放、社区收集、街道清运、区集中处理”的社区垃圾清运处理机制日臻完善,这种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的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主要有4种收集模式:

2.1 垃圾袋装不落地 该模式主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采用,如城阳村社区。城阳村社区共辖9个居民小区,目前已经全部实现了生活垃圾袋装化。社区居民用统一发放的白色可降解垃圾袋装生活垃圾,每天,垃圾车定点定时停放在小区,居民把垃圾袋投放到车里,随后,垃圾车将垃圾送往垃圾厂集中处理。

2.2 集中收集,地下垃圾站中转 部分还没有实现垃圾袋装化的村居,为了减少垃圾桶造成的二次污染,城阳区的一些社区建设了地下式的垃圾中转站。以大北曲前社区为例,地下垃圾中转站建在小区的边缘,全部置于地下。每天保洁人员负责收集生活垃圾投入箱中,当垃圾车来收垃圾时,保洁人员打开电源,大垃圾箱升起,并将垃圾倒入车内,然后垃圾箱降回地下“隐藏起来”。

2.3 生活垃圾“自产自消” 2006年惜福镇街道盛世家园小区引进2台“微生物有机废弃物处理机”,物业人员每天将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拣后,将30%的废纸等可回收垃圾送至回收站,剩余大约70%的生活垃圾投入垃圾处理机。95%的垃圾在处理机内经过6~20h的生化处理后分解达标蒸发,剩余残留物形成有机肥用于小区养花育草。2台垃圾处理机每天可处理厨余垃圾逾400kg,小区日常产生的厨余垃圾基本上实现了有效处理和利用。与原来垃圾转运相比,“自产自消”成本较低,而且节省了不少小区绿地养护的费用。

2.4 户村收集相结合,集中清运 城阳区尚未进行旧村改造的村庄多采用这种模式,如上马街道王林庄社区。王林庄社区每户家里都有一个垃圾桶,每天的垃圾混合收集于垃圾桶中,同时在村主要道路上设置若干垃圾收集箱便于社区居民倾倒垃圾。村设有专门的垃圾收集人员定时将垃圾箱的垃圾集中收集运输到垃圾收集点进行处理。

虽然收集过程各有不同,但是城阳区各街道的垃圾清运和处理环节基本一致。城阳区除城区生活垃圾由区园林环卫部门负责外,其余实行街道负责制。各街道办事处下设环卫办,负责清运辖区内生活垃圾,辖区内所有社区的生活垃圾由各街道环卫车辆每天统一定点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年累计清运生活垃圾逾22万t[3]。各街道办事环卫办将垃圾运到青岛市小涧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清运率由2006年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98.5%,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杜绝了自行填埋导致的二次污染。

3 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城阳区很少有社区对垃圾进行回收和分类处理,从收集到处置的均为混合收运,未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与分类处理的体系。一方面,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较弱,对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等不甚关心;另一方面,各相关部门对垃圾收运处理重处置轻源头,加大了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处理难度和运行成本。再者,垃圾未分类,一些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垃圾,增加了无害化处理费用和难度。另外,混合清运和处理,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导致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城阳区大部分社区受资金限制,环卫人员不足、环卫设施设备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由于环卫设置和建设标准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垃圾收运大多靠人力作业,从而导致垃圾收运效率不高。

3.2 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

3.2.1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环保、环卫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电视、网络、和文艺活动等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村民充分认识垃圾处理不当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严重后果,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

3.2.2 建立健全农村垃圾管理法规体系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法规和规范,使垃圾从收集到处理均置于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指导之下,必要时可以采取经济激励和经济制裁。法规规范的制定注意其适用性,并侧重垃圾收集处理的规范及标准、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指导、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法等。

3.2.3 开展卫生评比,提高村民垃圾处理的积极性 为使政策法规有效运行,提高村民处理垃圾的积极性,应建立针对农村村民与家庭的卫生评比制度。在农村卫生监管员、评比员指导下,定期进行家庭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检查,计分评比,进行合理的奖惩处理。

3.2.4 推动垃圾分类,加强资源回收 结合城阳区农村实际情况,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建立有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法律法规,完善管理机制,从实际出发,加快关于农村垃圾分类回收的立法工作进程。政府加大投入,重视垃圾分类工作,购置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结合城阳区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垃圾分类方式。前期可参考国内已成熟的分类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1)厨余垃圾。主要是一些有机易腐物质,包括厨房剩余物、果皮、蔬菜残渣等;(2)废弃物品。要是废旧电器、油漆桶、过期药品、日光灯管、灯泡、废弃磁带光盘、发胶罐等;(3)有害垃圾。主要是废旧电池、过期农药以及各种废弃农药瓶等;(4)其他垃圾。即除去上述垃圾之外的剩余物,主要包括冬季燃煤的炉灰、建筑垃圾等[4]。

3.2.5 进一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研究 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适宜技术研发和应用。参考环境保护技术文件《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针对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特点,系统开展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收集、运输、处理和管理技术研究。

4 结语

《青岛市城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城阳区要建立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垃圾集中清运率达到100%,建立完善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体系,加快生活垃圾综合处置设施建设,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到2015年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30%、集中清运达到100%、无害化处理达到100%。相信只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宣传,就能够促进垃圾收集、处理科学化、规范化,使其得到妥善处置,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管冬兴,邱诚.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8):29-31.

[2]青岛市城阳区史志办公室.城阳年鉴(2011)[M].济南:黄河出版社,2011:45.

[3]青岛市城阳区史志办公室.城阳年鉴(2011)[M].济南:黄河出版社,2011:212.

农村环境垃圾清运范文6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本着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各方联动、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治理农村垃圾和环境污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使农村垃圾走向规范化处理的轨道。以自然村为单元、以农民为主体、遵循“政府组织、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干群联动”的工作机制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分步到位”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工作任务及实现的目标

1、全面完成10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年建设点3个,前三年建设点7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2、提高乡集镇环境整治(垃圾处理)

3、逐步在全乡农村全面推行,最终使农村垃圾有效集中、统一、规范和无害化处理,为实现“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三年实效”的目标任务开好头、起好步,在高速省道沿线村庄启动。

4、实现目标是达到六个基本没有:

(1)农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

(2)农户庭院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

(3)村间、集镇没有散放的垃圾;

(4)水库(塘、沟)面上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

(5)村间道路基本没有的人畜粪便;

(6)公路沿线及河道基本没有散落的塑料垃圾。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要求

1、自然村环境整治

(1)以新农村建设点为突破口,逐步全面推开。今年必须对2006年以来的新农村建设点(含市县共建点)湖西新村新村进行全面整治,按要求一步到位,全面达标。同时,对申报明年建设点的村庄,必须先按要求搞好垃圾处理工作,并作为申报的必备条件。

(2)没有列入新农村建设点的村庄,分步实施,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今年对界首村进行先期整治,并作为以后申报新农村建设点的必备条件。

(3)农村自然村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由村民理事会具体组织实施,分清洁办、行政村负责指导、督察。具体要求为到达“六有”,即家家户户有垃圾桶和回收袋(篓)、村村有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池或垃圾屋)、沤肥窖、焚烧炉或焚烧池、填充坑,有专职保洁员、有必须的清扫工具、有卫生保洁村规民约、保洁员有工资报酬。

(4)要教育引导农民培养良好的习惯,着重引导农民做好清理“三堆”及土堆、粪堆和柴(草)堆。治理“三乱”即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和柴草乱堆,美化“三口”即村口、路口和家门口,达到村庄整洁卫生的目的。

(5)要建立和落实好环卫清扫保洁机制,引导自然村实事求是地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保洁人员工作职责》、《环境卫生的前三包责任制》等相关制度。通过理事会细分农户卫生责任区,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动。

(6)从享受低保人员中聘请保洁人员:小村庄1名,大村庄2-3名,确保村庄环境卫生有人管理,垃圾有人清扫和清运。享受低保人员从事专职清洁员的,如村小组没有其他集体收入支付报酬的,可以适当提高低保补助标准,也可以通过村规民约制定收取农户卫生费的筹资办法。

(7)要引导农民加强自我管理,要在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农村老党员作用的同时,放手让村民理事会大胆开展工作,实行自我管理。选择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群众信任的人担任理事长。

(8)加强农户卫生评比,定期开展农户到是室内室外卫生评比活动,激发农户之间比整洁、比干净的浓厚氛围。创新办法把硬制度转化为软约束,使农民由客观被动逐步转变为主观自愿,使“人人关心生活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成为自觉地行动。

2、乡集镇环境整治:乡政府为乡集镇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的责任主体,乡长为第一责任人,环境整治工作必须做到“五个一”,即科学制定一套工作方案、组建一个环卫所、购置一台环卫车、建设一个垃圾焚烧炉及填埋场,每日进行一次大扫除。确保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集镇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具体要做到“六有”、“六无”:

(1)有领导机构和具体实施办法;

(2)有专职清洁队伍;

(3)有专用清运车辆和工具;

(4)有较完备的垃圾处理设施(中转站、回收站、填埋场、焚烧大炉);

(5)有卫生“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及卫生责任区;

(6)有经费来源和保障;

(7)集镇区内无乱堆乱放垃圾(含建筑垃圾)现象;

(8)居民店面无乱堆杂物(货物);

(9)大街小巷无散落塑料垃圾;

(10)周边沟河池塘水面无漂浮垃圾;

(11)无乱排污水现象;

(12)无违章搭建行为。

3、学校、医院环境整治。学校、医院为学校、医院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校长、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环境整治必须做到:

(1)有领导机构和具体实施方案;

(2)有专职保洁员和保洁工具;

(3)有完备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桶、垃圾屋(池)、沤肥窖、焚烧炉。

(4)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开展每周一课教育,小手牵大手活动。

(5)医院医疗垃圾必须进行特殊处理(毁形、消毒、专人专屋存放)。

4、主要通道、河流(湖泊)环境整治。整治重点:金岭界首排水沟,界首河,下巢湖河、湖。省道、村道按照属地管理划分责任,由责任单位负责落实环境整治,做到沟、河、路无垃圾,基本上无散落垃圾,水面无漂浮塑料袋(纸、瓶),每天必须有专门清洁员进行分拣、收集。

5、着力做好规划,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有序化。各村要本着科学、合理、适用、长效的原则,通盘考虑本区域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3至5年规划布局,制定分年推进计划,并依规划和计划指导工作。要把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根据村庄区位,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区域内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规模和形式,根据村庄大小和集中程度,统筹规划安排住宅、公益事业设施、生产经营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优先考虑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对于连片或相对较集中的几个自然村,可因地制宜统一建设一个垃圾处理设施。要对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安排垃圾焚烧炉、垃圾晾晒池、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储存房和沤肥窖等村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布点,尤其要远离江河湖泊和邻近水源地。要结合改水改厕等工作,统筹考虑沤肥窖和沼气池建设,确保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安全环保。

6、科学选择模式,实现农村垃圾处理规范化。一要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工作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农村垃圾处理的职责与目标、工作于任务、方式与方法,明确保洁员职责及报酬,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处理设施管理等制度,使每个村都做到环卫设施功能完备、保洁员尽心尽力、经费来源稳定、管理措施严密,确保对农村垃圾处理有章可依、全程控制、长效治理。二要加快完善垃圾集中处理制度。要根据垃圾不同成分,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集中处理的方式。三要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运作机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科学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主要采取三种模式:

(1)自然村集中处理模式:户集—组收—组运—组处理。以自然村为单元,在理事会组织带领下,充分发挥农户和保洁员两个主体作用,区别不同垃圾类别,采取用作沼气投料、入窖沤肥、回收利用、集中就地焚烧或入炉焚烧,用于本村庄和农户填坑平地或修道铺路等五种方法,将农村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

(2)采取村集中处理模式。户集—组收—村运—村处理模式,把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处理。

(3)采取乡集中处理模式。户集—组收—乡运—乡处理模式把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处理。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涉及面广、工作难、任务重、要求高,各村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村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察、亲自解决重大困难和问题。

2、成立机构。乡成立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

3、宣传发动。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各村相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要层层进行宣传发动,把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具体方法宣传到所有单位、所有农户。在全乡上下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4、时间安排:

(1)10月30日前完成保洁员的配备、垃圾池(屋)、沤肥窖修建。

(2)11月15日前建好焚烧炉、清洁工具购置、保洁员培训。

(3)11月20日垃圾处理网点全面进行大扫除。

(4)11月21日正式启动垃圾处理机制。

5、加大投入。资金保障是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要坚持“政府补助、农民自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的思路,建立渠道投入机制。

(1)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点的垃圾集中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点可在建设资金中安排1万元垃圾无害化处理资金。市县共建点比照省级点进行,凡垃圾处理不到位不达标的,不得升为省级点。

(2)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采取村组集体收入第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市场运作统筹筹募,把政府支持、农民自主、部门帮扶、社会参与投入紧密结合起来,“以乡为主、市里奖励、乡村共担、社会投资、农户适当缴费”的格局。乡集镇垃圾处理采取乡财政拿一些,受益居民和个体工商户出一些,多方争取一些的办法解决。

6、形成合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村、有关单位责任分工。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节奏同拍、行动同步,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