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机专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计算机专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英语实践能力

在全球经济大发展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是值得从事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IT行业作为一个高科技行业,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日新月异,同时,这些技术大部分来源于英语表达国家,如果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利用一手原文资料进行学习,不但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减少被误导的风险。因此,在IT行业,无论是做软件开发还是系统维护,都离不开英语,英语即是IT的行业语言。截止到2018年3月30日,全国高校共计2879所,其中大部分都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纳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日趋深入,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更要培养掌握国际通用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性的教育策略。特别是针对外语基础较好及外语氛围较浓厚的外语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开展行之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尤显必要。首先,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英语通常作为理论研究中的通用描述语,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和挖掘计算机专业的国际资源,进一步增强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前沿IT技术的能力。其次,计算机程序大多是基于英语平台进行开发设计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用英语来描述学科专业问题是必需的。同时,应用开发软件及计算机编程语言大多以英文形式呈现,从业人员如需掌握关键信息,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科技英语水平及能力。再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中重视实训环节。计算机专业的实训目标中,服务外包软件技术的研发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这些方面的技术大多涉及全英文软件,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能力。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现状

(一)课程定位不清晰

目前,关于普通高校中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要么把该课程定位成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要么将其定位成专业核心课,或者干脆将其定位为专业(方向)选修课,这样的课程定位容易导致课程开设的时间(学期)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衔接出现问题。因为计算机专业英语与普通大学英语不同,其具有词汇专业化、专业性强和科技性强等特点,其内容涵盖面广,涵盖了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病毒、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内容。也就是说,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内容会涉及对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内容体系的英文介绍,那么该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学期必须严格考虑与此类程序设计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开始时间是放在这些内容体系所对应的课程之前开设,还是之后开设,还是同步开设,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二)教材与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并无太大区别,一般是指定课程教材,以专业词汇讲解和课文翻译为主。事实上,无论是选用国外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材,还是采用国内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作为课程教材,每一章基本都只是对计算机各个领域的概述或导论,并没有较为深入的介绍。这些内容学生在大一、大二的相关专业课上已系统学习过了,在该课程中仅换成英语的表达方式,相当于重新温习而已。同时,由于教材编制和出版周期等原因,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与行业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很难涉及顶尖科技与产品的知识。在课程教学中,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这种教学也是先讲一些专业词汇,再对着课文进行逐句翻译,仅仅完成了课文相关段落的英汉互译。显然,这种缺乏主动性、互动性、多样性的课程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英语基础差学生英语基础差,主动性不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入学门槛变低,很多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点掌握不够全面、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厌恶学习等现象,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愿学习简单的大学英语课程,更不用说是专业性强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因此,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时普遍存在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高的情况。

(四)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

大部分高校很少有专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数是由大学英语教师兼任,或由一般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兼任,而这两类教师的知识储备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来说都不够全面。一般而言,大学英语教师不具备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背景,在解释和翻译一些专业性强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而一般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由于英语水平有限、项目经验不够,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还不能够很好地阐述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存在专业素养不高,无法很好地胜任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问题。

(五)缺乏行业综缺乏行业综合能力培养

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来说,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既然是计算机专业课程,对该课程的学习只要认知和记住一些专业词汇,能够读懂课文就可以了。通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虽然学生的专业词汇量有所增加,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在口语、写作、翻译及项目开发中,学生的英语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应当是大学英语的扩展和延续,是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教学应注重计算机英语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谈、学术交流、翻译英文资料、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或就业添加筹码。

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面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该课程的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的定位出发,以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需求为导向,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具备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文献和专业资料的基本阅读、翻译和自我学习能力,能综合运用初步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实现从专业词汇积累、计算机相关文献阅读到应用文写作、英文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融会贯通,并将这些能力贯穿于整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一)重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准确定位

我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两大计算机专业根据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积极探索“专业”+“外语”的课程改革,突出计算机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加入学校的“互联网+校园语言实践训练基地”晨练工程,加大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定位,我们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大计算机专业通过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及我院全体专业教师的形式,对2016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了新的调整,把2015级教学计划表“外语必修课程”中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对应于软件工程的是“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一)”“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二)”和“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三)”;对应于网络工程的是“网络工程专业英语(一)”“网络工程专业英语(二)”和“网络工程专业英语(三)”)调整至“通识类实践课程”模块,对应的课程名称修改为“英语综合能力实践”,由原来的“理论学时”调整为“实践学时”,总课时和学分不变,对应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位置。通过以上调整,更明确了计算机专业英语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使其以原来单纯注重专业词汇、文献阅读与翻译等能力的培养,转换成专业词汇积累、计算机相关文献阅读、应用文写作、英文表达等多个方面能力的融会贯通,并贯穿于整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二)摒弃传统教材摒弃传统教材,教学形式新颖多样

根据我院对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程的定位,该课程是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通识综合类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特点。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文献和专业资料的基本阅读、翻译和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初步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课程定位,我们制定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如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二)的实践课时安排如下。根据课程的大纲,我们采用拟选定一本传统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作为课程基础,外加教师自编讲义和学生自主查阅前沿资料分享的形式来解决,具体情况根据该课程不同学期的课程内容来调整,与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相匹配。

(三)课程课堂翻转课程课堂翻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二)为例,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课程能力要求,我们采取课堂翻转的形式,把公司企业中对项目开发小组的要求进行项目分组,然后各个项目组领取任务进行项目开发。其主要包括小组成员介绍和任务分配,项目组进行项目分析,项目解决方案介绍,项目开发过程,项目测试及项目分享等过程。整个过程都采取全英文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将计算机专业英语融会贯通到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也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编程能力、英文沟通能力及全英文项目分享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引入专业教师引入专业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经过项目组的探索,充分利用我校外国语学院的语言优势,选拔计算机专业方向具有丰富项目开发经验与知识储备的专业教师,并与欧美学院进行强强联合,引进计算机专业的外籍教师。整个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程(横跨第五、第六、第七学期)由我院具有十余年项目开发经验的李志军教师和有着计算机专业背景的美籍教师卢萍分别负责。李志军主要负责“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二),把计算机英语融入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卢萍主要负责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一)和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三)课程,侧重于课程中的专业词汇积累、文献阅读及应用文写作等计算机职场能力提升部分的教学,并以传、帮、带的形式,切实提高我院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程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述能力。

(五)紧跟行业需求紧跟行业需求,加大综合能力培养

经过一个学年的探讨与论证,在整个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改革过程中,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将英语综合能力实践三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1.行业认知阶段:主要教学内容为计算机软硬件英文资料的阅读、TESTOUT学习软件的分组对抗、编程语言英文资料的阅读、英文软件的实际编程、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编程语言知识PPT分享。2.软件项目开发阶段:主要教学内容为项目开发英文文档阅读、实际小项目的分组开发、项目开发情况PPT分享等。3.职业能力训练阶段:主要是针对应用文的写作(求职信、英文简历等)、口语表达(自我介绍、面试技巧等)及日常交流等能力的培养。这三个阶段横跨了三个学期的英语综合能力实践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升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

本课题组根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等途径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这一系列的深化改革中,我们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也让英语作为行业语言贯穿于整个项目式教学过程,并将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融于课堂,使该课程的教学成为传播专业知识与锻炼实践能力的综合平台。在今后的课程教学实践中,项目组将继续探索更好更有效的课程改革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先进性和专业性,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满足我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全,李梅.以应用和发展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8):91-93+100.

[2]林宝玉.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9):38-40.

[3]余久久,卓雪雪,朱苍璐.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6):69-70.

[4]王倩,田原晖,荆红,乔凯宏.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英语能力对编程能力的影响探讨[J].素质拓展,2018(7):58-59.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2

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投资企业法》,把创办企业的投资额降到了大学生能接受的限度。我国政府和高校鼓励并支持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休学来创业。许多地方政府还创办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项目、经营场所等方面的扶持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做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基于软件和网络的出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完全可以摆脱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只要有好的理念、创意、技术都可以实现创业投入的低成本和发展的迅速扩张。传统行业的论资排辈和资本积累方式都与信息时代有着很大的差别

2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以及对创业知识的储备认知情况,我们对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领域专业在校学生、毕业生地进行了抽样调查。

2.1学生创业意识

抽样调查反映70%左右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专业时是理性选择的,很多学生是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计算机专业学习,但以创业为目的而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为3%左右。可见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广大学生并没有创业的打算。但随着专业的深人学习,80%左右学生的思想有所改变,逐步有了创业意图,15%左右的学生认为不存在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有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2.2学生创业优势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多数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在进校时是没有创业意愿的,但随着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和课程的学习,逐步产生了的创业意愿,特别是近几年淘宝网、阿里巴巴的迅猛发展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让同学们进人企业实地培训、开发项目,许多高职院校虽然以学生赛事和活动为中心开展了创业教育,并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创业者协会、计算机协会等社团,进行社会实践创业活动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部分毕业生也有了成功创业的案例。

2.3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创业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有的学生对创业缺乏心理准备、缺乏创业精神,对创业认识简单、理想化。二是由于大部分高职生相对本科生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有的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扎实。三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都没有开始有关商业运作课程,学生缺乏商业营运知识。四是在校学生一般都缺乏社会经验,不知道如何筹备创业资金。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应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加强创业实践教学。

3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思考

学生在校期间尽早为创业做好专业知识上的准备再创业,首先要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知识,其次积累相关的创业必备知识。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避免学生创业变成“摆地摊”。

3.1构建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要渠道之一,必须建设适合创业型人才培养并与计算机类专业相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职学制仅有三年,既要开始专业知识必备课程,又要考虑开设创业课程,首先公共课程模块中应考虑开设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等的课程,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其次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开设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例如《IT领域创业名人案例》和《计算机创业技巧》等课程,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商业管理方面的课程。

3.2优化创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新农科;新工科;计算机;国际化视野;密歇根州立大学

0 引言

进入 21 世纪后,计算机及其相关学科对其他专业的影响日益加大,甚至引领外专业产生新的发展方向,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农学领域)获批为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新增专业,就完全体现了计算机及其相关学科对学校王牌专业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彰显了涉农高校中计算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另一展现计算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则是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和2017年“新工科”概念的提出。作为“新工科”概念的首倡者之一,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院士明确指出: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新工科”人才。而计算机专业恰恰是新工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

1 坚定不移,建立特色培养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有近 1 000 所高校开设有计算机本科专业,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各个高校本应在专业建设上各有特色、互补竞争,而现实的结果却是高度趋同,高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几乎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情况极为突出,所产生的典型后果就是行业性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缺乏自己的声音,外部认可度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人才的培养方,高等院校一方面固然需要主动探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更需亟待加快现有计算机专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质量控制、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新工科”的号角吹响之后,“新农科”建设又提上了日程,安吉共识提出:涉农高校要推动课程内容升级换代,创新教育理念,开创农林教育新格局[4]。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涉农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迎来了发展建设的关键路口,单纯依靠计算机本身领域进行自我发展已经很难继续前进,推动“农工”深度融合成为涉农高校计算机发展建设的必由之路。

2 对标国际,规划专业改革路径

为了更好地了解涉农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以“计算机专业建设”作为关键字在 CNKI 上进行搜索,至2020年11月30日止,共检索得到结果1 584条,其中2019年和2020年共146条结果,未发现有论文与国外高校同类型专业进行对比研究,也未发现有论文是专门以涉农高校计算机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再上推一年至 2018 年,相关论文共 128 篇,仅有 1 篇论文涉及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院校中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启示,也未发现有论文专门以涉农高校计算机专业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国内知名的一所涉农高校,考虑到国内可供参考的经验不多。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计算机系一直在思考如何借鉴国内外具备类似行业背景的知名高校在从事工程教育中所形成的成功经验,从而培养造就一大批凸显创新型、强化应用型,培养具有引领包括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内的行业发展方向和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在样本选择的过程中,密歇根州立大学(MSU)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MSU 凭借农学起家,虽然现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但是其优势学科仍然多为涉农学科,与南京农业大学的发展路径较为相似。(2)MSU处于工程教育的发源地——美国,工科教学理念较为先进,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可执行度较高。(3)南京农业大学与 MSU 有着较为深入的联系与合作,双方共同申请的南京农业大学密歇根学院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即将招生,每年南农都会选派一批教师赴 MSU 进行教学研修,可以获得近距离观察的机会。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CSE”)隶属于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9名、助理教授7名、教学专家9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有 3 位 IEEE Fellow,所办专业主要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在读本科生约1 300人,在整个工程学院中仅次于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数量。根据美国 NRC 的排名,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实力位于全美大学的前17%,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虽然计算机系规模并不大,但是其教学、科研实力都较为雄厚,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南京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隶属于人工智能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8 名、讲师 14 名,29 人具有博士学位,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电子信息(计算机方向)专业硕士点,在读本科生约 550 人,研究生约 40 人,办学实力在国内农业类院校中居于前列。坚持以国际化视野审视自身计算机专业建设,通过与国外一流涉农高校对比找差,既坚定模式自信、又摈弃故步自封,通过明确专业目标定位、优化课程群建设、建立“三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丰富实践实验教学手段等措施,求真务实,切实解决影响国内涉农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的部分问题,进而推动以计算机专业为代表的国内涉农高校新工科建设。

3 全面建设,践行农工结合发展道路

3.1 重塑涉农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代表的国外一流高校如何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基本计算原理和软件开发技能的能力,同时结合校情,将领域结合、团队合作、有效沟通、专业精神、道德操守等学科基础及伦理融入培养体系和过程的有效模式,摈弃长篇大论,构建简单、有力、直接、可操作、易评价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基础素养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分析展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

3.2 建立兼具通用型、开放性、稳定性、可扩充、面向领域的涉农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和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代表的国外一流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一个层次分明、以点带面的课程体系[5]。注重软硬件课程知识内容的贯穿,在力争打好学生基础的同时,引入农业领域通识课程,通过大量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进行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变传统各课程独立教学为有机课程建设,分析存在问题,重新分群类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平台搭建及组织形式,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把握计算机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等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双领域”(计算机、农业)最新技术。

3.3 打造实践环节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是检验毕业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内在实质是对学生大学理论知识学习情况的一个微观缩影展示。密歇根州立大学以“Capstone”课程为代表实践环节建设卓有成效。到了毕业季,最后一门要完成的课程就是“Capstone”,这门课一般要求 2~3 名学生组成一组,完成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设计。为了提升设计与实际结合的程度,CSE 会联合 Google,Twitter,Amazon等大公司一起向学生提供需求。到了规定的时间,CSE 会组织一次较为隆重的答辩会,每个小组要向评委详细介绍自己的设计,CSE在答辩完成后会专门出版一册专辑,收录了所有小组的设计并印发给学生。通过学习 MSU 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国内特色,通过组织师生共同参加科技竞赛,打破传统的“重课堂理论传授,轻课后自主实践”的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实验小组,配备高水平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参与一系列的国内外大学生竞赛项目。

3.4 构建标准化、有特色、全过程、高质量、可追溯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设计再为完备的课程体系,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师去进行呈现,总结CSE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1)高涨的热情。CSE 的教师们普遍享受教学,他们一般都会很早来到教室,同时课程教案、问题解析、课外资料等也会提前上传至课程网站,供同学下载(课本非常贵,这边的学生一般都没有课本,往往会提前打印好 PPT,带着问题来听课)。在上课时教师情绪饱满,肢体动作丰富,讲到高潮甚至会手舞足蹈,并且非常关注学生听课情况,很容易带动课堂气氛。(2)成熟的理念。无论是教师还同学,大家都接受的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每个成年人都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师上好课是责任,同时,学生自己要付出努力学习也是责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边界非常清晰,没有学生会因为不及格而去找老师求情,也没有老师会因为不及格人数较多而降低要求。以上做法,再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具体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有目标地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3.5 打造“国际化”“理论化”“实践化”有机结合、具有创新理念的优秀教师队伍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修炼良好的心理品质,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具备出色的科研能力等基本素养造就一批创新型教师,站在学科前沿、预测学科未来,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高峰。抓紧实施培养战略,加强国际、校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同时加强校企协同合作,提高专业教师在企业一线的培训时间,增强教师对于前沿商业技术的了解和把握。

4 结语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服务

1中国对大学生创业要求的紧迫性

随着中国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增加,几乎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受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萎靡不振,大学生就业难度更是雪上加霜。高校创业教育状况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以及国家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利用。为提高学生就业率,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我们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培养,即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创业培训,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直接进行创业活动,但创业活动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资金的消耗,主要的风险有:①不知道选择哪些项目;②缺乏创业的经验和技能;③没有原始积累,缺乏资金。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大学生真正向社会融资,有多少人敢给没有实际经验的大学生投资。鉴于创业困难,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创业,而选择打工,或者先打工,等有了经验再创业,问题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则社会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如此多的就业岗位,必须要有部分大学生出来创业,才能缓解就业的困境。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将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创业文化氛围[1]。

2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让大学生在校园内以较低的成本创业,创业的服务对象应当是校园内的学生,而不应当是社会人员;创业应当尽量应用到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发挥学生专业的优势。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计算机专业是比较合适的,大学生在校园内的主要需求就是一些生活日用品和服务,出售生活日用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学生本身没有什么技术上的提升,而且计算机大学生在出售生活日用品方面并没有专业优势。大学生需要的服务比较的简单,其中有一条是电脑维修,而目前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又非常高,基本是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部分大学生还拥有不止一台计算机。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可以为高校的其他大学生提供计算机相关的服务和管理,包括计算机设备的维修、二手计算机的回收与销售、软件服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还可以为本校学生节省生活费,毕竟大学生的生活费还是比较少的。目前中国高校也在积极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高等教育的融合,融合方式包括减少IT技术更新速度过快对学生研发的影响、课程和新技术的融合、跨专业融合团队的建立、在校生和初创企业的合作等[2]。

3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方法介绍

3.1大学生计算机维修创业

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维修创业有两种方法,一是维修学生的计算机,二是维修学校的计算机。维修学校的计算机难度较大,因为高校的计算机维修很多涉及教学科研设备,或者是行政办公用的计算机。教学用的计算机要求快速完成维修,否则会耽误教学,科研和行政用的计算机关系到一些保密事宜。所以大学生如果在高校创业,主要是维修学生的笔记本电脑。维修电脑首先要解决的是电池问题。笔记本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随身携带,而这项功能无疑跟电池有莫大的联系,如果没有电池,学生拿着的只是一块高科技的废品。现在的笔记本一般都使用锂离子电池,而镍氢电池和镍铬电池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区别就是锂离子电池的记忆效应明显比后两者少了。虽然锂离子电池的记忆不明显了,可以随便充放电,但是随意充放电还是会影响其寿命,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尽量避免随意充放电。对于笔记本电池的使用和保养的问题,一直是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盲区。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自己电脑变慢的原因都不太了解,白白地让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贬值。对于新笔记本,前几次充电时,应该注意:尽量把笔记本电池电量用到不能开机的程度,但是不能用到一点不剩(就是彻底放电),然后在关机的状态(不要边用电脑边充电)下把电池电量完全充满,如此反复几次,电池就能发挥出最大的电量潜能了。当前,学生创业中对于笔记本电池的维修,要涉及到很多方面。关联到在大学生涯中学习到的单片机、模拟电路等课程。下面举几个实际的计算机损坏案例做具体分析:①电脑开机后黑屏,电源指示亮,硬盘有工作时的响声,光驱上的指示灯常亮。开始怀疑是感染CIH病毒造成的,只好打开笔记本电脑,拆下BIOS芯片,重新写入BIOS程序,完成后开机,故障依旧。可见不是开机程序被CIH病毒改写造成的,这说明极有可能是硬件故障。那么能够造成开机无显示这样严重问题的硬件主要有三种,即CPU、主板和液晶屏。采取“替换试探法”,依次用好的硬件来代替测试,发现故障在于CPU损坏。换上一颗新的同型号CPU后,系统开机恢复正常,硬盘数据完好无损,故障解决。②笔记本电脑推动电源按钮,有时能正常开机,关机后短时间内可以再开机,时间一长(比如半天时间)就无法开机,此时供电指示灯亮,系统没有反应,必须使用冷启动Reset按钮,才能引导系统,这种情况在交流电供电和电池供电下都会遇到按照“由软到硬”的检查法,首先从有关电源管理方面的软件设置入手。在Win98的“控制面板”中检查“电源管理”各项设置,没有发现错误;再检查“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系统设备”下的“高级电源管理支持”,其驱动程序也安装正确。排除了Win98中有关电源方面设置错误的因素后,在开机时按“ESC”键,再按“F1”键进入系统BIOS,查看电源启动方面的设置,将“Power-upMode”一项由“Resume”改为“Boot”,屏蔽掉“PanelPowerOn/Off”。将“AutoPowerOn”一项设为“Disabled”,再开机故障依旧。由此断定是硬件故障,可能是电源模块内部接触不良,导致电压输出时有时无。果然不出所料,更换新的电源块后,系统开机一切正常,故障彻底排除。由此可见,创业中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实际需要很深层次的知识功底和实战经验,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3.2二手计算机的回收与销售创业

对于家境一般的大学生,笔记本电脑会从大一用到大四;而部分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会定期更换笔记本电脑,可能只用一年就会更换,他们更换下来的笔记本电脑,对于一些家境一般的大学生是完全可以使用的。所以回收大学生淘汰的笔记本电脑,再进行销售具有广阔的创业前景,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创造财富,另一方面更加环保,避免浪费。对于计算机的回收和再利用的问题,在当下这个计算机配件发展速度极快的革命时代,并不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有两种处理计算机配件或整机的方法。第一种是把回收的还能利用的配件与新配件一起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一台新的别的机器。可能原先的机器可以支持更高级的操作系统,那改装后的机器就退而求其次地去支持一些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操作系统。甚至可以把原先的一台电脑改装成多个单片机和模拟电路,进而做到最大化使用零件的功能。第二种就是把回收来的配件和整机卖到厂里,因为现在一般的店里不会大批回收旧配件,也不太可能对于这些配件进行很好的处理。所以取而代之的就是把它们投入厂里,回到最开始的配置电路工作,有些配件的重新加工不只是带来了环保和经济效益,也有可能带来技术上的升级。

3.3软件服务创业

大学生要进行软件服务,需要了解到几个维度。首先,大学生进行软件服务时,需要知道这款软件的受众面是谁,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人士?是面向什么人群。需要了解和分析软件受众面的原因是:大学生创业在初始阶段缺乏资金和技术硬性支持,如果选错了方向或者对受众面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甚至功亏一篑。其次要了解的维度是如果确定了方向,在当前市场是否有很多高素质的竞争对手?如果要坚持竞争下去,什么可以让自己的企业脱颖而出?如果不去考虑这些问题,那即便是很好的软件,可能也会被扼杀在摇篮里。最后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大学生在进行软件服务时,应理性分析自己的编程水平,软件能够达到的水平,开发该类软件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服务器能容纳的人数以及在未来如果进行扩建,需要办到的事情。不应当像一个单纯的梦想家一样,走一步是一步,这样不仅是对财力精力人力的浪费,也是对自己想法和才华的浪费。在上述的准备工作都做好时,可以进行实际的工作,把想法付诸现实。而在实际进行软件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同时留意自己的服务质量是否符合当今社会标准和那些对于大学生软件服务持肯定态度的用户的意见。

3.4论文排版创业

大学生要毕业,都要完成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都有一定的格式,需要进行排版,排版需要用到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如果能为大学生提高论文排版服务,则能够大大缩短大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时间,让他们能将大量的精力放到涉及技术或者文字的方面,而不是在排版上浪费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创业中只能提供排版速度,而绝对不能借着排版的名义,从事的业务。大学生要进行排版创业,很通俗易懂且容易实现的一个方法就是设计PPT和一些汇报性质的文档的格式。在当今市场上,有很多制作关于PPT模板等内容的公司。大学生想要创业去和这些公司竞争,实在是异想天开。因此,不妨把重心转移到排版格式上。事实上,毕业论文之所以让很多学生头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论文的排版和格式要求以及导师的不断退回要求重改。那么大学生进行排版创业就可以根据这一条实际情况,制作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的结构。举个例子,可以直接设计出能符合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要求的排版格式,在打开文档的时候就已经把字体、行距、页眉页脚等信息完善地符合设计要求。甚至可以写出一个小程序,一方面存放往年各大学校的毕业要求到数据库里,另一方面给用该小程序的学生提供一个用户接口,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直接查找到一些现成的模板和格式,从而减轻大学生写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试想一下,如果有了这样的功能,就算学生写的内容不好而被导师要求修改,这名学生也可以再访问这个小程序,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搜索并解决问题。

4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在校大学生通过利用本专业知识在校园内进行创业,可以更加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方便本校学生,为将来走上社会就业增加砝码,对学生和社会都能带来好处。

参考文献:

[1]刘姬冰,刘雨桐,王东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8):5-6.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5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大学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的结合,是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工具。《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IT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跟上计算机行业软件技术更新的速度,从而铺平学生的就业之路。该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作为公共英语的补充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和延展现有的英语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就业增添砝码。

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大学公共英语和科技英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长句多,被动语句多,祈使语句多,专业术语多,新词多,缩略语句多,一词多义,一词多用,构词法灵活,且合成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这门课就有其显著的特殊性。可是,在当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再加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起步较晚,所以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高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三最后一学期开设,并且都是考查课,每周基本都是2个课时。大三时候学生忙于找工作,上课积极性本来就下降好多,这样无形中让大家忽视了这门课的重要性。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互动活动。好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写英文摘要绝大部分都是使用金山快译软件直接翻译。这种现状值得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老师深思。

二、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比较差,从心理深处畏惧英语,对英语学习畏惧。提起专业英语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大部分是哑巴英语,对老师的提问不懂,发音不准,翻译就更别说了。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太单一,需要改进由于现在的大部分专业英语教材都是每个单元给出一至两篇课文,后面是单词和练习题目。所以大部分老师采用边读边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所有的学生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实践练习少。这样每节课的信息量不够,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目前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何更好的改进教学方式,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计算机学科教师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每节课的知识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比如可以采用:

1.多媒体教学方式

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等信息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计算机工作过程,可以播放一个flash动画,然后在配合声音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该方法在好多其他课程中也经常提到和采用,这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提前告诉学生本节课讲完之后要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来听课。比如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讲计算机硬件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分组课后搜集当今计算机硬件的名称、类型和参数。然后做成幻灯片,下次按小组在全班汇报讲解,老师根据表现情况打个平时分数。这样,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兴趣,也增强了教学互动。

3.分层教学的方式

因为每个班的同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老师可以因材施教,掌握好侧重点。比如在讲课的时候,从基础讲起,这样可以保证基础稍差的同学可以听懂。然后再布置一些有难度的补充作业,这样也满足了基础好同学的要求。从而提高了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时的添加一些英语笑话,英语新闻,或者英语广告词等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本绝大部分都是分单元,每个单元安排1篇课内阅读文章,还有几篇课外阅读文章,后面有单词和练习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专业文献资料能力的培养。另外还要注意扩展知识,给学生补充现在发展很快的计算机技术,比如安卓操作系统,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英语词汇。从而让学生把知识学活,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给学生补充C语言或者JAVA语言编程环境中出现错误提示的英文含义。这都是很实用的知识,学生肯定都喜欢学。但是这对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另外像计算机注册表,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里面都是纯英文的提示信息,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些英文的含义。或者还有一些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故障提示,比如常见的蓝屏提示等等。教师都可以给学生讲一下。这都是很实用的。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设计;信息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向各行业领域纵深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众多专业深度融合,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课程学习、解决专业或工作中的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探讨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针对计算机课程特点,从计算机课程教学层面探索了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思维的途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信息素质教育简介

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国内也将其译为信息素养、信息素质等。具备信息素质的人能够判断出何时需要信息,有能力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相关实践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的一系列教育[1-3]。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有针对性的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求解,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是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4,5]。

二、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笔者从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包括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语言(VB或VC)、数据库(VFP)等课程)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等课程)两个层面,本硕连读(绍?实验班)、普通本科、函授等不同层次,在两个或多个学期的相关计算机课程中持续开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传统的讲授计算机知识的授课模式,转变为融入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6,7]。授课教师结合课程大纲的要求,将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1.培养信息意识。通过查找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源、解决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信息能力在自己学习及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2.提高信息检索能力。通过解决课程中的相关问题,将实际问题与信息检索结合,逐步提高学生在通过信息检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自主、协作、探究的氛围中开展课堂知识学习,探索知识学习新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一)准备与课程教学及专业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源

为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是授课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除教材、参考书外,还包括各种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包括:

1.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图书馆馆藏书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

2.学术文献

学术文献展示了较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介绍、领学,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同时培养查找、获取文献的能力。包括介绍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维普等的期刊、博硕士论文等,以及如何获取这些文献。阅读文献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和借鉴其他人的研究成果,掌握学术文章写作的基本框架结构。

3.网络资源

互联网是和传播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网络资源包罗万象且更新较快,使用方便,且不受时间的限制,这其中涉及课程教学的资料、技术论坛等数不胜数。课程资源主要有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MOOC学院、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以及国外MIT等开设的相关课程。而与计算机相关的论坛则更多,如CSDN论坛、ITeye综合技术论坛等。百度或必应等搜索引擎更方便了网络信息的检索。

(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指导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定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计算机课程的课前准备、课中讲授、课后辅导等三个教学环节中分别引入信息素质教育相关内容,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前准备环节:授课教师在备课时,收集整理与计算机课程学习相关的信息资源清单、用到的信息工具,并制作PPT介绍相关信息资源、介绍信息工具的使用。课中讲授环节:在授课环节,首先介绍与课程相关的相关信息资源,并结合课程内容随时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培养信息意识;在课程实验时适当安排学生浏览各种信息资源的时间。课后辅导环节:结合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复习巩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程学习质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通过各种交流工具(QQ群、微信群或Email等)进行答疑和指导。通过有针对性的信息检索实践,提升信息能力,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论文)及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融入信息素质教育的“第一堂课”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在课程教学中相当重要。第一次课把了解信息、利用信息、拓展课堂学习、学会学习的理念传达给学生是在课程教学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第一堂课”包括自我介绍、本课程概述、教学目标、和相关课程的关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比例、教学参考书、教学纪律等内容。融入信息素质教育的“第一堂课”在传统内容之外,介绍和本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演示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利用信息资源辅助和拓展课程学习的途径[8]。在收集整理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制作资源介绍与利用的PPT,设计演示案例,为“第一堂课”实践做好准备。

三、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模式的教学实践

在研究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班级的多门计算机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践。

(一)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数据结构》课程中进行实践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教学内容多,算法较抽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课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授课教师关注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把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9,10]。

1.课前环节收集整理信息资源

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是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前提。“数据结构”课程的相关信息资源清单中包含教材、教学参考书、“数据结构”精品课程与MOOC资源、相关期刊与学位论文、技术论坛板块等。在课前环节,授课教师要完成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2.课中环节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资源

授课教师在“第一堂课”介绍并演示与《数据结构》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清单及操作,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相关信息资源辅助课堂学习并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取信息资源助力专业学习,同时强化信息素质训练。安排课程综合性作业,强化编程实践能力训练,支持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式学习,加强同学、师生、同行之间的交流。

3.课后环节指导信息素质训练

多途径的课后信息素质训练指导是对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力支持。除辅导课程学习外,指导学生培养“内省”意识,明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明确个人的信息行为要符合有关法律道德规范。通过训练让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潜能,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律能力。

(二)在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实践

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在给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本科、专科)讲授“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时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强调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介绍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的常规使用方法,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演示如何获取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给学生推荐与课程或工作相关的技术论坛。

2.利用精品课程和网络公开课等资源进一步提升

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网络课程资源使得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可以缓解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他们可以在自己碎片化时间里利用电脑、iPad或智能手机等工具随时随地学习。

3.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把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资源推荐给学生,演示检索及使用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鼓励他们在工作中敢于创新,掌握文献资源获取渠道,追赶技术前沿。

4.多渠道开展辅导答疑与指导交流

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多为在职学习,他们在学校学习时间集中,离开学校甚至在校学习期间还需要工作。为保障信息素质教育的延续,使师生交流不受限制,特地组建了微信(QQ)群,或通过电话、Email形式进行指导交流。

(三)在普通本科生的《数据库(VFP)》课程中进行实践

Big6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主要包括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任务定义、确认信息资源-信息搜索策略、获取相关信息-定位和搜索、选择一个答案-运用信息、把观点整合到作品中-综合和检查结果-评价六个阶段[12]。在普通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第二学期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中采用Big6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

1.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

在此环节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学习数据库相关知识,结合自己专业或了解较多的行业,研究数据库在专业(或行业)中的应用,独立完成一篇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论文写作格式模板由指导教师提供;在指定时间之前以邮件附件的形式发送到指导教师邮箱;做好准备参加交流讨论。

2.确认信息资源

明确任务后,向学生介绍各种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授课教师通过具体实践操作,演示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资源、如何利用图书馆的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检索相关文献,引导学生获取与论文相关的信息,强化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3.获取相关信息

在获取相关信息环节,指导学生结合选题获取到和选题相关的信息。重点培养学生信息素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任务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检索策略进行调整。

4.运用信息

本环节强调学生关注信息本身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对收集到信息进行阅读学习,了解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习数据库相关知识,了解数据库技术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整理思路,记录有用信息,为完成后续任务做准备。此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资料情况进一步收集信息。

5.把观点整合到作品中

学生根据选题撰写论文,按照教师提供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制作PPT。在交流环节把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包括对问题的理解、搜索方法的制定、搜索途径的选择及收集信息的分析等)、学结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论文。

6.评价

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论文,从选题、利用信息资源、收集信息、撰写论文、Word、PPT等软件使用、汇报交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能切实体会到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素质教育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7

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军事应用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内容实战化前沿性不足、科研服务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等问题,研究在实战化背景下将科研成果向教学力转化的教学模式,提出科研成果分类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构建此教学方法的实施模型。

关键词:

计算机课程;实战化;科研成果;教学力转化

0引言

初级指挥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是贯彻落实“两个靠拢”指示要求的根本举措,是深化院校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1]。在这一背景下,为计算机专业初级指挥军官生长干部学员开设的专业课程,应当准确把握实战化教学训练的特点,不断探索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培养适应未来战争和基层岗位任职需要的应用型、实战型初级指挥人才[2]。

1军校计算机课程传统教学的弊端

对照实战化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研究了目前军队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发现存在以下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教学中军事应用实践环节薄弱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本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与军事结合不紧密的现象。从学时分配上来看,实践课所占学时比例偏少;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内容偏少;从实践课教学内容上来看,缺乏系统的实践案例,尤其缺乏具有军事应用背景的案例。这些都使实践环节达不到培养应用型、实战型初级指挥人才的要求。

1.2教学内容实战化前沿性不足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稳定,部分基础内容甚至几十年没有变化,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未能及时更新。随着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军事技术变革的不断深入,军校的计算机学科以及专业教研室大都担负着多项军队级、省部级以及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积累了大量实战化的前沿理论和前沿技术。但是这些新的科技成果和前沿知识,未能及时进入课堂和教材,导致专业课程教学始终缺乏积极应变、主动发展的活力。

1.3科研服务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

军队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研室大都担负着多项军队科研项目,其中不少项目都已获得军队级的重大奖项,有的甚至已经转化为战斗力运用到实战训练中。但是由于科研服务教学的意识还不够深入,仅有少数科研成果进入教材,未能将科研成果的战斗力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力,未能达到实战化教学的要求。

2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模式

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明确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把课堂理论教学变为实战实训教学,把晦涩深奥的理论变为生动有趣的案例,从而确保专业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改革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2.1科研成果进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科研和教学二者相互促进,是一个动态的互动式整体。科研与教学本质上是源流的关系,教学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研,教学与科研是统一的[3]。尤其是在实战化教学的要求下,将新的军事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可以让学员了解军事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实战化教学的创新不仅需要考虑教学本身,还需要具有战斗力的科研成果作驱动,为教学引入新的思维,注入新的血液。只有这样实战化教学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2.2科研成果进课堂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科研成果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将其引入课堂,可以实现科研成果服务教学训练、服务人才培养的功能。同时,推进科研成果进课堂可以用鲜活的研究案例和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员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科技前沿、最新装备技术发展有机衔接,可以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养分。

2.3科研成果进课堂有利于初级指挥军官的培养

将科研成果科学地、系统地、有效地引入课堂,不仅能促进学员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能拓展学员的科研思维能力,有利于学员战略思维、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将联合作战教学贯穿至初级指挥军官培养的全过程。

3科研成果分类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模型

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之后,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将科研成果分类引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并构建了教学方法的实施模型。

3.1科研成果资源库的建立

计算机教研室多年来着眼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校教育发展转型需要,紧贴陆军主战兵种武器装备和指挥信息系统的智能性需求,不断加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视觉计算与目标识别、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数据库系统与数据管理等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和军事应用性研究,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并发表了几十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教研室还参与了多项军队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项,其中“无人机载成像平台目标跟踪算法”和“移动靶仿真系统”等实践成果,已经在部队实战训练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将这些科研成果进行认真细致地梳理和归类,划分成学术研究、工程技术和实践操作等3类,并建成相应的成果资源库以供课堂教学使用。

3.2不同科研成果分类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围绕着如何将这3类科研成果的战斗力转化为培养计算机专业初级指挥军官干部学员的教学力,并根据我院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3种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3.2.1学术研究类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学术研究类成果具有前瞻性的特点,体现了该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将学术成果引入教学可以让学员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拓学员的视野。对于这类科研成果,一方面,将其引入大四学员专业课程前沿内容的教学,系统讲述每个研究方向的最新思想和最新理念,以小组形式开展研讨交流,为大四学员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等环节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入低年级学员的选修课堂,例如我校计算机专业教研室在机器学习的结构优化算法研究上获得了很多理论方面的学术成果,在选修课上把这些成果以讲座的形式简洁而又生动地介绍给学员,既拓宽了低年级学员的专业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进行科研探索的兴趣。

3.2.2工程技术类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工程技术类成果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军校计算机学科和专业参与完成的军内外工程技术类科研项目都获得了一批技术成果。这些成果融合了完整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知识,将它们引入日常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发科研项目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类成果以案例的方式引入专业实践类课程和设计类毕业论文研究环节中,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软硬件开发能力。

3.2.3实践操作类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类成果具有简单、直观、操作性强的特点。计算机学科在相关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应用了许多计算机专业知识,积累了大量与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等课程相关的实践成果。我们通过采用实训案例教学和大作业的方式将这些成果带入课堂,指导学员有效地进行专业课程实践操作环节的学习。同时也通过将成果写入自编教材,动态更新教案和课件,制作微课并及时上传学科专业网站等方法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这些方法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

3.3教学方法实施模型的构建

在进行科研成果分类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构建了教学实施模型。模型首先在“多元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编撰具有实战特色和融入前沿理论的自编教材,把科研中涉及的最新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方法融入专业课程的教材;同时要求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实践训练环节,注重特色案例教学,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其次,在课余时间里,教员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指导学员进行深度学习,比如挑选优秀学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相关俱乐部举办科研学术讲座、在学员中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小竞赛、指导大四学员将相关研究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等;最后,达到科研成果进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综合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4]。

3.4成果分类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完善

对于上述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堂作业批改、课程考试评分、毕业设计评优以及期末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对实施模型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易于实际教学操作,更贴近实战化教学要求。

4结语

军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实战化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而计算机专业的科研成果又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可以让学员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开阔学员视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培养新一代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十分有利。

作者:陈萍 袁广林 秦晓燕 王晓芳 戴宗友 单位:陆军军官学院基础部计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卢信允,李湘森.试论教学实战化与武警初级指挥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6):4-8.

[2]曾璞,欧英立.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创新[J].国防科技,2014,35(10):15-18.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1引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也形成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院校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1]。即目标是实用化的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所以教学过程需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然而,从近几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市场调研情况看,学生从职业院校毕业后感到就业困难,不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工作实践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不强。计算机类企业除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还非常注重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另外,因为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尽快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保持和企业需求同步,所以高职院校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2]。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2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要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未来就业规划相融合。要想让学生们在步入工作岗位时,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地区中的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把技术应用作为培养的重点,为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要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必须先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理念,在思想上足够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做到和岗位需求相适应。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熟悉企业的岗位需求[3]。针对不同的教师,要培养他们不同的能力。①对于走上讲台之初的教师,首先应该提升他们的基本教学技能,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对“构建学科思想、明确学科内容、掌握学科方法、驾驭学科语言”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让新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未来培养对象的层次、就业的方向及其岗位类别。②针对如何熟悉企业的岗位需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途径一,通过校企合作,派遣教师到企业去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技术,或者鼓励教师到企业去任职,担任企业的技术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途径二,从企业引进技术型人才,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熟悉企业对员工的实际需求,通过他们把这些信息带给学院的其他教师。③组织校内培训,注重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不管是派遣教师到企业去,还是从企业引进技术型人才,都是极少数的。学院要经常组织校内培训,让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如从企业引进技术型人才,他们对基本教育规律了解并不是很透彻,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如果说不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4]。所以这部分教师都需要不同程度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校内教师可以多向企业引进的人才学习实践技能,企业引进的人才要多向校内教师学习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④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重视教材的选取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工作,可以多采用项目式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多模拟职业场景要求,把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4创新能力的提升

要想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创新思维培养意识。教师要敢于推陈出新,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他们能够自由发挥、自主探究,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兴趣[5]。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才能慢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学生具备怎样的能力,老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且要把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于琳琳.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可持续教学能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7).

【2】谢振华.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3):272-274.

【3】段剑伟.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9(34):88-90.

【4】杨韧竹.浅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天地,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