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多维度审计探究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多维度审计探究

[摘要]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经历了由商业贷款理论向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发展的演变过程,商业银行在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均衡管理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务,实质是对银行资产、负债和资本总量、结构及组合配置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本文从真实性、风险性、效益性、财务管理合理性、管理有效性五个方面提出资产负债管理审计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负债;审计

年来,银行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同业竞争加剧,银行在资金结构安排和获取盈利方面困难增加,这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均衡管理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由此产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务是以集团化、表外化、本外币资产负债为管理对象,以资本约束为核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流动性、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以资产负债组合管理为基本工具,对银行资产、负债和资本的总量、结构及组合配置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角度出发,本文认为资产负债管理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真实性审计

1.关注资产类产品真实性。一是贷款客户信用近风险等级分类是否准确,是否真实反映机构的资产质量,是否对机构拨备计提和绩效考核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是否通过人工干预客户信用风险等级分类等方式,虚假完成资产质量考核。三是潜在风险客户定义和分类是否准确并符合外部管理要求,是否有明确的操作标准,是否存在将不符合条件的客户纳入潜在风险客户以完成考核的现象。

2.关注负债类产品真实性。一是是否存在为完成存款计划而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是否存在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贷款资金转为存款,向“空户”虚假放贷、虚假增存等以贷转存的现象,是否存在将贷款资金作为保证金循环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并贴现、虚增存贷款等以贷开票的现象,是否存在将合作性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科目核算,或将个人与对公存款互相调整的现象。二是统计月末、季末存款偏离度,经营行是否存在存款偏离度超出外部监管要求的问题,分析偏离度过大的原因,是否在考评方案中设置了时点性存款指标,是否存在理财产品期限结构设计不合理、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于每月下旬、在月末等关键时点将理财资金转为存款的现象,是否存在月末将合作性同业存款调作一般对公存款,大额临时性存款月末进、月初出和贷款月末发放月初收回等现象。三是是否存在利用第三方中介、返利、虚列费用购买存款的情况,是否存在因会计科目使用错误造成虚增对公存款的情况。

二、风险性审计

1.关注流动性风险。因应网点转型、移动支付的兴起导致客户对现金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银行营业机构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是否及时调整,备付金管理是否及时调整;是否按照规定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流动性事件的风险进行监测、报告和跟踪分析;是否严格执行本外币大额资金预测预报制度,有无存在大额资金走款未及时预报或预报偏差较大等导致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的情况;外币业务是否严格执行小币种(非美、欧、日、港货币)资金预测预报制度,有无存在因小币种资金走款未及时预报或预报偏差较大等导致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的情况。

2.关注利率风险。一是利率授权管理,下级机构对辖内机构的利率转授权是否符合上级机构利率授权管理要求,下级行是否按上级行要求及时制定转授权标准,并报上级行备案,存款类产品和贷款类产品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权限或变相超权限的情况。二是利率定价管理,是否按照总行利率定价管理的制度要求,对定价管理、部门分工和审批流程进行明确规定,各项业务是否在人民银行和总行相关利率政策和管理要求范围内进行定价,超过利率权限和突破已审批利率条款的是否履行了报批手续,有无不规范定价现象,存款类产品的计息规则是否合理,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利率计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按照要求开展定价测算。

3.关注操作风险。是否存在因业务系统操作代码手工录入出错,造成存贷款账户基础信息错误的情况;是否存在人为调整计息基数、手工补息因计算失误造成多付利息或对不应计息的账户进行计息的情况;是否定期对操作风险管理各业务环节进行压力测试。

4.关注监管风险。资产、负债及流动性指标是否达到银保监会、央行、发改委的监管标准,是否因不达标而被处理处罚;是否存在因违规套利引发监管风险的情况。

三、效益性审计

1.关注经济资本占有。经济资本占用率是否正常,变动趋势是否合理;经济资本重点贷款品种产业占比结构、地域结构分布是否与信贷政策相适应;经济资本占用结构能否逐步改善,平均系数是否逐年降低;经济资本占用的变动是否与资本收益的变化相匹配,占用、风险与收益之间是否平衡,有无过分强调低占用、低风险而忽视风险收益的问题。

2.关注经济资本回报。一是经济资本回报率,关注经营收入状况是否稳定,来源结构是否优化,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济资本占用余额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存量结构是否持续改善,经济资本回报率是否不断提高。二是经济增加值与该行的资源占用结构是否匹配,包括经营环境、资本规模、人力资源等,能否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三是经济资本配置,是否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原则,配置方案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向经济资本回报率高、经济增加值快、经济资本系数低的客户和地区倾斜。

3.关注存款负债业务来源。一是存款来源产品结构和期限结构是否逐渐优化,各类低成本存款的占比是否不断提高,付息率水平是否合理并不断改善,存量及增量存款中有无高成本资金占比过大现象,各级行对大额存单等高成本存款是否进行限额管理,是否存在存款一浮到顶、贷款不计成本,存贷利差倒挂的情况。二是存款业务效率,存款规模及人均存款、点均存款情况,分析被审计行的存款水平是否与单位规模和资源占用状况相匹配。三是存款业务规范性,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完成任务,冲击时点数等现象;是否存在不计成本、高息营销大额及同业存款的问题。

4.关注存款负债业务运用。一是存款运用结构是否合理,与存款来源结构是否匹配,低收益资金占比是否过高,有无因超额上存资金、非生息资产占用过大、资金安排不合理、影响收益的问题。二是存贷利差幅度是否正常,变化趋势是否合理,改善和提升利差空间的计划和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不考虑存款运用途径而盲目吸收存款的现象。

5.关注投入产出。业务发展是否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上取得价值最大化,业务费用、人员费用、固定资产等投入产出效率是否达到合理状态,成本消耗是否高于同业。

四、财务管理合理性审计

1.关注财务资本管理。营运资本运用率是否达标、资本结构规划及配置是否符合农行发展战略、融资方案性价比是否较高、负债偿付管理是否合理,对财务报表上的资产端及负债端科目是否管控有效。

2.关注指标比例。资产负债管理目标指标体系是否符合有关管理规定,体系的设定是否考虑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否符合外部监管机构的有关要求,资产负债结构比率是否科学合理,各项经营指标数据是否优于同业平均指标数据,资本金比例是否符合监管要求。

3.关注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方案是否贯彻和体现总行战略导向,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设置背离总行战略导向的指标,下级行对考核方案的分解、传导是否到位,同一业务指标是否存在考核口径、考核任务计划等的明显差异甚至矛盾,造成执行困难的现象,各级行违规经营、弄虚作假是否因为绩效考核出现偏差所致,绩效考核结果是否兑现。

五、管理有效性审计

1.关注政策跟踪。商业银行应对所开展的政策性业务进行政策跟踪审计,如农业银行可对“三农”、普惠金融等政策性业务开展情况对照国家有关政策实施政策跟踪审计,关注信贷投放是否与国家政策一致,总行部门履职是否到位,总行制定的政策各级行是否落实到位,是否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效果,是否坚持金融扶贫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业务发展策略。

2.关注制度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和完善,资本管理、资金与流动性管理、信贷计划管理、利率与定价管理等是否有章可循、按章操作,是否能够促进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协调统一,是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是否建立健全资本约束机制,是否向下级行有效传导“利用经济资本有效发挥资产效用”的指导思想。

3.关注产品设计。商业银行推出一项新兴业务或新产品,是否先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是否对业务处理模式和业务操作进行规范,是否对关键业务环节和关键流程进行控制,具体如存、贷款类产品设计是否合理,当叫停某些产品后,替代产品是否及时跟进,替代产品的设计是否科学。

4.关注业务系统支持。对于资产负债类产品,商业银行系统是否支持对全量数据进行成本管理、效益分析等数据深加工,从而提升产品数据价值,系统运维、备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系统漏洞。

作者:陶钧超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广州分局